秦汉画像砖

合集下载

汉代画像砖里的故事

汉代画像砖里的故事

汉代画像砖里的故事
汉代画像砖是汉代墓葬中常见的艺术品,它们通过壁画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了解汉代社会的重要途径。

画像砖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包括宫廷生活、农耕场景、商贸活动等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代女性形象的描绘,她们以不同的姿势、面容、服饰等展现出当时女性的美丽和风采。

除了描绘人物形象,汉代画像砖还描绘了各种动物、植物和建筑。

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如鱼、莲花、凤凰、龙、亭台等等,在今天,它们仍然是人们研究汉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材料。

汉代画像砖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它们采用的是高温烧制的方法,使其具有了较高的防水、耐磨、耐火性能,这是其能够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画像砖还采用了不同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绿色等等,增加了其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汉代画像砖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风格,它们是研究汉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宝藏,也是我们认识古代人类的一个窗口。

- 1 -。

战国秦汉画像砖文献简目

战国秦汉画像砖文献简目

战国秦汉画像砖文献简目刘未辑王仲殊《空心砖汉墓》《文物参考数据》1953,1期。

安金槐:《郑州二里岗空心砖墓介绍》,《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6期。

王寄生:《闻喜西官庄汉代空心砖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5年4期。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新繁清白乡东汉画像砖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6期。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四川德阳县收集的汉画像砖》,《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7期。

重庆市博物馆编:《重庆市博物馆藏四川汉画像砖选集》,文物出版社,1957年。

赵世纲,《淅川县见到的几种汉代花纹砖》,《文物参考数据》1957,8期。

于豪亮:《几块画像砖的说明》,《考古通讯》,1957年4期。

赵世纲:《淅川县见到的几种汉代花纹砖》,《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8期。

刘志远:《四川汉代画像砖艺术》,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

方继成:《汉砖花纹释例》,《人文杂志》,1958年1期。

游清汉:《河南舞阳冢张村汉墓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8年9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南关159号汉墓的发掘》,《文物》,1960年8、9期。

四川省博物馆:《四川汉代画像砖拓片》,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

冯汉骥:《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文物》,1961年11期。

居方:《汉代收获渔猎画像砖》,《历史教学》,1962年10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二队:《河南出土空心砖拓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岗汉画象空心砖墓》,《考古》,1963年11期。

王褒祥:《河南新野出土的汉代画像砖》,《考古》,1964年2期。

孔次青:《山东曲阜纪庄发现汉代空心砖》,《考古》,1964年9期。

居举郎澜、金仁:《贵州赫章县发现的汉砖》,《考古》,1964年8期。

吕品、周到:《河南新野新出土的汉代画象砖》,《考古》,1965年1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收集的古代花纹小砖和文字砖〉,《文物》1965,5期。

名词解释汉画像砖石

名词解释汉画像砖石

名词解释汉画像砖石
“汉画像砖石”是指中国汉代时期(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左右)出土的一类砖石,上面雕刻有图案、图像或文字等,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砖石通常用于墓葬或宫殿等建筑的装饰。

具体解释如下:
1. 汉代(Han Dynasty):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由刘邦建立,东汉则在公元25年建立,由光武帝刘秀建立。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画像(Portrait):画像通常指的是人物的绘画或雕刻,目的是以艺术形式表达出被描绘者的形象、性格和特征。

3. 砖石(Brick and Stone):砖石是建筑材料的一种,可以用于建造墙体、地面、柱子等部分。

在这里,特指汉代时期的砖石。

因此,“汉画像砖石”可以理解为汉代时期出土的砖石,上面雕刻有图像或图案,可能包括人物画像、动植物、文字符号等。

这些砖石不仅仅是建筑材料,更是艺术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文化传承和手工艺术水平。

这类文物在考古学和艺术史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论汉代美术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姓名刘明阳年级班级09-10班专业艺术设计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零年六月摘要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

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图像表现在取材、技法和主旨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

同时,从汉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画像石、画像砖的产生和表现有着它深厚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民族文化的底蕴。

尤其在繁荣稳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出来的文化意绪,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绘画,并加以正确的继承、引导和发扬,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社会根源,文化意绪ABSTRACT(3号黑体)The portrait stone is remains rich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history of art material very much. The artists write a letter on another's behalf by the knife, has created the numerous fine images in the hard stone facing, with by takes the building uni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coration tomb chamber, Shi Que and so on. The nation discovered the Chinese paints a portrait Shi Shuyi thousand. According to carrying, the portrait stone sprout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llustrious, proclaims the time, when the xi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wang mang has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further expands, mainly distributes in Shandong, Henan, Shanxi, Sichuan and periphery the area.The brick relief, i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e portray or the mold is printing the portrait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 brick, generally thought that begi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later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three-country two jin's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ime continues abundantly popularly, is one kind of building decoration component stemsfrom the Warring States last stage to appear “carves the wall”mural art.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itial period, use in decorating the palace alley shed much the step base; After Western Han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mainly uses in decorating the tomb chamber wall surfa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s the brick relief art prosperous time.Paints a portrait in the stone in the Han Dynasty, the brick relief, the image displays in the selection, the technique and the primary intention implication three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plane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Han Dynasty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each aspect inspects, we may discover that the portrait stone, the brick relief produ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have its deep time background, the social root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inside story. Especially in prosperous stable, advocat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today, how did we understand that the Han Dynasty paints a portrait the cultural intention which the stone, the brick relief display, knows the drawing regarding us, and performs correct to inherit, to guide and develops, has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Stone, Brick and social causes, cultural sense on目录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5 )1. 概述画像艺术1.1历史背景..........................................(9 )1.2分布区域 (10)1.3题材内容 (13)1.4艺术风格 (17)1.5雕刻技法 (18)1.6分期与作者 (19)2. 四川地区的画像艺术2.1画像石 (22)2.2画像砖 (23)3. 山东画像艺术3.1概况 (25)3.1山东画像艺术的艺术特点 (30)4.河南地区的画像艺术4.1南阳地区的画像石 (38)结语 (40)参考文献 (42)后记 (43)声明 (44)一.概述画像艺术要认识汉代雕塑形势之盛,内容之富,形式之多样,及其特别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不能不对当时的浮雕艺术予以足够的重视。

汉画像砖石名词解释

汉画像砖石名词解释

汉画像砖石名词解释
汉画像砖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它们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湖北等地,具有典型的东西汉和南北朝特点。

汉画像砖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不仅记载了诸多舞蹈形态与舞蹈形象,还对汉代以后的舞蹈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画像砖石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工农业劳动场景、生活场景、历史典故、人物传说、动物植物、神仙神兽等。

这些画像砖石通过奔放的画风、细致的雕刻技艺,展现了汉朝时期人们的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画像砖石中有关农业劳动的场景,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而历史典故和人物传说则展示了汉朝人民对历史英雄和神话人物的敬仰。

在汉画像砖石中,舞蹈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舞蹈形象不仅展示了汉朝舞蹈的丰富多样,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

通过对这些舞蹈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朝的舞蹈形式、舞蹈服饰、舞蹈乐器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汉画像砖石中的舞蹈形象还为研究汉代百戏、宫廷女乐、俗乐舞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汉画像砖石的雕刻技艺十分精湛,既有细腻的线条刻画,又有生动的立体造型。

这些画像砖石通过细致入微的雕刻,将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在雕刻技法上,汉画
像砖石采用了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多种形式,使画像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强烈的立体感。

总之,汉画像砖石是汉代祭祀性丧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通过对汉画像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朝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舞蹈艺术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席坐的浪漫:汉画像石(砖)中的家具解读

席坐的浪漫:汉画像石(砖)中的家具解读

席坐的浪漫:汉画像石(砖)中的家具解读家具多为木质,自两汉至今,由于年久日深,当时的家具早已荡然无存。

但从遗存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画中,我们依稀可以一窥当年家居用度的风采。

▲ 汉代画像砖拓片·骑鹿开仙所谓画像石(砖),就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

而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

两者的制作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通过浅浮雕、线刻来表现的一门艺术。

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画像石、砖不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所以在形象刻划上都是取其大貌,不拘小节,依从大动势来表现,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大貌,造成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力度,从而构成了秦汉画像砖、石所特有的奔放飞动之美。

▲ 汉代画像砖拓片·讲学从题材来看,画像石、砖所表现的内容极为广泛,凤飞龙降、伏羲女娲、忠臣孝子、伏兵跃马、斗鸡走犬、跳丸弄剑、百灵嬉戏、车马出行、庖厨宴饮、乐舞百戏、丰收纳租等场面都有涉及,反映了汉人安邦乐居、其乐融融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气魄深沉雄大的大汉风貌。

这些题材中,尤其是反映各种现实生活的题材中,不乏对当时家具文化的一些展现,值得我们从中探寻……▲ 汉代画像砖拓片·凤阙家具多布设在宅邸建筑之内,在表现建筑题材的汉画像石(砖)中,最惹眼的莫过于“阙”这种建筑物了。

它属于装饰性建筑,实际上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跟后来的牌楼牌坊有相似之处。

一般是在大门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台子上再建楼观,上圆下方,两台子间留空作为通道,“阙然为道”,因而得名。

这幅画像砖是对汉代建章宫凤阙的一幅写生画。

《汉书》卷二十五描绘建章宫东面的“凤阙”云:“其东则凤阙,髙二十余丈”。

颜师古注:《三辅故事》云“其阙圜上有铜凤凰”。

画面由双阙结合而成,主阙重檐,左右各有一子阙,以桥型层楼连为一体。

檐下木枋、头拱清晰可辨。

层楼正脊饰一体态优美的凤鸟。

战国秦汉画像砖文献简目

战国秦汉画像砖文献简目

战国秦汉画像砖文献简目战国秦汉画像砖文献简目刘未辑王仲殊《空心砖汉墓》《文物参考数据》1953,1期。

安金槐:《郑州二里岗空心砖墓介绍》,《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6期。

王寄生:《闻喜西官庄汉代空心砖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5年4期。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新繁清白乡东汉画像砖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6期。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四川德阳县收集的汉画像砖》,《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7期。

重庆市博物馆编:《重庆市博物馆藏四川汉画像砖选集》,文物出版社,1957年。

赵世纲,《淅川县见到的几种汉代花纹砖》,《文物参考数据》1957,8期。

于豪亮:《几块画像砖的说明》,《考古通讯》,1957年4期。

赵世纲:《淅川县见到的几种汉代花纹砖》,《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8期。

刘志远:《四川汉代画像砖艺术》,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

方继成:《汉砖花纹释例》,《人文杂志》,1958年1期。

游清汉:《河南舞阳冢张村汉墓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8年9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南关159号汉墓的发掘》,《文物》,1960年8、9期。

四川省博物馆:《四川汉代画像砖拓片》,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

冯汉骥:《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文物》,1961年11期。

居方:《汉代收获渔猎画像砖》,《历史教学》,1962年10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二队:《河南出土空心砖拓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岗汉画象空心砖墓》,《考古》,1963年11期。

王褒祥:《河南新野出土的汉代画像砖》,《考古》,1964年2期。

孔次青:《山东曲阜纪庄发现汉代空心砖》,《考古》,1964年9期。

居举郎澜、金仁:《贵州赫章县发现的汉砖》,《考古》,1964年8期。

吕品、周到:《河南新野新出土的汉代画象砖》,《考古》,1965年1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收集的古代花纹小砖和文字砖〉,《文物》1965,5期。

中国绘画邮票图录(3-7)秦汉绘画183;画像砖、画像石183;陕北绥德汉画像石

中国绘画邮票图录(3-7)秦汉绘画183;画像砖、画像石183;陕北绥德汉画像石

中国绘画邮票图录(3-7)秦汉绘画·画像砖、画像石
·陕北绥德汉画像石
中国绘画邮票图录(3-7)秦汉绘画·画像砖、画像石·陕北绥德汉画像石
(一)绥德汉画像石
陕西绥德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52年发掘第一座汉画像石墓至今,共出土汉画石500多件。

内容有珍禽瑞兽、民俗民风、历史人物等,画面完整统一,形神兼备,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和艺术价值。

《牛耕图1》:1962年陕西绥德出土,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画中二牛并列行进,犁衡搭于两牛颈部,一农夫扶
犁举鞭驱牛,一童子点播下种。

这件作品手法简洁、概括,横线的牛与竖线的人组合,配搭的协调而平稳。

1999-2《汉画像石》6-1牛耕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原石图片《牛耕图2》:1952年绥德王得元墓出土,现藏绥德汉画像
石展览馆。

此图为王得元墓前室东壁右竖石,纵137厘
米,横26厘米,分四格,依次为神仙图、神兽图、牛耕图、丰收图。

山东德州2009牛年春节纪念戳·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

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秦汉绘画遗产。

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

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

其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画像石不完全相同。

但皆是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

因此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门艺术,又比较接近于绘画艺术的效果。

从绘画角度看,它具备了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装饰画与浮雕、线雕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

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大貌就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

虽然各个地区的画像砖、石具有不同的风格,但在形象刻划上都是取其大貌,不拘小节,依从大动势来表现,造成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力度,从而构成了秦汉画像砖、石所特有的奔放飞动之美。

画像石在汉代以前尚未发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最早的画像石。

画像石大约废止于汉末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就不多见了。

画像砖在秦代就已经兴起,当时一些大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上都出现了“画像”,其鼎盛期在东汉,东汉是我国画像艺术进入到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阶段。

因此,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汉代最富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兴盛与汉代人厚葬的风气密切相关。

汉人重孝信鬼;迷信成仙升天,提倡厚葬。

上至皇族贵戚、下至平民百姓竞相攀比,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朝代像汉代人那样将如此巨额的钱财花费在坟墓和陪葬品上。

随着砖圹墓、石椁墓逐步代替木椁墓,砖石材料逐渐用于墓室建筑,汉代贵族地主们开始在石面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

墓室石壁的坚固性,画面保持的耐久性颇能满足汉人厚葬的欲望,因此画像砖、石墓得以产生和发展,画像砖、石艺术也获得了长足进展,其手法之精妙、意匠之丰富,大有空前绝后之势。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论汉代美术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姓名刘明阳年级班级09-10班专业艺术设计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零年六月摘要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

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图像表现在取材、技法和主旨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

同时,从汉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画像石、画像砖的产生和表现有着它深厚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民族文化的底蕴。

尤其在繁荣稳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出来的文化意绪,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绘画,并加以正确的继承、引导和发扬,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社会根源,文化意绪ABSTRACT(3号黑体)The portrait stone is remains rich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history of art material very much. The artists write a letter on another's behalf by the knife, has created the numerous fine images in the hard stone facing, with by takes the building uni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coration tomb chamber, Shi Que and so on. The nation discovered the Chinese paints a portrait Shi Shuyi thousand. According to carrying, the portrait stone sprout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llustrious, proclaims the time, when the xi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wang mang has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further expands, mainly distributes in Shandong, Henan, Shanxi, Sichuan and periphery the area.The brick relief, i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e portray or the mold is printing the portrait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 brick, generally thought that begi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later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three-country two jin's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ime continues abundantly popularly, is one kind of building decoration component stemsfrom the Warring States last stage to appear “carves the wall”mural art.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itial period, use in decorating the palace alley shed much the step base; After Western Han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mainly uses in decorating the tomb chamber wall surfa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s the brick relief art prosperous time.Paints a portrait in the stone in the Han Dynasty, the brick relief, the image displays in the selection, the technique and the primary intention implication three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plane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Han Dynasty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each aspect inspects, we may discover that the portrait stone, the brick relief produ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have its deep time background, the social root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inside story. Especially in prosperous stable, advocat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today, how did we understand that the Han Dynasty paints a portrait the cultural intention which the stone, the brick relief display, knows the drawing regarding us, and performs correct to inherit, to guide and develops, has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Stone, Brick and social causes, cultural sense on目录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5 )1. 概述画像艺术1.1历史背景..........................................(9 )1.2分布区域 (10)1.3题材内容 (13)1.4艺术风格 (17)1.5雕刻技法 (18)1.6分期与作者 (19)2. 四川地区的画像艺术2.1画像石 (22)2.2画像砖 (23)3. 山东画像艺术3.1概况 (25)3.1山东画像艺术的艺术特点 (30)4.河南地区的画像艺术4.1南阳地区的画像石 (38)结语 (40)参考文献 (42)后记 (43)声明 (44)一.概述画像艺术要认识汉代雕塑形势之盛,内容之富,形式之多样,及其特别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不能不对当时的浮雕艺术予以足够的重视。

浅论秦汉时期瓦当和画像砖上的凤鸟纹

浅论秦汉时期瓦当和画像砖上的凤鸟纹

浅论秦汉时期瓦当和画像砖上的凤鸟纹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是不存在的虚拟生物,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原始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民族以"鸟"为图腾。

凤鸟是禽类美化的象征,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

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凤鸟纹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在艺术性、技术、材料等方面均有创新,取得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凤鸟形象是人们从生活中提炼、概括、总结、创造而形成的对主观美好愿望的象征。

我们可以从瓦当和画像砖上看到,古人用简练概括的手法创造的凤鸟的凝练和雄浑相结合的造型,体味秦汉时期艺人们的开阔胸襟和高超的造型技艺。

瓦当瓦当是建筑物上的实用装饰件,其功能是挡住屋檐前面筒瓦的瓦头,瓦当的形状在战国时期以半圆为多,而到秦汉时期则改为圆形了。

作为建筑之用的秦汉瓦当上的凤鸟,起着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凤鸟的形态是经过高度的概括和提炼的,因为它要适合于圆形的瓦当,离人们的视线比较远,细部看不清楚,因此瓦当的图纹往往简洁明快,显得古拙洗炼。

这种凤形(即朱雀)一般是单相,处于环形的瓦当边轮中间,在这15~20平方厘米的小天地中,伸展它那优雅的姿态。

我国目前发掘的历史上最大的瓦当是秦始皇陵发现的夔凤纹大瓦当,呈大半圆形,直径6l厘米,高48厘米,人们称之为“瓦当王”。

瓦当的瓦面硕大,纹饰对称,夔凤相间,长喙卷曲如钩,尾部上下弯曲,古朴遒劲,结构严谨。

承袭了商周以来青铜器纹饰的传统技艺,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堪称我国古代陶雕中之精粹。

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汉代建筑上广泛应用象征四方守护神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瓦当,朱雀代表着南方,是凤的别称。

《春秋孔滨演图》:“凤为火精、在天为朱雀”。

帛画、壁画、砖刻、瓦当、石雕和漆器绘画上都出现了凤的形象。

这些作品大多追求动态美,凤的造型也更趋向写实,双翼以张开为多,羽毛鳞状也开始出现,凤的姿态也更为生动奔放,或昂首伫立,或大步跨跃,或展翅高翔。

秦汉之画像石与画像砖、建筑等

秦汉之画像石与画像砖、建筑等

第四讲: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建筑等前面讲了秦汉的绘画与雕塑,下面接着讲秦汉的画像石与画像砖,画像砖石是雕刻、模印着各种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阁的建筑石材。

秦汉的画像石与画像砖遗存非常丰富,它是秦汉艺术,尤其是汉代艺术代表性的艺术品类,也是秦汉贵族崇尚厚葬、事死如事生时代风尚的产物。

匠师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砖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因而作品兼具绘画,雕刻两种因素,此外,由于画像砖石是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阁的建筑材料,还要兼顾建筑的形式特点,所以它达到的高度也是秦汉艺术整体的高度。

秦汉画像砖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

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府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秦代的画像砖用模印和刻划两种方法制成,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

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出土的模印画像砖,是在砖坯未干时,用预先刻成的阴印模捺印而成的,花纹凸起。

1957年临潼出土的狩猎纹画像砖,印着骑马射猎图。

传出风翔、今藏西北大学的秦代宴享纹画像砖,印着宴享宾客和苑圃景色等画面。

临潼出土、今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块侍卫、宴享、射猎纹画像空心砖,是迄今发现秦代模印画像空心砖的代表作。

在临潼秦始皇陵附近,还发现一种模印几何纹的铺地方砖。

此外,在咸阳秦宫遗址,曾出土刻画着龙凤图像及人面鸟身、珥蛇佩璧的水神(禺缰)画像空心砖,线刻流利生动,仿佛“骞翥若飞”。

数量不多。

西汉的画像砖发现的以模印的空心砖为主,题材有执戈门吏、持戟武士、迎宾拜渴谒、骑士射猎、驯马、驯虎、扶桑、珠树、大雁、大犬、方位神、玄鹤、门阙、铺首、几何纹花边等。

以线条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传神而著称。

今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块侍卫瑞璧纹模印画像空心砖,约属西汉初期物,砖面中央为铺首图案,左右两侧印着亭阑侍卫及绶带瑞璧,侍卫作双手捧盾状,状貌颇威武;上下边框部位,印着鱼龙嬉戏及菱格纹图案。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建筑等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建筑等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建筑等秦汉时期的画像石与画像砖遗存非常丰富,它是秦汉艺术,尤其是汉代艺术代表性的艺术品类,也是秦汉贵族崇尚厚葬、事死如事生时代风尚的产物。

画像砖、石是雕刻、模印着各种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阁、石阙等的建筑用材。

匠师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砖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因而作品兼具绘画,雕刻两种因素,此外,由于画像砖石是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阁的建筑材料,还要兼顾建筑的形式特点,所以它也是秦汉艺术综合的显现。

秦汉画像砖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

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府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用途最为广泛。

秦代的画像砖用模印和刻划两种方法制成,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

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出土的秦代模印画像砖,是在砖坯未干时,用预先刻成的阴印模捺印而成的,花纹凸起。

1957年临潼出土的狩猎纹画像砖,印着骑马射猎图。

传出风翔、今藏西北大学的秦代宴享纹画像砖,印着宴享宾客和苑圃景色等画面。

临潼出土、今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块侍卫、宴享、射猎纹画像空心砖,是迄今发现秦代模印画像空心砖的代表作。

在临潼秦始皇陵附近,还发现一种模印几何纹的铺地方砖。

此外,在咸阳秦宫遗址,曾出土刻画着龙凤图像及人面鸟身、珥蛇佩璧的水神(禺缰)画像空心砖,线刻流利生动,仿佛“骞翥若飞”。

数量不多。

西汉的画像砖发现的以模印的空心砖为主,题材较秦丰富,有执戈门吏、持戟武士、迎宾拜谒、骑士射猎、驯马、驯虎、扶桑、珠树、大雁、犬、方位神、玄鹤、门阙、铺首、几何纹花边等。

以线条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传神而著称。

今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块侍卫瑞璧纹模印画像空心砖,约属西汉初期物,砖面中央为铺首图案,左右两侧印着亭阑侍卫及绶带瑞璧,侍卫作双手捧盾状,状貌颇威武;上下边框部位,印着鱼龙嬉戏及菱格纹图案。

1965年发掘咸阳杨家湾西汉初期墓的兵马俑坑,发现回字纹与菱格纹的模印铺地方砖。

【中国美术史--秦汉部分--核心笔记】

【中国美术史--秦汉部分--核心笔记】

第一章绘画艺术一、宫殿寺观壁画秦宫车马仪仗壁画,两汉宫殿寺观壁画,东汉明帝“雅好图画”,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云台二十八将”。

二、墓室壁画西汉前期: “凿山为室”:梁王墓,南越王墓。

升仙主题:秦始皇陵,巨龙升天图。

西汉后期: 空心砖。

“鸿门宴”:西汉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东汉前期:内容的重大转折,以死者生前事迹为题材,西汉流行的灵魂升仙内容已经消失) 。

东汉后期:人物画发展新水平,题材内容的多样化,扩展了人物画以外的表现领域,如对野外环境的表现开了山水画之先声。

人物画比较成熟,属吏及瑞兽图。

东汉社会百科全书: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

三、汉代帛画T字形旌幡帛画“高古游丝描”,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

上端描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像,象征天上境界;中段描绘主人出行宴飨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阴间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汉代绘画中最重要的杰作,体现了西汉绘画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第二章画像石与画像砖(兼具绘画雕刻两种因素)一、汉画像石东汉后期: 武氏石祠是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内有“荆轲刺秦王”石刻二、秦汉画像砖(东汉最盛)东汉后期画像砖(四川成都一带出土,艺术造诣最高)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一、秦代书法(“书同文”,帛书简书)小篆(官方通行文字,阳陵虎符(错金铭文,李斯)),隶书(民间通用)。

书法家:李斯(小篆的整理者)、赵高、胡毋敬、程邈(隶书的创作者)。

二、汉代书法(隶书最具代表,简牍书帛书)篆书:碑刻(碑额)铜器上的篆书铭文隶书:汉隶,高度成熟的隶书草书(新出现)书法家:史游(隶书草写)、崔瑗杜操(章草,后人称“曹杜”)、张芝(“草圣”)、蔡邕yōng(篆隶,创“飞白书”)。

书法理论:崔瑗《草书势》,东汉蔡邕《大篆赞》和《隶书势》(东汉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赵壹《非草书》(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书法的完整论著),徐慎《说文解字》(东汉我国第一部字典兼文字学专著)三、秦汉篆刻玺印缪篆(隶书的影响下)第四章雕塑艺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高峰)一(1)、墓中陶俑、陶塑秦始皇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划时代成就的标志,既承担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汉代画像砖赏析

汉代画像砖赏析

画像砖流行于秦、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嵌砌在墓室壁面上的一种图像砖,是厚葬习俗的产物,在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苏、陕西等地均有发现。

画像砖的类型从最初不同形状的空心砖,发展为近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心砖,其构图方式从一砖多模到一砖一模,进而发展到多个模印实心砖拼嵌成一幅完整的图像,是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缩影,极具收藏和研究价值。

许昌博物馆馆藏汉代画像砖2000多块,多出于许昌近郊、许都故城张潘及长葛、襄城、禹州等地。

按照形制和题材的不同分为大型空心画像砖、中型实心画像砖、小型文字砖和小型花纹砖,现从中选取部分精品以供鉴赏。

一、中型画像砖一般长40~48厘米,宽16~21厘米,厚7~8厘米。

主要出土于许昌北郊尚集一带。

整砖用大印模一次压成,浅浮雕兼阳线刻,一砖一模一主题。

题材多为建筑图、车马出行和骑射图,如双阙、门阙楼、神庙、车马、轺车过阙门等。

大部分建筑物前有小吏,持戟者、执盾者、握剑者、拥彗者、佩剑者,有作为附属的常青树及祥禽瑞兽。

(一)建筑1.建筑门吏画像砖(图1)长33厘米,宽22.3厘米,厚11.8厘米。

许昌县张潘镇出土,现藏许昌市博物馆。

长方形,阳线刻。

主题纹饰中间上部有三重檐楼阁,门两侧各立持戟门吏,四只仙鹤分立于檐上和吏后。

下部有一株常青树,四角圆形图案内各饰一飞鸟。

左侧有一阙门,内有一吏持戟而立,右侧有一吏持盾而立。

边框饰绦索纹。

2.神庙画像砖(图2) 长46.5汉代画像砖赏析田鸣1、建筑门吏画像砖厘米,宽18厘米,厚7.8厘米。

许昌县尚集镇出土,现藏许昌市博物馆。

画面为一座神庙,两座两檐阙分列左、右为庙门,双阙间远处有四阿顶建筑物为庙堂,庙前置一椭圆形供案。

神庙两侧各有一株常青树。

四阿顶或四大坡是汉代等级最高的一种屋顶庑殿顶的俗称。

屋顶为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3、铺首衔环画像砖(图3)长47.8厘米,宽16.8 厘米,厚8.2厘米。

汉画像砖,中国古代艺术经典

汉画像砖,中国古代艺术经典

汉画像砖,中国古代艺术经典汉代,包括西汉、东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

要想对中国固有⽂化进⾏寻根,从汉画像砖就可以看出汉⽂化对中华民族、中国⽂化所产⽣的巨⼤影响。

正因为如此,它不仅吸引了⽂物界、考古界、艺术界,也吸引了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民族、天⽂、建筑、酿造等学科的学者和专业⼈⼠的重视。

汉画像砖的作⽤与形成画像砖,是中国汉代的⼀种有浅浮雕或阴线画像的砖,多⽤于墓室建筑。

画像砖作为⼀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兴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流⾏,且取得很⾼的成就。

其中,汉代画像砖在出⼟数量、砖块形制、画幅形式、题材内容及表现⼿法等⽅⾯,均丰富于其他时代。

画像砖因题材内容⼴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活和艺术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画像砖的流⾏较早,明清时期随着画像砖的出⼟⽽流⼊民间,⾄清代晚期,已有收藏家对其进⾏著录。

1949年新中国成⽴后,随着考古⼯作的深⼊开展,画像砖有了⼤量的出⼟,也为我国考古⼯作增添了新的⾊彩。

出⼟地点⼤多围绕着河南、四川、⼭东、陕西、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其中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的画像砖数量最多,⽽且较为完整。

河南出⼟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洛阳、郑州、禹县等⼗余个市县,其时代分别属西汉⾄东汉晚期及南北朝时期。

⽽四川出⼟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带,其中以成都、新繁、新都、⼴汉、德阳等市县数量最多,其时代多为东汉时期。

汉画像砖表现内容及艺术特征画像砖作为⼀种艺术体裁,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题材可分为:表现经济⽣活和⽣产劳动。

包括农业、⼿⼯业、商业等,如耕种、收获、渔猎、采莲、桑园、井盐⽣产、集市交易及酿造、舂⽶等。

炫耀墓主⼈⽣前社会地位。

包括⾝份、经历、宅院及享乐⽣活等,如车骑出⾏、楼阁宫阙、庖厨、宴饮、乐舞百戏、尊贤养⽼、讲经授学等。

在南朝时期还出现了表现当时⽂⼈⽣活习俗的画像砖。

画像石 画像砖

画像石 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秦汉绘画遗产。

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

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

其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画像石不完全相同。

但皆是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

因此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门艺术,又比较接近于绘画艺术的效果。

从绘画角度看,它具备了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装饰画与浮雕、线雕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

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大貌就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

虽然各个地区的画像砖、石具有不同的风格,但在形象刻划上都是取其大貌,不拘小节,依从大动势来表现,造成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力度,从而构成了秦汉画像砖、石所特有的奔放飞动之美。

画像石在汉代以前尚未发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最早的画像石。

画像石大约废止于汉末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就不多见了。

画像砖在秦代就已经兴起,当时一些大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上都出现了“画像”,其鼎盛期在东汉,东汉是我国画像艺术进入到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阶段。

因此,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汉代最富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兴盛与汉代人厚葬的风气密切相关。

汉人重孝信鬼;迷信成仙升天,提倡厚葬。

上至皇族贵戚、下至平民百姓竞相攀比,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朝代像汉代人那样将如此巨额的钱财花费在坟墓和陪葬品上。

随着砖圹墓、石椁墓逐步代替木椁墓,砖石材料逐渐用于墓室建筑,汉代贵族地主们开始在石面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

墓室石壁的坚固性,画面保持的耐久性颇能满足汉人厚葬的欲望,因此画像砖、石墓得以产生和发展,画像砖、石艺术也获得了长足进展,其手法之精妙、意匠之丰富,大有空前绝后之势。

秦汉画像砖

秦汉画像砖
西王母画像砖观伎画像砖意义?画像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物质的一块块刻有花纹画像的建筑用材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墓葬装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墓葬制度和习俗
秦汉画像砖
2015级6班刘新语
简介
•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 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 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技、
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 •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舞、 百戏等画像砖。 •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的,诸如伏羲、女娲、 日月、仙人六搏等。
《西王母画像砖》
《观伎画像砖》
意义


画像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物质的,一块块刻有花纹 画像的建筑用材,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墓葬装饰,它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墓葬 制度和习俗。 画像砖不但寄托了汉代人对生命续的渴望,同时它们 也留给了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 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其图案多由图像印模压 印而成,亦有部分用锐器刻画,因而易于将诸多绘画元素融入构 图与造型中,带来精美的艺术效果。在中原、西南以及江南地区 广泛流行,尤其盛行于四川、河南等地。
题材分类
•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 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 的画像砖。 •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材分类
•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 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 的画像砖。 •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 等。
•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技、
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 •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舞、 百戏等画像砖。 •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的,诸如伏羲、女娲、 日月、仙人六搏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西王母画像砖》
《观伎画像砖》
意义


画像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物质的,一块块刻有花纹 画像的建筑用材,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墓葬装饰,它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墓葬 制度和习俗。 画像砖不但寄托了汉代人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同时它们 也留给了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秦汉画像砖
2015级6班刘新语
简介
•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 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 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 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其图案多由图像印模压 印而成,亦有部分用锐器刻画,因而易于将诸多绘画元素融入构 图与造型中,带来精美的艺术效果。在中原、西南以及江南地区 广泛流行,尤其盛行于四川、河南等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