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画像砖1
名词解释汉画像砖石
名词解释汉画像砖石
“汉画像砖石”是指中国汉代时期(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左右)出土的一类砖石,上面雕刻有图案、图像或文字等,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砖石通常用于墓葬或宫殿等建筑的装饰。
具体解释如下:
1. 汉代(Han Dynasty):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由刘邦建立,东汉则在公元25年建立,由光武帝刘秀建立。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画像(Portrait):画像通常指的是人物的绘画或雕刻,目的是以艺术形式表达出被描绘者的形象、性格和特征。
3. 砖石(Brick and Stone):砖石是建筑材料的一种,可以用于建造墙体、地面、柱子等部分。
在这里,特指汉代时期的砖石。
因此,“汉画像砖石”可以理解为汉代时期出土的砖石,上面雕刻有图像或图案,可能包括人物画像、动植物、文字符号等。
这些砖石不仅仅是建筑材料,更是艺术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文化传承和手工艺术水平。
这类文物在考古学和艺术史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讲课讲稿
中 国 画 像 石 砖 图 案
第六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一.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汉墓出土的一种极珍贵的艺术品。它作为墓室结
构一部分,嵌在内外壁上,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汉画像砖多 见于四川,汉画石多见于山东、河南
1.汉代画像砖概况 ■汉代采用改良措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 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汉代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如生,厚葬之风带来墓室修建业的发 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极高艺术价值,其构图完整,结构严谨, 造型朴实,充满浓厚的汉代雄风 ■画像砖的表现方式: 一种为阳刻,线面结合,用浅浮雕的效果,这 种方法多用在人物的表现上,一种为阴刻,以线为主,另有彩绘,极少量
三.画像砖的造型特征 1.画像砖一般采用影形造型、线面结合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形象
图6-7 《四骑吏》画像砖
图6-8 车马过桥画像砖
2.人物和动物大都取其侧面和3/4,以便能较好刻画其动态,表现其 形
态特征
图6-9 宴饮画像砖
图6-10 宴饮画像砖
3.由于面积大小的限制,画像砖注重大形与动态,简化细节,其形 态高度概括,特征鲜明
图6-1 阳刻石画像
图6-2 阴刻石画像
二.画像砖表现的内容 画像砖和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建筑、车骑出行、
骑射、角抵、神话故事、珍禽瑞兽、辟邪图案、生产劳动、交易市场、 杂耍娱乐,以及墓主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场面
图6-3 汉代画像石
图6-4 汉代画像石
图6-5 汉代画像石
图6-6 汉代画像石
4.画像砖造型大量运用线,线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画像砖上的 线古朴而有张力,流畅而不浮华
图6-11 出行图画像石
汉画像砖石名词解释
汉画像砖石名词解释
汉画像砖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它们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湖北等地,具有典型的东西汉和南北朝特点。
汉画像砖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不仅记载了诸多舞蹈形态与舞蹈形象,还对汉代以后的舞蹈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画像砖石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工农业劳动场景、生活场景、历史典故、人物传说、动物植物、神仙神兽等。
这些画像砖石通过奔放的画风、细致的雕刻技艺,展现了汉朝时期人们的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画像砖石中有关农业劳动的场景,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而历史典故和人物传说则展示了汉朝人民对历史英雄和神话人物的敬仰。
在汉画像砖石中,舞蹈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舞蹈形象不仅展示了汉朝舞蹈的丰富多样,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
通过对这些舞蹈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朝的舞蹈形式、舞蹈服饰、舞蹈乐器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汉画像砖石中的舞蹈形象还为研究汉代百戏、宫廷女乐、俗乐舞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汉画像砖石的雕刻技艺十分精湛,既有细腻的线条刻画,又有生动的立体造型。
这些画像砖石通过细致入微的雕刻,将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在雕刻技法上,汉画
像砖石采用了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多种形式,使画像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强烈的立体感。
总之,汉画像砖石是汉代祭祀性丧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通过对汉画像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朝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舞蹈艺术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瑰宝南阳汉代画像砖
艺术瑰宝南阳汉代画像砖作者:程浩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04期南阳汉代画像砖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瑰宝,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作为一种特定时代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多样的表现技法、构图方式以及气势、古拙和形神兼备的美学风貌等三个方面。
画像砖,简言之就是古代墓葬中嵌于墓壁的砖刻装饰画,是一种界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美术文物。
南阳汉代画像砖既是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砖墓中的建筑构件,又是一种汉代遗留下来的珍贵的艺术品。
1.表现技法关于画像砖的表现技法,前人已做过较为详尽的研究,笔者在此仅做一简要介绍。
南阳汉代画像砖的表现技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高浮雕、阳线刻和阴线刻。
高浮雕:这种技法使画像呈弧形凸起于砖面之上,并用阳线条表示细部,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一定的空间感。
一般由模印法或翻倒脱模法制作而成,一砖一模,构图紧凑,疏密适宜,主题突出。
这种技法在南阳特别是新野地区较为多见,是河南汉代画像砖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
(图1)阳线刻:这种技法是用凸起的直线或曲线来表现画面内容。
一般由用阴线雕刻好的小印模在砖坯上轻轻压印而成。
画像砖的制作者们往往能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以阳线对人物的重要部位作细致描写,虽寥寥数笔却神韵具现。
(图2)阴线刻:这种技法或直接用利器在砖坯上刻划,或由用阳线刻出的木模在砖坯上压印而成,线条较为流畅,形象则较简略。
这种阴线刻的表现技法在南阳地区使用较少。
(图3)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技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综合运用,但在风格上都有共同特征,即对物像的刻画是建立在神似的基础之上的,讲求物像整体神韵的表达,在细微部分则浅尝辄止,仅起着点缀的作用。
2.构图方式构图是指制作者为了表现作品的主体思想和审美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或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上,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的过程。
南阳汉代画像砖的构图方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全景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在新野樊集出土的画像砖中最为常见。
九年级下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1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2
15
画像砖的起源
•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 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主 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 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 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 个画面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 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 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 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 级车马出行的。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 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1
什么是画像石 ?
• 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 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 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 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 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 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 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4
济宁、枣庄汉画像石分布区域 形成的原因
第一,地理环境的原因。 第二,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第三,不同的工匠集团传统。
示威仪崇升仙———四川汉画“迎谒”图说
在四川地区出土和收集到的汉代画像砖较多,画像砖的内容极为丰富,有农作、射猎、制盐、采桑、渔筏、酿酒、讲经、迎谒、宴饮、歌舞、神仙、车骑出行、建筑,等等。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主要砌于甬道及墓室的左、右、后壁上,从汉墓出土画像砖的情况来看,有的墓的画像砖排列布局有一定的刻意组合。
如曾家包画像砖墓和昭觉寺画像砖墓中的画像砖组合,从墓主生前活动直到死后进入天国,都排列有序,让人一览墓主的一生。
但有的墓的画像砖则是杂乱随意的。
如广汉罗家包画像砖墓中的画像砖虽多,但排列无序,无规律可言。
无论是哪一种情形,汉墓中的画像砖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在这些汉代画像砖中,表现人物接待场景的迎谒画像砖占有一定数量。
迎谒是古代礼仪制度的一种,自周代起就建立了一套繁复的礼制。
秦汉之交的战乱,使得礼制式微,史书上记载了汉朝初创时期有关礼仪制定的事例。
刘邦得天下后,常宴集群臣,可宴会上大臣们却常常无礼失态,他倍感烦闷,大一统的国家岂能长期无礼仪?于是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叔孙通精通儒术,先仕秦,秦亡后仕汉。
叔孙通找了一帮儒生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规矩来约束群臣,正是《后汉书·礼仪志上》说的:“夫威仪,所以与君臣、序六亲也。
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上替下陵,此谓大乱。
大乱作,则群生受其殃,可不慎哉!”叔孙通的礼仪制成后,文官、武官的位次,敬酒的顺序都有了安排,群臣朝会、宴请也有了规矩,使皇帝的至尊无上的地位通过礼仪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故而引得汉高祖大发感慨:“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因此,迎谒画像砖的画面内容虽然是人们之间常见的迎来送往,但躬身拜谒之间,特别是一些程式化的画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习俗和信仰。
本文以四川地区出土和收集到的迎谒画像砖藏品为例,对迎谒图进行分析和解读。
笔者根据这几块迎谒画像砖画面背景的不同,将其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郊迎画像砖。
例如,彭州市太平乡出土的迎谒画像砖,四川博物院藏。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论汉代美术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姓名刘明阳年级班级09-10班专业艺术设计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零年六月摘要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
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图像表现在取材、技法和主旨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
同时,从汉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画像石、画像砖的产生和表现有着它深厚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民族文化的底蕴。
尤其在繁荣稳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出来的文化意绪,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绘画,并加以正确的继承、引导和发扬,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社会根源,文化意绪ABSTRACT(3号黑体)The portrait stone is remains rich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history of art material very much. The artists write a letter on another's behalf by the knife, has created the numerous fine images in the hard stone facing, with by takes the building uni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coration tomb chamber, Shi Que and so on. The nation discovered the Chinese paints a portrait Shi Shuyi thousand. According to carrying, the portrait stone sprout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llustrious, proclaims the time, when the xi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wang mang has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further expands, mainly distributes in Shandong, Henan, Shanxi, Sichuan and periphery the area.The brick relief, i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e portray or the mold is printing the portrait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 brick, generally thought that begi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later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three-country two jin's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ime continues abundantly popularly, is one kind of building decoration component stemsfrom the Warring States last stage to appear “carves the wall”mural art.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itial period, use in decorating the palace alley shed much the step base; After Western Han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mainly uses in decorating the tomb chamber wall surfa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s the brick relief art prosperous time.Paints a portrait in the stone in the Han Dynasty, the brick relief, the image displays in the selection, the technique and the primary intention implication three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plane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Han Dynasty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each aspect inspects, we may discover that the portrait stone, the brick relief produ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have its deep time background, the social root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inside story. Especially in prosperous stable, advocat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today, how did we understand that the Han Dynasty paints a portrait the cultural intention which the stone, the brick relief display, knows the drawing regarding us, and performs correct to inherit, to guide and develops, has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Stone, Brick and social causes, cultural sense on目录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5 )1. 概述画像艺术1.1历史背景..........................................(9 )1.2分布区域 (10)1.3题材内容 (13)1.4艺术风格 (17)1.5雕刻技法 (18)1.6分期与作者 (19)2. 四川地区的画像艺术2.1画像石 (22)2.2画像砖 (23)3. 山东画像艺术3.1概况 (25)3.1山东画像艺术的艺术特点 (30)4.河南地区的画像艺术4.1南阳地区的画像石 (38)结语 (40)参考文献 (42)后记 (43)声明 (44)一.概述画像艺术要认识汉代雕塑形势之盛,内容之富,形式之多样,及其特别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不能不对当时的浮雕艺术予以足够的重视。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
图6-23、24 市肆画像石0
图6-1 阳刻石画像
图6-2 阴刻石画像
二.画像砖表现的内容 画像砖和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建筑、车骑出行、
骑射、角抵、神话故事、珍禽瑞兽、辟邪图案、生产劳动、交易市场、 杂耍娱乐,以及墓主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场面
图6-3 汉代画像石
图6-4 汉代画像石
图6-5 汉代画像石
图6-6 汉代画像石
图6-15 盐井画像石
图6-16 汉代画像石
3.汉代画像的建筑画法——汉代建筑画法很有具创意,不仅将建筑 的结构交代得十分清楚,建筑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亦有所表现,它不受透 视法的约束,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图6-17 市肆画像石
图6-18 庭院画像石
中国画像砖、画像石欣赏
图6-19、20 汉代画像石
图6-21、22 汉代画像石
中 国
画 像 石 砖 图 案
第六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一.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汉墓出土的一种极珍贵的艺术品。它作为墓室结
构一部分,嵌在内外壁上,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汉画像砖多 见于四川,汉画石多见于山东、河南
1.汉代画像砖概况 ■汉代采用改良措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 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汉代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如生,厚葬之风带来墓室修建业的发 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极高艺术价值,其构图完整,结构严谨, 造型朴实,充满浓厚的汉代雄风 ■画像砖的表现方式: 一种为阳刻,线面结合,用浅浮雕的效果,这 种方法多用在人物的表现上,一种为阴刻,以线为主,另有彩绘,极少量
4.画像砖造型大量运用线,线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画像砖上的 线古朴而有张力,流畅而不浮华
图6-11 出行图画像石
汉画像砖及对应拓片
汉画像砖及对应拓片西王母献俘图横长方形空心大砖48X27.5X17cm,左端残缺,边框饰斜绳纹,水波纹。
主画像分二层,上层为西王母与凤,西王母伸手承接凤凰吐出来的仙丹,赠与寻求长生不死之人;下图为战争场面《献俘图》,右侧站立形象高大者应为汉代军事将领,其身后有一手持棨戟吏护卫。
在他的面前跪着三个人,一个人指手画脚,似是在向长官汇报,一个人五体投地,应该是降者表示“臣服”,汇报人身后是一位反绑着的跪地之人,应该是一俘虏,左侧为二骑士手持弩机,跃马扬鞭逐击逃跑之胡人,战争场面十分激烈,之是一幅极为精彩的胡汉战争之场面。
胡汉战争在我国西汉时期,汉王朝与北方草原牧猎民族匈奴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史称“胡汉战争”。
长期的战争显而易见地给汉代艺术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艺术家们形象地把胡汉战争的题材描绘于砖石等不同的载体之上。
胡汉交战的画面总是以汉人胜利、胡人溃败而告终,这种画面表达了人们期望汉王朝强大和胡汉边境安宁的愿望。
密谋长方形空心大砖25x97x14cm,边饰斜绳纹。
主画像分三个内容,其一是密谋图,画像中铭文燕王指燕国太子丹,王相是指太子丹的幕僚田光,另一个人可能是鞠武,三人共谋抗秦大业,商议派荆轲刺杀秦王。
一切准备就绪后,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走了荆轲,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千古名句;另一内容是迎宾图;第三个内容为山野动物图。
铺首持盾吏绶带穿壁横长方形空心大砖117X25X12cm,上边框饰菱形纹,下边框饰二龙衔尾。
中间主画像有铺首、绶带系壁、有阁楼、持盾门吏。
持笏吏带剑武士竖长方形空心大砖101.5X26X13cm,边框饰斜绳纹、水波纹。
主画像下为长青树、螺旋纹、甘露纹、菱形纹装饰。
主画像上为两个人物,上方人物为持笏吏;下方为持剑武士,其形象狰狞,造型夸张,耐人寻味。
上下两层有神人驾驭苍龙。
横长方形空心砖111.5x32.x5.5cm。
主画像中间为一建鼓,两个人边打边跳,下面有五人或为伴奏,或为舞者,场面歌舞升平,左侧房屋中三人端坐观看,右侧有持盾门吏把守闕门。
汉·画像砖——四川(汉画像石拓片博物馆)
汉·画像砖——四川(汉画像石拓片博物馆)画像砖,是中国汉代的一种有浅浮雕或阴线画像的砖,多用于墓室建筑。
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兴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为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
轺车骖驾画像砖41×45.8cm 东汉四川省博物馆藏一九五五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清白乡出土。
画面为骖驾有盖轺车,车盖连有四条「軬带」,车耳反出,车下轮轂显然。
车上乘坐二人,皆戴冠。
右前一人手持辔头,为御者,左为吏人。
三马头各树一尖锥状的饰物,为它砖所未见。
图上端饰螭纹。
此车不是一般導从之车,而是主车。
画像砖因题材内容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艺术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出土地点大多围绕着河南、四川、山东、陕西、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其中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的画像砖数量最多,而且较为完整。
画像砖作为一种艺术体裁,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四川成都等地出土的画像砖表现生产劳动内容的居多,如收获、采莲、桑园、狩猎和井盐生产等劳动场面。
轺车骖驾画像砖38.5×45.6cm 东汉重庆市博物馆藏一九五四年四川省成都市羊子山一号墓出土。
画面为一有盖轺车,盖以四条「軬带」系,车厢两侧重耳,车下轮轂显然。
驾三马,三马皆断鬃结尾,中马負轭,左右騑,车乘二人,御者居左,右为吏人。
《说文》曰:「骖,驾三马也。
」故此车称为骖驾。
《续汉书·輿服志》:「皇孙绿车,皆左右騑,驾三。
」应是较高官吏所乘之车。
车马过桥画像砖40×45.5cm 东汉四川省博物馆藏一九五六年四川省成都市跳蹬河出土。
画面为一座有栏杆的平板木桥,桥板横竖交铺。
下有桥柱四排,每排四柱。
左端桥头为斜坡形。
双马挽一四维有盖轺车,疾驰过桥。
车上有交结,车骑外附车耳。
车上乘二人,右前一人手持辔头,为御者,其左一为吏人。
后一骑相随。
东汉集市画像砖解析
东汉集市画像砖解析
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艺术发展
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集市活动非常繁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东汉集市画像砖上。
东汉集市画像砖是一种用于装饰建筑物的陶瓦,通常用于屋檐、墙壁等处。
它
们上面刻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其中包括了东汉时期集市活动的场景。
通过观察东汉集市画像砖,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呈现了热闹而生活化的场景。
一
些画像砖上描绘了大量的人群,手持各种商品,既有卖家也有顾客。
这些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当时集市上的繁忙氛围。
有的画像砖上还可以看到摊位前摆放的各种货物,如食品、布匹、陶器等。
除了人群和商品,东汉集市画像砖还展示了建筑物和环境的细节。
一些砖上可
以看到建筑物的屋顶、柱子和窗户等细节刻画,展示了东汉时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还有一些画像砖上显示了背景的街道、树木和天空等元素,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层次感和生动性。
东汉集市画像砖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建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砖的图案
展示当时集市的活动和生活。
它们是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为我们了解东汉时期社会、经济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总之,东汉集市画像砖是反映东汉时期集市活动的重要艺术品之一。
通过观察
这些画像砖,我们可以窥见当时集市的繁荣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们不仅是艺术品,也是对东汉历史的重要见证。
汉代画像砖赏析
画像砖流行于秦、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嵌砌在墓室壁面上的一种图像砖,是厚葬习俗的产物,在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苏、陕西等地均有发现。
画像砖的类型从最初不同形状的空心砖,发展为近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心砖,其构图方式从一砖多模到一砖一模,进而发展到多个模印实心砖拼嵌成一幅完整的图像,是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缩影,极具收藏和研究价值。
许昌博物馆馆藏汉代画像砖2000多块,多出于许昌近郊、许都故城张潘及长葛、襄城、禹州等地。
按照形制和题材的不同分为大型空心画像砖、中型实心画像砖、小型文字砖和小型花纹砖,现从中选取部分精品以供鉴赏。
一、中型画像砖一般长40~48厘米,宽16~21厘米,厚7~8厘米。
主要出土于许昌北郊尚集一带。
整砖用大印模一次压成,浅浮雕兼阳线刻,一砖一模一主题。
题材多为建筑图、车马出行和骑射图,如双阙、门阙楼、神庙、车马、轺车过阙门等。
大部分建筑物前有小吏,持戟者、执盾者、握剑者、拥彗者、佩剑者,有作为附属的常青树及祥禽瑞兽。
(一)建筑1.建筑门吏画像砖(图1)长33厘米,宽22.3厘米,厚11.8厘米。
许昌县张潘镇出土,现藏许昌市博物馆。
长方形,阳线刻。
主题纹饰中间上部有三重檐楼阁,门两侧各立持戟门吏,四只仙鹤分立于檐上和吏后。
下部有一株常青树,四角圆形图案内各饰一飞鸟。
左侧有一阙门,内有一吏持戟而立,右侧有一吏持盾而立。
边框饰绦索纹。
2.神庙画像砖(图2) 长46.5汉代画像砖赏析田鸣1、建筑门吏画像砖厘米,宽18厘米,厚7.8厘米。
许昌县尚集镇出土,现藏许昌市博物馆。
画面为一座神庙,两座两檐阙分列左、右为庙门,双阙间远处有四阿顶建筑物为庙堂,庙前置一椭圆形供案。
神庙两侧各有一株常青树。
四阿顶或四大坡是汉代等级最高的一种屋顶庑殿顶的俗称。
屋顶为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3、铺首衔环画像砖(图3)长47.8厘米,宽16.8 厘米,厚8.2厘米。
汉画像砖,中国古代艺术经典
汉画像砖,中国古代艺术经典汉代,包括西汉、东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
要想对中国固有⽂化进⾏寻根,从汉画像砖就可以看出汉⽂化对中华民族、中国⽂化所产⽣的巨⼤影响。
正因为如此,它不仅吸引了⽂物界、考古界、艺术界,也吸引了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民族、天⽂、建筑、酿造等学科的学者和专业⼈⼠的重视。
汉画像砖的作⽤与形成画像砖,是中国汉代的⼀种有浅浮雕或阴线画像的砖,多⽤于墓室建筑。
画像砖作为⼀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兴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流⾏,且取得很⾼的成就。
其中,汉代画像砖在出⼟数量、砖块形制、画幅形式、题材内容及表现⼿法等⽅⾯,均丰富于其他时代。
画像砖因题材内容⼴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活和艺术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画像砖的流⾏较早,明清时期随着画像砖的出⼟⽽流⼊民间,⾄清代晚期,已有收藏家对其进⾏著录。
1949年新中国成⽴后,随着考古⼯作的深⼊开展,画像砖有了⼤量的出⼟,也为我国考古⼯作增添了新的⾊彩。
出⼟地点⼤多围绕着河南、四川、⼭东、陕西、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其中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的画像砖数量最多,⽽且较为完整。
河南出⼟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洛阳、郑州、禹县等⼗余个市县,其时代分别属西汉⾄东汉晚期及南北朝时期。
⽽四川出⼟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带,其中以成都、新繁、新都、⼴汉、德阳等市县数量最多,其时代多为东汉时期。
汉画像砖表现内容及艺术特征画像砖作为⼀种艺术体裁,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题材可分为:表现经济⽣活和⽣产劳动。
包括农业、⼿⼯业、商业等,如耕种、收获、渔猎、采莲、桑园、井盐⽣产、集市交易及酿造、舂⽶等。
炫耀墓主⼈⽣前社会地位。
包括⾝份、经历、宅院及享乐⽣活等,如车骑出⾏、楼阁宫阙、庖厨、宴饮、乐舞百戏、尊贤养⽼、讲经授学等。
在南朝时期还出现了表现当时⽂⼈⽣活习俗的画像砖。
汉画像砖的鉴赏
汉画像砖的鉴赏前几天,看到网友的日记中,记载了去西安买画像砖的经过及图片,仔细观察了n遍,还是有点真假难辨。
汉代画像砖由于年代久远,图案灵动,题材广泛,生动具体的展示了汉代文化的厚重和博大精深,受到历代大师的关注。
汉砖是研究两汉时期民风、民俗的宝贵实物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著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汉画像砖大都是当时的匠人创作出图案后,通过模具印制。
也给后代仿造者留下了造假的空间。
如今的文物市场中,能看到用石膏,水泥或瓷土模印出来的画像砖。
打眼一看,要么太粗糙,要么太精细。
太假的大都是用石膏翻模出来的,价格十分便宜。
太真的大都是用瓷土高温烧制的,价格很高,仿佛是一件高挡的艺术品。
真是假也真来真也假,没有丰富的收藏阅历及经验,很容易走眼。
汉画像砖的鉴赏要掌握三点-----1.陶胎为灰或红陶土,低温烧成,砖块粗糙不规范。
2.浮雕的底层有白色的化妆土层。
不管是彩绘还是素面的,在边缘剥落的地方清晰可见。
3.汉画像砖的背面有不规范的抹平手痕或印记。
收藏是很讲缘分的,想找找不到,不想找却送上门。
世事变幻,盛世藏宝。
欣赏欣赏老道在八十年代末期收藏的部分汉画像砖吧。
原本想收藏100块的,因种种原因收藏了近一半数量后,就告一段落了。
后来,假货充斥市场,就仅剩下观赏了-----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隋唐之後逐渐衰落。
汉画像砖是两汉时期主要装饰在古建筑物上的一种模制、模印、雕刻和彩绘的画像砖。
分布于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苏、陕西、山东等省。
与画像石并称淤世,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汉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睿智、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知书达理及向往理想社会的精神。
那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富于动感、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技法,生动具体的展示了汉代文化的厚重和博大精深。
是研究两汉时期民风、民俗的宝贵实物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著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东汉砖画像
画像砖的分类(五类)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 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 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 题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内容最为 丰富,颇具研究价值。如成都羊子山 一号墓出土的“盐井”画像砖,细致 地刻画了[汉代]井盐生产的情况。画 面上盐井,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 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枧,缓缓地流 向烧着火的铁锅中。是研究古代盐业 史最难得的实物资料。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 度的,诸如以市集、杂技、讲学 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 砖。张衡在《西京赋》中描写当 时的杂技表演场面:“临迥望之 广场,陈角觚之妙戏。鸟获扛鼎, 都卢缘穜,衔狭燕濯,胸突钴锋, 跳丸剑之挥霍,走绳上而相逢”。 这些,在画像砖上都可以找到印 证。又如“讲学授经图”,生动 地塑造了博士、都讲和学生上课 时的情景,[汉代]的教育,于此 可得其梗概。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 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 舞、百戏等画像砖。这也从 一定的角度反映了 [汉代]建 筑、民俗风情等的实际情况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 想的画像砖,诸如伏羲、女娲、 日月、仙人六搏等。
谢谢观赏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画像 砖,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 等。画像砖的墓主多为当地的豪 强显贵,如桓宽在《盐铁论· 刺权》 中所说:“贵人之家,云行于涂, 毂击于道……中山素女,抚流征 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 妇女披罗纨,婢妾口希宁。子孙 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 健”。这类画传砖所表现的内容, 与文献记载相符合
中外建筑史
——东汉画像砖
汉代在制砖技术和拱券(xuan)结构方面有巨大进步
陕西兴平发现用楔形和榫这种砖砌的下水道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中国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的原始拓片“桑间野合图”画像砖29×50cm,厚6cm。
具体画像为:在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桑树下,一对男女正裸体交媾,脱下的衣服挂在桑树上,女子采桑用的小竹筐抛在一旁,似有“野合”地点的寓意。
桑树上还有两猴在攀援嬉闹,有三只禽鸟在跳跃鸣叫。
画像砖左边为一男子,露出生殖器,中间有一小人用手推其臀部,右方是一对男女的性交场面。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男女交欢的地点在野外桑树下,男性的生殖器很显眼,像是蚕一样,这反映出当时的四川非常盛行对生殖的崇拜和对蚕神的崇拜。
拓片。
《桑林野合图》画像砖是70年代在四川新都出土的,仅发现两块;一直是新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秘而不宣。
这块画像砖内容是,左边一裸体男子,席地而坐,显露出硕大的生殖器,并以手抓握,中为一树枝,上面垂挂着衣服,树枝上有类似云朵般的桑叶。
树下两人,一人在上,其坐在下方一人的肩头上,右方为一对男女在性交,男在上,手抓生殖器,女在下,双腿抬起,架于男子的肩部,男女二人皆赤身裸体,性特征十分明显。
桑树上有两只猴子和凤鸟,桑的多籽,猴的性淫与人类男女的交合,三者想到感应,共同构成画像的主题--生殖崇拜。
野合画像砖桑间野合图画像砖是汉代文物中最具特点和研究价值的罕见珍品,它反映汉代虽然是独尊儒术,但是社会上、生活中还是崇尚黄帝老庄的思想,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意识形态大形其道,而且远古之遗风仍然在生活中大行其道。
所谓桑间濮上即指此也。
另外,也有人认为这是当时在《黄帝内经》《玉女经》等的影响下,把男女之相交作为养生和长寿的一和修炼方式,也成为道家气功学说的一个组成部份。
画像砖有两匹,内容相互连贯,可视为早期的连环画,是所有出土画像砖中唯一特例。
它的出现反映了汉代人对长寿之道的深远向往,生殖崇拜和蚕神崇拜在汉代四川盛极一时。
拓片“野合”与桑树的结合,应与古人视桑树为一种生殖神树的民俗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桑的多籽,猴的性淫与人类男女的交合,三者想到感应,共同构成画像的主题--生殖崇拜。
四川地区汉画像砖赏析
四川地区汉画像砖赏析
汉画像砖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汉代。
四川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地,所以也有一定数量的汉画像砖出土于此地。
汉画像砖通常是以陶土制成的,表面绘有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
这些图案经过精细的刻划和彩绘,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四川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砖在图案设计上独具特色。
一般都以人物形象为主题,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这些场景既有宫廷宴会、宗教仪式等高雅场合,也有农田劳作、市场交易等平凡场景。
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能够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此外,四川地区的汉画像砖在色彩运用上也非常独特。
多采用大胆鲜艳的颜色,色彩明快,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而在工艺上,四川的汉画像砖多为粗制,背面通常有明显的装饰图案和题识,增加了其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总的来说,四川地区的汉画像砖在图案设计、色彩运用和工艺特点上都具有独特之处,是研究汉代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源。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济宁、枣庄汉画像石分布区域 形成的原因
第一,地理环境的原因。 第二,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第三,不同的工匠集团传统。
山东各地画像石
河南南阳画像石
• 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 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 美术史、美学、舞蹈、音乐、体育、哲学、 民俗学、天文学、建筑学、畜牧兽医学等 诸多学科,堪称一部汉代的百科全书,具 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南阳画像内容可以划分为十大类
一、天文星象 三、角 抵 五、历史故事 七、建 筑 九、榜 题 二、舞乐百戏 四、社会生活 六、神话传说 八、祥瑞升仙 十、图 案
陕西榆林汉画像石
• 榆林汉画像石流行于东汉中晚期,发展历 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陕北的汉代文明。榆 林汉画像石是集绘画和雕刻于一身的艺术 作品,对于历史考古和美术考古有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在全国汉画研究领域中占有 重要地位。
画像砖的分类
• 根据出土情况,画像砖可分为成都、新都区,和 广汉、德阳、彭县、邛崃市、彭山县、宜宾等地 两种类型。而不同的题材约近50余种,大体可分 为五种内容: •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 •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画像砖。 •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 •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 •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
stone relief and portrait brick
汉代画像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 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 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 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 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 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 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汉代画像砖里的故事
汉代画像砖里的故事
汉代画像砖是汉代墓葬中常见的艺术品,它们通过壁画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了解汉代社会的重要途径。
画像砖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包括宫廷生活、农耕场景、商贸活动等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代女性形象的描绘,她们以不同的姿势、面容、服饰等展现出当时女性的美丽和风采。
除了描绘人物形象,汉代画像砖还描绘了各种动物、植物和建筑。
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如鱼、莲花、凤凰、龙、亭台等等,在今天,它们仍然是人们研究汉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材料。
汉代画像砖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它们采用的是高温烧制的方法,使其具有了较高的防水、耐磨、耐火性能,这是其能够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画像砖还采用了不同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绿色等等,增加了其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汉代画像砖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风格,它们是研究汉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宝藏,也是我们认识古代人类的一个窗口。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 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 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内容最为 丰富,颇具研究价值。如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 的“盐井”画像砖,细致地刻画了[汉代]井盐生产 的情况。画面上盐井,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 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枧,缓缓地流向烧着火的 铁锅中。是研究古代盐业史最难得的实物资料。
•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 技、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张衡在《 西京赋》中描写当时的杂技表演场面:“临迥望之广场, 陈角觚之妙戏。鸟获扛鼎,都卢缘穜,衔狭燕濯,胸突 钴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绳上而相逢”。这些,在画像 砖上都可以找到印证。又如“讲学授经图”,生动地塑 造了博士、都讲和学生上课时的情景,[汉代]的教育, 于此可得其梗概。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 舞、百戏等画像砖。这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汉代]建 筑、民俗风情等的实际情况。
汉朝画像砖
• 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 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 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 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上个世纪60年代 开始,许多汉画像砖陆续在中原一带出现,这些 砖上绘有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 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内容珍奇,画技 古朴,成为研究我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政治、 经济、文化、民俗的宝贵文物。若干年来,画像 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许多硕儒名 士收罗品题,殊为雅事,汉画像拓片也成为一纸 难求的“宝物”。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的画像砖,诸如伏羲、 女娲、日月、仙人六搏等。
•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画像砖,如车骑出巡 图、丸剑起舞图等。画像砖的墓主多为当地的豪 强显贵,如桓宽在《盐铁论· 刺权》中所说: “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中山素女, 抚流征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披罗 纨,婢妾口希宁。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 弋捷健”。这类画传砖所表现的内容,与文献记 载相符合。
敦煌前的敦煌
•
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 隋唐之後逐渐衰落。汉画像砖是两汉时期主要装饰在古建 筑物上的一种模制、模印、雕刻和彩绘的画像砖。分布于 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苏、陕西、山东等省。与画像石并 称淤世,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砖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再现了中 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睿智、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热爱 生活、珍惜生命、知书达理及向往理想社会的精神。那栩 栩如生、活灵活现、富于动感、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技法, 生动具体的展示了汉代文化的厚重和博大精深。是研究两 汉时期民风、民俗的宝贵实物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 著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