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创新设计》专题一 第4课

合集下载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印度、中国和埃及的科技创新、发明和成就;2.理解三国的特点和相互联系;3.掌握本课人物和事件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古印度、中国和埃及的科技创新、发明和成就;2.三国的特点和相互联系。

教学难点1.如何归纳和总结古印度、中国和埃及的科技创新、发明和成就;2.三国的相互迁移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A. 导入介绍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介绍古印度、中国和埃及的科技创新、发明和成就,探究三国的交往和相互发展。

B. 学习过程1. 古印度的科技创新和成就1.1 印度的定裔制铜器1.2 印度的象形文字2. 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成就2.1 中国的制陶业2.2 中国的铁器制造和农业发展3. 埃及的科技创新和成就3.1 埃及的水利工程3.2 埃及的医学和天文学4. 三国的交往和相互发展4.1 汉代与印度的交往4.2 汉代与埃及的交往4.3 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C. 总结与评价本课主要介绍了古印度、中国和埃及的科技创新、发明和成就,以及三国的交往和相互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的特点和相互联系,同时也深刻理解了科技创新对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

最后,我们评价一下本课的教学效果,对未来的学习提出一些建议和期待。

四、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学,我意识到历史教育不仅要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需要强调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以及历史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影响。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启发,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有效提高教育效果。

2019-2020年《创新设计》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学案:单元检测(三)及答案

2019-2020年《创新设计》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学案:单元检测(三)及答案

单元检测(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山东滕州一中月考)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王朝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引文并不是记事歌,排除A;由“金田快有新君出”可知金田起义尚未发动,故B项正确;C、D两项与引文信息无关。

答案 B2.(2017·山东潍坊高一期末)“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从材料可知“社会革命”是经济领域的变革,与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社会革命体现不出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故B 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分土地,产品归圣库,削弱了经济竞争,降低了家庭生产的差距,故C项正确;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资政新篇》,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6·北京海淀区期末)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解析湖北军政府成立于武昌起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

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黄花岗起义爆发于1911年4月,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清帝退位于1912年2月,B项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轴,B正确。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必修3 学案:专题二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必修3 学案:专题二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纸的发明1.概况(1)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2)东汉时,蔡伦发明更实用的“蔡侯纸”。

2.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往欧洲。

3.地位与作用(1)地位: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显著。

(2)作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易错警示]东汉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并非发明造纸术,教材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证明西汉早期已经出现了纸。

而且造纸术在中国四大发明中外传最早。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发明(1)战国时期:《韩非子》中提到过司南。

(2)北宋时期:《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贡献(1)北宋、南宋时中国就应用于军事和航海领域。

(2)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3)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知识点拨]“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古代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但指南针在我国古代社会主要功能不是用于航海,在军事和经济生活方面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应用于封建迷信——占卜。

宋代以后,因能辨别方向,才开始用于航海。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1)商周时期冶金中已广泛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时期熟知硫磺、硝石。

(2)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应用(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等。

(2)明代时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传播: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第四讲历史教科书全解

第四讲历史教科书全解

■ 二、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教科书采用了主题 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各册教科书 均由“写给同学们”(即编写说明)、目录、 主题课文、主题活动及附录构成。每一学习主 题一般由主题页、主题课文构成。每课由主、 辅栏目构成。主栏目呈现学习内容,辅栏目是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主栏目包括必读课文 (大字)和阅读课文(小字)。辅栏目包括读 读、想想、议议、看看、写写、记记等项目。 每课前面设诱发性导语。导语的功能在于创设 学习情景,提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动机,引 起学习兴趣。每课后面设“学习与探究”栏目, 包括“学习活动”、“史海拾贝”、“学习测 评”、“心得与疑问”四个部分。
五、大陆现行历史教科书
■ 新世纪,随着2000年历史教学大纲(修订版)、 2001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年高中历史课 程标准的相继出台,我国大陆出版的新历史教 科书有:根据修订版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的人教 版历史教科书;根据初中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 北师版、华师版、岳麓版、川教版(重庆版)、 河北版、中国地图版、上教版等多套初中历史 教科书;根据高中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岳麓 版、人民版、大象版等高中历史教科书。
三、新历史教科书内容选择
■ 第一,从学生兴趣角度来说,历史教科书内容 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要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写入教 科书,特别要加大历史人物的内容,选择与学 生生活经验有关的知识。
■ 第二,从民族和国家角度来说,历史教科书应 在民族史编制、中外历史联系,以及突出多元 文化与区域文化等领域作进一步地探索。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本课主要包含的几个问题 ■ 各问题的具体分析
(五)新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共同取 得的进展
■ 第一,增加近现代史的内容,下限已经到20世 纪末,把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第二, 增加了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内容;第三, 更加重视吸收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第四, 以专题为分类标准;第五,增加了大量的图表 和文献资料,课后习题丰富多样;第六,每课 一得和活动课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第七,整 体设计上,清新简洁,印刷精美,定价合理, 物美价廉。

15-16版:第3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新设计)

15-16版:第3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新设计)

第3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 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 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 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3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 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 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 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3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地位
1.内容 (1)国家性质:明确体现了“主权在民 ”原则,还表达了维护 领土 完整的国家意志。 (2)权利义务 ①中华民国国民一律 平等 。 ②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等自由 。
第3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
③国民有“请愿于议会”“陈诉于 行政官署 ”“诉讼于法院 ”
第3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4
12 3456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 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C.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3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5
12 3456
解析 题干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 了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实质上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 答案 C
第3课 《中时约法》时讲道: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 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 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起因、过程、主要领导人物、重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运动对社会改革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它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哪些意义?
4.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整理出讨论结果。
5.各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文献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场景,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事件,培养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内容,设计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
-对于难点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一本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书籍,如《天平天国史》。要求学生阅读后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拓宽知识视野。
5.结合课堂所学,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来应对当前的社会问题?要设计一道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并谈谈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启示。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20/3/10
探究: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直接原因:胡惟庸专横擅权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创新设计》第13页探 究一第一个问题。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根本原因:丞相权力过重,威胁皇权。是政治动乱的根源。 措施:废丞相,亲自管理六部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皇帝
集 中
中央集权
集 中
地方分权
大家来找茬:你知道他们错在哪儿吗?
后现代“舞台剧”
故事梗概:
明太祖:丞相没有了,我忙啊!来个殿阁大学士帮我忙吧,让他一起来帮我决策决 策,这样我就不用烦了…… 明成祖: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我也要,就是太远了不方便,让他到住到宫里来吧。 就住到乾清宫吧! 明宣宗:唉,这么多奏章,太麻烦了,你们阁臣要发挥作用啊!你们帮我直接回复
消极影响: 政治: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 思想上:禁锢人民的思想 经济上: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历 史发展潮流。
同时期东西方的对比
(1)西方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工业化进程起步
(2)中国
•君主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
进步 落后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 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 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

内阁的出现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 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 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历史学科思想视野下的高中创新课堂——以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3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为例

历史学科思想视野下的高中创新课堂——以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3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为例

历史学科思想视野下的高中创新课堂——以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3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为例福建省上杭县第二中学(364200)丘元生[摘要]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不同的学科,学科思想的内涵是不同的。

文章以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3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为例,论述通过开展融入古典文学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从中感悟历史的真实,把握时代的主流思想,体会社会生活百态。

“从古典文学中看历史”,既贯彻了新课程理念、创新了课堂教学,又渗透了历史学科思想,避免了单纯文学内容的灌输,实现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学科思想;高中历史;创新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2)01-0061-03历史与语文的结合自古有之,中国传统的文史观“以诗文证史”的基本含义是:以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为史料来研究历史或者书写历史。

这种文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学的“以诗言志”“文以载道”等理念关系密切。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课,内容涵盖了上至先秦下到明清的文学发展历程,点明了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

按照时序,其内容可分为诗的经典、楚辞的魅力、汉赋的风采、“李杜诗篇万口传”、宋代词苑、元曲与市民社会、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等七个子目。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一分析各个子目,一节课45分钟明显不够用;如果每个子目都蜻蜓点水般地讲,又必然会造成“走过场”的情况。

因此,许多历史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感到茫然。

虽然该课涉及的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是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教师不应该把这节历史课上成语文课。

那么历史课程如何扬长避短,既能贯彻学科思想又能实现三维目标呢?教师不妨大胆改弦更张。

史学界历来有“以诗文证史”的传统,从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入手,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文学。

在历史学科思想视野下,教师可以把该课的标题转换为“从古典文学中看历史”,将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诗词歌赋中感悟真实历史、宋词元曲里寻觅草根文化、四大名著中探究主流思想。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设计】--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设计】--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多,内容时间跨度大,从春秋战国开篇,下限一直延伸到21世纪初。

本课主要围绕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主题展开,是在《中外历史纲要》教学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本课将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分古代、近代和现代分别呈现。

第一目“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主要介绍了秦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改革;第二目“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第三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则重点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措施及成就。

这三目较为完整地梳理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重要变法和改革,有利于学生理解改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改革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本课三个子目中,第一目“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学生涉及相对较少,历史名词较多,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选科走班的高二年级学生。

经过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的历史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已有一定的涉及和积累,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与深度学习,深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变法与改革的基本史实,感悟改革家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把握变法、改革的必要性和产生的影响。

增强变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认识到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经,只有坚持改革、不畏艰险,才能促进社会进步。

【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难点:理解历史上变法和改革成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是《周易・系辞下》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主张“变”。

后来清末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也引用了这段话,强调变法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如何使用《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

如何使用《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

如何使用《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龙南中学胡金贵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掌握思想政治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巩固、加深、拓宽、查漏补缺,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同时要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思想政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较熟练的思想政治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

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

一、教师重视,学生重视。

教师切实重视《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的使用。

在新高三的第一次课,我就明确了学生手头中只应具备的参考资料《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

学生必须象对待课本那样,认认真真地对这本书每一个例题,每一个段文字,一一过关,举一反三。

二、对《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四大部分的使用:1、课标导读:(1)课标内容:这是统领专题复习的纲目,也是高考的主要依据。

要求:学生按照课标的要求如“了解”“知道”“列举”“概述”“认识”对该单元进行总体把握;学生能根据这些要求进行复述。

举例:(2)课标解读:梳理专题内的知识疯长系,提炼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把握好“核心内容”“基本线索”。

指导学生把该内容要点式地记在(宜上课前两天左右的时间)课本或16K笔记本(知识总结本)上。

举例:2、知识扫描(1)知识结构特点:将政治事件上下、左右的关系用简洁的图示方式呈现出来,框架性地展现每个专题的内容,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专题知识结构的内容有宏观、全面、多维立体的把握。

比如:(1)必修内部知识的重组。

例:怎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能局限于一目、一框、一课、一单元的知识组织答案,应从唯物论、认识论、价值观等多角度来思考: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设计】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配套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创新设计】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配套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法令出一1.皇帝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特点以及影响(1)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2)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二、君权和相权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1)“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

在执政过程中,帝相间难免发生矛盾。

(2)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限制相权的措施(1)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建立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

(2)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宋代:设中书门下,其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

为了分散宰相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

[误区警示](1)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都是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之下,丞相权力相对集中,职能部门相对较多。

三省六部制实行宰相分权,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机构有一定简化。

(2)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并不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并不是说每一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元朝。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变(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地方: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

2.评价(1)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第4课_欧洲文化的形成【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4课_欧洲文化的形成【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古代欧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目标1.识记古典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中古西欧文化及拜占庭、俄罗斯文化的主要成就,认识不同地区的文化成果。

2.以唯物史观的视野认知各地区取得不同文化成就的原因,对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给予科学的历史解释。

3.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欧洲文化的源头及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

学习难点宗教、地理因素与欧洲两大区域文化的关系。

教学流程板块一激趣导新利用“柏拉图(左边站立者)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图片结合课前提示语导入。

板块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当堂自学,掌握必备知识,增强时空观念,培养分析能力)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基于六方面的认识:一曰秉持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

”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最高原则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二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曰依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程改革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检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优劣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教学质和量上的最低要求;四曰依据教材,教材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材料。

五曰历史基础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认识,是培养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础。

六曰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体现。

出于三方面的考量:一是从高二学情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实质就是自身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共同作用和发展的过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 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 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天方夜谭》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细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形象地再现了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明以及周边文明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图景。

这反映出古代阿拉伯文明( )A.推崇帝国统治B.具有包容性C.以和谐为理念D.极富扩张性2、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政府不仅任命希腊正教的头面人物为希腊正教徒的大教主和文职首领(管辖希腊人及不同族群的东正教徒),还分别任命了亚美尼亚教派的主教和伊斯坦布尔的犹太教大拉比为各自的首领。

此举反映出( )A. 帝国统治模式的创新B. 不同文化与族群交融C. 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D. 政教分离的政治特点3、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马门(813—833年在位)曾派学者访问君士坦丁堡,向拜占庭皇帝索取希腊古典著作,并将其译成阿拉伯文。

马门还在巴格达创立一所规模宏伟的智慧宫,不仅有穆斯林,还有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及信仰其他宗教的学者在此工作。

马门的上述举措( )A.开创了多种宗教并行的局面B.促进了阿拉伯文明的崛起C.改变了帝国对外扩张的方式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4、9世纪时,阿拉伯帝国的一些金银兑换钱庄开始经营放款、汇兑业务、帝国商人设计出完善的支票和信息用票,支票持有者可以在帝国的各个城市兑换现金。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阿拉伯帝国( )A.商品经济较为活跃B.国际贸易特别兴盛C.工商业是主导产业D.纸币受到民众欢迎5、公元8世纪,日本在京城建立大学寮,学生为官员子弟,人数在四百人左右,设秀才、进士等科,以《周易》《尚书》《周礼》《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作为指定教科书,学生毕业后被称为“举人”,接受任官考试合格者被授予官职。

据此可知,日本( )A.照搬唐代的科举制度B.以唐制为蓝本实行改革C.在全国推广中华文化D.采用儒家思想培养官吏6、早在阿拉伯帝国成立之初,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同时,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

创新设计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学生用书 PDF学生用书1-73

创新设计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学生用书 PDF学生用书1-73

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
1)自然地理环境:两河流域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

亚洲西部底 格 里 斯 河 和 幼 发 拉 底 河 流 经 的 区 域,古 希 腊 称 之 为
不同种姓的人 的 地 位 与 身 体 的 部 位 之 间
是什么关系?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1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1
第2课
第二单元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6
单元提升(一)/11
中古时期的世界 ………………………………………………………… 13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13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22
第4课
第三单元
中古时期的亚洲/18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68
单元提升(六)/72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74
第 14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74
第 16 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86
第 15 课
第 17 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8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91
单元提升(七)/98
3.古代印度文明
(
1)文明产生:诞生于印度河流 域 的 大 平 原 上. 后 来 雨 水 丰 沛、植 被 茂 盛 的
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亚的两河流 域、埃 及 的 尼 罗 河 流 域、 南


元发展特点的条件.

人类文明的产生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 读 教 材 P5“学 思 之 窗”:这 段 话 表 现 了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5篇)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照实记录。

作为一位历史老师,你知道如何制作一份吸引人的课件吗?下面是作者为你准备的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快来鉴戒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精选篇1)教学指导思想:新学期伊始,我校掀开了新的一页,我的人生也随之迈上了新的台阶。

新学期校长报告会上,校长饱满豪情的讲话深深震动了我。

“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一嘹亮的号角在我心间久久回荡。

秉承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我对新学期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了摸索与探索。

要培养这样的跨世纪人才,第一要请教师自身应当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高中历史新课程这一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这一代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摸索,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获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

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爱好,实现我校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基本情形分析:一、教师自身状态分析:(一)教学优势:在历史教坛执掌教鞭的十几年,不仅使我积存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体会,也锤炼了我精练、准确、具有感染力的课堂风格和认真负责的育人态度。

同时,十年来我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智力水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得我初步具有了因人施教的能力,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能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二)教学劣势:我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适应我校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方面有一个进程,需要不断提高和揣摩。

二是需要尽快熟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习惯。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积存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且学习方法上有了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存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锤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渐掌控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鼓励学生在“史韵流香”的论坛上各抒己见,发表属于自己的历史论辩,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八 第1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八 第1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第1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美术、音乐的主要成就。

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心灵的激荡1.背景(1)始于法国的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2)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欧美各国延伸,世界在变革与震荡中向前发展。

(3)合乎理性的社会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2.特点:浪漫主义是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3.代表(1)英国:以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为主要代表,《唐璜》是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及其最辉煌的作品。

(2)法国:以雨果为主要代表,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3)俄国:杰出的民族诗人——普希金。

(4)德国:以霍夫曼、海涅为主要代表。

[易混易错]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追求理想、讴歌进步、改革和革命,抒发强烈感情,热爱自然,风格上大胆夸张,富有幻想。

二、浪漫乐章1.特色:富有诗意,注重情感的表达,充满幻想。

2.中心:德国和奥地利。

3.代表(1)贝多芬①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

②前期作品体现了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蕴含着革命的力量。

③后期作品突出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的浪漫主义。

(2)舒伯特:被誉为“歌曲之王”;代表作有《小夜曲》、《春之信念》、《野玫瑰》。

(3)舒曼:浪漫主义全盛时期的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蝴蝶》、《幻想曲》。

三、向着自由前进1.开始:法国画家籍里柯以《梅杜萨之筏》,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宣言。

2.高峰(1)代表: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2)作品背景: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

(3)影响: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高峰,他本人也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知识点拨]浪漫主义美术是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失望情绪的反映,和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不同,浪漫主义画家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情感表现。

主题一浪漫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是什么?(1)背景①18世纪后半期,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

2019-2020年《创新设计》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学案:单元检测(一)及答案

2019-2020年《创新设计》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学案:单元检测(一)及答案

单元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山西太原模拟)《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子。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

古之制也。

”这些做法()A.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B.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C.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D.利于保证宗法制正常运转解析“‘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子。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

古之制也”可见继承有序,宗法制得到有效维护,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8·豫西南高中联考)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

这表明商代()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宗教势力比较强大D.文化教育极端落后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商王崇拜神,决策征求神的旨意,使王权带有神秘色彩,故B项正确。

答案 B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模拟)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的做法()A.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B.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C.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D.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解析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因而皇帝制度的建立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4.(2017·四川资阳高一期末)秦汉时期的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夺或由廷议作出决定。

”这表明秦汉时期()A.中央集权制十分完善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D.议会制初步确立解析根据所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汉,完善于隋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体现了皇权要受到廷议的影响,廷议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故B项正确。

答案 B5.(2018·河南洛阳模拟)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历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历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历案【课题与课时】《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了解古代劳作工具的改进,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劳作方式的变化,知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原理。

分析战国时期、清中后期生产工具对社会的不同影响,理解生产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意义。

2.时空观念:梳理古代东西方生产工具发展历程,理清时空脉络,形成宏观历史视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3.家国情怀: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评价任务】内容工具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劳动方式的发展情境借助战国铁犁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制农具、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铲以及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蜀锦提花机模型等历史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在具体的文献之中探寻古代生产工具的演变。

通过对河南安阳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遗址、河北曲阳定窑作坊遗址的分析来创设学习情境,通过问题探究加深对劳作方式发展的认识。

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生产工具、劳作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农耕工具变化的特点和影响,中国古代劳作方式的演变。

任务1、历史概念理解:刀耕火种、铁力牛耕、范、集体劳作、庄园。

2、从唯物史观角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关系的角度,认识生产方式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和历史使命。

学生目标达成所需要的表现课前:1、搜集梳理生产工具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分类整理,比较异同点。

2、通览教材,标划出本课相关史实,尝试提出自己的某些困惑。

3、借助学历案对课堂探究问题进行初步自主探究。

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卡的展示,以及对学习任务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课后:独立完成课后检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反思学习,进一步进行拓展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
想的核心是( C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 “„„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 可以看出黄宗羲主
张法治的思想,从材料可以看出他反对 “一家之法” 和君主专制,但他 还未提出变革政治制度的主张。
“工商皆本”的主张。
主题二 关于明清进步思想的评价
史料探究 材料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 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 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 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思考】
(1)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
3.客观评价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1)积极影响:①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据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 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②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2)局限性:他们的思想并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作为地主阶级的儒 家代表,他们仅仅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并没有解决 实际问题。
答案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材料 谭嗣同评《周易外传》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阐发易理的重要哲学著作。谭嗣同
评价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下之故者,船山一人而
已矣。” 【思考】 谭嗣同为何对王夫之有如此高的评价? 答案 (1)王夫之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他在哲学上代表着 古代哲学的最高峰。他的唯物思想也启示了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谭嗣同高度评价王夫之,其重要原因在于宣传王夫之的政治宗旨,学习其法
1
2
3
4
5
6
5.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 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 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3)综合上述问题指出,我们应当怎样评价上述主张? 解析 答案
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思考。 评价: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但没
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3.顾炎武说: “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B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观点,这一思想重在
2.评价:几乎在 传统哲学 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
解,他的 哲学思辨
知识点拨
答案
五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思想主张
(1)提倡 经世致用
,著《潜书》。
(2)对专制君主 进行大胆批判,反对神化帝王。
(3)认为多数官吏“为盗臣 ”、“为民贼”。
(4)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 贤君明主 身上。
2.评价:虽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具有启蒙精神。
深层点拨
答案
四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主张“ 循天下之公 ”,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
私产 的做法。
(2)哲学思想:在发挥古代“ 气一元论 ” 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
尊重 物质运动规律 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 工商皆本
三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思想主张
(1)强烈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 ”的主张。
(2)指出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并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的思想。
(3)提倡 经世致用
,注重实学,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主题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及其主张
理解·深化·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史料探究
1.黄宗羲的思想 材料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 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 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 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
解析 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
和市民阶层的扩大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的
说法不正确,D项的说法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故选A项。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6.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 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易混易错
答案
二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思想主张 (1)批判 君主专制 。 (2)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 一家之法 ”,建立“天下之法”。 (3)提出 君臣平等 2.评价 (1)反映了明朝末年 社会生产关系 发生了变化。 (2)为中国近代 反专制主义 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深层点拨 答案
理解·深化·探究 巩固·应用·反馈
基础知识导学 一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梳理·识记·点拨
1.思想主张 (1)挑战 正统 思想: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2)认为“理 ”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3)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 假纯真”的“童心说 ”。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解析 可依据材料中“明清之际”“最敏锐的心灵”等信息进行判断;
答案 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2)上述思想家在当时主要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解析 答案 可依据所学知识,着重说明不同人物的核心思想; 重要问题: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限制君权的主张,
认为 “ 工商皆本 ” ;顾炎武抨击君主专制,提出 “ 众治 ” 的主张,认为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王夫之主张 “ 循天下之公 ” ,猛烈抨击 “ 孤 秦”“陋宋”,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答案
史论总结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主张和谐发展;敢于探索,强调身体力行。 (2)批判: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限制君权;经济上,重视手 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家思想体系。 (3)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早期启蒙的性质 和民主色彩。
【思考】
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哪些观点?黄宗羲这一思想有何意义? 答案 观点: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意义:黄宗羲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近代反专制斗争提供
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答案
2.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材料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 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 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答案 思想主张:经世致用。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答案
(2)谈一谈你对明清进步思想的认识。 答案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具有解放 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思考】
——[明]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谈一谈你对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理解。这则材料反 映了顾炎武与黄宗羲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答案 ①顾炎武认为“亡国”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事,而“亡天下” 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事。 ②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2)近代学者根据这则材料归纳出的用于自勉的警句是什么?你觉得当前 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句话? 答案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勤奋学习,忠心报国;以天下为己任是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的孜孜追 求,当今社会更需要这种意识。学生时代的实践主要在于搞好学习,以 便提高未来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问题导引
1.明末清初为什么会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李贽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3.试分别说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4.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栏目 索引
基础知识导学
重点难点探究 随堂达标检测
梳理·识记·点拨
制的理念,为维新变法寻找依据。
答案
史论总结
1.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②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2)不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