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2课时

4、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说个家人听,重点说清曹冲称象的过程。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练习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曹冲小小年纪就想出了如此巧妙的方法,实在令人佩服。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时善于开动脑筋,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解决。
课下,小朋友们还可以搜集更多有关曹冲的故事,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练习设计(主要知识点、概念性、计算性、易错(书、作业本、练习册、黄冈等都可)、提升):(1)搜集有关曹冲的有关故事。
(2)熟读并背诵全文。
(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1、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2、曹操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回顾课文,进一步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培养尊重客观规律、勇于创新的精神。
(2)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回顾课文,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提高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谁能简单复述一下故事内容?第二环节:回顾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顾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2.教师提问:曹冲是如何称量大象的?请用原文回答。
第三环节: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四环节:合作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曹冲称象的情景剧。
2.各小组进行讨论,分配角色,准备表演。
3.各小组表演情景剧,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收获。
3.教师出示拓展题目: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如何解决?第六环节: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课文、学习生字词、合作学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

2024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认识并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相关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1 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1.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想象,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 激发学生对古代智慧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1.2 通过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勤于观察、善于动脑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其聪明才智。
三、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之处,感悟其背后的智慧。
四、教学资源•《曹冲称象》课文文本•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包含曹冲称象的动画或图示)•模拟称象的道具(如塑料盆、小石子、玩具象等)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课文或知识点,为新课做铺垫。
•通过讲述大象的故事或展示大象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引入课题《曹冲称象》,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么称大象的重量吗?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孩子叫曹冲,他有一个巧妙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并讲解词义。
•学生跟读、齐读,确保掌握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新词的掌握和课文的整体理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称象方法,并与曹冲的方法进行对比,体会其巧妙之处。
六、板书设计《曹冲称象》第一课时生字新词:[列出本课生字新词]课文内容:[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曹冲称象方法:[用图示或关键词展示称象过程]七、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在生字新词掌握、课文理解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段燕梅第二课时课文特点: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教学目标: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二范读课文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三.出示目标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2做实验突破难点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九总结全文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称象↙↘官员们曹冲造大秤象上船,画线,象上岸宰大象装石头.齐线,称石头↓↓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一.看拼音写词语.Guanyuanyilunchuanxian()()()chengganzaigeyiduqiang()()()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1)de()(2)de()(3)dei()2曹操听了直摇头.(1)不弯由()(2)把弯由的伸开()(3)爽快()(4)一个劲儿地()3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1)能力.()(2)一个劲儿地.()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一()象一()秤一()船四()柱子两()树一()线四组词语官()沿()柱() 宫()船()住()。
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 教案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教师做课堂总结。
2.布置作业: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堂课所学内容。
2.复习课文生字、新词。
3.指名朗读课文。
4.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3.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完成课后第2、3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引发思考,拓展思维。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学生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有没有什么难题直到现在还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呢?说给我们听听,我们一起想办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过程与方法:写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的巧妙思维。
课 题:《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
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你还能想出什么其他称象的更好的办法吗?
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散发思维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我会读
柱子 官员 一根 议论 重量 直线 秤杆 砍树 停止 曹冲 称一称
小组评价
1.读字音准确
2.读轻声正确
二、我会写
1.部件紧凑
2.占格准确
3“船”的笔顺正确
4.“然”的四点底写法要均
匀
5.书写姿势正确
3、重难点把握到位
4、内容分析透彻
4.曹冲称象
为什么 到底
怎样 称 先„„再„„然后„„
结果 果然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曹冲称象》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当然,由于使用统编教材时间较短,我对各年段教材关于讲故事与复述能力的安排,理解不够深入,对完成目标的方式方法运用不够灵活多样。希望随着执教年级的增长,在对统编版教材的能力训练系统认识更深入时,实现教学设计梯度和难度的平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出示上节课学习的14个生字,请学生认读。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和曹冲一起看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他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呢?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曹冲称象的具体过程吧!
二、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1.学生读第4自然段。
(1)学生画出写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句子。(板书:曹冲)
然: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板书:爱动脑筋会观察)
2.课堂演练。
2.让孩子们从文章中明白道理,受到启发,达到育人的目的。《曹冲称象》告诉了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道理浅显易懂,可能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关键在于课堂上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为此,我结合实际,及时提问: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孩子们在思考、回答、听取别人意见时,自然从心灵深处,得到更好的启发启迪。
4《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

《曹冲称象》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能用“才、到底”进行句子表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3.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难点1. 借助关键词句,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 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一起齐读课题——4 《曹冲称象》。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些词语朋友你还认识吗?认读词语:曹冲官员称象议论一杆大秤砍树画线重量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读得真准确!2.(标红: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用上这些词,你能向我们描述一下这头大象吗?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这里有两个“像”字,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比喻句。
大象像墙一样高,像柱子一样大,你能把大象的高大读出来吗?你把大象的高大读出来了!又高又大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欣赏大象图片)3.怪不得官员们在议论呢!他们在议论?出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去掉“到底”变成“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好吗?听老师读给你听,说说你有什么感受?4.是呀!用上“到底”,让我们感受到官员们很想知道大象的体重!哪位朗读小能手来试试?读出官员们的好奇、惊讶。
指生读,评议。
5.你能用上“到底”说一句话吗?同学们的表达真是富有创意!原来句子中用上“到底”,可以感受到“很想知道”,而没有“到底”,只是一般想知道。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官员们太好奇大象的重量了!那么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怎样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吧!活动一:读课文,想一想请你读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文中写了哪两种称象的办法?用““划出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用”“划出曹冲称象的办法。
想一想,你赞成谁的称象方法?为什么?1.交流官员们的称象方法(1)提问:谁来说一说官员们的称象办法?出示: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围绕故事的细节进行深入的解读,让学生理解故事中曹冲的聪明才智以及他的善良和勇敢。
同时,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词语和句型。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曹冲称象2. 聪明、善良、勇敢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概括曹冲称象的故事。
2. 请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造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曹冲的故事,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我特别强调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这是因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也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对于教学难点的设定,特别提到了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以及掌握相关的词语和句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学内容:《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
4 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_1

4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曹冲称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识记、巩固本课新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二、复习导入1.同学们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这节课跟老师一起再走进这个有趣的古代故事。
我们一起齐读课题:曹冲称象(注意称的后鼻音)2.复习词语(1)请人读词(2)全班齐读3.这是一篇和大象有关的课文,你见过大象吗?在哪见过的?三、关注大象的来历和样子1.出示地图,了解背景孩子们,古时候科技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交通也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大象喜暖,生活在南方,当时曹操作为魏国人,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他们居住在北方,在这之前从没见过大象,因此十分好奇,它长着什么样子呢?课文里是怎么介绍的呢?找到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2.关注大象的样子(1)谈感受出示大象图片,看着这样一头庞然大物,如果你是曹操,是这些官员,你看到这样一头从未见过的大象,你有什么感受,会说些什么?预设:很震惊、惊讶。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动物......(2)回读句子(3)在你们的朗读下,老师眼前仿佛就看到了这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大的我们哪怕扬起脑袋都很难看到它的头顶。
那我们班的小官员们,你们看到这头大象,有没有什么好奇呢?(学生分享)(4)出示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①理解“议论”:同学们,你们都来分享自己的好奇,就是句子中的哪个词语呢?(议论),这么多人都在议论这头大象,也能叫议论纷纷。
②那古时候的人们没见过大象,议论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3)对比体会“到底”①课件出示句子: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②发现不同,学生交流哪句话更好及原因(到底:感彩更强烈,有进一步探究的意思,更好奇)③拓展:用“到底”说一句话四、关注官员的称象办法1.七岁的曹冲想到了称象的办法,那在他之前,谁也在动脑筋想称象的办法呢?(官员)出示学习提示:读一读:自由大声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划一划:用横线划出官员想的称象办法。
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 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曹冲称象》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指导书写“称、秤”这两个生字。
4、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学情分析《曹冲称象》是一个历史故事,距离年代相隔很远,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也没有类似“称象”的体验活动。
而这篇文章核心部分便是曹冲称象的过程,文字内容环环紧扣,逻辑缜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难度比较大。
因此,需要在设计中通过动画等形式让过程更形象化,使得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开小车的游戏复习之前学过的会认字(1)开火车读(2)指名读2、看见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带着这些疑问继续走进这篇课文(二)走进课文1、出示大象的图片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课文里是如何描写这头大象的呢?2、指名答3、出示描写大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1)指出比喻句(2)说话训练4、那官员们看见这么大的象,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1)指名答(2)出示并对比:这么大的象有多重?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3)指名读这两个句子(4)分析“到底”这个词语(5)指导朗读5、官员们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想出了什么办法呢?(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官员们想出的办法。
(2)指名答(3)简单来说,官员们想出的办法就是造大秤,那曹操听见官员们的这个办法是什么态度呢?(4)官员们想出的这个办法行得通吗?6、指导书写“称”和“秤”(1)出示相关图片,区分“称”和“秤”(2)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3)注意两个字的起笔和落笔(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5)请学生描一个,写一个(6)展示、评价(7)修正,同桌互评7、官员们的办法不可行,这时,曹冲想出来了一个办法,那这个办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4自然段(1)数一数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2)指名5位学生分句朗读(3)自由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曹冲想出的办法(4)指名答(5)出示动画,分步骤展示曹冲称象的办法(6)齐读曹冲称象的办法(7)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从哪里看出来的?(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8、曹操称象的办法很不错,想出这个办法的曹冲才7岁,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年龄小却很有智慧)古人和你们想到一块儿了,古人也是这样夸他的,出示小古文(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教师朗读,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9、是呀,历史上曹冲就是一个非常聪明,智慧过人的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内容教材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领会曹冲的聪明才智,以及懂得诚信待人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曹冲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领会曹冲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课文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曹冲称象的故事情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曹冲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通过讲解,让学生领会故事的主题思想。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曹冲称象2. 聪明才智3. 诚信待人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课文内容。
3. 思考:你从曹冲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曹冲的故事,了解曹冲的生平事迹,进一步领会他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从曹冲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的第二课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析的细节。
一、自主学习环节在自主学习环节,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1. 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
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 ,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画出来)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
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默读画–––––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
)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分角色读
指名读–––评议––––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象
↙↘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秤象上船 ,画线,象上岸
宰大象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 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 ang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 (2) de ( ) (3) dei ( )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由 (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 能力.( ) (2)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一( )秤一( )船
四( )柱子两( )树一( )线四组词语
官( )沿( )柱( )
宫( )船( )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