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的教育主张.doc

合集下载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1.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位儿童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幼儿园和学校。

蒙台梭利的核心观点是,儿童具有自主研究的天然欲望和能力。

她主张为儿童提供自由和开放的研究环境,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节奏进行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律性、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哲学家,也是进步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杜威强调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和民主进程。

杜威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价值观。

他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和个人经验来建构知识,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3. 经典教育家: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行和修养,以及塑造人的人格和品质。

他主张“教学相长”,认为教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榜样学生,并倡导推崇仁爱、孝顺和忠诚的价值观。

4. 幼儿教育家:弗雷贝尔(Friedrich Fröbel)弗雷贝尔是德国的一位幼儿教育家,他被认为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弗雷贝尔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强调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的地方,让幼儿能够自由地发展身体、智力和情感。

5. 教育改革家:杜德莱尔(Paulo Freire)杜德莱尔是巴西的一位教育改革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解放教育”(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的概念。

杜德莱尔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解放个体和社会的力量,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教育哲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哲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哲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概述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原理、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方向与目标的学科。

它探讨教育的本质、意义和目的,研究教育与个体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教育哲学的基础知识。

学派与代表1. 现代教育哲学- 杜威教育哲学:重视学生自主研究,推崇体验教育。

- 孟德斯鸠教育哲学:主张集体主义,倡导教育公平与平等。

- 弗洛伊德教育哲学: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注重性格与心理健康。

2. 古代教育哲学- 孔子教育哲学:重视德育和实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亚里士多德教育哲学:强调良好的惯培养和品德教育。

- 柏拉图教育哲学:追求智慧和真理的教育目标。

教育哲学的重要概念1. 教育:塑造个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有意识的社会行为。

2. 教育目的:培养个体的理性、个性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体的素质和能力。

3. 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目标与价值的基本取向和认识。

4. 教育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5. 教育内容: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1. 人的本质和发展:研究个体的心理、认知和社会发展。

2. 教育的社会功能:研究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包括社会秩序、社会进步等。

3. 教育的伦理与价值:探讨教育的道德基础和价值取向,如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4. 教育制度与改革:研究教育制度的结构和功能,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教育哲学的应用领域1. 教育规划与政策制定:通过教育哲学的分析和思考,制定教育目标和政策方向。

2. 教育实践指导: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研究效果。

3. 教育研究与评估: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评估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成效。

4. 教育法律与伦理: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保障教育的公平与正义。

总结教育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的理论学科,研究教育的目的、原理和价值,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本文介绍了现代和古代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和学派,以及教育哲学的重要概念、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什么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什么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什么柏拉图是古希腊顶尖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希望对你有帮助!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他非常重视国家教育,认为统治者应该把教育当做头等大事。

柏拉图还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他为西方完整的教育体系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认为,国家或者政府应该对教育负主要责任。

政府应该狠抓教育,由政府规定学什么教什么。

再此,他还认为,除了奴隶之外,所有的公民都应该接受教育,并且提倡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柏拉图还认为人们应该做好小孩的学前教育,当然这些教育内容主要以与小孩游戏为主,主张给孩子完美的童年。

在孩童少年,应该学习普通教育,内容包括文化知识以及一些艺术内容。

最主要的还要包括体育及军事训练。

青年的时候,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

最主要的是进行军事及体育训练,借以强健身心。

到了青年,要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主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其他的一些技能,这些人才能够成功的管理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如果岁数更大的人,还想要继续学的话,他们便专攻哲学。

几年之后,他们可以胜任更重要的国家职务。

在经过多年的经历磨练,以及实际的锻炼,这使得他们越来越成熟。

这样他们才能最终成为“哲学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集团的成员。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柏拉图对于自己的政治思想有一定的描述。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讨论了正义的范围,他认为建立国家需要几大原则,首先柏拉图认为人们之间要学会分工,这样大家一起劳动,才能更加和睦的在一起生活。

其次柏拉图认为,人们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等级划分,因为人们的性格多种多样,所以等级划分的标准也要明确。

再者,在柏拉图的思想当中,一个正义的国家,应该是有正常的秩序,而确保这实行的就是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的其中一个方面,柏拉图还支持共产共妻。

在柏拉图认为,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不准拥有任何私人物品,其余的一切物品都由国家按需配给;而且任何公民都有权参加国家政务,以此来确保各个阶层之间的团结,确保国家的稳定。

教育哲学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育哲学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育哲学案例分析与讨论引言: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原理、目标和价值的学科,旨在探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意义。

古希腊是欧洲教育哲学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对现代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古希腊教育哲学的案例,讨论其对教育的启示和价值。

案例一:柏拉图的理想国教育思想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理想国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灵魂,使其具备理性思维和道德情操的过程。

他主张实施义务教育,通过对音乐、体育、数学、哲学等学科的全面培养,来培养具有理性和道德品质的公民。

对教育的启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

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分数和考试成绩。

同时,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综合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二:亚里士多德的德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德育的思考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育是人的核心,通过培养和强化人的品德,来实现人的完善和幸福。

他提出了中庸之道,主张适度和平衡的生活,以及对道德行为的习惯养成。

对教育的启示:亚里士多德的德育思想强调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习惯的养成。

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德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和榜样的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三:苏格拉底的探究式教育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是探究式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发现真理。

他认为真理的发现是个人内心的体验,而不是从外部灌输。

对教育的启示:苏格拉底的探究式教育思想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获取知识和信息。

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启蒙哲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在他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自我意识,以便他们能够成为独立自主、正义善良的人。

卢梭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他的社会理论和政治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反对传统教育的观点。

他认为,传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天性,强制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什么、何时学习以及如何学习。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失去了自我意识和创造力,不再能够独立思考和创新。

因此,卢梭主张以学生的天性和兴趣为基础的教育方式,他把教育比作是培育花园,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需求来给予不同的养料和环境。

在他看来,学生应该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而不是受到监督和强制。

此外,卢梭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意义。

他认为,教育并非只是为了培养个体,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在卢梭的教育理念中,虽然强调了自由和个性,但他并非主张无序和放任的教育方式。

相反,他认为,教育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理解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他主张透过观察和谈话发掘学生的问题、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培育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行为,而非盲目从众。

卢梭的教育理念在当今仍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需要能够主动地分析、评估和应用信息。

因此,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发挥个性和特长。

同时,教育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对整个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最后,卢梭的教育思想再次确认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功利技能,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和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正义善良的人,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教育哲学》中外教育的人性观

《教育哲学》中外教育的人性观

《教育哲学》中外教育的人性观中国哲学中的人性论“人性”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看做一个独立的范畴展现,直至春秋战国时期,才被看作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进入思想家的视野,并以人性善与恶问题的激烈争论揭开了人性论探讨的历史帷幕。

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则持相反观点提出了“性恶论”。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孔子对人性问题的最直接论断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突出强调了人具有大致相同的本性,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提供了人性论基础。

“习相远”,说明了后天的客观环境以及主观努力造就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孟子认为,人天生就存在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善端”,认为善端的进一步扩充,就会生成仁、义、礼、智四种德行。

荀子则认为,人的情感、生理、感官等都有一些本能需求,这些本能需求若不加节制,任其自然发展,也会走向道德的反面。

董仲舒提出了“性三品”的主张,将人性划分为上等的圣人之性、中等的中民之性以及下等的斗宵之性。

他认为,圣人之性“过善”,无需继续接受教育,中民之性“有贪有仁”,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

人性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

代表人物有孔子,他把仁作为人之根本属性,且其政治主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整部《论语》更充满了圣人、君子、仁义。

另一个代表是孟子,他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人性善的思想。

如,他说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砾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人之初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说明一个人是否会是恶人还是好人,关键在你是否能“尽心”、“知性”,挖掘、培养这些善的萌芽。

因为认为的是人性善,所以中国古代强调“教化世人”,也就是教育和感化普通百姓。

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在教育理论方面,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教育家,出于提高民族科学和文化教育水平,实现振兴祖国的愿望,处于不同的立场,依据不同的理念,采取不同的方法,苦心孤诣,探索改造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之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教育理论,使中国教育理论从简单模仿进入自我创造和初步民族化的阶段。

一、蔡元培教育思想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1912年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军国民教育即体育,目的是培养国民强健的体魄,强兵自卫,抵御外侮;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目的在于国富民强;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目的在于防止出现智欺愚、强凌弱、贫富悬殊现象,是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的根本;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的首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和高远的见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美感教育即美育,目的在于陶冶性情,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情感。

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美育还具有和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能,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

总之,“五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但五育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适应了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潮流。

1927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的教育宗旨: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就包含了德、智、体、美、劳“五育”思想。

2、北京大学的改革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学生多为封建官僚子弟,入大学堂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曾更换五任校长仍未能改变北大的风气。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教育发展。

他主张“指导教育”,这一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仍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思想启迪。

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中。

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应该基于一种固定的理想——真理、尤其是智慧的知识。

他讲究个体的全面培养,包括道德、美德、智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倡爱知识、尊重知识的态度。

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观念,他认为那些掌握了真理、智慧的人应该成为国家的领导者,通过这种机制将国家引向理想化的方向。

柏拉图主张的教育理念是多方面的,他在《理想国》中提到了一种名为“形而上学”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和美德。

他还主张适应个体差异的课程设置,即“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

柏拉图还提出了全面的体育教育,以培养人的身心健康。

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对于严格的课程和教学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这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智者和哲学王。

1. 追求真理与美德柏拉图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追求真理和美德的品质。

在我国当代教育中,应当注重教育的内在价值,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应试成绩或者物质利益。

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让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世界,自觉追求真理,培养高尚的品格。

2. 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柏拉图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需求,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在我国教育中,也应该致力于发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创造力。

3. 全面的身心健康教育柏拉图重视体育教育,认为身体健康是培养智慧和美德的基础。

在我国当代教育中,也应当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身心平衡。

4. 对课程的严格要求柏拉图对“形而上学”的课程有着严格的要求,认为教育要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和美德,而不能仅仅重视技能和知识的传授。

简述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主张

简述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主张

简述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主张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主张是:“教育即生长”。

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主张,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第一个方面,从学生观和教师观两方面来论述教育本质,他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他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承认并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杜威认为,教育之所以能够给人带来好处,是因为它能促进人类的经验和文明的增长。

教育使人类获得新知识、开拓新视野、不断积累新经验,所以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向未来传授现存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未来的各种社会成员,包括政治领袖、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等,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本质。

第二个方面,杜威认为教育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指“教育者设计适当的情境,引导儿童动手、动脑、动眼,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自己建构意义。

”他提倡引导学生去“探索”,主张用直接经验的方式来学习,反对用传授知识的方法来学习。

以上三个方面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出发点,前面已经提到了,但如何真正的做到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方式、方法、途径等方面来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生态型的课堂环境,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导学法、头脑风暴法、合作学习法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勇于创新,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种小游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个方面,杜威的教育本质观,核心是儿童中心和学生中心。

他认为,要使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其自然人性,那么,就必须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平等,尽可能地挖掘儿童的学习潜能。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成长的潜能”,这种“潜能”只要经过激发,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他的人格教育思想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即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经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高尚的道德风范感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学生。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教育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和丰富的思想,这些流派和思想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着教育哲学的不断发展。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教育应该是有用的、实际的,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其代表人物是杜威。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认为教育不应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应是当下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让学生在其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经验和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从做中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认为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促使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经验,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可能会过于注重实用性而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它强调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存在,并能够自由地做出选择。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在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帮助者,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和责任。

这种教育哲学强调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可能会导致个人主义的过度发展,忽视社会的共同价值和规范。

三、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侧重于对教育概念、语言和逻辑的分析。

它试图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和逻辑推理,来澄清教育中的各种概念和理论。

分析教育哲学家认为,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是由于概念不清、语言模糊造成的。

因此,他们致力于对教育中的常用概念,如“教育目的”“教学方法”“课程”等进行精确的定义和分析。

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教育学代表人物
姓名
思想理论及著作
孔子
《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中提到“予以四教:文、行、忠、信”。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与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教学原则与方法上: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
主要观点有:
①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其贡献在于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②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③教育性教学原则,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④规范教学的形成,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论(这一理论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后来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五阶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
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该包括这四项活动。
个人本位论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
马斯洛萨特
社会本位论
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现代学制
双轨学制
产生于欧洲
现代学制
单轨学制
产生于美国
现代学制
分支型学制
产生于沙皇俄国时代的学制属于欧洲双轨制
苏联学制为分支型学制
壬寅学制
1902年(未实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由当时官学达成张百熙起草,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行。

教育家教育著作及教育思想

教育家教育著作及教育思想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1、孟子:性善论,“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

尽心上》2、《学记》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育学的著作“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原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也"“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社会本位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长善救失”(利用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3、孔子:《论语》主张“有教无类”(教育起点平等)“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性相近,习相远”(社会本位论)4、蔡元培:北京大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方针,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以美育代宗教”5、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教育学著作6、陶行知:被毛泽东誉为“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区别于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为核心7、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8、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理性说9、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10、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古代西方教育学最高成就1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近代实验科学鼻祖1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他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体系根本指导原则:“教育要适应自然”“学年制,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规定了百科全书式课程”13、卢梭:法国《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主张培养“自然人”14、康德:最早将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1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第一次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西方第一位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理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17、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经典课程论命题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活动、经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18、洛克:英国“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9、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20、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21、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22、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23、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教学应走在学生的前面24、美国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发现教学法"25、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26、瑞士皮亚杰:《教育学科与儿童心理学》构建主义27、苏霍姆林斯基: 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28、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认知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29、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教育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30、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1、西方教育史上创立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哲学大师孔子的思想与教育

哲学大师孔子的思想与教育

哲学大师孔子的思想与教育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历代影响深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孔子的思想与教育,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孔子的思想1. 人性观:孔子认为人性本善。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潜力,只要经过正确的教育引导,人们就可以追求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

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

2. 仁爱与仁政:孔子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关怀和帮助,强调仁爱的重要性。

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倡导以仁爱的态度对待他人。

他也强调公平正义和良好的政治道德,主张君子执政,用仁政治理国家。

3. 尊重传统:孔子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他认为传统礼法是维系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石,主张通过学习、研究经典来传承和继承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二、孔子的教育理念1. 以“学”为核心:孔子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倡导广泛学习,追求博学多才。

他认为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他人的最有效途径。

2. 学以致用:孔子强调实践和应用知识,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他提倡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和道德原则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造福个人和社会。

3. 做一个君子:孔子重视人的品德修养,强调君子的修养和言行举止。

他认为君子应该有高尚的品质和道德准则,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4. 规范的教育方法:孔子注重教育方法的规范性和循序渐进性。

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潜力,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三、孔子思想与教育的意义1. 价值观引领:孔子的思想与教育理念奠定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础,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仁爱、正义和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教育传统的延续:自孔子以来,中国的教育一直强调道德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延续至今。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本质第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把“生长”这一生物学概念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实质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当时美国教育盛行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不顾儿童的感受。

教育即生长就是要求摒弃压制、阻碍儿童自由发展做法,使一切教育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但尊重儿童并非放任自流,任儿童率性发展,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既是个人亲身获得的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的过程,而不是学习前人和别人经验过程。

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新的经验和原有的经验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从而增加经验的意义,增加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

也就是说,杜威把目的(即结果)和过程视为一件事,是与“潜能发展说”及“外铄论”不同的主张,有时把这点看作教育的当前的目的。

●这三个命题本质含义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共同构成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现实意义●第一,解决三个教育重要问题,即教育与社会脱离、教育与儿童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

要求加强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校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的变迁,而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优化;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理论在实践中指导实践并使自身受到检验和发展。

至今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第二,他的教育本质论所反映的教育要克服个人与社会的对立,要培养一种新型的人,以适应世界的变化,要求将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结合起来,要求克服教学论中知识与行为、知识与道德、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等方面的对立,对当今教育改革也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三,他的教育本质论体现其改良主义唯心史观,他对教育期望值过高,企图通过教育、通过改变每个人的心智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这有一定局限性。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大学的观念》(1946)和《什么是教育》,集中反映了他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1、教学方法雅斯贝尔斯反对采用强迫的方法使学生学习。

他强调说,"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

"所以,应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他又指出: "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

"他批评当时一些学校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认为那样削弱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复思考的习惯"。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

因此,他主张:(1)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和能力,因材施教。

(2)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理解力、思考力等多种能力。

(3)模仿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可以积极开展讨论和交流。

2、论"全人教育"和"全民的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对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来说,仅仅获得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应成为"全人"(the whole man),因此需要一种"全人教育"。

他提出,要改善学生的人性,这种人性包括倾听别人的观点、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诚实、守纪律、言行一致等。

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也就是精神的培养。

这种教育应把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的教育相结合,它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教育,是整个人的教育,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

但如何具体进行这种教育,雅斯贝尔斯并未设计出方案。

他的意思可能是主张通过日常的教学等活动有意识地去实现这种教育。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

教育学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汇总

教育学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汇总

教育学发展的每个阶段出现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观点一、萌芽时期1、孔子主要观点:①提出“有教无类”;②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③倡导因材施教;④教师观: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终身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⑤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和“礼”,“仁”是最高道德准则,“礼”是道德规范。

2、乐正克主要观点:(1)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由思孟学派乐正克所著。

(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也被成为“教育学的雏形”。

(3)主要观点:①启发性原则:“道而不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②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③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苏格拉底(1)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2)苏格拉底、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3)主要观点:①产婆术: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讥讽、助产、归纳、定义;②提出“美德是否可教”:如果美德是一种知识就是可教的,因为知识是可教的。

4.柏拉图(1)代表作:《理想国》(2)主要观点:①重视早教,是“寓学习于游戏”最早的提倡者;②提倡女子教育,在西方首次提出“男女平等”的教育;③教育目的:培养哲学王。

5.亚里士多德(1)代表作:《政治学》(2)主要观点:①首次提出自然教育思想:“教育遵循自然”;②灵魂说:将人的灵魂分成3个部分: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理性的灵魂;④实施体德智三育,体为首。

6、昆体良(1)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雄辩术原理》),是古代西方第一本教学法论著。

(3)主要观点:班级授课思想的萌芽。

二、独立形态阶段1、培根(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教育学鼻祖,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2)主要观点:①提出实验归纳法;②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科学提出来。

卢梭的主要教育思想实践

卢梭的主要教育思想实践

一、引言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强调自由、平等和个性的发展。

本文将从卢梭的教育思想出发,探讨其教育实践的内涵和特点。

二、卢梭的教育思想1. 教育的自然原则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遵循自然原则,即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意愿去塑造他们。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教育应该尊重和发掘这些天赋,让儿童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

2. 教育的道德原则卢梭强调教育的道德原则,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心灵出发,通过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3. 教育的自由原则卢梭主张教育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和成长。

他认为,自由是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儿童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独立的人格。

4. 教育的个性原则卢梭强调教育的个性原则,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

三、卢梭的教育实践1. 家庭教育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详细描述了他对爱弥尔的家庭教育实践。

他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教育爱弥尔的过程中,卢梭遵循自然原则,尊重爱弥尔的天性和兴趣,让他自由地探索世界。

2. 乡村教育卢梭认为,乡村环境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提倡将儿童送到乡村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乡村环境自然、宁静,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在乡村教育中,卢梭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尊重自然。

3. 个性化教育卢梭的教育实践强调个性化教育,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根据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

例如,他根据爱弥尔的兴趣,引导他学习音乐、绘画等艺术,培养他的审美情趣。

分析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的教育主张

分析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的教育主张
17
彼德斯提出分析教育哲学研究的四个 具体任务
• (1)分析具体的教育概念,如“教育”、 “教学”、“灌输”、“教育目的”等;
• (2)检验与教育内容和过程相关的伦理学 和社会哲学假设;
• (3)检验教育心理学家们所运用的概念系 统和假设;
• (4)检验课程内容、组织以及相关的学习 问题中所涉及的哲学观点。
陈述是交融在一起的,而在性质上是如此不同,以服
从一种陈述推演到另一种陈述的逻辑关系的合理性是
根本无法证实的。因为它既不属于经验判断也不属
于分析判断。奥康纳嘲讽地称教育理论是一

“智慧的色拉”,即一盘大杂烩。
10
奥康纳理论的特点在于以严厉的 逻辑实证主义观点,以自然科学 为模式,试图把形而上学和伦理 学逐出教育理论领域,彻底更新 教育理论。这种偏激的观点当时 就遭到不少人的批评。因为它从 根本上忽视了教育理论与一 般 自然科学质的区别。
12
谢夫勒(也可算是美国派)的观点
• 谢夫勒的观点可概括为两点。 • 1、哲学分析的对象究竟应该是什么。分析
哲学有两大支,一支是逻辑实证主义,强 调逻辑的经验实证。一支是日常语言学派, 强调日常语言中词、短语、句法及其意义 的研究。日常语言学派制定各种标准,来 分析在有关教育政策的辩论中所使用的语 言。(谢夫勒显然属于这一派。)
3
哈迪观念没被普遍接受的原因 • 首先,哈迪在书中集中对一些具体的
教育概念和命题进行分析,而没有像 他的后人奥康纳那样从理论的整体上 阐明分析教育哲学观。
4
其次,尽管哈迪把分析方法提到相当 的高度,但同时它并不排斥传统教育 思想体系。在他心目中,所谓的分析 教育哲学,只是根据分析的新方法来 修补传统教育哲学中含混不清的地方, 而不是彻底改造旧的教育哲学体系。 恰恰是这种当时被批评为不彻底的缺 点,后来却被证明是“先见之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的教育主张
分析教育哲学中代表人物的教育命题(1)哈代是分析教育哲学的真正先驱。

他于1993年出版了《教育理论的真与假》,成为第一本系统而明确地使用分析哲学来讨论教育问题的书。

哈代试图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消除传统教育哲学中的差异和矛盾,使分析思维方式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特征,使教育研究不再是传统的地下教学,而是一种分析活动。

哈代的概念之所以没有被普遍接受,是因为哈代首先集中分析了书中一些具体的教育概念和命题,而没有像他的继任者奥康瑙尔那样从整体上解释教育的分析哲学。

其次,虽然哈代把分析方法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同时也没有排斥传统的教育思想。

在他看来,所谓的教育分析哲学只是按照新的分析方法来修补传统教育哲学中的模糊之处,而不是彻底改革旧的教育哲学体系。

正是这个在当时被批评为不完整的缺点被证明是有先见之明的。

(2)奥康瑙尔的《教育哲学导论》出版于奥康瑙尔年。

这位热衷于教育问题的哲学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分析教育哲学的趋势,将分析哲学与教育哲学结合起来。

哈迪比·奥康瑙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他将分析哲学的工具应用于价值标准、价值判断、教育理论、解释、道德和宗教的
一般概念。

这样,他的讨论将具有更大的普遍意义。

其次,它对哲学在教育理论中的作用采取了更坚定的立场。

他试图把分析哲学的方法变成一把奥卡姆剃刀,削去形而上学、价值论等传统教育哲学的一切经验无法证实的核心内容,以净化教育理论,使之成为科学。

奥康瑙尔认为这个理论是由一组逻辑联系建立起来的,它的主要功能是解释主题。

后来,他对假设下了更严格的定义,并对其进行了修改,给出了更精确的理论定义:理论是一组相互逻辑关联的假设,可以通过观察得到验证,并具有可以反驳和解释的更深层的性质。

这是为了强调两点:主要声明必须有法律上的逻辑联系,并且应该能够得到证实或反驳。

这个理论主要来自自然科学理论。

奥康瑙尔的自然理论、社会科学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差异:首先,大多数自然规律必须通过事物表面下的标准科学方法来发现和阐明,而社会科学研究似乎是众所周知的。

正是这种肤浅的洞察力阻止了我们用科学家的客观眼光去寻找它们的规律。

第二,我们认为自然法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人类的自然法则是可以改变的,至少随着社会的变化,人类的行为也在改变。

这也使得我们很难发现社会科学的规律。

第三自然科学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实验来证明或验证这一理论。

与社会科学理论相比,教育理论的科学水平较低。

他说:如果我们读一本关于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史的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教育实践基础的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所谓不同的陈述意味着它们属于不同的逻辑系统,需要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

这三个是价值判断和经验的陈述,由形而上学表示、。

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这三种陈述是混合在一起的,但在本质上它们是如此不同,以至于从一种陈述推导到另一种陈述的逻辑关系的合理性根本无法得到证明。

因为它既不是经验判断,也不是分析判断。

奥康瑙尔嘲弄地称教育理论为智慧的沙拉,一个大杂烩。

奥康瑙尔的理论以其严谨的逻辑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模式为特征,试图将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逐出教育理论领域,彻底更新教育理论。

这种极端的观点在当时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

因为它从根本上忽略了教育理论和一般自然科学之间的质的区别。

(3)舍弗勒是分析教育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早在2005年,他就对教育分析哲学运动做出了贡献。

同月,他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一次研讨会上说:我认为是时候考虑如何将分析哲学应用于教育,作为教育哲学中一项合法而重要的研究了。

舍弗勒(或美国人)的观点舍弗勒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两点。

、哲学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什么?
分析哲学有两个分支,一个是逻辑实证主义,它强调逻辑经验证据。

一是普通语言哲学强调日常语言中单词、短语、的句法和意义。

普通语言哲学发展了各种标准来分析教育政策辩论中使用的语言。

(舍弗勒显然属于这个派别。

)、舍弗勒不仅分析了教育理论中的许多概念和命题,而且为教育哲学带来了一套精确的、分析工具,即形式、纯分析。

所谓形式分析点,是指分析一个句子或概念的出发点应该是形式,而不是句子的意义或句子中词的意义。

舍弗勒的影响在舍弗勒的影响下,许多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致力于教育语言的分析。

这种文章在20世纪6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教育理论杂志上都有发表。

这种势头和规模表明,分析教育哲学在美国教育哲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优势地位。

用分析方法阐明教育的概念和命题的初衷是为了理清思路,使教育者能有更清晰的思维,从而消除困惑。

事实上,这一时期表现出越来越迂腐的倾向,越来越脱离实际,陷入文字游戏。

(4)彼得斯被认为是伦敦学派的代表。

彼得斯的主要作品包括《教育的概念》等。

此后,彼得斯一直是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哲学讲座的主旨发言人,也是英国教育哲学协会的创始人和主席。

更重要的是,他比其他人更清楚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注重表达对教育哲学全貌的看法,因此通过他我们可以发现伦敦学派的基本特征。

彼得斯在舍弗勒学习。

奥康瑙尔认为,批判和澄清价值判断是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

舍弗勒主张哲学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

彼得斯强调,教育研究是一种让人们看得更清楚、更专注于值得追求的东西的方式。

彼得斯也非常重视澄清,但他的目标是追求有价值的东西。

这与奥康瑙尔和舍弗勒非常不同,他们认为澄清是他们的目标,有些人称他为老式的教育哲学家。

彼得斯提出了分析教育哲学研究的四个具体任务()来分析
具体的教育概念,例如教育、教学、灌输、教育目的()来测试与教育内容和过程相关的伦理和社会哲学假设()来测试教育心理学家使用的概念系统和假设()来测试课程内容、组织和相关学习问题中涉及的哲学观点。

彼得斯认为,分析教育哲学家害怕或不愿意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高层次的建设性教育观点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主张以不带任何偏见的方式澄清概念,也就是说,如果澄清概念涉及到价值观,他们必须保持中立立场。

他放弃了中立,认为伦理原则必须适用于教育情境,因为教育是对有价值活动的追求。

对彼得斯来说,分析和综合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分析是一种手段,只是第二层次的一种研究,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看到有价值的目标。

因此,分析和综合同等重要,两者在、的前提下相互补充。

更有意义的是,对奥康瑙尔来说,分析是奥卡姆剪刀应该剪掉所有有价值的和先验的陈述,而对彼得斯来说,语言是社会生活形式的反映。

从语言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目标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