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1范文整理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目标预设】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教学要点、难点】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
【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步骤和实施】一、导入课文欣赏评弹,导入新课。
由欣赏苏州评弹,联系到苏州的园林,导入新课二、讲析1、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⑴(幻灯显示课题、作者)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⑵(解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足以说明苏州之美。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⑶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①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②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领悟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二、了解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构造层次。
三、学习本文多样性的语言。
重点和难点:本文着重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教学关键:同上。
教学方法:尽可能将有关文字复原成画面。
教具:出示苏州园林图片。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白苏州园林的根本特点。
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二、检查预习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一)(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二)(3—9)详细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到处八画。
(三)(10)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完毕全文。
四、讲析第一段(1—2)1、指名朗读第一段,提问:对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总印象为: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来”而来。
的总印象指明白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当错过苏州园林。
2、学习2段。
(1)齐读。
(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表达这一特点?在谴词上由什么匠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到处八画”,详细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
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挨次。
3、争论第一段两自然段间关系及第一段与其次段的构造关系。
——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
正由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善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价值。
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才智。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其次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挨次。
4、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2)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并解释;2、划分其次段层次,概括各层意思;3、练习一。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全文5篇]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八年级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学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国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天下”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
(多媒体放映图片)有一位从小在苏州长大的著名作家,他以一双欣赏美的慧眼,以对故乡的丝丝眷情,写下了一篇质朴又典雅的文字,引领我们去探访苏州园林之美.这就是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设计依据: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特征1.作者介绍2.检查字词预习3.设疑引导速读课文问:作为苏州人的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具体一种什么样的美?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一个词.4.学生速读全文,教师佐以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
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
5.提问并引导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概括为“图画美”设计依据与目的:本环节主要是以问答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用一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扫视法”这一学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课文,交流探究美与思路 1.提问式引导过渡问:①为实现“图画美”设计者和匠师们是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的?(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②他们的愿望达到了吗?(“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③文中哪句话是为此证明?(“浏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想着“如在画图中”的”)④你读了作者的文章,也有同样的感受吗?设计依据与目的:这四个问题紧跟第(二)环节,环环相扣,步步引导,答案都在第二自然段,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紧跟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本环节.2.自读课文3-9段,划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互读.3.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用刚才从文中找到的句子里所表现的“美”去鉴赏图片,说说“美在……” 4.归纳学生所说,逐步补充板书亭台轩榭的布局角落的修饰假山池沼的配合↖ ↗ 图画美门窗的图案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色调的处理设计依据与目的: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魅力,并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发现美,领略美,并学着鉴赏美,以图片和文字互相配合补充, 全面深刻地领会苏州园林“图画美”特征,同时在让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训练.5.对照板书,思考回答⑤3-9段与第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2段是总说,3-9段是分说,他们之间是总分关系)6.小结本文结构----总分总设计依据与目的:对照板书,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一目了然.(四)小结拓展,引申练习1.小结: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从主要设计到次要的细节都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
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
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
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
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设计理念。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描述来展现苏州园林美景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欣赏美景、观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设计理念,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具体描述来展现苏州园林的美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苏州园林的美景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初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2.教师讲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和特点,如:借景、框景、漏景等。
3.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展现美景。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设计理念。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描述,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展现美景。
2.教师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用具体描述来描绘自己熟悉的一处美景。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的美景,培养审美能力。
五、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苏州园林的短文。
2.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设计理念。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描述,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及原文《苏州园林》课文原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构造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构造。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立有重大奉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入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考虑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构造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构造呢?由同学讨论,老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讨论归纳: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苏州园林》知识点篇一一、文学常识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蔷(qiánɡ)薇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及原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及原文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并理解其独特的文化价值;2.能够对苏州园林进行简短的概括和评价;3.能够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积极保护传承。
2. 教学重难点1.理解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与价值;2.学会进行简短的概括和评论;3.积极探究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3.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环节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宣传片或图片,让学生全面了解苏州园林的整体形象和特点。
(3)讲解环节梳理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讲解苏州园林的园林布局、园林元素、园林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4)实践环节让学生实地参观苏州园林,亲身体验苏州园林的美好,感受苏州园林的文化价值。
(5)总结环节对苏州园林进行简短的概括和评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苏州园林的文化价值和重要性。
4.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苏州园林》一文。
本文通过叙述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特点,介绍苏州园林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了解到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5.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实地参观苏州园林并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苏州园林的文化价值和重要性。
同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和播放宣传片等手段,使学生对苏州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原文苏州园林,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形成于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园林文化和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
苏州园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主要有拱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著名园林。
苏州园林布局精巧而又富有变化,园林元素与人工景观相融合,呈现出独特的江南园林风情。
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园林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苏州园林以自然、朴素、雅致、隐逸见长。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及要求:1、学习__说明事物特点得计种说明方法。
2、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教学难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__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__的内容。
4、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单元一:扫清阅读障碍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拱桥陡坡和谐张zhuo 饮涧桥墩匀称2、解释:巧妙绝伦惟妙惟肖匀称3、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单元二:分析课文一、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__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2、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1、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2、石拱桥形式优表现在何初处?3、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4、第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单元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读4—8完成课后第一题2、读5自然段(1)划分层次(2)说明顺序是(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5)2、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3、读6—9段回答(1)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两个方面来写。
它是一个()桥(2)8、9段分别写了()()4、总结(板书)一、(1--2)总特点:形式优美打比方外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内二、(3--9)赵州桥特点历史结构外形、设计者整体-局部卢沟桥特点外形历史意义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其次再次三、(10)桥梁事业的新发展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课文的层次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常用的说明方法。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三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
2.体会课文语言又严密又生动的多样性特点。
(二)教学重点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揣摩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镜头1.课题、作者]同学们:苏州园林是苏州人的骄傲。
苏州人写苏州园林,苏州人游苏州园林,都会觉得特别亲切。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州园林》,相信也会有新的感受。
指导读书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读完后我们来交流。
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镜头2.标本,鉴赏]以“标本”和“鉴赏”总领全文,教学的切入口选得好,有新意。
在课文第一段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是“标本”,一个是“鉴赏”。
1.什么是“标本”?“有代表性经过加工或保持实物原形,可供人们学习、研究用的样本。
”如: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实验标本……2.为什么苏州园林可以称它是“标本”呢?因为苏州园林“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那么在这幅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呢?亭马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
还有角落、门窗、色彩等等。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篇1〖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每段的中心句,梳理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
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学生自主学习案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1、借助工具书,会读会写生字词。
2、搜集作者和苏州园林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引入: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片和音像,由学生谈自己所见所感反馈预习成果,师补充纠正。
〖合作探究案〗——升华学科能力(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整体感知,知己知彼1)、本文是( )说明文。
也可是( )说明文。
说明对象:( )2)、对象的总体特征:( )3)、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还注意了哪些细节?4)、本文结构特点:( )5)、说明顺序是( )。
具体是从( )到( ),从( )到( ),从( )到( )。
2、苏州园林美点追踪(精读3-----9段)请用“苏州园林很美,美在层次,你看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撞上一面大镜子,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展示你所找到的美。
苏州园林很美,美在( ),你看( )。
3、请你为苏州园林写几句宣传语。
例如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1、明确学习目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构造、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美才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问答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致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老师板书课题二、欣赏苏州园林: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
比拟知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
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讲解明的构造、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考虑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
幻灯片展示问题:〔1〕作者是在开场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明确:“标本”〔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构造、顺序怎样?明确:整体——部分——细部,并根据学生的答复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1.老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表达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
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设计(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苏州园林》。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和造园技艺,增强他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特点和艺术风格;(2)学习苏州园林的造园技艺和园林规划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能力;(2)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1)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特点和艺术风格;(2)苏州园林的造园技艺和园林规划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难点(1)通过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和造园技艺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认识到其对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以讲解的方式传授苏州园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2)讨论法:通过团体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苏州园林的规划和设计,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通过图书、图片、视频等材料对苏州园林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进入主题。
2、知识讲授(30分钟)(1)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特点和艺术风格;(2)苏州园林的造园技艺和园林规划的基本原则。
3、组织讨论(3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苏州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4、学生展示(20分钟)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展示结果进行评选,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课堂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七、板书设计苏州园林一、历史背景二、特点和艺术风格三、造园技艺四、园林规划的基本原则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从课程设计到教学过程设计都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生动灵活。
八年级语文上《苏州园林》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八年级语文上《苏州园林》教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们常听到有人说:“上有地狱,下有苏杭。
”这句话是说苏杭很美,美到可以和传说中的地狱比拟,那么苏杭美在哪里呢?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据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有句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可以说是集园林艺术之大成。
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共同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二、欣赏图片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苏州四大历史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
看到图片里如画的美景,同学们能否已心生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同去欣赏美丽如画的苏州园林。
首先我们来看本文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捉住事物特点,由总到分的阐明按次。
2.品味精确生动的阐明言语。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阐明方法。
四、介绍作者:如今我们来看本文的作者,叶圣陶是我们比较熟习的一位作家,很多同学读过他的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老的童话文字优美,思想内容深入,如今我们来看大屏幕,更全面的了解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古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文。
五、字词检测:《苏州园林》这篇课白话语朴实而又生动,生字词并不多,大家看看下方这些字词你都认识吗?#轩榭丘壑嶙峋相间镂空蔷薇斟酌重峦叠嶂这些字词中,相间的间,镂空的镂,重峦的重都是容易读错的字,大家要留意它的读音,其他的重点记字词,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复习一遍。
六、自渎课文,考虑成绩复习完字词,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考虑讨论下方的成绩。
1.本文的阐明对象是甚么?2.苏州园林的全体特点是甚么?3.为表现全体特点,设计者是从哪几方面设计的?明确:1.本文的阐明对象:苏州园林2.苏州园林的全体特点:务必使旅游者不管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材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
所选的五篇课文中,有比较规范的说明文,也有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
这样编排,既方便进行比较教学,又能使本单元不至于单调、枯燥。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
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本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本文不仅在本单元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本册书的重点篇目。
.
二、学情
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才刚刚开始接触,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事理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说明文体阅读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应该有所知,如: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由于说明文本身文体特点可能带来的枯燥感。
同时,他们的年龄段心理特点为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尚有待发展。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知识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说明文的四要素有初步了解,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培养说明文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激
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
四、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特色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而理清作者思路,把握课文说明顺序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因为初一学生来说,“逻辑”还是一个新名词,如何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呢?
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多给学生看苏州园林的照片,甚至观看有关苏州园林的电视专题片等,与课文相配合,方便学生理解,同时教给学生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和欣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鉴于此,我觉得应该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法: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
具体采用多媒体,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交流法:在问答法中结合采用讨论法。
其优势在信息交流量更大,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民主气氛更浓。
同时在学法上,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以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朗读法。
六、教学程序
本课课时计划为两课时,这里主要说说课时的教学程序。
本课时主要目的是明确说明对象特征,理解总分结构。
激趣导入,新课教学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国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天下”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
有一位从小在苏州长大的著名作家,他以一双欣赏美的慧眼,以对故乡的丝丝眷情,写下了一篇质朴又典雅《苏
这就是叶圣陶的引领我们去探访苏州园林之美。
的文字,
州园林》。
设计依据: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
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特征
作者介绍
检查字词预习
设疑引导速读课文,我让学生读后考:为苏州人的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具体一种什么样的美?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为一个词。
学生速读全文,教师佐以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
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
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
提问并引导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浏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概括为“图画美”
设计依据与目的:本环节主要是以问答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用一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总特征。
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扫视法”这一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
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品读课文,交流探究美与思路
提问式引导过渡,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①为实现“图画美”设计者和匠师们是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的?
②他们的愿望达到了吗?
③文中哪句话是为此证明?
④你读了作者的,也有同样的感受吗?
设计依据与目的:这四个问题紧跟第环节,环环相扣,步步引导,答案都在第二自然段,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紧跟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本环节。
自读课文3-9段,划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互读。
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用刚才从文中找到的句子里所表现的“美”去鉴赏图片,说说“美在……”
归纳学生所说,逐步补充板书
《苏州园林》说课稿
设计依据与目的: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魅力,并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发现美,领略美,并学着鉴赏美,以图片和文字互相配合补充,全面深刻地领会苏州园林“图画美”特征,同时在让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训练。
对照板书,思考回答
⑤3-9段与第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小结本文结构:总-分-总
设计依据与目的:对照板书,学生对结构的认识一目了然。
小结拓展,引申练习
小结: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从主要设计到次要的细节都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拓展练习
多媒体出示本校多角度照片,让学生说说,如果写一篇关于我们的校园的说明文,你会抓住它的什么特点,用什么说明顺序去写。
作业:完成写作提纲,结合下节课说明方法等知识的学习后完成写作。
设计依据与目的:继续运用情境教学法,并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