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PPT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目标一致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共同致力 于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
济目标。
政策工具互补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不同的调 节机制和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形 成政策合力。
政策实施协调性
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时,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政策 冲突和相互抵消。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1 2
能源结构调整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
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率计算及类型划分
失业率计算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 100%。其中,失业人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 作但目前没有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 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 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01
02
03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采用GDP或人均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与方法
01
02
03
GDP核算体系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包括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核算方法。
GNP核算体系
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注重 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通过一系列账户体系全面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 账户、消费账户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
指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 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等。
财政政策与国际贸易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出口退税等措施来影响国际贸易,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影响国 际贸易环境。
•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量也会增 加。
•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量会减少 。
• 模型分析:当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 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如财 政政策变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导 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发生变化。通过对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分析,可以预 测和解释这些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具选择考虑因素
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工具特点 等。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ppt课件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工具选择和运用上 应相互补充,形成合力,避免政策冲突和 抵消效应。
时机选择协调性
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建立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应对经济波动时应 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确保政策 效果最大化并减少副作用。
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制定部门之间的 信息沟通与协作,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和联 合行动框架,提高政策协调性和有效性。
GDP核算方法
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
收入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
GDP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
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各部门 的中间消耗。
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 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05 货币政策与财政 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
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影响信贷规模 。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 利率政策: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引导市场利率 变动。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利率渠道
通过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宏观经济学概述 • 国民收入核算与衡量 •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01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 的总体经济行为、经济表现及其 变化规律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探讨
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失业率下降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反之 亦然。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长期内,失业率将回归自然失业率水平 ,而通货膨胀率则取决于货币供应增长率等因素。
政策制定者的挑战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权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稳定和社 会福利最大化。
0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 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 力。
04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形 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THANKS
感谢观看
探讨失业的原因、类型以及通货膨胀的成因 、影响等。
国际经济
分析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国际投资等问 题,以及它们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01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 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 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行为。
02 分析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主要运用个量分析 方法,而宏观经济学则运用总 量分析方法。

其他原因
如技术进步、国际贸易环境变 化等也可能导致失业问题。
通货膨胀概念及衡量指标
01
02
03
通货膨胀定义
指物价总水平在一定时期 内持续普遍上升的现象。
衡量指标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GDP折算指数等。
通货膨胀类型
按成因可分为需求拉上型 、成本推进型、输入型等 。
06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展望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GDP增长率
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
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分析讲》课件

《宏观经济分析讲》课件
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06
未来经济展望
技术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总结词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提高生产 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详细描述
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多个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人工智能 、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传统产业模式,提高 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创新技术还能够催生新的产业 和商业模式,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通货膨胀与物价指数
总结词
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详细描述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物价指数则是衡量 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的数值,如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 价指数(PPI)。
失业率
总结词
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和经济活动的冷暖。
详细描述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失业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经济活 动的冷暖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过高或过低的失业率都可能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宏观经济的层次
包括总体经济活动和个体经济活动。总体经济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总 体的活动,而个体经济活动是指单个企业、家庭或个人的经济活动。
03
宏观经济的度量
宏观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度量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
、物价水平、就业率、国际收支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
动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收支平衡
总结词
反映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总体状况。
详细描述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全部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它包括了该国的出口、进口 、投资收入、对外援助等经济活动,是衡量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全
回答"应该是什么" 内容无客观性,结论无法用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实证经济学:试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 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这些规律的 作用之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回答"是什么"
内容有客观性,结论可通过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2、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理论的形成: 定义〔definition >:经济变量的含义 变量 <variables>:可取不同数值的量 假设<assumption>:理论适用条件 假说<hypotheses>:变量关系的阐述即未经证
特点:不全面
重复
无法比较
2、国民帐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适应于:市场经济制度
目前使用国家: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核心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 gross of national products〕〔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动态分析
经济增长—总供求均衡下总供给的增长 经济周期—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过程
一国的经济环境: 四个主体: 居民〔家庭 the household sector〕 厂商〔企业 the firm sector 〕 政府<the government sector> 国外部门<the foreign sector > 三个市场: 产品与服务市场<the goods and service>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the monetary market〕 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the labor market〕
思考题: 学习宏观经济学对企业管理有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
潜在产出率
1993
1989
1985
1981
1977
1973
1969
1965
1961
GDP (左轴) 存货(右轴)
同比增长 %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01
1999
1997
1995
1993
1991
1989
1987
1985
和加强的能力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轮新的增长周期
宏观经济----经济周期的判断
2001
1997
30
20
10
即使用经济周期理论0 进行分析,得到的结(10)
(20)
论也表明,这一轮经(30) 济上涨至少将持续到 1同 6比 2增 0长 05%年年初。
14 12 10
8 6 4 2 0
1953
1957
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成为中长期 左右宏观经济的主要变 量
宏观经济----结构分析 GDP=C+I+G+X-M
由于统计数字的问题,03年GDP可望达到8.9%。 尽管有局部过热等问题,但总体仍健康 体制、政策和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复苏为进出口增长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城市化进程加快 消费升级和总需求加速机制具有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外贸顺差+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国家外汇储备当月(亿美元)
“热钱”
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的 矛盾
平均来看,中国的真实投资报酬率显著高于世界平 均水平,正是这一点引来了大量的境外直接投资。 在这样的情况下,均衡的存贷款真实利率也应当比 较高。在过去几年,由于通货紧缩,虽然名义利率 并不高,真实利率仍然很高。在通货紧缩消退而通 货膨胀抬头以后,真实利率从偏高转入偏低。这一 点也构成了投资和货币供给高速增长的一个原因。 进一步,中国目前仍然是资本净流出(经常帐户顺 差),这与较高的国内投资报酬率形成了明显的矛 盾。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的一轮增长周期
即使按照经济周期理论,这一轮上涨也可保持到 2005年年初。
由于货币政策和其他刺激总需求政策之间的矛盾, 投资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政策组合和粮食因素将导致CPI温和上涨
政府消费投向发生变化,对投资的影响减少
受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出口增速减少
进口增加,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
现在要平衡供求缺口,一是压消费,二是增加 国内产量,三是增加净进口,三者都只能靠涨 价。
在过去20年,中国粮食净进口的较大幅度波动
物价指数——关键影响因素:生 产资料
国际能源价格能较好的反映生产资料价 格变动。
产能过剩的征兆非常明显。
但国内采购导致国际能源价格上升的联 动作用仍在继续。
小结——宏观经济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
目录
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 结构分析——投资、消费、进出口 物价指数——组成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开始显

84年-97年,货币
政策强于财政政
7000
策,并表现出其
“一抓就死,一
6000
放就热”的现象。 5000
东南亚金融危机
4000
3808
工业品出厂价格
生产资料价格 生活资料价格
物价指数——组成分析
购房被统计在投资而 不是消费中
供求两旺是上海房 地产的现状,在固定 资产投资中,房地产 占了较大份额,上海 就是通过房地产来拉 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目前上海房地产对整 个经济的增长率和贡 献率在6.5%左右, 到2005年时将达到 10%。房地产总体价 格上涨较快,但上半 年上海房产还呈供略
社会总供求关系有所改善 通货紧缩压力有所缓解 尽管受非典冲击,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仍明
显加快 新兴消费热点对生产和投资的拉动非常明
显,并形成良性内生循环
100
98
96
94
92
90
88
86
84
82
宏观经济分析----消费:相对
偏慢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全国商品 城市商品 农村商品
101
100.5
100
99.5
99
98.5
2001年12月 2002年1月 2002年2月 2002年3月 2002年4月 2002年5月 2002年6月 2002年7月 2002年8月 2002年9月
2002年10月 2002年11月 2002年12月
2003年1月 2003年2月 2003年3月 2003年4月 2003年5月 2003年6月 2003年7月 2003年8月 2003年9月
1983
1981
1979
宏观经济----经济周期的判断
15
1996年以 前,GDP偏10
差与真实 5
利率呈异 0
常明显的 -5
反向变化
关系。这 -10
个关系完 -15
真实利率
G DP偏差
全是中国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02
特色。
1996年以
宏观经济----消费:相对偏慢
-6
-5
-4
-3
-2
-1
0
1
2
3
4
食品价格在 CPI分类指数 中的权重最 大。但食品 价格的影响 总体上趋于 下降。目前 居民食品消 费支出比重 已 从 1995 年 的 50% 下 降 到31%左右
物价指数——组成分析
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上为生产资料价格所左右 8
目前生产
资料价格
在工业品
出厂价格
2001年6月 2001年8月 2001年10月 2001年12月 2002年2月 2002年4月 2002年6月 2002年8月 2002年10月 2002年12月 2003年2月 2003年4月 2003年6月 2003年8月
宏观经济分析----进出口:高速 增长
我国外贸依存度 90 年 代 以 来 一 直(%) 处 于 较 高 水 平 ,55
物价指数——关键影响因素
关键影响因素
粮食 生产资料
物价指数——关键影响因素:粮 食
自1985年至1995年间,我国曾发生过三次较 严重的通货膨胀,都是由于上年或当年的粮价 大幅度上涨引起的。
由于国际和国内粮食的产量下降,尤其是我国 在连续3年挖库存之后,遭遇今年粮食大幅减 产,供给缺口增大。
近 年 来 更 是 迅 速50
上 升 , 经 济 对 外45
依 存 度 提 高 , 达40
62.1%
பைடு நூலகம்
35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
30
加 入 WTO 的 正 面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E
效应显现
出口导向型产业
物价指数——组成分析
之后,国内有效 3000
需求不足,经济
增长减缓,通货
2000
紧缩。货币政策 1000
失效,财政政策
0
表现积极,五年
1998
间国债发行量累
计达到23187亿元,
国债发行量(亿元)
4015
4419.5
4883.53
6061.3
1999
2000
2001
2002
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开始显 效
从 2002 年 下 半21 年 开 始 , 央 行19 开 始 逐 步 放 松17 货 币 信 贷 , 货15 币 供 应 量 增 加1,3 货 币 政 策 又 一11 次启动了宏观9 经 济 。 进 入7 2003年5月以后,5 宏观经济的过 快增长导致领 导层的担忧。 到8月底,央行
2001年12月 2002年1月 2002年2月 2002年3月 2002年4月 2002年5月 2002年6月 2002年7月 2002年8月 2002年9月
2002年10月 2002年11月 2002年12月
2003年1月 2003年2月 2003年3月 2003年4月 2003年5月 2003年6月 2003年7月 2003年8月 2003年9月
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 工业品出厂价格 购房消费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
食品
CPI
CPI(消费物价指数)变动趋势与食品价格变动趋势高度一致
物价指数——组成分析
2003年7月 2003年4月 2003年1月 2002年10月 2002年7月 2002年4月 2002年1月 2001年10月 2001年7月 2001年4月 2001年1月 2000年10月 2000年7月 2000年4月 2000年1月 1999年10月 1999年7月 1999年4月 1999年1月
上海上半年房地产状况
新房 二手房
成交量(万套)
9.65 11.15
成交金额(万亿) 677 313
北京和上海的中房指数
1000 950 900 850 800 750 700 650 600
北京 上海
4Q94 1Q96 2Q97 03/98 08/98 01/99 06/99 11/99 04/00 09/00 02/01 07/01 12/01 05/02 10/02 03/03
分类指数
中的权重
高 达 71%
左右。 -4
6
4
2
0
-2
-6
1999年1月 1999年4月 1999年7月 1999年10月 2000年1月 2000年4月 2000年7月 2000年10月 2001年1月 2001年4月 2001年7月 2001年10月 2002年1月 2002年4月 2002年7月 2002年10月 2003年1月 2003年4月 2003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