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程标准,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课程标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农村小学生一提到习作就头痛,怕写之声不绝于耳,厌写之情表露无遗。教师也怕教作文,为什么?普遍认为农村的学生不仅见识窄、活动少,“无米下锅”,还惯用方言,表达能力差。再加上一代又一代的老教师对新老师言谈提及语文教学最难的是阅读和作文,不知不觉中多数教师产生了畏难心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习作要求降低了,作文教学还那么难吗?我想,只要农村教师在兴趣、积累、引用等方面恰当指导、巧妙点拨,农村的小学生也能掌握写作方法,写出精美的作文。

一、培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建议是:“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里明确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平时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到的和想到的自然而然涌向笔端。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消除畏难心理,鼓起作文信心。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这都是心理有畏难情绪。只有消除畏难心理,作文才能学好、教好。首先老师要有信心,告诉学生作文是简单的事,只要你按照题目要求把想说的话,会说的话写

出来,作文就写好了。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建议:“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其次是学生也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写好作文。比如有的学生在习作前说得头头是道,可动手作文时却一动不动。我鼓励他们:“你把刚才说的话一句一句写出来,你就完成了作文。”有的学生不会说也不会写,我就对他们说:“你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写下来你就是最棒的。”慢慢地孩子们都能动笔了,写的字数也越来越多了。

2、采用多元评价,激起写作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不能只是单一的对学生的句子、用词、写作顺序等其中一个进行评价,要全方位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结合农村实际,学生某一点做得好、有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写上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觉得老师对我的作文感兴趣、很看重。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只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学生成功的喜悦越多,自信心就越强,还会怕写作文吗?老师还会怕教习作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好像踏上了作文的台阶,在写作方法的引领下步步登攀,走上文坛的顶峰。

二、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在第二学段中还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实践,积累写作素材。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渠道:

1、听读积累。小学生对许多事物感到新鲜、好奇,如果他们在生活中乐于听,充分发挥听的作用,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指导学生认真听河边洗衣妇女的议论,邻里之间偶尔的吵架、争论时的语言,长辈讲的故事,口语交际课上同学的发言等,养成善于听的习惯,并及时记下典型的事例、风趣幽默的语言等等。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我在班级里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人人有书读,规定每人每天的阅读量并要做好读书笔记,牢记“读书要动笔”,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和摘抄的检查和评比。习作就像盖房子,材料准备充足了,房子才能盖得既快又好。

2、生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有数不胜数的写作素材,只要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笔,及时记下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事,何愁“无米下锅”?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你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资源。比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体会风雨雷电、日出日落、山川河流……

留意家庭生活,观察成群的鸡鸭、肥壮的猪牛,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得了第一手的材料,学生有话可说了,作文也言之有物。只有这样做,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老师教给了学生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后,我相信,农村的孩子也能捕捉到生活中的奇事、趣事、乐事、新鲜事,还怕写不好作文?

3、活动积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课外活动时的体育比赛,文体健康课上的讲故事比赛、猜谜、套圈、摸鼻子等活动,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寻找写作的“活水”。如养鸡喂鸭、拔草喂兔、种菜除虫、钓鱼捕蝉、洗衣做饭等。还要联系地方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春秋游活动、环境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等,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积累了写作素材。针对农村孩子的实际,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留心自己的劳动过程,体验劳动的真实感受,在劳动中积累习作素材。当孩子们参加拔秧插秧、耘田除草、割稻打谷等力所能及的农事劳动时,也要记好日记,以备作文时用。如项滨同学写的《晒谷子》,就真实地记下了他劳动的过程。我指导他写出在劳动中的所做所想,并向《闽西日报》投稿,结果在2004

年8月3日的“校园内外”版上发表。

三、巧妙引用。

在积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好词美句、成语、格言警句、名

言、谚语、俗语、歇后语、诗词、歌曲、对联、广告语等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正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要求的:“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我指导学生习作《第一次……》时,张瑶同学就写了《第一次种兰花》。我看了草稿就给她建议:“你写第一次种兰花,可以用上与兰花有关的诗词、对联、歌曲等内容。”她说:“我会唱《兰花草》,我用这首歌行吗?”我点着头说:“行。”她就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用上了“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我鼓励她投稿,结果在2006年3月20日第12期《小学生周报》上发表。

在习作中引用得好,恰如画龙点睛,为文章增色;如果引用不当,就会不伦不类、画蛇添足。只有让学生明白,根据自己作文的内容巧妙引用,才能写好作文。

总之,农村作文教学,紧扣了课标,联系了实际,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积累素材后巧妙引用,相信他们一定会爱上作文,乐写作文,写好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