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排遣——阮籍《咏怀》其一赏析

合集下载

阮籍《咏怀(其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其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其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咏怀(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①,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②,翔鸟鸣北林。

徘徊何所见? 忧思独伤心。

注释:
①鉴:照。

②鸿;大雁。

号(hao):鸣叫。

译文:
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坐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失群的大雁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昏乱社会中“忧思独伤心”的情怀。

诗中创设了一个清冷的意境,塑造出一个孤傲、悲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借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象征自己,托物抒怀,隐蔽曲折地表达出激愤不平的情感。

为什么用曲笔呢? 魏晋易代之际,政局险恶,民不聊生。

司马昭妄图篡权,大肆迫害文人,社会相当黑暗,诗人不敢明言心曲是可想而知了。

我们由诗中所描绘的明月、清风及诗人起坐弹琴、徘徊忧伤等形象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忧生之嗟、抑郁不得志之叹。

尤其是“孤鸿”和“翔鸟”,简直就是诗人的化身。

那声声哀鸣萦绕在我们的耳际,回荡在我们胸中。

久久挥之不去,令人心痛不已! 那是诗人流血的心在倾诉……
“徘徊”二字是诗人心境的流露,明写动作,暗写心理。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忧思难解、悲哀在心的沉重与压抑! “徘徊何所见,忧思独伤心”不仅是这首诗的中心所在,也可以说是这组“咏怀诗”的意境总括。

阮籍的《咏怀》赏析

阮籍的《咏怀》赏析

阮籍的《咏怀》赏析魏晋之际,天下多故,政治严酷,名士多有生命之忧。

自古以来困扰着人们的生命倏忽如逝水的忧虑更迫切地摆在人们的面前。

面对人生短暂之忧,吃药求仙者有之,以扩展生命时间之长度;疯狂享乐者有之,以增加有限生命的密度。

这几乎已成了当时士大夫企图摆脱生命之忧的两种基本生活态度。

但是,在诗人阮籍看来,这两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并不能从本质上超越人生的短暂,所以,《咏怀诗》中虽有大量忧生之嗟的作品,也有表现如何超越人生短暂的积极态度,提出不同于以上两种生活态度的积极主张的作品,这就是《咏怀诗》第三十八首《咏怀·炎光延万里》、第三十九首《咏怀·壮士何慷慨》两首诗。

它们抒发了诗人欲建功立名、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以为只有功名和事业才能摆脱人生的荣枯,只有忠义和气节才能流令名于千古,从根本上超越生命之短暂。

第三十八首《咏怀·炎光延万里》前六句以象征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心目中“雄杰士”的形象。

开篇“炎光”二句出语恢弘,渲染出了一个极为雄阔的环境,为下四句直接描绘“雄杰士”的活动提供了一个无比壮阔的空间。

这一联作为起句,横空而来,奠定了全诗并吞宇内,包举八荒的气势。

“弯弓”二句写“雄杰士”的活动。

“扶桑”是传说中东海日出处之神树。

全句是说“雄杰士”把弯弯的弓弦挂在扶桑树上。

“长剑”句是说“雄杰士”把长剑倚靠在天外。

字面上看这句出典于宋玉《大言赋》,实则与前一句一样,是以极度夸张之语刻画了“雄杰士”无比高大的形象。

这种夸张明显带有象征意味,所以大胆奇特而又不失之险怪,它与前二句壮阔的空间描写在气氛上十分谐和,更增强了此诗涵浑六合的壮浪气象。

接下“泰山”二句是写“雄杰士”眼中所见。

因为“雄杰士”形象无比高大,所以在他眼中,高高的泰山好像只是一块磨刀石(砥砺),长长的黄河也似乎只是一条衣带。

这二句出典于《史记·高祖功臣年表序》中的“封爵之誓”:“使河为带,泰山若厉(砺)。

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咏怀 夜中不能寐》阮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怀 夜中不能寐》阮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怀夜中不能寐》阮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怀·夜中不能寐》是《咏怀诗》中的第一首,由阮籍所作。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

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著诗人内心的焦躁。

然而。

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

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

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作品原文: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作品注释:①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夜中,中夜、半夜。

②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

薄帷,薄薄的帐幔。

鉴,照。

③孤鸿:失群的大雁。

④号:鸣叫、哀号。

⑤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⑥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白话译文:深夜难眠,起坐弹琴,单薄的帏帐照出一轮明月,清风吹拂着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悲号,翔鸟在北林惊鸣。

徘徊逡巡,能见到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创作背景: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

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阮籍《咏怀》(其一)鉴赏

阮籍《咏怀》(其一)鉴赏

咏此万古怀且邀琴月来——阮籍《咏怀》(其一)鉴赏曾有段这样的经历,一读阮籍的《咏怀》诗,就不自觉地想起嵇康的古琴曲《广陵散》;反之,先听《广陵散》亦然。

后来,慢慢地有些明白了,这诗心和琴心一样,都是在倾诉郁积诗人心中的万古情怀啊!《广陵散》,听起来是那样的压抑、沉重、冷涩,那如泣如诉、不绝如缕的幽咽旋律,让人隐约感到,这背后有难以言表的人生苦难,有说不尽的哀怨与愤懑。

但音乐毕竟是抽象的艺术,旋律是“能指”,那么旋律的“所指”到底是什么,恐怕只有嵇康知晓。

相较而言,阮籍的《咏怀》诗可以用文学的意象,形象生动地诉说悲剧时代诗人的心曲。

阮籍与嵇康是挚友,他们都生活在魏晋易代的正始时期,司马氏的黑暗统治时期。

高贵乡公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父子,不仅篡逆之心早萌,而且为人更虚伪,猜忌心更重,在其高压统治下,鹰犬遍地,文网密布,曾使嵇康罹难,文士人人自危,欲苟活于世,也是难事。

面对灾难人生,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首领的阮籍,一方面因为自己对现实的怨望和不满,任诞使酒,放浪形骸,尽使白眼。

却又无可奈何;一方面迫于司马氏的淫威,虚与委蛇,委曲求全,不得已还要与统治者做某种合作或交换,但其内心是极其痛苦的。

痛苦的根源是,阮籍感到,在司马氏专制的这块大地上铺就的人生道路是绝望之路——“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穷途末路,无路可走。

这种情怀,不仅体现在阮籍嵇康身上,而且体现在其他的古代诗人作品里,深埋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李白不是借醉酒写了“与尔同销万古愁”吗?阮籍的《咏怀》(其一),就非常具有原典意义。

金风送爽的秋夜,诗人却久久地难以成眠,这定是由于心事沉重吧?起身小坐片刻,或是披衣徘徊一番,也不妨为一种消愁的办法。

但是,“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如此端坐弹琴,却肯定不是文人一时的雅兴了。

阮步兵所弹的这把古琴,肯定也有嵇叔夜那把的神韵——嵇康不是也写过“目送归鸿,手抚五弦”的诗句吗?也用古琴宣泄了难言又难忍的痛苦吗?琴是诗人可亲可敬的朋友,是他倾诉心曲的对象,是他向世界表明情感态度、传达信息的媒介。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呜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2)“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1)孤独忧愤(1分);高洁不群(1分)。

(2)以动衬静(1分)。

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哀鸿、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2分)。

赏析可叹!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虽然给阮籍带来了当时士子热情的追捧和效仿;竹林名士的社会影响,尽管给阮籍带来了当时统治者极力的保护和笼络,可每每夜深人静,独自面对孤鸿悲鸣,翔鸟惊飞时,一代名士阮籍的内心,却还是如死一般的落寞与孤寂。

正如他《咏怀?第一首》所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清?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这首诗是他全部咏怀诗的序曲,为其咏怀诗奠定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基调。

统观全诗,诗的主人公从夜中不寐而披衣弹琴,看到月映薄帷,感到风动衣襟,再听到或想象到孤鸿翔鸟,诗人以情观景,以景衬情,正如王国维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卷下),“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人间词话》卷上)。

诗人通过大胆的想象,层层变幻,把那难言的忧思和愤懑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其抒情的一大特色。

阮籍《咏怀诗》原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诗》原文及赏析

咏怀诗[魏晋]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分类标签: 孤独作品赏析【注释】夜中:夜半,半夜里。

帷:帐幔。

鉴:照。

这里指月光照在帐幔上。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写远处飞鸟的哀鸣,显出黑夜凄凉不安,寓有象征反常的意味。

孤鸿,一只离群的大雁。

号,叫。

翔鸟,夜里还在飞翔的鸟。

徘徊将和见?忧思独伤心:是说人不眠,鸟飞鸣,都这样徘徊不安,又将看到什么呢?景象如此凄凉,真令人暗自神伤。

【古诗今译】一个清凉的夜晚,时已夜半,一个人辗转反侧,久不能眠,于是索性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寒气逼人,清冷的夜风徐徐吹来,撩动着我的的衣襟。

一只离群的大雁在野外哀鸣,林子里的鸟儿因惊恐儿而窜飞不停,叫声不时地从林子里传来。

一个人在夜色中徘徊不定,可是徘徊又能见到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呢?只有忧伤陪伴着我独自伤心。

【赏析】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魏末晋初文学家、思想家。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是魏晋时代的名士,思想上崇尚老庄哲学,行为放荡,反对虚伪的礼教。

《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由此看来,他的行为放荡乃是政治压抑下的一种消极反抗。

阮籍的《咏怀》诗共有八十二首,是诗人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有感即发,类似于“杂诗”。

用曲折隐晦的笔调抒写了诗人在乱世之中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内心苦闷,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黑暗的政治现实,有的是对虚伪的礼教的批判,也有的是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但是也不免带有消极颓废的色彩。

本篇是第一首,写诗人弹琴的情景,抒写了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孤独、落寞、忧愁和不安。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诗人以一个“夜”字领起,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

虽然描述的是一种极为平常的动态现象,但是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极为复杂的感受,诗人展示的动作行为、所见所闻、心理状态等全部场景都发生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

诗词鉴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诗词鉴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导语】阮籍(210~263),三国魏诗⼈。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

⽵林七贤之⼀,是建安七⼦之⼀阮瑀的⼉⼦。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的代表,著有《咏怀》、《⼤⼈先⽣传》等。

下⾯是为⼤家带来的阮籍《咏怀⼋⼗⼆⾸·其⼀》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咏怀⼋⼗⼆⾸·其⼀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

译⽂ 夜中不能寐,夜⾥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

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明⽉,⽉光照在薄帷上。

清风吹我襟。

清风吹着我的⾐襟。

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

翔鸟鸣北林。

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徘徊将何见?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忧思独伤⼼。

注释 炎光:⽇光。

湍濑(tuúnlài团赖):⽔流沙⽯之上叫作湍,也叫濑。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即指⼤⽔在沙⽯的河滩上流着。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名,据说太阳每早就从这棵树上升起。

说法详见《⼭海经》、《⼗洲记》。

长剑句:宋⽟《⼤⾔赋》:“长剑梗邰伲葩倚天外。

”以上⼆句是⽤⼸挂扶桑,剑倚天外来衬托此篇所写的“雄杰⼠”的形象⾼⼤。

砥砺,磨⼑⽯。

⼆句是说,和“雄杰⼠”的形象⽐较起来,泰⼭⼩得如同⼀块磨⼑⽯,黄河窄得象⼀条带⼦。

《史记·⾼祖功⾂侯者表》:“使河如带,泰⼭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这⾥袭⽤其句。

庄周:战国时期的唯⼼主义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物之⼀,主张虚⽆随化,是没落阶级的代⾔⼈。

著有《庄⼦》。

荣枯:本意是开花和枯萎,⼀般引申为⽣死、兴衰等含义。

《庄⼦·列御寇》云:庄⼦临死时,嘱咐门⼈们待他死后把他的⼫体丢在旷野上,不必埋葬。

门⼈说,怕让乌鸢啄⾷。

庄⼦说,埋下去叫蝼蚁⾷,抛在上⾯叫乌鸢⾷,为什么要偏待乌鸢呢?以上四句是说,庄⼦虽然达观,但也不能长⽣不死;死后抛于旷野,也不能逃避乌鸢的啄⾷。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咏怀八十二首》是三国时期文学家阮籍的诗作,本文介绍的是第一首。

写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黑暗,与诗人自己的痛苦与愤懑。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译文及注释译文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

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风吹我襟。

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

翔鸟鸣北林。

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徘徊将何见?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忧思独伤心。

注释①炎光:日光。

②湍濑(tuúnlài团赖):水流沙石之上叫作湍,也叫濑。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即指大水在沙石的河滩上流着。

③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名,据说太阳每早就从这棵树上升起。

说法详见《山海经》、《十洲记》。

④长剑句:宋玉《大言赋》:“长剑梗邰伲葩倚天外。

”以上二句是用弓挂扶桑,剑倚天外来衬托此篇所写的“雄杰士”的形象高大。

⑤砥砺,磨刀石。

二句是说,和“雄杰士”的形象比较起来,泰山小得如同一块磨刀石,黄河窄得象一条带子。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表》:“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这里袭用其句。

⑥庄周:战国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虚无随化,是没落阶级的代言人。

著有《庄子》。

⑦荣枯:本意是开花和枯萎,一般引申为生死、兴衰等含义。

⑧《庄子·列御寇》云:庄子临死时,嘱咐门人们待他死后把他的尸体丢在旷野上,不必埋葬。

门人说,怕让乌鸢啄食。

庄子说,埋下去叫蝼蚁食,抛在上面叫乌鸢食,为什么要偏待乌鸢呢?以上四句是说,庄子虽然达观,但也不能长生不死;死后抛于旷野,也不能逃避乌鸢的啄食。

⑨雄杰士:阮籍所幻想的能摆脱人世,超然于天地之外的人物。

他的《大人先生传》就是描绘的这样一个形象。

⑩功名:这里指道德名声。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原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

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

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② 鉴:照。

这句是说月光照于薄帷③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作者简介1、生平、性格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2、创作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

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

辑有集13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诗歌鉴赏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

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咏怀·其一》原文及赏析朝代:魏晋作者:阮籍原文: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译文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

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风吹我襟。

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

翔鸟鸣北林。

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徘徊将何见?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忧思独伤心。

注释①炎光:日光。

②湍濑(tuúnlài团赖):水流沙石之上叫作湍,也叫濑。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即指大水在沙石的河滩上流着。

③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名,据说太阳每早就从这棵树上升起。

说法详见《山海经》、《十洲记》。

④长剑句:宋玉《大言赋》:“长剑梗邰伲葩倚天外。

”以上二句是用弓挂扶桑,剑倚天外来衬托此篇所写的“雄杰士”的形象高大。

⑤砥砺,磨刀石。

二句是说,和“雄杰士”的形象比较起来,泰山小得如同一块磨刀石,黄河窄得象一条带子。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表》:“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这里袭用其句。

⑥庄周:战国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虚无随化,是没落阶级的代言人。

著有《庄子》。

⑦荣枯:本意是开花和枯萎,一般引申为生死、兴衰等含义。

⑧《庄子·列御寇》云:庄子临死时,嘱咐门人们待他死后把他的尸体丢在旷野上,不必埋葬。

门人说,怕让乌鸢啄食。

庄子说,埋下去叫蝼蚁食,抛在上面叫乌鸢食,为什么要偏待乌鸢呢?以上四句是说,庄子虽然达观,但也不能长生不死;死后抛于旷野,也不能逃避乌鸢的啄食。

⑨雄杰士:阮籍所幻想的能摆脱人世,超然于天地之外的人物。

他的.《大人先生传》就是描绘的这样一个形象。

⑩功名:这里指道德名声。

从此大:指一直响亮地传下去。

鉴赏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是第一首。

阮籍《咏怀》诗(包括四言《咏怀》诗十三首),是他一生诗歌创作的总汇。

《晋书·阮籍传》说:“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魏晋〕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译文: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注释: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

薄帷,薄薄的帐幔。

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鉴赏: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

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

然而。

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

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

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

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

阮籍《咏怀》原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原文及赏析

咏怀[魏晋] 阮籍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作品赏析在阮籍那个时代里,有相当一部分士大夫对在思想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由怀疑而不满,阮籍也是其中的一个。

他认为,儒家所提倡的“礼法”是“束缚下民”的可怕又可恶的东西,他们所鼓吹的那些神圣的原则不过是“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见其所著《达庄论》)。

因此,他不愿为这些原则奉献自己,但又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

这使他的诗歌经常显示出一种焦灼的情绪和悲观的色彩。

这首诗也是如此。

古代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语,意思是:桃李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为自己宣扬,但总有许多人前去观赏它们的花朵,采摘甘美的果实,其树下自然而然地会被人们踏出一条路(“蹊”)来。

此诗的前四句说:在东园的桃李这样的嘉树下,曾经聚集过很多的人,热闹非凡;但当秋风吹得豆叶(“藿”)在空中飘荡时,桃李就开始凋零,最终便只能剩下光秃的树枝了。

由此,诗人领悟到了一个真理:有盛必有衰,有繁华必有憔悴;今日的高堂大厦,不久就会倒塌,而成为长满荆棘、枸杞等植物的荒凉之地。

——这就是第五、六句的诗意。

既然如此,眼前的功名富贵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没有当前的显赫,也就不会有未来的没落的痛苦吧。

所以诗人在其后的四句中又说:我不如赶快离开这个名利场,骑马到西山去隐居;这样做虽然要抛妻撇子,但在这个世界上我连自身都保不住,又何必对妻子恋恋不舍?然而,这也不是一条可以使人生获得安慰的道路。

从名利场逃避到山野,也不过是使自己从园苑中的桃李变为荒郊的野草罢了。

桃李开始凋零时,野草虽然仍很茂密,但到了年底,严霜覆盖在野草之上,野草也就完结(“已”)了。

在此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就又轻易地否定了他自己找出来的解脱之路。

所以,从此诗中只能得出如下的结论:人生实在太悲哀了。

目下的繁华固然预示着他日的灭亡,但舍弃了繁华又不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咏怀·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翻译」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

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风吹我襟。

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

翔鸟鸣北林。

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徘徊将何见?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忧思独伤心。

「注释」①炎光:日光。

②湍濑(tuúnlài团赖):水流沙石之上叫作湍,也叫濑。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即指大水在沙石的河滩上流着。

③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名,据说太阳每早就从这棵树上升起。

说法详见《山海经》、《十洲记》。

④长剑句:宋玉《大言赋》:“长剑梗邰伲葩倚天外。

”以上二句是用弓挂扶桑,剑倚天外来衬托此篇所写的“雄杰士”的形象高大。

⑤砥砺,磨刀石。

二句是说,和“雄杰士”的形象比较起来,泰山小得如同一块磨刀石,黄河窄得象一条带子。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表》:“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这里袭用其句。

⑥庄周:战国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虚无随化,是没落阶级的代言人。

著有《庄子》。

⑦荣枯:本意是开花和枯萎,一般引申为生死、兴衰等含义。

⑧《庄子·列御寇》云:庄子临死时,嘱咐门人们待他死后把他的尸体丢在旷野上,不必埋葬。

门人说,怕让乌鸢啄食。

庄子说,埋下去叫蝼蚁食,抛在上面叫乌鸢食,为什么要偏待乌鸢呢?以上四句是说,庄子虽然达观,但也不能长生不死;死后抛于旷野,也不能逃避乌鸢的啄食。

⑨雄杰士:阮籍所幻想的能摆脱人世,超然于天地之外的人物。

他的《大人先生传》就是描绘的这样一个形象。

⑩功名:这里指道德名声。

从此大:指一直响亮地传下去。

「赏析」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这是第一首。

阮籍《咏怀》诗(包括四言《咏怀》诗十三首),是他一生诗歌创作的总汇。

《晋书·阮籍传》说:“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

古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作者阮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作者阮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魏晋]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标签孤独、咏怀、古诗三百首、忧思译文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

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风吹我襟。

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

翔鸟鸣北林。

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徘徊将何见?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忧思独伤心。

注释赏析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是第一首。

阮籍《咏怀》诗(包括四言《咏怀》诗十三首),是他一生诗歌创作的总汇。

《晋书·阮籍传》说:“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

”这是指他的五言《咏怀》诗,可见他的五言《咏怀》诗无散失。

这八十二首诗是诗人随感随写,最后加以辑录的,皆有感而作,而非一时之作。

虽然如此,第一首仍有序诗的作用,所以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

”(《昭昧詹言》卷三)这是有道理的。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他有雄心壮志。

《晋书·阮籍传》说:“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由于当时政治黑暗,壮志难酬,所以陶醉酒中。

其实酒并不能浇愁,他的忧愁和苦闷,终于发而为《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

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

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

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

”(《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

”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

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绝望的排遣——阮籍《咏怀》(其一)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绝望的排遣——阮籍《咏怀》(其一)赏析

绝望的排遣——阮籍《咏怀》(其一)赏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因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在“竹林七贤”中最具诗名。

《咏怀》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并非一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写了一种欲排遣而不能的绝望。

开头两句写半夜不能入眠,于是起来弹琴。

“不能”即是说不是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致于诗人夜深都不得眠呢?诗人没有回答,而是荡开笔墨写弹鸣琴。

诗人的这种回避一是主观上的畏惧,面对司马氏残酷的政治清洗,死亡的阴影挥之不去,诗人想说而不敢说。

《昭明文选》中李善注解阮籍《咏怀》组诗时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又多隐避。

”其实不隐避不行啊,稽康不就是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言辞激烈而罹谤遇杀身之祸吗?二是客观上的无法言说,藏得太深太久的情感在“夜中”突然涌出,诗人情难自禁,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来表情达意。

如此,便只能用琴声来渲泄了。

可想而知,这琴音里藏着诗人多深的感慨!“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目之所见,身之所感。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射进来,月光本来是静的,但经过纱样的窗帘的折射,便有了动态的朦胧感。

这里隐约朦胧的月光很像唐宋词中缥缈迷蒙的烟,极易唤醒心中的哀情,勾起人生变幻无常的伤感。

又因是“夜中”之月,“夜吟应觉月光寒”,月光给人以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

据鲁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考证,魏晋名士都“宽袍大袖”,如此看来,寒风极易透过衣襟直达肌肤,继尔全身,这种无处逃循的寒冷感,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蔽,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传达。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写耳之所闻,目之所见。

一只离群之雁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停。

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这一声动,一形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

阮籍到谢眺古诗文赏析

阮籍到谢眺古诗文赏析

阮籍到谢眺------古诗文赏析一、阮籍咏怀诗1.其一夜中不能寐阮籍的诗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

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

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

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言在耳日之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其实,如果能透彻地了解阮籍其人,此诗也并不难解。

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

正如他“醉六十日”,以使文帝之“为武帝求婚于籍”,终于“不得言而止”(同上)一样,“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

史书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描写,就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

所以这首诗,只要看他“孤”“独”二字,就不难“曲径通幽”了。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原文、注释及解析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原文、注释及解析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咏怀诗[三国魏]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②,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③,翔鸟鸣北林④。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①本篇选自《文选》。

作者《咏怀》共有八十余篇,《文选》选入十七篇。

本篇列《咏怀》诸篇之首。

②帷,帐幔。

鉴,照见。

③号,鸣叫。

④北林,北面的树林。

《诗经·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故后人往往用“北林”暗寓思念和忧虑之意。

〔解析〕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曾被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誉为中国古诗中“格调最高”之作。

据臧荣绪《晋书》:“籍属文初不苦思,率尔便作,成陈留八十余篇。

”据此,“咏怀”之名,疑非阮籍所按,而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选录其中十七首时所加。

自然,这个问题,恐怕难以弄清楚了。

但是,这八十余首诗,虽非作于一时,专咏一事,但他们却又具有颇多的共同之处,也就是内容虽然不同,反映的却都是诗人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的深刻感受,因而从这一角度着眼又不妨把它们视作“组诗”。

后人在论及阮籍诗作时一向将这八十余首《咏怀》诗作一个整体来分析研究,其原因也即在此。

阮籍生当魏晋易代,曹魏王朝已经腐败没落,但正在紧锣密鼓阴谋篡政的司马氏集团更是凶恶残暴,为了取曹魏而代之,他们培殖亲信,结成死党,翦灭异己,镇压反抗,以致“名士少有全者”。

阮籍并非曹魏的不贰之臣,更不甘心同司马氏集团同流合污,面临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他若稍有不慎,便会立即招来杀身之祸。

《晋书》本传说他“性至慎”,“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正是他在这特定的时代里为避祸全身而采取的处世策略。

而其实,他内心充满了难言之痛。

“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忧思,泄之于诗便形成了一种深文隐曲、旨意难明的特点。

《文选》李善注早就指出:“咏怀者谓人情怀。

籍于魏末晋文之代,常虑祸患及己,故有此诗。

《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其一)》原文: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其一)》赏析
阮籍的《咏怀诗》共八十二首,非一时之作。

其内容主要表现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因当时现实引起复杂矛盾而产生的苦闷心情。

本诗是《咏怀》的第一首,主要表现作者夜晚孤独、凄清的心情。

诗的前两句,点明时间、诗的主人公、主人公在做什么。

时间是“夜中”,主人公是诗的作者,他因“不能寐”而起坐弹琴。

中间四句描写景物: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帷照在主人公的身上,清风也透过窗帷吹拂主人公的衣襟,孤独的鸿雁在野外哀号,飞翔的鸟儿在北林悲鸣。

前两句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后两句见出其处境的凄清。

最后两句写主人公的心态,先说自己得不到任何的慰藉,又说自己独坐既忧愁又伤心。

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1.以景喻情。

主人公独坐,只有明月相照,清风相拂,但明月、清风何能理会他的心情?主人公只能感到自己的孤独,他弹出的琴声,自然更是无人理会。

而主人公听到的是孤鸿哀号,翔鸟悲鸣,这凄清的景物,正以见出主人公对自己处境的凄清之感。

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曲折地表达出在当时恐怖政治统治下的自己的孤独和凄清,从而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

2.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前两句叙事,中间四句写景,结尾抒情。

但其重点在写景,所费笔墨较多,旨在通过写景来曲折表达心态,从而突出本诗的主题思想。

【关于《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其一》阅读答案

阮籍《咏怀其一》阅读答案

阮籍《咏怀其一》阅读答案
阮籍《咏怀其一》阅读答案
咏怀(其一)
阮籍【1】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1】:阮籍处在魏晋之交,天下纷纶,权奸与亲贵之间互相交讧,政情异常混乱。

(1)诗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

(5分)
答:
(2)这首诗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忧思独伤心”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9. (1)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

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

(5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

(6分,意思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望的排遣——阮籍《咏怀》其一赏析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 210-263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因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在“竹林七贤”中最具诗名。

《咏怀》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并非一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写了一种欲排遣而不能的绝望。

开头两句写半夜不能入眠,于是起来弹琴。

“不能”即是说不是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致于诗人夜深都不得眠呢?诗人没有回答,而是荡开笔墨写弹鸣琴。

诗人的这种回避一是主观上的畏惧,面对司马氏残酷的政治清洗,死亡的阴影挥之不去,诗人想说而不敢说。

《昭明文选》中李善注解阮籍《咏怀》组诗时说: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又多隐避。

”其实不隐避不行啊,稽康不就是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言辞激烈而罹谤遇杀身之祸吗?二是客观上的无法言说,藏得太深太久的情感在“夜中”突然涌出,诗人情难自禁,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来表情达意。

如此,便只能用琴声来渲泄了。

可想而知,这琴音里藏着诗人多深的感慨!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目之所见,身之所感。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射进来,月光本来是静的,但经过纱样的窗帘的折射,便有了动态的朦胧感。

这里隐约朦胧的月光很像唐宋词中缥缈迷蒙的烟,极易唤醒心中的哀情,勾起人生变幻无常的伤感。

又因是“夜中”之月,“夜吟应觉月光寒”,月光给人以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

据鲁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考证,魏晋名士都“宽袍大袖”,如此看来,寒风极易透过衣襟直达肌肤,继尔全身,这种无处逃循的寒冷感,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蔽,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传达。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写耳之所闻,目之所见。

一只离群之雁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停。

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这一声动,一形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

从摹情表意来说,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

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是心之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

而那在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暗示如影随身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安宁。

可又偏偏身处夜之笼罩之下,夜自是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在无边际的惊惧中,诗人的承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

最后两句写诗人最终未能释去心中之事,而要徘徊,但在徘徊之后,依然找不到一点光明与温暖,终于绝望而“独伤心”。

此情此境很容易让人想起古诗《明月何皎皎》:“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阮籍也曾“志意宏放”过的,少年时曾登上广武山(楚汉战争遗址)叹息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指项羽与刘邦)成名。

”自负之情溢于言表,但终因生不逢时,而无法一展抱负,甚至于不得不“终日履薄冰”式地战战兢兢度日,内心凄苦可想而知。

史载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表面上的佯狂,实质上是悲情郁结于胸而无法排遣的无可奈何的发泄。

《诗品》评阮籍《咏怀》组诗时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其实这是诗人为避祸害而采取的曲折幽隐的表达方法。

竟管读完全诗,我们也无法探寻出“夜中不能寐”的具体原因,但它集听觉、视觉及肤觉集中传达的欲排遣的孤独、惊惧和哀伤却感人至深。

同时诗人欲说而又不说的巨大矛盾及痛苦也在诗中通过一系列动,“起坐”明“月”清“风”翔“鸟”及人的徘徊表现了出来,这些动正是诗人欲排遣而不能的焦躁、惊惧不安的外化。

虽然一切的排遣最终以绝望而告终,但从诗人对梦魇式处境逃离的强烈欲望中,我们看到了深藏在绝望背后的对生活无比眷恋的目光。

法国作家谬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这可以作为这首名诗最好的注释,正是因其眷恋之深沉,才有绝望之美丽。

原载《语文月刊》(2005 年第3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