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财政学思想
财政学试题5第5单元以及答案
试题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政府相同数量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A、相同的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大于后者D、以上都不正确2、拉弗曲线所描述的税率和税收收入的观点是()A、凯恩斯的观点B、亚当·斯密的观点C、供给学派的观点D、货币学派的观点3、“建设——经营——转让”方式,是指()A、TOTF方式B、BOT方式C、ABS方式D、BOOT方式4、下列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
A、基础教育B、国防C、卫生防疫D、医疗5、政府的作用是“守夜人”即()A、政府主要注意晚上安全B、政府要干预经济C、政府要宏观调节D、政府是廉价政府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政府应()A、直接生产B、直接介入C、不再直接介入和直接生产D、以上都正确7、政府的政策目标以效率为主,那么应采取的主体税制模式是()。
A、所得税B、财产税C、商品税D、行为税8、标志着财政学诞生的著作是()。
A、《资本论》B、《公共选择论》C、《国富论》D、《货币、就业和利息通论》9、国防费用项目的效益分析采用的方法是()。
A、成本—效益分析法B、最低费用选择法C、公共定价法D、平均成本法10、采取劳动者无过错原则,且劳动者无须交纳保险费的保险是()。
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工伤保险D、失业保险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2至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政策理论()A、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B、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直接产物C、要求政府干预经济D、产生是偶然的E、政府可以实行支大于收的财政政策2、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包括()A、国防B、行政C、生态环境保护D、文化教育E、公共卫生3、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A、提供商品职能B、配置资源职能C、分配收入职能D、稳定经济职能E、提供服务职能4、公共品()特征A、非排他性B、边际生产成本为零C、边际拥挤成本为零D、不可分割性E、非竞争性5、按照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对财政政策分类有()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C、扩张性财政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 E、中性财政政策6、亚当·斯密认为,一国税收制度必须体现的原则()A、公平B、确实C、便利D、经济E、效率7、政府间转移支付目标()A、实现财政资金的公平分配B、保持中央对地方必要的调控能力C、解决区域性公共品的外部性D、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E、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8、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其涵义是指()A、课税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B、课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最大C、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D、税收完全是中性的E、税收不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9、政府预算的原则()A、完整性B、可靠性C、公开性D、统一性E、年度性10、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A、经济性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性因素D、劳动力因素E、自然因素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海南省某县城管大队,要求小摊商统一购买城管大队采购来的红色的太阳伞,目的是让城市出现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凯恩斯原理
凯恩斯原理
凯恩斯原理,又称为凯恩斯经济学,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
纳德·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理论。
该
理论主张在经济衰退和失业的时期,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凯恩斯原理的核心观点是,市场经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可能出现供给不足、经济衰退和大规模失业的问题。
他认为,市场经济不具备自回复到充分就业状态的能力,因此需要政府干预。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在经济低迷时增加公共支出,通过增加需求来刺激企业的生产和雇佣劳动力。
此外,凯恩斯还提出了货币政策的刺激措施,如降低利率,以促进投资和消费。
凯恩斯原理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求”,即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衰退和失业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低迷时,消费者会减少支出,企业降低生产,导致失业率上升。
此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提高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同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投资和消费,增加有效需求。
凯恩斯原理的实践表明,在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然而,凯恩斯原理也存在一些争议,如过度干预市场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通货膨胀等问题。
因此,在实施凯恩斯主义政策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一.早期财政思想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
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齐语》中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二.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
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
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
经济学大师生平及其财政思想简介
经济学大师生平及其财政思想简介古典经济学家及其财政思想1、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
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
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
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这也标志着系统财政理论的形成。
斯密认为,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所提出的两个目标之一,就是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得公务得以进行。
而按此目标进行的活动,就是财政活动。
斯密就是沿着这一思路深入研究,形成了该书分析财政问题的专门一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并较为系统、完整地论述了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债等问题,从而使该书被视为财政学的奠基之作。
2、大卫·李嘉图李嘉图(David Richard 1772~1823年)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经济学家,他以严谨而深邃的经济学说和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确立了其学术地位。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它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他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李嘉图对财政理论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他于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该书从税收和公债方面来讨论财政问题,并对税负转嫁与归宿理论作出了分析,这也成为公共产品论进入西方财政学之前,财政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3、约翰·穆勒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2)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
19世纪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
是自李嘉图后英国政治经济学界的另一位主要人物。
他的父亲詹姆斯·穆勒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密友。
1848年,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出版。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1.财政的起源财政活动及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所以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因此它又是一个经济范畴。
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财政的概念完整的财政概念应当是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的统一。
1.一般属性的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它涵盖了一切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及其财政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属性,是财政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
2.特殊属性的财政是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是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3.公共财政的含义根据对财政概念的分析,也可以把公共财政视为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1.就一般属性而言,公共财政具备财政所有的共性和构成要件,遵循着一般的运行规律。
2.就特殊属性而言,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相兼容的财政模式,不同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等非市场经济形态下的国家财政,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征。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4.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从对财政起源和演化进程的考察可以得知,一切财政都与国家有着天然、必然和内在的联系,因此可以说,一切财政都是“国家的财政”。
把财政与国家联系起来,是要说明财政这种特殊分配关系最为本质的属性,它与其他所有不以国家为分配主体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显著地区别开来。
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可以被描述为“被包容”与“包容”、“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财政学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2.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 1959年马斯格雷夫首次在财政学教材中加入公共产品论述和引入
“公共经济”概念的先河。公共产品理论的创立,大大增加了财 政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引起财政学根本思路的变化。
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二、马克思主义的财政思想
• (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 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公共财政 国家财政
个性 性
特殊 一般
被包容 包容
公共财政模式存在和运行的理论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 于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纠正市场失灵,主要是通过提供公 共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即为担当此任的制度 安排。
财政的一般属性:财政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 财政的特殊属性: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
• 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
• 可以把公共财政看做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的统一。
• 特殊属性: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财政模式。
•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 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 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 型和财政模式。
4“剩余价值论”
财政分配是由剩余产品形成各社会基金的经济过程,也是剩余产 品价值的一种运动过程,体现的是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对剩 余产品(价值)的分配关系。
5“社会共同需要论”
财政的分配是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 分配的活动。
(二)改革开放后的公共财政思想
西方学者的公共产品理论、市场缺陷分析、财政职能理论、税收 效应理论、税负转嫁理论、公共生产及公共产品定价、公共财政 政策运用等都已引入中国财政理论研究和实践中。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一、引言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和财政制度的学科。
20世纪初,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快速演变,为全球政府财政活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主要派别以及借鉴意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西方财政学理论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它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历史学等知识于一体。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即政府收入、支出和债务的管理和运作机制,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在西方财政学理论中,财政学是公共财政理论、财政法等诸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西方财政学理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18世纪后期,亚当·斯密提出了“市场经济系统”理论,并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公共和私人实用主义”理论,这是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开端。
19世纪后期,古斯塔夫·冯·舒伯特、列昂尼德·沙马洛夫、约翰·贝茨·克拉克等学者对财政领域进行了探讨,并逐渐形成了“公共财政”和“私人财政”两个研究方向。
20世纪以来,财政学理论经历了两次重大波动。
20年代至60年代,西方财政学理论逐步展开了理论研究的全盘社会化趋势,出现了凯恩斯主义、保守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三大学派。
70年代以后,财政危机大规模爆发,西方财政学理论社会化趋势开始逆转,出现了自由市场理论、新政府支出理论和产权理论三大学派。
四、西方财政学理论的主要派别1.凯恩斯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以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重视政府干预与政府调控,主张政府通过调整经济政策等手段,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失灵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完全就业的目标。
2.自由市场学派自由市场学派又称新古典派经济学,强调市场在分配资源和实施经济调节方面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能力。
认为政府介入只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失调。
财政学重要概念
1.财政:从历史范畴来看,财政活动及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从经济范畴来看,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具有政治、社会、经济和公共管理等项职能。
3.政府:政府是指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
4.一般属性的财政:一般属性的财政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5.特殊属性的财政:特殊属性的财政是指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比如与君主政体和农业经济社会(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相适应的君主财政模式。
6.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7.国家财政: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是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财政。
9.凯恩斯学派:以凯恩斯为代表,主张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财政政策自然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
10.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政府不应当过多刺激需求,而应当更加关注刺激供给。
11.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要保持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12.先扣后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应遵循“先扣后分”的顺序及原则,即社会总产品对社会成员进行分配时,先根据生产性消费和集体消费的需要进行一系列扣除,然后再进行个人分配。
13.六项扣除:经典作家所论及的六项扣除包括:第一,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第四,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五,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六,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三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三)郝春虹(1)关于凯恩斯和庇古。
1890年马歇尔发表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宣告了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马歇尔拓宽了斯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认为“纯粹”的经济学只研究可以用货币数量表达的经济问题。
不可用货币数量表达的经济问题,尽管对经济有重大影响,比如政治问题,不属于“纯粹”经济学的范畴。
这就是说,“政治问题”、“国家问题”对于“纯粹经济学”来说,只是外生变量。
从此古典经济学喜欢使用的“政治经济学”的名称被“经济学”替代。
而后来马歇尔的两个学生并未完全遵循老师划定的经济学研究范围,一个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1920)将社会公平问题纳入经济学的大雅之堂;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将宏观问题请进经济学的殿堂。
在学说史的研究中,通常把“新古典”时期划到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1936年,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以1950年左右为界较为恰当。
因为就学术成就上看,凯恩斯仍然应该被纳入“新古典学派”,但标志着新古典学派的终结。
凯恩斯以他关于经济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创立了“国家干预的财政学派”,其财政学思想拯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从美国“罗斯福新政”采用凯恩斯理论取得奇效之后,凯恩斯理论就取代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成为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并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至今。
凯恩斯因此也享有“战后繁荣之父”的美称。
其理论问世之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再也未发生大规模经济危机。
即新古典学派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拓展到“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领域,成为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三条主线,政府职能也由此聚焦于公平、效率、经济稳定三个方面。
(2)关于鲍温、布坎南、马斯格雷夫等。
在凯恩斯将“宏观”问题纳入到“财政学”研究的同时,另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对“国家组织”进行了微观研究。
早在1880年,维克赛尔就开始将财政经济纳入交换结构进行分析,把财政支出和税收结合起来一并考虑,并且把公共部门决策作为政治和集体选择的过程来看待,这实际上暗含了经济学要研究“政治需求”的问题,即“动机问题”。
凯恩斯主义与财政学
凯恩斯主义与财政学一、财政学及其发展概述财政学,也称公共部门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作为同时涉及规范与实证经济学分析的学科,财政学既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在影响资源配置方面究竟应当起什么作用等规范问题的讨论,也重视政府收支活动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等实证问题的分析。
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分额,以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
随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财政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威廉·配第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
此书是在重商主义想古典经济学派过度阶段,随着资本注意商品生产和货币关系扩大,为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斗争需要出现的。
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1776年,其代表作《国富论》对国家财政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
在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中,他分支出、收入和公债三章系统地论述阐发了财政理论,创立了财政学体系。
《国富论》的问世,使西方财政理论开始发展成为完整而庞大的体系,对财政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产阶级所要求于国家的,只是为资本获得利润和积累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因此,古典学派对于国家干涉经济持否定态度。
他们主张尽力减少国家干预,节减政府支出,减轻租税课征,还对财政经济领域中的封建特权和垄断作了抨击,从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
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频繁出现,传统的经济学失去了解释力。
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庸俗派的财政经济理论取得了统治地位。
凯恩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 西方财政学说
• (三)税收理论
– 承认税收的杠杆作用,注重发挥税收 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作用 – 提出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 – 政府减税应使收入越低的人获得好处 越多,否则,减税不仅会加剧收入不 平等,而且难以达到刺激有效需求的 效果。
• (四)公债理论
– 公债的好坏要看具体情况。当有效需 求不足引起失业增加时,就应该由公 债来弥补。但公债增多往往被高收入 阶层持有,而公债还本付息的税收负 担却落在中低收入阶层身上,这就造 成了新的贫富差距。
– 公债弥补赤字的模型 – 增加税收的模型 – 减税刺激投资和消费模型
• (五)提出“注射政策”和“补偿 性政策
– 财政政策应着眼于长周期引起的经济 波动,不能仅仅着眼于短周期(8— 10年)
– 经济衰退期兴建公共工程,使用“注 射政策”
– 经济繁荣期增加税收,补偿赤字,实 现财政平衡的“补偿性政策”。
• 3、税收理论:提出公平、确实、简便、 征税费用最少的税收四原则。研究了税 收负担和税收转嫁问题 • 4、公债理论:认为公债的发行在于统 治者的奢侈和浪费。公债的发行使资本 从生产领域转移到非生产领域,阻碍了 生产的发展。 • 5、财政支出理论:支出应主要用于军 事开支,另外,维持司法费用,发展公 共事业
• (二)财政支出理论
– 政府投资不应只注重就业,更应该注 重经济稳定。 – 公共政策具有“时滞”问题。 – 经济繁荣和衰退都应该推行赤字预算。
• (三)税收理论
– 税收基础理论。(1)税收的实质体 现了将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劳务的使用 从私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2) 税收原则有:利益原则;牺牲原则。 承认要实现“公平课税”,是极不容 易做到的。 – 税收的调节作用。累进所得税是经济 的稳定器,提出“相机抉择”政策。
凯恩斯《通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通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的《通论》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作。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凯恩斯主张的国家干预,主要是扩大政府职能,特别是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导的职能。
调节消费倾向的目的是刺激消费,而调节投资引导的目的是刺激投资。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的,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效需求。
不过,凯恩斯强调,在消费和投资两者之中,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
凯恩斯认为,刺激消费和投资可以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在这两者中,主要应当依靠财政政策。
关于财政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家预算平衡的观点,而是认为赤字财政有益。
关于货币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的观点,而是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无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阅读《通论》原著或相关书评了解更多内容。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财政学_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财政学_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有()。
答案:国防_宏观经济稳定2.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原因包括()答案: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持续下降_财政包干体制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降3.纯公共产品一定是全国性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一定是地方性公共产品。
答案:错误4.一般来说,国防、外交、国际贸易、金融与货币政策、地区间的贸易管制均为中央政府的职责答案:正确5.三大职能中的收入分配职能应该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经济稳定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答案:错误6.以下哪位经济学家的政策思想明确由自由放任转向了政府干预?答案:凯恩斯7.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是指()答案: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8.以下哪项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答案:提高企业所得税税率9.皮科克、威斯曼假定存在一个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这是政府支出扩张的约束条件。
答案:正确10.皮考克和威斯曼利用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即置换效应、审视效应以及集中效应,分析了非常时期的财政支出增长过程。
答案:正确11.以下哪个税种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答案:个人所得税12.按照凯恩斯的政策思想,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应给采取哪些财政政策手段?答案:实施大规模公共工程计划_扩大社会保障支出_减少税收_增发国债13.政府购买会对总需求同时产生()答案:乘数效应_挤出效应14.以下哪些属于经济危机的现象()答案:失业率居高不下_工厂大面积倒闭_消费持续低迷_大量产品滞销15.财政政策中的自动稳定器一般包括()。
答案:失业保险_个人所得税16.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供需错配表现在()。
答案:产能过剩_供给短板_债务高企_楼市库存17.李嘉图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
答案:错误18.财政支出弹性是报告期财政支出总额与基期财政支出总额的增长情况的比较,是反映一定时期财政支出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
财政学选择整理
财政学作业选择、判断题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认为,英国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是财政学产生的起点;2、现代财政学之父是马斯格雷夫;3、亚当·斯密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4、凯恩斯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量出为入;5、我国最早提出量入为出原则的理财家是周公;6、我国最早提出量出为入原则的理财家是杨炎;7、凯恩斯主张“财政最重要”;8、弗里德曼主张“货币最重要”;9、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此决定了我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主导地位;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中国实际的是ABCD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经济二元结构C.体制转轨时期D.发展中国家2、发展中国家财政的共同特征是ABCD ;A.购买支出比重大B.间接税为主体C.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大D.财政法规不健全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V+M;3、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4、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产品国防;5、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是共有资源;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主要标准是AB ;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产品BCD ;B.花园C.教育D.桥梁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BC ;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C.财政手段5、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BCD ;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6、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包括BC ;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7、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BD ;A.资源配置职能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8、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ABC ;A.阶级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9、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BCD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10、下列具有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税种是ABCD ;A.个人所得税B.消费税C.房产税D.遗产税11、下列具有调节级差收入功能的税种是AD ;A.资源税 D.土地使用税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说来,纯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应是政府公共提供;2、行政、国防应采取的提供方式是政府公共提供;3、基础科研应采取的提供方式是政府公共提供;4、医疗保健应采取的提供方式是混合提供;5、高等教育应采取的提供方式是混合提供;6、义务教育应采取的提供方式是政府公共提供;7、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问题是由科斯的研究提出的;8、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问题是由科斯在1974年发表的经济学中的灯塔一文中提出的;9、私人产品的最佳定价方法是边际成本定价法;10、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表现;11、经济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方法一般可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12、政府的首要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13、政府提供纯公共产品的收入来源是税收;14、税收是纯公共产品成本补偿的最佳途径;15、表面上,纯公共产品免费享用,事实上是以纳税为代价的;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产品的BD 决定了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产品;B.非排他性 D.非竞争性2、混合产品的提供方式可以采取的方式有ABC ;A.公共提供B.市场提供C.混合提供D.个人提供3、下列属于公共产品私人提供的是ABCD ;A.慈善事业B.私人监狱 D.私人收费灯塔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理论上,经常性支出的成本补偿方式应为税;2、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在于增加教育科研投入;二、多项选择题1、在我国转移支出大体包括ABCD;A.社保支出B.捐赠支出C.债务利息支出D.财政补贴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出经济分类,将财政支出分为ABD ;A.经常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 D.净贷款3、资本性支出的成本补偿方式是AB ;A.税B.债4、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AC ;A.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C.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势第四章经常性支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对行政管理费实行“零增长”政策;2、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2012年达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的4%;3、西方各国社会保险资金主要来自于社会保险税;4、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是部分基金式;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支出中属于经常性性支出的有ABCD ;A.行政管理费B.国防费C.卫生事业费D.社会保障费2、下列支出中属于国家基本支出的有CD ;C.行政管理支出D.国防支出3、文教科文支出是AC ;A.经常性支出 C.购买支出4、社会保险支出是AD ;A.经常性支出 D.转移支出5、我国促进科技发展的财政政策包括ABC ;A.完善科技投入机制B.税收激励C.政府采购6、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科研活动有ABC ;A.基础性科研B.公益性科研C.高新科技7、财政科技投入形式有ABCD ;A.财政拨款B.科技三项费用C.税收优惠D.财政补贴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一、单项选择题1、不应由政府承担的投资是竞争性投资;2、我国当前政府投资应着重考虑的决策标准是就业创造标准;二、多项选择题1、研究和安排投资时应考虑的问题包括ABCD ;A.主体B.规模C.结构D.效益2、下列属于基础设施属性和特点的是ABCD ;A.基础性B.准公共产品性C.自然垄断性D.地域性3、下列属于利用民间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有ABC ;4、我国农业部门的特殊性表现为ABCD ;A.基础地位B.弱质产业C.产品供求失衡D.积累能力低下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能够改变相对价格结构的是财政补贴;二、多项选择题1、WTO将财政补贴分为ABCD ;A.禁止性补贴B.可诉补贴C.不可诉补贴D.专项补贴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从财政收入形式看,一国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税;2、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哪种税制会在通货膨胀形势下让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大于名义增长率累进税;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有ABCD ;A.经济发展水平B.生产技术水平C.分配制度D.价格2、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ABCD ;A.征收通货膨胀税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可信度第八章税收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比例税率;2、纳税主体是指纳税人;3、从价税与从量税是按照下列那个标准进行的分类课税标准;4、下列税负一般可以转嫁的税是商品税;5、反映征税广度的是税目;6、反映征税深度的是税率;7、理论上,流转税的计税依据是v+m;8、随着征税对象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是累进税率;9、下列税收转嫁方式中,属于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的是消转;10、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更容易转嫁,价内税课征的侧重点为厂家或生产者,价外税课征的侧重点是消费者;11、“所得多的多缴税、所得少的少缴税、无所得则无所得税”体现的是税收的纵向公平原则;12、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13、税制的中心环节是税率;14、区分税种的主要标志是课税对象;15、比例税率在性质上具有累退性,侧重于效率,一般适用于流转税;16、累进税率在性质上具有累进性,侧重于公平,一般适用于所得税;二、多项选择题1、税收的形式特征是ACD;A.强制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2、除税率外,调节纳税人负担的措施还有ABCD;A.规定起征点和免税额B.减免C.附加D.加成3、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将税收可分为CD;C.价内税D.价外税4、税负转嫁的方式有ABCD;A.顺转B.逆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5、税负公平包括AC ;A.平等征税 C.普遍征税6、按课税对象我国税种一般分为ABCD ;A.流转税B.所得税C.资源税D.财产税和行为税7、下列各项属于国家征税时的课税依据的有ABD ;A.纯所得额B.商品流转额 D.财产净值8、一般来说,一国税率可分ABD ;A.比例税率B.定额税率 D.累进税率9、下列税种采用定额税率的有AD ;A.土地使用税 D.车船税9、下列既采用比例税率又采用定额税率的税种有BCD ;B.资源税C.印花税D.消费税10、西方国家一般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将税分为ACD ;A.商品税 C.所得税 D.财产税1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B.公司所得税12、现代经济学将税收原则归结为AC 两大原则;A.公平 C.效率13、下列属于税收效率类原则的是BC ;B.促进经济发展原则C.征税费用最小化原则14、下列属于价外税的是BD ;B.消费税 D.车购税15、下列属于价内税的是AC ;A.增值税 C.营业税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一、单项选择题1、拉弗曲线为刺激供给的减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发达国家是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2、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是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3、发达国家的第一大税种通常是个人所得税;4、我国的第一大税种是增值税;5、公平课税论实现按公平原则筹措资金和限制政治程序干预市场经济的双重目标的课税方法的关键在于对税基的选择;6、公平课税论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7、财政交换论强调:为了实现有效配置资源的目标,要求尽可能广泛地采用受益税;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发展中国家税制发展新趋势的是AD ;A.推行增值税 D.扩大所得税2、公平课税论认为,应以AB 来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A.宽税基B.低税率3、最适课税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ABD ;A. 最适商品税B. 最适所得税D.商品税和所得税的搭配4、世界各国特别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所得税制改革的普遍做法是ABC ;A.降低税率B.拓宽税基C.减少税率档次5、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AC 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A.流转税 C.所得税6、当前的消费税改革拟扩大征收范围,将ABC 纳入征税范围;A.高污染产品B.过度消耗资源的产品C.部分高档消费品第十一章我国现行税制一、单项选择题1、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是流转税类;2、以纳税人在一定时期的收益或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是所得税类;3、增值税的课税对象增值额相当于V+M;4、现行增值税计征方法是扣税法;5、在销售收入中,只允许扣除外购生产资料中的非固定资产项目或其已纳税金的,称为生产型增值税;6、消费型增值税的特点是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7、允许将当期固定资产折旧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中予以扣除的增值税称为收入型增值税;8、目前我国税收制度中,最大的税类是流转税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商品课税的税种有ABCD ;A.增值税B.关税C.消费税D.营业税2、增值税是ABCD ;A.间接税B.共享税C.从价税D.价外税3、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ABCD ;A.建筑业B.金融保险业C.邮电通讯业D.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4、我国税制的流转税系中属价内税的税收有BCD ;B.关税C.消费税D.营业税第十二章国债一、单项选择题1、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公债;2、金边债券是指国债3、中期国债是指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国债;4、债务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5、国债的偿债率是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6、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7、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佳途径是发行国债;8、我国预算法规定,财政赤字的弥补只能采用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的方式;9、从实践上看,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借新债还旧债;10、国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二、多项选择题1、国债的特点有ABCD ;A.有偿性B.自愿性C.固定性D.灵活性2、现代意义上的国债的存在和发展需要ABCD ;A.商品经济B.闲置资金C.信用制度D.金融机构3、从发行目的看,国债一般有CD 之分;C.赤字国债D.建设国债4、影响国债规模的基本因素有BC ;B.应债能力C.偿债能力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一、多项选择题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BC ;B.复式预算C.单式预算2、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AD ;A.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3、目前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国家预算原则包括ABCD ;A.公开性B.可靠性C.完整性D.统一性4、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包括ABCD ;A.部门预算B.政府采购制度C.国库集中支付制度D.收支分类改革5、政府采购制度具有的特征是ABC ;A.公开性B.公正性C.竞争性6、政府采购应遵循ABCD 原则;A.公开透明B.公平竞争C.公正D.诚实信用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一、多项选择题1、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B.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C.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D.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2、2002年起,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种主要包括ABCD ;A.增值税B.证券交易印花税C.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D.资源税3、下列属于中央税的是BCD ;B.消费税C.车购税D.关税第十五章财政平衡一、单项选择题1、弥补财政赤字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发行债券;2、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是增加税收;3、实践中,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二、多项选择题1、西方经济学中,按照产生赤字的原因和经济背景,划分为ABA.结构性赤字B.周期性赤字2、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是ABD ;A.银行透支B.发行债券D.发行货币第十六章财政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政策的主体是政府;2、目前,我国的宏观税率是适中;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有ABCD ;A.物价相对稳定B.收入的合理分配C.经济适度增长D.社会生活质量提高2、财政政策所采用的工具有ABCD ;A.税收B.国债C.公共支出D.政府投资3、国债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效应上ABC ;A.排挤效应B.货币效应C.收入效应4、财政传导机制的媒介体有ABC ;A.收入分配B.货币供应C.价格5、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AC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C.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6、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ABCD ;A.存款准备金制度B.利率C.公开市场操作D.再贷款7、紧缩性财政政策手段是AD ;A.增加税收D.减少支出。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比较分析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比较分析作者:张磊来源:《商情》2016年第32期【摘要】财政学以及公共经济学都属于公共部门经济学的范畴,但其发展历史、具体研究内容则各有异同,只有研究其发展历史、研究方向等,才能更确切地了解这两门学科的内涵,进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比较分析一、财政学的发展历史(一)古典学派与财政学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了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五章专门论述了财政收支、税收、公债等,他把财政学融于政治经济学之中,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了财政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财政理论体系,是财政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的里程碑式标志。
(二)德国社会学派与财政学1872年,瓦格纳出版了财政学,建立了独立的财政学体系,核心内容:财政是以国家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共同经济。
国家财政分配也应该随着国家职能范围的扩大而增加,通过对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1882年,他提出著名的瓦格纳法则: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政治压力增大以及在工业经营方面因社会考虑而要求增加政府支出。
(三)凯恩斯主义学派与财政学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它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而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报酬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陷阱引起的,凯恩斯主义对财政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体现在:1.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
2.批判古典学派看不见的手原理,提出看得见的手原理。
3.倡导逆经济风向调节的财政政策。
二、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史1959年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一书标志着公共经济学的形成。
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在这部经典著作中,第一次使用了“公共经济学”这一词语。
凯恩斯的财政学思想复习课程
凯恩斯的财政学思想在凯恩斯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的财政思想是“健全财政”的理财思想,它反映了自由放任经济的财政政策主张,“健全财政”的思想原则是:a.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政府的财政不以赚钱为目的,不应出现赤字,应该每年都保持预算的平衡。
同时,政府尽量少预算,支出要节俭,并严格控制其用途。
b.少征税私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赋税过重会抑制厂商和个人的积极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反而不利.c.少发公债一切欠债都是罪恶,公债尤其如此,它是子孙后代的一种负担。
长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均遵循上述原则,除非遇到战争等特殊情况,政府一般不扩大支出,也不大量增加债券。
按传统的经济思想,既然社会总供给能够创造总需求,失业也不会产生,因此政府对经济并无过多的干预经济之必要。
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理想境界,大量产品过剩和大量失业现象,使“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这一理论不能解释,于是产生了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在《通论》中一反传统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不在供给方面,而在需求方面大做文章,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经济危机以及产品大量过剩和严重失业等现象都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即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不足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不足。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机能的自动调节作用,不能使生产资料得到充分利用,主张只有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才能弥补有效需求不足,进而才能挽救危机,维持和保证充分就业。
在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措施中,凯恩斯把财政政策放在首位,针对传统的“健全财政”的思想,提出了“补偿财政”的思想。
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在现代社会,健全财政不仅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
所谓不可能,是指当经济繁荣时,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必高,即使税率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自动增加。
同时,由于失业率低,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也少,因此财政支出也少。
这样,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财政支出减少,预算上必然会出现盈余,因而不可能保持平衡。
西方主要财政思想总结
西方主要财政思想总结西方主要财政思想包括古典财政学、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经济学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
这些思想对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古典财政学是西方财政思想的最早阶段,其核心观点是主张让市场自由运作,通过自由放任和市场竞争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认为市场自由运作可以引导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最优化。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李嘉图税理论,主张通过减税和限制政府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古典财政学在实践中遭遇了困境。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使得经济学家开始反思古典财政学的观点。
在这一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崛起。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往往存在自我调节失灵的问题,需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现对经济的稳定和调节。
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的主要著作《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影响深远。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当经济出现萧条时,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以达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而在经济景气时,政府则应该通过调整税收和增加储备,以平衡经济并防止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理论对现代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普遍采取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刺激措施。
供给学派经济学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挑战。
它强调供给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刺激生产和供给,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卢卡斯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他们批评凯恩斯主义过于关注需求端,忽视了供给端的作用。
供给学派经济学主张通过削减政府干预和减少税收来促进经济增长。
这一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新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种修正和发展。
它通过结合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跨时期的消费理论和增长模型等新的理论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的财政学思想在凯恩斯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的财政思想是“健全财政”的理财思想,它反映了自由放任经济的财政政策主张,“健全财政”的思想原则是:a.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政府的财政不以赚钱为目的,不应出现赤字,应该每年都保持预算的平衡。
同时,政府尽量少预算,支出要节俭,并严格控制其用途。
b. 少征税私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赋税过重会抑制厂商和个人的积极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反而不利.c. 少发公债一切欠债都是罪恶,公债尤其如此,它是子孙后代的一种负担。
长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均遵循上述原则,除非遇到战争等特殊情况,政府一般不扩大支出,也不大量增加债券。
按传统的经济思想,既然社会总供给能够创造总需求,失业也不会产生,因此政府对经济并无过多的干预经济之必要。
30 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理想境界,大量产品过剩和大量失业现象,使“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这一理论不能解释,于是产生了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在《通论》中一反传统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不在供给方面,而在需求方面大做文章,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经济危机以及产品大量过剩和严重失业等现象都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即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不足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不足。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机能的自动调节作用,不能使生产资料得到充分利用,主张只有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才能弥补有效需求不足,进而才能挽救危机,维持和保证充分就业。
在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措施中,凯恩斯把财政政策放在首位,针对传统的“健全财政”的思想,提出了“补偿财政”的思想。
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在现代社会,健全财政不仅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
所谓不可能,是指当经济繁荣时,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必高,即使税率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自动增加。
同时,由于失业率低,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也少,因此财政支出也少。
这样,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财政支出减少,预算上必然会出现盈余,因而不可能保持平衡。
反之,在经济萧条时,失业率增加,收入水平降低,如税率不变,财政收入必然减少。
同时,由于大量失业,政府的转移支付等福利和其他方面的支出也必然增加。
这样,在财政收入减少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预算上必然会出现赤字,也不可能保持平衡。
所谓没有必要,是指在经济繁荣预算上出现盈余时,假如想要人为地保持预算平衡,必然要减少税收,或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而政府无论是减税还是增支,都会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
在经济繁荣时,社会有效需求本已很高,再经刺激,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便会引起通货膨胀。
反之,在经济萧条,预算上出现赤字时,假如想要人为地保持预算平衡,也会要增加税收,或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而政府无论是增税还是减支,都会降低社会的有效需求。
在经济萧条时,社会有效需求本已不足,再经减少,必然更使经济趋于萧条。
补偿财政思想的主要原则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为避免通货膨胀,必须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以控制过度的有效需求;反之,在经济萧条时,必须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提高有效需求,刺激经济繁荣。
从整个经济周期的过程看,预算上可以达到平衡,为达到这一总过程的平衡,每年的财政预算则不必保持平衡,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可以弥补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
既然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那么,财政预算赤字不仅并不可怕,而且还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
这样,赤字财政政策便成为凯恩斯主义的理财原则。
赤字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1) 政府应增加支出,包括军事支出在内,以弥补私人消费需求和私人投资需求的不足,实行赤字预算。
(2) 政府在宏观上要鼓励高消费,甚至是奢侈性、浪费性消费。
同时,通过税收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
增加消费可以刺激生产,提高就业水平。
(3) 财政赤字不能靠增税弥补,只能增发公债。
公债既不会形成社会负担,也不会加剧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凯恩斯主义认为,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发的公债,是有利无弊的。
主要理由是:(1) 公债的债权人是本国公民,债务人是政府。
本国公民是纳税人,而政府则是公民的代表,所以债权人与债务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等于自己欠自己的债,并无什么危害.(2) 只要政府不垮台,公债的增加不会给债权人带来危险。
政府也不必急于把债务都还清,因为政府的债务可以一届一届传下去,公民的债权也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3) 政府的债务总额与国民收入总额总是保持一定的比例;经济繁荣时,债务总额会减少些;经济萧条时,债务总额会增大些。
由于发行公债的目的在于调节经济,只要治理了萧条,公债发行也就减少或中止了,所以不必为公债的发行担心。
就凯恩斯主义宏观财政政策的手段来看,政府可以采取的干预经济的方法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相机抉择法”;第二种是使用“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法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措施。
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各有特点,也各包括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中有的起作用较快,影响面较大,有的则反之。
在需要调节时,究竟如何去做,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政府可以机动地决定和选择。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有:(1) 变动公共工程等政府支出方案。
例如,在萧条时期,政府往往兴建一些公共工程,如建筑公路,兴建水利设施等,以提供就业机会,但是,由于这些项目大多是急促上马,且为解决失业问题,不能充分使用机器设备,所以往往效率很低。
(2) 变动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方案。
例如,在经济不景气时,临时增加对退伍军人的额外津贴,在经济繁荣时期,暂时停止上述津贴。
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根据萧条的程度延长或缩短失业者能获得失业补助金的期限。
(3) 变动税率。
例如在确信是短暂的衰退时,暂时降低所得税率。
但是,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采用相机抉择法时,会遇到“时滞”问题。
时滞有三种:(1) 认识时滞,即从问题的发生到人们意识到这种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2) 行动时滞,即当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政府决定采取某种政策行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其间包括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议案在国会讨论、通过等过程。
(3) 影响时滞,即当采取某种政策措施以后到实际发生效果之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由于上述原因,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反对采取相机抉择法,而主张根据现时经济制度中所有自动的稳定因素,即所谓“自动稳定器”,或称“内在稳定器”,自动进行调节,以稳定经济。
自动的或内在稳定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累进的个人和公司所得税。
除了作为相机抉择手段的税率变动以外,累进的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具有对收入自动调节的作用。
当经济繁荣时,个人和企业的收入也会增加,而通过累进的所得税所征收的税额也自动增大,这正符合经济繁荣时政府应当增税的财政政策。
反之,当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的收入都会下降,但税收制度将自动减少征收的税额,这也符合经济萧条时政府应当减税的财政政策。
(2) 失业救济金的发放。
除了作为相机抉择手段的转移支付政策变动以外,失业救济金制度对收入也能起自动调节作用。
当经济繁荣时,社会失业人员减少,社会保险基金中失业救济金的发放额也会因此而减少,这正符合政府需要减少转移支付的政府。
反之,当经济萧条时,失业人员增加,这要求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而失业救济金制度会自动增加失业救济金的发放额,与政府的意图也相吻合.(3) 各种福利费的支出。
当经济繁荣时,这时失业人员少,社会保险以外的其他福利支出自动下降,从而起着抑制个人收入增加的作用;当经济萧条时,这时失业人员多,社会保险以外的其他福利支出则会自动上升,从而起着抵消个人收入下降的作用. (4) 农产品价格维持的实行。
当经济繁荣时,需求增加,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抛售库存的农产品,吸收货币,平抑价格;当经济萧条时,需求减少,农产品价格下跌,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向农产主支付货币,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5) 公司和个人的储蓄。
当经济繁荣时,公司和个人的储蓄自动增加,如同储水器,将一定的财富储存起来;当经济萧条时,公司和个人的储蓄自动减少,从而起到缓和收入下降的作用。
以上均具有自动稳定的性质,如果这些自动稳定因素越多越健全,则越不需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
不过,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自动稳定器只能缓和经济衰退,或抑制繁荣时期通货膨胀的程度,不能扭转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趋势,所以政府相机抉择的调节作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虽然被现代资产阶级认为是治理经济的灵丹妙药,但他们承认,在实际运用这些政策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税收政策的困难主要有:(1) 增税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会遭到大多数选民的反对,必须慎重实行。
(2) 减税虽然不会遭到大多数选民的反对,但在经济萧条时,即使减税,人们并不一定把少纳税的钱用于消费,很可能用于储蓄。
因此减税不一定能达到增加消费、促进投资的效果。
(3) 由于税收的变动过程会出现时滞现象,从方案的提出直,到最终的实施,往往需要较长的过程。
因此,等到具体执行时,客观形势与提出方案时相比,可能已经大不相同了。
再如,政府财政支出的困难主要有:(1) 政府要减少对商品的购买( 如减少军事定货、公共工程项目订货) 是困难的,这会遭到大企业的反对,实行起来不能不审慎.(2) 政府要削减转移支付( 如救济金和各种津贴等) 或压缩公共服务支出,也是困难的,这会遭到多数选民的反对,也必须慎重实行.(3)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不会遭到多数选民的反对,但萧条时期,人们并不一定把多得到的钱用于消费,很可能用于储蓄。
因此政府增加转移支付也不一定能达到增加消费、促进投资的效果.(4) 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支出有时也会遇到大企业的反对,被认为是“与民争利”,即使不遭到大企业的反对,但从决策到开工兴建,使之在经济中起到调节总需求的作用,也有一个时滞过程,往往不能很快的奏效。
尽管在运用宏观财政政策时会遇到上述困难,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税收和财政支出作为调节总需求的手段,不仅在理论上可以成立,而且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__ __ _ _ _ _ __ __ _ __ __ __ _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_ __ __ _ __ __ _ _ _ _ _ _ __ __ ___ __ __ _ _ _ _ _ _ __ __ ___ __ ___ _ __ __ _ _ _ _ _ _ __ __ ___ __ __ _ _ __ __ __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