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艺考即兴评述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艺考即兴评述话题
学校该不该强行实施校服制?
近日,南京江宁区在江苏省首开大范围统一校服的先河。从今年秋季开学,该区8万余名中小学生将统一换上新款学生装,据称新校服最贵每套将达300多元。学校该不该强行实施校服制?
正方:应该,新款学生装式样简洁大方又不失时尚,相比以往校服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穿着这样的校服走在学校里也能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学校的常规要求下,孩子更多的时候都是身着校服,就省下了很多研究穿着、攀比名牌的时间和心思,这样反而让孩子能够更安心地读书。可避免学生之间在穿着上相互攀比。
穿校服可节省许多在孩子服装上的花费,而且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及着装标准。
统一校服好,即可避免学生之间在穿着上相互攀比,又能显现出学生的朝气,统一划一,可以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观念。赞成!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
应该统一,但价格不应该太贵,要考虑广大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来定。一套校服三百多,太贵了。一百左右就好,不要超过150元。大批量生产的校服,价格上应该非常有优势。
反方:不应该,学校的主要责任是教书育人,不是在穿着打扮上下功夫,校服只是统一着装整齐大方,不必去追求款式,所以没有必要这么铺张浪费。
我认为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用一定穿一样的衣服。
强制穿校服.就是限制了人身自由。厄制了人的个性,为腐败份子提拱了发财的机会。
你如何看待“电视红娘”节目?
人民日报发文《收视率诱导逐利乱象相亲节目低俗化当止!》,新华社发文《“电视红娘”:如何牵红线而不踩“红线”》,指出要“坚决驱除低俗风”,两大国家级媒体同日对电视相亲节目表明相同的态度,实属罕见。(见6月23日《: 广州日报》)
近一年来,相亲节目窜红电视,已经蔚然成风。首先是某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卫视节目率先推出了这档节目,后来各市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类似节目。本来搞这类节目无可厚非,它为年青人恋爱牵线搭桥,为青年人相亲提供方便,是社会和谐的一种表现,但这类节目到后来却变了味,走了样,演变成了以炫富,相亲变为“相金”,以比金钱多少为择偶标准的节目了。真成了“情字放两旁,钱字摆中间”的节目。越看让人心里越不是滋味。
有个电视台的相亲节目,正如记者所说:相亲变为“演戏”,不少嘉宾是“托”。还真是这样,在某电视台的相亲节目中,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孩子,年龄也不大,自身条件十分好,期期都上节目,每次被别人相
中时,她就找各种理由拒绝,而且要求特别的高,每次节目中的男生都不让她满意,似乎天下的男孩都不入她的法眼。拒绝的理由有点不近人情,看了报道才知道,这就是一个“托”,而且应该是电视台花大价钱请来的托,一点也不错。因为凭她本身的条件,一则轮不到上相亲节目,许多男孩子都会追着她跑;二则节目中有钱的公子,企业家的后代,身价百万的富翁,研究生、博士后,都让她“一屑不顾”,如此女郎,不是“托”,又是什么呢?最让人怀疑的是,既然这些男生都不入她眼,为什么她还期期上节目相亲呢?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相亲节目变相变味这是毋庸置疑的。一是节目相亲男女,以炫富耀钱为主。上节目的女孩男生,非富即贵,不是出身名门,就是豪绅,男女生挑来挑去,最后以身价多少定终生。这不是炫富耀钱又是什么呢?二是忽视情感的交流,玷污了爱情的真谛。有句话说:“金钱不是万能,没钱万万不能”,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生活中只有金钱,没有感情,爱情不会甜蜜,不会长久,这已被无数事实证明。反之,“贫贱夫妻百事哀”也不无道理,一对夫妇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哪还有心情谈情说爱。但上节目的男女生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只要有理想有追求,肯吃苦,就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这才是人间最甜蜜的爱情。然而,相亲节目却忽视了这些,这是最让人不能容忍的,也是早就应该叫停的内容。
电视相亲类节目,宣扬金钱至上,颠覆爱情主流价值观,这样的节目还不应该叫停吗?不但只改,应当叫停。两大国家级媒体同日对电视相亲节目叫停整改,这是顺应民声之举。
遇到看病开一毛钱处方,该喜还是该忧?
如今一毛钱能买到什么?常州一位市民近日在市内一家医院给孩子看病时,仅花了一毛钱,孩子的病就痊愈了。这个一毛钱处方被病人家属誉为“世界上最便宜的处方。”
“一毛钱处方”还是该多些
医改至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纠结。这年头,即便是看个感冒,若不带上几百块钱,还真不好意思进医院的门。若是不幸生个大病,有医保的还好些,碰到没医保的,一人生病,全家返贫,几乎成了常态。
如此怪状的根源固然有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也相对有限的客观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出在所有涉及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道德底下、物质欲望无限膨胀的根子上。即医生看病不只是救死扶伤、解人困厄,更多的是“见缝插针”和“趁火打劫”了,重复检查、过度医疗、开新药、开贵处方,总是想方设法从病人的口袋里多赚点钱!
正因为此,“一毛钱处方”的出现,不仅让人意外,更让人感动!毕竟,治病不是“制病”,不该制造更多的GDP,也不需要玩那种“不买对的、只买贵的”的噱头。只要能有效治疗,不管是从节约病人医疗费的角度,还是从节约社会成本的角度而言,当然是越“廉价”越好。
“一毛钱处方”或许是个个别的案例。但其背后,却蕴涵了普遍的真理。就治病而言,花更少的钱、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才是王道。而对社会上的其他事务而言,这样的“低成本、高效率”,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
遗憾的是,改革至今,现实的社会里,在许多领域内,都像“医院治病”一样复杂。
其实,许多问题并不需要搞那么复杂,一切还是该还原本身,治病的,心怀病人,认真治病;教书的,心念学生,认真教书;而政府呢,心忧人民,认真服务。斯是陋室,因为“德馨”,照样可以成为刘禹锡的“豪宅”。若是无德,只顾自我,即便是“朱门酒肉”,也会“泛臭”。
从这样的意义来看,“一毛的处方”,开处方的人,和开出来的处方,还是该多些、再多些!
“一毛钱处方”被追捧令人哀愁
万夫莫开
网络上似乎对“一毛钱处方”给予了一边倒的高调认同。这也难怪,在以利益为主导的医疗体系中,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几乎根深蒂固,导致了各种天价的处方单频繁出现在病人的账单中”。如果是基于这种背景,这名医生能够开出如此廉价的处方,确实令人尊敬。
但我们即便要表达尊敬,也应该搞清楚,尊敬的应该不是她的医德,而是她敢于不随大流的勇气。因为作为一个医生,她仅仅是干了她应该干的事情,有什么值得稀奇的?只不过与身边诸多没有职业道德的医生对比,她的这种本质表现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于是显得有些另类。而如果仅仅因为此,就让公众表现出不可遏制的崇拜感,足见眼下的医生队伍的职业道德感是何等缺乏。
为什么新医改后,老百姓并没有从中感受到可喜的变化?原因就在于,新医改在扭转医的职业道德上并没有呈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医院依然要创收,医生依然要为考核指标进行奋斗。而当医院和医生无法承受这种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时,什么医德,什么救死扶伤,统统靠后,甚至不惜选择铤而走险,游走在政策法规的空隙中,最终将更多的压力转嫁到病人头上。
“一毛钱处方”让这个孩子的家长感动不已,却让整个社会欲哭无泪。
当老百姓对于医生以及看病的期望值逐渐降低到因为某个医生尊重自身的职业道德就感动不已时,预示着医疗队伍中的问题已经很严重。或许,新医改在努力的剥离医院的利益挂钩,但我们更希望,在剔除那些利益追求的同时,多治疗一下部分医生已经病入膏肓的职业道德。
否则,纵然医生回归了公益本质,医生却无法道德归位,只能寄托偶尔出现几个职业楷模和榜样来这样整个行业的道德丢失,或许才是最大的悲哀。
各银行向个人收“数钱费”是否合理?
支持的评述:
其实我觉得,银行收手续费其实也不见得不合理,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透明公开合理,在这个前提下我觉得一般消费者还是可以接受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直提供免费服务。但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已转变成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性企业。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遵循成本和收益相匹配的基本市场规则,通过适当收费抵偿成本,获得合理收益,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同时,服务收费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还在可以弥补前期成本后,转化为后期的持续投入,丰富金融服务的科技手段、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另外,针对收取数钱费用,我觉得可能也是防范恶意存零的一个方法,如果大家能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就知道了,银行的柜台人员每天要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