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与PLC控制》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与PLC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培养数控机床操作员在数控机床操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机床的电气及PLC故障、完成小故障的分析及调整等方面技能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线路以及设计方法,通过各种控制线路板的制作,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课程为后续课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打下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本课程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拓展能力培养中具有核心支撑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是以就业为导向制定。
其课程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三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2)情境性原则(3)人本性原则。
课程内容的选取既体现职业性,也体现开放性;既服务于地方经济,满足企业的需要,也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本课程标准就以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气部件作为学习平台,选择最常用、最常见、最实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机床为教学内容。
实现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是《机床电气与PLC 控制》课程内容定位的方向。
四、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知识目标1.了解低压电器的定义及分类。
2.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绘制原则。
3.掌握接触器的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停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及控制线路的保护环节,顺序控制和点动控制规律。
4.掌握PLC的基本知识、位逻辑指令及车床的PLC改造。
5.认识互锁规律6.掌握双重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PLC改造7.掌握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及PLC改造8.了解定子电路串电阻的降压起动控制线路9.了解串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10.掌握自动往复的行程控制线路及其PLC改造11.掌握双速电动机控制线路及其PLC改造12.掌握镗床电路的PLC改造13.了解反接制动和能耗制动原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时:96学时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训练与综合实训一体化,企业顶岗实习与校内实习相结合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结构、编程方法、编程技巧、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分析、设计和制作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机电设备行业更好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为毕业后就业及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高职办学的需要,紧密依托行业开发课程,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联合共同开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为本、就业为先”的理念,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论证,与行业技术专家一起根据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分析和归纳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按项目进行教学单元构建,将知识融合到项目和任务中。
课程内容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为指导思想,以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采用由课程组自编的十二五规划高职特色教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利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省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硬件资源,将课堂搬到实训现场,率先采用独具特色的“一班一厂、即学即练制”案例教学模式,在做、教、学中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实际工作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任务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运用,在项目、任务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职业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机床电气与PLC》课程标准 2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床电气与PLC》实训课程标准机电工程系二O一二年六月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机床电气与PLC实训是《机床电气与PLC》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来说,实训不仅可以使可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与实践香结合,还可使学生在掌握相关实践技能之后具备从事工业现场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检修、设计及PLC程序开发的能力,同时为学生考取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实训的开展,使学生能够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接线、安装、PLC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和基础程序设计的能力。
通过层次性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必要的维修电工基础知识,熟悉并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掌握梯形图的各种常用设计方法并能针对现场实际被控对象及控制要求设计对应的程序。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自主学习,体验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设计、安装、调试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不断探索的兴趣。
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电气控制和PLC技术对机床和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并具备对各种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的所有实训项目后应达到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职业标准并取得相应的中级技能证书。
(二)能力目标1、掌握各种电器元件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能够根据需要恰当挑选并正确使用相应的低压电器;2、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完成低压电器元件的安装;3、熟练掌握低压电器元件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具备识读电路图能力;4、能够根据给定电气控制原理图进行电气接线;5、能熟练使用万用表进行低压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排查;6、能实施常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7、可以根据给定的控制要求,完成简单控制电路的规划与实施;8、对电气控制、PLC中常见的被控对象(如机床、电机等)能够熟练地对其进行操作;9、能根据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正确选用PLC并完成程序设计及调试;10、根据完成的工作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存档等技术资料整理能力;11、通过强化训练,可以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
机床电气控制及其PLC实训任务书(new)
机床电气控制及其PLC实训任务书(new)机床是一种能够进行加工操作的设备,其电气控制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本次实训任务主要围绕机床电气控制及其PLC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次实训任务的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估方法。
一、实训任务目标1. 了解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习常用的机床电气控制元件及其功能。
3. 掌握PLC编程及其应用于机床电气控制的方法。
4. 分析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并进行排除修复。
二、实训任务内容1.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机床电气控制元件的种类、功能及其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PLC编程的基本语言及其应用于机床电气控制的方法。
4. 使用仿真软件进行PLC编程实践。
5. 将PLC编程应用于实际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测试。
三、实训任务要求1. 准备一台完整的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气控制柜、电机、传感器等。
2. 学生应熟悉机床电气控制元件的种类、功能及其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学生应学会使用仿真软件进行PLC编程实践。
4. 学生应能够将PLC编程应用于实际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测试。
四、实训任务评估方法1. 实训过程中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完成实训任务的情况,包括电路图设计、PLC编程及其应用等。
3. 实训成果的操作测试结果及其分析报告。
五、实训任务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第二周:学习机床电气控制元件的种类、功能及其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第三周:学习PLC编程的基本语言及其应用于机床电气控制的方法,并进行仿真实践。
4. 第四周:将PLC编程应用于实际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测试。
5. 第五周:总结实训过程,完成分析报告。
六、实训教材和参考资料1.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基础教程》,作者:吴明忠,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课程性质及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适用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属于B类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PLC 编程两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
为此,必须完成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控制电路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继电-接触器系统基本控制电路,并能设计、安装、调试各种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后续课程:《伺服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等。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教学内容:接触器、熔断器;电磁式接触器;低压断路器;继电器。
基本要求:了解控制电器的分类与应用特点;了解常用典型控制电器的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掌握常用典型控制电路的用法,会识别常用控制电器及图形符号。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控制电路教学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长动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全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绘制的国家标准化;能绘制和阅读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利用常用的控制电器和基本电路进行简单的控制电路设计制作。
第三章常用机床电气控制教学内容: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Z3050搖臂钻床的电气控制;铣床电路电气控制。
基本要求:能阅读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况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基本要求: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规范标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100023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60 编写执笔人: 王荣华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 课程性质与作用1.课程性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
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2.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介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和PLC 编程应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PLC编程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各种控制元件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应用PLC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和编程。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的理解能力;2.使学生掌握PLC编程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PLC的工作原理和编程环境;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PLC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和编程。
三、课程大纲1.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1.1电气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分类1.2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1.3电路图符号和电气元件的标识1.4传感器和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2. PLC基础知识2.1 PLC的概念和分类2.2 PLC的工作原理2.3 PLC编程环境和基本指令2.4 PLC的输入输出模块和接线方法3. PLC应用案例分析3.1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2液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3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4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四、课程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教师讲解电气控制系统和PLC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实验练习: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和PLC的实际操作和编程练习;3.课程设计: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PLC程序的编写,实现简单的控制任务;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现实生产中的电气控制系统案例,学习实际应用经验。
五、教学内容详解1.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的讲解电气控制系统是由电气元件、传感器、执行元件、控制设备等组成的,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部分将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电路图符号和电气元件的标识等内容,使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PLC基础知识的讲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常用的控制设备,它能够通过程序控制内部的元器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现代学徒制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现代学徒制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职业能力通用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主体,根据生产一线对拌和设备管理、大型设备操作和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岗位人才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使用PLC 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方法,具备完成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生产工艺组织与管理和路面摊铺设备、稀浆封层设备、路面再生设备、沥青乳化设备、起重吊装设备等操作的能力。
2.目的和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及PLC的基础知识,掌握电气控制原理及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能够应用PLC完成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分析教学难点:控制程序设计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五、相关课程的衔接该课程在机械制图、机械电气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测试与传感技术等课程之后开设,为其后续课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打下基础。
六、实验教学六、其它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
考核内容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增加了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
学生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占50%。
成绩考核方法分为理论考核和过程考核两种。
期末考试主要为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试题覆盖全部教学内容,由试题库中随机抽取。
通过进行试卷分析,研究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
平时成绩为过程考核,包括出勤表现20%、课堂提问10%、作业测评10%,期中测验10%。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气控制与PLC是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操作性和应用性。
它在本专业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PLC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PLC程序设计、修改、通讯等知识,能够胜任企业对设备智能化操作使用的要求,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机电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畜牧机电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实用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控制电器的基础知识;2.掌握西门子PLC的程序设计、修改、通讯等知识;3.了解各种常见工业控制程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内容;4.掌握西门子PLC的基本程序语言的程序结构及常用的高级语言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PLC及其所属的控制用低压电器;2.能够熟练操作PLC编程软件;3.具备PLC基本程序的设计及修改能力,熟悉常用高级功能指令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2.热爱畜牧机电科学事业;3.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4.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5.具备从事本专业安全生产和环保的意识;6.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团队精神;三、参考学时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共计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①根据目标,设计任务。
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工作任务。
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总体目标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任务。
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组织学生仔细研究如何去完成任务,开展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想要掌握的知识点,而这些问题中,大部分是新的知识点,或者是以前没有掌握的技能,这也是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
《机床电控及PLC》课程标准
《机床电控及PLC》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机床电控及PLC》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机床电控及PLC》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常见的机床,选择正确的控制方案和控制规律,掌握控制期间的选用和维护知识,熟练地掌握简单工业控制出血丝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机床电控及PLC》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工业控制》等课程为前导,学习了解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更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掌握。
本课程的并行课程《数控机床及编程》,学习该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数控机床的设计,构建与调试。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阅图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编程方法,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PLC应用能力以及能够改造传统机床电控设备和创新设计新机床电控系统,维修机床电控设备的职业岗位技能。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2.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3.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4.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的应用;5.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6.了解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的方法。
三、课程规范要求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教,并辅之以课堂讨论,工程案例分析及实验教学。
用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应用的课堂讲授约占总学时的60%,课堂分析讨论、仿真及影音教学、实验环节约占总学时的40%。
四、建议教材、参考书和阅读材料教材:自选五、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考核方法一:学生出勤、实验课、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占30%,理论考试(可闭卷、可开卷)占70%;考核方法二:学生出勤、实验课、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占30%,理论考试考试(可闭卷、可开卷)+上机考试占70%;考核方法三:学生出勤、实验课、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占50%,理论考试(可闭卷、可开卷)占50%。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概述1.课程的性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电路分析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后续课程。
它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对生产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初步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具有对PLC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协作能力;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课程的定位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并且能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核,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机会。
前续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
后续课程:“维修电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与过程1.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标准是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德能并举、工学交融”的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将电气控制与PLC分为基本电气控制系统、PLC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与应用等四个模块,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和PLC的编程能力。
(2)本课程所有教学模块结合本院实训(验)条件,按“教学任务布置、集体讨论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实施、院系评估、学生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过程实施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做到全过程开放,主要课程内容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同时联合校外合作单位完成学生的就业资格考证任务,通过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3)在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实际。
本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上,符合实际教学。
2.课程开发的过程(1)深入学习、探索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课程设计方法,基于过程控制的理念,开发相关的课程项目。
(2)加强与企业合作,院、系领导组织教学人员本地区周边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认真分析,在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总结并确定应用电子类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本课程标准适应3年制中职学校。
二、适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及相关专业。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电子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B0075),后续课程有《智能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B0218)。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懂得常用低压电器的安装规范和使用要求,理解电机控制原理,掌握PLC的编程,熟悉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1、知识目标懂得常用低压电器的安装规范和使用要求,理解电机控制原理,掌握PLC的编程,熟悉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
2、技能目标懂得电气控制与PLC控制的方法,具备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技能证中动力部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1.学时:1242.学分:7六、设计思路依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电气控制与PLC的应用,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校企合作等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完成电气控制的典型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为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100023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60编写执笔人:王荣华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 课程性质与作用1.课程性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
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2.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100023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60 编写执笔人: 王荣华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 课程性质与作用1.课程性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
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2.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标准概要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应用性人才所需电气控制知识和电气维修技能。
本课程配套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柜安装和调试为实训任务工学结合课程。
该课程是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知识和相关电气维修技能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一学期,教学时数为96学时,6学分。
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数控机床电气维护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机床电气与PLC控制基本知识,融通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职业技能训练的应知应会内容。
三、课程教学目标在理论课程教学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电气维修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规范意识、敬业勤业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知识目标1)了解机床电气控制相关岗位概况;2)理解机床常用电器符号、用途及电气参数;3)理解机床电气控制基本环节;4)掌握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读图与分析方法;5)理解PLC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及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2.能力目标1)具备正确分析电气器件故障原因初步能力;2)具备机床控制电路分析及读图能力;3)具备PLC应用初步能力;4)具备数控机床电气接线对照读图能力;5)具备数控机床电气柜安装能力;6)具备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调试能力;7)具备数控机床电气维修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1)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性较强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同时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有深入的理解,尤其使学生对数控机床维修实际技能有明显提高;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二)专业方向模块(学时:96)Ⅰ.节构成、控制逻辑分析、接线方法、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3、制动控制环节构成;制动控制逻辑逻辑分析;控制保护环节接线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床电气控制与P L C实
训课程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机床电气控制与P L C》(实训)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100023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
学时:60编写执笔人:王荣华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
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
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
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
2.1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掌握PLC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悉PLC的I/O端口分配及PLC外部接线和安装;
(5)熟练掌握PLC的编程方法,特别是图形编程;
(6)熟练应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及部分功能指令;
(7)掌握常用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及调试;
2)能力目标
(1)具有基本硬件模块的识别、检测和选用方法的能力;
(2)能读懂常用的控制程序;
(3)能按要求设计简单的控制程序;
(4)具有对一般控制程序进行分析和调试的能力;
(5)具有查阅手册、技术参数、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
(6)能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对相关任务进行编程与调试。
3)素质目标
(1)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
(2)形成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
(3)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4)具有爱岗敬业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具体课程内容与要求见表1。
表1课程内容与要求
4.课程实施说明
4.1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课程教学围绕任务载体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组织实施,采用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实施设计见表2。
表2-1任务1教学实施设计表
表2-2任务2教学实施设计表
表2-5任务3教学实施设计表
4.2教学实施的师资要求
教师基本要求:应熟悉本行业技术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制作及调试技能,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教学组织能
力。
课程教学团队共8名教师,其中教授1名,讲师、工程师7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4.3实验实训设备配置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配置有PLC实训室,配备KBSPLC实训装置,电机控制、自动运料装车、电梯运行控制、多种液体自动混合、交通信号灯等控制实训模块。
通过实训,培养PLC控制线路设计安装调试技能。
学生在实训室直接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真正体现“教、学、做”一体化,锻炼和培养学生岗位工作技能、学习相关标准和规范、培养职业素质。
5.相关说明
5.1教材选用建议
建议选用教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张伟林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电气控制与PLC》王霞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西门子系列)李道霖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5.2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
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指标,收集教学信息。
评价时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方式,从而实现对本课程较全面的、较准确的评价,进而促进课程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由每个任务考核组成,突出“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总成绩=∑单项任务考核实得分×50℅+综合考核实得分×50℅。
每项任务考核评分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任务总成绩=∑单项任务专业知识得分×40℅+∑单项任务专业技能得分×40℅+∑单项任务职业素养得分×20℅。
2)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由学院督查组成员随机听课评价、系部领导及各专业教师随机听课评价及学生对授课教师评价三个部分组成。
在评价过程中应着重以以下几个方面为评分点。
(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动机、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上把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顽强的学习习惯。
教师必须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价值。
(3)教师是否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
(4)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
3)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以座谈和不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主要内容为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课程内容是否与企业岗位深度对接,课程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对课程的建议有那些。
5.3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实行相关实验室开放,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
(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5)配合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级。
课程标准编写:编写日期:年月日
课程标准审定:审定日期:年月日系部审核:审核日期:年月日
教务处审批:批准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