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2011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永远在创新的克罗格公司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永远在创新的克罗格公司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Economics报告标题:哈佛经典案例——永远在创新的克罗格公司小组名称:尘埃队小组成员:田原(40916007)李敏(40916042)王哲(40916087)艾力(40916005)陈珏君(40916017)王欢欢(40916135)王天瑶(40916136)目录一、前言 (1)(一)公司背景简介 (1)(二)研究目的及方法 (1)二、克罗格公司——面向市场与顾客的组织变革 (2)(一)组织变革概述 (2)(二)克罗格公司组织变革内容 (3)三、克罗格公司——坚持如一的组织文化 (5)(一)组织文化概述 (5)(二)克罗格公司的组织文化内容 (6)四、克罗格公司——富有活力及创新精神的团队 (7)(一)团队整体分析 (7)(二)克罗格公司团队建设理论 (7)五、克罗格公司——以顾客为中心的员工 (8)(一)员工富有服务意识,时刻以顾客为中心 (9)(二)员工富有创造力且忠于组织 (9)(三)清晰明确的责任分工 (9)六、总结 (10)参考文献 (11)图表目录 (11)附:案例 (12)一、前言(一)公司背景简介美国克罗格公司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名店之一,它虽然历史悠久,但并没有被变化的世界所淘汰,相反,围绕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创新,创造了世界零售百年史上的若干个第一。

2011年,它以1116.3百万美元的利润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76位,成为继沃尔玛、家居仓储之后的美国第三大零售集团。

克罗格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83年,当时由伯纳德·克罗格开设了全美第一家连锁店公司——大西方茶叶公司。

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克罗格把自己的公司从经营小型杂货店发展到经营超级市场。

他在美国商业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许多美国商业法规都是根据克罗格公司的发展而制定出来的。

以下为克罗格公司标志:图1克罗格公司标志图2克罗格公司2011年资产情况表(二)研究目的及方法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行为组织学案例:贵州融华集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从2008年成立以来不断壮大和发展,目前的主业是矿产业和资源投资,集团下属企业有9个公司,7个煤矿。

2011年为了适应现代化经济体发展的需要;为了迎合贵州煤炭行业发展的趋势;为了拓展集团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使公司有序的发展,融华集团进行了集团重组。

很多煤矿的矿长和工程师重新调整和任命。

融华集团兴仁县辉煌煤矿的总负责人是郑总,矿长总负责人是王矿,陈工是工程师。

郑总负责对全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起决定作用,负责统领公司各部门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各项年度经营指标年度经营指标并接受董事会的年终考核。

【备注:经营指标包括财务、安全、生产、销售、成本控制、团队建设、规范化管理等七个方面。

】王矿长在矿井里主要负责调动广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密切配合的团队精神,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努力实现2011年度总体目标。

陈工程师是总经理、矿长领导下主管全面技术工作的负责人,是煤矿全面技术工作的总负责人,他直接对总经理、矿长负责,是领导班子成员之一。

对分管的技术工作行使有关职权。

每个煤矿的总经理和矿长,工程师是管理团队的核心力量。

他们3个人的协调配合对整个煤矿的良好运作起到关键作用。

在煤矿企业里,首先要杜绝的是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质量都要注意。

王矿能力强,干事有魄力,为了达到安全目标对下属是十分严厉,做好了就给予物资鼓励,做错了就重罚,平时说一不二,个性比较固执。

陈工是负责全面技术工作的,他与下面的矿工关系相处很好,开朗活泼,善于运用口才协调处理下属之间的矛盾,与员工打成一片,深得下属赞赏。

陈工为了生产的安全负责也为了调动和煤矿职工的积极性,他会经常给王矿提出良好的建议和要求,但是方式和方法与王矿完全不一样。

王矿和陈工会经常有不同意见的时候,王矿很担心陈工的人际影响力会影响自己的管理低位和管理模式的操作,他希望下属绝对服从自己,这样便于管理。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精选案例:组织行为学:明明的团队困扰【背景介绍】明明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负责一个关键的技术项目。

他带领的团队由10名技术专家组成,其中包括一名项目经理、两名设计师、三名前端开发人员、两名后端开发人员和一名QA测试人员。

这个团队已经合作了一年多,但近期出现了一些问题,给项目进展带来了困扰。

【问题描述】近期,明明发现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常常出现重复的信息和误解的情况。

团队的成员对他的领导也表现出不信任,甚至开始对他的工作进行审视。

明明也注意到团队的士气开始下降,成员们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甚至不愿意参加团队会议。

【原因分析】经过深入了解和分析,明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沟通不畅: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差异,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

2.角色不明确:团队中有些人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压力,而有些人则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3.缺乏信任:团队成员对明明作为项目经理的信任度不高,认为他的决策不够公正和透明。

4.士气低落:由于上述问题的积累,团队的士气开始下降,成员们对项目失去信心,缺乏工作动力。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明明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分享信息和提出建议。

同时,明明需要加强与团队成员的互动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2.明确角色:根据团队成员的技能和经验,合理分配任务和职责。

同时,为团队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建立信任:明明需要建立公正、透明的决策机制,增强团队成员对他的信任度。

同时,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和支持,共同应对项目中的挑战。

4.提高士气:通过激励和赏识团队成员的贡献,提高他们的士气。

明明可以组织团队建设活动、鼓励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分享,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实施计划】为了实施上述解决方案,明明制定了以下计划:1.确定沟通渠道:明明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并确定几种高效的沟通渠道(如在线聊天、电子邮件、周会等),并在项目中持续优化。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案例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案例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组织行为学,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领域啊!就拿一个公司来说吧,你想想看,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行事风格?这就好比一个大舞台,各种各样的角色都在上演着自己的戏码。

咱说老张,那是个特别有干劲儿的人,整天风风火火的,就像一辆加足马力的跑车。

有一次公司接了个大项目,老张可积极了,带领着他的小组没日没夜地干,那股子劲头儿真让人佩服!这就是组织行为学里说的那种高成就动机的人啊,他就一心想着要做出成绩来。

再看看小李,温温和和的,和每个人都相处得特别好,大家有啥烦心事都愿意跟他说。

这不就像团队里的润滑剂嘛,让整个团队的氛围都变得融洽起来。

有一回同事间闹矛盾了,小李三言两语就给调解好了,厉害吧!
而领导王总呢,那绝对是个有魄力的人,决策果断,说一不二。

他就像一艘大船的船长,带领着大家在商场的海洋里航行,哎哟,这类比绝了吧!
组织行为学可不只是研究个人哦,还包括团队之间的互动呢。

比如有一次几个部门合作一个项目,一开始沟通不畅,进度缓慢,这可急坏了大家。

后来经过大家一起开会讨论,找到了问题所在,慢慢调整,最终项目成功完成,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这不就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嘛。

在一个组织里,每个人、每个团队都相互影响着,就像一张大网一样。

我们要了解这些行为,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组织里发挥作用啊。

我觉得组织行为学真的是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更加顺畅和有意思!真的,不来了解一下组织行为学,那可真是太可惜啦!。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案例一:固定工资还是佣金制白泰铭为什么要从中日合资公司辞职而去,到另一家公司去谋高就呢?这个案例介绍了白泰铭对工资的态度发生的变化。

刚开始他对固定工资很满意,后来取得了销售成绩后,就不满了,建议采用佣金制,遭到经理拒绝,就辞职而去.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组织行为学讲的文化传统对管理风格的影响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来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中讲到企业文化传统对企业的管理风格有很大秉承日本企业重视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色,所以强调采用固定工资制。

这种工资制和佣金制各有利弊,要适应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根据激励理论,一个人的成就需要激励,成就需要具有挑战性,能引发人的快感和奋斗精神,对一个人的行为起主要的影响作用。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白是属于高成就需要动机的人,他取得了成绩后外方老板没有在工资、奖金、精神上满足小白的更多需求,他自然就要辞职了。

再从公平理论来分析。

公平不能激励人,只有不公平才能激励人,人们是否得到激励,不会由他所得到什么报酬来定,更重要的是他们比别人所得的报酬与自己所得的报酬是否公平来决定。

从这个案例看,小白听说另二家外资公司都在搞销售竞争和有奖活动,其中一家的经理还请最佳销售员吃饭,通过内部刊物进行表彰。

而小白所在的中日合资公司,没有看到,小白刚参加工作时的需求和掌握推销技术后的需求有所不同,来积极强化小白这种需求,而是拒绝这种需求,小白辞去工作职务是理所当然的。

案例二:青田乳胶制品厂1、姜、汪二人解决了进口设备存在的总是得到厂里的奖励后,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事不平?姜、汪二人也很洩气准备调走呢?2、事到如今,请你给陈厂长出些点子。

这是一个企业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革的案例,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学过的公平理论、强化激励理论来分析。

青田乳胶制品厂在引进技术时,由于没有进行技术论证价格情况及售后服务,受到了损失,在外方专家无力解决技术难题的情况下,厂领导自力更生组建攻关小组,解决了技术难题,这个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收集案例一:美国联合快递服务公司(UPS)的科学管理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用了15万名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的宗旨是: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者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

让我们看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

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对每种送货、取货和暂停活动设立了工作标准。

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从出每一位司机每天工作中的详细时间标准.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师们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一档上,为送货完毕后的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极为严格。

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

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联邦捷运公司每人每天取运80件包裹,而UPS公司却是130件。

高的效率为UPS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思考题:1、你如何认识UPS公司的工作程序?2、科学管理距今百余年,你认为在今天的企业中仍然有效吗?3、UPS公司这种刻板的工作时间表为什么能带来效率呢?4、你有遇到过相关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的情况么?案例二:归因小案例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名校的博士,求学在一位院士的门下,这让小张兴奋不已。

但随着学业的深入,小张逐渐感到吃不消了,英文水平欠佳的他对导师指定阅读的大量外文文献感到头疼,加上实验的数据不理想、导师的催促,家人的期望,这一切如同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案例1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

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

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

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

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

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

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

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

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

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

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

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

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

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

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

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

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

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

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组织行为学,又称组织行为管理,是指针对组织内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组织的影响进行研究和管理的学科。

在组织行为学中,研究内容包括领导、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下面给出一个关于团队协作的组织行为学案例。

某公司的市场部门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加强团队的协作与合作能力,提高市场推广的效果和业绩。

市场总监决定邀请一位组织行为学专家来协助解决问题。

对于市场部门而言,一个较大的挑战是市场营销活动的计划和执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不协调。

经过专家与市场部门成员的访谈与观察,他发现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

为了改善团队的协作能力,专家提出了以下的建议:首先,建立开放的沟通氛围。

专家指出,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是团队协作的基础。

而要建立开放的沟通氛围,需要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为了促进这种沟通氛围的建立,专家建议组织定期举办团队会议,在会议中鼓励成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并确保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表达意见。

其次,加强团队的互相了解。

专家指出,了解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是提高团队协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建议组织定期组织团建活动,通过游戏和合作的方式,帮助成员更加互相了解和信任。

此外,组织可以使用个人能力评估工具,帮助成员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在的合作伙伴。

最后,加强团队协作的培训与发展。

专家指出,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在团队合作中更加高效地工作。

为此,专家建议组织组织培训课程,帮助成员提升他们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这些培训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和体验。

在接受专家建议的一年后,市场部门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和团建活动,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团队合作的效果和业绩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此外,组织不断加强团队协作的培训与发展,使得成员的能力和技巧不断提升,更好地适应了市场环境的变化。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及答案(最新)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及答案(最新)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及答案(最新)案例1 失真主要来自于形式上的不完整,而非无中生有小道消息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有关,内客往往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小道消息有时传播的是正式沟通渠道由于个人化和灵活性,小道消息传播的速度比正式沟通网络快的多,很多人认为它比正式沟通渠道传播的信息更可信1. 企业应该如何对待“小道消息”?答:小道消息对团体有有利的一面,但大多数情况下它对团体却是有害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掌握应对小道消息的方法。

由于小道消息通常是不完整的,而且这种不充分性会在传播中不断累积,所以经常会产生极大的误解。

传言是不可能杜绝的,为了减少小道消息的负面影响,管理者需要倾听并研究小道消息,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它。

可能的方法包括(1)明确公开进行重要决策的时间表,这样可以减少人们的焦虑和猜测;(2)解释说明郡些可能显得不协调或具有神秘色彩的决定或行为; (3)强调目前的决策与未来的计划有保密的必要性,而不是躲藏、遮掩 ;(4)公开讨论最坏的情况,这比听凭人们自己胡思乱想要好一些;(5)有意地向非正式沟通渠道透露一些消息,使小道消息有更准确的信息,为组织服务。

案例2办公室里来的年轻人——非正式群体规范对组织绩效的影响2. 小张前后行为不同,你认为是好事还是坏事?答;小张的前后行为不同,我认为是坏事。

主任甲、副主任乙、员工A、员工B、员工C、小张,办公室的成员组成一个正式组织。

老同志A,B,C组成一个非正式组织。

属于消极型的,其目的和活动对正式组织的目标达成,具有消极的影响。

他们有自己潜在的组织规范,圆滑世故,不太热衷追求个人效益,习惯平静和谐的办公室生活,利益荣誉大家共享。

而新来的小张并不熟悉这个非正式群体的规范,他努力工作,获得了荣誉和和利益,以至于夺走了其他成员的荣誉利益。

引起了这个非正式群体对小张的不满,引起了冲突。

一段时间后后小张熟悉了这个群体的规范,他选择了融入该群体,以求得心理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组织行为学团队成功案例

组织行为学团队成功案例

组织行为学团队成功案例组织行为学团队成功案例一、背景介绍某家电公司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销售额下降,公司高层决定成立一个组织行为学团队,希望通过团队合作和创新来提高销售额。

二、团队成员介绍1. 团队领导:李经理,具有多年的销售经验和管理经验。

2. 团队成员:张工程师、王设计师、刘市场专员、陈财务专员等。

三、团队建设过程1. 团队目标确定在第一次会议上,李经理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公司的目标和期望,并与他们一起制定了团队目标。

他们决定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和促销策略来提高销售额,并制定了具体的计划。

2. 团队角色分配根据每个人的技能和经验,李经理将任务分配给每个人。

张工程师负责改进产品设计;王设计师负责改进产品外观;刘市场专员负责市场调研和促销策略;陈财务专员负责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

3. 团队协作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张工程师和王设计师一起探讨如何改进产品设计;刘市场专员和陈财务专员一起制定促销策略,并控制成本。

4. 团队创新团队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张工程师引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来改进产品性能;王设计师使用了新的外观设计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5. 团队反思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团队成员会进行反思和总结。

他们会回顾自己的工作,并讨论如何进一步改进。

这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团队成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组织行为学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 产品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2. 新的外观设计获得了广泛认可,并被多家媒体报道。

3. 促销策略得到了有效实施,并且成本控制得到了有效管理。

4. 公司销售额逐渐恢复,并且在市场上重新获得了竞争优势。

五、团队成功经验总结1. 团队目标明确,有利于成员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

2. 团队角色分配合理,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3. 团队协作紧密,有利于解决问题和创新。

4. 团队反思及时,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

精编组织行为学》典型案例资料

精编组织行为学》典型案例资料

《组织行为学》典型案例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案例1--1:克里斯·霍夫曼(Chris Hoffman)的烦恼克里斯·霍夫曼(ChrisHoffman)从大学毕业,情绪高涨地开始了她的新工作——IBM的销售代表。

最初的几个月,她忙得不可开交,参加了大量的正式职业培训,了解她将负责销售的产品,还要费力去理解她那个高深莫测、性情多变的上司。

这天晚上,下班回家的克里斯满心困扰,辗转难眠。

几周来她在工作中留意观察,许多问题萦绕脑海:“为什么一些同事会比另一些更加成功?在主要用电脑来交流的今天,当我们走出家门走入工作时,怎样才能像一个团队一样共同合作?怎样才能学会应付完成销售额的压力?当我叫同事卡丽(Carrie)帮忙的时候,她为什么不跟我合作?为什么经理征询我的意见,但随后又不理睬我的建议?新的IBM文化和旧的有什么差别?它为什么总在不停地变化?思考题:克里斯·霍夫曼(Chris Hoffman)为什么感到困扰?你能给她一些意见吗?参考答案:如果克里斯希望成为一个好员工,并且日后晋升为管理者,她就必须了解组织是怎样运作的,必须了解人的行为,学习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处理在工作中与他人的关系。

而这些方面,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对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目标会有重大帮助。

案例1一2 霍桑实验位于美国芝加哥城外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Hawthome)工厂,是一家制造电话机的专用工厂,它设备完善、福利优越、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

但工人仍愤愤不平,生产效率也不理想。

为此,1924年美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包括各方面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对该厂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多种试验。

这就是著名的霍桑试验。

从1924~1932年,在将近8年的时间里,霍桑试验前后共经过两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它主要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赞助下进行的。

组织行为学案例2011

组织行为学案例2011

案例1、亚华建筑公司亚华建筑公司是浙江省的一家小公司。

公司收益的半数以上来自地下管道安装工程,所以公司的经营有明显的季节性,员工流动率也非常高。

林斌是一个大学生,每年夏天都来亚华公司兼职做反向铲挖土机的操作员,今年是第4年了。

公司考虑,林斌已经有了9个月的工作经验,属于高级技师,就安排他去操作公司里最新的机器。

但是现在那台机器归王富贵操作,公司的这种安排使得他不得不去操作一台旧机器。

王富贵对此很不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公司的老员工,也是一名正式职工,没理由将机器让给一个兼职的临时工。

角色冲突的出现使公司里的其他员工很快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王富贵,一派支持林斌,双方都把为对方制造工作上的麻烦作为乐趣。

不出1个月,林斌就辞职了。

讨论题1、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2、这涉及到什么问题?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可以提练的经验?案例2 华南理工三剑客的性格与命运创维集团原董事长黄宏生与TCL的李东生、康佳原掌门陈伟荣都是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78级的同学,曾经三星同辉,同为彩电业大佬,如今却悲喜浮沉迥然不同……1978年高考时,三个年轻人李东生、陈伟荣、黄宏生分别从惠州、罗定和海南岛考到了华南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

黄宏生和李东生当年都是18岁,陈伟荣比他们俩年长不少。

三人中黄宏生最有冒险精神,也最有激情;年长的陈伟荣老成稳重;李东生则刚柔并济。

不一样的性格也成就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毕业时各奔东西1982年三人毕业后就各奔东西。

李东生选择了回惠州老家,被分配到惠州科委当机关干部。

李东生却不满足,自己联系了一家合资企业“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只有40人的企业,但那时已算是惠州跟电子沾边的“大厂”了,也是以后发展起来的TCL集团的第一家企业。

凭着踏实、执著的工作态度,李东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逐步做到了车间副主任、主任,28岁时被任命为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实现了自己事业上的第一次飞跃。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11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11

讨论:两个厂长,两种做法某市拥有4000多名职工的第三棉纺厂王厂长办事果断,敢罚敢管.他刚刚接管这个厂时,劳动纪律涣散、生产秩序混乱,连年亏损。

他上任伊始狠抓劳动纪律,重奖重罚,初见成效,上半年超额15%完成生产经营任务。

下半年他胆子更大了,进一步使用奖惩权:对工作满意的当场开奖,有时奖金高达500元;工人稍有失误即被扣除当月奖金有时还扣工资.结果对他不满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发泄不满情绪有的工人上班磨洋工,有个别工人还偷拿工厂的原材料和成品出去卖。

王厂长十分恼火,一次处分了31名工人,但处分布告一夜之间被撕光。

工人们说:“处罚工人的布告贴得比法院门前处罚犯人的布告还多!" 结果300多名干部、工人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了联名请愿书,要求罢免王厂长。

工厂年终时亏损由去年的250万元增加到420万元。

在工人们的压力下,上级主管部门免去了王厂长的职务,调一个姓李的新厂长接替他。

• 李厂长进厂后首先到车间跟班劳动,征求车间干部和普通工人的意见.工人们说:“谁不希望把三棉搞上去啊,但厂长应信任我们不要把我们当犯人一样对待!“这样狠罚工人比资本家还资本家!”干部们说:“职工收入低,困难很多,领导应关心他们的疾苦,把严格管理与感情激励相结合。

"李厂长召开厂长书记办公会,随后又召开职代会,宣布自己的施政方针—-“严格管理加微笑管理。

在三棉让工人坐前排,让三棉充满爱。

” 他说到做到.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同时,每天早晨上班时他和其他厂领导在门口迎接全厂职工,下班后进行家庭访问,了解各层职工的困难和要求.工厂规定:坐班车干部自带板凳,把座位让给一线工人;分房子一线工人加两分;分煤气罐的标准,工人10年工龄,干部12年工龄.中秋节时组织单身职工赏月晚会;每个单身宿舍都装上了吊扇;春节时又召开退休工人座谈会。

与此同时在全厂开展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公物”的五爱竞赛,党员带头,群策群力,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私拿公物的现象大为减少年终时不仅还清了欠款,而且盈利680万元.职工收人大幅度提高,劳动积极性更加高涨.干群之间、职工之间形成了和谐、融洽、宽厚、团结的气氛。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案例1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

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

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

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

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

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

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

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

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

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

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

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

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

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

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

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

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

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

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

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提示一

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提示一

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提示一第一篇: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提示一《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提示一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们依据所学《组织行为学》的有关理论和原理结合案例的具体内容各自进行分析。

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以下案例分析提示只供大家参考。

一、《张林这一辈子》二、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三、《研究所的骨干为何留不住》四、《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改革》五、《北京某科技公司的发展与变革》六、《第五设计研究院的人际关系》一、《张林这一辈子》案例分析提示:张林是一位工作稳定、从事推销行业的中年男性。

他虽几次换岗位并小有成就,但他并不得志。

他对目前的推销工作是基本适应的,但与他的某些个性倾向是有矛盾的,即当前的职业并非最佳选择。

他的个性性格属于外向、高忧虑型,具有多血质气质。

这对他当前的工作是能胜任的,但他的正直、善良的价值观与他所在的行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益不择手段的做法发生矛盾,他对单位给的报酬也不甚满意,所以产生苦恼。

2、张林对自己的性格、爱好、价值观何职业向往有正确的认识,也认识到这些与自己现在从事的职业存在的矛盾,这些自我知觉是符合实际的。

张林的需求是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努力寻求独立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希望有较高的报酬又不与自己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的工作。

他由于这些矛盾而苦恼。

但他已逐渐喜欢现有的工作,调试自己的心理,与现实相协调。

3、公司的有些促效活动、推销积压产品、预先制订目标、文字工作等与张林的个性存在着矛盾,影响了他的工作态度,这可以通过让张林多了解现有工作、协调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来改变他的工作态度,从而调动他的积极性。

4、张林开始做成本会计工作虽是专业对口,但与他外向、独立的个性是不适应的;做基层管理工作虽可使他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一定的满足,但与他正直、善良的价值观是有冲突的;推销员是胜任他的,但要谋求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承认,且与他的处世态度存在矛盾。

他是外向、独立、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也许更适合做教师或社会工作者。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2 以为客户部经理旳行为是 对自己旳不尊重
3 对赵明告状,并表达了自己 极大旳不满
8
怎样处理问题?
赵明
Linda
研发部 主管
Deshler
手下员 工
John
客户部 经理
问题 分析
9
产生这些问题旳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背 景旳不同,文化背景旳差别造成来自不同 国家旳员工对同一问题旳看法旳巨大差别 ,详细来说是员工旳价值观与态度不同而 造成旳。
问题深度分析:
14
客户部是企业旳门面部 门,客户部经理连客户 旳不满都不能觉察,不 够称职。
客户
经理
3
维邦
4
企业
维邦企业应进行企业文化整合, 形成本企业明确旳价值观和企 业文化。
15
““治本”旳处理方案:
要加强企业文化旳适应性训练,加强员工对不同企业文化、 不同文化环境旳反应和适应能力,增进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员工与 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旳沟通和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旳 文化整合。
16
PS:
另一方面旳猜测:试探新上任旳总经理!
17
E

6
德国主管非常注重规则
1
和纪律
2
对私自修改生产计划非
常生气
3
对总经理诉苦,并对自己
员工表达失望与不了解
赵明遇到旳问题
客户部
对礼仪不太了解客户部 A 经理 在和John道别时,在和 Peter说话,冲David点 C 头
没 有 发 觉 John 对 自 己 E 无礼行为旳生气
7
1 崇尚绅士文化旳英国人John, 彬彬有礼,沉默内敛
C
企业员工之间经常因观念不同发生矛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案例名称第五冶金设计院

案例名称第五冶金设计院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名称:第五冶金设计院●研究时间:2011年9月27日研究问题1:从个体心理理论的角度分析案例中“冲突”发生的原因;研究问题2:作为管理者该如何处理这种局面。

◆分析:一、针对问题1:1、首先从人格类型分析,小苏表现得积极上进,对工作热情度极高,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而且乐于分担别人的工作,工作之余的时间里与同事交往较少,这种性格特点明显符合A型人格特征;而小组中其他3位成员,在公司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的激情与积极性相对而言要少一些,而且在团队内部已形成了一种轻松、休闲的工作氛围,虽然能够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但对时间的紧迫感表现较差,性格特点符合B型人格特。

——两种性格类型的差异是导致冲突发生的原因。

2、从个性特征与组织行为的角度分析,小苏在工作中对公司文化环境与人际关系状况所表现出来的敏感性与适应性相对迟钝,对于同事表现出的排斥情绪没有有效的进行自我调整,不能适应组织内部的文化与行为惯性,具体表现为低自我监控者,这也导致了冲突的激化。

3、从个性与组织行为中的“自尊”特征来分析,小苏属于高度自尊的类型,一直坚持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身及其周围的人,喜欢来自己与别人来做比较,从中获得“优越感”。

而小组中其他的同事均属于“资深”的工程师、公司元老,在公司内部享有一定威望,也属于高自尊类型,希望能得到公司内部同僚的尊重(尤其是对后辈新人)。

对于小苏在工作的“指指点点”自然会产生反感,这也造成了冲突的发生。

4、从归因理论分析,从马主任与小苏的谈话可以看出小苏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过高的估计了自己对于团队的贡献,而将冲突归因为团队其他成员的行为表现没有达到“她认为的要求”——符合自我服务偏差的范畴。

二、针对问题2:我们假设老马采用“个人解决问题的程序模型”来分析与处理案例中的冲突问题:环境刺激决策者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决策决策结果1、环境刺激:内部刺激:老马在设计室主任的岗位上已工作了7年,非常熟悉公司的体制文化、业务运营与人员情况。

组织-案例题

组织-案例题

案例教学《组织行为学》案例课程负责人:王雪琦2011年4月案例1:实习小组组长应由谁来当?冯阳生老师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对他真是宠不得又横不得。

冯老师的教学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地区、省里都有名气。

学校交给他什么工作,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学生信任、家长放心。

但他那股直冲冲的傲气让领导不舒服。

学校该实习了,王校长按惯例担任实习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依次排列,最后考虑到要有个能干的组员,于是就请到了冯老师。

冯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并讲了自己对实习的设计,听得王校长一个劲地点头。

但最后冯老师提出条件:要我干,一定干好,但要把实习小组组长让给我,你们可规定权限和验收标准。

王校长听到这有些生气,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做,为什么?解析:实习小组组长应由谁来当?本题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1)从个性理论的角度分析,冯老师教学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王校长应给予充分的信任,对冯老师流露出的一些傲气,给予适当引导。

(2)依据教师成长不同阶段的特点,对冯老师这样高水平的教师属专家型的教师,应采取支持的工作方式,给予他更多的工作自主性。

案例2:1+1>2的协同效应江苏泰县姜堰中学在师资力量、学生来源、设备条件等方面与其他中学相比,都不具备优势,但却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正如校长连万能所说,二流的零件组装的好,也有可能成为一流的机器,这就是1+1>2的协同效应。

多年来连校长呕心沥血,建立了一个以身作则,团结向上的领导集体,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吹拉谈唱”,演奏着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奉献之歌。

“惜才似珍宝,用才有良方”,连校长根据教师劳动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思想领先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原则和情谊结合起来,寻找教师的闪光点,在他的帮助和严格要求下,10年中有30名同志加入了共产党,10多名教师走上学校和县有关部门领导岗位。

“气度的大小,对一般人是小事,对领导干部却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个性特征。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分析11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分析11

案例11 上海ZS公司的“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依靠组织群体成员自己(加上外来组织发展人员帮助)的一种提高组织群体效能的计划性变革活动。

近年来,近年来,这一方法被西方企业广泛采用。

其目的是:分析并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协凋群体内部关系,提高群体效能;改进群体和组织的活动过程,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团队建设能否为中国的企业所采用,这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1994年底我们应中美ZS公司的邀请,为该公司开展了一项题为“引进美国自我管理工作小组(Self-Directed Work Teams ,简称SDWT),改善生产管理提高工效的团队建设项目,”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并为该公司今后推行“工作管理小组模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问题的提出上海ZS公司是一家著名的中美合资企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该公司面临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激励士气,降低成本,提高车间生产效率,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公司领导决定移植美国ZS母公司的SDWSDWT小组模式。

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因为起源于西方的这种新型管理模式是否适合中国?这对大家来讲均是一个谜。

公司领导客观分析了美国ZS公司当年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现与今天的上海ZS公司有十分相似之处。

60年代美国ZS公司面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劳资关系发生变化,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而企业内部利润降低,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结构急需调整,环保等社会责任日益增加问题,这些剧烈的内外环境变化,要求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70年代初英国ZS公司大胆推行完全由员工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SDWT小组。

参与式和命令式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代表了两种不同管理思想,美国ZS公司非常艰难地跨出了这一步,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如今“SDWT小组”活跃在每个生产车间,为公司的各项管理注入活力。

小组成员主动参与生产管理的多项活动,从计划的制定、实施,直到生产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亚华建筑公司亚华建筑公司是浙江省的一家小公司。

公司收益的半数以上来自地下管道安装工程,所以公司的经营有明显的季节性,员工流动率也非常高。

林斌是一个大学生,每年夏天都来亚华公司兼职做反向铲挖土机的操作员,今年是第4年了。

公司考虑,林斌已经有了9个月的工作经验,属于高级技师,就安排他去操作公司里最新的机器。

但是现在那台机器归王富贵操作,公司的这种安排使得他不得不去操作一台旧机器。

王富贵对此很不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公司的老员工,也是一名正式职工,没理由将机器让给一个兼职的临时工。

角色冲突的出现使公司里的其他员工很快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王富贵,一派支持林斌,双方都把为对方制造工作上的麻烦作为乐趣。

不出1个月,林斌就辞职了。

讨论题1、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2、这涉及到什么问题?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可以提练的经验?案例2 华南理工三剑客的性格与命运创维集团原董事长黄宏生与TCL的李东生、康佳原掌门陈伟荣都是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78级的同学,曾经三星同辉,同为彩电业大佬,如今却悲喜浮沉迥然不同……1978年高考时,三个年轻人李东生、陈伟荣、黄宏生分别从惠州、罗定和海南岛考到了华南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

黄宏生和李东生当年都是18岁,陈伟荣比他们俩年长不少。

三人中黄宏生最有冒险精神,也最有激情;年长的陈伟荣老成稳重;李东生则刚柔并济。

不一样的性格也成就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毕业时各奔东西1982年三人毕业后就各奔东西。

李东生选择了回惠州老家,被分配到惠州科委当机关干部。

李东生却不满足,自己联系了一家合资企业“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只有40人的企业,但那时已算是惠州跟电子沾边的“大厂”了,也是以后发展起来的TCL集团的第一家企业。

凭着踏实、执著的工作态度,李东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逐步做到了车间副主任、主任,28岁时被任命为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实现了自己事业上的第一次飞跃。

毕业时,黄宏生进入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工作。

3年后,个人业绩占公司半壁江山的黄宏生被破格提拔为常务副总经理,享受副厅级待遇。

1988年,在同事的惊讶与叹息声中,黄宏生辞掉了令人羡慕的职位,只身“下海”,到香港闯天下。

1988年,一个小公司“创维”在香港诞生。

陈伟荣的经历没有两位小兄弟传奇,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深圳康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从一个普通技术员做起到董事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经历了12个年头。

不知是偶然还是命中注定,三个人虽然有着不同的成功经历,却走到了一个终点,都成为了中国彩电行业的大佬。

三星同辉1993年,陈伟荣率先发力,开始了全国版图的扩张。

20世纪的最后时间里,陈伟荣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康佳的总资产从1992年的5.49亿元增加到2000年上半年的89.13亿元;其彩电产量在1999年超越长虹,成为当时的“老大”;而康佳的产品,亦从彩电扩展到手机、影碟机、冰箱等等。

巧的是,同样是在1993年,李东生出任TCL集团总经理,自己掌勺做菜,开始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李东生的第一招是“消费革命”:拿三四千元就可以抱回一台TCL王牌71厘米大彩电,质量跟那上万元才买得到的画王、火箭炮相差无几,讲求实惠的国人纷纷抱回家里。

仅在一次全国家电产品交易会上,订货总额就达到2亿元的天文数字。

与他的两个同学相比,黄宏生是进入彩电行业最晚的一个。

下海后的黄宏生发现创业是何其艰难!学理工的他开始从最简单的电视遥控器做起。

1990年,创维的销售额迎来了珍贵的第一个100万,成为了世界很多电视机厂的遥控器供应商。

1992年在德国的展览会上,创维接到了2万台电视机的订单,接着第二批5万台……1993年后创维电视开始全面走向世界。

2000年4月,创维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融资10亿港元。

2003年度,创维实现销售额120亿元,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成绩相当骄人。

同室操戈1998年TCL在离康佳总部300米远的地方竖了一块广告牌。

李东生的老同学陈伟荣不干了,派人赶制了一个更大的康佳广告牌,就堵在TCL集团的门口。

李东生召集他的销售经理们一起去看看那块牌子,李说:“这是我们的对手,大家需加倍努力。

”市场不相信眼泪,自然更不相信同窗之谊,原来的同窗好友还是在市场上兵戎相见了。

他们三个的杀手锏被概括为:黄宏生“一个一个挖人才”,陈伟荣“一项一项争第一”,李东生“一个一个搞兼并”,当然这些手段很多都是冲着同学的企业来的。

2000年6月,面对共同的敌人长虹,三巨头还是坐下来搞了个峰会。

陈伟荣总结说:“过去我们跟TCL、跟创维,真的是联系得很少,这回我们密切了联系。

”当然这种基于利益的同盟是相当脆弱的,不长时间,康佳率先打破价格同盟,大幅降价。

李东生对记者说,康佳降价也不跟他们打声招呼,“把哥儿几个给卖了”。

2000年以后,国内彩电市场明显供大于求,TCL和康佳同时开拓印度市场,两个人的价格战打到了国外。

2002年,陈伟荣卸任后,市场上一度传闻TCL要收购康佳。

最后,这场并购没有实现,如果真实现了,我们不知道这两个同学各自会是怎样的心情。

再次分野“三剑客”中年龄最大的陈伟荣在彩电行业中一度站得最高,但同样他也第一个黯然引退。

1998年,全国的彩电生产能力就已经超过消费能力1000万台,然而康佳却铆足了劲扩大规模,终于造成今天深康佳的巨亏。

2001年,康佳创始人陈伟荣向董事局递交了辞呈,同年6月,陈伟荣引退康佳。

从康佳引退后,陈伟荣找了几个博士在深圳默默运作一家元器件厂,主要产品是电视用的电容器,据说他以前的竞争对手许多成为他的客户,当然也包括自己的两个同学。

如今的陈伟荣非常低调,被外界评论为“卧薪尝胆”。

从现在看,李东生无疑是他们三个之中最成功的。

2002年12月30日晚上,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揭晓,李东生在连续三年被“候选”之后终于榜上有名。

与此相比,眼下最狼狈的要数黄宏生了。

最近,他在香港东窗事发,许多人推测是有人举报,因为“黄宏生树敌太多了”,一位熟悉他的朋友列出的“嫌疑人”就有长长的一大串……据业内专家评论,此次黄宏生栽跟头将会“动摇创维根基”。

性格决定命运?三个人都成功了,自然有他们的共同基因。

但通过他们的创业过程,我们还是发现他们的明显区别,或许这正是决定他们命运分野的内在原因。

年龄最长的陈伟荣按部就班参加工作,从普通技术员一步一步做到了老总,给人的印象好像比较能“兼容”。

但我们又发现,陈伟荣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许多时候做事是“赌气”。

2000年,三个同学坐在一起,形成了“价格同盟”,但没多久陈伟荣率先打破承诺,大幅降价,并且没有与另外的两个同学通气,引起不满。

2000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伟荣“炮轰”广东有关部门的“官僚作风”。

甚至连陈伟荣最后从康佳谢幕都带有一定的“负气”成分。

黄宏生受到的指责大多与钱有关。

是什么造成了黄宏生这一性格?有人认为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黄宏生出生于海南临高,他的童年及青年时代一直处于“贫穷与饥饿”之中,父母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不到30元,却要养活黄宏生弟妹三人外加一个阿婆。

正因为经过那段艰苦岁月,黄宏生把财富看得极其宝贵,曾有一段时间,集团内部50万元以上的资金使用,都要由他亲自审定。

一些细小的普通费用的支出,都要经他本人签字。

一同行说,他出差经常住招待所,吃的是普通盒饭,从不住三星级宾馆、不坐飞机的商务舱……在“三剑客”前20年的较量中,李东生并没有明显优势,但在人生的长跑中,李东生越来越显现出厚积薄发的持久耐力。

熟悉李东生的人说,在媒体或者公众面前,他温和克制,谦恭有礼,从来不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英雄。

但在企业内部,他又强悍激进,脾气暴躁。

他可以20多年如一日,在一个企业里脚踏实地地从最基层的修理工干起,但他的冒险精神也可以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收购欧洲老牌巨头汤姆逊,坐上了全球彩电业头把交椅,要知道这样的并购有粉身碎骨的危险。

他可以几十年拿着国有企业的低薪,甚至到如今用着连彩屏都不是的普通手机,也可以推动企业的整体上市,一下子个人持股市值超过6亿。

性格决定命运。

执著倔强的陈伟荣、敢于冒险的黄宏生、刚柔并济的李东生,演绎了三个同道殊途的人生故事。

讨论:1、他们三人的命运真得是由性格决定的吗?性格有多大的影响?2、你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了什么?案例3 公司规模扩大以后的激励方式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建于1994年。

公司创立者原先也从事电脑营销工作,由于与原公司的合作出现分歧,他们认为再到别的小公司去替人打工意义已经不大,于是就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

公司创办之初非常艰难。

没有资金,就向亲属借了5万元钱;没有场地,就从别的公司的营业场所中租了一张桌子,作为自己的营业场所;没有现成的客户,就从他们原先认识的朋友中开始介绍。

整个公司就两个人,所有推销、搬运、验货、送货等全部工作都是两人亲自来干,辛苦自不必说。

公司刚开始主要经营打印机,当时卖一台打印机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这样一年下来,经营情况还很不错。

第二年,租了一个门市,就招了一名员工帮助进货,业务量开始有起色。

由于对整个市场发展的行情把握得比较好,发展速度很快,当年做得比较好的是惠普公司的外设产品。

他们决定招聘一个在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加入公司,为了吸引对方的加盟,他们提出了加盟者与公司之间对所经营的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毛利二八分成的分配方式,并于1996年4月便开始代理惠普公司的PC和服务器产品。

1997年是公司稳定发展的一年,微机和外设的销售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人员增加了不少,公司有了自己的独立门市,并有点HP专卖店雏形的味道了。

1998年又是一个转折点,公司办公从临街门市搬到写字楼,同时又吸收一名合作者加盟,任销售部经理,公司与他毛利润二八分成。

这样,整个公司的经营分成门市和写字楼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各有一名合伙人负责,权责分明。

从公司的发展过程来看,还是比较顺利的。

但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也发现在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各行其事、除去加盟者之外,其他员工士气和热情不高、公司除了物质上的刺激外,再无其他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办法。

但现实的情况是,像该公司这样的规模和经营情况的公司在物质刺激方面的余地并不大,因为利润率已经很薄了,这是IT产业中硬件销售业的总体态势。

其实,即使是那些平均利润率比较高的行业中的小公司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

公司领导者常常为这类事情头疼不已。

问题:该公司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何在?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具体说明公司应采取怎样的激励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案例4 李一男从华为出走李一男曾经是华为第二号人物,被立为任正非接班人,因此他的离开,着实让中国IT 界大为震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