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多选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多选题
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A.研究民族进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进展的规律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进展进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式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式C.抽象归纳研究方式E.定量分析方式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5.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AC )等大体属性。
A.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6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以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
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适应7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一路特征是(ABCDE )。
A.一路语言B.一路地域C.一路文化D.一路经济生活E.一路心理素质8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进展程度和社会性质,能够把民族划分(ABCD )。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9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D )。
A.民族特征D.民族意愿10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进展进程,能够归纳为几种大体的进展模式,即(ABE )。
A.常态进展B.异态进展E.跳跃式进展11.民族的进展转变,取决于它的(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12.民族进展包括( BCD )等。
B.经济进展C.政治进展D.文化进展13民族进展的大体条件,包括(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14.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同意其他民族特征的转变进程是( ABCD )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填充题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居民)制度等。
5.民族间的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
A.7B.8C.10多D.20多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A)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C)。
A.44%B.54%C.64%D.74%4.我国大陆地区的(B)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24个B.31个C.36个D.41个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A.16个B.18个C.19个D.20个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间的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B)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三、多项选择题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BD )。
A.维吾尔族B.壮族C.蒙古族D.满族E.回族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BCD )。
A.《阿诗玛》B.《格萨尔》C.《江格尔》D.《玛纳斯》E.《嘎达梅林》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BCE )。
A.封建制度B.封建农奴制度C.奴隶制度D.资本主义制度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4.民族间的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E )。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辨析题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 期末多项选择题(全国通用)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原始公有制残余的有:A.鄂伦春族B.傈僳族C.德昂族D.羌族2.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不同政治制度类型的有:A.盟旗制度B.家支制度C.民主制度D.土司制度3.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因其语言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A.汉藏语系B.乌尔都语系C.南亚语系D.阿尔泰语系4.我国与周边国家接壤的跨界民族有:A.土族B.维吾尔族C.藏族D.朝鲜族1.以下选项属于民族基本特征的有: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心理认同 D.共同血统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命名少数民族名称时考虑了哪些称谓?A.自称 B.泛称 C.史称 D.他称3.下列少数民族名称中哪些是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的?A.京族 B.德昂族 C.毛南族 D.满族4.下列少数民族名称中哪些是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的?A.朝鲜族 B.俄罗斯族 C.佤族 D.壮族5.下列哪些是民族识别的依据?A.民族特征 B.民族源流 C.民族意愿 D.就近认同6.民族六大特征理论的特点包括:A.内容丰富 B.表述通俗 C.归纳科学 D.符合实际7.民族基本属性包括:A.民族生物属性 B.民族精神属性 C.民族自然属性 D.民族社会属性8.民族结构的基本内容包括:A.经济结构 B.人口结构 C.文化结构 D.阶级结构9.民族结构的特点有:A.整体有机性 B.相关同步性 C.稳定静止性 D.调控可塑性10.民族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A.人口·身体素质 B.思想·政治素质C.科学·文化素质 D.知识·审美素质11.民族素质的特点有:A.群体性 B.积淀性 C.不可传承性 D.单项指标性12.下列有关民族结构和民族素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民族素质是民族结构的反映B.民族结构更多地表现为有形的、外化的、运动的形式C.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之间没有必然联系D.民族素质更多地表现为无形的、内在的、凝固的特质、能量1. 以血缘为纽带的是:A.氏族B.部落C.胞族D.民族2. 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是: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出现C.产品交换的发展D.军事冲突3. 关于民族发展,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民族内部结构的优化过程B.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过程C.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D.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4. 原始社会末期三个重要的过渡是:A.野蛮向文明的过渡B.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C.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D.民族向国家的过渡5.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民族形成的典型途径是:A.易洛魁人式的途径B.罗马人式的途径C.德意志人式的途径D.希腊人式的途径6.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有: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人口发展7.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A.经济发展B.政治发展C.文化发展D.人口发展8.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些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9.下列关于民族与氏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民族以地缘关系为纽带B.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民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D.氏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10.民族素质包括:A.科学文化素质B.思想政治素质C.心理意识素质D.身体素质11.下列属于影响民族发展的外部因素是:A.民族属性B.民族结构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1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A.问题越来越多B.矛盾越来越尖锐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因素日益增多13.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可以实现民族的消亡?A.民族同化B.民族分化C.民族融合D.民族组合14.下列属于民族同化的特点是:A.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B.民族同化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存C.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D.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15.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是: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跳跃式发展D.飞跃式发展1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和的区别是:A.发生的时间不同B.发生的范围不同C.发生的结果不同D.实现的途径不同17.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是:A.民族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关系B.国家政权的性质C.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及其建设D.社会伦理18.下列属于民族融合的特点是:A.民族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民族融合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C.民族融合将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D.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辨证统一的结果19.下列属于民族异态发展的表现是:A.民族发展极度缓慢B.民族发展停滞C.民族出现暂时倒退D.民族协调快速发展1.民族问题的内涵包括:A.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B.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C.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D.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2.民族问题产生的两个根源是()A.文化因素B.经济因素C.自然因素D.社会因素3.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民族关系主要包括()A.军事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文化关系4.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C.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D.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形式表现出的民族关系5.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A.民族认同B.民族利益C.民族权利D.民族意识6.民族与国家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A.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B.民族与国家长期相依而存C.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民族将与国家一同消亡7.要消灭民族压迫,就必须要首先消灭()A.民族组合B.民族同化C.剥削制度D.阶级压迫8.下列有关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论点正确的有()A.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社会原因B.民族压迫是一切剥削制度所奉行的民族政策的本质C.要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问题就是民族问题9.在现实社会中,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往往表现为()A.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B.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C.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D.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10.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主要与()相关。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开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开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开展过程中开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开展。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局部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生产)、(生活)、(文化)发生开展的。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2.民族开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B.演进C .进化D.形成3.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开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局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
A.自觉B.自由C.自然D.自愿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开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开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开展B.异态开展C.渐进式开展D.突变式开展E.跳跃式开展2.民族的开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开展包括( BCD )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第二章民族一、填充题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一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一章)第十一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一、填充题1.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3.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4.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
5.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
二、单项选择题1.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民俗文化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A),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 B.科技人员 C.教员 D.研发人员3.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D)个。
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 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4.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A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语言的发展 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教育(ABCD)。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2.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BCDE)。
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密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3.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BCDE)。
电大-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多选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多项选择题)BBBBB1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CCCCC1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2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 社会因素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3 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DDDDD1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ABCDE )。
A数量结构 B文化知识结构 C专业结构D分布结构 E年龄结构FFFFF1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2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GGGGG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 ABE)A常态发展 B 异态发展 E. 跳跃式发展2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E )。
A民族性 B群众性 C传承性 D 变异性 E敏感性JJJJJ1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奥鹏北语14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4满分答案
14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4多选题一、多选题(共25 道试题,共100 分。
)1. 下列选项,属于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有()。
A.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 制定自治宪法C. 安排使用地方财政D. 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E. 制定地方教育规划-----------------选择:ACDE2. 邓小平同志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是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这一制度之所以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是因为它()。
A. 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异B. 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C. 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D. 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热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E.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选择:BCD3. 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担任。
目前,在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
这说明()。
A. 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C. 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E.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选择:AC4. 2008年8月16日,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地理环境、中国经济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等三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这说明()。
A. 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B. 在实际生活中,各民族间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C. 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平等就没有物质保证E. 没有民族的团结就没有民族的繁荣-----------------选择:BCD5. 民族自治地方内部都有复杂的民族关系,主要包括()。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10,共20.0 分)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_______。
(2.0分)A、人们共同体B、自然共同体C、地理共同体D、阶级共同体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2原生民族在氏族部落瓦解后实现重组自然有_____。
(2.0分)A、复合性B、单一性C、稳定性D、安全性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3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看,民族范畴的上限应该是______。
(2.0分)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末期C、封建社会末期D、资本主义社会末期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4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_______的时期。
(2.0分)A、共同繁荣发展B、各自发展封闭自首D、争论冲突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5民族自身发展一旦成为社会问题就具有______。
(2.0分)A、自然性B、民族性C、历史性D、地理性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6做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的关键在_______。
(2.0分)A、领导B、技术C、民众D、管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7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_______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2.0分)A、传统优秀文化B、红色革命文化C、社会主义建设文化D、中华文化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8讨论民族大义,就要在根本处守望中华民族的共有_______。
(2.0分)物质家园B、地理家园C、宗教家园D、精神家园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9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_____事务。
(2.0分)A、内部B、外部C、国际D、历史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0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_____。
(2.0分)A、共同繁荣发展B、共同享受待遇C、共同和睦相处D、共同享受优惠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二、多选题(题数:5,共20.0 分)1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了“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下面属于“八个坚持”的是()。
(4.0分)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2“四个全面”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保障,“四个全面”是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 、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 )2 、民族理论是研究某一民族形成发展问题的学科。
( )3 、在一个统一国家里,只要有多民族存在,就必然产生民族问题。
( )4 、要解决民族问题,历代国家政权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
( )5 、民族问题不是一个社会问题。
( )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对象不包括中国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
( )7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8 、中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具有本国的特殊性。
( )9 、本学科既研究历史上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也研究现实的民族和民族问题。
( )10 、本学科只研究国内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不研究世界的民族和民族问题。
( )1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但实践性不强的学科。
( )二、选择题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对象是 ( )A.民族和民族问题B.民族政策C.宪政问题2.民族理论不回答()民族形成、发展和消亡的问题,只回答()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问题。
A.一般、具体B.具体、一般C.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3、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A.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B.某一民族形成发展问题C.某一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章民族一、选择1、孙中山先生认为民族是由五种力构成的,这五种力是 ( )A.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2.1913年,斯大林在()一文中提出了民族概念。
A.《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B.《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C.《社会民主党怎样理解民族问题》3、民族的特征包括()。
A.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B.相同体质 C.相同文字4.民族共同语言一般是指()A.官场文牍语言B.民众的口头语言 C.仅仅是民族内部成员交流工具4.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民族的A.共同语言特征B.共同心理素质特征C.共同经济生活特征D.共同地域特征5、识别民族的主要标准是()A.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B.共同服饰、共同体质C.共同宗教、共同文字6、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民族的发展可分为()种类型。
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本人针对该科目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民族与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社会C.民族与自然. D.民族与环境3.(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经济发展 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4.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D.长治久安5.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6.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回 B.回、壮C.满、壮 D.满、蒙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
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8.民族(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 B.演变C.退化D.同化9.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11C.14 D.2110。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个。
A.135 B.145C.155 D.165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填充题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C)个。
A、135B、145C、155D、165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C)个。
A、28B、35C、44D、55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
A、中央集权制B、民主集中制C、地方自主制D、政治协商制三、多项选择题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CDE )。
2023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所有1-14章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P1)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相关键地位一门独立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关键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研究, 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最通常规律科学。
同时, 又是研究对的解决和解决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途径、(方法)科学。
P1)2. 民族(理论)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民族和民族问题, 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通常发展规律, 对的定识和妥善解决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问题。
P4)3. 民族发展, 通常说来, 关键是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但是, 归根结底, (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P2)4. 民族发展 ( 规律 )研究, 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 也是最基础研究。
P2)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研究,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民族大纲最基础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P3)1. ( A )是民族理论学科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P7)2. 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特点。
A. 理论性 B. 学术性 C. 实用性 D. 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 更关键是, 在结识这些客观规律基础上, 研究如何对的地解决或解决( D )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 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 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是( B )。
A. 政治发展 B. 经济发展 C. 文化教育发展 D. 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P2)1. 民族理论研究范围、内容, 关键应包含( ABDE)A. 研究民族发展通常规律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规律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方法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大纲、民族政策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历史发展过程P5)2. 民族理论研究方法包含( ACE )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 信息综合方法 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 定性分析方法 E. 定量分析方法P6)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意义在于( ABCE ) A. 树立对的民族观需要 B. 认真、全面贯彻党民族政策需要 C. 做好民族工作需要 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需要E. 对民族研究工作含相关键指导意义P3)4. 民族理论( ABCDE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 是一门理论科学 C. 是一门实践科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一、选择题1. 民族的定义主要是指:A. 共享相同地域的人群B. 具有共同语言、文化、历史的人群C. 拥有相同宗教信仰的人群D. 以上都是2. 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 民族的起源和发展B. 民族的关系和矛盾C. 民族的权益和利益D. 民族的政策和管理3. 民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保障民族平等权利B. 促进民族团结和和谐C. 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D. 所有以上目的4. 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是为了:A. 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B. 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C. 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 实现少数民族的自我管理5. 在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民族繁荣D. 民族区域自治二、简答题1. 请简述民族的定义及其特征。
2. 描述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范围。
3. 阐述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的意义。
4. 讨论民族自治地方的管理和运作机制。
5. 分析当前中国民族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三、论述题1. 论述民族问题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分析不同国家民族政策的异同,并探讨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3. 讨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政策应如何适应和调整以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
4. 评述民族政策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5. 探讨民族政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政策促进民族平等与和谐。
四、案例分析题1. 以中国某民族自治区为例,分析该地区的民族政策实施情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 选择一个国际案例,探讨某国的民族政策如何平衡民族多样性与国家统一性的关系。
3.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民族政策,讨论文化多元主义与民族同化政策的优劣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五、综合题1.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设计一份针对某一特定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说明其可行性和预期效果。
2. 假设你是一个政策制定者,讨论你将如何制定和实施一项旨在促进民族平等和社会发展的政策。
北语14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3答案
14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3
一,多选题
1. 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A.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B. 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C. 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D. 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E. 有利于实现“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
正确答案:ABCD
2. 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A. 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 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 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 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E. 大力发展自治地方内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
正确答案:ABC
3. 下列关于民族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民族多重属性决定了民族的发展是社会的发展
B. 民族多重属性决定了民族的发展也是自身的发展
C. 民族的发展是物质生产的发展
D. 民族发展是精神生产的发展
E. 民族发展是民族自身的发展
?
正确答案:ABCDE
4.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四要素说法正确的是()。
A.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B.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
C. 民族互助是民族平等、团结的必然结果
D. 民族和谐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综合反映
E.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体
?
正确答案:ABCDE
5.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民族的()。
A. 社会生产
B. 社会分工。
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多选题(排版)
民族多选A1937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参加培训的有()等族少数民族青年。
(ABC) A藏 B 彝 C 苗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政府应帮人民大众发展其(ABCD)的建设事业。
A 政治B经济 C 文化 D教育2003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个共同指各民族(AB)。
A共同团结奋斗 B 共同繁荣发展B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哪些重要意义?ABC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文 C有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ABCDE5)。
A平等权利 B族籍权利C参政权利 D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E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及保持或改C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要原则有(ABC)A切实保障各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从部落发展成民族的过程,恩格斯曾指出,即民族形成具体过程中的(A)、(C)、(D)式的途径。
A希腊人 C 罗马人 D德意志人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民族(A)因素、(B)因素和(C)因素A自身B社会 C自然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干部的主努力实现干部“四化”即(ABCD)。
A革命化B 年轻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党和国家采取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言文字的政策的原因(AB)。
A这是涉及民族平等- B这是涉及民族自身-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BCD)A 组织- B帮助- C 实行-D注重-等民族及其先民很早就活动在历史上称为“西域”的地区。
A 维吾尔 B 哈萨克多选民族融合的特点有(ABCDE)A长期性B缓慢性C自然过程D民族发展过程与接近过程的辩证统一 E特定性G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E)A民族性 B群众性 C传承性 D变异性 E敏感性各少数民族除(AB)族等通用汉文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习题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答: 错误。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是正确的。
所以对多民族的我国来说,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问题。
(2)但是,民族问题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同等重要的问题的提法是错误的。
因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
我国的民族问题只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3)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但它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比毕竟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问题,决不能相提并论其重要性。
(1分)2.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发展。
答: 不完全正确。
(1)民族意识既具有积极的正功能,又具有消极的负功能。
(2)民族意识的增强,如果引导、调控得当,会有利于凝聚民族成员、维护民族生存与稳定、促进民族发展、协调民族关系。
(3)但民族意识的增强不能是无限度的,也不能偏离正常的方向,如果民族意识走向狭隘、保守、排它和极端利己,甚至演变为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对民族的发展是有害的。
3.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
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答: 正确。
(1)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一段著名论述。
(2)这段话揭示了民族问题的根源和实质,揭示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社会革命问题的关系,指明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4.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都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答:不完全正确。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各民族之间关系不能说“都是”,而应说“基本上”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1)民族关系的性质是与民族发展程度相联系、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和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是不同的。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由于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不存在,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所以,各民族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多选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多选题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5.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6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
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7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CDE )。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8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ABCD )。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9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D )。
A.民族特征D.民族意愿10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 )。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E.跳跃式发展11.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12.民族发展包括( BCD )等。
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13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14.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5.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6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
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7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CDE )。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8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ABCD )。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9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D )。
A.民族特征D.民族意愿10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 )。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E.跳跃式发展11.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12.民族发展包括( BCD )等。
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13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14.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17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CE )。
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E.民族发展的促进18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19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20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ABD )。
A.普遍性B.国际性D.敏感性21.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D.民族的活动中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22.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地域B.民族D.经济E.文化23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BCDE )。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23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BD )。
B.壮族D.满族24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BCD )。
B.《格萨尔》C.《江格尔》D.《玛纳斯》25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ABCE )。
A.封建制度B.封建农奴制度C.奴隶制度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26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ACDE )。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7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ABCD )的平等。
A.地位B.待遇C.权利D.利益28(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团结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29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ABE )。
A.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
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B.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E.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30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ABDE ) 。
A.和睦B.友好D.联合E..协调31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ABCDE )。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3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3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BCDE )。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3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ABCDE )。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35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ACE )。
A.民族干部C.民族语言文字E.民族形式36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37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38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EA.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
B.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C.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
D.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
E.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可靠保证。
39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ABDE )的方针、原则。
A.科学技术干部B.理论干部D.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E.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队伍40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少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的自治区有(ABCE)。
A.广西B.宁夏C.新疆E.西藏4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ABCE )。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4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ABC )。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43民族教育(ABCD )。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4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BCDE )。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45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46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E.民族语言的交融性47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BCDE )。
B.平等C.尊重D.使用E.发展48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BCDE )。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49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 )。
A.朝文三协B.彝文四协C.藏文五协E.蒙文八协50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ABCE )。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51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 ABCDE )。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52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E )。
A.民族性B.群众性C.传承性D.变异性E.敏感性53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 BCDE )B.自然原因C.经济原因D.历史文化原因E.宗教原因54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ABDE )。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55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ABCDE )。
A.群众性B.民族性C.国际性D.长期性E.复杂性56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ABC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