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世界前列的法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走在世界前列的法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走在世界前列的法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走在世界前列的法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At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French architect

摘要:从19世纪以来,法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法国已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历史遗产保护体系,涵盖了从建筑单体、建筑群体、到历史城区等各方面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法国的遗产保护基本上延续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由国家负责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在历史城区保护方面,法国历经从保护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到保护一个完整的历史地区的演变(如巴黎的马雷保护区)。

Abstract:From the 19th century, France has the protec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After 10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France has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set of histor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covering construction monomer, building groups, to the history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and other protected content.

France is basically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of top-down management by the Stat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ity in the history of protection, France has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o protect a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region (such as protected areas mare Paris)

关键词: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区

Keywords:France,Cultural Heritage,Protected areas

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呈六边形。首都巴黎是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和

交通中心,卢浮宫博物馆和巴黎圣母院誉满全球,香榭丽舍被誉为

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其地上与地下交通四通八达、非常方便,每

天客流量达1300万人。

浪漫的法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去参观,驻足,游玩。据统计,

每年游客人数超过7千万,法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

一。当然,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丰富多样性的文化遗产。

其他欧洲城市也具有类似的文化和遗产资源,但并没有像法国那样

获得世人的关注。我想,法国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由于其现存的建筑和遗产资源,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对如何体现建筑特征的重视,并运用强有力的管理工具对其进行控制。法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可以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说起文化遗产保护,首先必须说说什么是“文化遗产”,而要说清“文化遗产”,还要从什么是“遗产”说起。据查,英文“遗产”一词源于拉丁语,指“父亲留下的财产”。虽历经沧海桑田,“遗产”一词的内涵没有根本的改变。然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遗产”一词从内涵到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内涵由原来“父亲留下的财产”发展成为“祖先留给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其外延也由一般的物质财富发展成为看得见的“有形文化遗产”、看不见的“无形文化遗产”和天造地设的“自然遗产”。法国的建筑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有形的建筑结构,建筑空间也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遗产。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法国有着完善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和系统的法律法规。它的经验对许多国家,特别是对西方诸国都曾产生过积极影响。

一.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据不完全统计,法国在近百余年的法制建设中,仅文化遗产法一项,便颁布过100多部。这些法律为法国人依法管理文化遗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颁布于1840年。此后,又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1887年)及《历史古迹法》(1913年)。从这些法律的内容可以看出,法国社会对文化

遗产的关注是从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始的。在这方面,法国人是先行者。1844

年,法国人V.1.杜克在为巴黎圣母院进行修复设计时,提出“整体修

复”原则。他主张一座建筑在修复之前,一定要确切地查明每个部分的年

代和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拟定修复的逐项实施计划;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

的修复,都应在外表形式和结构上保持原有风格。他的这些主张对于促进

古建修复工作的科学化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他过分强调了恢复原状和

风格统一,实际上是用“创作”代替了“修复”,因而给古建筑保护也带

来了有害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定上的另一重要举措是

1962年《马尔罗法》即《历史街区保护法》的通过。这部法律和后来在

此基础上制定、1973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一同构成了法国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保护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法律防线。据法国方面统计,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共有著名建筑群落2000座,其中至少有400座属于应该受到保护的大型历史街区。

进入70年代后,法国于1973年颁布了《城市规划法》。这是一部专门针对城市改造制定出来的文物保护法。这部法律进一步强调了城市改造过程中对历史街区实施整体保护的必要性。法国是个建筑类文化遗产相当丰厚的国家,这既是法国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也是法国文化遗产保护难点。因此,法国文化部已将这些文化遗产分为“濒危型文化遗产”和“保护型文化遗产”两类,实施分类保护。

在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解决好私有建筑的保护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很大一方面是国家维护资金上的不足。因而,1966年,法国司法当局对1913年制定的法律条文又进行了重新修改。在这项法律条文中,补偿对象的范围被大幅缩减,在国家负担50%以上维修费用的前提下,房屋所有人必须承担起房屋建筑的日常维修费用。1935年的政令规定:凡属文化遗产,房屋产权人均可享受免除房屋所有人因房屋出租而获得的个人所得税的待遇。

二.基本的保护体制

(1).法国政府文化部的职能

在法国,文化部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该部下设文化遗产司,专门负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遗产司下设四处、三科,专门负责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文化部下属的历史纪念物基金会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基金会创建于1914年,所筹基金主要用于历史建筑的维修。此外,该基金会还举办各种纪念性建筑的展览展示,并通过在这些地方举行各种讲座、音乐演奏会、庆典等方式,增进公众对本土文化遗产的了解。

(2). 地方政府的职能

法国是遗产大国,保护任务相当繁重,因此在每个行政区的政府内部都设置有文化事务部,专门负责各行政区域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及管理工作。它们也是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执行单位。国家级项目主要由15个左右的地方文化遗产管理局和纪念物遗产科中的监督官员负责实施。

此外,在这些大行政区之下,还分别设置有两个级别更低的基层单位,它们分别是专门负责法国地方古迹建筑管理的建筑处和专门负责法国地方文物及艺术品管理的文物管理处,它们都是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

在法国,负责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运营与咨询业务的组织机构是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

(3).社团组织的职能

法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委托民间社团组织托管的方式实现的。这一制度

始于1914年,而最早的试点工作又是从对古迹的托管开始的。法国最

大的古迹托管组织“古迹信托”在过去的20余年中(始建于1983年)不

但较好地完成了对各类古迹的托管,同时,有限度的活用也使法国的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保护理念也

更加深入人心。

(4).科研机构的职能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所以能够

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同,与他们将文化遗产视为一门科学,并以科学

的态度加以保护、管理、研究、开发有关。从组织建构上看,法国不但

有专门负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府机构、顾问团体、社会组织,同时

还有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与科研体系,从而确保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性与持久性。在教学方面,法国成立有专门的文化遗产教学机构——文化遗产保护学院,以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专门性人才。

三.文化遗产保护运动

法国20世纪60年代所进行的文化遗产大普查,以及保护队伍建设是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亮丽的一笔。

(1).法国文化遗产大普查

法国社会20世纪60年代所进行的那场旷日持久的文化遗产大普查,并未因时光流逝而被人们淡忘,相反,其巨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倒日益突显出来。

首先,通过这次普查,法国政府又发现了一批国宝,许多重要文化遗产、历史遗迹也因在普查中被及时发现而免遭破坏。

其次,这次普查对于本土研究的学术贡献更是难以估量。普查不但获得了一大批系统的、数目庞大的、前所未知的文化遗产,而且每件登记文物都有一个详细的、明确的、标准化的说明。这对于民俗学家、历史学家、文物学家、美术家、教授、建筑师、博物学家的学术研究,对于新文化的再创造,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普查不但增进了法国国民的文物意识,同时也使他们的文物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

(2).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队伍建设

在这次普查工作中,由学者组成的普查队伍与官方的配合相当密切。文化艺术遗产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便是负责调查计划的起草、调查方法与调查标准的制定。

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之后,法国政府又对原有的组织构建进行了重新调整。新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主要由中央机关、地方机构、咨询机构、民间社团组织,及科研单位等5部分组成。在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以强调重视文物原貌著称的法国“风格复原”派代表人物著名作家梅里美、建筑理论家维奥莱·勒·迪克,在法国历史建筑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都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四.实例分析——巴黎马雷保护区

巴黎的马雷保护区是《马尔罗法》之后在法国建立的第

一个保护区跨巴黎的第三区和第四区占地126公顷。马雷保

护区在18世纪以前是巴黎贵族的居住地因而留下了大量华美

的官邸。马雷区的历史演变不仅使其拥有独特的建筑遗产和

城市空间特征也建立了丰富的产业结构和交错混杂的社会阶层分布。

这里解释下保护区的定义,它在被保护的城区类型之中是一种最严格的保护层次,这一制度形

成于1962年的《马尔罗法》。保护区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了“一种历史和美学特征,因而应对所有建筑或其中一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修缮和重现其价值”。

马雷保护区管理与其他城市地区的管理完全分开,保护区内的建设管理直接歇属于国家文化部

建筑与遗产司,常务部门是“保护区国家委员会”,并由设于每个省的“省

级建筑与遗产服务中心“作为国家的派出机构管理保护区内建设的日常审

批。具体的执行者是由国家文化部认定和委派的“国家建筑与规划师”。

正如法国传统遗产保护中建筑与规划师起的重要作用一样,保护区规

划的目的是在保护区中明确地界定对城市物质性要素,包括建筑及其局部、

街道广场和庭院空间、绿地和绿化以及地面进行保护、修缮或更新的界线。

总体看来,马雷保护区规划包含了“保护”和“更新”两大系统。

(1) 价值评价上分为保护和拆除两大类

保留的建筑包括以历史建筑的名义保护的建筑,保留和维修的建筑,被保护区规划保护的建筑或建筑立面,特殊的建筑规定的部分(如柱廊),属于历史建筑的地面现有的公共绿化空间.

拆除的建筑是指不受保护,可以被取代或改建的建筑;必须被拆除的建筑;当其中的工业或商业活动结束后必须被拆除的建筑。

(2) 保护与更新措施上包含有时间上或程度上的描述

在对被拆除建筑的两种情况中,当其中的工业、手工业或商业活动结束后必须被拆除的建筑,这项规定是因为由于目前这类建筑中还存在以上活动由于产权、经

济等方面的原因而在近期无法实施拆除,但一旦在这些活动迁移到

他处后这类建筑必须予以拆除。同时在对建筑的保护规定中明确了

建筑保护的不同等级以及应该保护的建筑局部。

(3)空间整合、梳理做结构性规定

作为一个保护规划,除了明确需要保护的要素外对保护区的整

治和改善是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另一个重点其中包括界定新的建设空

间范围和建筑高度确定新的公共的活动空间和增添绿化的位置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保护区整体品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结语: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也应该从普查开始。这是一

项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我们了解自己文化家底的惟一方法。文化遗产大普查,是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中国是个具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建筑文化遗产相当丰厚。如何去保护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是需要认真学习的一个课题,打开大门,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并逐步发展出适合我们自己国情的保护体系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法]阿兰.马莱诺斯,张铠译.法国重现城市文化遗产价值的实践[M]。时代建筑,2000-3.

[2]阮仪三,历史建筑与城市保护的历程[M].时代建筑,2000-3

[3]倪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5, 32(12):34-36.

[4]顾军,.文化遗产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2

[5]徐嵩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M]. 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7-49.

[6]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J].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16-19.

意大利公众参与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提要:意大利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已成为一种民族自觉。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主要集中在重视吸引公众参与遗产社会教育、加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法律建设、保障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渠道等三个方面。意大利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遗产管理也应在这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意大利公众参与遗产保护 意大利作为希腊文化的重地、罗马文明的中心、天主教的核心、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西方文明中最有代表性的古迹大约有60%一70%集中在意大利。其中,考古遗址6000余处(不含水下),教堂建筑95000处,修道院1500余处,古城堡大约20000余座,保持完好的古城历史中心区900个,其他别墅、庄园、宫殿和历史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不计其数,此外还有各类博物馆3500多座,古建筑类图书馆18500余座。可以说,意大利本身就是一个露天大型博物馆。作为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意大利在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对我国文化遗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及意大利模式 意大利半岛共分为20个区、98个省、8099个市镇,实行中央、大区、省、市四级国家管理体制。意大利历史上多次长期分裂,造成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遗产传统,也直接导致意大利的文化遗产收藏和保管较为分散,许多珍贵的收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政府(大区、省和自治区)、私人、大学、机构,这就形成意大利显著的分散遗产管理特征。虽然管理比较分散,但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一直在寻找平衡点。意大利政府坚持国家对艺术、历史遗产和景观进行保护,而文化遗产的拥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则应承担起相应的保护义务并接受相关的限制,这种限制,不但从法律上保证了政府对文化遗产管理的合法性,而且也为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现实机遇。 意大利人具有浓厚的“乡土(乡愁)观念”。在意大利语中,“乡土观念”源于“钟楼”一词,而钟楼则是意大利历史遗产的构成要素之一,亦是8000多个自治市的标识所在。在这种乡土观念的影响下,意大利人往往同时兼具两种情绪:一方面担心历史遗产现状被改变,另一方面也能在不否定历史的前提下发展遗产,这也恰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目前,在意大利,保护遗产已成为一种民族自觉和时尚。例如在罗马,无论是干道旁,还是民居前后,都能看到古代留下的一段“残墙”,半个“门洞”;甚至在市中心的台伯河上一座桥梁的旁边,还保存着废弃的“桥墩”,,,这些尽管给人们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意大利人无怨无悔,对他们来讲,与得到妥善保护的文物古遗共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品位。正是基于这种民族自觉,经过多年的探索,意大利逐渐形成遗产保护的“意大利模式”,即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遗产保护的规章制度并负责保护文物古迹,私人和企业来经营管理和利用这些古迹,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作用。可见,公众参与是“意大利模式”的核心内容。 二、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是在上述保护理念的侵润下,政府和公众在长期的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互动的结果。归纳起来,这种经验主要集中在重视吸引公众参与遗产社会教育、加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法律建设、保障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渠道等三个方面。 1.吸引公众参与遗产社会教育

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编制指南

精心整理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大纲 一、世界遗产的定义: 1、根据《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规定: 第1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的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2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指南》中第46条规定:

只有同时部分满足或完全满足《公约》第1条和第2条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的财产才能认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第47条规定: 《公约》第1条就指出文化景观属于文化财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它们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 2、根据国家七部委2012年的联合发文(发改社会[2012]1549号)《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规划的通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定义为“指在科学研究、自然多样性保护、历史、艺术和审美角度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自然或文化和自然混合型的遗产,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遗产,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根据我国现行保护管理政策,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主要针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各类珍贵可移动文物”。 3、根据《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世界遗产定义为“本条例所称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的性质 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是指导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并使管理能力达到和保持在满足世界遗产价值有效保护的综合性文件。 三、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docx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 北海老街是研究北海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是北海古老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北海老街沿街的骑楼式建筑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国内外有一些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赞誉北海老街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一、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现状 20XX年以来,北海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老城保护区规划与管理规定,对临街的骑楼建筑和历史价值较大的原址建筑实行一级保护,并建立了严格的修缮改造审批制度,投入巨资,分三期对北海老街的特色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一期是重点对珠海路段进行保护性修复,主要是立面和视觉修复;二期是改造老城,重点是修复、开发与挖掘重点文物景点,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期是重点建设珠海路、中山路街区的配套设施与一些文化旅游项目。北海市政F借鉴江浙古镇保护开发模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使老街两边的大清邮局旧址、宜仙酒楼、永济隆将军府等历史人文景点,都保持了建筑的原有风貌。修建后的北海老街集休闲、观光、购物为一体,重现了昔日百年商埠的繁华和老街特有的文化气息。北海市政F对北海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经济建设和文化复兴两者并重,举办北海老街文化艺术节和百年老街摄影大赛,创建高校艺术教学创作基地。如今,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学生来到北海老街写生、摄影、采风,让百年老街绽放出时尚的新绿。北海市政F在保护性开发北海老街中,将厚重的文化积淀转化为经济活力,发展旅游经济,让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

活力。 二、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存在的问题 1.当地居民与商户保护老街骑楼建筑意识淡漠北海老街被开发成旅游步行街之后,部分原居民将破旧的骑楼建筑或推倒重建,或重新装修,影响了骑楼建筑的本来面貌。北海老街的商户租借骑楼建筑经营酒吧、餐馆,他们在装修铺面时对骑楼建筑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传统民俗技艺后继无人北海老街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原住居民的传统生活习俗的改变就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向游客兜售珍珠、贝壳等旅游产品,“以船代轿”的疍家特色婚俗被“以车代轿”逐步取代,一些民间传统曲艺因年轻人不愿学唱而后继无人。 3.北海老街的旅游形象定位存在偏差,旅游开发不合理北海老街在开发之初主打酒吧文化,后来的店铺又充满小资情调,老街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北海老街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步行街仍有车辆穿行并乱停乱放,休闲座椅、垃圾桶和指示牌等设置较少,给游客带来不便。北海老街没有开发特色小吃,沿街店铺缺乏自身特色,影响了老街旅游业的发展。 三、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建议 1.提高民众保护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意识民众要加强学习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保护老街特色建筑的自觉性。特别是老街居民和商户,在改建或者装修时,不要破坏或影响骑楼建筑原貌,争取找出双赢的解决方案。

意大利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佛罗伦萨为例

意大利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佛罗伦萨为例1 毛其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 E-mail:qizhi@https://www.360docs.net/doc/2712069483.html, 摘要:本文在介绍意大利著名历史城市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状况和保护与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发表的《西安宣言》和“北京文件”,以及国内外近年来的保护运动和学术研究进展,从区域和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对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强调应从城乡规划入手,面向未来,开展“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方面的探索;将保护的内容从相对孤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其组织内的活动,逐步扩展到文物建筑的现代化、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土地利用及城乡经济发展等领域。应进一步明确科学保护的理念与途径,在保护理论与规划技术方法等方面同时推进,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作为我们时代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佛罗伦萨,城乡规划 2007年10月14日-26日,我们中国代表团一行11人,赴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参加题为“从勘察到计划: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的信息”(From Survey to the Project: Heritage & Historical Town Centers -- Information on urban regeneration)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为期两周,共举行了10次正式会议,参观访问则主要安排在佛罗伦萨市区及周边属于托斯卡纳大区的几个小城镇。代表团成员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上海、无锡等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故宫博物院等方面的学者。意大利方面组织和参加研讨会的单位有: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政府、托斯卡纳经济促进局、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等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举办研讨会的目的,除了促进中意双方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之外,还在于推广托斯卡纳在文物修复领域的先进企业和产品。[1] 近年来,我曾访问过世界许多城市,但在一个城市停留两周时间,专题进行有关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考察,这还是不多的。十多天的学术交流使我对城市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1. 关于意大利和托斯卡纳大区 意大利的国土面积为301277平方公里,全国现有人口5913万(2006年12月),城市化水平接近70%。意大利的人口数量在俄罗斯、德国、法国之后,位居欧洲第四位。全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但南北方分布很不均匀,北方人口稠密,最集中地区是波河平原、第勒尼安海和亚得里亚海沿岸,南方人口稀少。经济状况同样是北高南低,近几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2万欧元(合人民币30万元)。全国划分为20个行政区,共有103个省,8088个市镇。 意大利的首都罗马(Rome),面积1507平方公里,人口255万。古罗马建立于公元前753年,是而后整个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其它的主要城市包括:第二大城市米兰(Milan),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130万。那波里(Naples),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人口。都灵(Turin) ,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90万。热那亚(Genoa),面积237 1本课题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为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编号:20040003053)的资助。

中国的文化遗产怎么保护

中国的文化遗产怎么保护 都知道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滔滔大国,我国的文化遗产也是数不胜数,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两个,但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呢?要怎么保护呢?其实总共有52个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肯定要对这些遗产有所了解才不失为一个中国人,更要细心保护他们。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 结合文化遗产清晰条理的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问题。文化遗产主要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法律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仅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的人类杰作,即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我们不会保护其中的糟粕。 ▲二、为什么要用法律保护文化遗产?

从文化遗产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即历史之见证、身份认同的纽带、文化多样性之体现、创造力之源、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涉及不同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正当利益和不同文化遗产权益和文化遗产权益与其他正当权利 之间可能发生冲突三个方面向我们展开。这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的重大意义与其保护过程中有诸 多问题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的解决必然需要法律的保障。 ▲三、怎么用法律保护文化遗产? 从国内到国际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目前用于保护文 化遗产的法律。就国内而言,目前我国已经在宪法第22条、文化遗产基本立法、其他相关立法以及政府部门的行政立法和部门规章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明确的规定。而国际方面也有相关的规定。1954年颁布的《关于在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及其他相关的国际公约也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理依据。 ▲四、公众如何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就目前中国文化遗产多的现状,王教授指出,只是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我们每位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来。我们可以通过捐资募资、文物认领、文保义工、志愿活动等多种方

浅谈意大利传统手工艺品保护发展

浅谈意大利传统手工艺品保护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5 年10 月18 日至11 月 6 日,为了解、借鉴国外保护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现状和经验,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发展新路子,我们参加由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组织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培训班,赴意大利进行了考察。 我们这次培训班的理论课程,主要在罗马第二大学各教学点及威尼斯大学进行,由意大利国家政策咨询专家、民族学专家、经济学专家授课,内容包括意大利各族群的构成及发展历史和现状、意大利传统手工艺品扶持政策及发展情况、传统手工艺品传承人支持政策、文艺复兴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重大影响以及手工艺品的文化多样性、产品设计、保护与开发等。期间,我们先后在罗马、威尼斯以及维琴察、乌迪内、特雷维索、帕多瓦、科尔蒂纳等国际化手工艺品牌比较集中的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参观了包括意大利民俗博物馆、意大利手工业者协会、罗马国立民族民俗人类学博物馆、罗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威尼斯市政厅

博物馆以及罗马大理石采石场、马赛克工艺作坊、贡多拉造船厂、船桨及桨架手工作坊、面具作坊、蚀刻版画工作室、穆兰诺玻璃手工艺术博物馆、蒙特波尔东内市葡萄手工业博物馆、威尼托手工艺学校、珠宝首饰加工作坊、圣丹尼尔火腿工厂等在内的博物馆和诸多国际知名手工艺品牌生产基地。意大利在制定完善促进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方面的政策、社会对传统手工艺品的扶持、传统手工艺品企业自身创新与发展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意大利现有总人口6081 万,曾孕育出古罗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在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上有悠久的传统历史,拥有位居世界第一的47 项世界遗产,服务业、旅游业及传统手工艺的优势尤为突出。意大利的传统手工艺不但被保存得很好,而且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俨然成为高端产品的代名词,受到名流的追捧。近年来为中国所知的BVLGARI、GIORGIO ARMANI、PRADA、GUCCI、FENDI 等世界知名品牌,均来自意大利。所谓高端,不但要材质好,设计出色,更重要的就是工艺。而手工艺绝对是意大利的一张王牌,甚至是招牌。在历史上,德国人、阿拉伯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奥地利人都曾经踏上过意大利这片土地。1871 年最终完成统

保护文化遗产,意大利有何高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712069483.html, 保护文化遗产,意大利有何高招 作者:冯烨张密 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09期 【摘要】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深入了解意大利遗产保护的各个环节可知,严密的组织机构、详尽的法律法规、有利的经济政策、科学的保护思想、广泛的公众参与,以及先进的保护技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遗产意大利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G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化遗产的作用不容小觑,只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才能在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同时成功保留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激扬民族精神,振奋民族意志,增强民族自信心。 意大利不但是目前世界上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拥有全世界大约60%的历史、考古及艺术资源,而且具有高度的全民保护意识、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先进的保护技术,其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文化遗产部直接管理全国各地的重要遗址等工作 意大利政府于1975年设立了负责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最高机构——文化遗产部,遗产部下设出土文物、艺术品、古建筑等18个保护局,直接管理全国各地的重要遗址、考古区、古迹、文物和博物馆藏品等工作。文化遗产部下属的研究中心是意大利中央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其中,国家编目中心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字母分类,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逐步建立起从省到大区再到中央逐级汇总的文化遗产名录,包括照片、图表、文字、录音等珍贵资料。意大利遗产管理中设立的“文物监督人”是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文物监督人隶属于文化遗产部直接领导的“建筑历史环境监督局”,派驻各地并接受中央政府的垂直领导。全意大利有超过两万的文物监督人,他们通常拥有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师、考古学家等专业背景,监督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和使用,拥有对地方政府开发与保护预案的审核权、执法权以及对破坏文化遗产行为的直接处罚权,为政府处理复杂问题、提供咨询、协调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有关遗产保护的方针政策。 制定了一系列详尽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 早在意大利统一之前,就已经存在不少有关文物保护的规定。1996年意大利通过法律, 将社会上发行的各类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为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0年意大利颁布 《资助文化产业优惠法》,规定企业投入文化资源产业的资金一律不计入企业应缴税款的收入基数。2004年意大利颁布的《文化遗产与景观法典》的总则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鼓励和支持国民以个体或组织的形式参与强化文化遗产的工作”。该部法律还通过取消文化遗产继承

浅析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及对中国的启示

浅析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中国是文化遗产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起步较晚,现有的保护和开发制度及政策存在着许多误区,使得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甚至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走向衰亡。而法国是典型的文化强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悠久,政策和制度保护措施完备,对于中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前言 作为文化大国,法国极具重视对文化的保护,尤其表是现为对文化遗产的大力保护,保护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法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国家为主导,建立文化部以保证各项保护工作的进行。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的发展方面,法国一直走在许多国家的前列1。中国也早在1949年就成立了文化部,代表国家直接管理直接管理文化机构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助政策。因此,对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有助找到适合中国的强国之路。 一、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历史建筑保护为主 这一阶段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知,但是只看到到建筑本身的价值,却没有看到其对于整体历史文化区域的价值。只是单纯地保护建筑,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使得周围环境被破坏。 法国于1887年首次出台了《文物保护法》用于保护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并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历史文物管理机构,用来日常维护历史建筑,保障了建筑物的 11840年法国颁布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

原真性, (二)建筑群、城市景观和建筑环境的保护 一方面认识到建筑物的非独立性,与它周围环境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的评估由建筑物本身的好坏转变为对全部街区(社区)的历史价值的整体评估。 由于保护观念的转变,保护区内建筑范围被不断扩大。加之政府资金不足,所以这一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究竟怎样才能筹集足够的文化遗产保护费用。(三)针对性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进入新世纪,由于文化政策的变化已经不是单纯地维护现有的文化遗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新的政策来振兴历史文化遗产。进而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利用它获得经济效益,为街区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经济支撑。同时制定了专门的文化遗产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立法保护。 因此,这一时期是基于保护文化遗产,进而用它来创造更多的价值。由注重对历史特性的保护转变为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长远发展。 二、法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1、各种保护性的条例与法规的制定 政府通过法律确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绝对权力,各项工作都走向法律化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国家文化部门依照法律直接管理文化各项事务。 自法国大革命至今,法国政府陆续出台了100多部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其法律理念,逐渐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法国已形成以遗产法典为核心,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的模式。 2、列级保护 为了保证保护区的地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目录层次方法——列级保护。通常是由特定的机构遗产所有者或负责遗产保护行政机关代表国家等级保护的要求,行政机关在征求相关专业咨询机构的意见后,发布对该遗产进行分类保护的决定。将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级别,按照文化遗产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没有盲目的按统一标准且按照法律法规登记注册,至2000年,法国全国已经有列级保护和注册登记的历史建筑39000幢。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论中国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

圆明园祭 ——从圆明园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300年的岁月,对于浩浩汤汤,蔚为壮观的中国历史来说只是过眼云烟,然而对于一座园林,却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三百年的雕琢,三百年的洗礼,于圆明园,即如此。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震撼于她的华美和无双,震撼于她沧桑的历史变迁,更震撼于这其中的巨大失落。曾经的万园之园,曾经的文化集萃,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怅惘低回。 圆明园,这个五世皇帝的御用之园,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和经营。每一朝,从帝王到臣民,都对她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感情。尤其是皇帝们,他们亲自参与园林的设计,亲自督察施工情况,为每一处景色取名、题词。乾隆将他钟爱的南方园林创造性地复制到圆明园中,帝王们将中国无数的稀世珍宝藏于此园中,一年中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在此度过。因此圆明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座园林了,于当时,她已俨然成为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又一中心,于今,她是一座文化宝库,不仅体现着清国帝王们的审美情趣和政治抱负,更体现出一种凝练和集萃,凝练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和我们整个民族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核心,集萃中华民族灿烂夺目的艺术成就。 圆明园的美不仅得到国人的称赞,也让外国人惊叹不已。当时一批批来自英国、俄国的使者,视其为仙境和梦幻之所在。然而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这些,从那些来自西洋的贡品中早已透露出这样一个讯息:西方文明正在迅速崛起。但我们的天子们并未从那些精致的马车、大炮中读出更多的东西,却依旧沉迷在圆明园带给他们的安逸与平静中。 1860年10月6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入侵,惨遭洗劫与焚毁,并由此开始了她坎坷曲折而悲壮的命运。一切的荣耀、骄傲与奢华在大火中化为乌虚,在洗劫中粉身碎骨,帝王将相,君臣百姓无不失声痛苦。整个民族在滴血! 尽管皇帝太后们想通过修复的方式竭力挽回,然而对正处于刀尖上的中国来说,这已成为不能承受之重。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八国联军又给了原本脆弱的圆明园一致命的一击。 军阀混战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时的中国,都有太多的无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已无力保护这座在风雨飘摇中挣扎的万园之园,尽管她已经面目全非,满目疮痍。园内的石块、木材、华表、碑帖、砖瓦…甚至是土地——这个稀世之园的仅存,仍被无情地掠夺与侵蚀着。而这个过程,长达六七十年之久。至此,她已失去了最后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_裘国伟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 裘国伟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 要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 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本文拟 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63(2006)04-0104-02 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World Culture Heritage QIU Guowei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Wuyishan 354300,China) Abstract Yellow Crane Tower,Yueyang Tower,Pri nce Teng .s Pavilion,three famous towers of Southern Yangtze of China,are re - garded as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s with full cul ture background.That is because they keep in touch wi th the popular litera - ture works:The Preface of Prince Teng .s Pavilion written by WANG Bo,The Story of Yueyang Tower wri tten by FAN Zhongyan and Yellow Crane Tower wri tten by C UI Hao,which bear a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way to protect and rebuild ancient archi tectures through the different si tuations analysis on three fa - mous towers. Key words ancient archi tectures;protection;world cul ture heritage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是念念不忘的。现在当地政府花了大力气把黄鹤楼和滕王阁进行重建,对岳阳楼也进行了整修。使这几座名楼高高地耸立在长江、赣江和洞庭湖畔,成为了城市的象征,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到此游览,看着雄伟的名楼,诵读着千古不朽的文章,让人感叹古人的文采和情怀。每当夜色降临,五彩的灯光照射在名楼上,光彩夺目,更有一番风光。尽管如此,它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一个如何保护和重建古建筑的问题了。5世界遗产公约6对作为文化遗产的古建筑的认定有严格的规定。它在评选标准中规定建筑物必须/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体。0对每一建筑物还定有真实性的标准。即:/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重建只有根据原物的完整和详细的资料并且毫无臆断成分时,才可以接受)0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约束条件来看,这三座名楼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里涉及到如何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重建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1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0的盛誉,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0(/武昌0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望。而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上,有一家姓辛的妇人开设的酒店,一天,有一位道士路过这里,受到了辛氏的热情款待。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0。至唐朝,黄鹤楼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0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诗圣李白到此,却感叹/眼前有景说不出,崔颢有诗在上)104)*收稿日期:2006-08-21 作者简介:裘国伟(1955-),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第25卷4期 南平师专学报 Vol.25No.42006年10月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 ERS COLLEGE Oc t.2006

意大利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

意大利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 以威尼斯为例 20世纪意大利政府及社会各界充分意识到历史文化遗存的珍稀性、不可再生性及其不可替代性,矢志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意大利政府审时度势,扬长避短,高度重视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优化自身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意大利原本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个被誉为“欧洲天堂和花园”的国度,位于南欧地中海之滨,风光旖旎。意大利作为古罗马帝国遗产的主要继承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名胜古迹荟萃,尤以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见长。整个意大利有1296个著名的观光景点,俨然是个“露天博物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西方文明中最有代表性的古迹大约有60%—70%集中在意大利。由此可见,意大利在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之重要性。有赖于此,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大国,每年吸引了近4亿游客前来观光、消费,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世界各国中,最早遇到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正是意大利。1797年,根据法国和意大利签署的《波隆那协定》第8条规定,占领军法国对意大利文物开始大肆掠夺。 这种赤裸裸掠夺人类艺术珍品的举动引起了有良知的学者的反对。德·坎西在法军征服意大利战役期间发表了《致米朗达的信》,信中提出了“艺术品和产地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的观点。1800年教皇庇

护七世率先开始做出保护文化艺术遗产的努力。他在1802年颁布的敕令中规定: 未经教皇许可,禁止挖掘、出口艺术品。他还下拨了发展博物馆的经费,倡导改善考古学教学。此举极大地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1820年意大利颁布了文化遗产保护法。 意大利现有的“世界遗产”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为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城区,如罗马古城区、佛罗伦萨古城区、那不勒斯古城区、乌尔比诺古城区。 第二类为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如威尼斯及其澙湖、波尔托维内列、利古里亚区的五渔村和群岛。 第三类为单体古建筑和建筑群落,如米兰的圣母玛利亚教堂、维琴察市威内托区的帕拉蒂奥别墅群、拉文纳市区基督教早期建筑群和壁画。 第四类为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杰作,如卡莫尼卡峡谷的岩石画、米兰的多明戈教会修道院中的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第五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2001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西里傀儡戏。因篇幅所限,本文仅以威尼斯和罗马为例,探讨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希冀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在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方面,意大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渐摒弃了化妆式的纯美学修复及单纯追求提高艺术品身价的古玩式修复的观念,采取了科学性保护式修复与科学性考古式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努力降低各种因素对文化景观及艺术品的破坏。

走在世界前列的法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走在世界前列的法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At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French architect 摘要:从19世纪以来,法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法国已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历史遗产保护体系,涵盖了从建筑单体、建筑群体、到历史城区等各方面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法国的遗产保护基本上延续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由国家负责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在历史城区保护方面,法国历经从保护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到保护一个完整的历史地区的演变(如巴黎的马雷保护区)。 Abstract:From the 19th century, France has the protec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After 10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France has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set of histor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covering construction monomer, building groups, to the history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and other protected content. France is basically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of top-down management by the Stat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ity in the history of protection, France has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o protect a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region (such as protected areas mare Paris) 关键词: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区 Keywords:France,Cultural Heritage,Protected areas 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呈六边形。首都巴黎是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和 交通中心,卢浮宫博物馆和巴黎圣母院誉满全球,香榭丽舍被誉为 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其地上与地下交通四通八达、非常方便,每 天客流量达1300万人。 浪漫的法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去参观,驻足,游玩。据统计, 每年游客人数超过7千万,法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 一。当然,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丰富多样性的文化遗产。 其他欧洲城市也具有类似的文化和遗产资源,但并没有像法国那样 获得世人的关注。我想,法国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由于其现存的建筑和遗产资源,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对如何体现建筑特征的重视,并运用强有力的管理工具对其进行控制。法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可以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说起文化遗产保护,首先必须说说什么是“文化遗产”,而要说清“文化遗产”,还要从什么是“遗产”说起。据查,英文“遗产”一词源于拉丁语,指“父亲留下的财产”。虽历经沧海桑田,“遗产”一词的内涵没有根本的改变。然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遗产”一词从内涵到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内涵由原来“父亲留下的财产”发展成为“祖先留给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其外延也由一般的物质财富发展成为看得见的“有形文化遗产”、看不见的“无形文化遗产”和天造地设的“自然遗产”。法国的建筑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有形的建筑结构,建筑空间也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遗产。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法国有着完善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和系统的法律法规。它的经验对许多国家,特别是对西方诸国都曾产生过积极影响。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受到社会转型的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消亡。许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逐渐丧失自主、迷失身份,成为精神世界的“游荡者”。只有识别分析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 信息和意义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支撑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所以,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独立自主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文化诉求。 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从而严重冲击着文化遗产的保存。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 的尖锐矛盾,经济全球化掣肘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荣。但是,现代 性自觉也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987年,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兵马 俑坑和敦煌莫高窟首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年,泰山风景名胜 区被推选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92年,九寨沟、 武陵源、黄龙名胜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996年,庐山被评 为世界文化景观;2001年,昆曲首次被联合国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中国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受到世界的公认和盛赞。其中,莫高窟取得“东方艺术明珠”之称,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有“世界第八奇迹”之誉,昆曲被认为是 中国“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大 会在中国苏州举行,当时中国拥有30处世界遗产,在西班牙、意大 利之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前三名国家。从1985年加入《保 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共有37项世界遗产代表作。其中,文化遗产有23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文 化景观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吴思震(苗族) 在当今的世界,不少国家都在执行和探索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方式方法,诸如法国,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就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比较成功的国家。其中,有的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这些国家所采取的保护举措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且也未必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但从他们的各种保护举措来看,他们成功的历史经验给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带来很多深层次的启示。 一、国外一些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美国模式。美国从建国起虽只有2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还不太深厚,但美国政府及人民却不因历史短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以非常虔诚的态度和相对完备的措施,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立法上,美国分别于1906年和1966年公布了《国家文物保护法案》和《国家历史保护法案》,就凭这两套法案,对历史留下的遗迹、遗址、场馆、各类主题建筑及文化娱乐表演、象征性纪念碑、艺术成果、手工制品等进行依法保护。因而在市政建筑中,美国各级政府都很恰当地处理如历史与文明的协调关系,使历史文化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精神食粮。大凡在50年以上有雕刻、装饰等文化内涵的建筑物,都列入了保护范围并纳入法制化管理,其如何保护与利用,不是由哪一个部门说了算,而必须经过专家咨询委员会来表决。美国文化遗产保护最突出的亮点是在教育上,美国政府把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教育的

重要课堂,当书本中涉及到文化遗产内容,就组织学生到相应的文博馆室和遗产地去进行现场教学,有教师讲解,老兵讲解,遗产地人民讲解。他们的遗产教育不是单一的参观而完全是一堂课,这种现场教学与我国学生进入遗产场所只仅仅为一种参观是完全不同性质的。美政府还拨专款鼓励诸如印第安人,美国苗族等有自己鲜明文化特征的民族开展自己的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地方教育部门专设有针对这种教育的执行委员会机构,在加利福尼亚我有好几位苗族朋友就是在其中任职。这种开放性教育方式成为美国文化遗产保护举措的一大看点。 法国模式。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国家,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法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法国民众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特别浓。目前法国有1.8万多个文化协会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法国政府采取划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多达4万多处,如今这样的保护区已有100多个;划定保护区并不意味着将其封闭,反而是敞开大门,使之成为人们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窗口。法国人还规定“文化遗产日”,届时采取税收优惠,宣传推介等手段促进广大国民参与文化遗产参观学习活动。法国文化部下设有文化遗产局,地方上也有相应机构,负责依法调查、监督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维护情况,但具体管理上法国政府管理的重点文化遗产不足5%,近一半的由市级部门管理,另一半以上则为私人管理,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就是私人管理的。在法国里昂从事遗产保护工作的朋友李程鹰(苗名Maixiong,在中山大学留学期间曾多次到贵州,两次到黔东南)还告诉我说,但法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