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结题报告-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2019-高中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范文 (14页)

2019-高中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一:《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海南华侨中学李全清(201X--201X第二学期)一、课题研究的起因我们数学老师常常会听到物理老师、化学老师抱怨说:这些学生这么简单的数学问题转移到物理、化学中就不会做了!在数学中一些并不算太难的实际应用题,一开始学生也不会做,但是当老师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后,再让学生做,这时很多学生都会做了。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抽去它们的表象后,都是一些应用高中数学知识可以分析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学生却不会主动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在我们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的应用问题教学重视不够!二、课题研究的构思我将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成三类:1、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数学中的实际问题;3、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其它学科中的数学问题。

每一类中设计几个典型问题,提供给学生调查、分析、思考、研究、解答,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1、第1周至第4周:让学生完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研究学习,首先由我给学生提供三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解决,然后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提出一些数学应用问题,并研究解决。

2、第5周至第8周:让学生完成“数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学习,以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为例:测量一棵不能到达顶端的大树的高度;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测量海口市南渡江的宽度等。

3、第9周至第12周:让学生完成“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其它学科中的数学问题”研究学习:例如物理中“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位移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化学中“溶液的浓度问题”,生物中“细胞的分裂问题”,地理中“经度纬度与球面距离问题”等。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2019年教育文档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2019年教育文档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新课改以来,本人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完善。

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构情景创设,师生联动构建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思考,寻求和尝试问题解决的方法的过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就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大家进行探讨。

一、教师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高中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巧妙的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课堂情境的合理创设,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愿。

高中数学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教学时,要挖掘身边的素材,让教学情景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熟悉的事物的同时,适当的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放开思路,进行大胆的构想,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教师在新知识的情景创设上要能启发学生有问题的意识,引起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反思,对问题形成初步的思路和构想,从而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讲极限之前,可以就庄子的一个论点“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让同学们进行分析,从身边的实际让学生有了极限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构建情境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就很容易接受教材上枯燥的概念知识,可以在心中对书本的概念有了更加完整的理解。

通?^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复杂难懂的问题转化成平时容易接受的现象或事实,让学生在认知上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二、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高中数学内容看似知识点,公式概念晦涩难懂,知识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不然,高中数学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断层,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困难,甚至基本听不懂。

“高中数学新课程几何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

“高中数学新课程几何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

“高中数学新课程几何教学模式的研究”课
题研究结题总报告
高中数学新课程几何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
本报告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几何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总结
了以下发现和结论:
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几何教学模式
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兴趣。

2. 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
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3. 结果分析: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新课程中采用的几何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模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 学生在采用新模式的教学环境下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

- 新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了他们在几何
研究中的主动参与。

4. 结论: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几何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
潜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兴趣。

推广和应用这些模
式将对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建议:为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几何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建议:
-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以适应新模式的要求。

-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几何知识。

- 不断改进评估体系,确保新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具体的研究细节和数据分析
结果请参见附录部分。

注:本报告内容仅代表研究者的观点和结论,没有引用无法确
认的内容。

2019-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推荐word版 (3页)

2019-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田启航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第一部分:数学中的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概述黄金分割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

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应用时一般取1.618,这个数值在建筑、管理、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经济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单独列出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词条:“分已知线段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全线段与另一部分的比例中项。

这就是黄金分割问题。

”黄金分割数是一个无理数,通常用Φ表示,它的前20位为1.6180339887498948482。

与黄金分割相关的一个例子就是斐波那契数列:l,l,2,3,5,8,13,21,34,55,89,144,···。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完全是自然数的数列,通项公式却是用无理数来表达的。

而且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的小数部分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比0.618。

斐波那契数列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数列中任一数字都是由前两个数字之和构成。

(2)数列中前一数字与后一数字之比例,趋近于一固定常数,即0.618;后一数字与前一数字之比例,趋近于1.618。

(3)1.618与0.618互为倒数,其乘积则约等于l。

除能反映黄金分割的两个基本比值0.618和1.618以外,还有0.236、0.382、1.236、1.382、2.618、4.236等。

0.236是0.618的三次幂;0.382是斐波那契序列中的项与其后第二项的比值的极限值,也是0.618的二次幂,同时也是1与0.618的差;1.236是0.618的两倍;2.618是斐波那契序列中的项与其前第二项的比值的极限值,也是1.618的二次幂,同时也是1与1.618的和;4.236是1.618和2.618的积,也是0.236的倒数。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任明耀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界定1、研究背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

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在深入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逐步发生着一些显著的改变,如: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

“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扬,教学气氛很活跃。

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数学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即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低的问题有待于解决。

另一方面,从课改以来大量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看,高中数学老师放不开手脚。

课堂上,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大搞题海战术。

使老师和学生身心都很疲惫。

许多教师循规蹈矩、安于平常,只为机械完成每天、每学期的教学任务,甘做在浅层次上无限重复简单劳动的教书匠,对教学理念很少追问,对教学行为缺乏反思,对教学风格不甚关心,对如何在同等时间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很少思考、很少追求,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

学生没有达到有效学习、得到真正的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就失去了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数学课堂就缺乏活力。

如学生对数学没兴趣,感觉数学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公式,与生活联系不大;又比如学生学习数学缺乏动力,许多同学只是为了高考能考好一点的成绩,此外毫无动力,所以经常出现靠老师采取威逼利诱成绩才会有所进步;最后即使学数学,又有很多同学方法认识不当,成天把自己潜伏于“题海”中,以为学数学就是做题目。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育教学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需求,教师也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应答,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课题研究报告-最新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课题研究报告-最新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长期以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受“一杯水”和“一桶水”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困守“学生绕着教师转;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听;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只顾求同,忽视存异”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不会带领学生寻找“水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有的甚至是无效的。

2.落实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呼唤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推动校本教研,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师资保证的需要。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最佳载体。

教师在研究中加强理论学习,听取讲座,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归纳总结,提炼成果,可以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业务素质,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证。

二、研究目标1.建构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2.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又善于开展教学实践的教师队伍。

三、理论依据1.“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

2.“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3.“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观。

4.“教学需要模式,但不能模式化”的模式观。

四、研究内容1.有效定标的问题。

重点研究怎样确定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向成功。

2.有效自学的问题。

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空里,最大限度地开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达到使学生主动发展之目的。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当前,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参与到了新课程改革的风潮中,各区的新课改都对本区的教育提出了详尽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例如,河南省教育改革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教育,学习型社会要基本形成,争取进入到人力资源强省的行列当中”这一教育发展目标。

详尽要求有:要坚持以人为本、求实求效、协调发展等基本教学原则;要以改革创新、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等为教育的工作方针;要不断对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以提高教师素质等。

一、高中数学教师应做的有关准备及其应对策略1.要对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学习数学教师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详尽实施者,为了使高中数学的新课程得到有用的实施,教师必须要认真地学习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标准,转变旧式的教学观念,采取新的教学措施,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课堂的欢乐,让新课程在高中数学中发挥有用作用。

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展开,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新方法和新理念要充分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与之有机融合。

比如,教师要更新观念,做好角色转变,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对新课程的内容要用心去揣摩和尝试,探索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实践检验。

2.要对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有相当程度上的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后,其主要内容相较于以往教材有很大的改变。

例如,新课程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地体现数学的存在价值,包括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等,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对生活的严重性。

此外,新课程还提倡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由于教师不仅要实施新课程,还要研究和建设新课程,所以,教师是课改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

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新课程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做到在相当程度上适应。

3.要对自身的数学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对于任何一个学科而言,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做好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师的教学素质同新课程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①教育观念仍比较滞后;②知识结构不够科学合理;③身心素质处于亚健康状态。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标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本课题旨在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究其根源和解决方法。

其次,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结果和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教学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不足和建议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研究范围相对较窄,没有涵盖所有类型的高中数学课程;案例分析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讨具体的教学实践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涵盖不同类型的高中数学课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

2. 加强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探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 积极推广和应用研究成果,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019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方案下的教学实践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方案下的教学实践精品教育.doc

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方案下的教学实践: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一是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二是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

如何在新课程方案下去进行学科教学实践呢?本文以高中数学为例,从能力培养、数学模型、课堂辩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期实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

:高中新课程改革课程理念高中数学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中还注重由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双基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过去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学科内容本身,而现在重点在提高国民素质、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培养学生善思、善想、善问的数学品质,提高质疑能力,就高中数学学习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

二、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数学问题来源于社会实际,又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

对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准确地理解概念。

如我在讲授《异面直线》概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思考直线AB与直线CC1是否是异面直线。

有些学生说是,有些学生说不是,互不相让。

于是学生1利用几何画板做出了过直线AB的平面α,将平面α旋转都不能经过直线CC1,得出它们是一对异面直线。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124”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经过五年的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支撑与验证,在全校教师的全力合作与探究中,我校积极响应省教育政策,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

校领导分工明确,措施得力,教务处合理安排,科学统筹。

教研组长刻苦钻研,认真解读,细化目标,分阶段,分课题,分环节,精细化,明确化,使课程改革工作在岁月的洗礼下茁壮成长,已出落成一位健壮的小伙儿,活力四射,青春洋溢。

我们数学学科组的课改工作也在这一历史洪流中顺利地进展着,对于课堂的研究和教学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在各项政策和制度的摸索和探讨上,也有了更为成熟的方法与策略。

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上,教师们都能够从细节入手,按照人性化的成长理论,为孩子们的全面成长出谋划策尽职尽责,妙招迭出,从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如同花儿沐浴在阳光下一样,温暖而美丽地舒展。

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对“124课堂”的界定“124课堂”是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无序性、低效性来设计的。

课堂教学有序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摸底与调查,结合课堂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内容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有序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学习活动方式的多元化,让自主,探究,合作成为学习方式的三个主线,让学生在自由地获得学业上的成就,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

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结题报告高中数学结题报告篇一:高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高一数学备课组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一、背景及意义: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

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

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XX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

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新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业改革与探索》结题报告课题

《新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业改革与探索》结题报告课题

《新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业改革与探索》结题报告课题作者:刘丽华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是教师用来了解和评价教学效果、驾驭和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它还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主要窗口。

关键词:新教学模式;学生作业改革与探索;共性作业;特色作业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5-0223-021.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目前,传统的作业设计、布置、检测、批改、评价的方式单一,严重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重复作业、机械作业和不同学科之间争抢课外作业时间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学生课业负担严重地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鉴于以上情况,我校大力推行学案教学模式、学导式情境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有必要对学生作业的内容进行改革与探索,从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进而改革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2.课题的提出2013年我校搬迁新址,生源质量下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2015年5月,我校向大同市教科研中心申请,参加大同市教育科学专项重点课题之一的《新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业改革与探索》课题的研究与试验工作。

在市教研室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大同五中《新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业改革与探索》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实验工作,确立课题研究的整体研究方案。

开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初中范围内开展实验。

我们课题组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完成(2015-2018年)一轮作业改革与探索试验。

目前,我校共有800余学生参加评价实验,实验面覆盖全校10个班级,先后有11名教师从事教学实验工作。

在试验中我们不断地总结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摸索出一个帮助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作业体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结题报告-2019年精选文档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结题报告-2019年精选文档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结题报告由笔者担任负责人的课题《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在2010年4月提出申请,经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评审委员会的认真评审,2010年5月21日被列为市级课题,课题批准号:LPSY10336。

自批准立项以来,笔者与高中数学组的肖文华、向斌、王莎、岑义其、彭晓琼等5位教师就积极投身到研究中了。

课题组全体成员悉心研究,认真实践,开展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研究活动,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资料,截止2011年6月底的学期期末共计给新高一年级28个班1860多人发放教师精心编制的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各章节87张“主题式”作业(试卷)共计约161820张,并分别编订成4册校本教材;编写作业批改记录反思表13张,发放收回实验教师的作业批改反思记录表78张。

发放收集了高一年级10个和高三年级1个共计11个实验班的“主题式”课外作业(含阅读与思考读书笔记、探究与发现、实习报告、数学周记、阶段性考试小结)约28400张,并编订成1册校本教材。

收集的学生参加获得写的感悟与体会、观后感作业等约2000多张,发放调查问卷2924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679份,问卷调查分析报告24份;数学与创意大赛总结报告6份,中期阶段性报告6份,课题终期结题报告66份,活动及数学活动光盘3张、课题会议活动记录及数学活动图(照)200多张。

可以说课题研究扎扎扎实实,稳步有序,目前已完成全部的研究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2011年8月获得了六盘水市基础教育课题一等奖。

现将课题研究过程的具体情况及课题成果汇报如下:1课题研究概述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高中数学新教材将于2010年9月在贵州省全面实施,高中数学教学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将在课堂上得到全面的落实,而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它反馈教学信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它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教科研课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教科研课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课题申报\高中数学课题申报《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探索的背景新课程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

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作业形式、手段、技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内容枯燥,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业量大,效率低下,学生不堪重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少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

而且,传统的数学作业注重了知识的模仿型演练,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得死板,缺乏灵活性与创新精神,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选择以学生作业为突破口,结合我校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形式,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走出一条符合新课改、适合我校高中学生特点的作业新道路。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

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精心设计好学生作业,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结题报告由笔者担任负责人的课题《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在2010年4月提出申请,经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评审委员会的认真评审,2010年5月21日被列为市级课题,课题批准号:LPSY10336。

自批准立项以来,笔者与高中数学组的肖文华、向斌、王莎、岑义其、彭晓琼等5位教师就积极投身到研究中了。

课题组全体成员悉心研究,认真实践,开展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研究活动,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资料,截止2011年6月底的学期期末共计给新高一年级28个班1860多人发放教师精心编制的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各章节87张“主题式”作业(试卷)共计约161820张,并分别编订成4册校本教材;编写作业批改记录反思表13张,发放收回实验教师的作业批改反思记录表78张。

发放收集了高一年级10个和高三年级1个共计11个实验班的“主题式”课外作业(含阅读与思考读书笔记、探究与发现、实习报告、数学周记、阶段性考试小结)约28400张,并编订成1册校本教材。

收集的学生参加获得写的感悟与体会、观后感作业等约2000多张,发放调查问卷2924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679份,问卷调查分析报告24份;数学与创意大赛总结报告6份,中期阶段性报告6份,课题终期结题报告66份,活动及数学活动光盘3张、课题会议活动记录及数学活动图(照)200多张。

可以说课题研究扎扎扎实实,稳步有序,目前已完成全部的研究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2011年8月获得了六盘水市基础教育课题一等奖。

现将课题研究过程的具体情况及课题成果汇报如下:1课题研究概述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高中数学新教材将于2010年9月在贵州省全面实施,高中数学教学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将在课堂上得到全面的落实,而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它反馈教学信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它巩固所学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利用新教材设计作业模式,使它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能为构建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学习过程的体验、数学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以及学习方式的完善起促进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发展寻找一条新路,引发了我们高中数学老师的思考。

1.2选题的缘由: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模式在培养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已形成了许多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但这种模式是“高考要求下”应试教育的产物,它已不适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作业应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互动性和差异性,现行的作业模式已很难落实这种理念。

而数学作业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数学的学习既有课内学习也有课外学习,它们互为基础,互相补充,数学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它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点,而是学习新内容的出发点。

教育要进入创新教育阶段,落实新的课程观念,开展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的数学作业模式。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对数学作业的研究,一般是从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处理、作业评价等方面而进行的研究性论文也散见于各种数学研究杂志、报刊和网络。

新课程下新教材的使用,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作业的模式研究,而以章节、单元、实习报告、阅读与思考、主题任务型作业为主线的“主题式”作业的研究在国内还不多见。

因而我们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以期使新课程的新理念,透过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生作业这一教学环节中得到更好的落实,与以往研究的最大不同就是把作业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整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我们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为今后的课改教研做出一点贡献。

1.4关键概念的界定1、本课题所说的“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主要指以贵州省2010年9月全面实施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为内容,在数学课堂教学完成时,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形成技能,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教师指定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习题。

作业的处理是指教师对学生作业所进行的设计、布置、批改、辅导和讲评。

“主题式”作业:在本课题中,是指以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章节、单元为主线命名的“主题式作业”和以教材中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主题式课外作业”的研究。

教师是主题内容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是主题的主动学习者。

“主题式”作业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程各章节的组织结构、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帮助我们聚焦和定义一个学习单元,帮助强化学习者对这个学习主题的理解。

“作业模式”是指编制的各种作业具有具体操作规程、具体方法、稳定的撰写套路。

1.5研究的理论依据1.5.1建构主义理论。

1.5.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5.3活动建构的理论。

1.5.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研究程序2.1研究设计2.1.1研究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及课外作业的基本流程,从中探索和创新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作业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2.1.2研究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辅导、讲评的组织形式。

“主题式作业”选择权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是设计者、引导与帮助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学生对不同问题、不同难度的作业应该采取何种有效手段进行布置、批改和讲评。

2.1.3研究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中学生应获得的方法与能力。

它不只是为了探究结果,主要是通过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精神和思维水平。

2.2研究对象2.2.12010年9进入我校学习的高一年级新生,重点考察12个实验班。

2.2.2研究新教材高中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中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以及相关的优秀题目如何编制成试卷“主题式”作业,创造一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数学思维模式,作业模式,让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得更好,减轻学生的学习作业的负担。

2.3研究目标: 通过“主题式”作业模式的探究,以实现“三维目标”为主线,具体如下所述:知识技能目标:通过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的探究,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章节,单元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思维能力目标:通过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的探究,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充分展示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做数学作业的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艰辛;使学生自觉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培养他们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独立质疑、共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习惯和信心。

应用能力目标:通过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的探究,让学生成为数学的主人;自己独立完成编制的作业、并能自制测验卷以及数学手抄报、定期完成数学周记等活动,学会利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评价目标:我们在已有的考试等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增加诸如实习作业,拓展训练,数学作业“诊断”评价卡等多样化的过程评价方式,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进一步推动我校校本研究的建设,激发高中数学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向教学的“空白”区域探索,抓住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不足点和困惑点展开讨论与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4研究内容: 本课题试图将新教材中高中数学(必修1、2、3、4)各个章节、单元整合成主题内容与学生的数学作业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期构建“知识背景作业—数学实践作业—数学应用作业—数学能力作业”的学习和作业体系。

2.4.1在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有哪些新的特点,数学作业对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形成和提高有哪些作用。

本课题试图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对所提问题进行探索,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初步的结论。

2.4.2对高中数学作业进行调整、优化处理。

本课题试图从作业问题的设计与选择、作业的批改、辅导与讲评等方面展开实践层面上的研究,在实践研究中形成系统化,建构并优化“主题式”教学模式。

2.4.3以章节、单元为主题作业模式实施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实习作业两类,并给予作业评价,通过多样性的作业留有余地的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索、体验。

2.4.4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与探索,丰富数学教学的资源,拓展数学教学活动的空间,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改善数学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注重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积极的思考与参与,直接接触各种事实在心灵上获得深刻印象,满足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基础,在发展能力的同时,获取知识。

2.5研究措施2.5.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2.5.2认真做好收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重视日常工作中的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并从教学实验中进行总结、研究、整理、分析,形成文字书面材料;2.5.3有针对性研究,做好组员分工2.5.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科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5.5建立相应的作业评价体系。

改变过去的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研究。

做到评价目标的导向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统一。

2.6研究原则2.6.1全面性原则。

研究“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布置作业时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6.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如何进行分层布置,有效批改。

2.6.3发展性原则。

教师编制的“主题式”作业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7研究的方法2.7.1课题的研究思路(1)联合研究:由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组总体推进,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中青年教师参与,共同参与,共同进步。

(2)应用研究:本研究定位在应用性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归纳整理出“主题式”作业编制的基本流程,统一一种模式。

2.7.2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常态下的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

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路线,同时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研究。

3、技术路线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章节资料—编写“主题式”作业—作业实施—收集问卷反馈信息—“主题式”作业再完善—作业再实施—收集问卷反馈信息—确定“主题式”作业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