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概念
群落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一定的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体即为群落,形成群落的种对环境有大致相同的要求或一种依赖于另外一种而生存。
任何一个群落都有生长发育到成熟的阶段。
生物群落定义: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群落的基本特征:1.一定的种类组成: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因此,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2.一定的结构:生物群落具有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营养结构。
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食者的关系等。
3.一定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是不停地运动,群落也是如此。
其动态特征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4.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群落中的物种以有规律地形式共处。
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
5.一定的分布范围:任何一个群落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区域角度讲,不同生物群落都是按着一定的规律分布。
6.形成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
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则不具有明显边界,而处于连续变化中。
但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群落之间都存在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ecotone),边缘效应。
一、生物群落的性质:机体论 VS.个体论1.机体论: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就像有机体那样,有诞生、成长、死亡的过程。
是相对独立的,对外表现出整体性。
具有明显的边界,而且与其他群落是间断的,可分的、可重复出现的2.个体论: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是生态学家为了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集合体。
它的组成及结构依赖于特定的环境。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2.群落有一定的相对一致的外貌。 3.在群落中有能大量控制能流及对其它物种和环境强 烈影响的生物优势种现象。 4.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群落表现为随环境梯度变化及 随时间演替的现象。 5.群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方式。由不同生物形 成一定的食物网关系和生产、消费、分解特点。
三、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⑦ 重量(weight):用来衡量种群和群落生物量或现存量的指标。 可分为鲜重和干重来表示。
⑧ 优势度(dominance):用来表示某种生物在群落中作用和地位 大小的指标,是确定优势种的定量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重要值越大的种,在群落的结构中就越重要。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④ 频度(frequency):群落中某一物种在样方内出现的频率。 常按包含该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
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⑤ 高度(height):测量植物体长的一个指标,可取自然高度 或绝对高度。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高度的百分比称为高度 比,高度比=某一物种的高度/最高物种的高度×100% ⑥ 体积(volume):植物所占空间大小的量度。它在计算林木 蓄积量时非常有用。
➢ 边缘效应(edge-effect):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
群落生态学
1.1.2 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3.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具有一定的结构.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7.具有边界特征 具有边界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 性.
1.3.1 群落的结构单元
1. 生长型和生活型: 生长型和生活型: A.生长型 A.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 群. 植物许多形态特征都用于区分植物 的生长型. 的生长型.
陆生植物6 陆生植物6种主要的生长型
1,乔木: 乔木: 高度在3米以上.包括针叶树, 高度在3米以上.包括针叶树,阔叶 常绿树(叶中等大小),硬叶常绿 常绿树(叶中等大小),硬叶常绿 ), 树(叶小而坚韧),阔叶落叶树, 叶小而坚韧),阔叶落叶树, ),阔叶落叶树 多刺树和莲座树(如棕榈,树蕨, 多刺树和莲座树(如棕榈,树蕨, 铁树等). 铁树等).
理论根据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从先 锋阶段到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 锋阶段到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 这个演替过程,类似于一个有机 这个演替过程, 体的生活史. 体的生活史.
2,"个体论"学派认为: 个体论"学派认为 认为: 在连续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 化的, 化的,因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 意认定的. 意认定的. 前苏联的Ramensky 美国的Gleason Ramensky, Gleason, 前苏联的Ramensky,美国的Gleason, Whittaker和法国的Lenoble等支持 和法国的Lenoble Whittaker和法国的Lenoble等支持 上述观点. 上述观点.
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一、群落的基本概念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是指生活在一个特定环境里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为了研究的方便,生态学家有时把群落这个概念用于某一类生物的集合体,如动物群落、植物群落、微生物菌群,甚至应用于更狭隘的范围内,如鸟类群落、原生动物群落等。
有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生态习性来划分群落,如水生的浮游生物群落、底栖生物群落,农田昆虫群落、草原植物群落等。
生物群落这个概念,最初由德国的生物学家苗比乌司(Möbius)于1880年开始使用,他在研究牡蛎海底群落时,注意到这种动物只有在一定的温度、盐度……等条件下生活,并且,其生活与其他鱼类、甲壳类、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密切相关,并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于是,他称此统一体为biocoenosis(亦译为生物群落)。
一般说来,英美学者习惯于用biotic community一词,而德、俄等学者则用biocoenosis。
实际上,这两者的含义是相同的。
由此可见,生物群落这个概念的产生,是与强调同一地段内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的。
群落概念是生态学思想和生态学应用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它之所以在生态学理论中如此重要,是由于它强调了各种生物能有机地、有规律地在一定空间中共处,而不是各自以独立的物体的面目,任意地散布在地球上的。
换言之,它强调的是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种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正因为这样,生物群落被认为是生物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层次。
正如绪论中谈到的那样,从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
可见群落是一个高级的层次。
把群落看成自然界中层次结构的一个基本单位,它就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了,它具有个体和种群层次所不能概括的特征和规律,是一个新的复合体。
群落概念的产生,使生态学研究出现一个新的领域——群落生态学。
群落和生态系统这两个概念是有明显区别的,它们各具独立的含义,这一点是无疑的。
群落是指多种生物种群有机结合的群体,而生态系统的概念却除此以外,还包括无机环境。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群落
5。
2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发展要求说明1.“植物的生长型"不作要求.2.“小资料:自养群落和异养群落"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4.有关协同进化的概念不作要求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一、群落的概念1。
群落的概念是什么?提示: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即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统称.注意:群落不是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机体。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提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位、群落的范围、边界和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提示:(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二、群落的结构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
阳光、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对动植物的分层有直接影响。
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种群密度上的差别.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光照、温度的影响导致群落周期性的变化,如动植物物的昼夜活动变化和季节性变化.【提问】植物的不同生长型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密切关系,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体现出哪些结构?阅读课本,整理群落的三种结构,举例并讨论三种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展示图5-1“热带雨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示意图”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图示群落自树冠到地面表可分为哪些层次?――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层.2.以上分层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阳光。
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之科学。
一.群落的概念(一)群落的定义群落(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棗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上述的三个部分,从目前来看,植物群落学研究得最多,也最深入,群落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半是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获得的。
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也叫地植物学(geobotany)、植物社会学(phytosociology)或植被生态学(ecology of vegetation),它主要研究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以及与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
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动物群落学的研究较植物群落困难,起步也相对较晚,但对近代群落生态学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些原理,如中度干扰说对形成群落结构的意义,竞争压力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形成群落结构和功能基础的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许多重要生态学原理,多数是由动物学家研究开始,并与动物群落学的进展分不开。
最有效的群落生态学研究,应该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
(二)群落的性质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①"有机体"学派认为:沿着环境梯度或连续环境的群落组成了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因此生物群落是间断分开的。
法国的Braun-Blanquet、美国的Clements和英国的Tansley等支持上述观点。
②"个体"学派则认为:在连续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因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意认定的。
前苏联的Ramensky、美国Gleason的和法国的Lenoble等支持上述观点。
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1)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 (p165图8-3) 休眠芽位于距地面 25厘米以上,又依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 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 1芽植物(25厘米到2米)。 (2)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 厘米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3)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 芽植物,更新芽位子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 多年生草本植物。 (4)隐芽植物(Cryptophytes) 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 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5)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 以种子越冬。
三、种的多样性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 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 = 1-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 3. 多样性梯度 (1)多样性随纬度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的增加, 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乔木、海产瓣鳃类、蚂蚁、 蜥蜴和鸟、兽等许多类群中均有充分数据说明这一点,即无 论在陆地、海洋和淡水环境,都有类似的趋势。当然也有例 外,如企鹅和海豹在极地种类最多,而针叶林和姬蜂在温带 物种最丰富。 (2)多样性随海拔变化 如果在赤道地区登山,随海拔 的增高,能见到热带、温带、寒带的环境,同样也能发现物 种多样性随海拔增加而逐渐降低。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
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一 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生物种类名录。 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 面积的大小。作法:逐渐扩大样地面积 ,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样地内植物的 种数也在增加,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 度时,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 把曲线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 作为最小面积。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单位面积
D=(S-1)/lnA
Margalef指数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物种多样测度—多样性指数
辛普生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多样性指中的比例
第三篇 群落生态学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1 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 §2 群落结构 §3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1 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
生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的基本特征
生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community):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 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的形 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这种多 种群的集合称群落。
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相对盖度: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盖度比:某一物种的盖度占最大物种的盖度的百分比。
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高度和高度比: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的高度的百分比。 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点全 部物种重量的百分比。 体积:胸高断面积、树高、形数(可查获)三者的乘积。
综合数量指标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定 义和计算方法不统一。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 对基盖度)。 综合优势比: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 和重量比中取任意二项求其平均值,再乘100%。
种的多样性
基础生态学-生物第四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群落的性质——个体论学派
群落不是自然单位,而是自然界中在空间和时间连续变化系列中的 一个区段
因为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群落间没有明 显的边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意认定的 –群落和物种的关系不是有集体和组织器官关系 –群落的发育过程是物种的更替和种群数量消长过程,和有机体发 育不可比拟 –和有机体不同,群落不可能在不同生境下保持繁殖的一致性 –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无遗传上的联系
(二)频度 (frequency)
(一)多度、密度、盖度
3、盖度 (coverage)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即相 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盖度 比。盖度和多度的关系非常密切,通常可出现3种情况:(1)植 物个体数量多,则盖度大,灌林多半如此。(2)有些植物多度 大,盖度并不大,如草本植物。(3)有些植物多度小,但盖度却 大,如乔木树种。
生态学基础 第四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教学目标: 1、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2、生物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 3、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一、种类组成
(一)优势种和建群种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 是指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盖度大,决定群落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从而也决定群落组成的那些植物种。 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是群落的建设者,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 建群种往往是主要层次的优势种。
生态学基础 第四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目标: 1、生物群落的概念 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一、群落的概念
对群落 (community)概念的不同认识 – Alexander Humboldt:特定的外貌,对生境因素的综合反应 – E. Warming:一定的种组成的天然群聚 – 俄国学派:有机体的特定组合,有机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 W. E. Shelford:具有一致的种类组成且外貌一致的生物聚集体 – E. P. Odum:种类外貌一致、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代谢格局、结构单元、 生命部分
第3章 群落生态学
3. 2. 2 物种多样性
1. 多样性的定义 • 生物多样性 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
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 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 遗传信息之总和。
•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 化。
• 生态系统多样性涉及的是生物圈中生物群 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 关联系数的数值变化范围是从-1到 +1。按 统计学的χ2检验法测定所求得关联系数的 显著性。
• 随着群落中种数的增加,种对的数目会 按 S(S-1)/2方式迅速增加。
• 为了说明各种对之间是否关联及它们之间 的关联程度,可利用相关系数绘制星系图 。
3. 3 生物群落的结构
• 3. 3. 1 群落的结构单元
• 物种多样性包括两种涵义: 一是群落所含有的物种数目的多寡,即
种的丰富度;二是种的均匀度,是指一个 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 况。
群落所含的种数越多,群落的多样性就 越高;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越均匀 , 群落的异质性程度就越大,群落的多样性 就越高。
2. 多样性的测定
(1) 丰富度指数 • 1)Gleason (1922) 指数: D = S / lnA
• (1)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对群落的结构 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建 群种 (edificator或 constructive species):优势 层的优势种。
• (2)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 (3) 伴生种 (companion)
• 群落结构是指群落内的所有种类及其个体 在空间中的配置状况。所有生物在群落中 都各自占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它们构成了 群落的空间结构。
生态学课件第7章 群落特征
3)盖度coverage I) 概念: 盖度:植物体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土地面积之 比,叫投影盖度,简称盖度。 基部盖度:植物基部面积与样地面积之比,又 叫显著度、优势度。 草本植物2.5cm高处草丛断面积,乔木取 1.37m高处断面积(胸高断面积DBH)。 II)盖度—多度关系 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灌木; 多度大,盖度小草本; 多度小,盖度大乔木
3、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
• • 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 生物空间异质性
异质性是多物种共存的重要机制
4、岛屿与群落结构
•
• •
种-面积关系 S=cAz MacArthur平衡假说: 迁入迁出 绝灭速率 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生境岛屿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5、一个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
6、平衡说与非平衡说
3、个体学派、有机体学派 不同群落有时有明显的差异,有时却彼此 混合,以至于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有机体学派:沿着环境梯度或连续环境的群落 组成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生物群落是鲜明而 间断分开的,群落具有整体性,是一个有机整 体。 个体学派:连续环境下,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 的,群落并不是一个个分离的有边界的实体, 多数情况下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一个系列。
2、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1) 干扰disturbance 定义:相对离散的,对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造成 破坏性影响的事件。分自然干扰、人为干扰等。 (2) 干扰与层盖度
(3) 干扰与林窗、群落缺口 对缺口的抽彩式竞争:优势者取决于随机因 素。条件:1、存在许多入侵缺口及生存力相 等的物种;2、其中任何一种在其生活史过程 中能阻止其他物种再入侵。 (4) 中等干扰假说 干扰频率/干扰强度中等程度时生物多样性最大. (5) 干扰理论与生态管理 利用干扰管理生物群落,如利用火进行干扰管 理. --小火不止,大火不至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第九章 群落生态学
排泄物、践踏、挖洞
第九章 群落生态学
四、群落的时间格局
昼夜相:与环境因子的昼夜节律有关
➢ 陆地群落的昼夜相变化
➢ 水生群落的昼夜相变化
季节相:与环境因子的季节节律有关
➢ 温带群落的季节相变化
➢ 热带群落的季节相变化来自年际间变化第九章 群落生态学
五、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ecotone):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 过渡地带。
第九章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群落结构和成分 物种多样性
l种间关连、相似性和排序 l群落的演替 l形成群落结构的因素
思考题
第九章 群落生态学
第一节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生物群落结构的松散性和边界的模糊性
第九章 群落生态学
一、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
第九章 群落生态学
二、多样性指数的测定
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
群落多样性指数
属于种i 的个体在全 部个体中的比例
s
H =-∑i=1(Pi)log2Pi
第i 个 物种
l 均匀性指数
E=H/Hmax
第九章 群落生态学
l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Ø草本植物:没有多年 生的地上木质茎,包 括蕨类、禾草类和阔 叶草本植物。 Ø藻菌植物:包括地衣、 苔藓等低等植物。
第九章 群落生态学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陆生植物群落分层现象:与
光利用有关,群落层次主要
D
由植物生长型和生活型决定
生态学课件第6章群落学
群落学——总盖度 ——层盖度 ——种盖度
个体分析——投影盖度 --基盖度(草2.5cm;乔木1.3m;灌木无)
基盖度称为显著度
Frequency & Law of Frequency
频度F = 某种所出现的样方数占群落样方总数的%。 频度定律: A>B > C >= <D < E Raunkiaer(丹) 做50个样方,调查出80种植物。经过统计:F值 1-20%=A; 21-
四、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1 同资源种团——等价种,生态位近似,利用资源方式相同。 2 干扰的作用,林窗“林隙”的作用; 3 空间异质性; 4 竞争的影响; 5 捕食关系的影响; 6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应该注意什么?
巴西亚马逊河流 2005.10
巴西亚马逊河流 2005.10
巴西亚马逊河流 2005.10
水温C
O2
深
C
水温
度
m
夏
含氧量
季
O2
C
冬 季
天堂寨黄山松群落垂直结构 (杨方平绘制)
(二)群落的水平结构
空间异质性——环境质量的不均匀性导致的。
群落的镶嵌性,复合性。
(三)群落的时间结构 群落的外貌——由群落的建群种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特征。 群落的季相——由于季节的变化,出来不同的外貌。
群落的季节相貌(季相)
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index
s
H=-
pilog2pi
i=1
描述某种出现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则多样性程度高。
对数的底可以为2,e, 10, 其单位分别是bit,nit,dit / individual。
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演
(二)、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
相似性系数(index of similarity):是测量群落间或样方(plot) 间种类组成上的相似程度的指标。
2c S 100 ab
其中: a:样方1中的种类数 b:样方2中的种类数
c:两个样方共有的种类数
三、平行群落与生态等值
1、平行群落(parallel communities): 即生态上和分类上 很相似的种常在不同海区的同一类型的底质中出现。这 些平行的生物群落常由同一属的种类占据优势地位,它 们具有相似的生态位。
视研究范围指明各种不同大小及自然特征的生物集合。
生物群落的界限:界限明确;界限不明确。
生物群落的属性:只有在群落水平上才表现出来的属性,包括:
1、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2、控制群落特性的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3、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丰盛度(relative abundance); 4、群落的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空间结构(space structure)和群落的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 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相互适应-- 相对稳定
外界因素变化或者内部矛盾爆发--生态演替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具有一些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群体特征 1、一个群落中的所有生物在生态上是相互联系的;
2、群落与其环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3、群落中的各个成员对于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是不等的; 4、群落具有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5、群落结构松散性和边界具有模糊性; 6、群落的演替特征。
H ' Pi * log 2 Pi
i 1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蘑菇群落可反映土壤污染状况(附图)
俄罗斯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蘑菇群落能较准确 地反映出废弃石油产品对土壤的污染程度。
据俄《科学与生活》杂志报道,在蘑菇群落分布 区,除常见的、个头较大的蘑菇外,还生存着一些只有 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的蘑菇类真菌,它们在当地的微 生物世界中占据着数量上的优势。俄国立巴什基尔大学 和俄科学院乌拉尔生物学研究所专家研究发现,蘑菇群 落中不同蘑菇的生存状态,可较准确地反映出废弃石油 产品对土壤的污染程度。 研究人员发现,当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达到一定量时,个头较大、生长较慢的蘑 菇便会进入休眠状态,其种类也会迅速减少。而极微小、生长较快的蘑菇类真菌却可 以将石油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碳氢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将其吸收以获取能量。 因此,这种极微小的真菌便会不正常地大量繁殖,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植物病菌。它 们所生成的有害物质可以破坏其它植物细胞的内部工作机制,使植物病死。但当污染 物逐渐减少,土壤状况逐步好转时,上述真菌的数量便会日益下降,而较大的蘑菇又 会重现勃勃生机。 俄专家据此认为,蘑菇群落可成为土壤受污染状况的指示剂,密切观察这一群落的生 存状态还能有助于确定各种清污方法的实际效果。 摘自[新华网]
8.2 群落的种类组成
• 种类组成的调查 • 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一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生物种 类名录。现以植物群落为例来具体阐述。 • 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面积的大小。具体作法是:逐渐 扩大样地面积,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样地内植物的种数也在增加, 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把曲线 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作为最小面积。 •
物种数
8.2.1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样方面积
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 的热带雨林,最小面积为2500M2,北方针叶林为400 M2,落叶阔叶 林为100 M2,草原灌丛为25~100 M2,草原为1~4 M表现出某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通常,组成 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
8.1 生物群落的概念
8.1.1 生物群落的概念
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植物群落学(synecology) :也叫地植物学或植被生态学,主要研究植物 群落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以及与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 最有成效的群落生态学研究,应该是对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群落研究的 有机结合。
8.1.2 群落的基本特征
• • • • •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是有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 成。 2、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生物群落并非种群的简单集合。 3、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群落与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 4、具有一定的结构 每一个生物群落都具有自己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动态结构 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有它的发生、发展、成熟和衰败与灭亡 的阶段。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每一个生物群落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上,不同 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如果环境梯度变化较陡,或者环境梯度 突然中断,那么分布在这样环境条件下的群落就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 分;而处于环境梯度连续缓慢变化地段上的群落,则不具有明显的边界。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在一个群落中,有些物种对群落的结构、 功能以及稳定性具有重大的贡献,而有些物种却处于次要的和附属的地位。 种群生态学研究聚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不同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个体之间的关 系,分析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结构、机能、分布、演替及群落分类、排序等问题。
•
• • •
8.1.3 对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 1、机体论学派(Organismic school) • 机体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他将植物群落比拟为一个生物 有机体,看成是一个自然单位。他认为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 段到相对稳定的顶级阶段的演替过程。 • 2、个体论学派(Individualistic school) • 个体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H.A.Gleason。他认为将群落与有机体相比拟是欠 妥的。因为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不同物种的组合,但是环境条件在空 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的变化的,故每一个群落都不具有明显的边界。环境的连续 变化使人们无法划分出一个个独立的群落实体,群落只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而 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 • 个体论学派反对将群落比拟为有机体的依据是:如果将植物群落看成是一个有机 体,那么它与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生物有机体的死亡必然 引起器官死亡,而组成群落的种群不会因植物群落的衰亡而消失;第二,植物群 落的发育过程不像有机体发生在同一体内,它表现在物种的更替与种群数量的消 长方面;第三,与生物有机体不同,植物群落不可能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繁殖并保 持其一致性;最后,相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在遗传上密切相关,但是在同一群落类 型之间却无遗传上的任何联系。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究 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1、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和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对群落结构和 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 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 有各自的优势种,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 优势种,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即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则称为“共建种群落”或“共优种群 落”。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 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一定作用的植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