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中国金融安全
浅谈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浅谈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继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的经济慢慢的才刚刚有了萌生的绿芽,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这显然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了。
因此,此此我们应该注重一下全球收支失衡的问题了,一方面他也影响全球的经济,另一方面他一直是个令人困惑的难题。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是相对的偶然的。
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
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
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储备的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的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一旦本币汇率过度下跌,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导致该国货币信用的下降,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
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
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
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
全球化与国家金融安全
全球化与国家金融安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安全问题(一)金融安全的含义从广义看,金融安全是指一国具有抗御来自国际金融危机侵扰,保持国内投融资秩序正常,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以及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稳定发展的能力。
而金融不安全是指一国经济体系中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存在着整个经济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造成财产的大量损失的危险。
目前各国均已意识到金融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内容。
所谓经济安全,乃是指在经济国际化发展条件下,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备抗拒内外风险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保证经济主权不受侵害、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经济态势。
经济安全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经济主权在独立的条件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金融业是一个技术性强、利润丰厚、竞争激烈因而又存在高度风险的领域。
想造就一个无风险的金融运行体系,这在任何国家都无实现的可能。
所以我们说金融安全,只能将一国抗拒风险、抵御侵害的能力作为衡量金融安全程度的标准。
也就是说,金融风险的大小,金融安全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该国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越强,则该国面临的风险就越小,金融安全程度越高。
反之,如果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越弱,则该国面临的风险越大,金融安全程度就低。
简言之,要维护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就要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领域中存在的发生负面影响和损失的不确定性。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至少可以理解金融风险的三层涵义:一是金融风险作为一种风险,指的是一种不确定性;二是金融风险所描述的不确定性侧重于各种跗面影响或损失事件的发生;三是金融风险所描述的不确定性仅限于金融领域之中。
具体来说,金融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社会性。
金融业不同于其它行业,作为金融中介它本身就具有极其明显的社会特征性。
金融业以资金为内容。
但是,其自有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一般较小,绝大部分营运资金都是来自存款和借入资金。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中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以净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外需不稳定、投资过度、产业结构不合理和金融政策不当等方面。
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引导出口转型、推动消费升级、调整产业结构、采取适度紧缩的金融政策等。
首先,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是外需不稳定。
中国出口主要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而这些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都会影响中国的出口。
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高端产品的出口比重。
同时,开拓新的市场,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合作,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以稳定出口方向。
其次,投资过度也是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过度依赖政府和企业投资带来的增长,长期以来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推动消费升级,鼓励居民消费,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并提供更多优质的消费品和服务。
此外,通过培育发展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提高企业海外收益,平衡国际收支。
再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产业过度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与国际间产业分工和合作的趋势不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减少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高端产品出口。
最后,金融政策不当也是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在过去,中国过度扩张信贷,引发了不良贷款问题,导致金融系统风险加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采取适度紧缩的金融政策,压缩信贷供给,控制流动性泛滥,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同时,还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融资的通道和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收支也出现了一定的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因此,研究其原因并找到平衡对策十分必要。
二、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贸易顺差、资本流动和外汇储备。
首先,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持续保持着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尽管在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这种贸易顺差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品的价值远大于进口商品的价值,直接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其次,资本流动也是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资本流出一直持续增加,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年中。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增加以及个人资产的移出所致。
资本流出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现象。
最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还表现在外汇储备的增长上。
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高额的外汇储备对中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一定风险,如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资本流出风险。
三、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首先,中国经济结构存在问题。
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导致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对外需求过度依赖。
这使得中国难以实现贸易平衡,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其次,中国存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人民币的低估引发了大量的出口,导致贸易顺差。
中国政府为了保持人民币相对较低的汇率,采取了大量的外汇干预手段,从而增加了外汇储备。
此外,中国还存在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的国内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失调,使得产品的供求失衡。
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金融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也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四、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为了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首先,调整经济结构。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
长积累了巨额资金 ,强势 出口贸易和长期 的贸易顺 差为
于企业属 性寻求自身利润的最大扩张 ,必然会与东道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竞 争和人才竞争 。经济全球化 目前 带给 我们 的是科技人才
余劳动力 ,而城镇企业改革也产 生了相当范围的下岗失 的大量流失。一方面 , 出口就业人 口快速增长 , 其中技术 业问题 , 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 日益严峻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才占比达到 45 另一方面 , /, 跨国公司推行本土化战略 ,
在 20 0 2年度《 口与 劳动绿皮书》 人 中认为 , 我国城镇的实 将 留在国内的优秀人才也不遗余 力地 吸引过去 ,人 才缺 际失业率已经达到 7 %的警戒线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
进一步加重 了这一 负担 ,涌入中 国市场 的外 国商品迫使 国内企业通过裁员 、 采用新技术 、 实施合并等方 式节 约成 本 以提高竞争力 , 有些则甚至破产倒 闭 , 这些都会致 使失
幼稚可怕 。尚单罗列一下 , 就不难看 出经济 全球化对我 国 经济安全 的威胁与挑战 。
( ) 行 “ 世 ” 场 开 放 承 诺 , 我 国 民 族 产 业 造 成 一 履 入 市 对 冲击
加激烈 与残 酷 , 经济 全球 化奏 响的并不 是 “ 界大 同” 世 的
福音 , 是各国为自身利 益而不断斗 争与妥协 , 而 不断 摩擦 与磨合 , 交织着主导者 “ 满载而 归” 的愉悦和被 动者“ 遭遇
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
浅谈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摘要:本文就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全面深刻的分析,经济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正确地认识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本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危机;影响;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01一、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金融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国际经济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它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适当地刺激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弊端,又对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同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一)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正效应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的积极影响是大规模引进外资和技术,对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为改革我国经济体制中诸多不利因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负效应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底子薄、基础弱,金融全球化使它们面临空前的外资威胁和压力,同时国际上热钱的涌入加剧了相关产业泡沫化的程度,给我国的金融改革和监管都提出了诸多要求。
不可否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比国际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监管上自然存在许多漏洞,客观上造成我国金融业的体制发展较为滞后,风险陡增。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保护我国金融业的安全:严格控制外部资本的介入和流动;国有银行的监管与控制;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备;成熟的汇率控制和调节政策。
总而言之,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势必会高度重视自身的经济安全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对金融业的发展要本着客观的、动态的、全面的原则去认识和了解,金融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要本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加入到这个潮流中,但在参与过程中,要慎之又慎,尽量把风险规避到最小。
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失衡形成原因(一)国际环境因素1.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结构变化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走上市场经济轨道。
正是经济体制的开放,满足了发达国家资本的渴望,使得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而主要面向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又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并以资本输出带动制造业生产能力的输出。
在发达国家资本输出过程中,跨国公司引导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向并主导全球资源的配置,直接带动了东亚各国包括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在近年来的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过程中,由于美国国内“低储蓄、高消费、高负债”,直接导致其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而亚洲国家形成大量贸易盈余,从而改变了世界贸易差额结构,国际经济贸易出现了明显失衡:美国对欧盟、东亚两个区域的贸易由“一顺一逆”(对欧盟顺差、对东亚逆差)转变为“双逆差”,欧盟从“双顺差”变为“一顺一逆”(对美顺差、对东亚逆差),而东亚则持续“双顺差”运行格局,对欧美贸易顺差规模出现迅猛增长。
2.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过程的必然现象。
在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力布局、国际产业分工过程中,我国优良的投资环境、大量廉价的熟练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凸现明显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成熟的低端产业如加工制造业纷纷向我国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并由此带动了我国利用外资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的迅速增长(见图1)。
另一方面,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对外经济政策取向是以实现资本积累为主,而资本输出是次要的。
因此,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决定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必然出现大量顺差,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二)国内因素1.内部有效需求不足是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
2001年一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9%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国家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浅析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析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学院:国贸学院班级:国贸(2)班姓名:张进学号:2010130019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即对外的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是衡量国际收支长期性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个人或经济实体为了经济上的某种目的而自主进行的交易。
一国在一个长时期里自主性交易平衡,无须再依靠调节性交易来调节与维持,就可以说该国国际收支达到了实质性平衡。
补偿性交易的观点也称事后交易,是指在自主性交易出现缺口或差额时进行的弥补性交易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一)结构性失衡。
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二)周期性失衡。
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三)收入性失衡。
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四)币性失衡。
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便、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五)政策性失衡。
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二,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货物贸易进出口持续回升。
2009年,由于外部需求依然较低,国内经济增速相对前些年有所回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继续呈现下滑趋势。
全球失衡条件下中国经济复苏问题研究
战后重建, 因而美国的国际收支一度出现较大规模的顺差,
黄金储备也攀上高峰。 9 8 从15年开始, 欧洲和日 本的生产能 力逐步恢复, 主要国家间货币也逐渐恢复了可兑换性, 前述 状况迅速出现逆转。 整个上世纪6 年代, 0 美国的贸易余额和 经常账户仍然保持盈余状态, 但是盈余开始缩小, 同时, 长 期资本流动余额赤字导致基本余额出现赤字。 这使得美 国 的黄金储备持续减少、 对外债务持续增长, 国际收支问题 遂演变为恶性 的当务之急, 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后解体
格斯坦 (0 5 在论及全球失衡 时指出,“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关于上世 纪7 年代 的世界 经济, 0 传统 观 点认 为是 两 次石油 危机 导 致 西方 世界 出现 了 “ 胀 ” 滞 。最近 ,
有学 者对 这一 观 点提 出质 疑 , 为产 生 “ 胀 ”的主 认 滞
以后, 这至少是第五次出现类似情形: 美元的急剧升值导 致经常项 目 严重恶化, 反过来又产生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
宏 观经 济
全球失衡条件下中国经济复苏 问题研究
● 杨 文超
[ 内容提要] 本文总结了 全球失 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 指出 ,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国扩张性货币
政 策及美元霸权 密切相关。文章进而分析了 危机冲击, 重点探讨 了 中国经济复苏的条件。 我们认 为, 大萧条的教
训之一是政府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 预, 而经济体的充分弹性则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
《 展 研 究 》 发
美元普遍丧失信心的情况下’ 尼克松政府最终选择关闭黄
金窗口, 彻底终止了美元和黄金的可兑换关系。 这是国际货
国债的实际利率大体在2 %以下。 许多机构和经济学家称之 为空前的低利率。 第二, 低利率只是流动性过剩的一 个侧
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经常账户失衡分析
经常账 户失衡 分析
刘 兴 宇
( 汉 大学经 济与 管理 学院 湖北 武 汉 武 40 7 ) 3 0 2
摘 要 : 国 国际收 支双 顺 差 已经持 续 了 1 我 0多年 , 中的大部 分 来 自于 经常 项 目的顺 差 这种 双 顺 其 差 的情 况 由诸 多原 因促 成 . 根 本上 还是 全球 经济 的 失衡 。一直 以来 , 但 由于处在 微 笑 曲线 的最底 部 . 国 我
2 经 常 项 目失 衡 原 因
经 常 项 目顺 差 主要 源 于 投 资 储 蓄 缺 口 . 国一 直 有 着 高 储 蓄 、 投 资 的 中 低 特 点 。但是 着 眼于更 广 阔的全 球宏 观视 角 . 国经 常项 目失衡 的根本 是 全球 经 我
济 失 衡 机 理 的 作 用 .既 包
一
机 会 最 后 . 期 的 经 常 项 目顺 差 还 会 在 很 多 约 束 条 件 . 了 参 与 已 经 初 步 定 长 为
中国 的投资 收益 一 直是 负数 ( 0 5年 是 20 例外) 。同时 , 国也 是一个 资本 净输 入 中 国 . 有大 量 的外汇储 备 。从 长期 看 , 拥 随 着 外资 存 量 的增 加 . 国投资 收 入汇 出 外
世 界 货 币 的 功 能 被 强 化 . 元 的 国 际 供 美
出顺 差 的情 况 。19 — 0 0年 . 1 9 9421 除 98 年 外 . 国的 双顺差 已经 持续 了 l 我 7年 其 中经 历 了基 本 平 稳期 、明显 下 降期 、
大 幅 上 升 期 和 当 前 在 金 融 危 机 之 后 的
的 数 量 会 不 断 增 加 . 国 在 未 来 可 能 不 中 得 不 进 一 步 扩 大 贸 易 顺 差 以 便 维 持 经 常 项 目 的 平 衡 届 时 . 中 国 的 G P和 D G P 的 差 距 将 越 来 越 大 . 国 的 后 代 子 N 中 孙可能会背上支付 F 投资收益汇 出 DI 的 沉 重 负 担 从 中期 来 看 . 国 以 加 工 中
2021年全球经济失衡与我国的策略诠释
2021年全球经济失衡与我国的策略诠释一、引言全球经济是否均衡可以通过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得以反映。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包括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状况,是贸易和投资以及其他国际经济交往的总和。
判断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通常是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各个项目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两类不同性质的交易。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通过自主性交易就能实现基本平衡,那么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则为失衡。
二、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分析(一)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原因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日益突出,学术界对此的讨论及相关文献也越来越多,各有各的观点。
其中在2005年美国UCBerkeley的著名经济学家BarryEichengreen做过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
他认为可以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分析归为四个主要的观点。
第一种强调了美国储蓄率太低对经济不平衡的贡献。
第二种认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因不是美国储蓄率过低,而是因为美国经济增长非常有活力,投资环境好,全球资本自愿流向美国。
因此不需要担心目前经济失衡。
第三种观点认为东亚国家储蓄过度、内需不足是失衡的主要原因。
第四种则强调了东亚国家和美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导致了当前经济现状。
美国是全球巨大的商品和金融市场,因此东亚国家可以将商品出口到美国。
与此同时,资金也可以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上获得很好的运用。
另一方面美国也依赖东亚国家,美国消费需求旺盛,但储蓄率偏低,需要东亚国家向其提供巨额资金以弥补经常帐户逆差。
上述四种观点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全球经济失衡、国际收支不均衡的原因。
但是单从某一个角度看都是不完整的,必须综合起来才可能比较全面地解释当前的国际经济现象。
三、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可持续性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状态能否继续持续下去关键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美国是否会继续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借钱,二是后者是否愿意继续借钱给美国。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跨境贸易、资金流动等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收支、资本和金融汇率差额收支和其他转移支付收支等项的总和。
收支平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失衡则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也在不断加剧,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双重需求驱动下,进口依赖度高导致贸易顺差缩小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带来的内需增加是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缩小的重要原因。
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需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公司通过本地化和品牌化的方式增加了对外贸易的投入,从而促进进口的增长。
进口的增加导致了减少了出口的比例,顺差缩小。
因此,政策建议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促进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手段,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外贸领域稳步增长,提高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进口出口结构,加强本土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整体贸易信誉度。
二、汇率制度改革逐渐深入,汇率波动率加大从2005年起,中国开始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逐步向市场化的方向靠近。
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渐对外市场形成一定的市场定价能力,外汇流动性逐渐提高,市场保持着一定的波动性。
因此,汇率制度改革影响了中国国际收支的表现。
人民币的逐渐增值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十分显著,一方面,由于汇率的升值,中国对外压力增强,进口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出口受到有力竞争的打压,企业盈利受挤压,整个外贸经济需要突破重围。
政策建议是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逐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同时,对人民币贬值进行适度干预和引导,确保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外资流入激增,国际收支存在结构性不平衡自1992年至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从几十亿美元增长到万亿级别。
起初,外资主要是以劳务性的形式进入中国,但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外国企业的认可,外资的涉及层面不断拓宽,不仅包括电脑、光纤等IT行业,还涉及汽车、银行、保险、金融等各种领域。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概述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多个国家之间贸易和金融往来导致的收支不平衡现象。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对各国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了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面对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流动不平衡全球资本流动不平衡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高,资本流动自由,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涌入。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面临资本外流的问题,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2. 货物贸易不平衡全球货物贸易不平衡也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
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规模庞大,而进口需求相对较低,导致贸易顺差过大。
相反,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面临贸易逆差的问题。
3. 汇率变动全球汇率的波动也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汇率变动对出口和进口的价格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
中国的对策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面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对策:1. 促进进口为了降低贸易顺差,中国可以采取措施促进进口。
通过减少关税、扩大进口市场开放度、鼓励跨境电商等方式,吸引更多国际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增加进口规模,平衡贸易。
2. 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中国可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是稳定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
中国可以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评估,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资本流动的平衡。
4.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应对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举措。
通过扩大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范围,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可以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降低资本流动的不平衡。
结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对各国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了挑战。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一、背景介绍二、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概述及影响1.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2.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三、中国的对策1.加强贸易投资监管2.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3.推动结构调整4.深化对外开放5.加大外部风险防范力度四、案例分析1.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2.中国的外贸顺差3.德国的贸易过剩4.日本的经常账户盈余5.韩国的贸易顺差五、总结一、背景介绍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和其它国家之间所有经济交往的收支情况,主要包括贸易、服务、收入和转移等四个方面。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世界经济体系内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存在长期的赤字或顺差状态。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影响各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外贸顺差长期存在。
中国在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针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中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和应对策略,促进全球国际收支平衡。
二、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概述及影响1.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性因素:世界各国经济结构不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和对外贸易依赖度高的国家容易形成外贸顺差。
(2)经济政策因素:主要包括汇率政策、保护主义政策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等因素。
国家对汇率和贸易政策的影响均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3)全球化进程因素:自全球化进程开始后,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越来越紧密,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体系的收支平衡。
2.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1)影响全球经济稳定。
由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会导致货币贬值、通胀和经济衰退等问题,从而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影响贸易关系、投资和金融市场。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会导致贸易战、投资流动性下降和金融市场波动等问题,从而对全球经济造成伤害。
(3)影响全球贫富差距与中等收入群体。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也会加剧全球贫富差距的加剧,从而影响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
论述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影响_杜美瑾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时,也出现了收支顺差的现象,长期持续存在并且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也在日益显现出来,它不仅仅体现在短期之内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环境等。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国际收支顺差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从而促进经济能够朝着可持续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探究国际收支顺差中的积极影响状况1.国际收支顺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
首先,经常项目作为国际收支平衡中最主要的项目,它的顺差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经常项目顺差能够刺激国内需求,提高国民经济总额,保障经常项目顺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净出口总额的增加,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良好。
导致国内需求增加主要因素是由于我国净出口贸易的增强,所以,国内需求就会不断提高。
资本项目主要是一个国家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生的资本跨国界的收支项目,因此,资本项目顺差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
资本项目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资本流入的增加,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国商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因此,资本净流入就会占国内总需求的主导地位,从而增加了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增加直接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规模,同净出口的乘数效应一样,在外商投资乘数的推动下,促进经济增长规模数同时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能够增加外汇储备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其外汇储备也会逐渐增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引进外资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使得我国的资本项目出现逆差,但是在其余时间之内我国经济呈现收支顺差。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也就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特别是在200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就已经达到了4000多亿美元。
浅析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及相关建议
《国际贸易》论文浅析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及相关建议论文作者: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学号:完成时间:浅析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及相关建议[中文摘要:]论文在充分论述外汇储备概念以及我国外汇储备重要性的前提下,以我国今年的外汇储备实际情况作为铺垫,折射出我国国民经济的内部失衡。
透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我们可以深刻地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只有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做出及时的应对,稳定人民币汇率,才能是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保障,才能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外汇储备金融危机国民经济汇率[Abstract]:Papers discussed fully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concept and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importance of premise, In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of actual situation this year as matting reflects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China's internal imbalance. Perspective by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caus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we can see that our country profoundly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of security faces unprecedented crisis and challenges. Only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o make timely response, Stability of RMB exchange rate, ability is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security,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Key Word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Financial crisis National economy Exchange rate一、外汇储备1、外汇储备的含义及组成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国际金融制裁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国际金融制裁影响及我国的对策一、金融制裁博弈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机遇:一是美欧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继续领先,夯实货币金融稳定基础。
俄乌冲突导致原油、粮食价格急速上涨,美国2月通货膨胀率超过6%,同比增加7.9%,失业率3.8%,3月启动加息缩表进程,考虑到投资和消费受到加息的打击,美联储将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由4%下调至2.8%。
联合国贸发会议将欧盟经济增长预期从3.3%下调至1.6%。
202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 5.5%的经济增长目标,如果通过政策激励能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较高的GDP增长就会进一步强化我国的生产和出口能力,一方面为本国币值坚挺背书;另一方面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和吸引力,有利于巩固我国吸引外资第二大国的地位,为币值稳定和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弥补能源、粮食短板,增加对欧再生能源贸易和投资。
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油价受到战争的刺激和主导一路攀升,布伦特原油在半个月内从90多美元/桶,冲到最高139.13美元/桶。
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TTF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涨幅超35%。
粮食产品普遍涨价,国际大豆、油脂、玉米、小麦、菜籽等价格均已逼近10年来的高位。
我国是能源、粮食进口大国,能源、粮食大幅涨价对我国生产和消费冲击较大,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也凸显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短板,以及发展再生能源、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化农业的急迫性。
促使我国加速科技进步和产业调整,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为长期摆脱对原油进口的过度依赖创造契机。
此外,贸易和投资方面也有新的机遇。
今年2月,欧盟重新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累计中美贸易逆差670亿美元。
美国3月23日恢复352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豁免,中国制造将成为欧美遏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这就意味着无论俄乌冲突何时结束,我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不会受到太多影响,与欧盟在稳定供应链、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增加。
金融体系的结构差异与国际收支失衡
金融体系的结构差异与国际收支失衡随着美国贸易赤字不断扩大,全球国际收支失衡这一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在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中,经济学家已经提供了多种不同视角。
本文的研究框架建立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的基础上,认为国际收支资本账户失衡是一种货币现象,它与国际资本流动有关。
因此,本文从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差异研究外部失衡问题。
具体而言,一国资本市场发达与否关系到一国能否通过国际证券投资(FPI)吸引到足够的国外资本,最终导致一国资本账户是否为顺差(或逆差)。
而资本市场与一国金融体系有关,在市场主导型的英美国家,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国外资本通过证券投资渠道大量内流,从而引起国际收支资本账户顺差。
在银行主导型的德日国家,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资本市场相对落后,国外资本通过证券投资渠道流入较少,相反国内资金通过FDI大量外流,引起资本账户逆差。
一国国际收支的两个账户又存在相互促进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本文运用18个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数据,发现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与一国证券资本流动显著正相关,而与滞后一期的经常账户显著负相关。
因此一国的资本市场能够通过证券投资这一经济变量影响资本账户,它背后反映的是一国的金融结构问题。
金融体系的不同又可以上溯到法律制度的差异。
根据LLSV“法与金融”理论我们知道,普通法系国家由于较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金融市场十分发达,进而形成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而诸如大陆法系国家在投资者保护方面不及普通法系国家,往往形成不发达的金融体系。
因此,国际收支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又与法律制度有关。
法律制度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不光体现在资本市场,也体现在对银行业的发展。
另外更重要的是,法律制度本身也是一个影响资本流动的独立的影响因素,如果一国有较好的法律,将吸引国外资金大量流入,引起资本账户顺差。
因此,国际收支失衡又与法律制度存在很大关联。
本文在LLSV基础上,对48个国家(地区)放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普通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国际收支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基本评估和发展趋势
基本评估 —金融体制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情相适应 —改善了银行机构体系的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通过国家信誉担保,有效动员民间资金,以金融的稳定,支持了经济的
高速发展。 —经济的政府驱动特征,使银行体系的资金流向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资
金配置效率较低,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不足 —对银行体系的利润和竞争保护导致产业扭曲和配置扭曲,在逆周期时期
,分配结构失衡
•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 —金融监管的全球一体化,从G10向G20体制转
化 —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和虚拟化,与新兴国家在
实体与虚拟经济上的结构失衡。 —金融全球化强化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国际货币
体系存在着内生的不稳定性
•
•
•
•
中国和东亚四国劳动生产率比较
•
中国和东亚四国就业人口工资增长比较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在全球化和全球供求失衡, 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考虑改革的途径和方向
•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
全球商品出口波动(3个月平滑,按年率计 算)
•
二、稳定和效率—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金融的核心功能是在资金的时空配置中管理和 分散风险。
资金的市场配置能增进效率,但前提是市场的 稳定有效。
更为明显 —资本市场的建设是“倒爬楼梯”路径,债券市场乏善可陈,股票市场既是拯
救国有企业的工具,也成为“博傻”式的高风险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 场之间缺乏基于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性之间的过度。当前股票市场的 下行正在证实MM定理 —金融市场信用基础结构薄弱,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难以实际应 用,缺乏市场监管者。 —以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基础的外汇政策已严重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率和宏 观经济的稳定
国际收支不平衡对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影响评估
国际收支不平衡对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影响评估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收支不平衡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这种不平衡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首先,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全球经济波动加剧。
不平衡的贸易和金融流动形成了全球经济的“不均衡力场”,容易导致市场波动扩大。
一方面,中国等出口大国的超大规模贸易顺差,使得逆差国家出口受损,进而导致其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危机。
另一方面,逆差国家为了弥补贸易逆差,不得不通过债务融资来平衡国际收支,由此产生的金融不稳定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的隐患。
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扰乱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平衡,加大了全球经济的波动。
其次,国际收支不平衡还会影响各国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成为出口大国的常态,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使得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失衡,对国内需求的依赖过高。
一旦逆差国家不能维持进口需求,出口大国的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冲击。
而逆差国家则往往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平衡国际收支。
这种保护主义立法不仅会颠覆原有的自由贸易体系,也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对各国的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造成了困境,削弱了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
再次,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稳定,加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一方面,出口大国通过购买逆差国家的资产来平衡国际收支,形成了大量跨境投资。
然而,当逆差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出口大国的资产价值将面临严重下跌,给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另一方面,逆差国家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不得不借入大量外债。
一旦这些外债收回所需条件发生变化,例如利率上升等,逆差国家的金融系统将面临严重风险。
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
最后,国际收支不平衡还会影响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与发展。
如前所述,逆差国家往往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平衡国际收支,这种保护主义导致了全球贸易秩序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中国金融安全翁世淳当前以美国日益扩大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东亚地区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为代表的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结果是全球资产流动性泛滥,房地产和证券资产价格不断推高,金融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速度加快,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建立在国际收支均衡基础上国际金融体系正在面临潜伏的金融危机。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形势下维护自我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总结评价国际金融学界观点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金融安全的概念,并根据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金融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一、金融安全的概念关于金融安全,国外学者并没有对其概念进行界定,他们通常将金融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安全战略或国家经济安全的部分进行探讨。
中国学者对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以王云龙为代表的“正常运行”论和以梁勇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论两种主流观点。
王元龙(2003)认为,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和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
[1]梁勇(1999)从国际关系学角度认为,金融安全是对国家“核心金融价值”的维护,包括维护价值的能力与实际能力的信心这两个紧密相关的方面。
[2] 综合上述两种关于金融安全概念的观点,无论是“正常运行”论还是“核心价值”论,其理论的研究角度是一国主权这个层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一国金融体系已经纳入到国际金融体系之中,当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取得经济发展。
如果片面强调一国的金融体系正常运行、金融财富安全、金融主权不受妨碍、金融信心维持,那么采取措施所导致的结果将是大量国际投资外流、失业率增加、国际贸易活动减少,最终使国家经济增长受阻(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政府为避免大量资本流,出于1998年9月1日宣布实行了严厉外汇管制政策,内部包括对外资对外往来资金账户的资金调动需经政府批准,所有金融资金交易只能通过马来西亚政府授权的金融机构进行,外资投资需在马来西亚滞留一年以上方能撤资汇出国,实施钉住汇率(1美元兑3.8马元)等。
结果造成马来西亚在金融风暴后的数年内承受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和政府财政赤字问题,国家的经济增长严重受阻。
)。
从今天来反思和审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给予的启示,不应将金融安全的概念从一国角度来定义,而应当从全球视角出发来界定。
一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是在不完全市场约束条件下实现投融资、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法人治理六大功能,而金融危机出现的后果必然是金融体系功能无法实现或者被扭曲。
所以,金融安全应该被定义为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下,为避免金融危机出现而对一国和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创新而付出的努力,以维护国家和国际货币供求、资金借贷、资本市场和国际收支的均衡。
二、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在实现金融安全的四大基础中,国际收支均衡最为重要。
从一国到国际间货币供求、资金借贷状况到资本市场运行,最终都体现为国际收支的具体表现。
中国对美的巨大贸易顺差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西方部分人士指责中国实行的固定汇率政策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从而造成中国与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经贸关系的紧张局面。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全球国际失衡的持续现象不但威胁到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使中国金融体系受到了重大影响。
(一)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外汇储备过度增长必然通过货币传导机制增加人民币供给。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伴随明显的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表明中国外汇资产货币化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
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
同期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达到2499亿美元。
”[3]数据表明近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量主要通过经常项目结汇而实现。
受外汇储备增长影响,2007年第一季度广义货币(M2)余额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末加快0.4个百分点。
[4]虽然在2006年中国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等措施回笼货币,但是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依然推进货币供应量的较)占GDP的比例已经由2004年末的185%增长至2007快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第一季度末的728%。
货币供应迅速增长的结果必然是流动性泛滥,房地产、证券等金融资产价格不断推高,虚拟经济运行逐渐脱离正常轨道,最终形成全社会的资产泡沫。
而这些现象恰是历史上数次金融危机出现的前奏。
所以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货币供给增加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二)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国际收支顺差所带来的外汇资金流入标志着国际私人资本大量进入中国。
它既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成为资本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5年11月中国股票市场开始复苏的时期正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最为强烈、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争论最为激烈的时期,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开始加速进入中国。
当时有学者估计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股市的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相对于流通市值达1.28万亿的中国股票市场并不为大,但是对于不成熟的中国股市来说,国际资本投资股市的示范效应远远大于本身的规模。
如今,上证A股综合指数已经较当时上升了4倍,在长期牛市的带动下,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股市的规模更为庞大。
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一个重要变化是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大幅下降。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较上年下降84%。
其中证券投资逆差676亿美元,增长12.7倍。
[5]这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投资到中国资本市场。
一方面,国际资本加速了中国股市股票价格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波动。
从2007年2月27日A股市场创下1997年以来单日股票下跌最大跌幅的事件分析,这次股市的剧烈波动与前段时间QFII的减仓以及国际投行对中国股市看空的言论相关。
进入5月以后,国际资本对于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表现为更大的投机心态。
无论国内投资者与境外资本方在这场股市中的博弈结果如何,大规模股票投机造成股市波动的结果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也是对中国金融体系健全化过程的重大挑战。
(三)国际收支失衡对银行信贷市场的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资金借贷市场的影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贷款期限结构短期化;二是外债结构短期化。
由于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导致的流动性泛滥,中国商业银行愈来愈偏好对短期项目进行放贷,从而促使贷款期限结构短期化。
商业银行追求短期化贷款的结果必然加剧贷款在全年的季节性波动。
这不仅与实体经济部门有效需求不匹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市场形象,不利于维护与客户的关系,而且也容易误导管理当局和市场对宏观形势的判断。
虽然中国外债偿付率远低于25%的国际经验标准,但是从外债运行来分析,外债存在的潜在风险不可低估,其集中表现为外债结构短期化。
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06年末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393.60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3.15%,比上年末增加144.58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836.28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6.85%,比上年末增加274.85亿美元。
[6]短期外债的规模过大,意味着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增大,速度加快,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不断上升,对经济的风险就比较大。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马来西亚、韩国都曾有一个短期资本大量流入的过程,因此短期外债规模成为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警戒信号,需要引起管理当局的高度警惕。
综合全球国际失衡对中国货币供应、资本市场和资金借贷市场的影响,将加大正在改革中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致威胁金融安全。
中央银行利用传统货币传导机制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日渐不明显,从2007年5月20日中央银行加息、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政策并不为资本市场所认可的事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正视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步骤和效果对维护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对策建议根据上述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分析,提出以下几点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从金融体系功能来重新规划金融体系改革。
克鲁格曼早在1997年就曾指出,政府的不当干预才是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本质原因。
在危机中资产价值的猛跌使很多金融中介机构破产,从而暴露出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的破坏作用。
而金融中介机构的借贷活动与资产价值之间存在着一种政治经济动力关系,政府对金融中介机构或明或暗提供的债务担保,是造成金融中介机构进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根本原因。
因此减少政府对金融体系改革的干预,才能真正发挥金融体系投融资、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法人治理六大功能,以不致于中国货币政策执行陷入两难的境地。
(二)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结合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状况,考虑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因为金融不稳定因素转化为金融危机前具有一定征兆,建议危机预警体系可以把握主动,降低治理成本。
该系统可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构成,具体负责全国范围内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
根据各行业制定预警指标体系,由三大监管机构共同对入选指标的具体数值进行监测。
当某个变量偏离值程度接近临界值时,可以认为这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潜在金融风险的预警信号。
监测机构将风险信息和应对方案及时传递到金融部门,以实现金融风险预警的效果。
(三)以合作创新化解潜在的金融危机。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既对一国金融体系存在威胁,同时也对国际金融体系构成风险。
如作为国际贸易的中美双方,中国由于贸易顺差导致货币政策执行困难,美国也由于贸易逆差而遭受赤字压力。
中美任何一方体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对方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所以,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创新代替守成是化解潜在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
合作在于抛开意识形态和短期利益之争,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促使全球金融持续稳定增长。
具体措施包括:全球各国加强对银行体系的监督,建立完善的银行监督机制;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督,增加对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增加所有国家宏观经济包括财政状况和货币状况的透明度;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应急贷款的机制和能力。
金融创新的意义在于通过金融制度、工具、技术创新从根本上完善金融外部性带来的风险,建立起风险分散和分担机制,实现全球金融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最佳组合。
参考文献:[1] 王元龙.中国金融安全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 梁勇.开放的难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3][5][6]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006年国际收支报告;[4] 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