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中国金融安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中国金融安全

翁世淳

当前以美国日益扩大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东亚地区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为代表的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结果是全球资产流动性泛滥,房地产和证券资产价格不断推高,金融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速度加快,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建立在国际收支均衡基础上国际金融体系正在面临潜伏的金融危机。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形势下维护自我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评价国际金融学界观点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金融安全的概念,并根据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金融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一、金融安全的概念

关于金融安全,国外学者并没有对其概念进行界定,他们通常将金融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安全战略或国家经济安全的部分进行探讨。中国学者对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以王云龙为代表的“正常运行”论和以梁勇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论两种主流观点。

王元龙(2003)认为,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和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1]

梁勇(1999)从国际关系学角度认为,金融安全是对国家“核心金融价值”的维护,包括维护价值的能力与实际能力的信心这两个紧密相关的方面。[2] 综合上述两种关于金融安全概念的观点,无论是“正常运行”论还是“核心价值”论,其理论的研究角度是一国主权这个层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一国金融体系已经纳入到国际金融体系之中,当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取得经济发展。如果片面强调一国的金融体系正常运行、金融财富安全、金融主权不受妨碍、金融信心维持,那么采取措施所导致的结果将是大量国际投资外流、失业率增加、国际贸易活动减少,最终使国家经济增长受阻(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政府为避免大量资本流,出于1998年9月1日宣布实行了严厉外汇管制政策,内部包括对外资对外往来资金账户的资金调动需经政府批准,所有金融资金交易只能通过马来西亚政府授权的金融机构进行,外资投资需在马来西亚滞留一年以上方能撤资汇出国,实施钉住汇率(1美元兑3.8马元)等。结果造成马来西亚在金融风暴后的数年内承受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和政府财政赤字问题,国家的经济增长严重受阻。)。

从今天来反思和审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给予的启示,不应将金融安全的概念从一国角度来定义,而应当从全球视角出发来界定。一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是在不完全市场约束条件下实现投融资、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法人治理六大功能,而金融危机出现的后果必然是金融体系功能无法实现或者被扭曲。所以,金融安全应该被定义为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下,

为避免金融危机出现而对一国和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创新而付出的努力,以维护国家和国际货币供求、资金借贷、资本市场和国际收支的均衡。

二、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在实现金融安全的四大基础中,国际收支均衡最为重要。从一国到国际间货币供求、资金借贷状况到资本市场运行,最终都体现为国际收支的具体表现。

中国对美的巨大贸易顺差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西方部分人士指责中国实行的固定汇率政策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从而造成中国与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经贸关系的紧张局面。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全球国际失衡的持续现象不但威胁到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使中国金融体系受到了重大影响。

(一)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外汇储备过度增长必然通过货币传导机制增加人民币供给。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伴随明显的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表明中国外汇资产货币化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同期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达到2499亿美元。”[3]数据表明近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量主要通过经常项目结汇而实现。受外汇储备增长影响,2007年第一季度广义货币(M2)余额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末加快0.4个百分点。[4]虽然在2006年中国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等措施回笼货币,但是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依然推进货币供应量的较

)占GDP的比例已经由2004年末的185%增长至2007快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

2

年第一季度末的728%。

货币供应迅速增长的结果必然是流动性泛滥,房地产、证券等金融资产价格不断推高,虚拟经济运行逐渐脱离正常轨道,最终形成全社会的资产泡沫。而这些现象恰是历史上数次金融危机出现的前奏。所以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货币供给增加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二)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国际收支顺差所带来的外汇资金流入标志着国际私人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它既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成为资本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5年11月中国股票市场开始复苏的时期正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最为强烈、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争论最为激烈的时期,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开始加速进入中国。当时有学者估计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股市的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相对于流通市值达1.28万亿的中国股票市场并不为大,但是对于不成熟的中国股市来说,国际资本投资股市的示范效应远远大于本身的规模。如今,上证A股综合指数已经较当时上升了4倍,在长期牛市的带动下,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股市的规模更为庞大。

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一个重要变化是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大幅下降。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较上年下降84%。其中证券投资逆差676亿美元,增长12.7倍。[5]这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投资到中国资本市场。一方面,国际资本加速了中国股市股票价格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波动。从2007年2月27日A股市场创下1997年以来单日股票下跌最大跌幅的事件分析,这次股市的剧烈波动与前段时间QFII的减仓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