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作者:王喆王立志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8年第02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是国际流动性过剩的结果。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烈作用下,资金的逐利性使国际资本疯狂涌入。正如国际上历次金融危机一样,这些流动性极强、以套利投机为目的的短期资金的涌入,不仅引发国内流动性泛滥,而且加大了我国金融安全的压力,国际游资纷纷进入了中国境内,获得较高资本收益,一旦资金流动的方向发生改变,极有可能引发金融不稳定甚至危机。因此,研究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现状以及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对于正确甄别有益的和有害的资本流动,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防止形成对金融安全的威胁甚至实质损害,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高速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安全、影响、对策
一、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际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大趋势,我国也采取了一些放松资本管制的措施,在2004年年底,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43项资本项目中,我国有11项实现部分可兑换,11项较少限制,15项较多限制,严格管制的仅有6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格局也有所变化。目前,我国国际资本流入越来越强,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14336.11亿美元,外债规模迅速上升,达到3278.02亿美元,资本流出也不断增加。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国际资本流入以FDI为主,呈现多渠道流入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放松,以及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我国资本流入渠道呈现以FDI 为主,QFII、外债等为辅的多元化趋势。截止2007年10月中国实际吸引FDI额度达7579.29亿美元,达625271个项目(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整理);从2003年我国引入QFII制度至2007年11月,已批准49家QFII投资额度,总计99。95亿美元(资料来源:外汇管理局网站整理);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278.02亿美元(资料来源:外汇管理局网站整理)。随着2007年3月两税合并议案的通过,对于FDI的各种优惠政策减少趋势已经愈加明显,加上2006年底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商已更加倾向于采用非直接投资方式,这将是中国必须面对的国际资本流人的新挑战。
(二)“热钱”流入规则不断扩大,流动性增强。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热钱”大量流入中国,而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净误差和遗漏的巨大转变可能潜在地预示着未记录的资本流入。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至1991年以来,中国一直存在着“热钱”流出(也可以理解成资本外逃),而到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流出达到顶峰。1997年以后,“热钱”流出逐步减少,到2002年发生逆转,是大量的“热钱”流入,这种资本流入的规模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到2004年,“热钱”流入额更是达到一个高峰。2007年上半年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贷方达130.75亿美元。
(三)FDI投资结构发生变化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制造业吸收外资占比下降,部分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增长较快。2007 年上半年,制造业外国来华直接投资170亿美元,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为53%,仍居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半壁江山。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迅速,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房地产业吸收外资达77亿美元,占比从上年同期的11%上升到24%。
(四)国际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加深
首先,QFII制度进一步完善。2006年8月,在充分总结QFII工制度3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鼓励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共同基金、慈善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完善了资金汇兑和账户管理。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设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较多。截至2006年11月,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共有8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共有24家,其中11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股权已经达到49%;4家外资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成为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39家和19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分别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直接从事B股业务。此外,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2003年11月17日,香港证券交易所在北京设立代表处。第三,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境内上市,外资被允许对境内上市企业实施战略并购。第四,内地与香港合资期货公司获准成立,部分外资现货公司参与中国期货市场交易。如法资公司路易达孚(北京)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参与了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交易。第五,外资对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在外汇市场上,截至2006年底,在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上,外资做市商银行机构数占比38%,外资银行机构数占比57%。在银行间外币/外币交易市场11家做市商和45家成员银行中,外
资做市商银行有8家,外资成员银行达到19家。在银行间外汇远期市场上,外资银行机构数占比为77%;在银行间外汇掉期市场上,外资银行机构数占比为73%。在货币市场上,到2006年底,98家外资银行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短期资金的融通,占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员数的14%;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外资银行有95家,占比为7%。
(五)对外资本输出逐渐增多
随着中国加人WTO,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联系加强,近年来我国对外资本流出有了显著的增加,2006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824亿美元,相对于2005年同比增长27.75%(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QDII银行政策在我国的推行,弥补了我国参与境外投资的缺陷,此项举措将中国境内资本进一步推向海外,在对外资本流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至2007年1月未,我国QDII的机构达21家,总金额达179.88亿美元。
二、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是国际流动性过剩的结果。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烈作用下,资金的逐利性使国际资本疯狂涌入。正如国际上历次金融危机一样,这些流动性极强、以套利投机为目的的短期资金的涌入,不仅引发国内流动性泛滥,而且加大了我国金融安全的压力,国际游资纷纷进入了中国境内,它们可能同时收获包括以下四重利益的全球最高资本收益:(1)从直接投资(FDI)中掠夺中国的要素成本;(2)从房地产开发和交易投机中获取暴利;(3)从受到纵容的股市中大发横财;(4)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稳定的资本收益。一旦资金流动的方向发生改变,极有可能引发金融不稳定甚至危机。
(一)FDI从中国掠夺大量的要素报酬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急需经济发展资金,这时国内投资处于饥渴状态,国内储蓄远远不能满足投资,投资缺口由外国资源流入进行弥补,因而经常项目常常处于逆差状态,资本与金融项目常常处于顺差状态,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为经常项目的逆差融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1994年以来,中国已经告别了资金短缺时代,成为重要的国际资本净输出国。但同时中国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主要表现为FDI。由于中国并不存在投资储蓄缺口,因而中国并非是在利用FDI所带来的资金或者实物资源,而是在利用凝结在外国直接投资中的技术、管理、市场、品牌等经营资源,结合国内的实物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率为16%~18%。各方研究统计表明,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率至少在10%以上。中国以较高成本获得的FDI所带来的资金和来自于贸易盈余顺差(实物资源净输出)的资金大多形成储备资产,又通过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进行保值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