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风险评价原则与治疗(2010硕)_-

合集下载

脑出血的护理评估

脑出血的护理评估

脑出血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

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脑出血。

继发性脑出血是由于某种原发性血管病变如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引发的脑出血。

原发性脑出血是指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动脉破裂出血。

(二)相关病理生理绝大多数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在基底节区的壳核和内囊区,约占ICH的70%。

脑叶、脑干及小脑齿状核出血各占约10%。

壳核出血常侵入内囊,如出血量大也可破入侧脑室,使血液充满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丘脑出血常破入第三脑室或侧脑室,向外也可损伤内囊;脑桥或小脑出血则可直接破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第四脑室。

脑出血血肿较大时,可使脑组织和脑室变形移位,形成脑疝;幕上的半球出血,可出现小脑幕疝;小脑大量出血可发生枕大孔疝。

(三)病因与诱因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梗死后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四)临床表现1. 一般表现脑出血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多有高血压病史。

情绪激动或活动时突然发病,症状常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2. 不同部位出血的表现(1)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脑出血的50%~60%,系豆纹动脉破裂所致,可分为局限型(血肿局限于壳核内)和扩延型(血肿向内扩展波及内囊外侧)。

病人常有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还可出现眼球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不能,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20%,系丘脑穿通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所致,分为局限型(血肿局限于丘脑)和扩延型(出血侵及内囊内侧)。

病人常有“三偏征”,通常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深浅感觉均受累,但深感觉障碍更明显。

2024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2024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2024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 H)是是一种常见而又难治的疾病,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患者的致残、致死率高千脑梗死患者,脑出血患者1个月死亡率高达35%~52% I 6个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诊断与评估脑出血早期进展迅速,容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及时评估病情和决速诊断至关重要。

对突然发病疑似脑卒中的患者,急救人员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尽快送往有条件的医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脑CT/C TA或MRI等检查。

一旦确诊应根据病渭紧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病史与查体1.病史采集: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突发起病,且多在动态状况下发病,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升高、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应重点询问患者或目击者下述清况:脑卒中发生时间、症状、起病时的活动清况、年龄、是否有外伤史、原发性高血压病史、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史、糖尿病史、吸烟及饮酒史、药物史(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氯毗格雷、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包括药物服用的时间以及剂量等)、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诱发出血的内科疾病(如血液病、肝病等),是否存在使用成瘾药物(如可卡因)等。

2.体格检查和病情评估:首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评估后,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可借助脑卒中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和选择各种治疗措施。

常用的量表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出血评分量表。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出血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头部CT、MRI和脑血管造影等。

CT及MRI能够反映出血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和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脑血管造影能够帮助明确脑出血的潜在病因。

1头部CT检查1)头部CT普通扫描使用广泛,脑出血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是诊断脑出血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脑出血护理评估

脑出血护理评估

脑出血护理评估介绍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进行综合的护理评估以提供适当的护理干预。

本文档旨在介绍脑出血护理评估的重要性和评估过程。

评估目的脑出血护理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通过评估,护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变化和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评估内容脑出血护理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 客观指标评估:包括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心肺功能等方面的指标。

2. 病史评估:收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既往疾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危险因素。

3. 症状评估:评估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改变、肢体活动受限等。

4. 神经系统评估: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意识状态、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以了解脑部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5. 心肺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状态,包括心率、心律、呼吸频率和质量等,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6. 皮肤评估: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包括颜色、温度、潮湿度等,以及有无皮肤损伤等。

7. 情绪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等,以及与脑出血相关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8. 家属评估:了解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和护理需求,与家属沟通,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教育。

结论脑出血护理评估是提供个性化护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患者全面综合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变化和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应经常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脑出血指南ppt课件

脑出血指南ppt课件
• 推荐意见: (1)卧床患者应注意预防DVT(Ⅰ级推荐,C级证据);如疑似患 者可做D-二聚体检测及肢体多普勒超声检查(Ⅰ级推荐,C级证 据)。 (2)鼓励患者尽早活动、腿抬高;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输液,特 别是瘫痪侧肢体(Ⅳ级推荐,D级证据)。 (3)瘫痪患者入院后即应用气压泵装置,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相 关栓塞事件(Ⅰ级推荐,A级证据);不推荐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 栓(Ⅰ级推荐,A级证据)。
(4)40 ml以上重症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占位效应导致意 识障碍恶化者,可考虑微创手术清除血肿(Ⅱ级推荐,B 级证据)。
(5)微创治疗应尽可能清除血肿,使治疗结束时残余血 肿体积≤15 ml(Ⅱ级推荐,B级证据)。
(6)病因未明确的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前应行血管相 关检查(CTA/MRA/DSA)排除血管病变,规避和降低再出 血风险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 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 居第2位。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 /10万人年。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 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 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一30%。
院前处理
① 初发脑出血部位(脑叶);② 高龄;③MRI GRE-T2*,SWI 序列显示微出血病灶部位及其数量;④正在口服抗凝药物;⑤载 脂蛋白Eε2 或ε4 等位基因的携带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 (2)所有脑出血患者均应控制血压,脑出血发生后应立即给予控 制血压的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长期血压控制目标为 130/80 mmHg 是合理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2. 病因治疗
(4)对普通肝素相关性脑出血,推荐使用硫酸鱼精蛋白治 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 (5)对溶栓药物相关脑出血,可选择输注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6)对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不推荐常规输 注血小板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脑出血危急值标准

脑出血危急值标准

脑出血危急值标准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因此,对于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非常谨慎和及时。

为了能够更好地判断脑出血的危急程度,医学界制定了一套脑出血危急值标准,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脑出血危急值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评估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标准。

1. 神经系统症状:脑出血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说明脑出血已经达到了危急程度。

2. 血压水平: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水平也是评估危急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脑出血患者的收缩压应该控制在140-180mmHg之间,而舒张压应该控制在90-105mmHg之间。

如果患者的血压超出了这个范围,说明脑出血已经达到了危急程度。

3. 瞳孔反应:脑出血患者的瞳孔反应也是评估危急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人的瞳孔应该对光有良好的反应。

如果脑出血患者的瞳孔出现不对称、散大或者对光反应迟钝等异常情况,说明脑出血已经达到了危急程度。

4. CT影像学表现: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也是评估危急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如果CT显示脑出血范围较大、出血量较多,或者有明显的脑水肿,说明脑出血已经达到了危急程度。

根据以上标准,医生可以将脑出血分为三个级别: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脑出血:患者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没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或神经功能损害。

此时,医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密切观察来控制患者的病情。

中度脑出血:患者有明显的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但没有明显的生命危险征象。

此时,医生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降低血压、减少脑水肿等。

重度脑出血:患者有严重的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并且有明显的生命危险征象。

此时,医生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措施,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总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脑出血危急值标准的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判断患者的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引言】出血风险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在接受某些医疗操作或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出血风险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相关指标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少手术或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风险,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安全。

【背景】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手术和抗凝治疗等情况下。

出血不仅可能导致患者失血过多,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进行手术或给予抗凝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方法】出血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史、用药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出血风险因素。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

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3. 凝血因子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4. 出血风险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使用出血风险评分系统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常用的评分系统包括HAS-BLED评分系统、CHADS2评分系统等。

【结果】根据出血风险评估的结果,医生可以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 低风险:患者无明显的出血风险因素,可以正常进行手术或抗凝治疗。

2. 中风险:患者存在一些出血风险因素,需要谨慎进行手术或抗凝治疗。

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3. 高风险:患者存在较多的出血风险因素,需要谨慎评估手术或抗凝治疗的必要性,并采取更加严密的监测和措施来减少出血风险。

【讨论】出血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医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在评估过程中,医生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经验和最新的指南,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出血风险评估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脑出血的风险评价原则与治疗(2010硕) -

脑出血的风险评价原则与治疗(2010硕) -

宋治,杨期东,资晓宏,等。幕上脑出血颅腔容积急生性代偿能力评估与预测。卒中与神经疾,2003;10(5):263-265
血肿量与颅腔容积代偿状态分析血肿量与颅腔容积代偿状态分析-2
昏迷(coma)发生的预测方程 昏迷(coma)发生的预测方程
生理状态下CBF的调节 生理状态下CBF的调节
脑血流量的生理意义
成人的脑血流量(CBF)保持在750ml/min, 成人的脑血流量(CBF)保持在750ml/min, 即平均为50-55ml/100克/min。 即平均为50-55ml/100克/min。 当脑血流量减半时,即为25-27ml/100克 当脑血流量减半时,即为25-27ml/100克 /min出现意识障碍。 /min出现意识障碍。 当脑血流量低于18-20ml/100克/min时, 当脑血流量低于18-20ml/100克/min时, 出现脑电活动静息。
CBF=(MBP-ICP)/CVR的意义
从上述公式可看出,CBF可受三个方面因素的 从上述公式可看出,CBF可受三个方面因素的 调节,即MAP、ICP与CVR。 调节,即MAP、ICP与CVR。
在ICP增高时,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 降低ICP,达到增加CBF的目的。
PART B 脑出血风险的评估方法
宋治等《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10:263-265。
血肿部位、出血量、与脑室出血将成为我们 评价与治疗脑出血时切入点
1.出血部位的风险 1.出血部位的风险
中线结构移位与病人预后
中线结构移与预后的关系
移位幅度小于4.0mm 移位幅度小于 0% 移位于4.1--7.0mm 移位于 30% 移位于7.1--10mm 移位于 50% 90% 移位大于10mm 移位大于 100% 移位率大于0.50 0% 移位率小于0.3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出血风险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患者出血风险的方法。

该评估可以匡助医生确定患者在接受某些治疗或者手术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出血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关于出血风险评估的详细内容。

一、背景介绍出血是指血液从血管破裂或者损伤的部位流出的现象。

在某些医疗过程中,如手术、创伤或者抗凝治疗等,患者可能会面临出血的风险。

因此,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出血风险。

二、出血风险评估的目的出血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患者在特定治疗或者手术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出血风险。

通过评估患者的相关因素和指标,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出血风险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和预防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出血风险。

三、出血风险评估的方法出血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出血风险评分系统:通过对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评分,如年龄、性别、疾病史、手术类型等,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水平。

常用的评分系统有HAS-BLED评分系统、CHADS2评分系统等。

2. 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红细胞计数等,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液稀释程度。

3. 影像学检查:通过使用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扫描等,来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和出血风险。

这些检查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以及可能导致出血的潜在因素。

四、出血风险评估的指标在进行出血风险评估时,常用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年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出血风险因素,老年患者通常比年轻患者更容易浮现出血的情况。

2. 性别:女性在某些情况下,如月经期或者妊娠期,更容易浮现出血。

3. 疾病史:患有一些疾病,如血友病、血液病等,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4. 手术类型:不同类型的手术具有不同的出血风险。

例如,心脏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通常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

5. 用药史:某些药物,如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出血风险评估是一种常用于医疗领域的评估方法,用于评估患者在接受某些治疗或者手术过程中浮现出血的风险程度。

该评估可以匡助医生和护士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出血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出血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匡助医生和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出血风险。

2. 患者的病史: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某些疾病或者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因此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评估出血风险非常重要。

3. 患者的临床状况:包括患者目前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这些信息可以匡助医生和护士判断患者当前的身体状态,从而更好地评估出血风险。

4. 患者正在接受的治疗或者手术过程:包括患者正在接受的药物治疗、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

某些药物或者手术过程可能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因此了解患者正在接受的治疗或者手术过程对于评估出血风险非常重要。

5. 出血风险评估工具: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状况和正在接受的治疗或者手术过程,医生和护士可以使用出血风险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HAS-BLED评分、CHADS2评分等。

这些评分工具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将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得出一个出血风险评分,从而匡助医生和护士判断患者的出血风险。

6. 出血风险的分类:根据出血风险评估的结果,医生和护士可以将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行分类,如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等。

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以减少出血的发生。

7. 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等级,医生和护士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对于低风险患者,可能只需要进行常规的出血监测和观察;对于中风险患者,可能需要加强出血监测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控制手术时间等;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出血监测和预防措施,如输血、使用止血药物等。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2024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2024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引言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和高死亡率。

针对脑出血的治疗非常关键,早期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将继续探讨脑出血的治疗指南,并总结了最新的研究和指南建议。

我们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一、急性期治疗1. 早期诊断: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如CT或MRI,迅速诊断脑出血,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降低颅内压力:通过脱水治疗、保持头部正位、控制高血压等手段降低颅内压力,减少额外的损伤。

3. 减少脑损伤:采用良好的血压控制、降低体温、保持血氧饱和度等措施,减少脑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4. 神经保护治疗:通过给予适当的脑保护药物、脑细胞活性剂等治疗手段,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5. 治疗并发症:在急性期治疗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肺炎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1. 开颅手术:适用于一些合并血肿或造成严重脑组织压迫的脑出血患者,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的压力。

2. 血管介入治疗:通过介入手术,修复或阻塞导致脑出血的血管,减少出血的范围和程度。

3. 颅内压监测:通过植入颅内压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脑细胞保护:应用脑细胞保护药物或技术,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和再生。

5. 手术并发症管理:对于手术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出血等,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三、药物治疗1. 血压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2. 抗凝治疗:对于有明确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可以考虑合适的抗凝治疗。

3. 治疗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对于脑出血的病因明确的患者,可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动脉瘤栓塞术或血管畸形切除术等。

4.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无抗凝适应症的脑出血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5. 镇痛和抗惊厥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和惊厥症状,选用适当的镇痛和抗惊厥药物进行治疗。

脑出血治疗指南

脑出血治疗指南

4/5/2020
5
3. 分诊至神经内/外科或神经重症加强医疗病房(NICU)
①颅内中小量血肿、无明显颅高压的患者,可暂时保守治疗,在发 病72h内严密观察,动态复查头颅CT;
②颅内大量血肿(幕上出血量>30ml,幕下出血量>10ml,中线 移位超过5mm,环池及侧裂池消失)、或伴梗阻性脑积水、严重 颅高压甚至脑疝的患者,立即分诊至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
出血患者,应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对于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小板减少症者,可给
予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替代治疗。对于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等引发脑出血 的患者,应停用此类药物,并以最快的速度纠正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如 补充维生素K、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脑出血患者发生血栓栓塞
性疾病的风险很高。在血管超声检查排除下肢静脉栓塞后,可对瘫痪肢体使用 间歇性空气压缩装置,对于脑出血发生深静脉栓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5/2020
4
2.急诊处理:到达急诊科,应立即进行初诊;需再次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力争 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急诊抢救过程中应高度强调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呼吸道 通畅;对于呼吸障碍或气道不通畅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气道插管,插管有困难的可 紧急气管切开,推荐环甲膜穿刺、经皮气管切开或气管正位切开;根据患者意识障碍 的程度、肢体活动障碍及语言障碍情况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快速行头颅CT检查(有条件的重危患者 可行床旁移动CT检查),判断是否有脑出血以及明确血肿大小,以便后续分诊。对于 脑疝患者,急救过程更应争分夺秒。
4/5/2020
3
多学科专家共识
1. 院前急救:在发病现场进行急救时,首先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记录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况、瞳孔 变化。应用急救设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 道。如患者呼吸道不通畅,应立即清理气道分泌物;如呼 吸频率异常,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可现场气管插管,球 囊辅助呼吸。如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可用升压或降压药 将血压维持在基本正常范围内。如患者发病时发生外伤, 应注意检查有无骨折、开放性损伤及闭合性脏器出血,根 据情况给予简易处理。经紧急现场处理后,立即转送患者 至距离最近且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转运途中应注意将患者 始终保持头侧位,减少颠簸。

脑出血预后评估量表要点总结及评分标准

脑出血预后评估量表要点总结及评分标准

脑出血预后评估量表要点总结及评分标准脑出血约占脑卒中的13%,是由脑动脉破裂而导致周围组织局限性出血。

ICH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尽早评估病情发展和临床预后,指导制订治疗方案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预后效果。

原始ICH量表量表总分0—6分,根据总分值评估临床患者30天病死率,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OICH评价指标包括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血肿量、患者年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和血肿是否来自幕下5项。

OICH量表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ICH短期预测量表,使用起来简单便捷,判断30天病死率准确度较高。

改良ICH量表A和改良ICH量表B MICH-A和MICH-B的组成因素和OICH组成因素一样,赋值存在一定差异,做进一步细分。

MICH-A总分11分,MICH-B总分10分。

ICH分级量表ICH-GS评分每个分值都有对应的患者。

在预测30天功能预后方面两个评分效能相当,在预测住院期间和发病30天死亡率方面,ICH-GS更优秀。

新ICH量表新ICH量表对30天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优于OICH量表。

ICH功能转归评分量表ICH-FOS总分0—16分,分数越高,功能转归不良风险越大。

该量表最初制定时纳入的样本量比其他量表大得多,纳入尽可能接受充分的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放弃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使其更加可靠、准确、实用。

ICH-FOS在评估短期、长期预后方面均具有最高的准确性。

功能结局量表功能结局量表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对原发性ICH患者的神经功能结局进行预测。

功能结局量表总分11分。

功能结局量表和之前的ICH 量表赋值方法相反:功能结局量表分数越高,其ICH患者的神经功能结局越好。

脑出血评估

脑出血评估

脑出血手术风险与预后评分评估项目计分方法备注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年龄:70-7576-8081-8586-89> 90肥胖程度:18.5 〜22.9<18.5 23〜25.926 〜29.9> 30肥胖指数=体重(公出血部位:额叶、枕叶颞叶、小脑顶叶、外囊内囊、侧脑室四脑室、脑干斤)镇高(米)的平方血肿形态:类圆形卵圆或梭状条状不规则散在或深在且不规则影像学图像术前GCS: 15-1413-1211-98-65-3意识变化:持续不变> 24H加重24小时内加重8小时内加重就诊过程中进行性加重血糖:正常轻度增咼增咼,补液中加入明显增咼靠持续高血糖须大剂量不须处理胰岛素能被控制胰岛素输入控制胰岛素应用血压:正常轻度增咼增咼,能被控制明显增咼靠持续须大剂量不须处理应用降压药控制降压药应用既往脑血脑梗塞一次脑出血二次脑出血一次脑出血》二次脑出血均无为0分管病史: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家族史:无有高血压患者有糖尿病患者前一辈有脑出同辈间有脑出血手术患者血手术患者脑出血手术风险与预后评分1 分2 分计分方法3 分4 分5 分备注70-7576-8081-8586-89> 9018.5 〜22.9<18.5 23〜25.926 〜29.9> 30肥胖指数=体重(公额叶、枕叶颞叶、小脑顶叶、外囊内囊、侧脑室四脑室、脑干斤)镇高(米)的平方类圆形卵圆或梭状条状不规则散在或深在且不规则影像学图像15-1413-1211-98-65-3持续不变> 24H加重24 小时内加重8 小时内加重就诊过程中进行性加重正常轻度增高增高,补液中加入明显增高靠持续高血糖须大剂量不须处理胰岛素能被控制胰岛素输入控制胰岛素应用正常轻度增高增高, 能被控制明显增高靠持续须大剂量不须处理应用降压药控制降压药应用脑梗塞一次脑出血二次脑出血一次脑出血》二次脑出血均无为0 分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无有高血压患者有糖尿病患者前一辈有脑出血手术患者同辈间有脑出血手术患者。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标题:出血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出血风险评估的定义、目的、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出血风险评估的定义1.1 出血风险评估是指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的综合评估。

1.2 出血风险评估旨在评估患者在接受治疗或手术过程中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1.3 出血风险评估是为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二、出血风险评估的目的2.1 评估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的风险,为医疗团队提供参考依据。

2.2 制定个性化的出血风险管理方案,减少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可能性。

2.3 为医疗团队提供决策支持,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出血风险评估的方法3.1 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手术史、用药史等因素。

3.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3.3 出血风险评分工具:如HAS-BLED评分、CHADS2评分等,用于客观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四、影响出血风险评估的因素4.1 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

4.2 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措施: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4.3 患者的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如家族史、吸烟、饮酒等。

五、出血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5.1 降低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2 为医疗团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决策,减少医疗纠纷。

5.3 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结语:出血风险评估是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可能性,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希望医疗工作者能够重视出血风险评估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脑出血治疗的基本原则

脑出血治疗的基本原则

脑出血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防止继续出血
脑出血的早期治疗关键是控制出血,避免血肿扩大,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

对于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

同时,根据病情进行止血、降血压、脱水等治疗,以防止继续出血。

二、控制颅内压
颅内压升高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症状,可能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治疗时应控制颅内压,通过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脱水剂、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三、保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脑出血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避免因缺氧而加重病情。

对于昏迷患者,应及早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吸氧也是必要的措施。

四、监测和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血压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适当的降压措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应密切监测血压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防治并发症
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

因此,防治并发症也是治疗的重要方面。

应加强护理,保持患者清洁卫生,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消化道出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六、手术治疗
对于出血量大或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等。

脑出血护理评价标准

脑出血护理评价标准

脑出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内容扣分标准应得分1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

10分10分2饮食适当,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
食,多食蔬菜水果,适量饮水。

酌情扣分10分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10分10分4患肢功能位摆放及定时主动被动
活动。

酌情扣分20分5按规定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尤其监测每项做不到5分
血压变化,神志瞳孔监测。

10分6根据情况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完皮肤破溃扣10分
好清洁保持呼吸道通畅。

肺部感染扣10分20分7保持情绪稳定做好心理护理10分10分8掌握有关理论知识酌情扣分10分。

急诊诊断和评估脑出血的建议

急诊诊断和评估脑出血的建议

急诊诊断和评估脑出血的建议I类1 脑出血(nao3 chu1 xue4)是急症,经常有早期持续出血和进行性恶化,严重的临床功能缺损,导致高死亡率和患病率,应及时识别和确诊 ( I类, 证据水平A)。

2 CT和磁共振都是初步影像检查的首选 ( I类, 证据水平A);假如有磁共振检查禁忌,应当查CT ( I类, 证据水平A)。

急性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的药物治疗ICH一般治疗脑内出血潜在治疗包括发病几小时内阻止或延缓原发出血,血液清除以及减轻机械或化学因素造成的脑损伤,并发症的治疗包括颅内压升高和脑灌注压下降,及一般支持治疗。

优良的临床规范包括气道、氧合作用、循环、血糖、发热及营养,以及预防深静脉血栓。

但是,由于缺乏内科或外科治疗的随机试验,世界范围内治疗ICH仍存在较大差异。

脑内出血的内科治疗ICH内科治疗试验在1999年的ICH指南出版之前,仅有四个小样本的随机内科治疗试验。

这些试验包括类固醇与安慰剂的对照研究、血液稀释与最好的内科治疗对照研究、甘油与安慰剂的对照研究。

这四项研究没有一项表明三种治疗有效。

Poungvari等的资料表(deng de zi liao biao)明类固醇治疗更易发生感染。

ICH患者实际上存在持续出血且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尤其是发病后最初3~4小时内,此观察为ICH治疗带来戏剧性变化,促使人们考虑在ICH最初几小时内应用凝血因子Ⅶ及控制血压来限制血肿扩大。

后来的临床和动物试验均表明,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的基线CT血肿四周的低密度区域是血凝块渗出的血清,且此血清中富含凝血酶。

低密度区域在最初24小时内与血肿体积平行增长,但(xiao shi nei yu xue zhong ti ji ping xing zeng chang _dan)与预后差并没有独立关联。

血肿四周的蛋白和蛋白水解酶也有潜在的毒害作用,也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的靶点。

重组活化Ⅶ因子试验rFⅦa在治疗血友病患者(体内存在Ⅶ和Ⅸ抗体)出血已得到公认。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一、背景介绍出血是指血液从血管内部流出的过程,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

出血的风险评估是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后果。

二、出血风险评估的目的出血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的风险,并确定出血的程度和可能的原因,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出血风险评估的方法1.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手术史、药物史等,特殊关注是否有出血倾向的家族史和个人病史。

2.体征观察:子细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淋巴结等,检查是否存在出血点、瘀斑、紫癜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4.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可以采用一些评分系统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如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评分、患者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等。

四、常见的出血风险因素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2.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3.手术因素: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血小板等,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4.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血管脆弱性增加,血小板功能下降等因素,容易浮现出血的情况。

五、出血风险评估的意义1.指导治疗:出血风险评估可以匡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的出血风险。

2.预防并发症:及时评估出血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3.提高患者安全性:通过出血风险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不良后果。

六、总结出血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通过病史采集、体征观察、实验室检查和评分系统等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一、背景介绍出血风险评估是一种用来评估患者在接受某些医疗操作或者药物治疗时可能发生的出血风险的方法。

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接受手术、药物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操作的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十分重要。

二、出血风险评估的目的出血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病情和治疗方案,评估其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出血风险。

通过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医务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出血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三、出血风险评估的方法1. 患者个体特征评估: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个体特征,这些因素可能与出血风险相关。

2. 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出血风险。

3. 治疗方案评估:评估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药物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案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4. 实验室检查评估:评估患者的血液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出血风险。

5. 风险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病情和治疗方案,将其纳入出血风险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以获得客观的出血风险评估结果。

四、出血风险评估的重要性1. 减少出血风险:通过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医务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提供补充治疗等,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风险。

2. 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出血风险可以避免出血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效果。

3. 保护患者安全: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生命危(wei)险。

通过评估出血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保护患者的安全。

五、出血风险评估的应用领域出血风险评估在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前评估:在患者接受手术前,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可以匡助医务人员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和术后护理计划,减少手术相关的出血风险。

2. 药物治疗评估: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状态下CBF调节--小结

生理情况下,CBF受多因素调节,其中 脑血管的自身调节机制起主要作用, 化学调节与神经调节作用有限。
病理状态下CBF的调节 (ICP增高状态下的调节)
ICP增高时CBF调节机制
1.
2.
生理状态MVP=0, 病理状态下MVP=ICP, 此时该公式表达为: CBF=(MAP-ICP)/CVR。
2.
3.
学术交流
社会责任
主要内容
脑出血风险评估原则 脑出血风险评估方法 脑出血治疗临床决策

PART A 脑出血风险评估原则
前言-太多的因素与预后有关, 如何评价?

脑出血时,因血肿部位差异、血肿量差异、 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系统等,其产生的后果 不一样。因此,风险评估是临床治疗决策 的关键。

宋治,杨期东,资晓宏,等。幕上脑出血颅腔容积急生性代偿能力评估与预测。卒中与神经疾,2003;10 (5):263-265
血肿量与颅腔容积代偿状态分析-3

脑疝(anisocoria)发生的预测方程: LogitP= 0.413X脑室出血评分+0.057X血肿量-3.900。 出血量大于68.4ml(70ml)则必然引起颅腔容积 绝对失代偿(脑疝形成)。 急性颅腔容积最大代偿能力为70/1250=5.6 %。
0%
病死率
20% 移位率0.31—0.50
移位于7.1--10mm

宋治等,《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7;22:452-454
2. 出血量的风险
血肿量与颅腔容积代偿状态分析-1


自2005年至2008年,我们对118例幕上急性脑出血病例 进行颅腔容积代偿能力进行了分析。 以“昏迷”与“一侧瞳孔散大”为颅腔容积代偿状态指标, 对包括X1=年龄、X2=性别、X3=高血压史年限、X4= 血肿量、X5=血肿中心与正常中线结构距离、X6=中线 结构的移位幅度、X7=血肿中心OM层面数、X8=OM50 层面时顶枕径与双颞径乘积、X9=CT片上脑萎缩程度、 X10=脑室积血评分、X11=外科干预、X12=干预的方 法、X13=血肿抽出量, 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生理情况下,平均静脉压与脑血管阻力相对是不变的, 脑 血流量的调节似与血压水平呈正比关系,但实际情况并非 如此.当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不会引起脑血流量的改 变,这一现象称脑血管的自动调节。

Autoregulation
CBF
ml/100g/min
50
50
mm Hg
150
CPP
生理情况下脑血流量的计算
E
对脑出血风险评估的感性认识

上述我们对五种常见脑出血类型进行具 体分析,导致ICP增高的主要原因有: 部位、血肿量、与脑室系统积血。
风险
部位
血肿量
脑室 出血
基于颅腔容积代偿评价脑出血风险


为了说明脑出血主要风险因素,便于我们在工作 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我们对该课题进行 了研究。 研究方法: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共对78例 脑出血病例,共13个变量(即影响因素)纳入本 项研究中。
3. 脑室出血的风险
脑室出血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IVH导致脑积炎的发生,是影响预后的 关键因之一,这成为共识。然而,迄今 为止,不同轻重程度的IVH,究竟如何 决策治疗,最新的指南,仍然语焉不详。
关于脑室出血严重程度的评定—即脑室出血 的评分标准

1982年,Graeb等人 制定了一个标准,称 之Graeb标准。该标 准的目的则旨在对脑 室出血进行量化评定。 其量化标准如下:
IVH score 与脑积水发生的概率关系

宋治,等。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journal 2004:19:138-141
PART C 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决策
本内容获湖南医学奖二等奖与中南大学医疗成果二等奖
CBF=(MAP-MVP)/CVR
CBF=(MAP-ICP)/CVR
MVP=0
MVP=ICP
生理状态
病理状态
2、颅腔容积代偿与ICP增高的病 理生理
ICP与颅腔内容物的组成



什么是ICP?所谓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 壁所产生的压力。所以颅腔及其内容物是组成 ICP的成份。 颅腔:完全密闭的容器,无伸缩性。成人颅腔 平均体积约为1450ml。 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
CBF=(MBP-ICP)/CVR的意义

从上述公式可看出,CBF可受三个方面因素的 调节,即MAP、ICP与CVR。
在ICP增高时,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 降低ICP,达到增加CBF的目的。
PART B
脑出血风险的评估方法
本内容获湖南医学奖二等奖与中南大学医疗成果二等奖
脑出血个体化差异
B
A C
D
ICP-Volume Curve
ICP mm Hg 100 80 60 40 20 0 Volume ICP does not rise initially due to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When ICP is high, small volume marked ICP
前言-如何评价?

由于脑部病变影响生命最直接的原因-脑水肿,颅内压 (ICP)增高,继发性 脑缺血,脑疝形成,因此我们认为急 性期颅腔容积代偿的能力(safety of volume compensation, SVC),是整个治 疗过程中能否安全渡过脑水肿高峰期 的关键。
前言-ICP增高的后果
Graeb评分标准的缺陷
1982,Greab 建立的IVH 的评估标 准,然而 该标准存 在较大缺 陷。 按Graeb标准最多 只能是二分,但可以 肯定会引起脑积水, 因此该标准显然 不准确,无法量化评 脑室出血的严重程度
2001年我们修订的新标准

宋治,资晓宏,范学军,等。修改Greab评分对脑室出血并发急性梗阻性 脑积水的价值。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5):273-275
脑血流量的化学调节
1.
2.
3. 4.
氧:低氧扩张血管,使CBF增加;高氧使脑血 管收缩,CBF减少。 二氧化碳:扩张血管,增加CBF;低碳酸血症 减少CBF。 PH值:高PH值增加CBF,低PH值减少CBF。 此外,钾、氯、钙、氢、NO等离子或小分子对 CBF也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
但是,生理状态下对化学调节对脑血流量贡献小

正常情况下,脑底动脉环SP为约100 mmHg, DP约为65mmHg,因此平均动脉压为=舒张 压+1/3脉压差,约为77mmHg。而平均静脉 压很小,几乎为0,脑血管的平均阻力为1.4- 1.5mmHg,因此,正常脑血流量按上述公式 计算得:
CBF=77/(1.4-1.5)=50-55ml/ 100 克脑组织/分。
宋治,杨期东,资晓宏,等。幕上脑出血颅腔容积急生性代偿能力评估与 预测。卒中与神经疾,2003;10(5):263-265



??--有待论证的结果

实际上,刚才提到的二个极限值,是不考 虑脑水肿因素前提下的结果。实际情况是 无论血肿量多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 肿,因此安全血肿值要比这二个数值小一 些,凭经验我估计是:幕上脑出血时不出 现昏迷安全值是33ml;不会出现脑疝的 安全值是46ml。
脑出血风险评价与治疗决策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神经内科 宋治
这就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简介

1.
学科规模:
人员:70余人。正高3名,副高3名,中级 10余名,博导3人,博士学位者10余人, 归国人员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获 得者1人。 床位数:115张,年门诊量近3.0万人次, 年急诊量8000千人次,年住院3600人 次。 科研项目:国自5项,省自等10余项。经 费200余万。成果3项,SCI论文20余篇。
脑血流量的生理调节机制
1. 2. 3.
脑血管的自动调节 化学调节 神经调节
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1
脑灌注压(CPP)
脑血流量

脑血管阻力
平均动脉压


平均静脉压
脑血管阻力
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2


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平均静脉压):由于生 理情况下平均静脉压是固定的,因此从理论上说, 平均动脉压(即收缩压与舒张压)是影响脑灌注 的主要因素。 脑血管阻力:生理情况下是恒定的,经测定约 1.4-1.5mmHg。
宋治,杨期东,资晓宏,等。幕上脑出血颅腔容积急生性代偿能力评估与预测。卒中与神经疾,2003;10(5):263-265

血肿量与颅腔容积代偿状态分析-2
பைடு நூலகம்
昏迷(coma)发生的预测方程
LogitP=0.458X脑室出血评分+0.08X血肿量-4.009。

出血量大于50ml则必然导致颅腔容相对失 代偿(昏迷)。

宋治等《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10:263-265。
影响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

影响“昏迷”的原因分析: 共60例病例出现昏迷,所 得Cox回归方程为:h(t)=h0(t)exp(0.011X血肿量
+0.646X血肿中线之距+0.158X脑室积血评分)。

可见影响“昏迷”的主要因素有三个(1) 血肿量、(2)血肿中心与正常中线的距 离,(3)脑室积血的评分。


宋治,等。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journal 2004:19:138-141
比较二种标准的CUTOFF值

宋治,等。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journal 2004:19:138-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