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医案——脑出血(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开窍启闭、活血通络针刺法治疗脑出血病案:姜某,男性,62岁,2014年3月27日。
主诉:头痛嗜睡,左侧肢体瘫6小时。
病史:患者于6小时前因情绪激动突发头痛,左侧肢体瘫,语言笨拙,口角流涎,急来我院就诊,头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片状高密度灶,诊断为脑出血,出血量约25帆1,即入院治疗。
初诊:嗜睡状态,但时而躁动,呼之能醒,醒后很快入睡, 能回答简单问题,语言笨拙,头痛头胀,左侧肢体瘫痪,舌红绛, 苔黄,脉弦滑数。
西医查体: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左侧肢体病理征阳性。
西医诊断:脑出血中医诊断:中风病辨证审机:素体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阳亢风动,气血逆乱,络破血溢,瘀血上蒙脑窍,阻塞脉络。
治法:开窍启闭,活血通络。
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
取穴:百会、曲鬓、神庭、印堂、人中、风池、十二井穴、曲池、外关、合谷、中渚、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解溪、太冲。
操作:百会穴透刺右侧曲鬓穴,按头皮针刺法间断快速捻转;神庭、印堂、人中、风池施捻转泻法,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其余月俞穴施平补平泻法,每日针刺1次,留针50分钟。
二诊:2014年4月17日。
经治疗3周,病人精神状态转好,无嗜睡,无头痛,左侧下肢能轻微活动,语言表达较前清晰,舌红绛,苔黄,脉弦滑。
西医查体: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左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左侧腱反射正常,左侧病理征阳性。
针灸治疗:去人中穴、十二井穴。
三诊:2015年5月7日。
经治疗6周,病人左侧肢体活动好转,家人扶持下可站立,语言表达较前清晰流利,舌红,苔黄,脉弦滑。
西医查体: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上肢肌力3级,下肢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张力略高,左侧腱反射活跃,左侧病理征阳性。
针灸治疗:去足三里、解溪,改为阳陵泉,悬钟,申脉。
四诊:2015年6月7日。
中医脑出血诊疗方案
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又称自发性脑出血。
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常发生在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发病较多,多在情绪激动时或活动中发病,大多病人起初无任何预兆,少数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
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高峰,可因出血部位及量大小而临床症状各异,重者发病时剧烈头痛伴呕吐,数分钟转至意识模糊或昏迷。
脑出血相当于中医“中风”的范畴。
诊断(一)诊断依据1、症状(1)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复视、言语不清或失语、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和偏瘫,严重者四肢瘫痪、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等。
(2)严重者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四肢阵法性强直性阵挛,去大脑强直、中枢性高热、呼吸不规则等症状。
(3)少量出血者可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
2、体征(1)、多数患者起病时血压升高,可高达36.7/18.7KPa(260/140mmhg)(2)、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言语不清或失语、吞咽困难、眼球运动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偏瘫,四肢瘫痪,面部或一侧肢体麻木,偏身感觉障碍,肢体抽搐等,脑疝者瞳孔不等大。
(3)、桥脑出血者可见瞳孔呈针尖样大小、中枢性高热等。
(4)、脑室出血者出现四肢阵法性强直性阵挛、去大脑强直、中枢性高热、呼吸不规则等症状。
(5)、全脑症状体征:昏迷、嗜睡等。
(6)、少量出血者可无任何症状。
3、辅助检查头颅CT为首选检查,可发现圆形或卵圆性均匀高密度区,边缘清楚,可显示血肿部位大小、形态,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及占位效应,脑组织移位,有无梗阻性脑积水等。
(二)中医证候分类结合临床,中经络者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风痰淤血、痹阻脉络,阴虚风动和气虚血瘀型。
中脏腑者分为风火上扰清窍,痰热内闭清窍、谈事朦寒心神型和元气败脱、心神散乱等证型。
治疗(一)一般治疗1、生命征监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瞳孔变化。
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方法有哪些脑出血,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发病较为突然,进展较为迅速。
在临床中,除了利用必要的急救措施,还可以在辩证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中医治疗,这对于降低病残率、死亡率具有较为积极意义。
下文对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方法有哪些进行详细介绍。
1.脑出血脑出血,主要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混仆、不省人事等表现,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占据全部脑卒中105-30%。
2.脑出血症状2.1脑出血患者多伴随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
2.2脑出血患者大多是在情绪激动情况下、或用力情况下发病。
2.3脑出血患者发病较急,进展较快,通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发病前没有先兆。
2.4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常常伴随呕吐、头痛、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升高等症状,血压也会升高,意识障碍加重。
2.5脑出血患者腰穿脑脊液压力上升,多是血性。
2.6脑出血患者常见中枢性呼吸障碍,瞳孔通常都是不对称的,或双瞳孔变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
3.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方法3.1中药辩证施治第一,风痰瘀阻证治疗方法。
该类型脑出血患者症状主要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不语、头晕目眩、舌质暗、痰多、脉弦滑、痰多等。
治疗时坚持熄风化痰、活血通络原则,可以选择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药方:钩藤、天麻、制半夏、怀牛膝、白附子、僵蚕、陈皮、桃仁、全蝎、桃仁、胆星、生甘草等。
中成药治疗:镇脑平肝丸、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
第二,风阳上扰证治疗方法。
该类型脑出血患者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或伴口眼歪斜、耳鸣目眩,甚至半身不遂。
治疗时坚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原则,可以选择天麻钩藤饮加减,药方: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怀牛膝、桑寄生、杜仲、黄芩、茯神、菊花、益母草等。
中成药治疗:具有活血减轻水肿中药针剂。
第三,痰热腑实证治疗方法。
该类型脑出血患者症状主要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咳痰或痰多。
『脑出血』民间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中药偏方
『脑出血』民间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中药偏方本病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
本病多由肝肾亏损,阴阳气血失调,痰湿内盛,在诱因刺激下,突然出现气血逆乱,肝阳亢动,频浊上犯,脑髓络破血溢,离经之血停于脑髓久滞不去而成为瘀血;淤积日久,亦可化为痰浊,痰瘀胶结难去,而致病情反复难愈。
而本虚标实是恢复期的主要病机特点,治疗应以补肾滋肝为主,化痰逐瘀为辅。
补肾化痰逐瘀汤以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炙龟板、枸杞子益肾填精;熟附子、肉桂、肉苁蓉温肾助阳;胆南星、僵蚕化痰;水蛭、丹参、怀牛膝、地龙祛瘀通络。
其中水蛭性缓善入血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水蛭素、肝素及组织胺样物质,具有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填精、化痰逐瘀之功。
全方虚实兼顾,痰瘀同治,从而使脑络得通,脑髓得充,受损的脑功能得到尽快修复。
由于痰瘀其性属阴,留滞脑髓,难以尽除,必须兼顾温阳通脉,故以大辛大热之熟附子、肉桂鼓动阳气运行,配合化痰逐瘀药,迅速荡涤痰瘀,使脑络通畅,继而改善大脑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
而且熟附子、肉桂应用于大队滋阴药中,既可温阳通脉、平衡阴阳,又无升阳助火之弊。
但辨证要准确,配伍得当,借助其温阳通脉之力,可以提高疗效。
此外,恢复期侧重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可促进大脑皮层可塑性发展,促进神经系统的代偿机能,减少失用性萎缩的发生。
因此,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补肾化痰逐瘀汤【药物组成】生地黄、熟地黄、丹参各20g,怀牛膝15g,山茱萸、炙龟板、枸杞子、肉苁蓉、水蛭、僵蚕、胆南星、地龙各10g,熟附子、肉桂各6g。
加减:肝阳上亢者,去熟附子、肉桂、肉苁蓉,加钩藤、生石决明、黄芩;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小便失禁者,加乌药、益智仁;反应迟钝,智力下降者,加石菖蒲、远志、茯苓。
【适用病症】脑出血恢复期。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
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高允旺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方法
高允旺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方法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一般都是中老年患者最多,患了脑出血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脑出血病人就算治愈后也会留下后遗症,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不便,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治疗脑出血的办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在治疗脑出血方面有哪些方法。
脑出血的中医药方。
1参附回阳煎:[原料]人参10 g。
熟附子9 g,龙骨、牡蛎各30 g,黑豆50g。
[制法]人参煎取汁;余3药另煎取汁,纳入黑豆再煎,至黑豆极烂,滤取上清液。
2汁对匀。
[功效]回阳敛阴。
扶正固脱。
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昏迷之脱证,证属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者。
[服法]早、晚2餐或多餐适温鼻饲,1剂/d,至病情好转停用。
2,地龙桃花饼:[原料]黄芪100 g,干地龙(酒浸)30 g,红花、赤芍各20 g,当归50 g,川芎10 g,桃仁(去皮尖,略炒)15 g,玉米面400 g,小麦面100 g,白糖适量。
[制法]将地龙焙干、研粉;除桃仁外,余药浓煎取汁;将地龙粉、玉米面、小麦面与白糖混匀,并以药汁调和成面团,分制为20个小饼,将桃仁匀布饼上,入笼或用烤箱烤熟。
[功效]益气活血,通络起痿。
用于脑出血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证属气虚血瘀者。
[服法]每次食饼1~2个,2次/d。
3,镇肝熄风煎:[原料]牛膝25 g,代赭石30 g,龙骨30 g。
钩藤30 g,菊花10 g,鸡蛋清1个,白蜜适量。
[制法]将前5药同煎,去渣取汁,趁热调入鸡蛋清,再加适量白蜜。
[功效]滋阴潜阳熄风。
用于脑出血恢复期证属阴虚阳亢者。
[服法]空腹服用,每日早、晚各1剂。
4,涤痰粥:[原料]半夏12 g,胆南星15 g,枳实15 g,僵蚕10 g,白芥子6 g,当归尾12 g,粳米100 g,冰糖适量。
[制法]诸药同煎,取汁300 mL,稍加水后纳入充分浸洗后之粳米同煮为粥,化入冰糖。
[功效]清热化痰通络。
用于脑出血恢复期证属痰热阻滞者。
[服法]1剂/d,分早、晚2餐饮用,1周为1个疗程。
脑出血病人中医急救措施
脑出血病人中医急救措施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实质或脑膜下,引起脑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一般将脑出血分为高血压性和非高血压性两类。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最高,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出血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一旦出现症状需及时就诊,同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
中医急救措施传统中医以其对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和临床经验,提供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医疗措施。
针对急性脑出血的中医急救措施如下:1. 速清热解毒中医认为,急性脑出血的病因多来自肝火犯脾,内阳亢盛,阴血不足;因此,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方法,旨在降低肝火炎上、凉血化瘀,防止脑外伤出血发生。
2. 开窍化瘀中医药能够刺激身体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使得血液运行畅通,手术后康复快速,所以在急性脑出血病情的初始阶段,中医药既不会加重代谢负荷,又能起到开窍化瘀的作用。
3. 排瘀散结针对急性脑出血后患者的局部皮肤、骨骼、筋脉及其他组织产生的肿胀,中医常用草药作为中药外敷或用药物入痔避免瘀痞,尽快消除水肿,以利于当地血液循环。
4. 续之实补急性脑出血之后,医生需要努力防止有气血两虚等因素的情况发生。
中医认为,在休息期间,营养质量的改善才是快速治疗的关键,所以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实补作用并兼有滋阴护肝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以缓解病情,恢复体力。
总结急性脑出血在中医领域中,药物和按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中医强调了“通痹扶正”、“清血化瘀”和“活血化瘀”的治疗思路,既减轻了炎症反应,又化解了黏液、淤血和水肿,从而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不能取代现代医学的手段,对于脑出血的急救措施仍需欣赏西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脑出血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出血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脑出血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脑血管破裂,属于脑卒中的一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以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为典型表现,可伴一侧肢体的瘫痪或麻木、饮水呛咳、言语不清等。
引发该病的最常见原因为高血压病(尤其是血压控制欠佳的患者更易发生)或者脑血管畸形。
因该病易出现脑水肿、脑疝及颅内压增高等严重情况,总体预后不佳,临床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因而在脑出血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加以干预十分关键,那么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呢?中医能否用于脑出血治疗呢?脑出血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前往有脑病专科的医院或拨打120。
脑出血的治疗方案可分为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两大类。
针对出血量大或颅内高压明显的患者,经脑外科医生评估后可以采用手术清除血肿或去骨斑减压,能快速减轻出血或颅内压过高对周围组织的压迫;而无外科手术指征治疗的患者,则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
在急性期多采取止血、脱水、营养神经、防治应激性溃疡、改善脑代谢、监控血压等对症处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有肢体偏瘫患者应保持患者良姿位的摆放,注意防治吸入性肺炎、褥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对于进食无呛咳或留置胃管的患者,及早辨证给予中药汤剂;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给予针灸理疗。
所以说中医是能够很好地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
以下笔者主要就脑出血的中医疗法进行简单阐述,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脑出血的中医辩证治疗脑出血在中医中属于“中风”、“血证”等范畴。
从中风的病因学来说相对复杂,一般认为其为综合因素所致。
从治疗角度来说,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为原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
具体如下:首先,闭证患者分为阳闭和阴闭证,阳闭患者多表现为肝阳暴张、上闭清窍表现为突然昏仆、意识不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洪大。
治疗需辛凉开窍,及时服用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1-2次,连用3d,同时,中药汤剂可以考虑使用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柔肝熄风。
该方包含羚羊角粉、生大黄、玄明粉、炙甘草、菊花、夏枯草、龟板、石决明、丹皮、白芍、生地、丹参、三七等,其中,羚羊角清肝熄风,龟板潜阳熄风,两者共为君药;大黄、炙甘草、玄明粉为调胃承气汤组方,可通腑开闭;生地、白芍配合龟板柔肝养阴;牡丹皮、石决明、菊花、夏枯草、蝉蜕清泄肝火。
中医医案——脑出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针药并用治疗中风病案:李某,男,60岁,2015年7月9日。
主诉:舌强语謇,饮水呛咳,右侧半身不遂10月余。
病史:素有高血压史,2014年9月29日因脑出血在某院住院治疗20余天,出院后进行了康复治疗。
初诊:右侧半身运动不遂,舌强语謇,饮水呛咳,神清,便秘。
舌红苔白,脉弦。
西医诊断:脑出血中医诊断:中风辨证审机:肾阴阳两虚,虚阳浮越,痰蒙清窍。
治法: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熟地30克山萸肉20克茯苓20克巴戟天15克川石斛15克附子15克五味子15克麦冬15克石菖蒲15克炙远志15克肉苁蓉10克肉桂10克甘草10克。
七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针灸治法:醒脑调神,疏通经络。
选穴:以阳明经穴为主。
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
主穴:百会、廉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昆仑均为右侧。
配穴:外关、太冲、风市、阳陵泉、解溪均为右侧。
二诊:2015年7月15日。
服药七剂,饮水呛咳见好,右半侧肢体见明显好转,能活动。
但言语改善不明显。
上方去肉苁蓉、川石斛加黄芪2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当归15克、地龙15克,七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针灸处方不变。
三诊:2015年7月22日。
右半身活动日见好转,语言謇涩日渐清晰,饮水呛咳止。
嘱效不更方,继续服二诊方药七剂。
针灸处方不变。
按语肾主骨,肾虚不能主骨,故骨痿不用。
肾脉系于舌本,心开窍于舌,肾精不足,不能上荣于舌;加之肾阳不足,失于蒸化,水泛为痰,痰浊阻于心窍,故舌不能言。
本方用地黄饮子化裁,方中熟地、山萸肉滋补肾阴,填补肾精;附子、肉桂温壮元阳,肉桂并能引火归元四药相伍,阴阳并补。
肉苁蓉、巴戟天温养肾阳;麦冬、五味子、石斛滋阴敛液。
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方中后加入黄芪、川芎、赤芍、当归、地龙等药味,其中黄芪,补益元气因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当归活血通络而不伤血;赤芍、川芎助当归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
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脑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2009年)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中医“中风”范畴。
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
诊断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一、中医治疗(一)中经络1、风痰瘀阻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弦,痰多,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代表方: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
制半夏15克,天麻20克,钩藤(后下)30克,怀牛膝12克,白附子5克,白蒺藜15克,僵蚕20克,陈皮9克,全蝎5g,菖蒲12克,桃仁15克,胆星9克,生甘草6克。
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15克;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15克,浙贝12克,竹沥12克,天竺黄6克;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12克,当归20克;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克,夏枯草9克。
中成药:(1)镇脑平肝丸(院内制剂,天麻、钩藤、怀牛膝、石决明、白蒺藜、僵蚕、制半夏、枳实、全蝎、胆星),6克,每日3次。
(2)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
每日一次。
2、风阳上扰证症状:头晕头痛,或伴耳鸣目眩,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克,钩藤后下15克,石决明15克,栀子12克,怀牛膝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黄芩9克,茯神12克,益母草15克,菊花9克。
中医急救脑出血护理措施
中医急救脑出血护理措施脑出血是指由于脑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脑实质和脑室内而引起脑组织的损伤。
脑出血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生命危险,以及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脑出血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急救脑出血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症状出现脑出血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头痛•呕吐•意识模糊•麻木感•上肢与下肢无力等当发现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考虑到是否出现了脑出血,及时进行急救。
中医急救脑出血护理措施快速确诊在进行任何急救措施之前,需要先确定患者是否真的出现了脑出血。
中医急救常用的手段包括:•观察瞳孔:脑出血后瞳孔可能会发生变化,如变得不等大或不能正常收缩。
•询问病史与症状:需要询问病人的病史,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意外撞击头部等,以及出现的症状。
•检查肢体情况:检查患者的肢体情况,如是否出现了肢体无力、麻木等情况。
中药疗法中草药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可用于缓解脑出血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桑枝、没药、当归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外敷等多种方式使用。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减轻病情。
在急救中,可以采取耳穴按摩、头部按摩等方法。
具体操作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耳穴按摩:找到患者的“中”。
按摩“中”穴,每次20分钟。
作为辅助治疗,可帮助改善眩晕、头痛等症状。
2.身体按摩:通过轻柔的揉捏和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减轻病情。
按摩的部位包括颈部、背部、肩部等。
中医针灸针灸可以缓解炎症和肿胀,减轻疼痛感。
在脑出血急救中,可以采取以下操作:1.头部针灸:目的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改善颅内血液循环,缓解脑水肿、胀痛等症状。
2.手部针灸:可用于降压,是脑出血急救的常用措施。
除了以上几种中医护理措施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及时送医:当发现患者出现了脑出血的症状,应该及时将其送去医院。
•保持安静: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避免过度刺激病人,有助于缓解症状。
结论以上内容介绍了中医急救脑出血护理措施。
脑出血急救措施中医
脑出血急救措施中医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疾病,如果情况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急救措施在脑出血的治疗中非常关键。
虽然现代医学为脑出血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中医治疗也有自己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在脑出血急救过程中中医常见的几种治疗方式。
1. 避免过度活动脑出血病人要先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病人的情绪和状态。
中医认为,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病人平时应该多休息、避免太过疲劳。
此外,多做保健功法,如气功、太极拳等,有益于身体健康。
2. 让病人保持清醒在急救过程中,要尽量让病人保持清醒。
中医认为,清醒的状态有助于气血畅通,也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可以通过半坐半站或者侧卧的方式让病人保持清醒状态。
同时,可以采用轻柔的按摩手法,在头、颈、肩等部位按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3. 用针刺治疗针刺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于脑出血有一定的疗效。
具体操作时,可以选择在手、足等穴位进行针刺。
通过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促进循环系统的运行。
但是,在进行针刺治疗时,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方法,对脑出血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急性期,如草果、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可以帮助缓解病人的症状。
在缓解症状之后,可以选用复方等中草药维持治疗,有助于加快康复过程。
5.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中医认为,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活动,通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改善身体的气血状态,促进身体的康复。
针对脑出血的患者,建议采用浅而长的呼吸方式,以减轻心脏的负担,降低血压,有利于缓解脑出血的症状。
结论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急救过程中,中医治疗也有可取之处。
采用中医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病人的气血状况、加速康复、提高治愈率。
在采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中医仅是脑出血治疗的辅助治疗方式,治疗的基础还是在现代医学方面。
因此,在进行脑出血治疗时,更应该注重综合治疗。
中医医案——脑出血(五)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分层扭转法治愈昏蒙病案:邵某,男,68岁主诉及病史:素有高血压病史,两天前因大便时努迸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送医院急救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血压260/130mmHg,脑脊液呈血样,压力增高。
西医诊断为脑出血,并急请姜老会诊。
诊查: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咬,痰涎壅盛,声若拽锯,面赤气粗,躁动不安,大便秘结,苔黄厚,舌质红,脉弦滑。
辨证:素体肝阳偏激,风火上炎,清空失清,脑络受灼,努迸后气血逆走于上,直冲犯脑,发为卒中。
风火闭遏,灼津为痰,内蒙心窍,上阻廉泉,此为阳闭之证。
治法:急先开窍醒脑,平肝熄风。
处方:羚羊角粉3g(冲)生石决明31g(先煎)钩藤15g怀牛膝15g 小蓟15g 丹皮12g 山栀9g 陈胆星6g 天竺黄9g 石菖蒲12g 黄芩9g 生大黄9g 生地30g 竹沥1支(冲)上药煎水鼻饲。
另用安宫牛黄丸2粒,分早晚2次研化鼻饲。
3剂。
二诊:进上药3剂后大便得通,神志已清,喉痰仍多,左半1身偏瘫,语言謇涩,口眼㖞斜,血压180/110mmHg。
苔黄腻,质红,舌底有青筋,边有瘀点。
风火趋熄,脑络已靖,清窍渐开;瘀痰未化,脉络阻滞。
续以清肝化痰,活血化瘀法为治。
处方:石决明30g 夏枯草15g 生地30g 丹参15g 牛膝15g钩藤15g 丹皮9g 赤白芍各12g 小蓟15g 半夏9g 僵蚕9g 地鳖虫9g 炙鳖甲12g 全蝎3g 大黄3g三诊:上方加减服药半月后,口眼㖞斜渐复正,左半身能活动并起床行走;感眩晕腰酸,苔黄质红,舌下青筋色淡,尚有瘀点,脉细弦尺弱。
拟调益肝肾之阴,以收全功。
处方:生熟地各12g 首乌12g 女贞子12g 枸杞子12g 赤白芍各9g 丹参12g 炙龟板9g 炙鳖甲12g 石决明15g(先煎)白蒺藜9g 钩藤12g 杜仲9g 桑寄生9g 牛膝9g 牡蛎30g按语此例脑出血病情危重,经姜老用分层扭转法,逐次救治,遂康复如常人。
中医辩证治疗脑出血
中医辩证治疗脑出血中医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经历了几千年而不衰竭,在脑出血治疗中效果显著。
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不仅能够“化瘀”,促进患者脑部血块消散,同时能够对患者机体五脏六腑进行调整,配合针灸、按摩等疗法,对患者大脑神经系统进行刺激,从而促进受损区域恢复。
脑出血是临床重要为重病症,对人体大脑会造成极大的损伤,导致大脑区域受损,必须给予精准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不同患者个体情况、病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在治疗脑出血及后遗症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1方剂治疗1.1痰热内闭心窍型脑出血此类脑出血患者通常起病急,且患者出现牙关紧闭、昏迷不醒、口噤不开等症状,患者肢体会收紧并频繁进行抽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患者面部发红,身体发热,观舌苔有厚厚的黄腻,气息粗重且伴有严重的口臭,从脉象上呈现弦滑脉。
痰热内闭心窍型脑出血患者应该“泻热熄风、开窍化痰”,常用“礞石滚痰丸加减”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肢体抽搐,则可以加入1克羚羊粉、30克钩藤、12克天麻;对于神昏、烦躁的患者,可以加用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
1.2风火上扰清窍型脑出血此类脑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晕厥,出现迷蒙、神情呆滞、半身不遂等症状,舌红绛、舌苔有厚厚的黄腻,脉象:弦滑而数。
对于风火上扰清窍型脑出血患者,主要采用“镇肝、熄风、开窍”治疗,主要方剂为“羚羊钩藤汤加减”。
如果患者神志昏迷,则可以加1付安宫牛黄丸,采用鼻饲的方式;若患者存在便秘症状,则可以加入6克川军;若患者痰多,则可以加20ml的竹沥水,每天用3次;如果患者存在抽搐症状,则可以加入10克僵蚕、6克全蝎。
1.3髓海空虚型脑出血此类脑出血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疼,早期出现反应迟钝、健忘,发作时目光呆滞,后期偏瘫、骨骼痿弱。
重要通过“填精荣脑”治疗,方剂选择“大补元煎加减”,方剂组成为:12克生蒲黄、9克茯苓、9克志远、9克菖蒲、12克郁金、9克赤芍、9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太子参、8克熟地黄、30克桑椹、15克龙眼肉、10克紫河车。
脑出血从源头治,这个古方做到了!
脑出血从源头治,这个古方做到了!建瓴汤,来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为清代名医张锡纯撰。
张锡纯对于病的治法,注重实际,勇于探索,并独创了许多新的治疗方剂。
建瓴汤就是其中一味。
组成:生怀山药30克怀牛膝30克生赭石24克(轧细) 生龙骨18克(捣细) 生牡蛎18克(捣细) 生怀地黄18克生杭芍12克柏子仁12克主治: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耳鸣目胀,心悸健忘,烦躁不宁,舌强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半身麻木不遂,脉弦硬而长等症。
以上症状涵盖了肝阳上亢的两种表现:肝肾阴虚与肝风内动。
头目眩晕,耳鸣目胀,心悸健忘,烦躁不宁,主要与肝肾阴虚有关。
是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
舌强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半身麻木不遂,均和肝风内动有关。
是肝肾阴虚,阴不涵阳,以致肝阳升动太过导致。
由上呈现,可见肝风内动是果,肝肾阴虚是桥梁,源头是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肝肾阴血。
生怀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生杭芍入肝经以生肝血,治心肝血虚引起的心悸不宁,头晕耳鸣,筋脉挛急,四肢挛痛等。
白芍和怀山药,一个柔肝养肝血,一个补脾胃之气。
民间一直有肝经火旺脾气大的说法,脾气肝气得养,首先人的性情便平和,可斩断郁怒焦虑这个患病的源头。
心情好是治一切病的先行官,是药引子。
在这里又一次得到验证。
其余药材,熄风法清热、滋阴、养血、解筋骨肌肉麻弊全用上,可使肝脏的功能恢复正常,筋脉得到阴血的充分濡养,从而平肝熄风,治肝风内动这个终极病情。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肾燥。
治惊悸失眠,除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等。
生龙骨与生牡蛎,都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的功效。
生龙骨潜阳安神,用于阴虚阳亢,烦躁易怒,心悸、头晕目眩等。
生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等。
生怀地黄,清热生津滋阴,养血,散心肝郁气。
赭石平肝潜阳,治眩晕耳鸣,噫气等。
怀牛膝补肝肾,不仅引药下行,还酸苦收涩补肝肾阴虚,治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并能散瘀血,治四肢拘挛,软弱无力等。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具备2 个主症以上,或 1 个主症、2 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1)临床特点①多在动态下急性起病。
②突发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2)辅助检查①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等。
②影像学检查头颅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准确、清楚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占位效应、是否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及周围脑组织受损的情况。
头颅MRI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CT 优于MRI,但MRI 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血肿演变过程,对某些脑出血患者的病因探讨会有所帮助,如能较好地鉴别瘤卒中,发现AVM 及动脉瘤等。
脑血管造影(DSA):中青年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或CT和MRI检查怀疑有血管异常时,应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管造影可清楚地显示异常血管及显示出造影— 3 —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剂外漏的破裂血管和部位。
③腰穿检查: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
在没有条件或不能进行CT 扫描者,可进行腰穿检查协助诊断脑出血,但阳性率仅为60%左右。
对大量的脑出血或脑疝早期,腰穿应慎重,以免诱发脑疝。
(二)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三)证候诊断1.痰热内闭证:神昏,半身不遂,鼻鼾痰鸣,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
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分证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分证治疗常航居士发布时间: 06-1208:12于力,主管药师东平县第三人民医院,执业药师,健康领域创作者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证证候:平素及发病前,常有眩晕,头痛,突然手足不遂,拘急疼痛,身重,肌肤不仁,口角流涎,或仅见口舌歪斜。
舌苔薄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平肝熄风,化痰通络。
例方:真方白丸子、牵正散加减。
两方均能祛风化痰通络,但前方适用于“中经”,有理气豁痰之功;后方适用于“中络”,见口舌歪斜或口角抽动等症,有止痉缓急之效。
常用药:天麻、豨莶草、钩藤、制白附子、天南星、半夏、僵蚕、全蝎、地龙、陈皮、枳壳。
加减:风痰阻于心脾之络,语言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祛痰宣窍;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脉涩者加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血虚络空,风邪入中者,加秦艽、羌活、防风祛风;当归、鸡血藤养血和络。
2.风阳上扰证证候:突然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或手足重滞不利,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口苦咽干,尿黄,便干。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镇肝熄风,育阴潜阳。
例方:镇肝熄风汤加减,本方具有镇肝熄风、育阴潜阳之效。
用于风阳上亢,肝肾阴虚证。
常用药: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龟甲、白芍、玄参、生地黄、天麻、钩藤、菊花、夏枯草、牛膝。
加减:风阳夹痰入络者加僵蚕、地龙、炙全蝎、豨莶草平肝熄风,化痰通络;痰火内盛者加天竺黄,陈胆星、竹沥、大黄、瓜蒌、知母、黄芩、栀子、牡丹皮清热化痰。
3.痰热腑实证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秘,眩晕痰多。
脉弦滑,舌质暗红,苔黄腻。
治法:通腑泻热,熄风化痰。
例方:导痰汤、大承气汤加减。
前方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头目眩晕、痰多、胸胁胀满等。
后方泻下热结,通腑导滞,主治大便不通、脘腹痞满等。
常用药:大黄、枳实、僵蚕、龙胆草、胆南星、芒硝、厚朴。
加减:热象明显,加黄芩、栀子清热泻火;年老体弱去芒硝、厚朴,加生地黄、玄参、麦冬滋阴生津。
中医辩证治疗脑出血
1、髓海空虚者头痛且晕,健忘,目光呆滞,反应迟钝,久则骨骼痿弱,偏废失用。治以填精荣脑,方用大补元煎加减。其中紫河车10克,龙眼肉15克,桑椹30克,熟地黄18克,太子参15克,丹参15克,赤白芍各9克,郁金12克,菖蒲9克,远志9克,茯苓9克,生蒲黄12克。
②平肝法:是指平调肝之阴阳之意,使肝气如常疏泄,不亢不逆。出血中风中脏腑阳闭证发病之时,肝风内动是引动因素,肝之阴阳失调为发病根本;而病起之后,肝阳未必亢盛之极,肝风亦未时见,只需平肝即可。况且,肝阳、肝风、肝火、肝热同出于肝,均为实邪,立平肝之法,平抑肝阳、肝风上逆之势,既可使阳平风熄,肝平阳潜,气血得平;又可防止肝阳化火生风。
2、痰浊蒙窍者神志呆滞,失语,癫痫,呕不欲食;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治拟化痰开窍,温化寒痰用二陈汤;清化热痰用贝母、竹茹、竹沥、白矾;重镇祛瘀用礞石、铁落、朱砂、磁石;化痰开窍用石菖蒲、远志、白矾;熄风化痰用天麻、胆南星、天竺黄、羚羊角等。
3、气血亏虚者头晕肢麻,重者痿废不用,面色无华,失眠多梦,食少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补气养血,安神定志,方用归脾汤加减,其中党参15克,白术15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茯神15克,远志15克,龙眼肉10克,阿胶(烊化)12克,莲子15克,杏仁15克,炙甘草6克。
中医辩证治疗脑出血
中医治疗脑出血治则治法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的中医药治则治法的制定主要以病因病机、闭证的主症以及临床主症出现的机率为依据。对于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中脏腑闭证患者,痰淤互阻交结、闭阻神明清窍为主要病机,阳闭证以风、火、痰、淤为主要病因,临床证候以卒发神志不清或朦胧、鼾声呼吸,喉中痰鸣,牙关紧闭,面赤身热,躁扰不宁,气粗口臭,肢体强痉,大小便闭等为特点;阴闭证以邪实正虚为其主要病机特点,其临床证候以卒发神志不清,半身不遂,而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色苍白,痰浊壅盛,静卧不烦等为特点。阳闭与阴闭各有特点,但急性期都以邪实为主,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两证都可用破淤、涤痰、通腑、醒神诸法。本研究所用之通腑醒神胶囊也是据此而立。阳闭证除以上诸法外还使用清热、平肝等法。阴闭证则配合使用益气等法。
脑出血化痰偏方治疗方案
一、脑出血化痰偏方治疗方案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是由于气血逆乱、瘀血阻络所致。
痰湿是中风的主要病理产物,痰湿阻络会导致患者出现痰多、昏迷等症状。
因此,治疗脑出血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二、脑出血化痰偏方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1. 药物治疗(1)基本方剂:根据中医理论,可选用以下基本方剂进行治疗:① 活血化瘀方:桃仁、红花、川芎、丹参、赤芍、当归等。
② 化痰通络方:胆南星、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甘草等。
(2)加减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适当加减药物。
如患者痰湿较重,可加用天南星、白附子;患者瘀血较重,可加用蒲黄、五灵脂;患者气虚,可加用黄芪、党参等。
2. 饮食调理(1)饮食宜清淡: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2)适量饮水:每天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以利痰湿排出。
(3)避免刺激性食物: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 生活调理(1)保持良好的作息: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适度运动: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3)心理调适: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4. 中医外治法(1)针灸:选取风池、百会、曲池、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2)推拿:通过对患者头面部、颈部、肩部等部位的推拿,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痰湿症状。
(3)拔罐:选取患者背部、腰部等穴位进行拔罐,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三、脑出血化痰偏方治疗方案的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3.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4.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脑出血化痰偏方治疗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脑出血中医辩证施治
脑出血中医辩证施治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病死率高。
【其它疗法】1.针刺疗法(1)对中风脑出血闭证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井穴出血。
口眼歪斜者,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选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等穴。
半身不遂者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2)选穴:水沟、十二井、风池、劳宫、太冲、丰隆、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其他穴针用泻法,不留针,用于阳闭痰热盛者。
(3)选穴:丰隆、中脘、三阴交、水沟,针用泻法,每日一次,留针10分钟,用于阴闭痰涎壅盛者。
(4)选穴:地仓、颊车、承浆、人中、合谷、地仓。
颊车用透刺,其他穴针用泻法,每日一次,留针10分钟,用于中风闭证牙关紧闭,口角歪斜。
(5)选穴:上宣、大椎、曲池、十宣点刺放血,其他穴针用泻法,每日一次,不留针,用于中风,并发高热、血压较高者。
(6)选穴:曲池、三阴交、太冲、风池、足三里、百会,针用泻法,每日一次,留针10~20分钟,用于中风血压较高者。
(7)选穴:哑门、廉泉、通里、照海,强刺激,每日一次,不留针,用于中风语言不利。
(8)选穴:翳风、地仓、颊车、合谷、牵正、攒竹、太冲、颧髎,强刺激,每日一次,留针20~30分钟,用于中风口眼歪斜者。
2.灸法关元、足三里、气海、神阙、百会、神阙做隔盐灸10分钟,其他穴位用大艾炷重灸10~15壮,可用于中风脱证的救治。
3.贴敷法(1)巴豆50克,食醋适量,艾炷(如黄豆大,不拘数量)。
用法:将巴豆研末,然后取药末适量(约15克)与食醋拌匀如糊状,取适量敷贴于脐上,上面再加薄姜一片,用点燃的艾炷灸之,连续灸至患者清醒为止。
用于中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2)处方:天南星1.5克,冰片15克。
用法:两药研末,调匀,以中指蘸药末敷于齿部,每天3~6次。
主治:口噤不开。
(3)处方:蔓荆子、黄芪各l0克,炙甘草15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辨证】肾阴亏损,肝阳上亢,痰热交阻,随风阳上扰。
【治法】滋阴潜阳,开窍化痰。
【方名】二六汤。
【组成】生地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枣皮12克,牡蛎12克,龙骨12克,山萸肉12克,竹茹12克,白芍12克,山药15克,石菖蒲9克,远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斯炽方。
中药材查询脑出血西医治疗方法药物治疗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具体措施是:(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
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
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
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
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
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 等。
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
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2.急性期一般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
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应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
可以吸混合5%二氧化碳的氧气,以间歇吸入为宜,尽量避免吸入纯氧过久,因纯氧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甚至发生氧中毒。
(2)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
另外,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
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如有高热、呕吐、多汗、利尿过多等可酌情增加。
避免使用高糖液体,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3)加强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①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呕吐情况、监测血压及体温变化。
②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的预防。
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
3.调整血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降压治疗的原则是:(1)慎重掌握降压治疗指征,一般认为在收缩血压超过24~26.66kPa(180~200mmHg)时,可考虑适当地降低血压,以预防进一步出血,但对脉压过大的患者则须谨慎降压。
(2)血压要控制平稳,使24h内血压的“波峰”和“波谷”接近,这样既可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又可防止血压过低可能导致的脑灌注不足。
降压治疗不能过于追求快速的降压效果,或反复、大量、甚至联合使用多种强效的降压药物。
常用利舍平(利血平)0.5~1mg,肌内注射,25%硫酸镁10mg深部肌内注射,6~12h可重复使用。
也可用如转换酶抑制剂等其他口服降压药物或加用利尿药,但强烈扩张血管的药物应慎用或不用,当患者对降压应答完全不敏感时,则须注意颅内高压所致的血压增高。
(3)降压不要过快,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将血压降低到上述水平或略高而又没有脑缺血的不适症状为宜。
多数认为应将血压稳定在20~21.33/12~13.33kPa(150~160/90~100mmHg)左右,最好维持在比患者原有血压稍高的水平。
(4)在使用脱水、利尿药等进行降颅压、抗脑水肿治疗的同时,必须严密观察血压、周围循环及水、电解质平衡状况。
特别是呋塞米(速尿),能间接地使脑组织脱水及通过抑制水肿组织中的钠进入细胞内,而减轻脑水肿,其作为救治脑水肿患者的脱水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但连续大剂量地使用该药所造成的血压持续下降,血容量骤减和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5)在应用降压药物同时,应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
血压过高时,应抬高床头约30°~45°。
血压接近正常时.将床头放低。
如血压持续过低,应适当用升压药以维持上述水平。
4.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防止脑疝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脑出血后,脑水肿逐渐加重,常在6h开始出现水肿。
3~4天内达高峰,半个月后逐渐消退。
脑水肿的结果是颅内压增高,甚至导致脑疝发生,因此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应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脑水肿。
临床上有指征使用脱水剂时,一般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除非患者清醒,颅内压增高不严重又无呕吐,可选用口服药。
在静脉注射或口服困难时,也可考虑直肠滴注,可用20%甘油或30%甘露醇。
在严重失水又有颅内高压时,可试行颈动脉内注射甘露醇40~60ml,可达到脑组织脱水而对全身影响较少。
同时,必须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来考虑选用脱水剂及其剂量。
在昏迷较深或出现脑疝早期征象时,须用强脱水剂。
通常应选2~3种交替使用,如20%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甘油类制剂。
有心或肾功能不全者,常须先使用呋塞米(速尿)。
胶体液,如20%或25%的人血白蛋白,可防止血容量减少,避免低血压。
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脑水肿。
肾上腺皮质激素中以地塞米松抗脑水肿作用最强,特别对血管源性脑水肿,常用量10~15mg加入葡萄糖液中或甘露醇中,静脉点滴,1~2周内减量至停用,激素的作用比较缓慢,由于脑出血的昏迷者多易合并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可能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加重或掩盖病情,加上激素降低颅内压作用缓慢,不能迅速抗脑水肿,故不主张常规使用,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者应慎用或禁用。
因易诱发应激性胃出血,应同时用胃黏膜保护药。
5.止血药的应用脑出血的患者是否应用止血药,至今看法不一,各种止血药主要能阻止脑实质毛细血管出血或渗血,对于动脉破裂所致的出血的作用不能肯定。
盲目应用止血药,对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可能增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心肌梗死或肾动脉血栓的危险。
所以有人反对用止血药,对有消化道出血者可用止血药,但要经常检查凝血功能,在有关化验指标的监护下短期用药。
对于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隙者,可考虑应用适当的止血药物治疗,以预防再出血。
6.人工冬眠降温疗法人工冬眠疗法可以降低脑的基础代谢率,减少耗氧量,使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增高,从而改善脑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也可减少或避免发生再出血。
(1)早期低温:尽量在发病6h内给予,超过7~8h脑保护作用较差。
降温时间不超过48h。
若并发高热可延长时间。
(2)降温方法:目前降温方法很多,设置先进的低温室有必要。
如条件有限,可采用头部冰帽+大动脉冰敷+药物的方法。
(3)逐渐复温原则:先停用药物,再撤冰敷,最后撤除冰帽,即可在8~12h 内完成;这种短期低温很少有并发症,部分出现肌颤和烦躁,可用给予阿曲库铵(卡肌宁)25mg或安定10mg。
7.手术治疗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使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随着显微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等技术的发展,手术精确性提高,对脑组织的创伤已大大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
一般认为,血肿在发病后6h内形成,出血后8~24h水肿达高峰,在这之前清除血肿,可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早期手术不但可以及时清除血肿,解决颅内高压,而且减轻血液分解物对脑组织的破坏,对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1)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迄今尚无统一标准。
一般认为患者年龄不是特别大,重要脏器功能较好,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深昏迷、消化道出血、去皮质强直、双瞳孔缩小及中枢性高热等,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①出血量在20ml以上者。
②丘脑或基底核区血肿。
③破入脑室者如影响脑水循环应尽早行脑室穿刺引流,同时腰穿1次/d,每次放脑脊液10~20ml,直至病情平稳,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引流管保持1周左右。
④血肿累及脑干以及高龄或脑疝者不宜手术。
⑤术前血压过高者可先降血压。
⑥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者应慎重。
⑦小脑半球出血量在20ml左右者。
⑧内科保守治疗不见好转,病情逐渐加重,或出现脑疝先兆。
(2)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往人们认为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危重,手术危险性大,有再出血的危险,手术应在24h后进行。
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血压性脑出血一般在出血半小时形成血肿,3h内血肿周围水肿尚未形成,6~7h出血停止并出现血肿周围水肿,紧靠血肿的脑组织坏死,出现不可逆损害,12h达到中度水肿,24h达重度水肿,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即发病6~8h内即行手术能赶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水肿前,这样既可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又可避免脑水肿的发生,打破出血后血细胞分解、脑组织水肿等一系列继发性改变所致的恶性循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一般以出血后3天内手术为宜。
对于出血后超过20天者是否采用穿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手术方法:常用清除血肿手术的方法有:①神经内镜治疗技术;②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③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④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⑤脑室引流、血肿溶解术。
8.脑出血的恢复期治疗恢复期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
恢复治疗的时机是在脑部病变基本稳定,脑水肿、颅内高压的临床症状消退,受损的脑功能逐渐恢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