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附件精简笔记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附件精简笔记
青年
黄金时期22-35岁
感知、记忆、想象能力最佳。心智活动到最高水平。一般能力(认识、实际操作)和特殊能力(职业、人际关系、管理、适应)
发展更为成熟: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
角色冲突与转换;工作上遭到歧视;婚姻家庭的调适。
中年
50岁出现更年期
处理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更加智慧。
情感稳定、性格成型、道德感和理智感上升;婚姻更加务实;处于失业关键期。
2、间接治疗技巧: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者间接影响服务对象(重要他人:父母、亲属、朋友、同事邻里、社区管理员)
是最基本也是最早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之一,具有开放性的重要特征。
特点表现在个案工作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将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相互紧密关联的实施阶段。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是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此种人的五个特征:
(1)准确领悟周围的人和事物,是理性的人(2)适应力强,珍惜和享受生活(3)依据真是愿望选择生活方式,忠于自己(4)面临众多选择,能体会到心理上的极大自由(5)生活中有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创造力
(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特点
任务中心模式
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希望帮助对象在有限时间内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五方面基本要求:(1)介入时间有限(2)介入目标清晰(3)介入服务简要(4)介入过程精密(5)服务效果明显。
模式关注对象的自主性:(1)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2)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
家庭治疗模式
米纽秦提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家庭治疗模式中运用最广、影响最大;特征是:把家庭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理论假设: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深远影响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中级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来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
一、沟通能力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各类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客户、家庭成员、同事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之一。
为了提升沟通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倾听技巧:积极倾听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并展现出真诚的关注。
避免中断对方的发言,并能够适时提出问题或反馈。
2. 非语言沟通:注重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态等非语言信息的传达。
这些细微的动作与情绪会对沟通产生重要影响。
3. 语言表达:清晰、简洁地表达思想,避免使用术语和专业词汇,以便客户易于理解。
避免使用负面或歧视性的词汇,以确保沟通的平等和尊重。
二、问题解决能力社会工作中经常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有效解决并为客户提供支持和帮助。
问题解决能力对于社会工作者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建议:1. 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因素,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分解复杂的问题,将其划分为更小的子问题进行处理。
2. 制定计划: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客户的需求,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工作计划。
确保计划具体、可操作,并设置合理的时间节点。
3. 协作能力:与团队成员、其他相关机构和社会资源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问题。
在协作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观点,并互相支持。
三、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工作工作量大、压力大,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的工作满意度。
以下是一些自我管理的技巧:1. 时间管理: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根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优先安排。
减少无效的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2. 压力管理: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压力,寻找解决压力的有效方法,如锻炼、放松身心等。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精简笔记(五、六章)
综合能力第五章个案工作方法第一节个案工作的本质一、什么是个案工作(一)个案工作的要素(3)服务对象、个别化的工作方式、服务目标。
(二)个案工作的含义(4)(1)个案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工作方法;(2)个案工作是一连串的工作过程;(3)个案工作是帮助遇到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调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的活动;(4)对人的尊重和肯定是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表现在整个服务过程中。
二、个案工作的本质(一)社会功能的恢复(3)(1)包含个人或者家庭具备基本处理困境的能力;(2)包含个人或者家庭具有基本的社会环境适应性;(3)包含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能够相互促进。
(二)社会功能的增强(3)(1)包含对个人或者家庭自身拥有的能力的关注;(2)包含个人或者家庭运用周围环境资源能力的提高;(3)包含个人或者家庭困境解决能力和问题预防能力的同时提高。
第二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见附表)第三节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一、接案或转介1.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愿望;2.促使有需的人成为服务对象;3.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4.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允许提供转介的情况:待解决问题不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生活在机构服务区域之外。
二、收集资料1.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资料(个人资料、环境资料);2.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服务对象的难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服务对象曾经做过的努力)三、制定计划1.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2.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3.工作计划的目标;4.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5.服务开展的期限;6.联系方式。
四、签订协议(口头或者书面)1.服务目标;2.服务内容和采用发放;3.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4.服务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5.双方签字。
五、开展服务1.使能者;2.联系人;3.教育者;4.倡导者;5.治疗者。
六、结案(1)结案的情况(5)1.双方均认为目标已达到;2.对象已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双方关系不和谐,希望结束服务;4.对象有了新问题,需其他机构解决;5.其他不可预测因素。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精简笔记(七、八章)
综合能力第七章社区工作方法第一节社区工作的特点与目标一、是社区(一)社区的含义(3)(1)居住于某一特定地区的一群人或这些人生活所在的地区(2)一群具有共同经济利益或共同文化传统的人(3)共有、共享、相同或共同参与等情况。
社区组成的5个要素:人口、地域、共同生活、设施、社区意识社区是一个人群(5)(1)住在邻近的地区(2)具有共同利益(3)具有共同的服务(4)面临共同的问题(5)产生共同的需要(二)社区的功能(5)1.“生产—消费—流通”的经济功能——社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及商业活动,能满足基本需要,提供实际服务;2.社会化功能或教育功能——社区给成员灌输知识、信息和价值观;3.社会参与功能——社区提供表达自己需求和兴趣的渠道,提供建立支持网络的机会;4.社会控制功能——通过制定和切实有效地执行规章与公约,确保居民遵循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
5.心理支持功能或感情功能——居民相互支持及互相帮助,满足物质和情感上的需要。
二、社区工作的含义和特点(一)含义——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的方法和活动。
社区工作的基本特征(6)(1)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2)采用多种方法(3)多元化的工作对象(4)集体行动(5)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6)以民主价值观念为指导思想(二)社区工作的专业特点(4)1.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结构取向——重点考虑社区环境及制度如何影响人的社会功能、限制人的能力、如何让资源和权利产生缺失;2.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社区工作较多涉及社会层面,牵涉到社会政策分析以及政策的改变,注重资源和权力的分配;3.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工作内容较为政治化;4.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善于从社会结构、社会政策、制度和资源分配角度关注问题,并试图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的结症。
三、社区工作的目标和实践原则(一)目标的分类(2)(1)任务目标——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2)过程目标——促进社区居民的一般能力。
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章节考点整理笔记_第六章
中级社工综合能力第六章小组工作方法一、小组工作的类型及特点(一)教育小组1.含义:通过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促使成员改变原来对于自己的问题不正确的看法及解决方式,实现组员发展目标。
2.教育小组工作过程1)首先帮助组员认识自我存在问题,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需要;2)促使小组组员确定新观念、新视野,改变看问题的角度;3)开展干预服务,降低小组组员的问题行为特征,达到自我改变。
(二)成长小组1.含义: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运用自己内在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解决问题,促进个人发展和成长。
2.焦点:注意个人的成长和正向改变3.典型:近年来针对不同人群需要而开展“体验小组”如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营。
(三)支持小组1.含义:由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的。
通过小组组员之间提供信息、建议、鼓励和情感支持,带动解决问题和改变成员的效果。
2.常见的支持小组:如“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患者小组”针对吸毒人员的“同伴治疗小组”等(四)治疗小组1.含义:组员来自于社会适应不良,或者社会关系网络断裂而导致行为问题的人群。
通过小组活动,以达到对小组组员的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治疗,改变行为成为健全的社会人。
2.常见治疗小组:如对吸毒人员开展“美沙酮治疗小组”、社区矫正对象“星星点灯小组”等。
(五)小组的特点1.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会让组员产生认同感,组员之间相互依存和影响,进而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社会关系氛围。
2.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社会工作者引导小组工作本身包含了对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民主参与精神的强调,注重发挥每一位组员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注重所有组员在参与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改变和成长。
3.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小组工作者通过创建与改变小组,维持小组中的治疗性因素,促进个体的改变与成长。
4.注重团体的动力:小组工作注重小组在解决问题中的发展动力,强调小组组员带着他们的特性和工作任务进入小组,与小组的情境结合,在小组工作者的领导下,产生互动行为,实现组员的改变、任务完成和小组的发展。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附件精简笔记
阶段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面临的问题婴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迅速。
学会独立行走和用手操作物体。
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发达,从直观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
有害羞、骄傲和负罪感等情绪。
对语言感兴趣。
社会化过程:0-6个月,单纯社会化反应;7-24个月,社会性感情联结建立;2-3岁,发展伙伴关系。
自我意识三阶段:游戏伙伴、退缩、自我意识的出现。
拒食、吮吸手指、咬指甲、心里自闭。
学龄前3-6岁,大肌肉发展成熟;6-7岁,智能迅速增长。
语言发展:以表达机能为中心向以思维机能为中心转换。
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道德发展: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口吃、攻击、沉迷于电视学龄期身体各方面和机能有进一步发展,掌握了完整的动作。
语言发展:口头、书面、内部语言。
注意力增强。
对环境适应性增强,有更符合实际的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
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学习困难青少年发育处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
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发育成熟。
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是关键期和成熟期。
情绪有两级发展特征。
出现性意识。
社会性发展由青少年社会化任务决定,其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早恋、犯罪、适应不良青年黄金时期22-35岁感知、记忆、想象能力最佳。
心智活动到最高水平。
一般能力(认识、实际操作)和特殊能力(职业、人际关系、管理、适应)发展更为成熟: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角色冲突与转换;工作上遭到歧视;婚姻家庭的调适。
中年50岁出现更年期处理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更加智慧。
情感稳定、性格成型、道德感和理智感上升;婚姻更加务实;处于失业关键期。
如何度过更年期、适应婚姻关系变化。
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症。
老年生理功能退化思维呈衰退趋势,但有较大平衡性。
原社会角色消退,产生失落感。
无用感、孤独感、生活和身体上的困扰模式理论假设治疗技巧特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重要特征——开放性。
(1)对人成长发展的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生理、心理、社会三因素相互作用;(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问题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三方面的压力有关;(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人际沟通是人与人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4)对人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一)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一)一、概述社会工作是指从事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工作。
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指的是社会工作者所需具备的各项工作技能和素质。
这些综合能力包括以下方面:二、人际交往能力1.建立信任关系2.沟通技巧3.协商、解决纠纷能力三、问题诊断和解决能力1.诊断问题2.制定解决方案3.实施方案4.评估方案效果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1.整合社区资源2.寻找外部资源3.利用资源解决问题五、个人素质1.建立职业道德2.形成专业认同3.保持持续学习和进修六、实践能力1.实践熟练度2.组织和领导力3.应对危机的能力七、文化背景知识1.历史和文化知识2.人类行为和心理学知识3.社会科学和法律知识以上就是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社会工作者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解决问题。
八、团队协作能力1.理解团队工作的重要性2.积极参与团队协作3.有效地与团队成员互动九、数据分析能力1.收集和整理数据2.分析数据3.得出结论和推荐十、信息技术能力1.合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2.掌握数据库和电子表格操作技能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工作十一、计划和组织能力1.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表2.组织可持续和长期可行的方案3.有效地分配任务和责任十二、跨文化交流能力1.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差异2.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3.发挥跨文化沟通的优势以上是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的全部内容。
每一个能力都是社会工作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希望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让他们成为更出色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精简笔记(三、四章)
综合能力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需要具有的社会性与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马斯洛需要理论ERG 莫瑞需要理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生存关系成长生理性需要心因性需要(通过童年经验获得):1.与学习任务;2.与人际关系。
强调需求层次,先低级后高级。
没有需求层次。
1.需要之间相互联系2.需要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3.推动活动 4.有不同发展阶段。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的含义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勒温S-R B=f(S.A)B=f(P.E)S-外界刺激R-反应行为B-行为变因S-情景变因A-前提变因(遗传、年龄)B-行为P-个体E-环境(二)人类行为的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三)人类行为的特点(6)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3)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第二节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一)含义:与人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二)特点(5):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7)家庭;朋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社区;文化;大众传媒。
三、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5)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遗传基因(DNA和RNA),有自我复制和发生特变的特点。
异常遗传(4)1.单一基因遗传——血友病;2.多重因素遗传——气喘、兔唇、糖尿病;3.染色体错乱——唐氏症;4.环境引起的异常——酒精、辐射、致癌物质。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社会工作中级综合能力笔记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社会工作中级综合能力笔记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概念: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提出“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
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
系统理论概念:“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
系统理论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的各个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
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工作重点: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的重要作用。
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
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
工作特点:1.对问题的分析不再局限为个人(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例模式)的归因,而是从整体上分析。
2.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服务对象的生理或心理行为特征,而是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
3.动态实务。
4.纵横相交的实务取向。
在横切面考虑问题的所有相关层面,在纵贯面注意问题的处理流程和阶段性步骤。
生态系统理论概念:生态系统理论是分析“人与环境”互动的具体工作框架。
包括“栖息地”和“生存空间”两部分。
“栖息地”指人生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存空间”指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
工作评估的核心和具体内容:1. 生命周期。
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 __及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意义。
2. 人际关联。
每个人都需要且都拥有与他人联系而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因此构建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
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章节考点整理笔记-第八章
中级社工综合能力第八章社会工作行政一、社会服务计划(一)社会服务机构规划1.含义:是为实现机构的使命和长远目标,通过分析现在与未来的环境中存在的威胁与机会以及可以使用的资源,来确定机构的任务,设立目标和制定机构能够在环境中成功运行的战略。
2.特征:1)由机构最高管理层作出。
2)涉及大量资源的分配,如资金、人力或物力。
3)有长期效应(通常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
4)关注机构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3.意义:1)明确机构发展目标2)集中人们对机构使命与目标的思考、增强凝聚力3)提供行政控制的标准和手段4.内容:1)使命宣言2)策略性计划3)运作性计划5.社会服务机构规划的六个重要的步骤:选择目标、考虑社会服务机构的资源、可行性方案的列举和说明、选择最佳方案、规划具体的行动方案、方案的修正。
(二)社会服务方案策划1.含义:以服务机构的工作理念、政策、资源和发展方向为依据,确定服务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工作方案、协调资源,推行具体的服务。
2.内容: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建立服务目标——选择最佳行动策略——设计资源的筹集与分配方案——提供服务的具体计划3.步骤和方法1)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服务方案设计的基础A、认识和分析(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问题在社区的分布情况如何?——工作表、分支法);B、需要评估:(确定面对这类问题的目标服务群体的范围?;服务人群受问题影响的程度如何?)2)目标制订阶段:A、界定总目标(宏观的总体目标)、影响性目标(保证服务目标实现而制定的社会工作干预目标)、支持保障目标和服务性目标;B、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主要考虑可拥有和可动员的资源)。
3)方案安排阶段:制定可行方案、选择方案、找资源、制定计划4)考虑服务的评估A、过程评估(方案进行过程中服务对象的变化、主要服务项目的完成情况、资源使用情况、经费支出情况);B、效果评估(方案实施后所产出的效果——服务对象评估、机构评估、外部专家评估等)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一)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与类型1.性质1)非营利机构(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助或国际援助,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2)明确和清晰的使命、宗旨、目标、服务重点和服务承诺、服务策略,强调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3)主要功能提供专业化的、优质的福利服务。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社会工作是一项旨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个人幸福的专业。
作为一名中级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工作场景。
本文将系统整理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的笔记,以供参考学习。
一、理论知识与思维能力1. 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我们应该熟悉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流派和研究动态,包括人类发展理论、社会系统理论、个人中心的实践理论等。
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并为实践工作提供思考框架和指导。
2. 社会政策与法律法规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依据。
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社会政策,掌握社会保障体系、福利政策等内容,以便能够帮助客户获取相关资源和权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法律,如儿童保护法、社会救助法等。
3. 问题识别与解决能力中级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问题识别和解决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收集和分析信息,判断问题的性质和紧急程度,为客户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帮助。
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制定有效的目标和计划、协调资源、开展干预和评估等。
4. 反思与批判性思维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是中级社会工作的关键能力。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个人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并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分享。
此外,我们还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审慎评估社会问题的相关因素,并为公正和可持续的社会变革做出贡献。
二、实践技能与方法1. 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社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中级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与不同背景、需求和困难的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理解和表达,运用非言语沟通技巧,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2. 评估和干预技巧评估和干预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技能。
我们需要熟悉不同的评估工具和方法,掌握个案评估和系统评估的技巧,以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背景。
在干预方面,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的干预手段,如个体辅导、家庭治疗、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等。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精简笔记
综合能力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定义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三)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三种)1普通社会工作——本职工作之外、不及报酬的思想教育或公益性服务;2行政性社会工作——政府部门或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的之人活动;3专业社会工作——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助人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3个)1解救危难——寻找资源,帮助走出生命危机状态;2缓解困难——帮助有困难需要的人恢复正常生活;3促进发展(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发掘个人潜能,增加面对困难的能力,以更好的面对生活。
“助人自助”(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2促进社会公正(机会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工作)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概念与类型1.功能的含义: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2.功能的基本类型: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
(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2.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促进社会和谐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基督教”是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文艺复兴→欧洲宗教改革→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3.制度背景——英国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二)社会工作的产生18世纪中期欧美国家有组织的志愿济贫救困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等国民间的社会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一)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19世纪末英美等国慈善组织开始对志愿人员、服务人员培训。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总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考点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目标功能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社会工作的要素专业方法:三直接(个案,小组,社区);三间接(社会工作行政,督导,研究)价值观:利他主义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考点: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1.1601 年《济贫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福利性质的法案2.《周礼》从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安富方面对社会福利做了完整描述。
3.近年来,党和政府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指引下,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注重:权利与义务并重;平等与差异共存;公平与效率兼顾社会工作价值观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理论作用,是指社会工作价值观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正面影响。
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别于其他服务专业的重要标志——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实践作用——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伦理守则(明确具体的伦理守则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戈登(6 方面):主要从个人与社会联系方面出发。
A.个人与社会相互依赖B.个人层面:个人对社会有责任;应发挥潜能尽到社会责任;个人需要是差别化的;C.社会层面:社会应该关怀个人;提供途径让个人自我实现;比斯台克(9 方面):也主要从个人与社会联系方面出发。
个人层面:人的:潜能;责任;权利;自我决择权利;需要;社会功能社会层面:社会的:责任;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国际认同的(6 方面):主要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实践方面归纳:“服务”—强调的是实践形式“社会公正”—强调的是实践目标“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的是实践的个体差异“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强调的是实践工具“诚信”—强调的是实践的行为准则“能力”—强调的是对实践者的专业教育要求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六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1.强调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复习笔记一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考点1:社会工作的目标1、功能的概念概要地说,功能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2、功能的类型(1)正功能与负功能从基本性质的角度来看,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
当甲对乙产生了积极影响时,我们就可以说甲对乙具有正功能,如果甲对乙产生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就是甲对乙具有负功能。
(2)显功能与潜功能社会学家默顿指出,那些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显功能,而那些未被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潜功能。
4、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考点3:社会工作的发展考点4: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1、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
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它既是一个渐进的、不断促使服务对象改变并逐渐达到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双方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
2、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1)服务对象。
即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接受帮助的一方。
这不仅指个人,也可能是某一家庭或社区。
(2)社会工作者。
即提供服务的一方。
其依据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服务对象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
他们相互配合和协助,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3)社会工作价值观。
即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理念,其核心是利他主义,它包括社会工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
(4)助人活动。
即社会工作者依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依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及合作的过程。
(5)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是指社会工作者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
考点5: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1、社会工作者的概念(1)含义: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
(2)一般特征①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
②从事社会福利服务。
③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精简笔记(九、十章)
综合能力第九章 社会工作督导第一节 社会工作督导的含义和印象一、督导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二、社会工作督导的含义和对象(一)含义——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二)社会工作督导对象与督导者督导对象(4)——督导者——机构中资深的社会工作者督导类型(4)第二节 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与内容责任在被督导者(咨询) 强调学习 (重点在一般议题) 责任在督导者(督导)强调实务 (重点在特殊议题)(一、二、三)三类督导的内容第三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原则与过程一、社会工作督导的原则1.有利于机构目标的实现;2.支持与持续反思;3.促进自我完善。
二、社会工作督导过程及技巧(一)社会工作督导过程1.督导前期(与被督导者建立关系的基础期,双方要相互了解);2.开展期(建立互相信任,确认双方同意的督导形式);3.工作期(分享经验与感受,支持被督导者做好服务);4.终结期(总结过程,加强自我改进)。
(二)技巧1.督导的相互契合技巧;2.订立协议;3.开展话题的技巧;4.同感与分享感受的技巧;5.要求被督导者努力工作和分享资料;6.督导会谈的结束技巧。
第四节社会工作督导的方法(见附件)个别督导、团体督导、同事督导第五节志愿者的督导一、志愿者督导工作的含义和目的(一)含义——社会服务机构中的行政专务人员指导、协调、增强和评估志愿者的工作过程。
是在遵循社会服务机构政策和行政规范的情况下,通过教育训练和专业支持,协助志愿者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并且使服务对象、志愿者督导和所属机构都能获得相当程度的满足感。
(二)目的主要目的:维护服务对象的权益;次要目的: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促其自我成长;最终目的:维持社会服务的专业形象并提供专业水准。
二、志愿服务督导的功能(见附件)志愿者督导的产生方式:1.由机构承办志愿服务业务的专职人员担任督导;2.由资深志愿者担任督导。
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章节考点整理笔记_第三章
中级社工综合能力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求:最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
2)安全需求:社会环境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摆脱失业有保障。
3)归属与爱需求:也称为情感需求,社交需求;即归属某个群体感情,成为该群体的一员,从而得到爱和爱他人,与他人建立友谊,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尊重的需求: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获得社会认可;又可以分为内部(自我尊重)与外部(他人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最高层次需要,关于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自我价值的需要。
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特点: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某种需要在一段时间的内对行为起作用;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可能有追求更高需要,也可能没有上升的趋势;高级需求受挫时,可能会退而求其次,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度不会减弱,可能还会增加。
1)生存的需要——Existence2)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3)成长的需要——Growth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将人类存在共同的、客观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与中介需要。
1)基本需要:身体健康和自主需要2)中介需要:能促进身体健康和自主的产品、服务、活动和关系的特性4.人类需要的类型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1.人类行为的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可以把它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根据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按照行为是否符合政策模式和社会规范,划分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人主观体验。
2.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发展性4)可控性5)整合性(三)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1.家庭1)家庭的类型A.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2)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人本治疗模式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1)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本质是好的,具有发挥自身在潜力、追求不断发展的基本趋向
阶段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社会性发展
面临的问题
婴幼儿
身体发育、动作发展迅速。学会独立行走和用手操作物体。
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发达,从直观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有害羞、骄傲和负罪感等情绪。对语言感兴趣。
社会化过程:0-6个月,单纯社会化反应;7-24个月,社会性感情联结建立;2-3岁,发展伙伴关系。
反思性:直接提供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非反思性:与服务对象沟通,引导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人格发展反思)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对象(5方面)——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减轻系统功能的失调、增强适应能力、开发潜在能力、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任务中心模式
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希望帮助对象在有限时间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五方面基本要求:(1)介入时间有限(2)介入目标清晰(3)介入服务简要(4)介入过程精密(5)服务效果明显。
模式关注对象的自主性:(1)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2)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
模式把沟通视为社工与对象间交流的工具,有效的沟通具备:
两个要素:(1)有系统(2)有反应。
五种功能:(1)探究(2)组织(3)意识水平的提升(4)鼓励(5)方向引导。
(1)清晰界定问题
(2)明确界定服务对象
(3)合理界定任务
危机介入模式
(1)危机的定义: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分为成长危机和情景危机。
(2)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发生→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
语言发展:口头、书面、部语言。注意力增强。
对环境适应性增强,有更符合实际的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
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学习困难
青少年
发育处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发育成熟。
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是关键期和成熟期。情绪有两级发展特征。出现性意识。
社会性发展由青少年社会化任务决定,其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
以人本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
ABC理论——A(当前发生的事件);B(对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事件之后出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模式指出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对象的信念的影响。帮助对象的有效方法是协助对象质疑非理性信念,使之形成理性的生活方式。
自我意识三阶段:游戏伙伴、退缩、自我意识的出现。
拒食、吮吸手指、咬指甲、心里自闭。
学龄前
3-6岁,大肌肉发展成熟;
6-7岁,智能迅速增长。
语言发展:以表达机能为中心向以思维机能为中心转换。
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道德发展: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口吃、攻击、沉迷于电视
学龄期
身体各方面和机能有进一步发展,掌握了完整的动作。
早恋、犯罪、适应不良
青年
黄金时期22-35岁
感知、记忆、想象能力最佳。心智活动到最高水平。一般能力(认识、实际操作)和特殊能力(职业、人际关系、管理、适应)
发展更为成熟: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
角色冲突与转换;工作上遭到歧视;婚姻家庭的调适。
中年
50岁出现更年期
处理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更加智慧。
情感稳定、性格成型、道德感和理智感上升;婚姻更加务实;处于失业关键期。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问题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三方面的压力有关;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人际沟通是人与人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
(4)对人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直接治疗技巧: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反思性和非反思性)、间接治疗技巧: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技巧。
(2)自我概念:对自己、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环境三方面的知觉和评价
(3)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适应不良(服务对象借助曲解或否定等方式保持自我概念与经验的表面一致),适应失调(冲突进一步加剧,无法维持表面一致,面临极大的困扰和不安)
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是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基本假设(2):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意识层次(3):意识→自动念头→图式
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短期治疗模式,关注服务对象此时此地的经验和感受。
技巧(5):个案概念化、合作式的治疗关系、格拉底式的提问、结构化和心理教育、认知重塑。
(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
此种人的五个特征:
(1)准确领悟周围的人和事物,是理性的人(2)适应力强,珍惜和享受生活(3)依据真是愿望选择生活方式,忠于自己(4)面临众多选择,能体会到心理上的极大自由(5)生活中有丰富的创造力
(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特点
(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
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服务介入技巧
(1)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
(2)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1)明确辅导要求;(2)检查非理性信念;(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5)巩固辅导效果。
如何度过更年期、适应婚姻关系变化。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症。
老年
生理功能退化
思维呈衰退趋势,但有较大平衡性。
原社会角色消退,产生失落感。
无用感、孤独感、生活和身体上的困扰
模式
理论假设
治疗技巧
特点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重要特征——开放性。
(1)对人成长发展的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生理、心理、社会三因素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