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俄国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

合集下载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1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的发展历程:9世纪晚期: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14世纪:莫斯科公国建立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时间:18世纪初领导:彼得一世材料一:“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

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影响:材料二:课本P7“俄国疆域扩张图”和P8“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材料三:现代化骑兵、海军、炮兵与科学院材料四:农奴生活环境恶劣积极的: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2废除农奴制1、背景:可见,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可见,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封建农奴制度(俄)VS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英、法、土)“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 ——恩格斯可见: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2、目的:材料一:“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3月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1)直接目的:缓和阶级矛盾(2)根本目的:巩固统治(3)其他目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强抵御西欧国家侵略及扩张能力。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近代化的含义、阶段、事件、特点
2、洋务运动的时间 背景: 指导思想: 口号或目的: 建立的军事企业: 民用企业: 结果: 评价
《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 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 以制器为先。”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 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勉强 涂饰,虚有其表。”
2、民族大融合的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迁都洛阳、穿汉服、学汉语、采用汉姓、 与汉人通婚。作用:推动了民族大融合
1、秦国改革事件,人物,指导思想,背景, 内容,作用。
2、民族大融合的事件: 内容: 作用: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 “无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 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 为,当加降黜。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1、伟大的转折的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1978年 内容: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 想、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以邓小平为核心。意义:使中国走上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内容:土地公有的前提下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调动农民积极性 解放农村生产力。
一 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二 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 三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 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 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 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 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 西方仍然失败”。
1、消灭地主的事件: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消灭地主阶级 农民获得了土地 解放农村 生产力。 土地所有制:农民所有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和其他改革的比较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和其他改革的比较


实行重商主义。
度发生根本
改变;俄国
则没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彼得一世的改革
背景
内容
影响
相 都是最 都 向先进民族或先进国 同 高统治 家学习;都有移风易俗 点 者直接 的内容;都秉公执法,
推行的 打击保守势力。 改革。

孝文帝改革相对减轻农

民的负担;彼得一世加

重农民的负担。
忽必烈变法与彼得一世的改革
后面貌
都展开欧化改革,都重 视学习以军事技术为核 心的西方技术文明;鼓 励民办企业;都派遣留 学生出国,建立新式学 校;忽视学习西方的政 治制度。
改革后依旧 是封建专制 的国家。
背景
内容
1、俄国闭塞落后; 军事:按照欧洲方式
2、解除瑞典和土耳 改造军队,重视发展
其威胁,打开通向欧 海军。
洲海路。
经济:鼓励私人开办
背景
内容
影响
相 都是最高统治 同 者直接推行的 点 改革。
忽必烈变法实行 “汉化”政策; 彼得一世的改革 实行“欧化”政 策。
改革后都使 国家实力增 强。

忽必烈变法实行 忽必烈变法

重农政策;彼得 使元朝社会

一世改革实行重 制度发生根
商主义。
本改变;俄
洋务运动与彼得一世的改革
背景
内容
影响
相 改革的 同 目的是 点 改变落
3、加重农民 负担。
思维“自助餐”:
请你在以下重大改革中自选一个,并在改 革的背景、内容、影响中选一项,就相同 点或不同点与彼得一世改革进行配对比较。
背景 内容 影响 相同点 不同点 大化改新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 改革 忽必烈变法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沙皇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沙皇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之二

沙皇俄国的改革·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第25课沙皇俄国的改革教材分析沙皇彼得一世是俄国王位上最能干的专制君主之一,他不顾古代的风俗,努力迫使臣民改变生活方式,力图使俄国摆脱落后状态。

他所进行的励精图治的改革虽然使俄国经济、军事力量都有加强,但因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度而使俄国仍赶不上西欧国家发展的步伐。

19世纪60年代在位的君主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历史潮流和危机局势废除了农奴制,俄国终于与西方列强一同站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上,但因改革的弊端,总消灭不了与西方的差距。

俄国曾是偏于一隅的小国,但20世纪初却能地跨欧亚两洲,包容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一切都源于几个世纪的兼并、侵略和扩张。

教材向我们揭示了近代史上俄国的两大特征——农奴制长期存在的封建落后性与不断疯狂侵略的对外扩张性。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沙皇俄国的兴起;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内容和影响;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沙俄的侵略扩张。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①俄国历史上有两次改革,一次使之打开了通向酉方的窗口,另一次使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历史发展的要求。

②沙皇俄国在进行改革的同时积极地进行了对外侵略扩张;与成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帝国同时,也遗留了民族争端、土地争端的祸根。

3.能力培养: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两次改革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综合比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内容;1861年改革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难点:两次改革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并组织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讲了日本历史上的改革,本课要讲的是俄国史上的两次改革。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板书)1.沙皇俄国历史的开始(板书)俄国是一个后起的欧洲国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1000多年。

15世纪中期的俄国还是一个封建小邦,领土只包括莫斯科城及周围的一些地方。

1480年,俄国摆脱了蒙古人长达240年的统治,然后凭恃武力征服扩大了疆域,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大公。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改革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俄国摆脱落后状态。

其根本目的(最终目的):使俄国成为西欧式的大国,增强俄国实力,巩固贵族地主商人的国家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区别在于()A.鼓励兴办手工工场B.建立强大的海军C.增强了俄国的国力D.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2.下列关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的比较评述,正确的是A.都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对外扩张受挫,加剧了统治危机,是这两次改革的直接原因C.都沉重打击了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D.都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区别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点是[]A.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B.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提供了对外扩张的条件3/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共同点是[]A.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使俄国成为中央集权国家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D.都是农奴主自上而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

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

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

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历史风云网编《康有为政论集》材料二: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

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

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

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

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1、管仲改革: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2、商鞅变法: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⑵时间:公元前356年;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5、日本大化改新: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6、洋务运动: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⑸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7、戊戌变法: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⑶内容:1898年6月至9月;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⑷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⑸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8、俄国1861年改革:⑴背景: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⑵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⑶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⑷影响: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9、日本明治维新:⑴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⑵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时间:1868年天皇:明治天皇学习对象:欧美⑶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⑷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10、美国罗斯福新政:⑴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⑵时间:1933年;前提: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⑶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目的:摆脱经济危机;⑷中心措施:对工业进行调整,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⑸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1、苏俄新经济政策:⑴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时间:1921年;实行者:列宁;⑵内容: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⑶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苏联改革:⑴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正孩子经济体制;⑵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后转到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苏联最后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⑶苏联解体: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13、匈牙利改革:核心:打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苏联镇压下去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⑴共同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改革没有突破原有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渗透;⑵影响:两极格局解体;长期被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引发冲突和局部战争;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⑷东欧剧变的表现:社会制度的变化实质;国家名称变化;国家版图变化;执政党变化;15、中国的改革开放: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⑵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乡镇企业也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⑶后来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规律总结:1、改革的基本要素:⑴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⑵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⑶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⑷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⑴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⑵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3、改革的启示:⑴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⑵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知识拓展:俄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知识拓展:俄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俄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俄国历史上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为何改革成效如何有什么负面影响两次,分别是彼得大帝的改革和1861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1,彼得大帝的改革:身为第三代沙皇亚阿力克赛一世之子,彼得大帝(PetertheGreat)吸取欧洲新教国家的经验,为俄国重建了新的秩序,彻底改变各项因循自拜占庭以来的传统。

有鉴于父亲曾经因为宗主教尼康的宗教改革运动而短暂蒙羞,彼得大帝藉由俄罗斯宗主教亚德里安(Adrian)1700年去世的机会,停止宗主教的选举。

在历经宗主教职缺长时间的空窗期后,他并于1721年正式废除主教制度,以“神圣宗教会议”取而代之;至此,原来教会的中央行政单位就成了国家组织的一环。

由沙皇特派的行政官员(“高级教会庶务员”)得出席所有会议,甚至监督管理教会事务。

此外,彼得大帝也颁布琐碎的宗教规章,作为俄国境内所有宗教活动的运作细则。

当时教会内部由于守旧派势力的分裂,无法推举有力的发言人捍卫自身权利,只有走向被动接受一途。

在彼得大帝的革新下,俄国教会迈向历史的新纪元,直到1917年,其带来的结果并非都是负面的。

例如,彼得大帝的教会顾问群皆是毕业于基辅学院的乌克兰高级主教,他们为俄国引进西方的神学教育,其中最著名的是彼得大帝的好友-普斯科夫市的枢机主教费欧凡·普克波维奇(FeofanProopovich)。

整个18世纪,俄国教会持续在亚洲进行宣教工作,也兴起许多宗教作家及圣徒,包括佛罗尼斯的圣米乔芬(,死于1703年)、列东斯克的圣提康(,死于1783年)-一位德国路德宗乔安·阿恩特(JohannArndt)和德国敬虔主义的仰慕者-,以及其他杰出的高级主教和学者如莫斯科的大主教柏拉图·李夫辛(PlatonLevshin,死于1803年)。

所有挑战沙皇对教会影响力的尝试,最后总以失败告终,其中罗斯托夫的大主教亚斯尼·麦特耶维奇即因为反对凯萨琳女皇所主张的教会属性世俗化,遭到罢黜且死在狱中(1772年)。

俄国十九世纪改革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俄国十九世纪改革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俄国十九世纪改革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俄国十九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改革的时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相继发生。

这些事件不仅对俄国内部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俄国十九世纪改革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通过这个时间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充满动荡的时代。

1801年 - 亚历山大一世登上沙皇宝座:亚历山大一世继承了俄国沙皇的权力,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试图改善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1805-1812年 - 拿破仑战争:俄国与法国发生一系列战争,俄国成功地抵御了拿破仑的入侵,并参与了对拿破仑的反攻。

1825年 - 废除贝拉亚:亚历山大一世废除了谋反者曾经享有的额外特权,并强调了俄国军队的绝对服从。

1853-1856年 -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与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帝国交战,争夺对黑海地区的控制权。

尽管俄国在冲突中的作战表现良好,但最终与盟友签订了停战协议。

1861年 - 农奴解放: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从而使农民获得了解放,成为其它国家主要的自由农民势力。

1864年 - 土地法令颁布: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土地法令,将土地归农民所有,进一步加速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1867年 - 阿拉斯加被卖给美国:由于亚历山大二世认为阿拉斯加在军事和经济上持续成本过高,因此决定将其卖给美国。

1874年- 爱德华·扎萨尔战争:俄国与奥斯曼帝国进行的一场战争,俄国成功地在该地区扩大了自己的领土。

1881年 -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二世在恐怖分子的暗杀行为中丧生,结束了他的改革时代。

1891年 - 工业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工业和农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推动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

俄国十九世纪改革时期的这些历史事件展示了俄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这个时期不仅见证了俄国的政治改革,还涉及了军事冲突、领土扩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

通过了解这些事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俄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其对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第2课 俄国的改革-初中历史

第2课 俄国的改革-初中历史
请回答:你认为普京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1)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2)改革推动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 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 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的改 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 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 ,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教学目标
1、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 2、识记和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内容; 3、归纳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影响。 4、体会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并带来深远影 响: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 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②改革内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 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度;1861年改 革内容单一,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度。
③影响不同: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度,增强了国力,使俄国走上扩张侵 略道路;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俄国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 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1、18世纪初,沙皇_彼__得__一__世__ 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__富__国__强__兵_。他发出向西方学习 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2、内容: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__中__央__集__权___的行政体制,进 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 式_常__备__军_;鼓励兴办__手__工__工__场____,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 庄的__农__奴___;派遣_留__学_生__,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 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第24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之一.docx

第24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之一.docx

第24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之一第24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之一第24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之一教学目标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的领土扩张。

思想教育目标:沙皇俄国是最富侵略性的国家,它发展的历史是不断扩张的历史;改革和变革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有着突出的作用。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异同, 培养学生先寻找比点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建议本课地位本课讲述的三个问题: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和俄国的领土扩张。

极大地推动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没有这两次改革,俄国就不可能成为欧洲强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重点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这次改革保留的大量封建残余日后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力量。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俄国始终是最薄弱的一环,这种状况对后来的俄国十月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这段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难点分析: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 1年改革的异同。

这两次改革在俄国的发展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都有利于俄国的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但它们对于俄国农奴制度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

重点突破方案:建议教师从背景、内容、评价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1861年改革。

背景的讲述应在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归纳改革前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

一方面俄国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农民的暴动严重威胁了沙皇的统治。

为缓解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改革。

内容的讲述重在分析解放农奴和收取份地租金两项内容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为学生理解186 1年改革的性质埋下伏笔。

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应着重分析这次改革的不彻底性。

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经济上俄国用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就会造成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狭小,对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1、比较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不同点: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2、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点:①性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目的上,都要求摆脱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不同点:①社会背景上,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也越来越不满;农民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勾结,且力量大。

②领导力量上,日本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领导力量,用武力推翻幕府守旧势力,保证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的守旧派势力强大,握有实权;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导致改革措施无法实施。

③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时。

正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高潮未到。

欧美各列强一方面正忙于国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另一方面正集中兵力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戊戌变法发生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中国成了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对中国改革不利。

④结果不同:一败一成。

3、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①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背景相同,都是封建国家面临统治危机,走向近代化的改革。

③目的相同,都是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④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⑤内容部分相同,学习西欧先进的生产技术,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性。

不同点:①性质上,中国是地主阶级改革,日本和俄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精品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行政体制;军事方面:创建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要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才能提拔;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社会文化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5、作用师:通过彼得一世自上而下的改革之后,俄国的社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过渡: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这是否意味着俄国可以像西欧国家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二、农奴制改革1、原因通过四段材料结合图片、数据表、史料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农奴制的危机)提示: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对外——与英法在争夺巴儿干半岛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

2、时间、目的、内容师:阅读课本,找找这次农奴制改革的时间、改革者和主要内容有哪些?提示:通过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的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主要内容:解放农奴(自由劳动力);“赎买”份地(对农奴的又一次掠夺)3、评价师:思考这场改革的性质,它对俄国历史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提示:积极: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学生: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学生阅读课本学生阅读课本: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农奴制的法令。

学生阅读课本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之间的串连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让学第2课俄国的改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

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

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

1.2 俄国的改革 教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1.2  俄国的改革 教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

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比较密切。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它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19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废农奴制。

三、教学目标1.了解俄国发展历程,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到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化历程的开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事,并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看待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认识到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唯物史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中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教师引导:彼得大帝是谁?他对俄国有着怎样重大的贡献?(二)新课讲授1.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发展历程:【自主学习】结合视频与教材,梳理俄国的发展历程。

(2)改革背景:【问题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彼得一世进行改革的原因。

材料:17世纪的荷兰人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海洋贸易,相对宽容自由的环境使国家充满活力。

……英国在17世纪里完成了政治变革,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带领下,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19世纪俄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改革

19世纪俄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改革

19世纪俄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改革19世纪是俄国历史上的变革时期。

这个时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对俄国甚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19世纪俄国的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一、农奴制度的废除19世纪初,俄国的农奴制度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后的一种奴隶制度。

而农奴制度的废除,则是19世纪俄国所进行的最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

1861年,《农奴解放法令》正式宣布,俄国的农奴制度被废除。

这一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农奴制度的废除解放了大量的农奴,他们开始自主经营土地和商业活动。

这对俄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农奴制度的废除也为俄国的现代经济奠定了基础,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均实现了迅速的发展。

同时,废除农奴制度也为俄国的文化和教育事业打开了门户。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19世纪后半期,俄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战争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特别的支持和鼓励,迅速发展起来。

这些变化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尽管在19世纪期间的工业化不如西欧那么快速,但是俄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是,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为俄国社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城市化的结果是,新兴的城市带来了许多的文化和社会变化。

娱乐、文化、教育等社会领域日渐繁荣。

俄罗斯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促进了社会现代化的步伐。

工业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和农村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化。

三、议会制度和宪政改革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国进行了逐步的宪政改革。

虽然这些改革因为帝国的困境失败了,但是俄国的政治风貌开始悄然转变。

1870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提出议会制度的构想,于是俄国出现了第一个由选举产生的干部机构——《贵族院》。

议会政治的推动者和理论家则是所谓的“西化始作俑者”。

宪政改革试图在权利和民主的基础上构建出俄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

虽然这些改革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它们使得俄国社会对于现代制度越来越感兴趣。

这份情感固然是俄国之后进行政治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部编版】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示范教案

【部编版】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示范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俄国历史的进步。

1.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各自的措施及历史作用。

2.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俄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改革,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两次改革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和观看图片,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彼得大帝,诞生于1672年,是俄国历史上一位非凡的君王,为使俄国迎头赶上当时欧洲的文明进步,他挑战数百年的无知与孤立,推动巨大的变革,将数百万人脱离黑暗时代,使俄国的版图不断地拓展,并将俄国推入现代世界。

彼得一世如何进行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果?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了解那段岁月。

一、彼得一世改革1.沙皇的由来教师:阅读教材P6第1自然段,结合下面图片了解沙皇俄国的由来。

图片展示:教师总结: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

2.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1)背景史料1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徭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教师:阅读史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学生: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

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4.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
5.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6.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开始于:1861年
7.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教学反思
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却是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5.积极影响: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6.改革的不足或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课堂练习】
1.正式采用沙皇称号的是:伊凡四世
2.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盛行的制度:农奴制
3.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
【互学探究】
1.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增强了国力,推动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2.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只有成功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奴制的影响
农奴制度应用到手工工场,农奴制得到加强。
废除农奴制,却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比较表
事件
时间
背景(原因)
著名人物
结果
意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8世纪末--19世纪初
1、西班牙葡萄
牙残酷的殖民
统治和经济掠夺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殖民地。
2、葡萄牙统治下的巴西也获得了独立
1、赶走了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
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2、南美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上形成今天拉美的国家格局。3、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1857~
1859年)
英国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
章西女王
失败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表明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比较俄国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
类别
彼得大帝改革
1861年改革
性质
封建农奴制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经济前提
刚出现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内容
以加强军事力量、发展经济为主
废除农奴制
作用
巩固了专制统治,增强了军事力量,为俄国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