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行民俗图,行行出状元
七十二行祖师爷
七十二行xx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做各行。
”我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分工细、行业多,西周时就有“百工”之称,唐代有“三百六十行”之说,一些笔记小说则记载南宋时杭州有“四百十四行”之多。
行业不同,生产习俗就有很大差别,但不管何种行业,都有敬拜祖师的习俗。
xx的敬拜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情况:1、祖师爷是各自行业的开创者。
如泥瓦木匠业敬拜鲁班,医药业敬拜神农,渔业敬拜伏羲等。
2、祖师爷是该行业的热心支持赞助者。
如梨园祖师唐明皇、火腿业祖师宗泽等。
3、祖师爷是该行业的能工巧匠。
如绘画祖师吴道子、玉器祖师邱长春等。
4、祖师爷只有象征意味,与该行业并无特殊关系。
如鞋匠祭祀孙膑、阉割去势业敬奉神医华佗等。
虽然有些人确有创业之功,但未被作为祖师加以敬拜。
如扎彩业的开创者,据说是唐代倡导悬灯结彩的致公禅师,但扎彩业崇拜的祖师却是鲁班。
一种行业可以只敬奉一个祖师爷,也可以同时敬奉几个祖师爷。
如笔业只拜蒙恬,纸业只奉蔡伦,但各地的染业却同时敬奉梅福、葛洪两人为祖师;北京成衣社同时敬奉黄帝、伏羲和神农三人为祖师。
同一神被若干不同行业敬奉为祖师,是祭拜祖师习俗的普遍现象,如鲁班被木匠、瓦匠、石匠、棚匠、扎彩匠、雕匠、皮箱行、造船工等诸多行业敬奉为祖师爷;黄帝被帽业、鞋业、成衣业、弹花业、丝织业、医药业、弓匠等行业敬奉为祖师。
有的行业,由于地域不同,所奉祖师也不一样,如陶瓷业敬拜的祖师,景德镇奉童宾,宜兴奉范蠡,石湾奉舜帝,湖南奉陶正;再如理发业祖师,北方奉罗祖,南方奉吕洞宾,南京奉关公,还有的地方奉卢天锡或黄帝。
从业者对祖师爷的称谓在各地也有不同,有神师、祖师爷、祖师、本师、先师、师傅等。
五一节到南阳社旗县旅游,在山陕会馆里看到七十二行祖师爷的简介,现摘抄于下,与大家分享。
1、兽医xx——xx伯乐,春秋时代人。
本名孙阳,善相马,有“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之美誉。
他在研究医治马方面也有不懈追求,成为当时有名的畜牧兽医。
著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等,在后世兽医学术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于行业的传统三百六十行都有哪些职业(到底是三十六行、七十二行、还是三百六十行)
关于行业的传统三百六十行都有哪些职业(到底是三十六行、七十二行、还是三百六十行)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
在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很喜欢用数字来表述一些事物。
比如我国传统行业的种类,常听说有三十六行、七十二行、还是三百六十行之分。
但这些数字是怎么由来的?它们具体都指是什么?以及它们相应的演变过程和包含在里面儿的一些民间传说,很多人估计就不太清楚了。
今儿个,我就和您聊一聊,与其有关的这些“数字之谜”。
(此内容,有相对应的视频,您可以来看看)关于社会上的各种行业,我们一时之间根本无法数清,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现代化新兴行业的涌现,我们更加无法说清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行业了。
当然,如果要分大类,那比较容易,比如农林牧渔、工业、手工业、建筑业等等,但是要细分,我们就实在无法统计了。
但对于过去的传统行业,那到是有相应的统计。
如:三十六行、七十二行、还是三百六十行之说。
这些数,其实都是虚指,并不代表具体的数字,因此您也别太较真儿。
说到这些数字是从何而来的?它们难道仅仅是因为古人喜欢?就没点儿来源依据了吗?您别说,还真有!咱先来说说这三十六行。
咱们国家有句挖苦人的老话,是的说:三十六行就没您这一行的。
这里边儿其实说三十六行是个虚数,可能有些“冤枉”了,因为还真有人具体研究过这三十六行。
俗话说得好:“敲锣卖糖,各干一行”。
关于“行业”之分,自唐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
据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录》中所记载,我国唐代社会的主要行业分为“三十六行”,其具体包括:“酒行、肉行、米行、茶行、柴行、纸行、巫行、鲜鱼行、海味行、酱料行、花果行、宫粉行、汤店行、药肆行、棺木行、丝绸行、成衣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鼓乐行、杂耍行、彩舆行、珠宝行、玉石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木行、铁器行、陶土行、花纱行、驿传行。
”上面儿这些,可以算是当时官方统计的版本了。
在旧时,还有个民间版的,并且还是个顺口溜,说的是:“一耕二读三打铁,四五航船磨豆腐,六木七竹八雕花,九纺十织织布郎,十一裁缝做衣裳,十二是个修锅匠,十三卖杂贷,十四打磨工,十五皮匠鞋子上,十六拉锯木匠苦,十七和尚做外场,十八尼姑清弹唱,十九道士唱凤凰,二十僮子数的土地堂,廿一叮当算命的,廿二相面看眼光,廿三打卦穿长衫,廿四渔鼓道情唱,廿五樵夫在山上,廿六郎中卖假药,廿七兴乐把戏唱,廿八打拳强身体,廿九做百戏的武艺强,三十下雨出门去修伞,卅一天晴出门磨剪刀,卅二最脏修屋的,卅三挑的八根系,卅四重丧花轿行,卅五是个剃头匠,最后一行看牛郎,上行下行三十六,行行总出状元郎,若问看牛哪一个?就是皇帝朱洪武。
360行,看看各行祖师爷要点
“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约数。
据《清波杂录》所载,我国唐代社会的主要行业为“三十六行”,即:肉肆、宫粉、成衣、玉石、珠宝、丝绸、纸、海味、鲜鱼、文房用具、茶、竹木、酒米、铁器、顾绣、针线、汤店、药肆、扎作、陶土、仵作、巫、驿传、棺木、皮革、故旧、酱料、柴、网罟、花纱、杂耍、彩奥、鼓乐、花果等。
徐珂在《清稗类钞•农商类》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
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
”由此可见,“七十二行”是一个虚指数,今天人们常说的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并非具体数字。
事实上,社会行业的分工已远不止七十二行。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各行的祖师爷都有谁,说起来都是有历史的。
建筑业(竹木泥瓦匠):春秋鲁班。
公输氏,名般,春秋时鲁国人。
般与班同音,故称鲁班。
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石岂,又相传曾发明木作工具。
旧时建筑工匠尊奉为祖师。
农业:神农氏(后稷)。
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
裁缝业:轩辕氏(黄帝)。
轩辕为复姓,即黄帝。
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
故被缝纫业尊为祖师。
蚕丝业、纺织业:嫘祖(黄帝妻子)。
传说她是黄帝的妻子,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织布业:黄道婆。
黄道婆又称黄婆,元代女纺织技术家。
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
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染坊业、洗衣业:梅葛二仙(西汉梅福、东晋葛洪)。
梅葛,就是梅福与葛洪的合称。
他们都曾是炼丹的方士,而炼丹与印染原料有些关系,据说曾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
冶铸业(铁、铜、银匠):春秋老子(太上老君)。
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教育业:孔子。
孔子,春秋鲁国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商业:赵公明、(春秋范蠡)。
赵公明即赵玄坛,亦称赵公元师。
360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祖师爷是谁?
360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祖师爷是谁?各行业尊奉的祖师爷都是谁?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尊师重道是中国的传统。
中国古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供奉的祖师爷。
中国民家供奉祖宗牌位,正户题名为“天地君亲师”或称“天地国亲师”,其中“师道”列为五尊之一。
古代各个行业的祖师爷,旧俗极具讲究尊师重道,全国各地各行业千古流传,均有供奉“祖师爷”的习俗。
下面分享比较常见行业的祖师爷,看看这些行业的祖师爷都是谁?1、木匠。
360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祖师爷是谁?尊奉鲁班。
旧俗极具讲究尊师重道。
民家供奉祖宗牌位,正户题名为“天地君亲师”或称“天地国亲师”,其中“师道”列为五尊之一。
2、农业。
奉祀土神和谷神。
周代的始祖名弃,又名后稷,在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故后世农业尊其为祖师,并与社神合一,称为土地神,村野之间,每隔三五里的田头路边就建有一座小矮屋——土地庙,皖西南一带称之为“社祀庙”,各有土地公婆的神像供奉。
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各土地庙均被拆除;90年代又有所恢复。
1 3、竹木泥瓦匠。
同尊鲁班为祖师。
历史上确有其人,氏公输,名般(取同音字为“班”),春秋时鲁国人,故称鲁班,生平创造过云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制飞鸟等,为当时杰出的发明家。
3、教育。
360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祖师爷是谁?尊孔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旧时书生、学子、学童在家中正堂,私塾、县学、府学、大学均在正厅供奉孔子牌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晚年致力于教育并著述立说,史称他曾授教“弟子三干,贤人七十”。
5、酿酒业。
凡酒坊、酒馆、酒家均尊奉杜康为祖师。
杜康即少康,为夏代的第五任君主。
《说文解字》称其为“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又传言禹帝曾命“仪狄造酒”,有的地方亦尊仪狄为酒业的祖师。
6、商业。
供奉财神牌位。
道教奉“赵公元帅”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骑坐黑虎;相传其人姓赵,号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封号为“正一玄坛元帅”。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三十六行及他们的精神领袖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三十六行及他们的[精神领袖]作者:历史来源:公众号《非常历史》中国古代流传至今三十六行及他们的“精神领袖”: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哪行都有,但这三百六十行,却是个有说道的话题。
您知道吗,其实这三百六十行是三十六行总说。
清朝的徐珂,在《东方杂志》杂纂部任上,在《清稗类钞·农商类》记载:“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
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
”可见“三百六十行”是由三十六行而来。
我想,在古代各行各业的工种类也不会止于三百六十行。
如果真的说三十六行,说着不绕嘴,听着也不大气。
根据《辞海》记载:《清稗类钞》“全书48册。
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92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
录自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
范围广泛,检查便利,但选录颇为芜杂。
”关于这三十六行。
宋代的《清波杂志》有述。
那么究竟是哪三十六行哪?您听我说,这三十六行是:1、肉肆行、2、宫粉行、3、成衣行、4、玉石行、5、球宝行、6、丝绸行、7、麻行、8、首饰行、9、纸行、10、海味行、11、鲜鱼行、12、文房用具行、13、茶行、14、竹木行、15、酒米行、16、铁器行、17、顾绣行、18、针线行、19、汤店行、20、药肆行、21、扎作行、22、仵作行、23、巫行、24、驿传行、25、陶土行、26、棺木行、27、皮革行、28、故旧行、29、酱料行、30、柴行、31、网罟行、32、花纱行、33、杂耍行、34、彩兴行、35、鼓乐行、36、花果行。
按徐珂在《清稗类钞·农商类》的说法,三十六行再进行细划,别说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恐怕还得多。
也由此可见,三十六行也好、三百六十行也好都是个虚数。
而清朝也有三十六行的说法,清·李渔在《玉搔头》说:“三十六行,行行相妒”。
还是这位李渔在《巧团圆·悬标》中又说:“我想三十六行生意,都要出箇招牌,使各处知道”。
三百六十行祖师爷
天下“三百六十行”祖师爷古语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清光绪年间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载:“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
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
”可见“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约数。
现在我们说的“三百六十行”是从唐朝对社会行业的分工发展而来。
唐朝将社会行业分为三百六十行,包括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药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鼓乐行、杂耍行、采辇行、珠宝行、玉石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林行、陶士行、驿传行、铁器行、花纱行、巫行等。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各行的祖师爷都有谁?1、建筑业(竹木泥瓦匠):春秋鲁班公输氏,名般,春秋时鲁国人。
般与班同音,故称鲁班。
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石岂,又相传曾发明木作工具。
旧时建筑工匠尊奉为祖师。
2、农业:神农氏(后稷)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
3、裁缝业:轩辕氏(黄帝)轩辕为复姓,即黄帝。
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
故被缝纫业尊为祖师。
4、蚕丝业、纺织业:嫘祖(黄帝妻子)传说她是黄帝的妻子,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5、织布业:黄道婆黄道婆又称黄婆,元代女纺织技术家。
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
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6、染坊业、洗衣业:梅葛二仙(西汉梅福、东晋葛洪)梅葛,就是梅福与葛洪的合称。
他们都曾是炼丹的方士,而炼丹与印染原料有些关系,据说曾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
7、冶铸业(铁、铜、银匠):春秋老子(太上老君)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8、教育业:孔子孔子,春秋鲁国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到底360行是指哪些行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到底360行是指哪些行业?一、农林牧渔行业1.耕地、2.车水、3.割稻、4.种玉米、5.种甘薯、6.种洋葱、7.花农、8.卖花、9.卖君子兰、10.卖南天竹、11.卖盆栽、12.蚕农、13.采桑叶、14.放蜂、15.抓蛤蟆、16.养猪、17.羊倌、18.牧牛、19.牧马、20.猎人、21.屠夫、22.渔人、23.鸬鹚捕鱼。
二、饮食糖果行业24.卖包子、25.卖蟹黄汤包、26.卖烧卖、27.卖饽饽、28.卖爱窝窝、29.卖金糕、30.卖年糕、31.卖糖粥、32.卖糕饼、33.卖馍头蒸饼、34.卖缸炉烧饼、35.卖茯苓夹饼、36.早餐“四大金刚”、37.卖春卷、38.卖麻油馓子、39.馄饨挑、40.卖饺子、41.担担面、42.卖云梦鱼面、43.卖凉面、44.卖切面、45.卖过桥米线、46.卖元宵、47.卖八宝饭、48.卖及第粥、49.卖粽子、50.爆炒米花、51.米粮店、52.卖凉粉、53.卖松花粉、54.烘山芋、55.切薯干、56.卖胡萝卜、57.卖鲜藕、58.煮玉米、59.卖金针菜、60.卖山野菜、61.卖花生、62.卖火腿、63.卖东坡肉、64.卖猪头肉、65.卖夫妻肺片、66.卖涮羊肉、67.烤羊肉、68.卖狗肉、69.卖白果烧鸡、70.卖叫花鸡、71.卖茶叶蛋、72.卖烤鸭、73.卖鹌鹑、74.卖清水大闸蟹、75.豆腐挑、76.炸豆腐、77.炸臭干、78.卖乳腐、79.卖榨菜、80.盐商、81.卖醋、82.换馍做酱、83.卖小磨香油、84.葱姜摊、85.卖西瓜、86.卖啥密瓜、87.卖葡萄、88.卖白果、89.卖橄榄、90.卖糖炒栗子、91.卖冰糖葫芦、92.卖甘蔗、93.卖梨膏糖、94.卖水、95.老虎灶、96.卖豆浆、97.卖马奶、98.卖冷饮、99.卖雪花酪、100.茶馆业、101.卖酒业、102.卖甜酒酿、103.卖西凤酒、104.卖茅台酒、105.卖烟袋嘴、106.卖香烟、107.鼻烟铺。
难得一见的老北京的七十二行及其民俗
难得一见的老北京的七十二行及其民俗跑旱船做席:将芦苇用线绳结成席,盖房时将其盖在檩上,上面再用泥覆盖卖槟榔:叫卖槟榔糕的,槟榔为生津液助消化的中药。
槟榔糕的制法是在熬糖时放入切成薄片的槟榔,然后制作成小块出售。
售卖者背着盛有槟榔糕的木制匣子,并带着一个布口袋。
买时可收现钱,也可用妇女梳落的长发换取,其布袋即装头发用的。
售者的吆喝为“乱头发换槟榔糕!”吹糖人儿: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
糖耗子是最便宜简单的糖人儿,吹糖人儿的小贩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放在手上揉成长条,然后放在木模子里,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打开木模一看,竟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
“猴拉稀”就稍稍复杂些了,这是用手把糖稀捏制成一个小猴,立在一根小苇子杆上,底下是一个小糖碗,碗中放着一点稀糖糊糊,用一个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着吃。
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
卖琉璃喇叭:琉璃喇叭是庙会或春节期间在厂甸卖的玩具。
琉璃即玻璃。
喇叭有两种:一种是小孩玩的,约一尺多长;另一种是CR玩的,长约三尺。
同时出售的还有一种用极薄的玻璃烧制,状似葫芦的玩具,名曰“响葫芦”,北京又管它叫“倒掖气”、“扑扑噔儿”。
所谓“倒掖气”是必须用呼吸的方法吹出声音;“扑扑噔儿”则是象声,因它全靠前面的玻璃来回震动,发出“扑噔、扑噔”的响声。
拾粪:也就是掏厕所的,身背木桶手拿木把铁勺,晚上时还会拿一三面用纸一面玻璃的诸葛灯溶化后的碎玻璃作成薄片用纸镶好,上面画上图案出售卖药小贩或行医看病的先生使用的响器。
北京人叫其为“虎撑子”或“镯子”因像妇女所带手镯。
此铃是以带有圆孔的熟铁片翻卷打成的圆环,比镯子略小,环内装几位铁制小圆珠,外面留有一条缝。
郎中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伸入铁铃的中间的大孔内,用大指轻轻一托,手臂弯到比肩稍高再摇动,小圆珠发出一连串的铃声,随走随摇。
卖药者身背药箱,肩搭褡裢,右手举一幌子,左手摇铃。
绝世罕见---清代七十二状元书法扇面
绝世罕见---清代七十二状元书法扇面苏州博物馆收藏的“清代七十二状元扇”,缘自吴湖帆私人收藏之《清代七十二状元书笺册》,是该馆极富特色的馆藏之一。
吴湖帆(一八九四——一九六八年),江苏吴县人,为近现代中国杰出的书画大师,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是清代金石大家、兵部尚书吴大潋之文孙。
吴湖帆学养深厚,通今博古,表现在收藏方面,与其祖一样,旨趣高雅,讲究文物的专题结集。
《清代七十二状元书箑册》的蒐集便是他收藏灵感的具体表现之一。
状元是延续千余年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物,身为状元,大多是诗、文、书、画的高手,虽然他们在书写上都要练就出钦定的一式(馆阁体),但是由于乾嘉以来,金石学大兴,状元中以扎实的书法功底,写出个人风格,名垂中国书法史的也所在多多。
苏州历来人文荟萃,一郡之地,自唐迄清一千三百年间,共计出状元达五十人之众,就清代而言,全国状元一百一十二人,其中苏州府独占二十六人,为清代状元总数的四分之一。
最初,吴湖帆对清代状元扇的收集范围仅限于苏府属状元书箑,继之扩充至江苏全省,进而欲囊括全清。
为了收集状元扇,在二十于年的漫长岁月中,吴湖帆倾力蒐集,或以重金购之,或以家藏古物易之,并统一装裱成册页,在裱边的右面写上该状元的名号、爵里,铃上(吴湖砜口)、(梅景书屋)、(吴氏梅景书屋图言印)等朱、白文印章,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慨然捐给苏州文管会,他语重心长地叮嘱苏州文管会的工作人员继续搜集,以集满百十二把为快。
此后,几十年来,经过苏州文管会和博物馆鉴别的书画成千上万,但竞难觅一件可于为伍媲美的状元扇,由此可见当年吴湖帆先生的慧眼和远见卓识,也越发彰显出《清代七十二状元书箑册》的重要价值。
该册现藏苏州博物馆,成为极富特色的重要馆藏。
清代状元共计112人,虽这“七十二状元扇”并没有涵盖所有的人。
“七十二状元扇”的书写者是七十位状元,之所以是“七十二”,因为其中有两位状元有两幅扇面,分别是张謇和刘春霖的。
清代第一科状元傅以渐行草书七言诗金面扇与最末一科状元刘春霖楷书七言诗扇,两位状元一首一尾及第前后相距两个半世纪,书扇归于一处,实为难能。
七十二行祖师爷
七十二行祖师爷七十二行是对各种行业的通称,祖师爷则是行业保护神,受从业人员崇拜。
1.吹鼓手祖师爷——师旷。
师旷【吹鼓手】字子野,山西洪洞人,春秋时期著名乐师。
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暝臣。
他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
以“师旷之聪”闻名于世。
后成为吹鼓手行业祖师。
2.木偶祖师爷——偃师。
偃师【木偶】据《列子》记载,周穆王西寻昆仑,在返途中,能工巧匠偃师造了一个会唱歌跳舞的傀儡,当场表演给周穆王和他的宫姬看。
这就是传说中木偶戏的起源,而木偶戏也被称作偃师戏。
3.皮影行祖师爷——李少翁。
李少翁【皮影】传说汉武帝因爱妃李夫人病故,思念心切以至于神情恍惚。
大臣李少翁仿照儿童用布娃娃投影的方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入夜,围方帏,张灯烛,武帝看后龙颜大悦。
李少翁从此成为皮影行的祖师。
4.评书祖师爷——柳敬亭。
柳敬亭【评书】(1587—1672年),祖籍南通,生于泰州。
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
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术家。
说书时能倾动市人,后渡江南下,变姓柳,改名逢春,号敬亭,因面多麻,人皆以“柳麻子”呼之。
说书60年,名重一时。
5.戏曲祖师爷——唐明皇。
唐明皇【戏曲】(685—762年)李隆基,大唐皇帝,庙号“玄宗”。
他酷爱音乐。
精于多种乐器演奏,并对唐代的音乐制度做了多次重大改革,还设立梨园(音乐学校),扩充教坊,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戏曲艺人。
6.相声祖师爷——东方朔。
东方朔【相声】(前154—前93年),字曼倩,山东惠民人。
汉武帝时初为常侍郎,后升太中大夫、给事中。
他生性机智敏捷,诙谐百出,又博学多才,著有《东方朔》二十篇。
由于他滑稽善变,机智多端,故时人称之为滑稽家。
7.戏法祖师爷——吕洞宾。
吕洞宾【戏法】山西省芮城人。
道教仙人,全真道祖师。
相传在仙人洞得道升仙。
另一传说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宝历元年(825年)中进士。
后弃官入道,隐居终南山。
其后遍游山水,传道度人。
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它们祖师爷是谁?古语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清光绪年间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载:“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
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
” 可见“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约数。
现在我们说的“三百六十行”是从唐朝对社会行业的分工发展而来。
唐朝将社会行业分为三百六十行,包括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药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鼓乐行、杂耍行、采辇行、珠宝行、玉石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林行、陶士行、驿传行、铁器行、花纱行、巫行等。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各行的祖师爷都有谁?1、建筑业(竹木泥瓦匠):春秋鲁班公输氏,名般,春秋时鲁国人。
般与班同音,故称鲁班。
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石岂,又相传曾发明木作工具。
旧时建筑工匠尊奉为祖师。
2、农业:神农氏(后稷)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
3、裁缝业:轩辕氏(黄帝)轩辕为复姓,即黄帝。
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
故被缝纫业尊为祖师。
4、蚕丝业、纺织业:嫘祖(黄帝妻子)传说她是黄帝的妻子,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5、织布业:黄道婆黄道婆又称黄婆,元代女纺织技术家。
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
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6、染坊业、洗衣业:梅葛二仙(西汉梅福、东晋葛洪)梅葛,就是梅福与葛洪的合称。
他们都曾是炼丹的方士,而炼丹与印染原料有些关系,据说曾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
7、冶铸业(铁、铜、银匠):春秋老子(太上老君)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8、教育业:孔子孔子,春秋鲁国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020年整理)诸葛武侯选择逐年出行图.doc
(2020年整理)诸葛武侯选择逐年出⾏图.doc 诸葛武侯选择逐年出⾏图选择如下年⽉⽇出⾏,吉凶⾃知,不妨试试,挺灵的!(所取⽇⽉皆为农历)上元将军所管四孟⽉吉凶图⽉:正⽉、四⽉、七⽉、⼗⽉⽇:堂房:初⼀、初七、⼗三、⼗九、⼆⼗五⾦库:初⼆、初⼋、⼗四、⼆⼗、⼆⼗六⾦堂:初三、初九、⼗五、⼆⼗⼀、⼆⼗七顺阳:初四、初⼗、⼗六、⼆⼗⼆、⼆⼗⼋盗贼:初五、⼗⼀、⼗七、⼆⼗三、⼆⼗九宝仓:初六、⼗⼆、⼗⼋、⼆⼗四、三⼗吉凶⽇解析:顺阳⽇出⾏者,去处通达,好⼈相逢,求财得意,争论有理。
堂房⽇出⾏者,神道不在宅中,求财称意,贵⼈得遇,⼤吉。
⾦堂⽇出⾏者,贵⼈相遇,财利通达,词讼有理,次⽇⽤之,⼤吉。
⾦库⽇出⾏者,车马不成,求财反失,路逢盗贼,⼤有失误,⼤凶。
宝仓⽇出⾏者,利见⼤⼈,求财遂⼼,百事如意,⾐锦还乡,⼤吉。
盗贼⽇出⾏者,百事不利,枷锁临⾝,⼈亡财散,宜回避,不可⽤。
中元将军所管四孟⽉吉凶图⽉:⼆⽉、五⽉、⼋⽉、⼗⼀⽉⽇:天盗:初⼀、初九、⼗七、⼆⼗五天门:初⼆、初⼗、⼗⼋、⼆⼗六天堂:初三、⼗⼀、⼗九、⼆⼗七天财:初四、⼗⼆、⼆⼗、⼆⼗⼋天贼:初五、⼗三、⼆⼗⼀、⼆⼗九天阳:初六,⼗四、⼆⼗⼆、三⼗天侯:初七、⼗五、⼆⼗三天仓:初⼋、⼗六、⼆⼗四吉凶⽇解析:天盗、天贼⽇出⾏者,求财不成,纵有主失脱,官事⽆理,⼤凶。
天门⽇出⾏者,凡事随⼼,所求和合,去处通达,此⽇⽤之,⼤吉。
天堂⽇出⾏者,所求顺遂,贵⼈接引,买卖亨通,诸事如意,⼤吉。
天财⽇出⾏者,最宜求财,必定通利,好⼈相逢,百事和顺,⼤吉。
天仓⽇出⾏者,见官得喜,财源丰盈,凡事顺利,此⽇⽤之,⼤吉。
天侯⽇出⾏者,吉少凶多,主有⼝⾆是⾮,⾎光之灾,此⽇⼤凶。
天阳⽇出⾏者,求财得财,求婚得婚,此⽇⽤之⼤吉。
下元将军所管四孟⽉吉凶图⽉:三⽉、六⽉、九⽉、⼗⼆⽉⽇:朱雀:初⼀、初九、⼗七、⼆⼗五⽩虎头:初⼆、初⼗、⼗⼋、⼆⼗六⽩虎胁:初三、⼗⼀、⼗九、⼆⼗七⽩虎⾜:初四、⼗⼆、⼆⼗、⼆⼗⼋⽞武:初五、⼗三、⼆⼗⼀、⼆⼗九青龙头:初六,⼗四、⼆⼗⼆、三⼗青龙胁:初七、⼗五、⼆⼗三青龙⾜:初⼋、⼗六、⼆⼗四吉凶⽇解析:朱雀⽇出⾏者,求财不得,主反失财,见官⽆理,此⽇⼤凶。
风水24山72局
风水24山72局1、壬山丙向正针用丁亥辛亥分金坐危宿十五度向张宿十八度作火局、本局宜艮山高峰能出文人、如前峰高、众房均匀、若未峰秀丽、二房得贵、女得贵夫。
丑山辰山高、长房得财、若左水倒右水出、辛戌为正旺向、名为三合连珠、杨公进神生业会旺、玉带缠腰、大富大贵、忠孝贤良、房房皆发福,若水出丁来为自旺向富贵寿高丁旺,若右水倒左水出甲方、则富贵双全、人丁兴旺。
若犯寅卯二字、非淫即绝、若右水倒左出、向上丙字谓之出杀、不作冲胎论、主大富贵、人丁兴旺。
反局、若巳峰朝来犯官非口舌。
兄弟不和若巳峰有凹主人分刀伤吐血,若壬峰不起二房不平、坤方高大主人《禁用词语》、亥峰独高人丁不旺。
主绝嗣招婿上门。
若午方水朝来为羊劫水、为阴破阳、主男女贪花身亡。
若右水倒左出巽巳方、为冲破向上临官犯杀人大黄泉立主败绝、并犯痰火血症。
先伤二房、次及别房。
若水艮寅为旺去冲生虽有财富、小儿难养、十有九绝,先败长房、次及别房、正局宜放丁庚水。
2、壬山丙向兼子午用辛亥向辛巳分金、坐危十一度向张宿十三度为阳水劫局、子为祖母壬为孙、夫妇失偶不合配也、阴阳复杂、寅午戌年防火灾丁财退败,若得向真的杨公云、借库消水。
若卯乙辰巽四位、高耸及有水来朝为引贵朝堂财丁大旺、丙午方吊星高辅星、坤申方长生方,贪狼星居之生气、必主官封万户、万倾良田,卯乙两位、峰峦尖秀、催官发福、庚金房有文笔峰、定出丁贵。
反局:若系丁未水来及有山峰流归辰巽巳方去、降官败职、富贵退败,出人《禁用词语》疯疾。
若壬癸高大出瘫火血症,招军贼、遭官刑、破家荡产之人,若丑艮寅高大或有水来、此系廉贞死位,必定多出痰火血症疾亡之人。
本局贵人在坤、禄在亥、正局宜放丁乙水吉。
3、壬山丙向兼亥巳用丁亥向丁巳分金、坐室宿、二度向翌宿二度,是少男配少女、房房均女、巳酉丑年丁财两旺、丙禄在巳乃火禄之分金也。
子孙名成利就、若丙峰起、系带禄之峰,又名赦文杀无凶祸之吉也。
富贵科甲、秀才有书香、若亥壬子癸四位有峰尖秀为禄马贵人、未坤申方有峰及有水来是长生水,若会合辰巽方而去、能催官发福,又贵合子、合于先后天之卦,定出大魁天下、丙巳流去为禄存水、禄存去尽,富贵而开自畅、如龙低出贵开旋、宜放丙水吉。
72行行行出状元的意思
72行行行出状元的意思
标题: 72行行行出状元的意思
正文:
“72行,行行出状元”是一个常见的说法,意思是每一行都有它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只要掌握了这些关键因素,就能够在这一行中取得成功。
这个成语源自一个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状元名叫张善文。
他中了进士之后,被皇帝任命为某官员。
虽然这个官职不大,但是张善文非常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特别是治理税务方面。
张善文在治理税务的过程中,发现税收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
因此,他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方法来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
他制定了一些详细的税收规则,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规则。
他还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如网络支付和电子发票等,来方便税收征收和管理。
由于张善文出色的表现,他很快就被提拔为更高级别的官员。
他在这一行中取得成功,成为了一个传奇。
这个成语的意义在于强调每一行都需要具备特定的能力和关键因素,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因素,才能够在这一行中取得成功。
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一行,只要勤奋努力,掌握关键因素,就能够在某个领域中取得成功。
养家糊口的七十二行
养家糊口的七十二行一技在手,吃喝不愁!这是老俗话。
自古还有天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养家等等,这些都告诉我们,科学不发达的旧时代,手艺活的重要性。
尤其是以下这些手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息息相关。
铜匠铜匠是以打制铜器为生的匠人,在过去的十堰城乡都有,按营业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作坊店铺的铜匠,通常就是挑一副铜匠的挑子,早晨出门,走街串乡,手持由五块铜片串成的“铜串子”吸引人们的注意,一般打制的多是居家过日子的小器皿,且以修修补补为主。
而有店铺作坊的铜匠,因为经营有了规模,打制的物件往往是成批量的,而且以大件为多,往往还有较为固定的客户。
铜匠作业之所以称之为“打制”,是因为铜匠并不炼铜,只是以铜板或铜片为原材料,用锤子之类工具敲打出诸如铜壶、铜锅、铜瓢、铜铲、铜锣、铜茶盘、铜锁之类的器皿来,而与冶炼、浇注之类的工艺无关。
铜匠走村串户,每遇到烟火稠密处了,手里的铜串子就抖开了。
一阵叮铃铃脆响十分悦耳。
那铜串子,就是游方铜匠的行当招牌。
那声响,就是铜匠行当的特色吆喝声。
听到这清脆的铜串声,有那些需要的住户里,就会有脑壳探出门来,招呼一声:“换个脸盆吧!”或者“给铜瓢接个把咧!"一桩生意就此开张。
铜匠手巧,能想得出来的铜活几乎无所不能,文具、玩器、日用品、祭器,只要木头、铁、石头等别的材料能做的,铜匠都能用铜给你打出来,且出的活无所不精,无论是脸盆、墨盒、烟袋、蜡台、香炉、锁具,都用起来顺手,看起来悦目。
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的物品丰富了,无论走街串巷的铜匠和街镇上的铜匠作坊也都消失了。
那叮铃铃的铜串声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成为了人们的记忆,只是偶尔从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处被人们回忆起来。
铁匠铁匠是以打铁或铸造铁器为生的工匠。
铁匠这行当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只凭手中一把小小的铁锤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十堰的铁匠一般都有一个自己固定的铁匠铺,但也不时被一些大的村庄雇请去开炉打制或者修理农具或者其他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FX :搜集整理2015、3、20【人生百态】72行民俗图,行行出状元(推荐收藏)1.跑旱船2、织席:将芦苇用线绳结成席,盖房时将其盖在檩上,上面再用泥覆盖。
3、卖槟榔:叫卖槟榔糕的,槟榔为生津液助消化的中药。
槟榔糕的制法是在熬糖时放入切成薄片的槟榔,然后制作成小块出售。
售卖者背着盛有槟榔糕的木制匣子,并带着一个布口袋。
买时可收现钱,也可用妇女梳落的长发换取,其布袋即装头发用的。
售者的吆喝为"乱头发换槟榔糕!"4、吹糖人儿: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
糖耗子是最便宜简单的糖人儿,吹糖人儿的小贩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放在手上揉成长条,然后放在木模子里,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打开木模一看,竟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
"猴拉稀"就稍稍复杂些了,这是用手把糖稀捏制成一个小猴,立在一根小苇子杆上,底下是一个小糖碗,碗中放着一点稀糖糊糊,用一个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着吃。
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
所以北京人常以"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气"来讽刺爱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吹糖人儿的小贩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糖稀,这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成本虽低,而获利甚微,所以又有"吹糖人儿的盖大楼--熬着吧"一语,用来形容事情实现很不易,从中也道出了昔日北京小商贩和民间艺人生活的艰苦。
据说吹糖人儿的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
那时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贩都以"香印"作为叫卖声。
到了宋朝,赵匡胤作了皇帝,"印"、"胤"同音,而封建时代,为了避讳,吹糖人儿只好以打小铜锣来代替吆喝。
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打铜锣就成了吹糖人儿这个行业的标志。
5、卖琉璃喇叭:琉璃喇叭是庙会或春节期间在厂甸卖的玩具。
琉璃即玻璃。
喇叭有两种:一种是小孩玩的,约一尺多长;另一种是成人玩的,长约三尺。
同时出售的还有一种用极薄的玻璃烧制,状似葫芦的玩具,名曰"响葫芦",北京又管它叫"倒掖气"、"扑扑噔儿"。
所谓"倒掖气"是必须用呼吸的方法吹出声音;"扑扑噔儿"则是象声,因它全靠前面的玻璃来回震动,发出"扑噔、扑噔"的响声。
6、拾粪:也就是掏厕所的,身背木桶手拿木把铁勺,晚上时还会拿一三面用纸一面玻璃的诸葛灯。
7、卖玻璃镜:溶化后的碎玻璃作成薄片用纸镶好,上面画上图案出售。
8、串铃卖药:卖药小贩或行医看病的先生使用的响器。
北京人叫其为"虎撑子"或"镯子"因像妇女所带手镯。
此铃是以带有圆孔的熟铁片翻卷打成的圆环,比镯子略小,环内装几位铁制小圆珠,外面留有一条缝。
郎中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伸入铁铃的中间的大孔内,用大指轻轻一托,手臂弯到比肩稍高再摇动,小圆珠发出一连串的铃声,随走随摇。
卖药者身背药箱,肩搭褡裢,右手举一幌子,左手摇铃。
听到铃声或看到幌子,就知道卖药行医的来了9、耍耗子耍耗子的人背着个小木箱,箱内装着已驯练好的小白鼠。
沿街吹锁呐。
他身后跟的孩子较少,因为他平时不在街上演出,而是由主雇讲价钱,叫到家内去演。
演出时,将木箱上的木架支起来,仿佛是马戏团高空演出木架的微缩品,有绳梯、吊杠等。
每只小白鼠都会一两套诸如爬梯、钻圈、走独木桥等本领。
10、拉冰床:北京冬天的冰,给人增添了不少乐趣,同时也给人增加了一种便利,这便是冰嬉与冰床。
冰嬉是古代冰上运动。
努尔哈赤举兵反明时,在关外拥有一支善于滑冰并配有冰橇、装备精良的作战部队。
以后在清宫的御林军中的健锐营也有一支编制为1600人的冰上部队。
冰嬉是满族人的习俗。
清代皇王们对于冰嬉十分重视,每年还要举行大典,亲临检阅。
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乾隆时期内廷供奉所画的《冰嬉图》。
民间的冰床是以木材制成床形,长五尺余,宽约三尺,可同时乘坐三四人。
在木床与冰面的结合处以铁条镶嵌,以减少床的摩擦。
冰床的主人在前牵绳以拉拖床体,借冰之力使拖床在冰上滑行,故又名拖床。
由于惯性和速度的原因,牵绳急行数步之后,床主飞身跃坐床沿,此时冰床仍行走如飞。
乘者心旷神怡,目爽气顺,家资富有的子弟,还将几张冰床甚至十几张冰床绞连在一起,置酒案于拖床上,饮酒赏景,由多人牵引,驰走如飞,其乐在陶然之中。
冰床还可做为交通工具,拉冰床的绳子是骆驼毛拧成的,以防冻手。
拉冰床的鞋与众不同,是皮向内毛朝外的一种特制的棉鞋。
11、吞刀:12、攒香簸米:设高桌一张用簸箕内盛米香茶等数盅站于桌上,打金斗而下而所盛之物一粒不撒。
13、蘸羊油蚀:将羊油烧化,将油浇在灯芯上制成蜡烛,分八支一斤十支一斤不等,颜色分红白两色。
14、卖雪花酪:冰激凌出现之前,我国有类似的冷食品,就是雪花酪。
明清时,北京出现了雪花酪的雏形;是用刨床,将天然冰刨出冰屑,再用果酪(果子干)、红果酪及浓酸梅汤浇入,在木桶或瓷盆内,用棍搅拌。
然后盛入盅内,半饮半嚼。
其名称传说不一,有的说叫"冰果酪",有的说叫"雪茶"。
说"雪茶"的人说,宫里忌讳"雪"字与"血"同音,中间加了一个"花"字,成了"雪花茶"。
"雪花酪"大概就是"雪花茶"变来的。
何时变的?不清楚。
雪花酪食之较冰激凌爽口,但制作全凭人力,是很中国的冷食。
北京的天桥,天津的老三不管、鸟市都有制售的。
15、卖蝈蝈16、娶亲通信17、指甲草染指甲18、耍火流星:耍者以绳子一根,两头拴铁丝笼,内盛炭火,名曰"火流星"。
耍时,两手弄绳、飞旋,铁丝笼内炭火,上下飞舞,火花飞溅,形似流星。
耍火流星或双手飞舞,或倒地翻滚,或凌空盘旋,有"二龙戏珠"、"飘洋过海"、"背流星"等名称。
19、翻跟头:桌子上面放一板凳,板凳上面再仰放一板凳,将头放在板凳腿上,两脚也放在另一头的板凳腿上,然后翻身。
20、高跷会21、卖豌豆糕:把豌豆连皮焖烂,擦成软泥,堆成坨子,再走街串巷卖给儿童的,则称"豌豆糕"。
卖豌豆糕的,一般有三种工具:一是手敲的大锣,用以招徕儿童;二是豌豆糕要成型,需要有模子;三是两根或三根大铁钉(其中一根钉子帽儿下缠有两三扣细铁丝)。
小孩子买豌豆糕,不叫买,而叫"抽豌豆糕"。
因为买时,先要抽小贩手中紧握的钉子。
抽赢了可得两块;不然只给一块豌豆糕。
22、卖估衣:北京有估衣行,天桥一带有估衣铺、各庙会有估衣摊。
所谓估衣,即七八成新的旧衣服,刚做好还没穿的衣服卖到估衣行也得按估衣算,俗称"下剪子为估衣"。
估衣的成色很杂,上至绫罗绸缎,下至粗细棉布,款式能够隔朝接代,相差半个世纪,而且新旧程度也很难辨认。
因此从当时社会人们的消费水平看,干这行确实有利可图。
估衣行的经营方式很特殊,以吆唤做宣传。
伙计们每天照例把所有的货物逐件的折腾一遍,每拿起一件,都要吆唤出价码来:"这个吆唤卖,里面三新的大夹袄,就五吊八!"于是找来无数围观的行人.卖估衣讲究暗码儿和行话,谓之"暗坎儿",也叫做"笔",什么"老浑笔"、"柳字笔"、"桃字笔"、"番字笔",直到"杓字笔",就是由一至十的数码。
伙计们把一件估衣抖开先要翻过底襟瞧瞧码儿,然后马上进行心算,才能吆唤出来。
23、送报:送报的多为山东人在京开设报房,所有外省奏折及谕旨都由内阁发到报房,报房印刷后发到各官宅。
24、雨水泡:类似如今小孩玩的吹肥皂泡,只不过是在连阴天时用雨水加松香调成的液体,玩时用竹片做成圆圈沾着雨水向空中撒去,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甚至是美丽。
25、耍双石头26、摇车用断香或庵观庙寺之残香,水浸令烂,捣和每料一斤。
用樟脑二两,松香末一两,再捣烂和做成圆锭。
每锭寸半长,如手指粗,一头平,一头圆,用针由平头处刺六七孔,约深寸二三分,不可刺得对穿,然后放入玻璃灯内,其烟自从嘴管而出,若灯芯一条,即可将火点其烟上,火即燃于烟际,离灯嘴半寸许。
少顷,烟渐浓自能将火推开,极浓时能推火离嘴二三寸远,且超过其火光越亮,直至香锭烧烬,然后火始灭也。
28、收拾锡器:肩背口袋内装铁锉钳子等工具,手拿竹杆上拴灯台茶壶等器到住户门前吆喝,为人收拾锡器。
用小米黄豆加水磨成糊,将其倒在饼铛上,用竹扒摊成薄饼即成。
30、耍碗32、卖鲜花34、舍冰水:三伏天官宦之家在门前搭一席棚,放一木桶内盛凉水,上面放块大冰,上挂黄布四块写"皇恩浩荡",如果是民间施舍就写"普结良缘" 。
35、耍坛子36、打蛋雀:是一种训化表演。
表演者将用骨做成的小丸往上抛出二三丈高,小鸟用嘴接住又连打三个。
37、顶宝塔碗38、乞丐39、贩骡马40、架双拐41、瞧香:瞧香的,即"巫婆"。
北京人很少称巫婆而称瞧香的。
由于昔日迷信成风,对于疾病成因及治疗法缺乏起码的知识,因此才使不少人,尤其是妇女们将治病的希望寄托于神灵,于是这种瞧香的便出现了。
一般是有病人家将瞧香的请至家中,先要以上好的方式进行招待,然后要照她的嘱咐设上香案摆上供品,她先磕头,接着她便胡言乱语装神弄鬼起来。
这时主人家也要下跪向神许愿,最后瞧香的取点香灰充作仙药,让病人服下治病。
42、卖吊炉烧饼:其人用泥炉一个,内烧劈柴,铁链挂在梁间,以白面做成烧饼,上粘芝麻,放在泥炉之下铁盘内,少刻竟熟,名曰吊炉烧饼。
以糯米粉为主料,加小麦粉、水,着色,蒸成熟面团后,用刀、剪、簪、花纹模等工具,手工捏塑成民间小件玩赏工艺品。
44、卖艺北京瞽目人,在清初以前,也归"教坊司"所辖,而又单称"太仆院",据传说有铁印一颗,铁马竿(杖)十三根,后雍正间裁除乐籍,瞽人也同时没了系属。
至于传说:雍正帝因未登大宝前,传瞽人作乐未到,于是后来取消,这乃是齐东野语,不足置信。
据说当初的太仆院,即在今大佛寺街瞽人会馆,未知确否?北京瞽人,数目虽不太多,却分了四五处聚会。
第一年代久远的要算大佛寺的"公益堂",大佛寺街谁也知是因街西头有一大佛寺而命名,实东首亦有一庙,先亦称大佛寺,传说尚有"尉迟敬德督修大佛寺"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