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 第三章 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

道路勘测 第三章 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
15
§3.2 直线
16
§3.2 直线
•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反向两圆曲线之间,考虑到为设置超高和加
宽缓和段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 宜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规范》规定反向曲线 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 (以Km/h计)的2倍为宜。在受到限制的地点也 可将二反向缓和曲线首尾相接,但被连接的二缓 和曲线和圆曲线宜满足一定的条件, 形成“S”型 曲线。
设简单。 能较好地适应地形变化,各级公路不论转角
大小均应设圆曲线,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线形美观,顺适,行
车舒适; 圆曲线上每一点都在不断改变方向,汽车受
到离心力作用,同时汽车比直线段多占用宽度。 圆曲线半径较小时,驾驶员视线受到内侧路
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影响,视距条件差;半径较 小,中心角过大,会影响行车安全。
21
§3.3 圆曲线
• 圆曲线的几何元素:
四、圆曲线的计算
圆曲线以转角α及半径R表示。 • 不设缓和对曲于线未 时设 置:缓(和有曲缓线 的和单曲圆线曲时线 ,,其计曲算线见几 第何 要四素节为)( 如
T 式R 中tg :
2
--切线长
(3- 2)
L R
( 3 - 3)
180
E
R(sec
1)
2
围环境相协调。
6
§3.2 直线
7
§3.2 直线
• 直线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下述路段可采用直线线形: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 的开阔谷底;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 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
(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6)收费站及其附近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3)纤维桶的自重较轻,纵向强度高而横向强度低, 所以只能纵向码垛而不能横向码垛;防潮防水能力 差,不能露天存放;密封性差,如有必要,可在桶 内加塑料带密封;成本低,回收容易,对环境无影 响。
《道路勘测设计》
第四节 缓和曲线
一、缓和曲线与汽车行驶轨迹
(一)缓和曲线 (二)回旋线作缓和曲线
二、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
(一)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 (二)缓和曲线参数A值的确定 (三)缓和曲线的省略
三、最小曲线长的控制
(一)控制理由 (二)曲线定义 (三)控制指标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 保险法概述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 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二、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头,既是生产的 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天经地义地看成生产的终点。 包装对物品具有,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和便利性的三大特点,以及保护商品、方 便物流、促进销售、方便消费的四大功能。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1、按包装材料的不同分类 (1)纸质包装 纸质包装由于成本低、质量轻、回收容易,应用广泛。 (2)木材包装 通常为运输包装,其形式主要有各种箱、桶、托盘等。 (3)塑料包装 由于塑料所具有的许多优点,如气密性好、易于成形封口、防潮、耐 酸碱、耐腐蚀等,应用较为广泛。 (4)金属包装 常用的金属包装有以下三种:马口铁容器、铝罐和喷雾罐。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 计
3.1 概述 3.1.1 路线
(1)路线
(2)路线的平面
(3)路线的纵断面
(4)路线的横断面
图3-1 公路的平面、纵断面示意图
3.1.2 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汽车行驶轨迹
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1) 轨迹连续圆滑,即在任何一点上不出现错头、折点。
3-2 不连续的路线
120
100 80
60
40
30
20
0.10
0.12 0.13 0.15 0.15 0.16 0.17
6
6
6
6
6
6
6
8
8
8
8
8
8
8
10
10
10
10
10
10
10
2)一般最小半径
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小半径,它是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值。
表3-5 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的横向力系数和超高值
3)道路两侧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4)长直线下坡方向尽头的平曲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3-5 道路图片
(3) 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
3-6 同向曲线
3-7 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
80 400 250 2500 3350
60 200 125 1500 1900
40 30 20 100 65 30 60 30 15 600 350 150 800 450 200
表3-8 城市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设超高推荐半径/m

平面设计2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2道路勘测设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高印刷品的品质和美感。
02 道路勘测设计基础
道路勘测设计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道路勘测设计是根据道路建设的需要,对道路建设的地理、地质、环境、社会 经济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设计,为道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设计方 案的过程。
目的
确保道路建设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通行效率,满足交通 运输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道路勘测设计的技术要求
测量精度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 满足道路设计的精度要求。
设计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合理的设 计方案,确保道路的安全性、经济性 和可行性。
环境保护
在勘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 保护和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科技创新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提高道路勘测设计的科技含量和创新 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流程
前期准备
初步设计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踏勘,明确勘测 设计任务和要求。
根据前期资料和现场勘测结果,进行初步 方案设计,包括路线走向、路面结构、排 水系统等。
进行深化和完善,包括横 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 并完成相关图纸和文件。
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方进行技术指导和 监督,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平面设计2道路勘测设计
contents
目录
• 平面设计概述 • 道路勘测设计基础 • 平面设计在道路勘测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平面设计概述
平面设计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平面设计是通过图形、文字和色 彩等元素,在二维空间内进行视 觉传达的一种艺术形式。

道路勘测设计之 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之 平面设计
定其长度时,必须慎重考虑,一般不宜采用长直线。
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阔河谷 地带;
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 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 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三、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1.直线的最大长度
我国《标准》和《规范》对直线的最大长度没有严格的规 定,但原则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尽量避免长 直线。 最大长度主要应根据驾驶员的视觉反应及心理上的承受能 力来确定。 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 20V是可以接受的; 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在特殊的地理条件 下应特殊处理。
ih
hg b
稳定条件: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 即:
b
b
Xhg Y 2 (Fih G) 2
F·ih远小于G,可略去不计,则
X b G 2hg


V2 127 R

ih
R
V2
127

b 2hg


ih


为不致发生横向倾覆的曲线半 径、速度、超高的关系式。
4.横向滑移条件分析
ih 2%
μ=0.040~0.050
(三)圆曲线半径的运用
1.确定半径应考虑安全、经济、舒适等因素,在适应地形的 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的曲线半径。
根(据1相)关大的量研交究通成事果故,与圆小半曲径线曲半线径有对关安全性的影响有以下结论: (2)交通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加而降低 (3)曲线半径低于200m的路段交通事故率要比曲线半径大 于400m的路段至少高一倍 (4)从安全方面考虑,400m是曲线半径选择的参考值 (5)当曲线半径大于400m,再增加半径对安全性提高没有 太大的影响

《道路勘测设计》10-3-5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10-3-5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的基础和关 键环节, 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安全 和经济效益。
道路勘测设计目的
确保道路建设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 提 高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行效率, 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道路勘测设计流程
前期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踏勘、 制定勘测设计计划等。
初步设计
根据前期准备资料, 进行道路线 形设计、横断面设计、排水系统 设计等初步设计工作。
设计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是确保道路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 平面设计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 次设计, 我们深入研究了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并针对10-3-5道路进行了具体的 平面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以及交通流量、安全性能等实 际需求。同时, 我们还注重了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 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平面构成技巧
空间层次感
通过不同高度和形式的组合, 形成丰富的空 间层次感, 增强视觉效果。
导向性设计
利用道路、标识等元素引导人流和车流, 提 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节点设计
在关键位置设置节点, 如交叉口、广场等, 增 强空间识别性和聚集效应。
景观呼应
使各景观元素相互呼应, 形成和谐统一的整 体效果, 提升环境品质。
平面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涉及到道路与 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融合。平面设计在景观设计中主要应用于 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和走向, 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和景观设计 等。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 需要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和心理 需求, 以及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 还需要考虑景观的 可持续性和生态保护, 以实现道路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道路勘测设计》ch3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ch3平面设计

优秀包装案例分析
总结词
设计简洁、突出产品特点、符合市场定位
详细描述
优秀包装案例通常设计简洁大方,突出产品 特点,符合市场定位。例如,一款针对年轻 人的饮料包装,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和简洁 的图案,突出产品的口感和品牌形象,同时 在包装上加入社交媒体标签,吸引年轻人的
关注和分享。
优秀品牌形象案例分析
节奏与韵律
节奏
通过设计元素的重复、交替、渐变等方式,形成有规律的节奏感。节奏的设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 增强设计的动态效果。
韵律
通过设计元素的协调、呼应,形成和谐、优美的旋律感。韵律的设计可以给人以愉悦、轻松的感觉, 增强设计的艺术美感。
比例与尺度
比例
通过调整设计元素的大小关系,形成和 谐的比例关系。比例的设计可以增强设 计的整体感和协调感,使画面更加美观 。
书籍装帧设计需要与书籍的内容和风格相符合,能够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 书籍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05
平面设计案例分析
优秀广告案例分析
总结词
创意独特、视觉冲击力强、信息传达准确
详细描述
优秀广告案例通常具备独特的创意和视觉冲 击力,能够准确传达广告信息,吸引目标受 众的注意力。例如,一则关于环保主题的广 告,可以采用地球为主体元素,配合鲜明的 色彩和动态效果,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文字的情感表达
通过文字的字体、颜色、动态等,表达出文 字的情感和意义,增强版面的感染力。
图形设计
01
02
03
图形的选择
根据设计主题和内容,选 择合适的图形,如线条、 形状、图案等。
图形的处理
对图形进行变形、组合、 拆分等处理,以增强图形 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图形的寓意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三版PPT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三版PPT课件

36
二、圆曲线半径
(一)计算公式与因素 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
X Fcα o G s α sin
Y
X
X F Gi h
Gv gR
2
Gi
h
G(
v2 gR
ih )
V2 127R
ih
.
37
当设超高时 :
R V2
127( ih )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μ——横向力系数;
.
25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α一般很小,则
sinα≈tgα=ih , cosα≈1 , 其 中 ih 称 为 横 向 超 高
坡度,
XFGhiG g2 R vGhiG(gv2R ih)
采用横向力系数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 重的横向力,即
X G
v2 gR
i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2 127R
ih
u越大,行车越. 不稳定
保证横向稳定性的条件:
μ h

R V2
127h(ih)
.
33
侧翻示例
.
34
第四节 圆曲线
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平曲线来实现路线方向的改变
一、圆曲线的特点
①圆曲线半径R=常数,曲率1/R=常数,易测设计算。
②对地形、地物、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③多占用车道宽。
④视距条件差(R小时)-路堑遮挡
.
35
.
▪ 当方向盘转动角度为时,前轮相应转动角度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k ;
▪其中,是在t时间后方向
φ
盘转动的角度, =t ;
▪ 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为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平面设计
圆曲线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性好, 线形美观,易于测设,应用最为普遍。
四级公路可以不设缓和曲线,其他各 级公路当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缓和 曲线的半径”时,也可不设缓和曲线。这 类弯道的平曲线中只有圆曲线。
2020/6/27
22
圆曲线的几何元素
圆曲线几何要素为 (R为圆曲线半径,单位为m; . 为转角,单位为。):
曲率变化率的值。
2020/6/27
7
不满足第一条的如图3-1
2020/6/27
8
满足上述第一、不满足第二条的轨迹平面线形如图3-2。
2020/6/27
9
满足上述第一、第二条的轨迹平面线形如图3-3。
2020/6/27
10
2、平面线形要素
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轮旋转面与车身纵轴 之间及对应的轨迹线有下列三种关系:
宜控制在20V以内。
3)大戈壁、草原,无其他选择。
无限制的必要。
2020/6/27
16
我国总的原则: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 协调,不强求设置长直线和曲线。
京津塘和济青不超过3200m;沈大多处出现有 5km、8km甚至13km的长直线。
在我国,目前并未规定直线段的最大长度, 参照德国、日本的20V(72s),美国的 180s(50V),前苏联的8km,我国倾向于按 20V进行检查,一般应满足该指标。
1)位于城市附近的道路,作为城市干道的一部分,由于路 旁高大建筑和多彩的城市风光无论路基高低均被纳入视线 范围,驾驶员和乘客无直线过长希望驶出的不良反应。
大于20V也可以接受。
2)位于乡间平原区的公路,随季节和地区不同,驾乘人员 有不同反应。北方的冬季,绿色枯萎,景色单调,太长的 直线使人情绪受到影响。夏天稍许改善一些,但驾驶人员 加速行驶希望尽快驶完直线的心理的普遍存在。

道路勘测设计---第6讲-平面设计2-4(新)

道路勘测设计---第6讲-平面设计2-4(新)
此外, 也有使用n次(n≥3)抛物线、正弦形曲线、 多圆弧曲线作为缓和曲线的。但世界各国使用回旋 曲线居多, 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也是回旋线。
.
3
四、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
(一)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1.旅客感觉舒适:
汽车行驶在缓和曲线上,其离心加速度将随着缓和
曲线曲率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过快,将会使旅客
.
10
(三)缓和曲线的省略
在直线和圆曲线间设置缓和曲线后, 圆曲线
产生了内移, 其位移值p为 pL,s 2 24 R
在Ls一定的情况下,p与圆曲线半径成反比,当R 大到一定程度时,p值将会很小。这时缓和曲线的设 置与否,线形上已经没有多大差异。
一般认为当p≤0.10时,即可忽略缓和曲线。如按3s 行程计算缓和曲线长度时,若取p=0.10,则不设缓 和曲线的临界半径为:
.
8
由β0=3°~29°推导出合适的A值:
028.6479LRs
Ls R0 28.6479
A RLsR 0 28.6479
将β0=3°和β0=29°分别代入上式,则A的取值范围 为:
R AR 3
.
9
回旋线参数A的确定:
经验证明, 当R在100m左右时, 通常取A=R;如果R 小于100m, 则选择A≥R。 在圆曲线半径较大时, R≥3000m, A<R/3。
Lsm in
V 1.2
《标准》按上述要求制定了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 度,如表3-3 。
《城规》制定了城市道路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如表 3-4。
.
7
(二)回旋曲线参数的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车速 较高时,应该使用更长的缓和曲线。 回旋线参数表达式: A2 = R·Ls 从视觉条件要求确定A: 考察司机的视觉,当回旋曲线很短,其回旋线切线 角(或称缓和曲线角)β0在3°左右时,曲线极不明 显,在视觉上容易被忽略。 回旋线过长β0大于29°时,圆曲线与回旋线不能很 好协调。 适宜的缓和曲线角是β 0 =3°~29°。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允许设置等于直线路段路拱的反超高。 ▪ 从行驶的舒适性考虑,必须把横向力系数控制到最
小值。
编辑ppt
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编辑ppt
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1)公路线形设计时应根据沿线地形等情况,尽量选 用较大半径。在不得已情况下方可使用极限最小半径;
▪(2)当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 径的值;
▪μ的舒适界限,由0.11到0.16随行车速度而变化,设 计中对高、低速路可取不同的数值。
▪美国AASHTO认为V≤ 70km/h时μ=0.16,V=80 km/h 时, μ= 0.12是舒适感的界限。
编辑ppt
2.关于最大超高: ▪《标准》规定: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10%, ▪ 其它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 ▪ 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6%。
不设超高时 : R V 2
127( 编i辑1p)pt
1.横向力系数μ对行车的影响及其值的确定:
(1)危及行车安全 汽车能在弯道上行驶的基本前提是轮胎不在路面
上滑移,这就要求横向力系数μ低于轮胎与路面之 间所能提供的横向摩阻系数f:
μ≤f
f与车速、路面种类及状态、轮胎状态等有关, 一般在干燥路面上约为0.4~0.8,在潮湿的黑色路 面上汽车高速行驶时,降低到0.25~0.40。路面结 冰和积雪时,降到0.2以下,在光滑的冰面上可降 到0.06(不加防滑链)。
编辑ppt
(二)最小半径的计算
《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平曲线半径是汽车在曲线部 分能安全而又顺适的行驶的条件而确定的。
最小平曲线半径的实质是汽车行驶在公路曲线部分 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 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并使乘车人感觉良好的曲线 半径值。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合同法之外,民商法中有关保险关系的规定。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一、包装概念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 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 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二、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3)箱包装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3)纤维桶的自重较轻,纵向强度高而 横向强度低,所以只能纵向码垛而不 能横向码垛;防潮防水能力差,不能 露天存放;密封性差,如有必要,可 在桶内加塑料带密封;成本低,回收 容易,对环境无影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 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天经地义地看成生产的终 点。
包装对物品具有,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和便利性的三大特点, 以及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方便消费的四大功能。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道路勘测设计》
一、道路线形的表达方式:
• (二)数学表达方式:空间三维实 体
z axn bym c
2020/4/28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 保险法概述
《道路勘测设计》
第一节 保险法的概念及内容
• 一、保险法的概念 • 广义的保险法是指以保险为对象的一切法规的总
称,包括保险公法和保险私法。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50 400 200 100
40 300 150 70
30 150 85 40
20 70 40 20
2.圆曲线
(4)平曲线最小长度
平曲线:道路上除直线外的部分,分为有缓和曲线的和 没有缓和曲线的两种。 应大于2ls (2倍缓和曲线长)。 应大于6s行程。 平曲线中的圆曲线和每一个缓和曲线都应大于3s行程。 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都给出了各级道路在不同的 设计速度下的平曲线、圆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缓和 曲线长度。 城市道路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
积分得
l A
2
ρ · 2 l=A
dl
A l
2
d
Y
l
2 2 A l
——缓和曲线上任意 一点的偏角

A 2

2
A 2
dx

cos d
x A 2 (1
cos d
dl
10
2


4
216
4
④ 符合视觉要求—— l
R 9
~ R
选取原则: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部 分长度大致相同,各占1/3。
3.缓和曲线
(6)不设缓和曲线的条件
①小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
②复曲线中小圆半径临界半径,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小圆曲线设置最小长度缓和曲线,且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 超过0.10m; 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1.5; 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2。 ③ 《标准》规定,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 。

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平面设计

(2)最大超高 ihmax

公路项目所采用的最大超高值不同,同一设计速度下,圆曲线 最小半径应 该是不同的。

公路项目拟采用的最大超高值主要根据交通量、交通组成和公路行车环境 等条件确定。
如果超高值过大,车辆即有沿着路面最大合成纵坡方向下滑的危险,因此 必须确保最大超高值不大于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的横向摩阻力。
特征点认识: QD:起点 ZD:终点
ZH:直缓点 HY:缓圆点 QZ:曲中点 YH:圆缓点 HZ:缓直点 GQ:公切点
3.路线平面设计的内容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 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 求 , 合理地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 , 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 性 , 避免采用长直线 , 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 和景观 等协调。由于线形几何要素的确定是以设计速度为依据的 , 因此 , 对于车速较高的道路 , 线形设计还应考虑汽车行驶美学及驾驶员视 觉和心理上的要求。本章将重点讨论这些要素 , 如圆曲线半径、缓 和曲线长度以及直线、曲线的合理配置等。
4、路线的特点
1.优点: (1)节省距离; (2)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3)测设简单。
2.缺点:
(1)在地形有较大起伏的地区 , 直线线形大多难于与地形相协调 , 易产 生高填深挖路基 , 破坏自然景观 , 若长度运用不当 , 不仅破坏了线形 的连续性 , 也不便达到 线形设计自身的协调。



当路拱横坡为1.5%,横向力系数采用0.035;路拱横坡为2%时,横向力系 数为0.040。
4. 圆曲线半径的运用

圆曲线半径应根据周围环境、路线纵横指标、车辆组合等因素综合确定, 并与设计车速、地形、相邻曲线协调均衡,符合安全、舒适、和谐、经 济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长度主要应根据驾驶员的视觉反应及心理上的 承受能力来确定。
一般认为: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他景色
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单位:m)是可以接受的;在 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
条件下应特殊处理。
当直线长度大于1km时,可采用下列技术措施予 以弥补:
纵坡不应过大,一般应小于3%。 同大半径凹型竖曲线结合为宜。 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栽植不同树种
对于设计速度≤40km/h时,参考执行即可。
在受到条件限制时,宜将同向曲线改为大半径 曲线或将两曲线作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 线。
(2)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
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 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对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的规定,主要 考虑到其超高和加宽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 员操作的方便。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 平面设计
第一节 概 述
一、路线
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带状实体,由路基、
路面、桥涵等沿线设施组成。为了研究方便,在 道路几何设计时,将道路先分解为平面、纵断面、 横断面三部分分别研究、设计,平、纵、横三者 之间既要综合考虑,又需分别处理。 平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沿中线竖向剖切再行展开得到的线形。 横断面——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
X G
v2 gR
ih
用V(km/h)表达上述公式,则:
V2 127 R
ih
2、横向倾覆条件分析
横向倾覆:汽车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绕外侧车轮触 地点向外倾覆的危险。 稳定条件: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即 :
Xhg
Y
b 2
(Fih
G) b 2
F·hi比G小得多,可略去不计,则
X b
G 2hg
或设置一定建筑物等措施。
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应对路面超 高、停车视距等进行检验,必要时须采用设置 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必须强调:无论是高速路还是低速路,在任何情况下 都要避免追求长直线的错误倾向。
2、直线的最小长度
相邻两曲线之间应有一定长度的直线,这 个直线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HZ或YZ)到后一 曲线的起点(ZH或ZY)之间的长度。
初雪后的车辆轨迹;
夜间行车灯光轨迹等。
行驶中的汽车其重心的轨迹在几何性质上 有以下特征:
(1)轨迹是连续的、圆滑的,即轨迹上 任一点不出现折转和错位。
(2)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 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
(3)轨迹的曲率变化是连续的,即轨迹 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
理想的道路平面线形应与汽车的重心 轨迹线完全重合。
二、圆曲线半径
(一)公式与因素
V2 R
127( ih )
在指定车速V下,极限最小半径决定于容许的最大横 向力系数和该曲线的最大超高。
1、关于横向力系数 (1)危及行车安全
为保证汽车用普通轮胎在不利路面状况下能不产
生横向滑移, μ应小于0.2。 μ≤φh
(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要求μ<0.3。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3)要考虑驾驶者和乘客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对重山区、城市附近、交叉口以及有相当数量非 机动车行驶的道路,最大超高还要比一般道路小些。
(二)最小半径的计算
《标准》根据不同横向摩阻系数值,对于不同等 级的公路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 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三个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 定义:指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 横向摩阻系数情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 线而形成的平面线形。
断背曲线:同向曲线间连以短的直线。 断背曲线的错觉 ①当直线较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
成反弯的错觉; ②当直线过短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
危害: 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造成驾驶操作失误,应尽量避免。
ih 2% μ=0.035~0.040
ih 2% μ=0.040~0.050
(三)圆曲线的特点及运用
1、圆曲线的特点
各级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在路线改变方
向的转折处(即交点处),往往可插入与两端直线相切的圆
曲线来实现路线方向的改变。按照地形条件选用不同大小的
圆曲线使其更加适应地形和驾驶员的视觉心理。
抵消一部分离心力的作用,其余部分由汽车轮胎 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阻力与之平衡。
建立如图2-5坐标系,则:
X=Fcosα-Gsinα
Y=Fsinα+Gcosα α一般很小,则sinα≈tan α=ih
cosα ≈1
X=F-Gih=G(v2/gR-ih)
引入横向力系数μ,作为衡量稳定性程度的 指标,其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即
适用: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 最小半径。
一方面考虑了汽车在这种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以 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
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 多增加工程量。
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定义:指平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 车沿双向路拱(不设超高)外侧行驶的路面摩阻力 足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稳定所采用的最小半径。路 , 面不设超高。
V2 127 R
ih
R
V2
127
b 2hg
ih
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
横向滑移:汽车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沿横向力方向 的侧向滑移。
稳定条件:横向力大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 即:
X Y h G h
φh——横向附着系数
X G
h
V2
R 127h ih
利用此式可计算出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
该点的横断面。
路线设计——是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
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
路线位置受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和 技术标准等因素的制约。设计者在尽量顾 及各种制约因素综合作用的前提下,先确 定平面位置,再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
在调查研究,分析各种材料、影响因 素的基础上,经过平、纵、横综合考虑, 设计出一条技术可行且经济合理的路线。 而且往往需要经过反复比较,才有望得到 一个满意的结果。
解决办法: 因为是视觉上的判断错觉,最好的办法是在两同
向曲线间插入长的直线段,让驾驶员在前一个曲线上 看不到下一个曲线。
《规范》规定: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 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 km/h计)的6倍为宜;当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 况限制时,最小直线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速度(以 km/h计)的3倍。
向滑移的最小平曲线半径R或最大允许行驶速度V。
4、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 数值的大小。
现代汽车在设计制造时重心较低,一般
b 2hg
h 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 1 2hg
h
b 2hg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现象。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同时 也就保证了横向倾覆的稳定性。
一、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汽车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外 部因素的作用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 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 能力。
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汽车本 身的结构参数、驾驶员的操作技术以及道路与环 境等外部因素的作用。
1、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
《规范》规定: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反向曲线间直线 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 计)的2倍为宜。
当设计速度≤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 执行。
当直线两端设置有缓和曲线时,也可以直 接相连,构成S型曲线。
三、直线的运用
选用直线线形时,应根据路线所处地段的地形、地貌、 地物,并考虑驾驶者的视觉、心理状态等合理布设。
设计速度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横向力系数 0.1 0.12 0.13 0.15 0.15 0.16 0.17
2、关于最大超高
(1)要考虑车辆组成
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要同时顾及快、慢车,快 车超高宜大,慢车超高宜小。
(2)要考虑气候因素
慢车及停在弯道上的车辆在不利季节情况要能避 免沿路面最大合成坡度下滑(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 面的横向摩阻系数)。
第二节 直 线
一、直线的特点
优点
两点之间距离最短。 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 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测设简单方便(用简单的就可以精确量
距、放样等)。 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
基于这些优点,在道路线形设计中直线被广 泛使用。
缺点
直线单一无变化,与地形及线形自身难以协 调。
过长的直线在交通量不大且景观缺乏变化时, 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
径。 ih 8% h 0.1 ~ 0.17
强调说明: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 值,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 轻易采用。
2、一般最小半径
定义:是指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 能保证其安全、舒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标准》中计算一般最小半径时:
ih 6% ~ 8% h 0.05 ~ 0.06
μ的存在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横向力系数 为μ=0.2时,其燃料消耗与轮胎磨损分别比μ=0时多20%和 近3倍。
(4)行旅不舒适
当μ超过一定数值时,驾驶者在曲线行驶中驾驶紧张,乘 客感到不舒适。 μ <0.1~0.15间,舒适性可以接受。
综上所述对行车的安全、经济与舒适方面的要求,最 大横向力系数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