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作用题型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作用”及“好处”类题型攻略
“⽂学类⽂本”阅读中“作⽤”及“好处” 类题型攻略2019-04-18研读近⼏年⾼考语⽂试卷中的“⽂学类⽂本”试题,不难发现,“作⽤、好(妙)处”出现的频率相当⾼。
然⽽,由于出题的⾓度多变,“作⽤”的范围较⼴,这就使不少学⽣⾯临“作⽤题”时,对其“好处”或茫然⽆知,⼀筹莫展,或听凭感觉,任意作答。
本⽂主要以2009年⾼考试题为例,就这类题型的设题⾓度和答题⽅法作探讨。
⼀、细节描写的作⽤细节,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是刻画⼈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构成环境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它在整个艺术作品中的具有举⾜轻重的地位,“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动性、形象的明显性、主题的深刻性”。
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物(外貌、神态、语⾔、动作、⼼理)、环境(包括场⾯)或事件的某⼀局部、某⼀特征、某⼀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的描写。
其作⽤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深刻,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和浓厚的⽣活⽓息,折射⼈物情感世界,使⼈物性格鲜明突出,它还能起到连接故事情节的作⽤。
【⾼考连线】【⽰例1】(2009年安徽卷第13题)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相关语段】董师傅精通⽊匠活⼉,也对校园⾥的⼭⽔草⽊很是熟悉。
若是有⼈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也不了解。
⼀年年花开花落,⼈去⼈来;教师住宅⾥⽼的⼀个个⾛了,学⽣宿舍⾥⼩的⼀拨拨来了。
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
家⾥妻⼉都很平安,挣的钱⾜够⽤了,⽇⼦过得很平静。
校园⾥有⼀个不⼤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湖⽔清澈,游鱼可见。
董师傅每晚收拾好⽊⼯⼯具,便来湖边⼤⽯上闲坐,点上⼀⽀烟,⼼静如⽔,⼗分⾃在。
【答案解析】抓住“⼼静如⽔,⼗分⾃在”关键词,同时要考虑与情节的发展联系,正是由于到湖边闲坐,才会巧遇⼩翠。
答案:①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②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例2】(2009年四川卷第16题)这篇⼩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请结合⽂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归纳总结
15
题型十一: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题型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 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 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 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1、手法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效果
心的力量. 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这种结尾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分析戛然而止的结尾: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
造,使主题更丰富。
13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答题思路
古代诗词首句/首联的鉴赏题的答题思路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归纳总结
5
题型一、概括故事情节 答题思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或依据文章线索概括(双线、或明、暗线)
6
题型二:概括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容分析(语言、
行动、心理、肖像、细节)
7
题型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题型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 渲染气 氛。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打基础。 ⑤ 奠定情感基调 ⑥暗示主旨,揭示主题。
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类答题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类答题解析一、阅读的类型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高中语文复习阅读类答题解析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结构作用”的题型以小说为例(传记同样适用)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一)就整体篇章而言(二)就文章开头而言(三)就文章结尾而言“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具体分析: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
九年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训练:论证方法和作用
九年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训练论证方法及作用(整理/罗化清)【考点解读】★题型问法1.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其作用。
2.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题型分析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论证中使用的各种方法被称为“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一共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中考此类题型考查一种或几种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
关于论证方法的作答,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句。
【技法点拨】1.举例论证: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了……的言论,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权威性,令人信服(或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比喻论证:用……比喻……(将……比作……),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浅显易懂,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把……和……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使论证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
解答时,请注意:①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②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
③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常见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如下: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观点。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
【阅读训练】一、(2019·天水市)课外阅读与理解(15分)涵养几分静气宋威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1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命题点一 情节类题——三大题型三思维,梳理赏析明作用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片段、细节将主要通过人物心灵屏幕来展现。而这种展现,有 回旋,有倒流,有明暗,有跳跃,有时间的颠倒与空间的重叠, 有时空的分解与重新组合。心理结构是心理小说所采用的主要 结构方式,但又不同于心理小说。心理小说以人物心理为主要 表现对象,而心理结构,有的侧重于人物心理表现,有的侧重 于现实生活的反映。
5.抑扬式:情节本欲“扬”,却先从“抑”着笔,最后笔 锋突转,归在“扬”。之小说
二、散文结构形态 散文式小说的结构摒弃了那种由开端、发展而推向高潮,
然后下降到解决的情节模式,它没有常见的紧张集中的情节, 也不讲悬念、扣人心弦的戏剧效果,只是一些看似零碎的片段, 仿佛与日常生活差不多,并不明显地表现“起”“承”“转”“合”。 它像一棵树,枝枝丫丫向各个方向自然伸展,各有各的空间, 时空关系的设置很散。但仔细体会,舒展自如中又有一种内在 的联系,很有点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高潮 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 部分) 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
结局 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 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2.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 总会在发展、高潮处横生枝节,发生波折后,再回到轨道,这 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波折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 的魅力。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 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 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 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 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 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作用”题和“含义”题的答题方法范文
[2014高考备考]“作用”题和“含义”题的答题方法一、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找准位置1、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1)开篇点题,统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位于文章中间段(或句)的作用①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②前后照应。
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⑷为下文作辅垫。
⑤衬托作用。
⑥渲染,烘托气氛。
⑦推动情节的发展。
3、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2)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3)卒章显志,点明题旨;(4)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5)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6)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二)、答题三个避免点:一是避免空对空。
例如要点出具体强化了什么样的主题,而不能笼统地说强化了主题;二是避免实对实。
作用试题一般是需要提炼和体会的,不能把文本呈现出来的东西直白地摆出来,要分析和升华;三是避免想当然。
作用试题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不是想当然的东西,一定要在文本中找到切实的依据在下笔。
[典例分析]例一:2009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张炜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解析】现代文阅读中文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这句(段)话在开头,一般思考: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例二: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回答下面问题: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解析】考查的内容在文章第三段,即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故有承上启下之说,启下文对秋色的集中描写。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八大考察题型分析(附例题及答案)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八大考察题型分析(附例题及答案)壹~知识梳理~知识点1: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一、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段落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段,如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在内容表达上,富有特色。
二、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3、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三、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
2、结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3、表达效果上:多是针对有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这里不展开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A、段落:(1)、开头语段:引出所写的对象,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对内容的作用);开篇点明题旨(主旨作用);或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氛围)。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结尾段: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有这样作用的试题,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
(3)、中间段:①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近几年高考题中多属此类,要求会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正衬(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总领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整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小说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考点1 把握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
其主要作用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题型1 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梳理故事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情节,一般与分析情节作用结合起来考查。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方法突破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题型2 分析情节的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分析小说中不同情节的作用,二是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的作用。
特殊情节的作用:(1)小说开头的作用:<1>设疑(悬念)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整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归类及答题思路整理·散文阅读【基本原则】在落笔回答之前,一定要审请题意,明确题目指向于考查哪个层面的内容和能力,然后再根据具体问法明确考查的题型,最后才是根据已有知识框架按照相应模式或思路组织答案。
一、理解层面㈠筛选、概括类1.(04年《草堂·诗魂》)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4分)答案: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2.(04年《草堂·诗魂》)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4分)答案:①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②杜甫的苦寒人生;③中国历史上人才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或作“中国历史上士人用世志愿与命运悲剧”。
3.(05年《波兹曼的诅咒》)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40个字)(6分)答案: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4.(07年《麦天》)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基本答题思路〗⑴确定寻找答案的相关语段(或范围)→⑵根据所写的内容或角度大致划分层次→⑶根据相关内容进行分类和概括。
㈡理解、分析类1.(05年《波兹曼的诅咒》)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答案:相信人类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旅途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话将应验。
2.(06年《一幅烟雨牛鹭图》)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
(6分)答案:眷恋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高考语文语文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的作用
高考语文语文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的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1、概括主要事件2、提出中心3、交情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4、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交代文章的线索6、运用修辞手法一、题型:(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题目的理解《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
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
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三、归纳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例如:《雷电颂》(2)语带双关;例如:《我的一本书》《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
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例如:《春酒》《山坡羊潼关怀古》(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点明写作内容;例如:《雷电颂》、《藤野先生》、《再塑生命》点名叙事中心《端午的鸡蛋》(5)点明文章线索;例如:如《三棵枸杞豆》和《柳叶儿》,分别以枸杞豆和柳叶为线索;还可以是某个人物《背影》A点明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B点明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
作用: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突出文章主旨;例如:《背影》A点明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B点明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
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昧性,吸引读者下读。
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姑娘没有回答,她很后悔昨天晚上没有马上过来看保尔,看来保尔是被捕了。
这么一想,她就觉得更难过了。
她看了看四周,然后走到阿尔焦姆面前,急促地说:“我知道的也不多,但是保尔肯定是被捕了。
”(1)上文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________(人名),上文中的“姑娘”是________(人名)。
(2)保尔因为什么事情被捕了?【答案】(1)奥斯特洛夫斯基;冬妮娅(2)营救朱赫来,被维克托告密。
(答“营救朱赫来”也可)【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学常识的了解和名著人物。
要求学生牢记其相关文学常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上文中的姑娘是冬妮娅。
(2)本题考查名著的故事情节。
小说中的保尔与朱赫来很友好,他教保尔学会了英式拳击,还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
文本阅读作用题型解析
文本阅读“作用”类题型解析【教案说明】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题型:“……用意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这类题型其实上都是考查考生对问题涉及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我们姑且把这种题型叫做“作用”题。
本教案就这一方面的题型略作分析,对各种“作用”题加以总结,指出解题思路,以助学生了解这一方面题型的特点并学会从何种角度入手思考作答。
【教学目标】1、熟悉并理解常见的“作用”类题型。
2、掌握“作用”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由2011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第五大题19小题引入。
(2011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第五大题19小题: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
)二:知识体系就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作用”类题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修辞手法的作用叙述方式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重点句段的作用叙述人称的作用1、修辞手法的作用A、题型设置: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
B、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手法与内容结合(共同点),表现了什么情感(特点)C、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赋与物以人的灵性,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D、举例分析“板块对练”第一题1小题2、叙述方式的作用A、题型设置:一般针对句子或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设置考题B、答题模式: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
C、表达方式分类和作用记叙(顺序: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等)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高中语文错题集09 小说文本阅读之次要人物作用题(解析版)
易错题09 小说文本阅读之次要人物作用题——将次要人物当主要人物分析目录01 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小说文本阅读之次要人物作用题易错原因——没有找到分析人物作用的角度02 易错题例析03 易错题攻略【攻略一】从“牵线搭桥推动情节”角度看。
【攻略二】从“侧面衬托主要人物”角度看。
【攻略三】从“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角度看。
【攻略四】从“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角度看。
04 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小说文本阅读之次要人物作用题人物形象的作用包括主要人物形象作用、次要人物形象作用。
次要人物分析题,有时候更成为考试考查的重点。
与主要人物相比,次要人物作用更多的是穿针引线、烘托主要人物。
★易错原因——1.未找到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角度。
2.将次要人物当主要人物分析。
1.(2015浙江高考卷)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
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
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
夏天卖麻酱面。
卖馅儿饼。
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
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
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
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
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
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常考题型错因分析及策略指导
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常考题型错因分析及策略指导内容分析选择题信息类文本的内容分析选择题,是高考命题的“长青树”。
考题选择项主要针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分析的四个选择项,有对文中相关的词句进行相似表达,有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筛选、重组、整合。
选项在对原文“相似表达”与“信息整合”中出现错误,要求考生比对核查。
原因分析:1.未注意到“相似表达文句”有词句变动。
2.未注意到“信息整合”出现逻辑关系混乱。
3.未注意到“延伸推断”超出原文范畴,与原文本义不符。
策略指导:1.关注选项与原文的词句变动。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核对信息时,要特别关注这些词句变动的地方。
2.关注选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一些选择项是将原文中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与重组,这些看似与原文相同的文句,经过整合,容易出现逻辑关系错误。
核对信息时,要选择项中相关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等)看清楚。
具体比对时,要高度关注选择项中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如果),看看这种关联的关系是否正确。
3.关注延伸推断的范畴与逻辑。
一些选择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现成的信息,它是从原文中延伸理解与推断出来的观点与论断。
核查这种选择项,要关注到其延伸的范畴是否发生改变,延伸推断的观点是否符合原文的本义,防止牵强附会、张冠李戴。
论证分析选择题信息类文本的论证分析选择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类文本的论述主旨、论证目的、逻辑思路、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的梳理和把握能力。
在考题的具体选择项中,考生需要辨析论证目的、行文结构与思路、论证方法的正误确认。
原因分析1.没有弄清楚文本的论证目的及论证主旨。
2.没有理清文本的行文思路,对常见的行文结构(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不够熟悉。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的9种题型及高分解题攻略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的9种题型及高分解题攻略(一)必备的知识1、文体特点:传记是一种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来叙写传主事迹,塑造传主形象,探求其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文体。
2、高考考点:塑造传主形象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怎么写):塑造形象和叙述事迹(写什么);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为什么这样写)。
3、读文关注点:文章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的(怎么写);什么样的人,这个人经历了哪些事(写什么);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人以及的影响和价值(为什么这样写)。
4、带问题读文: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体现了他的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件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些事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二)阅读技巧——传记阅读“五步骤”:标—筛—寻—品—思(1)标:标记出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的词语,这是文章的线索;(2)筛: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成就”“贡献”“行为”“经验”等;(3)寻:寻出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并体会其意图;(4)品:找出刻画传主的细节并体会其作用,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形象更丰满;(5)思:一是思考作者传达了传主的怎样的思想、性格、观点等;二是思考评论性语句蕴含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方略※关于传主类题目题型一:概括分析传主事迹设问方式:×××的事迹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解题方略:一“找出”时间变化的语句;二“画出”地点变化的语句;三“标出”职位(工作)变化的语句;四“品出”人物在时间、地点、工作等变化时做了什么事。
答题模式:观点句(概括事迹要点)+文本材料(事迹根据)答题常出现的问题:(1)照搬照抄原文;(2)要点概括不全;对策或整改:(1)学会对原文进行概括(同项归类)、剪辑、组合;(2)对原文文本要增减、包装、改头换面;(3)适当的“多答”,4分题要答4~5点,6分题要答6~7点。
题型二:概括分析传主形象设问方式: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解题方略:1、从事件(人物言行)中概括;2、从作者对传主议论性描述中概括;3、从文章中引用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概括;4、从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事迹形象;5、从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中概括(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理解关系网的传主)答题模式:观点句(或中心句)+文本支撑材料答题常出现的问题:(1)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遗漏要点;(2)所概括形象不明朗;(3)只有观点句(或中心句)无支撑材料;(4)只有列举材料事实,没有概括提炼(无中心句);(5)没有对支撑材料进行包装,只是照搬文本的原始材料;(6)分点不全,概括交叉;(7)答非所问;表述语言冗长。
文学类文本阅读各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模板
文学类文本阅读各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模板文学类文本阅读各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模板一、梳理文章思路题1.常见的设问方式:(1)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文章围绕着xxxx展开,请梳理文章思路。
2.解题思路:就是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3.答题模板: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4.变式:(1)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变化。
(2)做此类题,必须将感情词或心理词按合理的先后顺序排列;有的词语可以从原文中提取,有的需要自己概括。
二、分析概括谋篇特色题1.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
2.必须在梳理全文思路的基础上指出其构思特点(技巧)。
3.(1)分析文章思路;(2)看写作顺序特点: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3)看开头、中间、结尾的特点:开头倒叙、中间衬托照应、结尾以景结情;(4)个别情况可考虑选材特点:大量引用诗文。
三、分析线索作用题1.(1)放在散文整体谋篇构思中考察: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友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
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2)单独考察,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2.(1)找出线索。
第一,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一般把“物”作为线索或情感作为线索,写景一般把游踪或景物作为线索,叙事记人一般把事件与人的交往作为线索,抒情一般把情感作为线索;第二,看标题;第三,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第四,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
3.线索的作用: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物象:象征、呼应作用;情感:使散文情感浓郁、不断深化。
四、局部句段作用题1.(1)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析划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3)文章以xxx内容开头(结尾),有什么好处?文章开头(结尾)为什么要写xxx内容?2.4个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阅读
“作用”类题型解析
【教案说明】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题型:
“……用意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
“……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这类题型其实上都是考查考生对问题涉及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我们姑且把这种题型叫做“作用”题。
本教案就这一方面的题型略作分析,对各种“作用”题加以总结,指出解题思路,以助学生了解这一方面题型的特点并学会从何种角度入手思考作答。
【教学目标】
1、熟悉并理解常见的“作用”类题型。
2、掌握“作用”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由20XX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第五大题19小题引入。
(20XX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第五大题19小题: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
)
二:知识体系
就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作用”类题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修辞手法的作用叙述方式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重点句段的作用叙述人称的作用
1、修辞手法的作用
A、题型设置: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
B、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手法与内容结合(共同点),表现了什么情感(特点)
C、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赋与物以人的灵性,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D、举例分析
“板块对练”第一题1小题
2、叙述方式的作用
A、题型设置:一般针对句子或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设置考题
B、答题模式: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
C、表达方式分类和作用
记叙(顺序: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等)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议论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说明考试基本不涉及
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烘托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
D、举例分析
“板块对练”三题10小题
3、表现手法的作用
A、题型设置: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
B、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
C、常见的表现手法: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呼应(暗示下文、照应前文、首尾呼应)、先抑后扬、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虚实等
D、举例分析
“考题热身”第2题
4、重点句段的作用
A、题型设置:针对文章中重点词、句子、重点段落设置命题。
B、解题思路: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
(有指定就问而答,如没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
C、一般作用:
一是内容上的作用:①内容的充实作用;②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
感情作用等。
④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是结构上的作用:①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
推动情节发展作用;②中间:过渡照应的勾连,承上启下作用;
③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D、举例分析
“板块对练”第二题5小题
5、叙述人称的作用
A、题型设置: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或者称谓的变化设置考题。
B、解题思路:结合考题内容作具体化分析其作用。
一般从作者和读者的感情方面回答。
C、不同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较直接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
三、小结
作用类题型也是灵活多变的,上面只是对一部分题型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在实际的训练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另外,在解答这类题型时,最好要用术语作答,要多记忆掌握常见的术语,这样才能提高得分率。
四、板书
“作用”题题型解析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表达方式记叙(顺序倒叙插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表现手法悬念伏笔呼应抑扬烘托
对比虚实衬托铺垫悬念
重点句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暗示下文,呼应前文,前后照应深化、升华文章主旨
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结构严谨,曲折有致
叙述人称第一、二、三人称
注:本教案所举例题均出自《创新设计》(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王朝银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