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课堂用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课堂用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端庄的外表,科学规范而又极具启发性的语言,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清晰流畅,生动活泼。如果你语言的不够规范那是最差的了,因为不规范的语言能导致学生产生知识性的错误,那是最大的失败。更让我个觉得要规范教学中的课堂用语,真正认识到了规范的教学用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面我就数学课堂上规范的教学用语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第一、规范的课堂教学用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楚,这对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重要的,对数学教学尤为重要。数学教学语言最易犯的毛病是概念不清、推理模糊。

数学语言必须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例如,在学习“约数和倍数”概念时,对于这组概念正确的表述是:“如: 4×5=20,20是4和5的倍数,4和5 是20的因数;”而由于不注意数学语言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竟经常把概念说成:“4×5=20,那么20就叫倍数;4和5就叫因数。”这是极端错误的,因数和倍数是成组出现的,具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数学概念,语言科学严谨,逻辑性强,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既不能删减,又不能随意增加,也不能任意调换,而由于我们不明确这一点,在教学中就会犯科学性错误。

又如“分数基本性质”是这样表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在叙述时,这个“零除外”不能丢,同时在“除”和“除以”上面也要分清楚。教师往往在上课就忽视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在这不经意间已经犯了科学性错误。

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楚,这对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重要的,对数学教学尤为重要。数学教学语言最易犯的毛病是概念不清、推理模糊。如我听过这样的课:老师要求“写出所有商是2的除法算式”,学生们根据已学的九九口诀表内容写出“2÷l=2;4÷2=2;6÷3=2;8÷4=2;10÷5=2;12÷6=2;4÷7=2;16÷8=2;18÷9=2”这些算式后,认为“所有商是2的除法算式”就这么些了。老师在表扬学生写得不错的同时,把要求改为“写出商是2的除法算式,以上算式,还推想出了”20÷10=2;22÷11=2;24÷12=2……“等等算式,更可喜的是学生悟出了:除法算式有许多、许多。老师向学生问道:”20÷10=2我们没有学过,你们怎么想出来的呀?“学生们回答道:”因为‘10+10=20’,所以‘10X2=20’,还因为‘10X2=20’,所以‘20÷10=2’……“多么聪明的孩子,除法算式是写不完的,以后你们学的知识多了,会更明白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兴奋他说道:“商是2的算式写不完,真是太有趣了。

又如质数、合数、互质数等这些概念是小学五年级最难了解的一个方面,如不去帮学生理清楚,学生就会模糊不清,甚至还会和偶数、奇数等混淆起来。而到了六年级,随着知识的增多,学生就会越来越搞不清,这就要求教师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讲授,进行区别。

又比如:“2个3是多少?”与“2个3相乘是多少?”是不相同的两道题目;“增加到原来的3倍”与“增加了原来的3倍”意思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又如:“数位”与“位数”、“计数单位”、“数字”、“数”的区别,它们之间不能随便替代。

第二、规范的课堂教学用语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

语言的逻辑力量,既是教师讲课取得成功的潜在魅力,也是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违背逻辑的语言,会给学生思维带来困惑。

因此数学语言必须符合逻辑。也就是数学语言要符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例如,我们上课的时候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或者是迎合学生经常把“整除”与“除尽”混为一谈,这实际上违背了同一律。是不符合语言的逻辑性的。在讲“9+几”时,通过操作掌握“凑十法”,由“9+几”类推出“8+几、7+几”等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数学语言的逻辑力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比如“圆

面积公式的推导”,书中只是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第一次操作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圆转化为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不是长方形的平面图形,有许多学生成功地把圆转化为近似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更可喜的是,在学习求圆环面积的时候,有几个爱动脑的学生把圆环转化为近似的梯形来求面积。

第三、规范的课堂教学用语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

数学语言要有启发性,就是说数学教师要通过语言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这是数学语言启发性的真谛。一个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语言极具启发性,通过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总是能够积极的思考问题,甚至能够创造性的思考,极大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说,对一位教师来讲,课堂中的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做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把握住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才是课堂上真正的文明传递者、学生好榜样!

如何在语言贫乏、知识狭窄的小学生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中运用生动的语言,传授知识和启迪他们的智慧呢?我认为必须还要做到:

第四、规范的课堂教学用语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

情境加故事性的说明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一年级中学习数数,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说:今天我们来学习数数。学生

肯定是被动的、机械的。但如果出现一幅图画,教师在一旁讲故事:有一天森林里的许多小动物正在开会,商量着怎么开运动会……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猴子?几只小山羊?看谁数得清。并告诉学生以前学的数不够用了,今天老师来教你们新的数。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就感兴趣了。

模拟数学题目,能让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如:小方有书10本,小明有书8本,小方要给小明几本书,两人的书就一样多?这道题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有点难度,许多小朋友脱口而出:小方给小明两本。我也不说对和错,而是让小方给了小明两本书,再数一数,问题就出现了。这时粗心的小朋友立刻明白了。

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为此,带学生到郊外去感受1 公顷的大小,去室外测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去加工厂观察出米率、出油率等等。而且近年来,数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数学课程的一个崭新领域。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而不能让学生有“空中楼阁”的感觉。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调动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课堂印象,语言要有形象性。

联系学生比较熟悉或可模拟的生活,进行数学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五、规范的课堂教学用语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