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一: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示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下来出示的问题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

这一环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问题2、3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不等式的性质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选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面的练习。

在运用符号评议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评议表达能力。

练习的设计上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起来回答音量的时候有点耽误时间。

让学生通过反思,一是进一步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也是为了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力争用成功蕴育丰功,用自信蕴育自信,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致以捕捞学习中去。

本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其中不存在不少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二: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利用这一点使学生能够以一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呢?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初始情境是最好的手段,这节课上课开始老师通过问题展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1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假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示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下来出示的问题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

这一环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问题2、3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选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面的练习。

过问题4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运用符号评议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评议表达能力。

练习的设计上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章【不等式】的第一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内容是对不同类型的不等式进行分类,并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加减同步和倍增缩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比较困难,需要进行具体的案例演练才能够掌握。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推导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3.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概念和分类不等式是一种描述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数学语句。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显然成立的不等式:例如3>1。

•反显然成立的不等式:例如3>5。

•可能成立的不等式:例如x>0。

•真正的不等式:即不能整体化的不等式,例如2x−5>1。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具有以下两种基本性质:•加减同步:同加同减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不变;异加异减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改变。

•倍增缩小:同乘同除正数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不变;同乘同除负数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改变。

3. 例题演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选取一些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此处以以下两道例题为例:•若a>b,则a+1>b+1是否一定成立?请说明理由。

•若m>n,则 $0 < \\dfrac{1}{n} <\\dfrac{1}{m}$ 是否一定成立?请说明理由。

针对这两道例题,我们可以采用具体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 思考题除了以上两道例题之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与评价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与评价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与评价1. 引言《不等式的性质》是中学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对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以期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改进教学效果。

2. 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和解不等式的方法;•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不等式的运算规则;•不等式的解法;•实际问题中应用不等式。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与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互动讨论:通过问题引导,促使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练习与实践: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 教学过程3.1 知识导入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小组竞赛,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我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张工作纸,并告诉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3.2 理论讲解在导入后,我对学生进行了理论讲解。

首先,我介绍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并解释了不等式符号的含义。

然后,我逐一介绍了不等式的性质,如加减性、倍数性、倒数性等,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最后,我讲解了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包括加减乘除和平方等。

3.3 实例演示在理论讲解后,我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展示了如何解不等式。

我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不等式例题,从解题思路到具体的解法一步步进行了演示。

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并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通过实例演示,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3.4 练习与巩固在演示完实例后,我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训练。

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涵盖了不等式的各个方面,从基础题到较难题有不同的难度。

我鼓励学生主动解题,并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

在训练过程中,我还进行了小组内部的竞赛,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初中数学_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执教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2)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2.过程与方法(1)通过等式的基本性质,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半、有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通过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点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他们将不等式变形.三、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难点成因: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不需要考虑符号问题,而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学生对数的分类意识淡薄,特别是这个数是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忘记发生改变是学生的易错点.破解策略:一是设计探究活动3、抢答题、典例互动让学生由特殊数到字母体会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发生改变;二是在教师启发下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给予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数学课程新标准特别强调数学学习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教学的评价。

强调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验证、推理等交流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素材,以便于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取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根据课标和本节课的特点,本节课采取“探究—研讨”教学法为主,形成一种多项交流的课堂氛围.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指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类比迁移学习”为主.三、教学程序(一)复习回顾你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基本性质2:提出问题:不等式与等式只一字之差,它们有类似的性质吗?设计意图: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类比,同时为“思考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做铺垫.二、情景导入欣赏2014春晚视频《时间去哪儿了》,体会你最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最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出问题,展现数学与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突出“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性、工具性、应用性.三、合作探究探究活动1用不等式表示: 40>1510年前:40-10 > 15-105年后:X年前:X年后:观察以上不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或)同一个,不等号的 .符号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鲜活的实例感受数学的存在,同时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1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指出“=”没有方向性,而不等号有方向性,我们应该重点研究不等式方向上的变化。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马晓旭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年第11期[关键词] 不等式;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200-02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除了给学生讲授知识、技能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的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

因此,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具有深远的意义。

下面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呈现给大家,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教学基本内容课题:本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北师大版)第二章不等式第一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改的不断实施,许多先进的数学教学理念对职业高中的数学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但是职业教育对象的情况比较复杂,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和不同的兴趣,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职业学校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体现了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模型,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意义深远。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不等式内容的基础,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学习解不等式及应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在本章中占有重要位置。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不等式的简单性质和基本性质1-3,学习了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虽然已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但推论1-3为新学内容,要证明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时,对计算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感到数学难学,初中甚至小学时的数学就没有学好,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主动学习更谈不上。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大小关系。
-例如,给出一系列数,让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
(1)不等式的传递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为什么a > b,b > c时,可以得出a > c的结论。
-通过实际例子的演示和图示法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三个基本性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不等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不等式性质中“同时”一词的含义。
-解释“同时”意味着两边的变化必须同步进行,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通过举例说明,如:如果只在一边加上一个数,而不在另一边进行同样的操作,不等式的方向可能会改变。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现实情境转化为数学不等式。
-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加深了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然而,我也观察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注意引导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这种方法总的来说是有效的,但我发现有的学生可能还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浙教版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不等式的符号语言,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归纳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3.能利用基本性质解不等式,掌握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4.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 教学重点1.学会掌握不等式的符号语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能利用基本性质解不等式,掌握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3.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灵活性,使学生能自主归纳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

4. 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不等式的符号语言。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常见的不等式及其解法。

4.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

(2)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2.分组讨论法3.课堂练习与实践5. 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不等式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教学过程(40分钟)•第一部分:学习不等式的符号语言及相关概念(10分钟)•第二部分: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0分钟)•第三部分:学习常见的不等式及其解法(10分钟)(3)课堂练习与巩固(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进行基本性质的总结,并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练习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6.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1)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合理: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掌握不等式的符号语言,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基本性质解不等式,掌握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

2.教学方法得当:本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主归纳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融入实际生活中。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铜仁地区石阡县河坝中学 卢明生《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到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通过操作,分析可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一、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学习了数轴、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从研究不等关系入手,展开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研究学习。

本课题为七年级上学期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于它的学习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它是学生以后顺利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技能。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

2、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代数变形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并且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 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将不等式变形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运用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索法五、教具:天平,砝码六、教学过程:1、回顾思考,引入课题观察下面两个推理,说出等式的基本性质(1)5+3=5+3 5-3=5-3(2)2110021100⨯=⨯ 21002100÷=÷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等式的基本性质。

(找同学起来回答)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假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不等式的性质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示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下来出示的问题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

这一环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问题2、3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不等式的性质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选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面的练习。

过问题4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运用符号评议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评议表达能力。

练习的设计上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

八年级数学下册《2.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关系。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众多而且复杂的,但面对大量的同类量,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它们有大小之分。

学习时可以类比七年级上册学习的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任务分析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说出一个不等式为什么可以从一种形式变形为另一种形式,发展其代数变形能力,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的建立。

②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第三环节:例题讲解及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活动内容: 参照教材与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1) 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2) 等式的基本性质1用字母可以表示为:c b c a b a ±=±∴=, ,那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是什么?先猜一猜。

(3) 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整式,结果会怎样?请举几例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4)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类似,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2,用字母可以表示为:c b c a c b c a b a ÷=÷⨯=⨯∴=,, ,其中0≠c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不等式的定义。

2.熟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能够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入主题: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是不等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观察现象举例子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含义。

比如:小明的身高比小李高,这时候我们可以写成小明的身高 > 小李的身高。

这个符号 > 就是数学中的不等式符号。

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如果小明的身高 > 170cm,那么可以得出小明是高个子。

这个例子说明了不等式的含义:不等式可以表示大小关系,可以通过不等式判定某个事物的性质。

3.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 1: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式仍然成立。

例子:若 a > b,则 a + c > b + c。

性质 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式仍然成立;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式方向会相反。

例子 1:若 a > b 且 c > 0,则 ac > bc。

例子 2:若 a > b 且 c < 0,则 ac < bc。

4.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例子 1:小明身高在140cm~170cm之间,那么他的身高是不是比160cm还矮?解法:我们可以假设小明的身高是 x,那么就有:140 ≤x ≤ 170。

又因为140 ≤160 且x ≤ 170,所以 x < 160。

因此,小明的身高比160cm还矮。

例子 2: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两条边长分别是2cm和3cm,问第三边的长度大于多少?解法:我们假设这条边的长度为x,那么就有:2 + 3 > x,即 x < 5。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9篇)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9篇)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9篇)《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篇1教后记不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第二节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通过实例导入课题,形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也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渗透到了中学数学课本的很多章节,在实际问题中被广泛应用,可以说它是解决其它数学问题的一种有利工具。

因此不等式的性质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都有较大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使我们认识到数学来自于实践,也应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觉运用数学的意识。

现就今天在初一级1班上的《不等式的性质》这节课,进行反思如下:一、课前准备应该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章解一元一次不等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主要依据。

解不等式就是用不等式的性质来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

因此,在课前准备工作上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由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十分相似,所以在学习本节时,与一元一次方程结合起来,用比较、类比的方法去学习,弄清其区别与联系。

在学生已经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学生通过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通过数形结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落实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三条性质,及运用这三条性质对不等式进行正确变形来解不等式。

如果直接就给同学们讲不等式有这样的三条性质,然后就是反复的运用、反复的操练的话,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没有味道,对数学有一种厌烦感,所以我在上这一节课时就想到了运用类比的思想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这样学生既学会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还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而且学生还觉得这节课学的知识其实好象是旧知识,只是进行了一点改动,接受起来比较的容易,掌握起来也比较的容易。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1篇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1篇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1篇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假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示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下来出示的问题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

这一环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问题2、3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选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面的练习。

过问题4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运用符号评议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评议表达能力。

练习的设计上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

《2.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

《2.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不等式变形;2. 能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正确解简单的不等式;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1、2、3;2. 教学难点: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不等式变形。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粉笔、不等式板演、实物投影仪;2. 准备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不等式变形例题,设计基础题和拓展题;3. 确定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结合讲解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小学和初中的解不等式的情况,了解不等式的性质。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等式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1. 不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例题:解不等式5-2<7-2。

2.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例题:解不等式-3(x+1)>5。

3.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学习,尝试用文字和符号两种形式归纳出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4.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并补充讲解其他性质。

(三)应用实践1. 设计一些典型的不等式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练习。

2. 引导学生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些复杂的不等式。

(四)小结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不等式的性质?2.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和不足?如何改进?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指导和帮助?4. 本次教学设计中是否包含了足够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本次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机会,通过案例研究、项目任务和问题解决等途径,探索新知识,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开放和活跃的环境鼓励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并且将学生的想法、质疑和创造力放在中心位置。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们整理的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师能较好的分析把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新颖合理,教学组织合理有效,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错。

本节课有如下主要亮点:第一,教学线索清晰。

教学中以基本不等式的获得和应用为明线,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体会为暗线。

在本节课的学习和教学中,明暗线索交相呼应,学生不断的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甚至能在例题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利用思想方法策略性的思考和学习,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有对数学认识上的提升,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流畅。

第二,重视知识的本质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就基本不等式这一核心知识而言,教师通过对教学材料的有效处理,为学生呈现了多角度认识知识的机会,特别是设计了基本不等式和重要不等式关系的认识和思考环节,使得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两个不等式的和谐、一致。

这样的设计推动了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本质的认识,利于学生理清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而教师在轻松自然间不着痕迹的很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些如何认识基本不等式的新视角。

第三,重视学生参与的实质性、坚持知识获得的生成性。

整堂课,教师始终做到学生知识的获得来自于实质的数学活动和生成的深刻性。

在本节课,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情感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三个维度观察到,通过学生参与真实意义的数学活动,保证了学生生成的自然合理,并将生成成为知识获得的前提,这样的学习是科学有效的。

当然本节课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整堂课表现出缺少引导学生适时对学习进行反思,这样就失去了一些能让学生体会或可能形成学习策略的机会。

尽管教师在核心知识的教学中已经较重视知识的本质认识和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时刻还是表现稍有急躁,没有将知识获得的过程持续完美。

《不等式的性质》习题课 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习题课  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习题课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不等式的性质》习题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不等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整个不等式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以后学习解不等式(组)起到奠基的作用。

这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语言简练,引导学生到位。

上课时我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精选例题、及变式,习题层层递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所以上课过程中能跟学生很好的互动,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习题。

鼓励较多学生及时参与互动,调动学生较多,学生收获较大。

课堂上的学生参与度很高,大部分题目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完成,解完题后我重视引导学生们自主归纳,提炼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张**老师给出的点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合理到位,同学生的互动多,而且评价及时合理到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弥补在线教学缺少面对面沟通的不足。

内容安排也比较合理,时间利用充分,是一节比较成功的线上教学课例。

赵**老师给出的评课意见是,教学基本功扎实,亲切自然,虽然隔着屏幕,但能感受到老师的精神状态十分好,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线上教学技术应用的不错。

许**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是,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富有亲和力,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线上教学技术掌握的也很好。

因为这是不等式的性质第三节,习题设置相对难些。

建议今后对中等以下学生多加关注,比如本节课设计一个“只有数字系数的不等式性质”抢答环节,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进来,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多关注中等以下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今天这一节,又是不如意的一节。

关于不等式性质的内容,书上很少,用算式把不等式的后两个基本性质得出来,就是应用了。

我觉得缺点什么,上课的效果也告诉我学生觉得很简单,都不用讲,居然还用了两节课。

回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不教也会”,那么到底该教什么?内容是关于字母表示数。

我这节的情况雷同。

课前定了目标:1.对比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基本性质;2.利用不等式基本性质化简不等式;3.利用不等式基本性质比较大小。

后来看了些资料,又重新制定了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用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描述任意实数a、b的大小关系;3.通过数形结合得到不等式公理:a>b←→a-b>0,a<0.(后来发现,时间仓促,我没理解这个不等式公理的作用。


因为英语老师外出培训,调给我一节课,加上早自习就是三节,周五早自习是例行周考,发放了1.3-1.4的小试卷,后面两节中间隔着课间操。

下面先回顾前一节的状况:
做了简单的课件,内容如下图:
怎么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解决初步接触的不等式呢?我带着困惑打开了第一个问题,问学生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提法。

大家明显也一头雾水,有人喊起我前面试翻页笔时看到的平面坐标系。

师:我承认是这么准备的,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继续不解。


我只好问大家会用什么办法解决,异口同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师:咱们还没学呢,要用它先得……
生:“证明!”(杨健和季全博一起说。


师:对,还没有经过论证正确性的东西,要暂且放下不能用。

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我继续引导,)如果这里<的位置是=,咱们能解决吧?(我写下x+4=0。

学生们大声说x=-4。


师:嗯,你用的什么办法?
生:等式的基本性质1。

师:嗯,这是用代数的方式来解决,那么可不可以数形结合,用图像法解方程呢?(有人回忆起了二元一次方程组,顺势回顾了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整个过程,梳理出先将该方程当成函数值为零时的一次函数对待,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会得到一条直线,然后找这条直线上纵坐标为零的点,写出它的横坐标,即可解得该方程。

)梳理完之后,我板书展示了这一过程,就势追问:
师:可否用此图解决不等式x+4>0呢?
生:应该可以。

(师继续展示,将横轴上-4的位置挖空并向右覆盖)
师:这便是能使函数值大于零的x的范围,可以表示为……
生:x>-4。

(展示完毕,由学生来试一试,完成-x+4<0和3x-6>0的函数图象求解。


(张宁宁和李小伟分别进行了两道题目的解决,张完成下台,李画错
图像,倾斜方向和与y轴的交点都不对,让徐登博指点了一下还是不对;只好让他下去换了张路盈来完成。

平面坐标系和函数的工具作用看来学生不容易吃透,但又非常重要。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师:你能想到其他办法解决以上问题吗?
(生不解)
师:前面有同学提到数轴。

生1:我可以试一试吗?
(季全博画出数轴,标示0和-4,有点讲不下去的地方老师提示:在数轴上,向右移动为正,向左移动为负。


生1:因为x+4<0,所以x<-4。

师:可不可以这样解释,把x+4当做和的形式,x作为一个加数,应该由和减去另一个加数4就能得到,于是将x+4与x轴密切的点(0)的位置往左移动4个单位就能找到x的范围?
谁还能再来试一试?
生2:要求什么情况下x+4<0,可以先计算什么时候x+4=0,我们都知道x=-4时x+4=0,所以先在数轴上找到-4,所以x<-4。

(看来关于数轴这个重要的数形结合工具,我们还是用得不太熟练)师:XXX同学把为什么要在数轴上标出-4解释得很清楚了。

(再次将空心向左的范围整体从0移向-4,得到x的范围为x<-4。


后面两道不再解释,翻页进入等式基本性质,由等式基本性质类比猜
想得到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师:关于等式基本性质1,还记得是怎样介绍给大家的吗?
(学生沉思)
当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架处在平衡状态的天平……
(学生纷纷表示回忆起来了)
两边同加或同减相同的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类似地,我们在不平衡状态的天平两端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砝码,它继续保持原来的不平衡状态(不会改变为另一种不平衡状态),于是得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2,使依然平衡的天平两端重量同时翻倍,依然保持平衡。

类似地,我们尝试让处在不平衡状态的天平两端重量同时加倍,它会继续保持与原来一样的不平衡状态,即得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至于两边乘同一个负数的情形,我们举一个比财富的例子:甲有资产5元,乙有资产3元,就贫富程度而言,5>3,甲多于乙,记为甲>乙;若两边同乘-1,变为两人都有负债:甲负债5元,乙负债3元,就贫富程度而言,-5<-3,甲少于乙,变为甲<乙。

得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一节课结束,从表情上来看,不等式基本性质背后的道理都懂了。

=====================课间操的分割线=====================
第二节就马马虎虎了,从a与b大小比较的符号语言到图形语言,基
础好的学生已经能自己解决;对a>b与a-b>0也是非常容易认为等价,提示相当于什么,生答“移项”。

接下来就是分解示范应用后的练习,大部分学生为了不写作业,纷纷表示要板演,打发了一波C组成员去做题,结果都在未知数系数为负分数的情况下出了错。

其他A组成员进行课后题目的辨析讲理:
几个学生讲的过程都多多少少有些不完整,思维剥层的感觉不明显,应当对原来不等号两边进行变形的具体操作来个导学清单,比如2(4)就需要分步,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写,才能避免已有不等号的干扰,有点方程解的检验,所以应当分左右同步进行变形,先不管不等号。

变形操作左右确定不等号依据
x y > 已知
同乘以2 2x 2y > 不等式基本性质2
同加1 2x+1 2y+1 > 不等式基本性质1
于是得到2x+1>2y+1,判断正确。

总结反思:
本节应当是练习课,但就学生上台板演的情况,不好,杨新邦、徐季泉、王希鹏都未能将去分母的一步做对,虽然后续还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却让我感觉到基础不牢的压力,不过我也有信心把解不等式提前准备细致,让他们打牢基础。

1.上课要有效率要求,不能因为临时多了课就使得原来的准备被稀释,向每一节课要效率,节节目标明确,环环紧扣,实效第一!
2.要加强对A组发言不积极的成员和B组成员的当堂检查,逐步对组长加强家庭作业的检查和考试分数要求,具体措施为:①精批A1成员的练习册,当面反馈,当天纠正复查;②周考要求A1成员必须上65分,试卷当天纠正复查。

3.引导A1成员加强对组内有意发言的同学进行帮助,开展第二波发言高潮;逐步由组长对下属成员进行常规过关考察,我也要花午自习时间进行逐组过关检查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