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案(含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积累字词,掌握《诗经》的基础知识。
⑵了解《诗经采薇》的思想内容及重章叠唱等艺术特色。
⑶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反复诵读,感知课文。
⑵小组合作探究,积累相关字词,理清课文大意。
⑶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了解诗歌中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经历。
⑵通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把握戍卒的形象,领会其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2、体会本诗中融情于景、比兴、重章叠唱等手法及其作用。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一、播放《说句心里话》歌曲导入新课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的是和平年代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而思乡的情感在战争年代尤为浓烈。
几千年来,表现战士思乡主题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清代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等等。
在卷帙浩繁的文化长河中,这些优美的诗句涌动着无穷魅力。
饮水思源,当我们追溯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耀着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第一部诗集的《诗经》,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经·小雅·采薇》篇,走进那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感受征人的情感和泪水。
(多媒体展示课题)二、介绍《诗经》知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
下面请第一学习小组介绍《诗经》这部伟大作品。
明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2字形3解释4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二、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三、整体感悟1自主学习《采薇》。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8篇)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教学目的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指明读、齐读。
教师指导学习“矣”、“微”、“依”、“霏”生字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3学生质疑三、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互帮。
四、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那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3教师相对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4抽查学生说一说诗的大意。
五、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老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明读,师生互读,读后评后议,齐读。
六、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七、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八、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九、布置作业1、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的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理念《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从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二、文本解读过程1.导语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
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
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2.师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情况(使用多媒体),明确以下几点。
(1)《诗经》和“《诗经》六义”。
(2)《采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是《诗经》里最富有诗意的一首“战争诗”。
宣王时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
《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所赋。
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
3.文本解读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师生着重交流或探讨以下一些问题:(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讨论后明确: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舒卷自如,《诗经》里很多诗都有这个特点。
本诗共有六章,前三章迭出,后三章也基本上是这样的结构;但前后三章有明显的变化,使整首诗较其他作品有更多的起伏变化,以便于表现更为复杂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本课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歌内容,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体会诗中抒发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了解、掌握诗中比兴、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导入对诗导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生读。
正音释义。
2.范读。
意在指导朗读节奏,读出情感。
3.齐读。
诗中反复出现的最能体现诗歌情感的字词是哪一个?明确——忧。
(三)整理学生问题、研习赏读1.诗中的“我”为何而忧?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学生思考分析)(1)战时思乡之苦。
曰归曰归、靡室靡家、无使归聘、我行不来。
(2)战时劳顿之忧。
不遑启居,载饥载渴,我戍未定,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诗并不是正面写作战的情景,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反复咏唱就是说明战事频繁。
战斗激烈、战事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劳苦和思归。
(3)归途中的隐忧不安。
回家应该是快乐的、兴奋的,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明确:主人公哀伤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我们要体会到深层次的原因:时时思念着归家,却很久没与家人通音讯,等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涌上心头——家人还好吗?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状况?那是对家人命运、自身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
资料一《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这些忧思都是由于什么而起?——战争战争失败还是胜利?——胜利除了忧思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情感?——爱国热忱和战斗豪情,但这种感情还是被忧思压倒。
总结:无论是失败的还是胜利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
2020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四)3篇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课时目标】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
分《风》《雅》《颂》三部分。
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
书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2.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味《采薇》中的经典名句,请大家打开书读古诗。
二、读准诗歌,理解诗意。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
3.理解诗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悲伤,却没有人知道我的悲哀。
三、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理解“杨柳依依”。
(1)课件出示“杨柳依依”。
“杨柳”是什么样子的?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2)课件出示:杨柳图片。
(3)读出你体会到的美。
2.理解“昔我往矣”。
(1)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教学预设:昔我往矣)(2)猜猜诗中人打算去“往”哪里。
(师补充介绍:“往”指当初去从军。
)(3)为什么出征?(教师介绍诗歌背景。
)(4)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这是为什么?(5)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读“雨雪霏霏”,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2.课件出示图片:要回去了,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口语表达。
)(三)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短短16个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3篇
1 采薇(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重章叠句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艺术魅力。
3.情感与价值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感导入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从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
有战争,就有伤害,无论是已化为无定河边皑皑白骨的遇难士兵,还是历经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幸存者,战争给他们的家庭和心灵造成的创伤都是巨大而深远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采薇》(节选),去走进一位普通戍边士兵回乡途中的内心世界。
二、背景介绍《诗经》和“《诗经》六义”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学生交流汇报。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地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三、学生朗读,整体把握预设:师: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生1:我觉得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
生2:这首诗表现了士兵们的悲伤心情。
师:诗中写的地点是什么?生:归乡途中。
师:关于这首诗谁能再说说自己的理解?生3:这首诗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
四、文本赏析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戍边战士思乡)2.这首诗是不是一开篇就写思乡呢?(不是)3.选文开头没写思乡,而写家乡的杨柳和满天的大雪,这是哪一种修辞手法?(对比)4.大家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抒胸臆,直接写战士的思乡之情呢?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用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离开家乡时正值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拂,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此时战士归乡途中满天飞雪的寒冷孤寂作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渲染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能独立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独立研习文本并就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设想:1、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文本研习。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设计。
2、本板块的对话研习的话题是家园之思,所以,围绕家园之思设计活动情境,是引导展开对话、进行文本研习的关键。
3、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以以至背诵是研习文本、展开对话的前提。
教学内容或情境设计1、背景知识(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诗经》和“〈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2、阅读和背诵(1)提示字的读音和语气助词的使用,以便在阅读体会文义时就排除虚词的干扰。
(2)提示比较各段的异同,以体会反复咏唱的效果,并为文本研习,展开对话做准备。
3、对话和文本研习(1)话题和情境设计A) 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B) 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C) 乡愁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者不能随便下结论。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前提详解1、作者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305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导入《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采薇》这古老的歌谣!二、简介《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
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
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检查预习(一)基础知识(齐读)(二)整体把握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四、诵读课文请同学记齐读。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
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下面先由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吧!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教师配乐朗诵五、品味经典缘情入文轻吟低唱刚才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板书:悲伤—喜悦---悲伤1-3节:悲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身处何时:莫—阳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如何表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 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比兴:作—柔—刚比喻时间流逝朗读4-5节:壮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身处何时:春季身在何方: 战场(戎车既驾)为何而壮: 打胜仗(一月三捷)(侧面描写写军容之壮、必胜信心)(“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象弭鱼服”写精良的装备,“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学习第一篇《氓》时,已经带着学生复习了《诗经》的知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等,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赋、比、兴在诗歌中的体现,并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正如教材中所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篇,对《诗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诗经》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甚至和常见的文言文都相去甚远,所以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时重背诵轻理解,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这在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这种现状下,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让他们透过语言理解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思乡与爱国的矛盾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对战争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二、朗读课文三、内容分析1.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战士思乡由此引出诗歌的两大主题:思乡战争(板书)2.划分段落明确:123章写集中写思乡,45章集中写战争,6章写归乡3.前三章写的思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怎么体现出来的明确:1)逐渐加深2)直接表现的语句:忧心烈烈忧心孔疚间接表现的句子:薇的变化(作柔刚) 时间的流逝(莫止阳止) 分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联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5.我们学习过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明确:前三章整体上是赋,采薇是兴6.四五章描写战争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感情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7.结合前三章,说一说诗中对战争的情感、态度如何明确:既有自豪感,荣誉感,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又有无奈厌倦,是由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8.最后一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明确:大雪纷飞,一个疲惫的戍卒孤独的走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充满了哀伤的感情9.为什么凯旋生还,还要伤悲(讨论)明确:1)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长路漫漫2)对家人的担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3)长久的战争造成的伤害10.本诗的最后一章历来评价很高,《世说新语》:谢公(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圣经若论佳句,譬诸九天而较其高也试着赏析一下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评价: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四、小结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拓展阅读:采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导入《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采薇》这古老的歌谣!二、简介《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
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
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检查预习(一)基础知识(齐读)(二)整体把握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四、诵读课文请同学记齐读。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
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下面先由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吧!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教师配乐朗诵五、品味经典缘情入文轻吟低唱刚才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板书:悲伤—喜悦---悲伤1-3节:悲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身处何时:莫—阳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如何表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 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比兴:作—柔—刚比喻时间流逝朗读4-5节:壮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身处何时:春季身在何方: 战场(戎车既驾)为何而壮: 打胜仗(一月三捷)(侧面描写写军容之壮、必胜信心)(“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象弭鱼服”写精良的装备,“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情文本定位】《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对《采薇》一诗的学习要求为:熟读;明确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情感态度;最后一章的内容、写法及其作用;前三章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
此前,学生已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的学习中习得:背诵并写一段赏析文字;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与文章内容的对比中体会《木瓜》一诗的情感。
同时,学生已在本课《氓》一诗的学习中进一步明确了:赋、比这两种表现手法及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因此,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工具书,对诗歌文句的疏通已不是一件难事。
依托已有知识和阅读经验,学生对诗经“六艺”的基本概念也比较清楚,诗歌整体内容的梳理也将比较轻松。
但是,抒情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体现的,仍是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易产生困惑的问题,《采薇》尤为如此。
《采薇》虽然选自《小雅》,但风格上更接近《国风》,很有民歌的特色。
对其进行指导鉴赏,能够让学生感性地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体会到其中传达出的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以及表达这种质朴的情感所采用的简约而隽永的传情达意的方式。
从课文内容出发,更好地进入情境,可以体会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走入人物心灵深处,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文学文本的教育审美价值。
【设计理念】《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三)3篇
统编版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1.采薇(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能熟读并背诵。
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
3.体会从军将士的艰辛和思归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习惯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指诗、词、曲这几种文学样式的巅峰时期分别在唐朝、宋朝、元朝。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的学习来感受中国最早的诗歌的美。
1.板书课题,释诗题。
(了解“薇”:薇菜,植物名。
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吃。
)2.了解《诗经》。
(出示《诗经》简介,生齐读,强调重点)二、初读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大声,小声,自读,合作读。
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朗读,师相机正音。
(诗中有两个生字“矣”和“霏”,诗中还有一个字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平时我们读“雨”,而这里读yù。
)3.再读古诗,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昔”和“今”,“来”和“往”)4.指导断句。
(出示朗读断句)5.思考:这首诗和我们以往所学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四言。
课件出示诗经语言特点。
)6.齐读古诗,体会语言特点,感受节奏之美。
三、精读感悟通过朗读我们感受了诗经的语言美、节奏美。
当我们能读懂诗句内容时,就能穿越三千多年的时光,欣赏当时的美景,感受当时人物的心情。
1.再读古诗,结合注释,把你读懂的诗句讲给你的同桌听,再标记不理解的诗句。
2.讲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要去哪里?(介绍社会背景: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2)在这幅画面中除了主人公,还可能有谁?(送别的亲友)再读这句诗,此刻主人公会是什么心情?(不舍)(3)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一位亲友都值得留恋,但“我”能留下吗?(不能。
因为他既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国家的臣民。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莫”“止”“刚”“疚”“腓”“思”“雨”等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读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初步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2、过程目标:诵读,合作学习,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好处。
3、情感目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爱护和平,珍惜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文言实虚词。
2、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战士归途“我心伤悲”的原因及“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和平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然而战争却一直如鬼魅一样,缠绕着和平。
似乎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因而战争是不少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回到中华文学的源头《诗经》,去感受战争给古人带来的百味人生。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采薇》。
二、回顾《诗经》有关知识三、诵读课文1、自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音靡室靡家不遑归聘靡盬牡骙腓弭霏霏2、范读3、齐读4、指名学生诵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出优点与不足5、自读,梳理基础知识(找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并解决其意义和用法)(1)古今异议词:止作聘孔路(2)通假字:莫尔棘(3)活用词:日(名词作状语)雨(名词用作动词)(4)一般重要实虚词:靡(无)、遑(闲暇)、牡(雄性鸟兽,与牝相对,如牝鸡司晨)、捷(胜利)、骙骙(熟练的样子)、载……载……(一边一边,如载歌载舞)助词,无实义:维、斯、思、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文本赏析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戍边战士思乡2、是不是一开篇就写思乡呢?不是3、开头没写思乡,写采薇,这是《诗经》中的哪一种手法?还有哪些章用了这种手法?兴,1—4的章都用了兴的手法。
1—3章都是以采薇起兴。
第4章以棠棣之花起兴。
(进一步加深对《诗经》“六义”的理解)4、其实,作者写采薇,不仅有兴的作用,还应该有其它用意,要不,为什么不写采蘑菇?“采菇采菇”不也行吗?暗示了战事的艰苦,战士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才以野菜充饥;另外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3篇
1.采薇(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能熟读并背诵。
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
3.体会从军将士的艰辛和思归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习惯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指诗、词、曲这几种文学样式的巅峰时期分别在唐朝、宋朝、元朝。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的学习来感受中国最早的诗歌的美。
1.板书课题,释诗题。
(了解“薇”:薇菜,植物名。
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吃。
)2.了解《诗经》。
(出示《诗经》简介,生齐读,强调重点)二、初读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大声,小声,自读,合作读。
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朗读,师相机正音。
(诗中有两个生字“矣”和“霏”,诗中还有一个字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平时我们读“雨”,而这里读yù。
)3.再读古诗,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昔”和“今”,“来”和“往”)4.指导断句。
(出示朗读断句)5.思考:这首诗和我们以往所学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四言。
课件出示诗经语言特点。
)6.齐读古诗,体会语言特点,感受节奏之美。
三、精读感悟通过朗读我们感受了诗经的语言美、节奏美。
当我们能读懂诗句内容时,就能穿越三千多年的时光,欣赏当时的美景,感受当时人物的心情。
1.再读古诗,结合注释,把你读懂的诗句讲给你的同桌听,再标记不理解的诗句。
2.讲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要去哪里?(介绍社会背景: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2)在这幅画面中除了主人公,还可能有谁?(送别的亲友)再读这句诗,此刻主人公会是什么心情?(不舍)(3)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一位亲友都值得留恋,但“我”能留下吗?(不能。
因为他既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国家的臣民。
)3.讲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能熟读并背诵。
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
3.体会从军将士的艰辛和思归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习惯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指诗、词、曲这几种文学样式的巅峰时期分别在唐朝、宋朝、元朝。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的学习来感受中国最早的诗歌的美。
1.板书课题,释诗题。
(了解“薇”:薇菜,植物名。
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吃。
)
2.了解《诗经》。
(出示《诗经》简介,生齐读,强调重点)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大声,小声,自读,合作读。
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朗读,师相机正音。
(诗中有两个生字“矣”和“霏”,诗中还有一个字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平时我们读“雨”,而这里读yù。
)
3.再读古诗,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昔”和“今”,“来”和“往”)
4.指导断句。
(出示朗读断句)
5.思考:这首诗和我们以往所学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四言。
课件出示诗经语言特点。
)
6.齐读古诗,体会语言特点,感受节奏之美。
三、精读感悟
通过朗读我们感受了诗经的语言美、节奏美。
当我们能读懂诗句内容时,就能穿越三千多年的时光,欣赏当时的美景,感受当时人物的心情。
1.再读古诗,结合注释,把你读懂的诗句讲给你的同桌听,再标记不理解的诗句。
2.讲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要去哪里?(介绍社会背景: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
(2)在这幅画面中除了主人公,还可能有谁?(送别的亲友)再读这句诗,此刻主人公会是什么心情?(不舍)
(3)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一位亲友都值得留恋,但“我”能留下吗?(不能。
因为他既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国家的臣民。
)
3.讲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战争结束,终于可以回家了。
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雨雪霏霏)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
(指名说)(2)此刻“我”的心情怎样?(归家的喜悦、激动、急切;劫后余生的感慨)请同学们带着体会到的心情再读这句诗。
(3)他还有可能会想到从那个“杨柳依依”的春天到现在“雨雪霏霏”的冬天所有的经历。
(有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鼓角争鸣,刀光剑影,丢弃的战车,满地的鲜血,累累的尸体,这就是战争。
)(4)他还可能看到的场景有“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请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再读。
4.讲解: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释义: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2)《采薇》中最后四句,体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情?
5.抽查学生说诗歌大意。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6.通过师生对读、齐读、填空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背诵。
四、借景抒情,拓展迁移
1.同学们,诗句为我们描绘了“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两幅动人的画面,我们能从中读到诗人复杂的心情以及沧桑的心境。
诗中是否出现“悲喜”之词?(没有)那作者把情绪藏在了哪里呢?(都蕴藏在生动的景物里)
2.情融入景,景包含情,原来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诗歌的特点,也是诗歌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读出情中景,景中情!读!
3.同学们,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像这种“借景抒情”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课下可以找来读读。
(如《静夜思》《泊船瓜洲》)
[教学板书]
1.采薇(节选)
战争之祸昔往杨柳依依——不舍
今来雨雪霏霏——悲凉
[教学反思]
教学《采薇(节选)》一诗时,我通过“读”来使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
对古诗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
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
不足之处是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上,我讲解得过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今后应该多注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课时目标】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
分《风》《雅》《颂》三部分。
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
书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2.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味《采薇》中的经典名句,请大家打开书读古诗。
二、读准诗歌,理解诗意。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
3.理解诗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悲伤,却没有人知道我的悲哀。
三、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理解“杨柳依依”。
(1)课件出示“杨柳依依”。
“杨柳”是什么样子的?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
(2)课件出示:杨柳图片。
(3)读出你体会到的美。
2.理解“昔我往矣”。
(1)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教学预设:昔我往矣)
(2)猜猜诗中人打算去“往”哪里。
(师补充介绍:“往”指当初去从军。
)
(3)为什么出征?(教师介绍诗歌背景。
)
(4)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这是为什么?
(5)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读“雨雪霏霏”,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图片:要回去了,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口语表达。
)
(三)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短短16个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
诗中没有一个字写到我们所感悟到的“情”,作者把“情”融汇在了哪里?(景物)
2.这就是情景交融(板书),这也正是《诗经》的魅力所在。
四、引导背诵。
1.指名试背。
2.全班试背。
五、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是如何来学习诗歌的。
小结: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板书设计】
采薇
爱国悲
思乡怨
情景交融
统编版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