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小说的基本的方法
如何鉴赏小说的情节

如何鉴赏小说的情节
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是以故事为核心的艺术创作。
情
节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是小说故事发展的轨迹和
血脉。
在鉴赏小说情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情节的起伏和转折
小说情节的起伏和转折是小说对读者的加持力度。
情节
的起伏和转折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紧张感,帮助读者
进入小说故事的世界中,体验小说人物的冒险和经历。
因此,在鉴赏小说情节时,要关注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看看
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些元素来推进故事的发展。
二、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
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是小说故事的关键。
小说情节的
紧凑性指的是故事情节的构建是否合理、紧凑、准确,是
否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情节的连贯性指故事
情节的铺垫是否得当,是否在小说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有所
呼应。
三、情节的意义和深度
小说情节的意义和深度是指情节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运用以及融入小说故事的深度和丰富程度。
情节的意义和
深度不仅仅是故事背后的主题和内涵,还包括情节与时代、环境以及人性的联系。
四、情节的吸引力和出人意料性
小说情节的吸引力和出人意料性指的是小说故事所呈现
的情节是否具有独特的风格,是否具备吸引读者的力量,
或者是小说情节给人惊喜或带有跨越性。
这些特殊的情节
处理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读者与小说中人物的
连接度。
综上所述,小说情节的处理是小说创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情节是小说的精髓所在,合理处理情节能够让小说拥有更好更有趣的发展,让读者感受到创作过程中的艺术魅力。
小说赏析方法

小说赏析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小说鉴赏优秀的小说,无论长短,每篇都是一个精美的世界。
正因为这样,小说鉴赏在语文教学和各级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小说解析1、小说释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某大学举办了一次超短故事比赛,并要求内容要涉及宗教、王室、性和神秘。
获得比赛第一名的某大学生写的故事是:“我的上帝,女王怀孕了,谁干的”当时,女王未婚,但女王却夸奖了此文的作者。
美国科幻小说家蒂支·布朗曾写出过一篇只有25个字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2、小说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的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祝福》)。
3、小说的历史(古代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谈神说鬼)、“志人”(记录名人轶事)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
主要作品有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3)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小说阅读与鉴赏

小说阅读与鉴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人们重要的阅读选择之一。
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小说阅读,例如纸质书籍、电子书、有声书等。
然而,仅仅读过小说是不够的,真正的文学欣赏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说阅读与鉴赏。
一、选择合适的小说类型小说的类型繁多,如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
在选择阅读的小说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易懂的小说,逐渐提升阅读难度。
同时,了解不同类型小说的特点和风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二、注重细节理解在阅读小说时,我们要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描写,例如人物形象的刻画、场景的描绘等,这些细节往往可以给读者带来更深入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细致的品读,我们可以体味到作家的思想、意图和写作技巧,进而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鉴赏。
三、思考文学意义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应该思考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和情感,以及作家的写作目的和态度。
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培养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与其他读者交流与其他读者交流是提高小说阅读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与他人互相启发,获得新的领悟和观点。
此外,也可以参加相关的读书俱乐部或文学讲座,与更多的读者交流与互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五、多样化的阅读体验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我们还可以尝试其他形式的小说阅读。
如今,电子书和有声书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电子书,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而有声书可以带来更加生动的阅读体验。
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小说。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小说阅读与鉴赏能力。
阅读小说不仅仅是消遣娱乐,更是一种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感受到小说给予我们的思想冲击和感情共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小说鉴赏“五角度”

角度三:分析环境描写
在小说中,环境是烘托人物形象、展示事件发生背景的要素。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必须 努力发觉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 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 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说阅读方法
鉴赏小说五角度
角度一:梳理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事件发展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 说中起到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所以在阅读小说 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情节的设置与发展,既是小说的一个 考查点,也是阅读时的突破口。
Hale Waihona Puke 角度二: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 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 行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 象。我们在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时,要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 感受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感情,同时要注意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 的关系。
角度四:领悟小说主题
小说往往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常常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 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 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
角度五:鉴赏语言技巧
鉴赏语言包括鉴赏主人公语言和作者语言,还有作品中的修 辞和句式等方面的特点。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 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作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 的艺术才能。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鉴赏小说的方法

精心整理鉴赏小说的方法和技巧一高考中小说鉴赏什么1.鉴赏人物形象(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3)见微知着,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鉴赏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2)(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4)(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鉴赏语言(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的鉴赏(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二小说的基本常识近几年现代代阅读在第Ⅱ卷文学作品阅读以散文为主,但也时常考小说阅读,侧重考查理解、判断、推断、想象能力。
从选文来看,更趋于考查文化内涵深、体现历史沉淀和寓含哲理性、教育性的散文或小说。
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其文学特征最为明显,也最体现《考试大纲》中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小说的基本常识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高考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三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第一点、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一)关于文学作品的形象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方法小说: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而反映深层的社会或人生问题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注意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不仅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场所,而且主要是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人际环境、人情环境、风俗环境。
它是影响和促进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能够提供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反映社会深层问题,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表现人物独特审美价值或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思想情感,为后边刻画人物性格作铺垫。
景物组合,营造意境。
③推动情节线索发展;④象征和暗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位于小说开头时,作用一般是暗示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结尾时,作用一般是深化作品主旨;环境描写位于小说中间时,作用一般是推动情节发展;但是无论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的何种位置,它们共有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2、常见命题方式: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小说鉴赏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共性+个性
如祥林嫂: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勤劳、善良、朴实
共性
倔强、愚昧、麻木
个性
(3)、学习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
欣赏小说的语言,必须细细咀嚼,细心品味,通过 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之处,领悟其 言外之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的安排,同学们主要应掌握欣 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的风格特点。
清代的《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 曹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 。此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著名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 《红楼梦》之后,著名的有“晚清四大小说家”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孽海花》 。
7、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注意人物行动、语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明代出现了“ 拟话本”。
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如《 玉堂春落难寻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著名的作 家作品: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喻 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 典小说的成熟: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 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著名的唐传奇有:蒋防《 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 简《李娃传》。
4、宋代——话本产生。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 ,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 的社会功能,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代表作有《 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的鉴赏方法一原则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性格、生平,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目的,才能准确把握文学作品。
2以意逆志:通过作品的文辞,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原意。
3关注局部,顾及整体。
二具体方法1思路: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分值)2立意或中心思想: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起因+经过+结果)/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三小说的鉴赏一)小说:具有的形象性、典型性,表现在以人物刻画为中心的情节展开和环境描写。
二)基本原理和方法1抓住人物形象做具体剖析①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小说的关键。
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肖像(姿态、神情、服饰)、心理、行动和语言等。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示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②理解环境(自然、社会)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作者情感,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2把握作品的情节和结构:主要从结构、人物及人物关系、主题、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
3深挖作品主题4品鉴小说的语言特色三)基本途径与方法1人物鉴赏: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A表现人物的手法: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B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
心理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等。
如高尔基的《母亲》一文中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有侧面叙述人物内心活动或感觉的,有运用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剖析心理活动的,有通过动作表情描写反映心理活动的。
莫泊桑的《项链》在心理描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例如写玛蒂尔德看到舞会请帖时,既急切盼望出席舞会,又没有合适的服饰,那种焦急、懊恼、悔恨的复杂心理,就刻画得惟妙惟肖。
小说鉴赏方法总结

5.平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的事物发展过程 的方式,使头绪清楚,叙述的有条不紊, 照应得体。
6.节奏——情节的进展张弛有度,波澜起伏。 7.突转——情节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
命运由此改变,形成“柳暗花明”的效果。 8.巧合——推动情节;激发矛盾,体现人物性格;
凸显主题。 9.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兴趣,为高潮蓄势。 10.铺垫伏笔——内容含蓄,使结构严密、紧凑,使
(三)线索的作用? 线索的作用主要有: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小说主题。
1. 开门见山式 2. 由故事、人物、事件等引出式 3.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和
散文的笔法引出式 原则:开篇内容与中心论点有关联,
不能脱节。
一、论据的特点。
真实、典型、概括、深刻。
☻二、论据的分类。
1.理论论据。(名言)(引用贴切) 2.事实论据。(举例)(简洁概括) 3.道理论据。(说理)(充分深刻)
特点。
4.分析并体验作者如何驾驭三种论据的?☻
实践: 以“嚼得草根,百事可为”为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议
道理论据(为什么、是什么 )
论
提点中心
文 分析问题
结 构 提
事实论据(正)/ (反) 理论论据(名言警句)
纲
道理论据(为什么、是什么)
提点中心
解决问题 — 怎么办
回扣、升华中心
提出问题—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事实论据(正 / 反) 为什么 理论论据(名言警句)
议 论
是什么 道理论据(为什么/是什么)
下文的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清理之中, 不至于产生突兀之感。
(一)线索是什么? (二)线索的特点?
●答题步骤:
小说的文学鉴赏

小说的文学鉴赏
鉴赏小说的技巧可以从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入手。
就人物来说,可重点分析人物性格是否丰富、性格发展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是否有新意。
就环境来说,可重点分析其描写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特别是社会环境的描写是否抓住了一定社会的本质特点,并富有个性;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是否完全和谐,具体方法是不得当等。
就情节来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对一般小说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看情节的丰富性、细节的真实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结构是否严密;小说线索是否做到了明暗呼应、浑然天成;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性格成长是否互为表里,是否可以成为“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就叙述手法来说,倒叙、插叙等是否自然圆熟,既使“故事”波澜起伏,又穿孔了人物个性,等等。
另外,小说还大量使用对比、烘托、抑扬、虚实等手法,需要我们细细领会。
方法指导:如何鉴赏小说

如何鉴赏小说1.品味小说的语言(1)由叙述语言确定小说的情感基调。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这样开始祥林嫂悲剧故事的讲述。
这是一个肯定陈述句,叙述故事发生的背景这句话显得别扭、生硬,读起来拗口,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实在的信息,但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旧历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的”指称语义是“传统的”、“历史的”;“毕竟最像”,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联系作品和外部语境理解,它强调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习俗,指向中国深邃复杂的历史背景。
因其深厚,更加顽固;因其久远,牢如坚冰。
鲁迅的这句话以违反规则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忧思,给充满喜庆气象的现实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的情感的基调也因之悄然确定下来。
(2)由叙述语言揭示人物性格、社会主题。
《祝福》一开头便讲述到鲁四老爷。
这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叙述者“我”讲道:“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过后说我‘胖了’,说‘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段叙述是平实的,叙述者介绍了鲁四的身份,通过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场和政治态度。
“监生”在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的“科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注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大骂其新党”更暴露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政治立场。
联系后文对鲁四书房的描写,那“脱落”的对联,“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摆在案头的《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一个不学无术信奉宋明理学的、没落腐朽的乡村地主的形象便鲜明地呈现出来了。
最有趣最深刻的是这里插人的一段叙述者的评议:“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骂的还是康有为。
”这是一个表认知行为的单句,宾语是一个复勾结构形式。
话语字面的指称语义是清晰的,骂的是康有为。
之所以骂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中改良派的领袖,有违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思想。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 ,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如何鉴赏小小说 (精选范文)

如何鉴赏小小说一、了解背景阅读鉴赏小小说,首先考虑的一点就是事件发生的背景,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的幅度。
环境越单纯、集中,情节展示的幅度愈小。
在小小说中,场面以单一为主,场面的自然或社会内容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
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座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
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
如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环境描写,篇幅虽小,作用可不小。
首先,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其次,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雨还造成了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了解背景还包括小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永远是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随时受到当时社会气候的影响,并用饱蘸感情的笔把它传达出来。
所以阅读鉴赏小小说,了解创作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二、理清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小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
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套体性显示。
如白小易的《大仙》尽管小说只叙述了大仙到班老板厂考察这样一件事,可情节是一波三折,发人深省。
文章先写老班介绍产品,他说不懂,老班疑窦顿生,是一层;又写他不听秘书汇报,去厂区遛达,老班觉得有点门儿,是一转;作家不看车间,看王八,老班脸都绿了,又是一转;结果,作家的文章让老班的企业红火起来,结尾出人意外。
可见,阅读小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三、感知形象小小说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
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
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学生党来说,掌握一些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的内涵与艺术之美。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首先,了解小说的背景与历史是进行小说鉴赏的重要前提。
小说是一种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文学形式,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在题材、风格和表达方式上都有所区别。
通过了解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作者的生平以及当时的文学潮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图。
其次,要善于分析小说的结构与主题。
小说通常由开端、承接、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构成,而主题则是小说的核心思想所在。
通过仔细观察小说的结构安排和情节推进,以及对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与核心观点。
第三,注重揭示小说的人物形象与塑造。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塑造故事情节的关键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都对小说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鉴赏小说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物的言谈举止、思想感情和行动来揭示其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第四,细读小说的语言和风格。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注重情节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在鉴赏小说时,我们需要仔细品味小说中的语言之美,关注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
对于一些当地方言或特殊行业术语的理解,也能够增加对小说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最后,坚持多读经典名著和不同类型的小说。
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才能培养出对小说鉴赏的敏感性和把握力。
读一些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等,可以锻炼我们对不同文学题材和风格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要多读一些当代的小说作品,关注当前社会和文化的反映,从中汲取新的鉴赏经验和思考。
通过了解小说的背景与历史、分析结构与主题、揭示人物形象与塑造、细读语言和风格、多读经典名著和当代小说,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对小说的鉴赏能力,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小说的艺术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小说的基本的方法(一) 小说的基本常识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高考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一、小说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高考中有关小说情节的命题指向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3、对情节的高潮部分或结尾部分作用的理解;4、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5、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6、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二)小说中情节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安排的方式及作用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小说因素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四)分析小说情节的入手方式:1、抓住场面;2、寻找线索;3、理清小说的结构。
(五)分析小说情节时的注意事项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2、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六)情节安排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七)回答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回答从情节的角度设题的题目,首先要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然后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再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二、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一)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高考中有关小说人物的命题指向1、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2、根据文章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三)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人物描写的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的场所。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
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
环境往往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作者为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从而显露出性格。
例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所选小说《乌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就为我们提供了主人公乌米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她无助的处境,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3)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要注意四点1、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
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2、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3、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4、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08年江苏高考卷所选小说《侯银匠》,虽然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可是小说的主要文字却是写侯菊。
如果考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全面总结出侯菊的形象特点。
再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她周围的人各是怎么看她的。
(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无论是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是人物的历史命运,小说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对生活的审美理解和审美评价。
因此作者对小说中某个人物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某个人物评价的语句对我们把握人物形象来说很重要。
高考中人物形象题答题思路1、总体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2、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列举文中哪些信息体现了这一特点。
3、得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例如2008年广东高考卷第17题答案:(下一张幻灯片)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总体概括)。
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
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具体分析)。
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得出结论)。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一)高考中有关小说环境的命题指向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二)环境的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其作用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其作用是: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三)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某某段落具体描写了……的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烘托了某人……的性格特点;揭示出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一)常见题型: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二)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三)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归纳小说主题的方法和答题思路1、抓人物形象;2、抓情节发展;3、抓写作背景。
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五、小说的语言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根据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一)常见题型有: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二)小说对语言的要求1、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