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方法指导(上课)
中学语文小说鉴赏技巧训练指导方案设计教案
中学语文小说鉴赏技巧训练指导方案设计教案第一部分:导言语文教学中,小说鉴赏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小说的鉴赏缺乏兴趣和理解能力。
因此,本教案旨在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小说鉴赏技巧训练指导方案。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指导,学生应能够:1. 掌握小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2. 培养对小说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3. 使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小说鉴赏;4.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小说鉴赏技巧的训练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以下是一些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教学内容:小说的定义,包括叙事性、虚构性等特点;小说的基本元素,如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定义和基本元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总结各个基本元素在小说中的作用。
2. 培养对小说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小说的感知能力,包括对文字细节、情感描写等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优秀小说,从中感知小说的细节和情感描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享对小说的感受和理解;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书面表达方式展示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3. 使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小说鉴赏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小说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分析情节结构、解读人物形象、理解隐喻等;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小说鉴赏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小说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对不同小说的鉴赏,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布置小组或个人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
4.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赏析小说 教案
赏析小说教案教案标题:赏析小说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分析技巧,对小说进行赏析。
3.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等要素。
教学准备:1. 小说教材或故事书籍2. 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源,以便学生进行小说赏析的研究3.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脑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定义和特点,以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之前阅读过的小说,并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喜好。
主体(3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小说进行赏析。
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小说,如科幻、悬疑、历史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小说赏析:a.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小说的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等要素。
b. 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或图书馆资源,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小说的文化背景。
c. 学生可以运用文学分析技巧,如对比、象征、隐喻等,解读小说中的隐含意义。
3. 学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所选小说的赏析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提供意见。
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赏析成果,并对他们的分析提供反馈和指导。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赏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赏析技巧应用到其他文学作品中。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其他小说,并进行赏析。
2. 组织学生参加读书俱乐部或文学讨论会,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学赏析能力。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
2. 学生书面反馈,包括对小说赏析的理解和个人感悟。
3.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延伸:1. 将小说赏析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如历史、社会学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写作书评或创作自己的小说,以提高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材和资源,并确保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相关资料。
2. 在分组活动中,教师应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说,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小说鉴赏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指导(一)小说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小说阅读的指导,明确此类文体阅读技巧以提高叙述类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通过适当的训练,以形成此类阅读文章的答题模式教学重点此类阅读文章答题模式的形成教学方法指导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考相关资料教学时数课时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过程要点:知识传授一,具体操作(一)小说文体常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二)小说阅读三步曲第一步:写什么?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2、主题第二步:怎么写?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第三步:写得怎样?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三)鉴赏:题目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如《祝福》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如:《药》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雁阵》以主要人物为题。
如《侯银匠》以特定环境为题,如:《荷花淀》一、人物设题:1、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答题: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定位)】 2、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3、塑造这一形象有何作用?【答题:(1)衬托主要人物(2)突出主题】4、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运用了哪些方法)?【答题: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从四个方面揣摩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高考小说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演示课件
赏析艺术技巧
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 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 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 等手法。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 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 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 意境。
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它 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 托作用。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 物的外在特点、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2019·全国Ⅱ)《小步舞》: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 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 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他长得很瘦, 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
动作
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 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2019·浙江)《呼兰河传》:我就摘了黄瓜,从窗 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 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 来把黄瓜拿进去。
心理
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很多,既可以直接描写,也 可以间接暗示。它往往和外貌、语言、动作交织在一 起,有时候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同时也 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社会作用 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 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
来的某种启示,这是作品的
真正写作意图。
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特 别是对具有代表性,有一定 身份、地位的次要人物的刻 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 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 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 的艺术感染力。
推动情节
小说之情节鉴赏方法指导
• 2、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 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 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因此, 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而伏笔 呢,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 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 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 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 应”之前,貌似“闲笔”。
29
• 3、从笔墨上看:铺垫所使用的笔 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 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 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 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 义。 • 4、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 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蹩脚的演员)(指向情节) ②出人意料,令人回味;(纸条内容)(指 向情节) ③丰富了人物形象;(突显彭恩的机智敏 锐。)(指向人物) ④深化了主旨。(要有敬业精神,不自大自 负)(指向主旨) 23
解题方法:
小说结尾的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尾: ①结构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 又在情理之中。例如 项链 ③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18
三、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
2、文中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请具体说明。
16.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4分)
【答案】 ①塑造了彭恩这一尖刻辛辣的剧评家的形象。
②开门见山,营造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推动情节发展 ③此时的盛气凌人与在枪口下懦弱胆小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④首尾呼应,以剧评开始,以剧评结束。
19
• (1)交代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指向 环境) • (2)点明彭恩是评论家的身份。 表现彭恩忠于 职守、言辞尖锐的性格特征。(指向人物) • (3)为下文文亚明报仇做铺垫。(指向情节)
现代小说赏析指导
现代小说赏析指导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现代小说的基本特征和主题思想,掌握至少三种小说赏析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现代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3. 学生能够概述至少两篇现代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及作者背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小说赏析方法,独立进行文本分析,并撰写简短的赏析文章。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不同现代小说的艺术特色,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具有现代小说特点的短篇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现代小说的阅读兴趣,提升文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2. 学生能够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通过小说赏析,了解社会多样性。
3. 学生能够通过小说学习,培养同理心,关注现实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文学鉴赏类课程,旨在通过现代小说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具备一定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基础知识的年级,对现代小说有一定的了解,但赏析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赏析现代小说,提升文学素养。
\以下是教学内容的续写:教学内容:1. 现代小说概述:介绍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对比传统小说,让学生理解现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
2. 赏析方法指导:教授三种小说赏析方法,包括主题分析法、人物分析法、情节分析法,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赏析技巧。
3. 经典作品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小说作品,如鲁迅的《阿Q正传》、钱钟书的《围城》等,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思想。
4.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篇现代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高考语文小说之情节鉴赏方法指导(最终版)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①从 情节安排上看,它使平淡旳故事情节陡然生出 波澜,如石破天惊,剧烈撞击读者旳心灵,产 生震撼人心旳力量。如《项链》。
②从 体现手法上看,与前文旳伏笔相照应,使人觉 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 出是假旳,但前面已经有了伏笔。如借项链时 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2检6
15
概括措施二:表述式概括。(一般较短篇幅或试题中采用) 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详细旳话进行概括。尤其是对高潮、
结局部分概括,考察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旳 完整旳句子。 (3)事件旳概括。一般是概括小说中旳一件或几件事。按记叙 文旳要求概括即可。
16
三、有关题型旳解题措施:
1、概括小说旳主要情节或部分内容。
好处(思维方向): 28
小说开头常见旳类型及其体现效果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 结尾才回答疑问。 好处(思维方向):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旳情节。 ②引起读者旳思索,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2、写景法。如《药》旳第一段写秋天下午夜阴暗、凄清 、恐怖旳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旳不幸命运。再如《荷 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旳美景,烘托了水生嫂旳美妙心 灵。
制,反应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4
有关知识链接
伏笔和照应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
所作旳提醒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 笔,能使小说构造紧凑,构思精致, 前呼后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旳相互呼 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楚、 构造紧凑。
25
小说结局旳类型及其体现效果
1、出人意料旳结局
9
(一)对于第1种提问方式: (一句话、简要旳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常用答题模式: (用主谓句)“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方法指导:如何鉴赏小说
如何鉴赏小说1.品味小说的语言(1)由叙述语言确定小说的情感基调。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这样开始祥林嫂悲剧故事的讲述。
这是一个肯定陈述句,叙述故事发生的背景这句话显得别扭、生硬,读起来拗口,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实在的信息,但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旧历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的”指称语义是“传统的”、“历史的”;“毕竟最像”,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联系作品和外部语境理解,它强调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习俗,指向中国深邃复杂的历史背景。
因其深厚,更加顽固;因其久远,牢如坚冰。
鲁迅的这句话以违反规则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忧思,给充满喜庆气象的现实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的情感的基调也因之悄然确定下来。
(2)由叙述语言揭示人物性格、社会主题。
《祝福》一开头便讲述到鲁四老爷。
这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叙述者“我”讲道:“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过后说我‘胖了’,说‘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段叙述是平实的,叙述者介绍了鲁四的身份,通过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场和政治态度。
“监生”在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的“科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注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大骂其新党”更暴露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政治立场。
联系后文对鲁四书房的描写,那“脱落”的对联,“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摆在案头的《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一个不学无术信奉宋明理学的、没落腐朽的乡村地主的形象便鲜明地呈现出来了。
最有趣最深刻的是这里插人的一段叙述者的评议:“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骂的还是康有为。
”这是一个表认知行为的单句,宾语是一个复勾结构形式。
话语字面的指称语义是清晰的,骂的是康有为。
之所以骂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中改良派的领袖,有违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思想。
小说阅读与鉴赏教案(5篇)
小说阅读与鉴赏教案(5篇)第一篇:小说阅读与鉴赏教案第一课小说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概念。
2、善于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3、能深入领会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4、提高学生观察赏析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三要素。
2、深入领会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小说精巧的构思及深刻的主旨。
教学方法:问答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投影,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和安排:第一课时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走进小桔灯快乐阅读的课堂。
我是大家的新老师,我姓x,高年段的阅读有我来给大家上,希望和大家能够成为朋友,我们共同进步。
一提到阅读,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会感觉困惑,文章读懂了,可就是做不对题目,原因在哪里呢?(让学生自己找原因)好了,有同学说是不知从哪着手,还有同学说不知该从哪些方面答题,不管什么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对文体知识及阅读技巧掌握得还不够牢固。
快乐的学阅读,是我们课堂的主旋律,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快乐中提高阅读能力呀?(学生答:想)那好,想快乐的学阅读呀,要喊出魔法口号,你们还记不记得是什么?我们的口号是:在快乐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耶!棒极了!同学们的声音都十分的响亮,老师的心情也非常愉快。
下面老师先给大家讲述一篇短篇小说《老人的新鞋子》。
一、自在游心讲述小说:《老人的新鞋子》(此故事要求讲述而不是阅读,讲述应该注意生动形象,尽量把小说的特点加重语气突出出来;如果是事先有安排,可以让学生讲述,要求口齿清楚,讲述明白。
)讲述完小说后,师说:这篇小说可谓短小精悍,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文章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形象?(生回答:睿智、善良、懂得放弃等)2、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生回答:成功者善于放弃等)刚才同学们都很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很欣慰,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同时也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文中的老人一样成为生活的智者!但同学们想过没有,怎样才能成为生活的智者呢?(学生:多动脑、多学习、多读书……)很好,大家都说到了许多的办法,今天老师也介绍一种办法给大家,那就是多读小说,并且要把它读通读透才行,也就是要学会阅读及鉴赏小说。
小说鉴赏方法点拨(大全五篇)
小说鉴赏方法点拨(大全五篇)第一篇:小说鉴赏方法点拨小说鉴赏方法点拨(一)分点解说(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
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⑤揭示主旨(4)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5)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克借鉴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分类解说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大一小说鉴赏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大一小说鉴赏授课对象:大一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会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 小说基本概念和特点的讲解。
2. 小说元素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主题。
2. 个性化阅读和多元解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一个简短的小说片段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小说?小说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新课1. 小说基本概念和特点:- 定义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 小说特点:虚构性、情节性、人物性、环境性、主题性。
2. 小说元素分析:- 情节: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 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人物关系。
-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三、案例分析1. 以某部经典小说为例,分析其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分析其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小说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如何进行小说鉴赏?二、讲授新课1. 小说鉴赏方法:- 结构分析法: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之间的关系。
- 主题分析法: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 艺术分析法:分析小说的语言、手法、技巧等。
三、案例分析1. 以某部经典小说为例,分析其鉴赏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小说鉴赏?四、个性化阅读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说,进行个性化阅读。
2. 分享阅读心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说鉴赏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小说鉴赏文章。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小说鉴赏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小说鉴赏小学语文课程教案:小说鉴赏一、引言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小说鉴赏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教案将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种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他们有效地教授小说鉴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3. 学生能够表达对小说的感受和个人见解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解读小说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风格和题材的小说文本2. 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3. 安排合适的教学环境,如图书角或小说阅读区4.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和讨论小说四、教学步骤1. 导入- 制造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用引人入胜的小说片段或插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如虚构性、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等。
2. 鉴赏小说的基本要素- 介绍小说的基本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和高潮部分。
-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主角、配角和反派角色,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和高潮,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教授学生如何发现小说中的主题,并引导他们思考作者通过小说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3. 鉴赏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解读小说的隐喻和象征,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
- 引导学生注意小说中的对比和矛盾,帮助他们挖掘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设身处地地理解和感受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4. 综合实践活动- 分组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小说,并表达自己对其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 组织学生进行小说改编或创作活动,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五、巩固和评价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练习,检查他们对小说鉴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鉴赏小说手法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基本手法,包括叙述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2. 学会运用小说手法分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小说叙述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与鉴赏。
3.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评价。
教学难点:1. 对小说手法的综合运用与分析。
2. 学生在鉴赏过程中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小说手法的定义、分类、示例等。
2. 小说文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如鲁迅的《阿Q正传》、莫言的《红高粱》等。
3.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手法的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难以理解的小说手法?举例说明。
二、新课讲解1. 叙述手法- 讲解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等基本概念。
- 通过具体文本分析,让学生了解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叙述方式的区别与特点。
- 示例:分析《阿Q正传》中的叙述手法。
2. 人物描写手法- 讲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 分析人物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 示例:分析《红高粱》中的人物描写。
3. 修辞手法- 讲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
- 分析修辞手法在增强语言表现力、渲染气氛、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 示例:分析《红楼梦》中的修辞手法。
三、分组讨论1. 学生分组,选择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运用所学手法进行分析。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说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运用小说手法分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 阅读一本小说作品,运用所学手法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鉴赏文章。
2. 搜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手法,与同学分享交流。
小说课文的鉴赏教学
小说的教学方法小说课文的鉴赏教学,应该根据小说体裁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典型环境、框架结构、主题思想和重要内容,进而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以发挥小说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
第一、从分析高潮着手,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通常是指事情发展的经过,特指叙事文学作品中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过程。
“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情节是小说的罗辑面”(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小说的情节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高潮本义是指潮汐涨落的一个周期里,水面上升的最高潮位。
小说的高潮是比喻情节中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
《守财奴》这篇课文,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家庭的苦难”一章,可以说是这一章的高潮部分。
小说通过“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看守密室”“临死抓法器”等一系列描写,深入刻画了守财奴的丑陋嘴脸。
这一系列的精彩描写表明,在葛朗台眼中,父女之情,骨肉之亲,比不上与金子的关系,金子比女儿还重要。
这一幕家庭闹剧正好验证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资本主义撕开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金钱已经异化了葛朗台的人性,使他的灵魂变了形。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这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我们从分析高潮着手,是很容易把握住故事情节的。
第二、从分析性格着手,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我们分析和概括人物形象,主要是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鲁迅小说《药》是怎样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华老栓是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
华老栓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感到“幸福”,表现出他的愚昧、落后。
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所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常见考题:
1.文中某段文在小说的作用或者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 ?(10年陕西卷) 2.文中某细节在文中有何作用?(《遗璞》2009辽宁) 3.概括小说主要情节。(2010广东卷) 4. 本文情节特点是什么? 5. 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想象》2009四川)
4、解题思路:
• 明确:情节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 服务; 结合情节一般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前后照应,侧面烘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 ,点明题意,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进行解答。
• 环境一般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 具体有: • ①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 。 • ②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 ③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考点之三:环境描写类题
1、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 的真实性(比如:祝福) ②渲染什么气氛、奠定何种基调;(比如:等 待散场的“小雨” ) ③烘托人物心情或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铺垫)或作为情节线索; (比如:祝福) ⑤揭示或深化主旨。(比如:祝福)
小说鉴赏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情节、 人物、环境、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 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之一:情节结构类题
• 分析作品的结构 :在小说中就是分析情节和思 路。 • 情节: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把 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物 形象、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谋篇布局的匠 心。 • 思路:指小说展开的线索以及小说各个部分之间 的内在联系。把握思路就是在阅读小说是理清线 索,把握作者感情脉络。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 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关于题目的考题
1、给小说拟定一个标题或者标题换一下行不 ,为什么或者小说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2、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2、常见题型
⑴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⑵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 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 质? ⑷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 用。
3、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第一,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 质等 第二,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放入社会历史背景中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 术手法,或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 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 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 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古 代 诗 词 的 表 达 技 巧
•
•
• 7.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面包》 • (1)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1分) • (2)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1分) • (3)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1 分) • (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1分)
考点之二:人物形象类题
1、表现人物的手法
(7)动静结合 (8)用典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 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 ⑵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 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 悬念,引人入胜。 • ⑶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 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 加充实丰满。
•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 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 ②从情感体验看,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 反映美好愿望。 • 4、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 ②从人物塑造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 ③ 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1、情节的作用
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⑶照应前文 ⑷线索作用或推动情节发展 ⑸刻画人物性格 ⑹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 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 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 《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 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 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 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 时间、空间。
2、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或人物服务的宗 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 求,结合文章作答。
4、总括答题语言
• ……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 点、环境; • ……营造了一种……的气氛,渲染(奠定) 了……的抒情基调; • ……揭示人物…….的心境,体现了人物性 格,……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 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了故 事情节的发展。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抒情 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寓情于景、以古讽今、怀古伤今)
(1)衬托 (2) 虚实结合 表 现 描写 (3) 比兴(4)先抑后扬 手 手法 (5)白描(6)对比 法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用典等
结构技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考点之四:关于题目的考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 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 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 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 理解或看法。
4、总括人物形象类题答题语言
• XXX是一个能概括本人总特征的形容词的人 (对人物的身份做一个定位)。 • 他有什么表现(做了哪些事件),具有什么 性格特点(品质)。
考点之三:环境描写类题
• 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 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花鸟虫鱼 等自然场景的描写。 •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 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 描写。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
•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 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 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 小说主题的目的; •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 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理解: A、小说的主要情节; B、小说的主要人物; C、小说的主要内容。
• 分析:解决小说的题目问题,必须明确小说 的主题思想。 • 小说标题的作用: 1、吸引读者。准确,简洁,新颖,能引起读者 的想象或者联想,激发好奇心兴趣,或者思 考,读者有兴趣进行阅读。 2、点明主题,揭示主旨。 3、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一线串珠)。 4、交代物 5、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 性格特征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在情节 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 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 • • •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 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 栩如生、跃然纸上。 • ⑶心理描写: •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六、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A、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B、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 理、行动、细节、环境。) D、不同叙事方式的作用(正叙、倒叙、插叙)。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制造悬念、埋下伏笔、 总结上文、点题) 3、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 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小说常用开头结尾
• 小说常用的开头 • A. 悬念法:提出疑问,造成悬念,引出下 文,引起思考,有吸引力。①引起读者的 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 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 B.写景法。(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表现 人物、暗示主题。
• 小说的结局
•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 ①从情节上看,使情节波澜起伏,震撼人心。 •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 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 2、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 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