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一、行业概况
1、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监管
我国现行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下的市场竞争体制,宏观调控归属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以及商务部,主要通过研究制定产业政策、提出中长期产业发展导向和指导性意见等履行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职能。
我国智能机器人行业自律组织系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侧重于行业内部自律性管理,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在中国注册的机器人行业骨干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的指导下,贯彻落实政府部门对机器人行业提出的相关产业政策和要求;研究产业发展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决策支持等。
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行业无准入限制。
(2)行业主要法规与政策
2006年起,国家先后出台多项规范和扶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规划和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支持工业智能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生产线行业的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工业智能机器人首次成为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在国务院、工信部、科技部出台的关于“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领域的发展规划中,均强调要重点开发并突破有关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等技术,明确了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的发展方向,上述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完善机器人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影响我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具体情况如下:
3、行业发展历程
1920年,捷克作家K.凯比克在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首次提出了ROBOT这个名词。现在已被人们作为机器人的专用名词。
(1)第一代机器人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机构理论和伺服理论的发展,机器人进入了使用化阶段。1954年美国的G.C.Devol发表了“通用机器人”专利;1960年美国AMF 公司生产了柱坐标Versatran机器人,可做点位和轨迹控制,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工业生产上的机器人。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74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Milacron公司成功开发了多关节机器人;1979年,Unimation公司推出了PUMA 机器人,它是一种多关节、全电动驱动、多CPU二级控制的机器人,采用了V AL 专用语言,可搭配视觉、触觉、力感等传感器,在当时是一种技术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现在的这hi能机器人结构大体上是以此为基础的。
这一时期的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Tech-in/Playback)型机器人,只具有
记忆、存储能力,按相应程序重复作业,但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感知与反馈控制能力。这种机器人被称作第一代机器人。
(2)第二代机器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传感技术,包括视觉传感器、非视觉传感器(力觉、触觉、接近觉等)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代机器人—有感觉的机器人。它能够获得作业环境和作业对象的部分有关信息,进行一定的实时处理,引导机器人进行作业。第二代机器人已进入了实用化,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第三代机器人
第三代机器人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比第二代机器人更加完善的环境感知能力,而且还具有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能力,可根据作业要求与环境信息自主地进行工作。
二、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
根据美国机器人协会的定义,智能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它具有至少一项或多项拟人功能,另外还可能程度不同的具有某些环境感知(如视觉、力觉、触觉、接近觉等),以及语言功能乃至逻辑思维、判断决策功能等,从而使他能在要求的环境中代替人进行作业。
(1)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智能机器人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的特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是实现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智能机器人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符合我国产业升级大趋势。我国正处于由传统装备向先进制造装备转型的时期,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发布,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其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因此,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处于成长期阶段。
(2)行业发展现状
①国际市场分析
工业智能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是最先产业化的机器人技术。从近几年世界机器人推出的产品来看,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根据中国机器人网的统计,过去40年,全球智能机器人总装机量约180万台,2013年全球新装17万台,其中焊接、搬运两类机器人应用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2016年,全球智能机器人销量预计将达到19-20万台。
资料来源:中国机器人网、上海野石咨询《2014年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②国内市场分析
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智能机器人,进入80年代以后,国家投入资金,对智能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智能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从90年代初起,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装配、喷漆、切割、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智能机器人。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
根据中国机器人网的统计,2011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22,577台,同比增长50.70%,2012年中国智能机器人销量26,430台,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