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及健康课程标准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易观测的行为 表征,帮助教
师更 准确 地对学生
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 促使学 生 形成良好 的
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 社会行为 。
(四)根据三级 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 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体 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 程目标体 系和课 程 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了 具体 教学 内容的 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 具体的 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 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 方 面的 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 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 程是以 身 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 育 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 主要 内容,以增进学生健 康,培养学生终身体 育意识和能力为 主要目 标的课 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1.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 育与健康知识、 技能和方法,养成体 育锻炼习惯和健 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 身 体育学习和健 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 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 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 育
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
观有机统一 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订版】
第一部分 前言
2022 年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 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 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 的 课 程目标体 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 学内容的基础 性、选 择性及教 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 动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体 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增强学生 的体 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 往能力等,为 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一、 课程性质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 引言:为何体育与健康如此重要说到体育与健康,大家可能会想:“这不就是学校里那几节体育课吗?”实际上,这比你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新课标提到,体育不仅仅是让我们在操场上跑来跑去,更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简单来说,体育和健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体育课程的新方向2.1 关注全面发展新课标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再单纯看重你能跑多快、跳多高,而是要关注你整体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这就像是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希望它能在学生的成长中茁壮成长,不光是身体,心理上也要健康。
2.2 推广多样化运动以前,体育课里可能就是跑步、打篮球这些传统运动。
新课标则提倡多样化运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运动方式,比如瑜伽、舞蹈、甚至攀岩等。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还能避免运动疲劳和单一的枯燥感。
说白了,就是要让运动变得更有趣,让大家乐于其中。
3. 健康教育的新理念3.1 强调生活方式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比如,教学生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如何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运动的时间。
这就像是教会学生用心去生活,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健康。
3.2 关注心理健康我们常说,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心灵。
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除了让学生们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也要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无论是通过团体运动还是个人活动,都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心理上的放松与愉悦。
4. 实施策略与挑战4.1 创设良好的环境要落实新课标,首先得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这不仅仅是指有一个合适的运动场地,还包括一个积极向上的运动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更多的运动比赛、活动,甚至邀请专业人士来讲座。
这样,大家在参与的过程中,自然就会爱上运动,提升健康意识。
4.2 面临的挑战当然,实施新课标也面临不少挑战。
比如,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运动中,而不是只有少数人积极参与?怎么在课业繁重的情况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体育活动?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去解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
能力;学会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2.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
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3. 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4. 修订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坚持创新导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原文件第四章“实施建议”。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一、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和比赛规则,了解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运动兴趣。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特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表现出对运动的热爱和对健康的关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体育运动项目本标准设置了必修和选修的运动项目,包括田径、游泳、体操、球类、武术等。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运动项目进行。
2. 健康教育本标准设置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营养与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急救知识等。
学生可通过课程,提高健康素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体育与健康实践本标准设置了体育与健康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健康监测等。
学生可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模仿、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 教学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校内外的体育与健康资源,如场地、设备、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保障1. 组织与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组织与管理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和教师的职责,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2024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年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 课程性质: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 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并分学段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4. 课程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5. 课程实施: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三个方面,提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6. 课程评价: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原则和实施要求。
7. 课程管理:从地方管理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管理要求。
8.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强调体育与健康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教师培训和自主专业发展途径,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总之,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 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2、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 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包括体 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 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 ,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用 眼、作息和卫生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控 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 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 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等。
1、有规律地参与校内外体育锻炼。 2、运用健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健 康管理的能力增强。 3、情绪调控能力增强,心态良好,充 满青春活力。 4、善于沟通与合作,适应多种环境。
1、积极应对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表现出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勇于争先 的精神。 2、做到诚信自律,公平公正,规则意 识强。 3、具有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能正 确看待比赛的胜负。
3、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参与体育学练、展示或比赛对个 人品德塑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遇到困难或挑战自身身体极限且 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与同伴一起顽强拼搏;遵守体育游 戏、展示或比赛规则,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充 满自信,乐于助人,表现出良好的礼仪,承担不同角色并认真履行职责,正确 对待成败;能将体育运动中养成的良好体育品德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学练体能和多种运动项目的 知识与技能能进行体育展示或 比赛。
3、运用所学知识观看体育展示 或比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
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价值观念。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身体结构和机能,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展体育兴趣,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目标与要求
1.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身体素质;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身体、智力、美感等方面;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自律自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课程内容
1. 体育课
•体育锻炼:包括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体育健身操等;
•体育技能: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
•体育比赛:开展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健康课
•身体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各系统结构和功能;
•健康知识:学习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心理调适方法。
四、课程评价
1.体育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体育比赛成绩等;
2.健康检测评估:学生定期接受身体检查,评估身体健康状况;
3.课程反馈评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反馈意见及建议。
五、未来展望
体育与健康课程持续地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培养出更多热爱运动、健康向上的学习者。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更全面的提高。
以上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实践,相信学生们必将在体育
与健康教育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2022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2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1一、课程性质.2二、课程基本理念.3三、课程设计思路.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11二、运动技能.11三、身体健康.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7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20二、运动技能.20三、身体健康.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27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30二、运动技能.30三、身体健康.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42二、运动技能.43三、身体健康.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52一、教学建议.52二、评价建议.55三、教材编写建议.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63附录.67附录1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67附录2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69附录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2.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3.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4.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三、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四、内容标准第一学期【水平目标】水平一: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到达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
水平二: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到达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
水平三: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到达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示范所学的运动动作。
水平四: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到达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的各种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如多功能健身器或床、桌、椅等)进行体育活动。
水平五: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到达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描述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益处,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如一周两次或三次。
水平六:说服和带动他人进行体育活动到达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说服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与家人或朋友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收集家人和朋友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反馈信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
课程内容--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 达到水平二目标要求
内容要求
内容
总体要求
项目具体要求
中国式摔跤
长拳
舞龙
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
学练所学中华传统体育类 运动项目主要的基本功、 基本动作技术和套路等, 并描述基本要领;了解所 学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 目的相关知识和文化,以 及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 法。
中国式摔跤
长拳
舞龙
在所学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 项目的展示或比赛中运用基 本动作技术、组合动作技术、 配合动作技术或套路等
在所学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 项目中加强体能练习
在所学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 项目的展示或比赛中运用基 本动作技术、组合动作技术、 配合动作技术或套路等
在长拳单招对拆、套路对练 练习和比赛中,运用所学动 作技术进行长拳一段拆招, 用思考制胜的时机和力道等 因素。
习发展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 下肢与躯干的左右旋转等练
量等。
习发展协调性和灵敏性等。
参与所学中华传统体育类运 动项目的个人展示和小组比 赛;在展示或比赛中运用正 确、规范、协调的基本动作 技组合动作技术和套路,表 现出所学项目展示或比赛的 基本礼仪。
学习如何观赏舞龙比赛或 表演;每学每学期通过现 场、网络或电视观看不少 于8次舞龙比赛或表演; 了解与舞龙有关的重要比 赛,并能对这些比赛进行 简要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
课程内容--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 达到水平二目标要求
内容要求
内容
技战术运用 体能
续表
展示或比赛
总体要求
项目具体要求
学习如何观赏足球比赛: 每学期通过现场、网络或 电视观看不少于8次足球 比赛;了解重要的足球比 赛,并能对这些比赛进行 简要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目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健康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课程内容(一)体育1. 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规则和技巧;- 学习并掌握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 学习并掌握传统武术、舞蹈等体育项目;- 培养体育技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体育健康与生活习惯- 学习有关体育健康知识,了解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身体素质;- 指导学生正确进行体育锻炼,预防运动损伤;-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健康1. 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 学习健康知识,了解身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我情绪管理和心理调节的方法;- 学习性教育知识,了解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方式。
2. 饮食与营养- 学习有关饮食营养知识,了解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和调理方法;- 学习科学的烹饪技巧和健康的饮食搭配;-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观念。
三、课程要求1. 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够参与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2.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3. 学生应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能够灵活运用健康知识和技能;4. 学生应具备自我管理能力,能够自觉遵循健康生活规律;5. 学生应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评价方式1. 考试评价: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2. 体质测试:进行身体素质综合测试,如身高、体重、肺活量、柔韧性等的测量;3.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所学到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报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1. 体育知识:学生将学习基本的体育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了解运动的原理和效果,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2. 体育技能:学生将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技能,如田径、球类、体操等。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这些项目的技巧和规则,提高运动水平。
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实践教学: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运动水平。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分组进行学习和训练,通过合作和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评价:1. 理论考试:通过理论考试,评估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测试:通过技能测试,评估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4. 体能测试:通过体能测试,评估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
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需求的体育教材,包括理论知识、技能训练等内容。
3. 体育器材:提供各种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满足学生进行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课程实施要求:1.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4. 家长应支持学生的体育学习,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课程目标深化:1. 健康素养:学生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来预防疾病,提升生活质量。
2. 社交能力:通过团队体育活动,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3. 自我管理:学生将学会如何自我激励,设定目标,并监控自己的进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课程内容拓展:1. 个性化锻炼: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能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个性化锻炼。
2. 安全教育:学生将学习如何在体育活动中保护自己,避免运动损伤,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完整版)体育课程标准

(完整版)体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
体育课程旨在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精神和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5.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理论、体育法规、体育道德等。
2. 体育技能: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
3. 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旅游等。
4. 体育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比赛法、情境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教学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五、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对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行为、体育参与等方面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评价: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等方面的评价,不断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六、课程发展1. 课程改革: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课程内容。
2. 课程研究:加强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提高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 课程推广:加强体育课程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七、课程资源1. 教学设施:提供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满足体育课程的教学需求。
完整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二、学习领域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课程评价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附录一、名词解释二、附表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 (一)课程性质(1-12'GYM'1.1.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解读与梳理

满青春活力。·善于 沟通与合作,适应多 种环境。
流,适应自然环境的
中。遭受挫折和失败
变化。·
时保持情绪稳定。交
往与合作能力提升,
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增强。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四个方面培养目标的概述
课程 总目标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水平四
积极参与体育活 动,养成良好的 体育品德
•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 出不怕困难、努力 坚持学练的意志品 质。按照要求参与 体育游戏。在体育 活动中尊重教师、 爱护同学,能扮演不 同的运动角色。
健康行为与生活 方式、生长发育 与青春期保健、 心理健康疾病预 防与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对安 全应急与避险。
球类运动、田径 类运动、体操类 运动、水上或冰 雪类运动、中华 传统体育类运动、 新型体育类运动。
设置有助于事件体 育与道德、智育、 美育、劳动教育和 国防教育相结合的 多学科交叉融合学 习主题、如钢铁战 士、劳动最光荣、 身心共成长、破解 运动的密码人与自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六大”核心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
➢ 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引导 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目 录
0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02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六大”核心理念 03 小学体育与健康 “四大”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04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四个方面培养目标的概述 05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内容设置“六要素” 06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实施建议
0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 程的性质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4.《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4.1课程基本信息(表4-1表4-1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信息4.2课程性质与任务4.2.1课程性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规定,围绕“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和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是我院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我院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4.2.2课程任务《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任务是]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生理②掌握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及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的方法,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
(监测方法③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方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锻炼方法④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心理⑤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以及自控自律的优良品质。
(品德4.3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
其根本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康第一的现代理念,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二、运动技能三、身体健康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二、运动技能三、身体健康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二、运动技能三、身体健康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二、运动技能三、身体健康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附录一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附录二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附录三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前言随着我国积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课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征: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事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想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神的身心发展为中心。
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学习方法,并学会体育遇见看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与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课程的设计思路(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
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一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三)更具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容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各地区和学校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
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各方面的说明及目标如下。
(一)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运动参与的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
(二)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的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主要注重不同运动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本方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的目标:1.掌握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的体型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和过程,与体育与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本方面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的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