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eaf6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6.png)
易观测的行为 表征,帮助教
师更 准确 地对学生
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 促使学 生 形成良好 的
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 社会行为 。
(四)根据三级 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 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体 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 程目标体 系和课 程 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了 具体 教学 内容的 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 具体的 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 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 方 面的 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 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 程是以 身 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 育 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 主要 内容,以增进学生健 康,培养学生终身体 育意识和能力为 主要目 标的课 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1.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 育与健康知识、 技能和方法,养成体 育锻炼习惯和健 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 身 体育学习和健 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 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 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 育
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
观有机统一 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订版】
第一部分 前言
2022 年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 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 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 的 课 程目标体 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 学内容的基础 性、选 择性及教 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 动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体 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增强学生 的体 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 往能力等,为 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一、 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fd8700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d.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前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身体和精神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为了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特制定了本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习惯,使之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2.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让学生在运动中积累体验和乐趣。
3. 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健康的关系,进而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
4.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公民行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课程内容1. 体育运动(1) 中小学生应达到一定的体育运动水平,包括基本的体能素质和其他相关的技能。
(2) 中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包括运动的规则、基本技能、战术策略等。
(3) 中小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比赛,培养运动交流、合作和竞争精神。
2. 健康教育(1) 中小学生要了解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疾病预防等基本知识。
(2) 中小学生要掌握基础的健康知识,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
(3) 中小学生要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 体育锻炼(1) 中小学生应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 中小学生要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如身体热身、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有计划地锻炼等。
(3) 中小学生应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形成有益的身体锻炼习惯。
四、教学方法1. 个体教学: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进行个体化指导。
2. 团队协作:多安排团队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游戏教学:运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4. 实验教学: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五、评估方式1. 体育成绩评估:通过检测和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综合评价体育成绩。
2. 健康评估:通过身体检查、身体状况记录和日常行为观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健康状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5c0a06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2.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体魄和意志品质,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领域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它的制定对于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应当明确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要求。
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体育运动能力,包括跑步、跳跃、投掷、接球、游泳等基本动作。
此外,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体育健身能力,包括耐力、柔韧性、力量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其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应当明确学生在体育知识方面的要求。
学生应当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术要领,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等。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应当明确学生在体育态度方面的要求。
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珍爱生命,热爱体育,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勇于拼搏,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这些态度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应当明确学校对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要求。
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建立健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
这些要求可以保障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提高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断完善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体育与健康教育,享受健康快乐的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e1980eea26925c52dc5bf3c.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 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a20ca5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f.png)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
能力;学会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2.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
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3. 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4. 修订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坚持创新导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原文件第四章“实施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52f46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2.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旨在通过提供有关体育、健康和身体教育的全面教育,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以下是常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1. 身体健康知识和技能:学生应该学会关于身体健康和健康行为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制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2. 身体活动:学生应该参与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包括运动比赛、锻炼和体育游戏,以促进身体健康和发展身体素质。
3. 运动技能:学生应该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包括跑步、跳跃、投掷和接球等基本动作,以及各种具体的运动项目的技术和战术。
4. 身体安全: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包括学习正确的姿势、适量运动和遵守安全规则等。
5. 健康促进:学生应该了解健康促进的重要性,并学会通过健康的饮食、睡眠和身体锻炼等行为来维护健康。
6. 运动文化和乐趣:学生应该学会欣赏体育和健康活动的文化价值,并能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
7. 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学生应该学会在团队合作中发展领导才能,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达到共同目标。
通过遵守这些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维护健康和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ede0693dd3383c4bb4cd2ff.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ⅠⅡⅢ)课程类别:课程属类:人文社科类课程学分:计划课时:教学组织:集中进行适用范围:高中后高职各专业先修课程:课程部门:体育部教研室:制订人:石兰萍批准人:张锡春第一部分前言一、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形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至关重要,而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培养学生具有自觉锻炼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号)、《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第号)、《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苏教体艺[]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苏教体艺〔〕号)、《学校体育改革纲要》(常纺教字[]号)为依据,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的性质学生体质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体育是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有效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完整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完整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4cbe4ef783e0912a3162a68.png)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二、学习领域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课程评价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附录一、名词解释二、附表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一)课程性质(1-12'GYM'1.1.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6505e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0.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兴趣和热爱,使其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健康习惯。
二、课程内容1.运动技能:学生应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一定的运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
2.身体素质:学生应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包括耐力、柔韧性、力量和速度等方面。
3.协作精神:学生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支持和配合。
4.领导才能:学生应培养领导才能,通过组织和带领小组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5.健康习惯:学生应学会保持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健康习惯,包括饮食平衡、规律作息、室内外活动等。
三、教学方法1.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教师应在体育锻炼中引入不同的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2.小组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创新的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创新的评价方式,如综合评价、反馈评价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课程评价1.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应对自己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并与同学互相交流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
2.教师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3.家长评价:学生的家长应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了解孩子在体育锻炼和健康方面的表现和进步,积极参与孩子的相关活动。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学生将更好地了解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培养运动能力和健康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9e66d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3.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1. 体育知识:学生将学习基本的体育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了解运动的原理和效果,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2. 体育技能:学生将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技能,如田径、球类、体操等。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这些项目的技巧和规则,提高运动水平。
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实践教学: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运动水平。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分组进行学习和训练,通过合作和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评价:1. 理论考试:通过理论考试,评估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测试:通过技能测试,评估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4. 体能测试:通过体能测试,评估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
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需求的体育教材,包括理论知识、技能训练等内容。
3. 体育器材:提供各种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满足学生进行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课程实施要求:1.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4. 家长应支持学生的体育学习,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课程目标深化:1. 健康素养:学生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来预防疾病,提升生活质量。
2. 社交能力:通过团队体育活动,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3. 自我管理:学生将学会如何自我激励,设定目标,并监控自己的进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课程内容拓展:1. 个性化锻炼: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能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个性化锻炼。
2. 安全教育:学生将学习如何在体育活动中保护自己,避免运动损伤,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1230f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f.png)
...
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
课 程 目 身体健康 标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课程标准目标是由水平目标 的纵向积累完成各领域目标, 再由领域目标的横向整合全 面实现课程目标.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 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 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 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 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 ,实 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内容区别:
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具体明确,而课程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 内容,是一种目标管理,在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留给了 地方学校和教师,使教师具有选择空间和发展余地.
(3)评价区别:
大纲是定量、定性甄别选拔.课程标准是注重过程、发展、 参与态度等.
二、课程改革
1、为什么要改革体育课程.(成就与不足) 成就: (1)、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共识.
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
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 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 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 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 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 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 的体育学习能力.
2、课程标准
又叫国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评估、 考试命题的标志,是国家管理课程的依据.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的 学习、领会、掌握、达到不同程度的要 求.以往叫大纲,现在叫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75cc47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e.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素质,使其能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该课程标准分为五个方面,具体如下:第一,健康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健康知识,包括营养、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如何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应对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
第二,身体素质。
学生需要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他们需要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如游泳、跑步、跳绳等。
学生还需要学会参与各种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第三,个人和社交技能。
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协调。
他们需要学会团队合作、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差异。
第四,运动技能。
学生需要学会掌握运动技能,如投掷、接球、击球等。
他们需要学会根据比赛规则进行竞技,并能够应用这些技能进行比赛和表演。
学生还需要学习体育游戏和表演艺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体育文化和体育价值观。
学生需要学会了解体育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精神,培养对体育的热爱和兴趣。
他们需要了解体育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学会尊重竞争、合作和公平竞争的价值观。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通过体育活动培养自己的品格和塑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总的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培养其个人和社交技能,掌握运动技能,了解体育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培养,学生将能够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7dfd1b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6.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三、设计思路1.课程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水平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和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能。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https://img.taocdn.com/s3/m/8c3258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6.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对于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指导。
通过这一标准,教育部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体育和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和健康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年级阶段,按照年龄和发展特点,逐渐学习掌握一系列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课程标准包括了体育与健康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体育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多种体育运动项目,包括田径、游泳、球类运动等。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的体育动作和技能,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乐趣,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课程还要求学生学会制定训练计划和参与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团队精神。
在健康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
学生需要了解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习身体的健康保护和疾病预防知识,掌握正确的饮食和营养知识,学会保护环境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健康课程还要求学生学会制定健康计划和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的运动和休息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康发展,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同时,学生还能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安排合适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专业的体育教师和健康教育教师。
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家长和社会也需要关注和支持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dc9d20bcd126fff7050b50.png)
5、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 据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的差异作相应的调整。教 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 习氛围,为他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 争力,同时还应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尊重其人格,开发其 潜能。
3、优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按照《课标》 教师按照《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应有较大的选择。 内容的设计要淡化“学科体系”,走向学生的现实 生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与学生的心理 发展水平。同时,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并具有可操作性(根据自身教学条 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建议。
2、目标体系方面 “课标”包括具有递进关系层次目标— “课标”包括具有递进关系层次目标—课程目标、 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这使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 更具操作性。 例:“课标”提出:通过《体育与健康》 例:“课标”提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 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2 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 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 健康的生活方式;(5 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 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而以往的教学大纲提出的目标内容是以育人为宗旨, 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 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的建设者。比较笼统,操作性也不强。
3、结构内容方面 “课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 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它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 另一条是健康主线。 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 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每一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实现课程目 标。而体育教学大纲的学习领域则是按运动项目划 分的,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实际上是 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学习领域可以脱离 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另外,课程标准按照水平划 分为六个学段,这样划分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发展和 各地、各校情况的差异性。体育 教学大纲则是将一 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
完整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完整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5a3357e192e45361066f5e4.png)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二、学习领域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课程评价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附录一、名词解释二、附表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 (一)课程性质(1-12'GYM'1.1.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https://img.taocdn.com/s3/m/5e5f89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7.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该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
在目标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旨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的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内容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在实施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评价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促进学生改进和提高。
总之,新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整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完整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aecde5df705cc17552709da.png)
中小学体育与康健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康健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二、学习领域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康健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康健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课程评价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附录一、名词解释二、附表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康健状况大为改善。
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康健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亏,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善的状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康健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康健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美满都至关严重,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康健的严重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康健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兴旺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康健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康健(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崇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英勇顽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康健、调和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康健水平发挥严重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一)课程性质(1-12“GYM“1.1.1)体育与康健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康健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严重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严重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二、学习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
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
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
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
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课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
四、教材编写
附录
一、名词解释
二、附表
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
(一)课程性质(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1-12'GYM'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
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12'GYM'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1-12'GYM'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1-12'GYM'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1-12'GYM'1.2)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1-12'GYM'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12'GYM'1.3)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1-12'GYM'
《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
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标准》在各个领域设立水平六,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1-12'GYM'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
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
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В佣行У乇Vぬ逵虢】悼纬棠勘甑氖迪帧?/p>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1-12'GYM'
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了灵活的处理,在7~9年级,学校可以按照内容标准中水平四的规定,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在每一类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等)中选择若干动作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在高中学段,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1-12'GYM'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