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机械运动》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提纲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复习课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复习课

例1:2010年2月25日,中国 滑雪运动员李妮娜在温哥华冬奥 会上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 巧赛的银牌。图2-3所示是她 在空中飞跃时的情景,在此过程 中,以滑板为参照物,她是 ____________ 的 , 以 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她是 运动的。
[点评] 判断物体机械运动时要选择适当的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择静止 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要根据实际情形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身临其境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即将自己置身在参照物上,观 看被研究的物体,若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点拨] (1)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2)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的。
要估读到________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要由____和____组成
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单位
测量 工具
秒(s)、小时(h)、分(min)等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
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 表等
“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指光 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1光年=9.46×1015 m。
变速直 线运动
物体沿________运动,在相 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________的运动,即速度的大 小经常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运动的快慢可用平均 速度表示,它可以粗略 反映物体在一段路程上 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 慢程度,说一个物体的 平均速度,必须指出某 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
均速度
[注意] 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不是某几个速度 的平均值。

八年级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ppt

八年级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ppt

八年级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ppt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运动作为重要的一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八年级学习中,机械运动是必修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本文将结合ppt的形式,对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精简总结。

一、机械运动概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作特定运动时,其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关系发生变化的运动。

机械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运动的描述为了方便描述机械运动的过程,我们需要引入以下概念:1.运动的参照系参照系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对象,我们通常选择静止或者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2.位移物体的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也可以用向量表示。

3.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也可以用向量表示。

4.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率的大小,可以用向量表示。

三、力的作用力是机械运动的根本原因。

常见的力有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

另外,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也是描述力的关键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具体表现为:任何物体都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定律。

具体表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于该物体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

四、功和能量1.功功是描述力的作用的物理量,用来表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所做的贡献。

功的表示式为W=Fd。

2.能量能量是物质运动能力的体现。

在机械运动中,我们常见的能量有动能和势能两种。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表示为Ek=1/2mv^2;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可表示为Ep=mgh。

五、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最基本的机械元件,可以将力的作用转换为力的方向和大小的改变。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和滑轮等。

总结通过本文的简要总结,我们对于八年级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

在ppt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机械运动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机械运动复习要点

机械运动复习要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jīxièyùndòng)和声音(shēngyīn)背诵(bèi sònɡ)一、相对运动(xiānɡ duì yùn dònɡ):1、机械运动(jīxièyùndòng)三要素:解题关键点:找出被研究对象,即某个动、或者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一般参照物选取题目中出现的。

如果题目中只有一个物体,则参照物可选择大地或者太阳。

3、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题型一、判断运动、静止(1)坐在汽车内的乘客,如果以车中的座位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分析:被研究对象是:(2)坐在甲车里的人看到树木向后退,则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的分析:被研究对象是:(3)坐在甲车里的人看到树木向北运动,则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运动;分析:被研究对象是:(3)坐在甲汽车里的人看到停在马路旁边的乙车向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运动分析:被研究对象是:5、题型二、选取参照物(1)月亮在云中穿行分析:被研究对象是(2)甲乙两个同学并排走,甲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分析:被研究对象是(3)坐在动车上的小明,看到树木向后退,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分析:被研究对象是(4)小小竹排江中游,微微青山两岸走。

前半句参照物是()后半句参照物是()分析:被研究对象是:(5)小英乘坐在行驶的列车上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小英是以为参照物的。

分析:被研究对象是:(6)中秋的夜晚,小华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小华选择的参照物是。

分析:被研究对象是:6.相对静止: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都是静止的。

例: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是相对静止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也是相对静止的;正在行驶的传送带与上面(shàng miɑn)的货物也是相对静止的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biànhuà)。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复习课件ppt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复习课件ppt
小汽车作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是不变的。 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 线运动。
小汽车作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大小是变化
的。 即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判断画线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指出参照物.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
1.小明端坐在教室里不动.
2.小明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
3.太阳东升西落
4. “小小竹排江中游”,
5.“巍巍青山两岸走”
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 观众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
• 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
定义 指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给定参照物,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选定的参照物 位置关系不变 (假定不动) 位置关系改变
相对静止 研究对象
相对运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已知物体运动或静止,怎样判断参照物
研究对象
静止 运动
7.坐在运动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以_____
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以_____为参照物,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提纲1. 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概念•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区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2. 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2.1 位移-时间图像•描述了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斜线和水平线代表的运动状态2.2 速度-时间图像•描述了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正斜线、负斜线、水平线和折线代表的运动状态3. 运动的规律3.1 直线运动的速度规律•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瞬时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速度的图像化表示3.2 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规律•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瞬时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加速度的图像化表示4. 运动的公式4.1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速度-时间关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公式4.2 换算公式•米、秒、米/秒换算•千米、小时、千米/小时换算5. 自由落体运动5.1 重力加速度•重力的概念和单位•重力加速度的定义和数值•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因素5.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的特点•自由下落的速度规律•自由下落的位移规律6. 摩擦力、弹力和重力6.1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减小摩擦力的方法6.2 弹力•弹力的概念和特点•弹簧的伸长和弹力的关系•弹力的应用6.3 重力•重力的作用和特点•重力的计算公式•重力的应用7. 引力•引力的概念和特点•引力的计算公式•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8. 功和能量8.1 功•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正功和负功的区别•功的单位和换算8.2 功率•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功率的单位和换算•功率对运动的影响8.3 动能和势能•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动能与机械能的关系•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9. 机械简单机•机械简单机的概念和特点•杠杆原理和应用•轮轴原理和应用10. 初中物理中的实验内容10.1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的概念•实验误差和误差的计算方法10.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归纳•实验数据的图表表示•实验数据的线性拟合和趋势分析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复习提纲,涵盖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描述方法、运动的规律、运动的公式以及与重力、摩擦力、弹力、引力、功和能量相关的内容,还包括了机械简单机和实验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及复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及复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及复习题知识点总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哲学中的一句话却反映了物理学的机械运动理论。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而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却依靠参照物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因此我们要掌握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参照物并假定参照物不动、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的变化。

常见考法本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判断,理解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误区提醒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典型例题】例析: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车中相对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只有甲车B只有乙车只有丙车D甲车和丙车解析:对于多个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定是有一定难度的。

解题的技巧是,先选定地面为参照物,判定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再判定其它物体的运动状态,并加以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乙车上的人以乙车为参照物看到路旁的树向南运动,而实际上,树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可判断乙车是向北行驶的。

甲车上的人以甲车为参照物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则可判定甲车也在向北行驶,且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

故A、B、D选项是错误的。

丙车上的人以丙车为参照物看到甲车向北运动,而甲车相对于地面也向北运动,则两次判断的参照物丙车和地面可能保持静止,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xxxxxxx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xx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在平常学习物理的时候注重复习知识点,这样才能轻松学好八年级物理。

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闸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白帝B.江陵C.两岸D.轻舟答案:D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即人与舟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是选择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遣兴》中写道:“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日去”。

词人认为松树动起来要来搀扶喝醉的自己,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辛弃疾C.松树D.周围其他树木答案:B解析:作者醉酒之中,以自己为参照物,松树好像是运动的,要过来扶自己。

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作者辛弃疾自己。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3、2020 年6月23日,我国完成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收官卫星的发射,全面建成了北斗系统。

该系统通过“星间链路”——也就是卫星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对话”,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服务。

关于图所示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增大,势能减小B.星箭分离前,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卫星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对话”利用了光纤通信答案:B解析:A.当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卫星的质量不变,速度减小,所以,动能减小,相对于地球的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增大,故A错误;B.由于星箭分离前,二者的位置是固定的,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并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故B正确;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做圆周运动,由于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以,受的力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卫星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对话”利用了卫星通信,而不是光纤通信,故D错误。

《机械运动复习》课件

《机械运动复习》课件

通过感应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 实现机械现实和仿真技术,可以 更加直观、便捷地分析和优化机 械运动的表现和性能。
总结
在本次课件中,我们全面介绍了机械运动的定义、分类,基本知识和应用,同时也介绍了优化和新技术等 方面的内容。
机械运动的重要性
机械运动在现代化生产中扮 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绝大 多数先进的设备都离不开机 械运动的支持和应用。
机械运动在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些应用领域已经催生出了以机械运动原理 为基础的新技术体系。
1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包括了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机器人等众多 领域。
2
能源工业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涉及到了大量的机械运动应用,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涡轮 发动机等。
3
家居生活
在家居生活中,机械运动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家电、电子秤、智能马桶盖等。
机械运动的实例
机械运动的实例可以通过各种图表和图片来展示,以便更形象易懂地表达和阐述。
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是机械运动应用的最 常见形式之一,应用范围也非 常广泛。
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也是机械运动应用的 常见形式之一,可应用于发动 机和柔性机械臂等。
活塞运动
活塞运动也是机械运动应用的 一种形式,可用于内燃机、液 压机械等。
机械运动的优化
通过优化机械运动的设计和应用,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提高效率、减小成本、增加安全性,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技 术和方法。
节能降耗
传感器与自动化
虚拟现实与仿真
通过改变机械运动的参数和特性, 提高能量利用率,从而节约能源 和降低成本。
《机械运动复习》PPT课件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械化的普及,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越来越 广泛。本课件将为你全面介绍机械运动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8【名师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 1 机械运动复习课件

8【名师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 1 机械运动复习课件

•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 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 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
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 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1s 1.5s
2s
匀速直线运动
1.25s 2.25s
20m 30m
40m 25m 45m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路程相等,这 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例1:如图11—1所示:是甲、乙两个物 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 体做的是匀__速_直__线_运动,乙物体做的是 __曲_线___运动.
机械运动复习
机械运动
定义 参照物 分类 速度
机械运动(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空间位置的改变 方位的改变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事先假定为不动的 物体。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 物,那么: (1)图中的青山 是_静__止___的,停留 在山峰之上的白云 也是__静止__的,而瀑布则是_运_ 动 _的。 (2)但是,著名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 云飞渡仍从容”中,飞渡的“乱云”相对于 地 运动 面是______的。
• s1=vt1=200m/s×1800s=360000m, 由于飞机做匀速直线飞行,所以在第二 分钟时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即为 200m/s,

人教版物理八(上)机械运动复习

人教版物理八(上)机械运动复习

《机械运动》复习课
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熟练使用刻度尺和秒表。

2、知道测量有误差,能区分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复习能够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通过复习能够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系统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刻度尺的使用,长度单位的换算,各种表的使用,运动的相对性,平均速度的计算。

难点: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估读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复习过程
1.运动与静止,出示图片,学生判断那辆车在运动?
复习机械运动定义。

2.举例分析,加深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复习巩固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3.及时反馈(课件展示)
4.运动的快与慢
学生回顾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

5.复习运动的分类
6.复习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

7.平均速度的定义及其计算。

8.复习长度及时间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

9.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机械运动复习
1.运动与静止
2.运动的快与慢
3.速度的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学科物理设计者宋明审核者授课时间16.9 课题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学目标本章知识梳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总结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本章知识要点: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二、参考物:1.静止还是运动都是相对于参考物而言的。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物。

3.参考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物,运动情况可能是不同的。

如:坐在行驶着的汽车上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物,他是静止的,若以路旁的建筑作为参考物,他就是运动的了。

三、机械运动的分类:按运动的路线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四、速度(v):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国际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3.匀速直线运动中:svt=五、平均速度(v):1.它是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svt=注:v、s、t都是对应于某一段路程或时间而言。

3.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

六、瞬时速度:反映某个时刻物体的速度。

七、实验操作:测量平均速度1.学会使用停表的和刻度尺。

2.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

例题:例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著名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人先后两次对山的描述,所选择的参考物分别是和。

解析:第一次诗人认为山向自己走来,显然认为山是运动的,而自己是静止的,所以选择的参考物是自己或是船;第二次认为山没有动,那一定是选择了地面作为参考物。

答案:自己或船;地面。

例2: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车的运动情况是。

解析:甲车向东行驶是选择地面作为参考物,而乙车向后退去,是选择运动的甲车作为参考物,相对于甲车而言,它一定离甲车越来越远。

所以①:它和树木一样,是静止在路边的。

②:它向西运动。

③:它向东运动,但速度比甲车小。

答案:停在路边;向西运动;向东运动,速度小于甲车。

反思: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表现为过程的开放,即只要符合题中乙汽车从甲汽车旁后退.这一结果的答案都符合,这就需要我们对具体情况作出全面分析。

例3: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30km/h,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的长度约千米。

解析:手表显示时间为5分钟即112小时 由1302512s v t .=⋅=⨯=km h h km 答案:2.5千米例4:某人对一座小桥,头10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米,后5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则头10秒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后5秒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整个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

解析:11130310s v t ===m m s s2222045s v t ===m m s s1212501012315s s v t t +====+m m s km hs答案:3;4;12。

注: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找好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段。

例5: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21.6km/h ,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解析:要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必须设法表示出全程的路程及物体的运动时间,由题意可设全程的路程为s 。

则前一半路程的时间1111422s st v ==m s后一半路程的时间2212st v =当然,由于单位不统一,需要换算:21.6km/h =6m/s2162st =m 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1248112246ss v .t t s s ===++m s m s m s答案:4.8m/s反思: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不能随便把两段路程或时间内的速度相加除以二。

例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常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比较,请借助图1所示的短跑比赛的情景来说明:a 图的方法是: ,b 图的方法是解析:这是一道简答题,我们观察a 图,找到共同点是三名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离起点的距离不相同;观察b 图发现运动员均跑到了终点即运动的路程相同而所用的时间不同。

答案:a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来确定运动的快慢。

b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7:如图2所示是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 车运动得快。

甲乙ts解析:我们采用两种方法来比较:方法1:在图象中取s 相等的一条图线,发现甲、乙两车对应的时间关系是t 甲<t 乙,由sv t =得出v 甲>v 乙。

方法2:在图象中取t 相等的一条图线,则甲、乙两车对应的距离关系是s 甲>s 乙,由sv t =得出v 甲>v 乙。

答案:甲 简单运动例题例8: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骑自行车的过程中的v -t 图线。

由图线你可以看出小明骑自行车的哪些信息?解析:1.小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甲 乙tst 甲t 乙甲乙ts s 甲s 乙t/s2.前6秒小明的速度保持不变,大小是5.5m/s 。

3.第6秒以后小明的速度开始减小,到第12秒速度为0。

例9:在图2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AB 段 B .BC 段 C .DE 段D .EF 段解析:左图的纵坐标表示的是速度,AB 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逐渐增大,做的是加速运动;BC 段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右图的纵坐标表示的是路程,DE 段随时间的推移路程增加,且st 数值始终不变,即v 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EF 段路程始终不增加,即不再移动,为静止。

答案:B C例10.以下物体的运动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有( ) A .子弹出膛的速度B .轮船从大连到上海的速度C .小红800米跑的速度D .火车从北京到天津的速度解析:A 反映的是某个时刻的运动,即为瞬时速度。

B 、C 、D 指的都是在比较长的一段路程和时间内的速度,为平均速度。

答案:A例11:一艘巡洋舰以90km/h 的速度追赶它前面120km 处的一艘战斗舰,巡洋舰追了270km 才追上,则战斗舰的速度为多少? 解析:假设巡洋舰为甲、战斗舰为乙,根据题意作出图示tOA BCvtOD EFs图2s 甲 270km120kms 乙甲乙乙甲当巡洋舰追上战斗舰时,它们所用时间相同 2703s t v ===90甲甲kmh km h此时战斗舰行驶的路程为:s 乙=270km -120km =150km所以得出:1503s v t===50乙乙kmkm h h例12:当船逆流而上时,船上一救生圈落入水中30秒后才发现,立即掉转船头追赶,若救生圈落水后立即被水流冲走,且船在水中的速度、河水流速均保持不变,那么该船追上它所需时间多少?解析:为了比较,我们根据参考物选择的不同,给出两种解法:方法1:选取河岸作为参考物设船相对于河流速度(即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1,水流的速度为v 2,返身追回救生圈所用时间为t ,在这段时间内,船行的距离为s =(v 1+v 2)⋅t救生圈漂过的距离为s 1=v 2⋅t从救生圈失落到被发现时间t 0=30秒,船已航行的距离为s 2=(v 1-v 2)⋅t 0 救生圈漂过的距离为s 3=v 2⋅t 0 根据题意:s =s 1+s 2+s 3即:(v 1+v 2)⋅t =v 2⋅t +(v 1-v 2)⋅t 0+v 2⋅t 0 解得:t =t 0=30秒方法2:选取流水为参考物。

救生圈随流而漂,相对于流水是静止不动的,而船相对于流水的速度也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当救生圈离开船以后,救生圈停在原处,船向前航行,待船员发现救生圈失落后,船以原速返回救生圈处,一来一回的时间应该相等。

所以船返身回追30秒钟就可以追上救生圈。

注:后一种解法由于参考物选择恰当,求解迅速得多。

例13:长江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2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200ss 1 s 3 s 2追上落水点发现点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去打捞,则()A.甲船先到,因为顺流B.乙船先到,因为逆流C.两船同时到D.无法判断解析:选取流水作为参考物,则物体相对于流水静止,而甲、乙船相对于流水的速度都不变,并且大小相等,都设为v那么200200t tv v==甲乙m mt甲=t乙答案:C例14:如图1所示,小旋把长木板的一端垫起,组成一个适当坡度的斜面(1)小旋先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观察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她看到小车的速度,小车在做运动。

(2)小旋多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测出每次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几乎一样,表明。

(3)小旋用秒表测出小车从顶点A滑到底端C和小车从顶端A滑至中点B的时间,秒表的指示如图1所示,请填好表中的空处。

表距离/m 时间/s 平均速AB段BC段AC段(4)小车在前半程、全程、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若不同,哪个大?(5)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时运动快慢的变化情况怎样?(6)为什么我们说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大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答案:(1)不断变化,变速直线运动。

(2)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很接近。

(3)AB 0.5 20 0.25BC 0.5 1 0.5AC 1 3 0.33(4)不同,前半程平均速度大。

(5)越往下滑速度越大。

(6)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每段路程(或时间)的平均速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课后小结练习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这节是复习课,练习巩固本章知识点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