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分类

合集下载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心理问题是指影响个人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的各种困扰和障碍。

根据症状的轻重,心理问题可以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如压力、焦虑、情绪低落等,严重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针对这两类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也有所不同。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观察:医生通过详细的访谈和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情绪表现等,来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状况。

2.自评量表:让患者填写一些心理量表,如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通过评估得分来判断患者的心理状况。

3.心理测验:如Rorschach测试、MMPI等心理测验,通过分析患者的回答和行为来评估其心理状态。

4.家庭访谈:与患者的家人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背景、病史及家庭关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5.多学科合作:心理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的因素,如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学等,进行多学科合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对于严重心理问题,诊断方法更加复杂和全面,包括:1.精神状态检查:通过详细的访谈和观察,检查患者的意识、记忆、思维、感知等方面的功能,并排除其他物质性因素引起的症状。

2.临床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自己的主观感受、病史、家族史等,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3.精神病理评定:采用一些标准化评估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尺度评定等,评估患者的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4.化验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心理症状,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等。

5.影像学检查:如脑电图、CT、MRI等,用于发现潜在的神经系统异常。

6.专业评估:通过心理专家的评估,比如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包括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以辅助诊断。

综合这些方法,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强调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病史,同时也需要结合客观检查和评估工具的结果,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心理问题的分类与诊断

心理问题的分类与诊断
心理问题的分类与诊断
目录
• 引言 • 心理问题的分类 • 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 •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 心理问题的治疗手段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心理问题分类与诊断是心理学领 域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问 题的类型、特征、诊断标准和治 疗方法。
02
心理问题分类与诊断旨在为心理 障碍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有效 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恢复心理 健康。
详细描述
适应性心理问题包括适应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生活 环境或生活事件的改变而引发的,如失业、离婚、亲人死亡等。患者常常感到 痛苦和无助,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治疗。
人格障碍
总结词
人格障碍是指一组以持久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通常伴随着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的 障碍。
总结词
通过标准化心理测验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心理测验法是一种客观的诊断方法,通过标准化的心理测 验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常见的心理测验包括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等。心理测验法可以帮助 诊断个体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心 理测验法需要使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并且需要遵循严格 的施测程序和评分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康的沟通和互动模式。
心理社会干预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提供预防、教育和支持服务,以促进 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
职业心理健康服务
提供针对工作场所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以缓解工作相关的心理问题。
危机干预
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 如灾难、暴力事件等。
精神卫生法律和政策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和政策,以保护 精神卫生患者的权益和促进心理健康 服务的发展。

心理问题的分类诊断

心理问题的分类诊断

▪心理问题的分类诊断(1)心理问题(2)神经症(3)变态人格(4)精神障碍神经症的种类:一、恐怖性神经症场所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特定恐怖症二、焦虑性神经症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症三、强迫性神经症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四、疑病性神经症五、神经衰弱六、癔症七、抑郁性神经症八、其它(吞咽困难、斜颈、痉挛、瘙痒、痛经等)神经症【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疑病症状;⑥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恐怖症【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排除标准】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场所恐怖症【诊断标准】▪(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社交恐怖症【诊断标准】▪(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做事或说话遭到羞辱或尴尬。

他们觉得好像有无数的眼睛在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正常与异常心理分类诊断及名词解释

正常与异常心理分类诊断及名词解释

系统分类诊断及若干名词解释顺序:由重到轻, 由粗到细(从大类到小类)一、判断病与非病(是精神病性障碍还是非精神病性障碍):三原则/ 特异行为表现/ 求医行为/ 自知力(一)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同一性或统一性标准)幻觉/妄想/自知力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知、情、意内在协调一致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二)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重性精神病的核心症状1、认知方面的症状①体感异常、某些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②思维障碍:A、思维联想方面障碍:思维迟缓、奔逸、贫乏、病理性赘述、强制性思维、强迫观念。

B、思维逻辑障碍: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

C、思维内容的障碍:妄想、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妄想等。

③注意障碍:不正常的注意增强、涣散、减退或转移。

④记忆障碍:不正常的减退或增强、错构、虚构、似曾相识或熟悉感。

2、情绪方面的症状:不正常神情绪高涨、低落、淡漠、倒错和病理性激情。

3、意志方面的症状:不正常的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

4、行为方面的症状: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精神运动抑制、违拗症、刻板动作及作态等。

(三) 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四) 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所谓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

具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也可以出现失眠、不安、不思茶饭、情绪低落等心理行为异常。

但自己能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患有神经症的求助者,对自己的症状也很了解,能非常详尽地诉说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有时能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推论其与症状之间的逻辑关系,甚至夸大其症状的严重程度.特别害怕会不会转成“精神病”.简单地说,就是“承认自己有病”;而重性精神病患者则常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妄想是真实的,坚持那些对自己有明显伤害的行为而不感到痛苦,他们对别人说自己精神有问题特别敏感而且坚决予以否认,对症状毫无“自知力”。

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心理疾病是指在心理及行为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为帮助患者尽早地进行有效治疗,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心理疾病的分类心理学中对心理疾病的分类是基于对心理疾病的症状、原因、轻重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的考虑。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分类方法是《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

1. DSM分类法《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是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的心理疾病分类系统,它将心理疾病分为18类,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理疾病分类系统之一。

DSM分类法适用于对心理疾病的症状和病程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分类方式主要基于症状、持续时间和程度、病因等方面。

DSM-5是最新版本的诊断标准,发布于2013年,增加了多种心理疾病的诊断,如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2. ICD分类法《国际疾病分类》(IC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全球范围内医学领域的疾病分类标准,它将心理疾病分为10类。

ICD分类法以疾病的症状、病程和病因为基础进行分类,重视对患者的生理/精神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与DSM分类法不同,ICD分类法也包括了一些疾病的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因素。

ICD-11是最新发布的版本,于2018年发布,相比ICD-10增加了一些心理疾病的分类并更新了诊断标准。

二、心理疾病的诊断心理疾病的诊断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心理学家或其他训练有素的医师进行诊断。

他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家族遗传等方面的情况,并通过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诊断。

1. 临床面试法临床面试法是心理医生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病史、症状、心理表现等进行详细的面谈和观察,以确定患者的诊断结果。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有深入的心理学、医学甚至社会学的知识背景,以便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

心理问题分类的判断标准(一)

心理问题分类的判断标准(一)

心理问题分类的判断标准(一)心理问题分类的判断标准心理问题是指影响个人情绪、行为、认知和社交交往能力的问题。

一般来说,心理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用的心理问题分类的判断标准。

1. 症状严重程度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心理问题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问题通常不会影响日常生活,中度问题会使个人感到一些困扰,重度问题则会影响个人的社交交往、学业和工作。

2. 时间因素心理问题根据时间因素可分为短期和长期。

短期问题是指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身心不适症状,如情绪低落、失眠等;长期问题则是指在较长时间内个人情绪、行为、认知和社交交往能力受到显著影响的状态。

3. 专业领域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可分为焦虑、抑郁、成瘾、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等。

这些问题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症状表现,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诊断和治疗。

4. 病因因素心理问题根据病因因素可分为心理性问题和器质性问题。

前者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如性格因素、心理创伤等;后者则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如脑部疾病、头部外伤等。

不同的病因因素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总结以上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分类的判断标准,了解这些标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问题分类只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管理,人们在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问题时不应过于依赖分类标准,而是应关注个体的需求和特殊情况。

5. 年龄段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可以分为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面对的压力和问题都有所不同,年龄段分类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更好地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困扰。

6. 外部情境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外部情境可以分为个人内在问题和外在环境压力造成的问题等。

前者是由个人自身因素导致的问题,如自我要求过高、性格缺陷等;后者则是由社会和家庭环境等外部因素造成的问题,如家庭矛盾、职场竞争等。

针对不同情境,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7. 其他因素除以上几个方面的分类,还有些心理问题的分辨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根据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性别、文化和宗教背景等。

心理问题的分类和诊断

心理问题的分类和诊断


<3分不能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 >6分可以诊断
心理诊断的原则

从重到轻(即排除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等)

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 神经症——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由粗至细(即先大类,后小类)

诊断流程:



即使是一般心理问题,也先从三原则入手 Ⅰ.根据有无自知力、是否主动求治、有无逻辑思维混 乱、有无幻觉妄想、三原则确定正常心理或异常心理 (排除精神疾病) Ⅱ.判断心理健康还是心理不健康 Ⅲ.根据四条标准明确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 Ⅳ.根据主导症状确定心理障碍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 (大类如神经症) Ⅴ.诊断心理障碍具体性质(小类如恐怖性神经症) 填写格式: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 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4.反应泛化—化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还没有把握诊断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 1.变形冲突——因

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 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明显道德色彩。 (变形冲突) 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 (超过三个 月即神经症) 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 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影响心 理功能与社会功能)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 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

2.持续时间——时


3.功能受损——度


4.内容泛化

心理冲突之常形与变形(区分神 经症与正常的主要依据)

心理与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比较

心理与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比较

心理与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比较1.由轻到重轻依次为知识点:一、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属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非精神病性的。

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 即应激或应激后效应(Stress traumatic, Stress post traumatic);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规, 但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由于压力强度不同和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这种效应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依效应的强度可将临床相分为三大类: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二、神经症临床评定(一)较复杂的方法:明确心理冲突的性质1、常形心理冲突----(1)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2)冲突有明显道德性质2、变形心理冲突---- (1)冲突与现实处境无关、一般人认为不值得操心的事{神经症冲突} (2)冲突无道德性质(二)简单易行的方法包括三个方面:1、病程不足三个月(短程)……1分三个月---一年(中程)……2分一年以上(长程)……3分2、痛苦程度能自行摆脱(轻)…….1分劝说后摆脱(中)…….2分无法摆脱(重).……3分3、社会功能正常工作、交往轻微受损……. 1分工作、社交效率明显下降……. 2分不能工作,回避社交……. 3分评定:总分3分以下---非神经症;6分以上---神经症4—5分----可疑神经症。

注释:病程必须在3个月以上。

(三)直接问题与间接提问的区别直接性问题是指被调查者根据问卷语句能够直接回答的题目。

所询问的内容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态度。

比如,“您的文化程度”、“您的年龄”、“您的性别”、“您在平时学习中利用最多的教学媒体是什么?”、“您现在使用的电脑是什么品牌?”等,直接性问题一般都能得到明确答案,这类问题也很容易做统计分析,但是,如果调查的问题可能带有窘迫性成分,那就不能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

例如:"你认为我公司的电视机广告有效吗"“彩虹牌电视机是市场上最好的吗?”间接提问就是不直接询问调查对象的态度和想法,而是让他回答“其他人的态度和想法是怎么样”的一种提问方式。

心理问题简要概述

心理问题简要概述

心理问题简要概述一、引言心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概述,介绍心理问题的分类、成因、诊断与评估、治疗及预防与早期干预等方面的内容。

二、心理问题的分类心理问题包括各种不同的症状和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这些症状和障碍可以根据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例如,轻度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情绪低落、焦虑或压力感,而重度心理问题则可能导致严重的症状,如自杀倾向等。

三、心理问题的成因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因素: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压力源不断增加,如工作压力、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情绪和心理上的困扰。

2.生物因素:遗传、大脑化学物质的不平衡、慢性疾病等生物因素也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3.心理因素:个人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应对压力的方式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心理问题的发生。

4.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家庭关系等社会因素也可能对个体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四、心理问题的诊断与评估诊断与评估是确定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步骤。

这通常涉及详细的临床访谈、身体检查和可能的心理评估工具,如自评量表、观察表和神经心理测试等。

通过诊断与评估,医生可以确定症状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心理问题的治疗治疗心理问题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药物治疗:对于某些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药物治疗可能有效。

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可以改善情绪和焦虑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应谨慎使用,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它可以帮助个体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应对策略和行为习惯,从而缓解情绪和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的诊断与鉴别

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的诊断与鉴别
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 病的诊断与鉴别
了解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定义、分类以及其诊断与鉴别的重要性。
心理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心理问题是什么?
心理问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 中面临的情绪和行为困扰。
心理问题的分类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 抑郁、压力和恐惧等。
为什么重要?
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 助于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治疗。
躁郁症
情绪极度波动,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状态。
抑郁症
持续感到悲伤、失去兴趣和愉悦,影响日常生活。
为什么重要?
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
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的鉴别要点
症状类型 症状持续性
症状严重性 对现实的认知
心理问题 短暂
轻至中度 保持正常
神经症 较长时间
中度至重度 保持正常
精神病 较长时间,持续影响 生活功能 重度 现实感受失真
常见的神经症症状和特点
1 焦虑症
持续不安、过度担忧和恐慌的症状,可能导 致身体不适。
2 强迫症
反复出现的强烈冲动和无法控制的行为,引 起明显的困扰。
3 恐怖症
对特定事物或情景的极度恐惧和回避。
4 为什么重要?
了解神经症症状和特点可以帮助进行准确的 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精神病症状和特点
精神分裂症
幻觉、妄想、情感和行为的紊乱,严重影响个人功 能。
通过药物来改善症状和恢复功 能。
生活方式干预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 社交支持。
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措施
1 保持积极心态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自我肯定。源自2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交流,寻求专业帮助。
3 管理压力
学习应对压力的健康方法,如锻炼和放松技 巧。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标准
如果总分为3分,可以认为还不够诊断为神经
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是可 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 察确诊。要补充说明的是,对精神痛苦和社 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 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
谢谢!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 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 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以逐渐减弱,但是, 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专业性的干 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 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 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 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泛化。
心理问题的诊断
综合描述“心理问题”,可概括如下几点,并给出 如下定义: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短,情 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 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单就不良情绪症状来看,与上述条件相类似的临床 案例是大量存在的,但 我们只要从刺激的性质、反 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 维度出发,就可以区分和鉴别哪些属于“心理问 题”,哪些不属于“心理问题”。
此类心理紊乱已严重到心理疾病边缘,产生了类似 妄想的思维活动,感觉的异常也近乎躯体幻觉。从 发病原因来看,心理因素是主要因素而不单纯是诱 发因素的,仍可以试用心理疗法。在进行心理治疗 的同时应警惕转化为精神病的可能。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诊断
边缘状态的精神症状与精神病的症状类似。
凡是精神症状的求助者,即便是目前无充分 根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 神病”,但这类人是精神病的易感者,在人 群的精神健康水平的分布中,他们的确处在 正常与异常的边缘状态。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

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

2、自发性。

3、无防御反应。

4、一致性。

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要对有心理困扰并要求接受帮助的来访者进行干预处理,必需首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assessment)及诊断(diagnosis)。

评估有别于诊断,评估是对来访者整体、全面的了解,是诊断工作的基础,而诊断则是根据精神医学的分类标准对于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归类和判断。

评估是一个过程,并非都能在初次接触谈话后都能完成,有的需要经过多次交流沟通才能做到广泛全面的评估。

评估一般可以从自我功能评估、境遇问题评估、来访动机评估、紧急状况和危机评估、处理方法评估等五方面进行。

一、自我功能评估根据来访者提供的信息对来访者的人格结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思维模式做出评估。

(一) 功能的评估指标评估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即评估其自我发展的状况,通常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来体现自我功能的健全程度:1.能善待自己和善待别人,对他人具有爱心,能和别人建立稳定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

2.能敏锐地感受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状态并能贴切地表达这些感受。

3.能认识和维护自己合理权益。

4.能确定自己持续努力的目标,在达到目标后能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5.能做到在工作中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尽心尽力。

6.能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7.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时又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不良环境的想法和行动。

8.能做到自我控制,对己既不放纵也不过于苛刻。

9.能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及决定,并能对所作决定的结果承担责任。

10.能合情合理第评价环境、自己及未来。

(二)自我功能评估的实施全科医生可以参考以上10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健全的程度,同时也需要考虑通过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着手实施对来访者的自我功能的评估。

评估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环境适应从对来访者生活经历,工作状态,学习成绩及与外界的接触能力去了解他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

心理问题的界定和评估

心理问题的界定和评估

心理问题的界定和评估心理问题的诊断要非常谨慎,需要到有诊断资质的医院进行,学校教师没有诊断的资质,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做初步的评估并进行相应处理或转诊建议。

心理问题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的界定及处理。

此类问题相对比较轻,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处理方法,不需要我们必须采取某些干预措施。

这类问题有三个特点:1、事出有因,由现实因素激发。

2、持续时间短,是暂时的。

3、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还可以正常上课学习及生活。

如考试焦虑,就业焦虑,新生环境适应、自卑等。

处理:对这类学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自我调适,也可以辅导员老师或其他人给予支持指导,也可建议到心理咨询中心来,具体可由学生自己选择。

严重心理问题的界定及处理。

此类心理问题是相对比较严重的,需要我们重视并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一些必要干预的心理状况。

处理:对这类学生我们要能识别,并介绍学生到心理咨询中心来。

中心再根据了解到的学生情况做进一步处理,有可能是做心理咨询,也可能转介到医院,还有可能联系学院、上级领导、家长做危机干预,具体视情况而定。

这里列出一些学生常见严重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给各位老师一个发现问题的提示。

1、抑郁症抑郁症表现出“三低”特征。

★情感低落: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自我无价值感,对前途悲观失望,重者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情感低落有晨重夜轻的特点。

★思维迟缓: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刺激反应迟钝,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

★语言动作减少或缓慢:语言少、声音低,经常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生活乐趣丧失。

精力减退、疲乏,走路时行动缓慢,严重时可以达到不吃不喝、不言不动的抑郁性木僵的程度。

存在睡眠障碍。

抑郁病人自杀者比例约为25﹪,因此对严重抑郁症患者必须加以关注,并及时动员他们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防止轻生行为的发生。

心理不健康分类

心理不健康分类

心理不健康韵分类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产生内心冲突,并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综合描述“心理问题”,可概括为如下几点,并定义:“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心理不健康状态。

只要从刺激性质、反应持续时间、反应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出发,区分和鉴别心理问题”。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第一,引起原因,较为强烈、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综合描述心理障碍,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并给出如下定义:“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但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鉴别。

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诊断,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

“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而持续时间,一年之内;如果在“严重心理问题”一年之内,社会功能出现严重缺损,必须提高警惕,应作为可疑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提出会诊和转诊。

心理问题的诊断

心理问题的诊断

心理问题的诊断前段时间一个邻居被中医院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

她的具体症状开始主要是失眠,严重失眠,整宿整宿地睡不着,白天也睡不着。

但是她不敢吃安眠药,生扛了一阵子之后情绪就变得很糟了。

然后无奈去中医院检查,被给了这个诊断结果。

后来我去她家看她,聊了很久。

发现所谓焦虑抑郁已经被各种“医生”当做了万能的诊断标签。

其实我这个邻居的问题主要是中年危机&更年期综合症前兆。

因为大多数心理问题都会伴随着情绪糟糕的现象,抑郁又是如此的流行词汇,所以几乎差不多人人都自诊或者被诊为抑郁症了。

我想,该是时候让“抑郁症”一统天下的心理学迷雾散一散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诊断和治疗,真是误人误己啊!第一步,我先来科普一下心理问题的分类,通俗易懂地说:(这是我们当年学习的笔记)并不是所有心理异常,都无比可怕。

最轻型的,叫非病理性心理异常。

我们人人都经历过。

说自己完全没经历过的人,可以直接进精神病院查一查了。

非病理性心理异常有两大特征:①偶发性,针对特定事件、特定情景而发生,不是常规状态;②暂时性,该特定事件一旦结束,或者离开相关情景,症状就消失了。

非病理性心理异常,也叫一般心理问题。

可治可不治。

就看其有没有严重影响你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了。

具体有哪些呢?我来罗列一下:分神、记忆衰退、忧郁、各类临场焦虑、冷漠、暴躁、急躁、自卑、多疑、空虚、无端烦恼、消沉、偏执、狭隘、孤僻、敌对、攻击、狂热、狂妄、怯懦、压抑、心理疲劳等。

当以上症状只是偶发、暂时的,不至于影响你的生活质量的,都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很常见,或者老百姓都不认为这是心理异常。

我个人是习惯称以上情况为心理困扰,还不是心理疾病。

好,下面我们往稍微严重点的情况走走:病理性心理异常。

就是把刚刚的非病理性心理异常的两个特征拿掉,就可以了。

举个“无端烦恼”的例子吧,张莉莉的儿子这个秋天开始上小学了,她坐在办公室里会突然想到学校的老师会不会偏心不喜欢她儿子,担心中午吃食堂时会不会吃太慢来不及吃饱,回家的路上没人接送会不会有坏人欺负……但是一周过去了,儿子每天回来都开开心心地表示非常适应小学这个新环境。

心理问题辨识与分类

心理问题辨识与分类
观察对象的情绪状态
留意观察对象的情绪变化,如是否经常感到焦虑、抑郁、愤怒等, 以及这些情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观察对象的社交互动
关注观察对象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如是否愿意与他人交流、是否 能够建立亲密关系等。
谈话法
建立信任关系
01
与观察对象建立信任关系,使其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倾听技巧02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家庭、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通过 辨识和分类心理问题,有助于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干预,促进心理 健康。
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01
02
03
影响广泛
心理问题涉及各个年龄段、 性别、职业和文化背景的 人群,其影响范围广泛。
后果严重
心理问题可能导致个体出 现焦虑、抑郁、自杀等严 重后果,甚至可能引发社 会问题。
心理问题的分类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心理问题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两大类。
一般心理问题包括适应障碍、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通常不会对个体的日常 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严重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 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
人际关系问题
可防可治
通过及时辨识和分类心理 问题,可以采取有效的预 防和治疗措施,减轻心理 问题的危害。
02 心理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心理问题的定义
01
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 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异常或困扰, 可能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工 作和学习。
02
心理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事件、个 人经历等。
提高观察力与沟通技巧
观察非言语信息
注意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言语信 息,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精神疾病分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
2.3.1 分类的一般问题 1、主要是症状学分类,而非病因病理学分类 2、分类的基础多样
3、描述性
4、分类的信度和效度 5、偏差
6、涵盖范围
11
2.3.2 精神疾病分类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
1、将评估和分类系统联系起来
2、共病和协同 (1)诊断性共病:同一个体可以同时出现不同障碍的普 遍倾向。 (2)症状协同(或纬度协同):不同问题共患的现象 3、发展的模式和途径 4、性别差异 5、种族、文化差异 6、对分类的展望
12
30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0
轴II: 301.8 轴III: 没有 教育问题 轴 V:
致幻剂滥用
边缘性人格障碍(首要的诊断) 没有
轴IV: 主要的支持人群的问题
GAF=20(目前)
10
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4、定量的分类系统 临床人员通过询问最知情的人收集患者的各种行为资料,然
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判断这些资料,并据此进行分类。
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
2.2.3 分类的基轴
1、以病因为分类基轴 2、以症状为分类基轴
3、以预后为分类基轴
2.2.4 分类的标准及程序
1、合理分类需具备的标准
(1)分类必须根据事实,描述用词规定为操作用词 (2)分类是针对精神和行为障碍,而不是针对个体本身
6
(3)对儿童精神障碍不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做不同的 分类 (4)分类必须是临床和科研的可靠依据,且应用的描述 用词必须一致 (5)分类对精神障碍之间提供合适的划分依据 (6)分类必须有足够的覆盖面
(7)分类要有足够的信度和效度
(8)分类要具备逻辑上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9)分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10)分类要切实可用,便于统计处理
7
2、分类的一般程序 病类 病种 病型
2.2.4 现代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系统
1、国际疾病分类(ICD-10) (1)1948,ICD-6首次出现精神疾病分类的章节
(2)1969,ICD-8建立了儿童精神障碍的多轴分类系统
(3)编码:病类、病种、病型 2、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1)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型
(2)主要采用症状学分类方法 (3)多轴评估
8
轴I:临床综合征 轴II: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 轴III:躯体状况 轴IV:心理社会与环境问题 轴V:总体功能评价
主要内容
• 异常行为 • 精神疾病的分类 • 精神疾病分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
1
2
3
2.1 什么是异常行为
2.1.1 判断异常行为的标准
1、是否符合常模:基于统计学或社会规范 2、主观体验 3、残疾或功能障碍
2.1.2 心理问题的等级
1、心理困扰 时间短暂、损害轻微、能自己调整 2、心理障碍 不协调性、针对性、损害较大、需心理医生的帮助
(4)对DSM-IV的评价
a 对不能包含在内的其他病患的处理
b 共病诊断:个体同时符合一个以上的诊断标准
c 诊断标签问题 d 对文化和种族差异或女性问题不够敏感
9
DSM-IV诊断评价示例
轴 I: 300.4 305.00 305.2 305.60 心境恶劣障碍,早发性 酒精滥用 大麻滥用 可卡因滥用
4
3、神经症 自治力良好,有主动求治愿望 4、重性精神病 精神功能严重受损,疾病自知能力障碍
2.2 精神疾病的分类
2.2.1 诊断分类的重要性
1、方便交流 2、有利于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开展 3、有利于对异常行为的病因或机制的研究 4、有助于对疾病治疗效果的评价
5
2.2.2 现代精神病学诊断和分类系统之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