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事件介绍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事件介绍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是举世瞩目的国际大事。
在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全球华人无不欢欣鼓舞。
2016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的19周年纪念日,在这里,店铺带你一起去回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
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
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
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祖国统一大业知识梳理
祖国统一大业知识梳理《祖国统一大业》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祖国统一大业,欢迎大家阅读。
祖国统一大业知识梳理祖国统一大业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A、《联合声明》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C、告台湾同胞书》D、《中美联合公报》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A、1999年7月1日B、1997年7月1日C、2000年12月20日D、1999年12月20日3、“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一个国家,两个政府C、一个政府,两个国家D、一种制度,两个国家4、台湾方面授权同大陆进行经济,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的民间团体是( )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B、祖国统一促进会C、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D、海峡交流基金会5、“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是( )A、少数民族问题B、香港,澳门,台湾问题C、邻国边界问题D、外交关系问题6、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 )A、和平统一的方针B、一国两制C、停止炮击金门D、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话7、“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提出是在( )A、1979年元旦B、20世纪80年代C、六届人大二次会议D、邓撒会谈中8、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外国资本不动C、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9、我国之所以能运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B、综合国力的提高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外交政策的成熟10、我国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澳门回归祖国D、香港回归祖国二、阅读下列材料: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共进。
1997年香港回归真实影像,重温回归,如今再看依然振奋人心
1997年香港回归真实影像,重温回归,如今再看依然振奋人心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一个永载史册的瞬间到来了。
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冉冉升起。
香港在经历了150多年的英国统治后,终于再次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中。
从此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1997年初,关于香港回归问题,只剩下交接仪式的统筹。
按照党中央的指示,中国的国旗必须在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准时升起,届时英国国旗必须提前两秒降落与中国国旗交接。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要求,但背后却蕴藏着深意......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短短的两秒就代表着中国的尊严,晚两秒意味着中国百年屈辱的进一步延续!意味着在中国国民伤口上撒盐!事关中国的主权问题,中国必须分秒必争。
英国明知香港回归中国已是不可阻挡,只好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极力纠缠,试图在最大程度上消耗中国的耐心!.英国在香港回归之际,都做了哪些令人发指的操作?因此英国拒绝了中国了提议,他们身姿笔挺看起来正直坦率,却在这种节骨眼上,露出了禽兽的獠牙。
中方被迫与英方代表进行了16个回合的磋商,每个回合都只为了争取那短暂的两秒。
为了表示中方在此事情上的决不妥协,外交部安文彬一改往日的随和,义正言辞的回绝了英国的强词夺理,说到你们已经占领了香港150多年,现在我们要的只是两秒钟,你们这么无理的拒绝,这种态度不仅让中国人不能容忍,世人也无法接受。
英国只好试图想办法让安文彬稍安勿躁,并企图在私底下做通他的工作,直到交接的最后一秒,安文彬都决不妥协!英国无可奈何只得按照谈判要求提前两秒降旗。
1984年12月19日,经过了22轮的外交谈判,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表明中国收复香港的决心坚定不移。
1996年底,我国前外交官安文彬同志,就香港准时回归的最后一个环节,与英方代表进行了16轮的磋商,最终在中国强硬的态度下,英国谈判方节节败退。
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
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于1997年6月30日午夜举行。
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
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
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
随着米字旗的徐徐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接着,江主席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讲台前发表讲话。
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江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先生。
新巴尔虎右旗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明天更辉煌说课稿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指导作文分段:事情发展变化(从“采访"到“日记")。时间有跨度(“第二天”,“后来”)。(还可以是地点转换,移步换景,主要人物发生变化,话题转移……)
五、深层挖掘,情感升华。
1、评论三个愿望。
初读课文时,我们像课文中的儿子一样,觉得爸爸的这三个愿望太简单、太容易实现了.后来儿子知道爸爸并没有害他。
现在谁来谈谈你什么时候吃不下、睡不着觉或者笑不出来.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诗歌第三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表达出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激动之情;难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诗句深刻领悟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感情。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是最后手段和环节。
7月1日是什么节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哪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7月1日是什么节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哪天导语: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香港回归,俗称九七回归,有时称为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内地常称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指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租借香港新界99年的期限届满之时),英国将治权交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历史事件。
7月1日是什么节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哪天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中英谈判。
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
”“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并且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年7月12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北京。
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年9月22、23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月19、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年4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生活常识分享。
2020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几周年
2020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几周年
香港回归是一个重要的日子,那么2020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几周年?
1997年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
(资料图片)
2020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5楼大会堂举行。
7月1日零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业绩,也是上个世纪末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历史事件。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中央政府切实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坚定不移地维护香港繁荣稳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习作四 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目标】1。
根据习作提示,从三组环境和人物中,选择一组或者自己创设一组进行习作,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2。
能围绕主要人物,抓住主题,细致、清楚地叙述故事内容。
3。
故事内容要完整,情节要曲折生动,能够吸引读者。
【教学重难点】1.选择合适的情境,精选素材,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2.注意采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使习作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讲过故事吗?哪些故事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让你创编故事,你会怎样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想象的王国,创编精彩的故事吧!二、交流反馈1.学生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组自己感兴趣的习作内容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2.全班交流。
三、习作指导1.学生围绕选择的习作主题,展开想象,抓住主要故事情节创编故事.教师指导: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围绕主要人物把故事写完整,注意情节的生动性.2.讨论、交流:习作可以采用哪种写作手法?描述故事发生发展的哪些具体情节?要求叙述清楚故事的内容.教师指导:如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一开始便吸引读者读下去,还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对某个人物的褒贬过程或行为态度和观点的转变等,进而制造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3.小结写作技巧:(1)故事情节完整,叙事线索清晰,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2)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3)可以在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如用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形象,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四、自主成文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五、习作欣赏1。
指名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3.教师小结.六、习作修改1。
教师出示一段学生的习作内容,引领大家集体修改。
2.小组内成员之间根据自己作文的情况进行互评.3.学生根据其他同学或老师所提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并注意到描写方法、结构、语言等方面.4。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
页码: 17-17页
主题词: 交接仪式 香港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构想 中英两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国政府 香港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恢复行使主权 主席台
摘要: 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伟大的出征》随堂练习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伟大的出征》随堂练习一、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寒意袭人①袭击,侵袭②照样做③量词()2.挥手致意①给予②集中③招致④以致⑤情趣⑥精密()3.刚劲有力①力气②精神③神情,态度月④趣味⑤坚强有力()二、补充词语。
(伟大)的出征()的飞天之旅()的步伐()的心情()的乐曲()的话语()的期待三、读一读,做一做。
1.这是一次英雄的出征。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1)这里的英雄是指____ ,说他是英雄是因为(2)说这次是伟大的出征是因为2.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1)这三个定格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2)如果当时你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有机会采访杨利伟,你会设计哪三个问题?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乐园。
香港回归祖国纪实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于6月30日午夜举行。
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在中英仪仗队入场后,双方礼号手吹响礼号。
23时46分,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
英国方面同时入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的有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库克、离任港督彭定康、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格思里。
在仪仗队行举枪礼之后,查尔斯王子讲话。
他说,香港将从此交还中国,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将继续拥有其明显的特征,继续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要国际伙伴。
<<<1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3 别了,“不列颠尼亚”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3 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自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居住和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数不尽的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无不闪耀着的光彩。
这是一片豪迈的土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穿林海、爬雪山、过草地……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英雄们不朽的传奇。
红军的脉搏,跳动在康巴大地,激励着康巴儿女踏上脱贫攻坚新的长征路。
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康巴大地从一滴水到一条河,从一株草到一棵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处处是风景。
康巴的领导者深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
当他们走遍康巴的山山水水,一个全国领先的“全域旅游”构想,一场史无前例、的精准扶贫伟业拉开帷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上苍馈赠姹紫嫣红喷薄而出波涛汹涌B.自然景观绚丽夺目了然于胸波涛汹涌C.自然景观姹紫嫣红了然于胸波澜壮阔D.上苍馈赠绚丽夺目喷薄而出波澜壮阔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康巴儿女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B.康巴儿女不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C.康巴儿女不愿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D.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①,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
七年级语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主体部分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 如何组织安排材料的?
查尔斯王子讲话;降旗、升旗仪式;江泽民主 席讲话。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时间顺序, 其中概写查尔斯王子讲话,特写降旗、升旗仪 式,详写江泽民主席讲话,这样疏密有致,详 略得当。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结构; 2.明白新闻的特点;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强化学生的责 任感。
预习检测:
1、注音: méi 媒体 (zhan)
崭新
2、解词:
qín 噙满
(chen) 琛
zhǔ 瞩目
循序渐进:
(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 深入或提高。
沧桑: “沧海桑田”的略语。即:大海变成桑田,桑 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标题:点明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略)
主体:叙述了交接 仪式的整个过(详)
概写查尔斯王子讲话 特写降旗、升旗仪式 详写江泽民主席讲话
中 英 香 港 政 权 交 接 仪 式 在 港 隆 重 举 行
. 题目解说
本文是由新华社记者和人民日报记 者联合采写的一篇新闻报道,刊登在 1997年7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这篇 新闻报道生动全面地报道了中英两国政 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的全过程, 阐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而深远的历 史意义。
1.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事实。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标题,可见新闻标题必须能够高度概括主要事实。
2.找找看哪一段交代交接仪式正式开始,到哪一段结束? 写了什么内容?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ppt32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Fra bibliotek标题导语 完主 整体 记 录具 英体 军叙 撤述 离新 过闻 程事 实
别了,不列颠尼亚
概括最主要的新闻事实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降下港 督旗帜,下午4点40告别港督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 在添马舰军营东 面的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 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 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 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 “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记者 中央电视台记者白岩松的现场解说词是: “彭定康的车轮原地转起了圈子,但历史 的车轮是不会在原地转圈的。”
凤凰卫视的解说词是“按惯例,历任港督离港前 都要坐车绕总督府两圈,彭定康也不例外,只是 不同的是,彭定康没有继任了。”
诗人 港督府前车马稀 , 缓降慢别米字旗。 小号声中斜阳暮,无可奈何花落去。
彭定康与查尔斯王 子登船,向香港告别
一位香港市民在阅 读刚出版的《商报》。
飘扬的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
别了,不列颠尼亚
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的一种新闻体 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 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 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 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1.摄取哪些片断(场景)?表现了什么新闻 事实和主题? 2.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做有情感效果的刻画? 3.本文的标题也很有特点,什么特点?
中央电视台现场记者白岩松深情地说:“军队经过 的是一小步,而中国人民则是跨越了一大步,为了 这一步,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了一百多年。”
如果你是现场记者,对观看实况转播的亿万观众 该说什么? 最后一次降旗仪式结束后, 彭定康将离去。世界各大媒体 的记者都把镜头对准了港督府 , 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全过程 , 世人也都把目光聚焦在这里 , 等待着彭定康最后的离去 , 但 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 镜 头中末代港督神色黯然,降落 的米字旗叠放在他的膝头 , 带 有皇家标记的“劳斯莱斯”并 未驶离 , 而是缓缓地围着港督 府绕开了圈子……
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历经风雨沧桑,香港回归 祖国,举国同庆,中华儿女为之自豪。 香港回归.asf 各位同学,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阅读新闻特写要抓住的要点
新闻事实
构成一条新闻所必须具备的客观的现实性内容,必须 具备时效性、真实性、与重要性等性质。
背景材料 对新闻解释的附属事实。包括新闻的历史、环境,新闻 事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注释性材料等。 主观评价 在新闻中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该读着一种适当舆论 引导,有利于加大新闻的理解深度。
场景一:1997年6月30日16时30分,彭定康从卫兵手中接
过将永远不再升起的港督旗。
场景二: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
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
场景三:1997年7月1日,英军
卷旗走人
场景四:手捧刚刚降下的英国国
旗,彭定康神情黯然
场景五: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
Hale Waihona Puke 这篇新闻报道中:• 题目: 拟人手法,突出自豪感,“不列颠尼亚”号 的离开象征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 选材、取材 : 独到,别具一格,从英方撤离的角度,选择 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突出历史意义。 • 场面描写: 对比: 港督旗帜:“日落余音”中降下 日落仪式:“不列颠尼亚”一巨幅紫荆花图 案
本文特点小结:
1、标题的含义深刻 2、独特的选材角度 3、简洁而富感染力的语言 4、对比的写作手法
“东方之珠”——香港
尼亚”号离开香港,返回英国。从海上来,从海上去。
关于本文
新华社记者周树春等四人写了这篇《别了,不列颠尼 亚》,报道了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中英交接仪式并与末 代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的具体情况。 这篇新闻特写,通过对告别仪式的现场描述和156年 的沧桑回顾,体现了香港回归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这篇报道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成 为入选高中课本的唯一一篇,这是为什么呢?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ppt44
合作探究——品析课文精妙
一、哪个标题好,为什么? • 1、别了,不列颠尼亚 • 2、英国撤离香港,结束统治 二、 下列两句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①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 “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②4时30分: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标题创意
1、旧题新用 意味深长;
பைடு நூலகம்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 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有中方接任的情况描述,有英国 撤离的情况,没有明显挖苦讽刺英方 ,却又突出了 殖民统治结束的意义。 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
精读课文:
1、课文交代了哪些历史背景?为什么要交代 背景?
请找出本文中的导语、主 体、结语,并以此为依据 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导语(1-3段) •主体(4-15段) •结语(第16段)
文章一开始描 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 情景:阳光明媚,绿 树成荫,孩子们高兴 地嬉戏。这是一幅多 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 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 这是“最可怕的景 象”“像一场噩梦”?
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 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 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 话?
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 刺,无论纳粹党多么残暴, 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也可理解为一种控诉,生 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 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戕 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 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
1997年7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 归
1997年6月30日,被称为“日落仪式”的英 方
6月30日16时15分,彭定康从卫兵手中 接过将永远不再在此升起的英国国旗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事件介绍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事件介绍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是举世瞩目的国际大事。
在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全球华人无不欢欣鼓舞。
2016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的19周年纪念日,在这里,店铺带你一起去回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
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
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
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ppt55
同学们,有一首歌这样唱: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 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 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 依然?”大家知道这歌里唱 的“东方之珠”是什么地方 吗?
“东方之珠”——香港!
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华社记 者周树春等四人由此写了这篇《别了,不列 颠尼亚》,报道了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 中英交接仪式并与末代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 的具体情况。这篇新闻特写,通过对告别仪 式的现场描述和156年的沧桑回顾,体现出 香港回归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为对 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录,这篇报道笔法灵活, 感情深沉,语言精当,内涵丰富,是一篇新 闻特写的佳作。
这句话平实的语言, 对比的鲜明,其中之 一饱含了中国人民对 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 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 情。
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 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 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 四天。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 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 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 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 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 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 有分寸。
பைடு நூலகம்
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 港督的建筑,实际上 是在告诉人们,香港 已经回归祖国,末代 港督已经离去,中国 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 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 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 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你了解到经过156年5个月零4天,中 国国旗重新飘扬在上空,你有何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 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 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 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 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二)从抒情中体味情感
❖ 通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在对人物 事件的记述中自然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尤其当写到感人之处,作者还常常情不自禁 地直接抒发感情,用以表达自己的爱憎,给 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增加作品的文学性和思 想性。
❖ 通讯中不仅常用直接抒情法,还常用间 接抒情法,即寓情于事,寓情于景,通过对 人对事物的描写,让感情自然流露出来。
(三)从议论中把握主旨
❖ 通讯中的议论,一般都很精练、深刻, 富有激情且饱含哲理。这些议论一般出现在 叙事写人的高潮地方。
❖ 一般地说,在全篇或一段开头的议论, 作用是引导读者更好地掌握全篇的精神实质 或一段的主要意思;在全篇结尾或一段、几 段叙述之后的议论,作用是揭示人物的思想 品质或事件的深刻意义。
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 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是 访谈还是时评。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 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 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 3.通讯的特点:现实性、形象性、评论性。 ❖ 4.通讯的结构:纵向式、横向式、纵横结合
式。
(一)从描写中分析形象
❖ 通讯中常用描写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 感染力。常见的描写有人物描写(包括肖像 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等) 和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 描写)。无论哪种描写都起着表现人物性格、 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 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 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 1.肖像描写
❖ 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中要 善于从人物外在的形象窥探到人物内在的性格。
❖ 2.心理描写
❖ 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精 神状态和性格特征,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
❖ 3.语言描写
❖ 通讯中人物的语言是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阅读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从中认识到人物鲜 明的性格特征,要看到人物语言闪耀的思想光 辉。
5、消息的写法 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
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 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三.通讯
❖ 1.通讯的定义:通讯,是消息的扩展,是一 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比较详尽和形象地报 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是中国 传媒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文体.
❖ 2.通讯的分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 通讯、概貌通讯。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进行社会价 值的影响得评价,以便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神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级 的分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 文本的某种特色,并就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一 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 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 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 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四.消息与通讯的同异 同: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要求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和 及时性。 不同之处主要有: (1)消息的材料选择广泛,可大可小,通讯要选 择含量较大的典型材料。 (2)消息的内容表述简单概括;通讯的内容表述比 较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
五、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
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
教学目标:
❖ 1、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2、学会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 学会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教学过程:
❖ 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今年新闻类文本 阅读考点分解如下:
❖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 3、分析新闻的思想内容。 ❖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 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 6、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4.细节描写
❖ 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 围事物某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 绘。从表达效果上看,它具有很大的艺术感 染力,能强烈拨动读者心弦。因此,阅读通 讯报告要善于抓住细节,从中窥视人物的思 想性格。
❖ 5.景物描写
❖ 在作品中起着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 托人物形象和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阅读景 物描写,不能停留在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上, 要结合它所处的特定环境,仔细体会其表达 作用。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六要 素,又称“五个w和一个H”,即:“何时 (when)、“何地”(where)、“何人” (who)、“何事”(what)、“何故” (why)、“怎样”(How)。这与记叙文的六要 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起因、结果。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 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 4、六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果。
二.消息文体知识
1、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 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 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特点 (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