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命之舟研学任务单

合集下载

《生命之舟》导学设计

《生命之舟》导学设计
课题:7、生命之舟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
3、学习武警重点】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简明性。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2、自学:明确问题,同学们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为展示做准备。
3、展示:由小组代表发言,不完整的或不准确的由组内同学补充订正。
4、老师明确答案。
追问:导语、主体、结语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见课本
【导学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15分钟)
1、过渡: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展开报道的?又选取了哪几个重点画面?
关于文体知识:
电视新闻是运用电视这一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发现的重大新闻事实所进行的报道。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形象的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的采访报道可与新闻事件同时进行。因此,视像性是电视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本文就是一篇电视新闻的解说词。
【探究活动四】跳读课文,学习写法
学法指导:分析动词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1、阅读主体部分,完成课后选词填空练习。
(1)搜寻 绕过 穿梭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 冲去 转舵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导学重点】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简明性。
指导学生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简明性。
导学过程: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生命之舟》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生命之舟》的基本内容。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生命之舟》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用的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珍贵和伟大。

引出本课的课文《生命之舟》。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词语句型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学生进行口头练习。

4. 深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讨论,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7.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的绘画、手工艺等创作活动,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3)学会如何查找和引用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充分预习。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简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发现。

(2)组间交流,总结课文的特点和优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强调重点难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巩固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强语感培养。

2. 抄写生字词,加强字形记忆。

3. 结合课文内容,自选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考察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能力。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考察学生的字形、字义理解能力。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

《生命之舟》导学案

《生命之舟》导学案

课题7.生命之舟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肆虐”“率先”“同期声”“簰”。

2.诵读课文,了解本文报道了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的动人事迹。

3.了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声画合一。

4. 品味本文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的语言,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为人的精神及群众对他们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了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声画合一。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的语言,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为人的精神及群众对他们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备注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

(包括读音、字形、解词、连词成句等)2.诵读课文,了解本文报道了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的动人事迹。

3. 了解”电视新闻”这种新闻体裁的基本特征。

4. 品味本文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的语言,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为人的精神及群众对他们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学习流程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肆虐”“率先”“同期声”“簰”。

2.诵读课文,了解本文报道了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的动人事迹。

3.了解”电视新闻”这种新闻体裁的基本特征。

4. 品味本文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的语言,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为人的精神及群众对他们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这则电视新闻报道了解放军武警战士驾驶冲锋舟营救落水群众的过程,作者是如何展开报道的?预设问题2:在报道中哪一个情节最难忘、最紧张、最典型?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预设问题3:为什么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四、精讲点拨在报道中哪一个情节最难忘、最紧张、最典型?为什么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5分)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生命之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生命之舟》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生字词。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生命之舟》,学习生字词。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生字词。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口语练习:(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复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读后感评价:评估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探索生命的方法》 学习任务单

《探索生命的方法》 学习任务单

《探索生命的方法》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

2、掌握探索生命的主要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能力。

4、认识生命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内容1、生命的定义与特征生命的定义:探讨生命的广泛共识和不同学科中的解释。

生命的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应激性等。

2、细胞生物学基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细胞的各个部分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的结构和它们所承担的功能。

细胞的生命活动: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分裂等。

3、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阐述 DNA 和 RNA 的结构、复制和转录过程。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和生命活动。

4、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5、生物进化理论进化的证据与机制:如化石记录、自然选择、基因漂变等。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探讨新物种产生的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6、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微镜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及应用。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PCR 扩增、基因克隆、蛋白质分离与鉴定等。

7、生命科学研究的伦理与道德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带来的伦理挑战。

遵循伦理原则的重要性:确保研究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

三、学习资料1、教材《生命科学导论》:系统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深入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在线课程国内知名高校的生命科学相关公开课。

专业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的课程。

3、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等权威杂志上的生命科学研究论文。

4、科普读物《自私的基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遗传学和进化理论。

四、学习活动1、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认识生命 实践活动任务单

认识生命 实践活动任务单
2.你设计从哪些方面描述生物?
任务三了解生物
通过活动,你是否了解到一些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特殊的生物现象,写出3条生物的基本特征。
我的收获和感受
认识生命
学习任务单
学生姓名:
学校: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老师评价
学生完成情况:
□A-非常好
□B-比较好
□C-合格
□D-需要重做质性描述及源自议:任务一认识生物1.你为大家介绍了哪些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全班展示完毕后,你对哪种生物印象最深刻?它有什么特点?
任务二过程方法
1.你都通过哪些方式收集资料的?

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 生命之舟导学案 语文版

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 生命之舟导学案 语文版

第7课生命之舟(第1课时)【学习目标】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难点: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救人的精神及群众对他们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课前积累】1.本文的体裁:(电视新闻)2.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

它的特征是:声画合一;采用时间顺序展开报道;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

【课上突破】一、预习反馈1.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穿梭.()肆虐..()率.先()迂.回()溃.口()2.这是一则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以和为主要传播手段,其中,是它的视觉形象,即解说词,音响等是它的听觉形象。

二、分析课文1.读过课文后哪一个情节令你最难忘、最紧张、最典型。

2.“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3.“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为什么这里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呢?4.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5.当地群众为什么把这些舟船称为“生命之舟”呢?6.本文的主旨:表达了对解放军、武警官兵的和,对他们舍己救人精神的肯定。

【课后提高】1.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是()A.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B.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

按照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

C.报纸广播客观的报道信息,不必用联想来获得现场感。

D.电视新闻的主要特点是声画合一。

2.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你是严冬里的炭火,,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A.你是酷暑里的浓荫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课后反思】《生命之舟》第1课时【课上突破】一、1.略2.画面声音画面声音二、1.小女孩获救的过程。

2.表示语言省略,所说的话没有全部写出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之舟》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之舟》教案

教学方法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语文能力和素养。
课堂氛围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否良好, 是否能够让学生感到舒适、安全 、自由,是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 交流和互动。
06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
总结词
内容充实、重点突
详细描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生命之舟》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文本解读、问题 探讨和写作训练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和技能。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
总结词
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详细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例如,在写作训练环节,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与“生命之舟”相关的文章,这样既锻炼了 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展示课文内容、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 的感性认识。
在线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宽知 识面。
实物展示
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如救援装备等,帮 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
互动教学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师生、生 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05
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其人文素养和思考能 力。
课堂活动
80%
活动一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 对生命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
100%
活动二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 角色,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情 感。

7—8生命之舟

7—8生命之舟
2)矢志不移:
3)劫后余生:
4)经久不息:
5)功成名就:
3、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4.通讯的特征:容量大: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样式多,此点可在通讯的类中详见。写法活:结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3)选段表现了袁隆平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讯一般来说有四大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
5、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场面五:下午四点,共救起17000多人。
2、其中让你最感动、最难忘的情节是。学生表演这一情节。
3、归纳电视新闻的特点:1),即运用电视画面把具体的可视的典型形象,通过电视屏幕呈现给观众,获得最感性的认识。2),及综合广播、报纸、摄影等表达方式的有用部分--------用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同时传递信息。3)、、及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初二语文上册《生命之舟》教案

初二语文上册《生命之舟》教案

初二语文上册《生命之舟》教案一、学习目的:1、了解电视旧事的特点。

2、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言语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二、文体知识:2、背景资料,2021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风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

拍摄进程当中,记者一直采用长镜头记载的手法,记载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局面。

在编辑进程当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局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3、标题解说。

2021年簰洲湾发作溃口后,束缚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

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束缚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肉体的表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有限感谢与热爱之情。

三、主题剖析:本文经过报道1988年簰洲湾发作溃口以后,束缚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迹,表现了束缚军和武警战士贪生怕死、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高尚肉体。

〔一〕结构剖析: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1-2段〕簰洲湾溃口,2号清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末尾营救群众。

第二局部:〔3-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局面。

第三局部:〔10段〕总结这次营救举动的效果。

〔二〕写法剖析:电视旧事是应用电视传达工具传达早先发作、发现和变化的理想,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

这那么电视旧事除了具有普通旧事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1、声画合一。

电视旧事是以画面和声响为主要传达手腕的旧事,画面是它的视觉笼统,解说词、音响那么是它的听觉笼统,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

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同,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相互配合。

这那么〝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严密配合,不只表达出电视旧事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停止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入的思想,协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理想,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学习任务单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学习任务单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命起源的主要学说和观点。

2、分析不同学说的证据和局限性。

3、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生命起源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

二、学习重点1、生命起源的化学起源说、宇生说和热泉生态系统说等主要学说。

2、生命起源所需的条件和可能的过程。

三、学习难点1、理解生命起源过程中的复杂化学变化和分子进化。

2、评估不同学说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学习方法1、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文章和研究报告,了解生命起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观看纪录片和科普视频,直观感受生命起源的奥秘。

3、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共同探讨生命起源的问题。

五、学习过程1、知识回顾(1)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2)回顾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和进化历程,思考生命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发展的。

2、引入主题(1)提出问题: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诞生的?(2)展示一些关于生命起源的神秘现象和未解之谜,激发学习兴趣。

3、主要学说介绍(1)化学起源说阐述化学起源说的核心观点,即生命是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无机物逐渐演变为有机小分子,再形成生物大分子,最终形成原始生命。

分析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如高温、高压、闪电、紫外线等,以及这些条件如何促进化学反应的发生。

介绍米勒实验,解释实验如何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以及实验中生成的有机物质。

讨论化学起源说的证据,如在陨石中发现的有机分子等。

思考化学起源说的局限性,如无法解释生命最初的遗传物质是如何形成的。

(2)宇生说讲解宇生说的主要内容,即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于宇宙中的其他天体。

介绍宇宙中存在有机物质的证据,如星际尘埃中的有机分子。

探讨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可能带来生命物质的可能性。

分析宇生说的优缺点,如难以确定外来生命物质在地球上存活和演化的过程。

(3)热泉生态系统说描述热泉生态系统的环境特点,如高温、高压、富含化学物质等。

解释热泉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生命起源机制,如化学反应的驱动和特殊的生态环境。

《生命的家园》 学习任务单

《生命的家园》 学习任务单

《生命的家园》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命的家园”的含义,认识到地球作为生命家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2、了解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探讨人类活动对生命家园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掌握保护生命家园的方法和措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二、学习内容1、地球的生态系统介绍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海洋、湿地等。

分析每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其中的生物多样性。

2、生命的多样性讲解不同种类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意义。

3、人类活动与环境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如砍伐森林、过度捕捞、工业污染等。

了解气候变化对生命家园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

4、保护生命家园的行动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

掌握个人和社会在保护地球方面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如节约能源、减少垃圾、支持环保组织等。

三、学习资料1、教材《生命的家园——地球生态系统概论》2、纪录片《地球脉动》3、科普文章《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的影响》4、相关网站:环保部官网、世界自然基金会官网四、学习活动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地球生态系统、生命多样性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重点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命家园的理解和感受。

2、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或公园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

3、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成功的环境保护案例,如塞罕坝林场的建设。

4、主题演讲学生围绕“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命家园”进行主题演讲,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考。

五、学习评估1、知识测验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作业评估布置关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书面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项目评估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关于保护生命家园的实践项目,如制定家庭环保计划或组织社区环保活动,并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生命的家园》 学习任务单

《生命的家园》 学习任务单

《生命的家园》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命的家园”这一主题的内涵,包括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2、探究生命家园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3、培养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关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和责任感。

4、掌握一些保护生命家园的方法和行动策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理念。

二、学习内容1、生命的多样性地球上不同生物的种类、特点和分布。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2、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介绍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如森林、草原、海洋、湿地等。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3、生命家园面临的危机详细阐述环境污染的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及其对生物和环境的危害。

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表现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状、原因和后果。

4、人类活动对生命家园的影响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的生态失衡。

5、保护生命家园的行动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如节约能源、减少垃圾排放、爱护动植物等。

社会和政府层面的环保政策和措施,以及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资源1、相关书籍《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2、纪录片《地球脉动》《蓝色星球》3、科普网站中国科普网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官网4、学术论文四、学习活动1、阅读与讨论分组阅读指定的书籍和文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观看纪录片并撰写观后感观看相关纪录片,记录片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并结合学习内容撰写观后感。

3、实地考察组织到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或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撰写考察报告。

4、主题演讲每个学生选择一个与“生命的家园”相关的主题进行演讲,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生命的家园》 学习任务单

《生命的家园》 学习任务单

《生命的家园》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命的家园”的内涵,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2、认识到生命与家园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保护家园对生命存续的重要性。

3、培养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成积极的行动意愿。

二、学习内容(一)生命家园的构成要素1、自然环境地质地貌:山脉、河流、平原、海洋等的形成和特点。

气候条件:不同气候带的特征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相互关系。

生态平衡: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人类活动与家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农业、工业、城市化等。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污染、资源开发、生物入侵等。

(二)生命与家园的相互关系1、生命依赖家园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举例说明动植物如何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提供食物、清洁空气和水、调节气候等。

2、家园因生命而丰富生物在塑造环境中的作用:例如土壤形成、水循环的促进。

文化与生态的关联: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三)保护生命的家园1、环境问题与挑战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森林砍伐、物种灭绝等。

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威胁。

2、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3、个人与社会的行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节约能源、减少垃圾、绿色出行等。

社会组织和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三、学习资源1、推荐阅读书籍《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2、在线课程网易公开课中的环境科学相关课程Coursera 上的生态学课程3、纪录片《地球脉动》《蓝色星球》4、科研报告和论文可在学术数据库中搜索关于生命家园和环境保护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学习活动1、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所在地区的环境变化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分享身边的环保故事和经验。

2、实地考察选择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或公园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生物种类和环境状况。

敬畏生命学习任务单

敬畏生命学习任务单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课本93-98页《敬畏生命》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探究活动:透过生命救援活动,立敬畏生命之情怀
具体活动:观看“厦门市曙光救援队进行生命救援”的视频并思考问题:
1.视频中,令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片段是?
2.它让你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认识?
【学习任务二】
探究活动:衡量生命与任何物,明生命珍贵之无价
2.那么,“我”能当我在看到时,我可以。
当我在看到时,我可以。
【学习任务五】
探究活动:倾听生命奔赴故事,感休戚与共之美好
具体活动:倾听教师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并思考:
1.照片背后的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2.从救援队和灾区群众身上,你看到了他们对待生命的哪些共同的态度呢?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敬畏生命
学习目标
1.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对生命救援情境的深层次、多角度分析,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全面及发展的思维方式,科学精神素养落地生根;通过关怀自己的生命到对他人生命关怀的实践思考,培养主动参与社会事务、主动承担公共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公共参与能力。
1.不顾自身危险去救助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2.厦门市曙光救援队不顾自身危险展开生命救援的行为是否和扬雄的思想出现矛盾了呢?
【学习任务四】
探究活动:回至满目疮痍现场,思何为我之可以做
具体活动:假设坐上时光机,穿越回莫兰蒂台风重创厦门的2016年,此时你正直击灾情现场,思考:
1.台风警报未解除前,看到家楼下的一棵树摇摇欲坠,身为未成年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像救援队学习、主动帮忙固定树枝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