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如何选择抗生素

合集下载

肾功能不全抗生素选择

肾功能不全抗生素选择

常见抗菌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消除相的变化 及血液透析时剂量的调整
半衰期(h) 品名 正常人 肾功能不全者 血液透析
青霉素类
青霉素
0.5h(约19%肝脏代谢,约75%的给 药量于6h内经肾排泄) 1-1.3h(肝脏代谢,约60%的口服药 量于6h内以原形经肾排泄,20%以青 霉噻唑酸随尿液排泄)
2.5-10h
延长2倍和4倍
一次最大剂量2.25g,q8h ,血透后追加0.75g
半衰期(h) 品名 头孢菌素类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 1.5-2h(不代谢,约80-90%的给药量于 24h内以原形经肾排泄) 12h 延长 血透清除缓慢,透析后补加 0.25-0.5g
正常人
肾功能不全者
血液透析
1.2-1.6h(约89%的药物在给药8h内经肾 排泄)
,一般感染均避免使用,必须使用时,需减量并严密观察 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 多黏菌素类

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择


肾功能损害者忌用
四环素类(多西环素除外) :可加重氮质血症 呋喃类、萘啶酸:可在体内明显积聚,引起神经系统毒性 反应
肾功能受损无需调整剂量的抗细菌药物

阿奇霉素、头孢曲松、莫西沙星、氯霉素、克林

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择

剂量需适当调整: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本身无
肾毒性
大部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羧苄西林、阿洛

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
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

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等
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择

剂量需显著减少:有明显肾毒性,且主要经肾脏排泄
肌酐清除率估算公式:

肾衰患者常用抗生素注意事项

肾衰患者常用抗生素注意事项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一、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如果存在肾功能不全,慎用左氧氟沙星.2、对于肌酐清除率大于等于50ml/min患者没有必要进行剂量调整。

3、肾功能正常:250mg或500毫克缓慢静滴,时间大于60分钟,24小时一次。

或750mg缓慢静滴,时间大于90分钟,24小时一次。

4、肌酐清除率20~40ml/min:每48小时750mg 或首剂500mg,此后每24小时250mg。

或者250mg每24小时一次缓慢静滴。

5、肌酐清除率10~19ml/min:第一次给予750mg,此后每48小时500mg;或第一次给予500mg,此后每48小时250mg;或每48小时给予250mg.6、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第一次给予750mg,此后每48小时500mg;或第一次给予500mg,此后每48小时250mg。

7、分子量:415。

85 蛋白结合率24%~38%87%由肾脏排出。

8、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不能有效清除体内的左氧氟沙星,故透析后不用补充.二、注射用阿奇霉素1、分子量:1465.59 蛋白结合率为7%~15%。

2、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主要经过胆汁排泄。

三、头孢曲松钠1、分子量661.59 蛋白结合率95% 60%经尿排出。

2、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大于5ml/min,每日剂量应少于2g。

3、血液透析对本品清除率不高,透析后不需要补充剂量.四、头孢西丁1、分子量449。

43 蛋白结合率80.7% 85%经肾排泄。

2、肌酐清除率50—30ml/min:1~2g,8—12小时一次。

肌酐清除率29-30ml/min:1—2g,12-24小时一次。

肌酐清除率9—5ml/min:0。

5-1g 12—24小时一次。

肌酐清除率小于5ml/min:0.5—1.0g 24-48小时一次五、头孢哌酮舒巴坦1、头孢哌酮约25%经过肾脏排泄。

舒巴坦84%经肾脏排泄2、肌酐清除率15-30ml/min时:舒巴坦每日最高2g,分12小时一次。

肾功能不全时,哪些抗菌药要调整剂量?4张表格帮你轻松搞定

肾功能不全时,哪些抗菌药要调整剂量?4张表格帮你轻松搞定

肾功能不全时,哪些抗菌药要调整剂量?4张表格帮你轻松搞定4张表格告诉你!我们知道,肾脏在药物代谢、排泄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随着病程的变化,药物的给药次数增加、用药剂量加大、用药时间过长等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产生“肾毒性”。

对于老人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更应谨慎。

但肾功能不全时就不能使用抗生素了吗?或者该怎么使用抗生素较为合理?通过4个案例和4张表格,我们来总结常用抗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剂量调整。

青霉素类抗菌药怎么调?案例1:患者,男,86岁,身高168cm、体重62.8kg,血肌酐155μmol/L↑(正常值59-104μmo l/L,不同检测方法参考范围略有出入)。

临床医师给予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3.2g,静脉滴注,每8h给药一次。

这个用药剂量是否合理?需要调整吗?▎用药分析首先我们根据案例中的信息,按照血肌酐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肌酐清除率=[(140-年龄)×体重(kg)]/[0.818×血肌酐(umol/L)] 可以和小编简单计算一下,肌酐清除率约为26.7ml/min。

要知道当患者的肌酐清除率为10-30ml/min时,应该减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剂量。

因此,将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剂量可调整为1.6g ,给药间隔时间不变。

若患者的肌酐清除率为>30ml/min时,可以考虑上面案例中提到的剂量。

▎给药建议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青霉素类抗菌药应该注意调整剂量: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对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延长用药时间间隔。

这些需要调整剂量的药物详见表1。

(点击查看大图)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怎么调?案例2:患者,女,85岁,身高156cm,体重56kg,血肌酐236μmol/L↑(正常值45-84μmol/L,不同检测方法参考范围略有出入)。

临床医师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1.0g:0.5g)3.0g,静脉滴注,每12h给药一次。

肾功能不全者忌用哪些抗生素

肾功能不全者忌用哪些抗生素

被 查 出患有糖尿病 肾病 ,肾功 能只剩 下原 来的三分之 二。最近 一年 多来 , 我 经常 患上
呼吸道 感染 、 尿道 炎和毛 囊炎等 感染性 疾病 。医
霉 素、 阿莫 西林 、 甲硝 唑、 强力霉 素和利福平等 。 需要注意 的是 ,肾功能 不全者无论选用何种 抗生素 , 都应有 医生 的指导 , 而且在用药期 间应密
2 . 四 环 素 类 抗 生 素
四环素 类抗生素在 进入 人体后 , 百分 之百地 由 肾脏进 行代 谢 , 因此 会加 重 肾脏 的 负担 , 引起
肾功能 受损。常用 的 四环素 类抗 生素 主要包 括 : 四环 素、 土霉素、 金霉素等。
3 . 喹 诺 酮 类 抗 生素
你 使用胰 岛素的量若 过大 , 或在病情 好转后
疗后会 感到体 力有所 增加 , 精神状 态好转。但是 ,
有些糖 尿病 患者在使用 胰岛素后 , 也可能 感觉体 力变差。根据你 的描述 , 你头晕 乏力 的症状 可能
是 由以下两种原 因之一引起的 :
1 . 使 用 胰 岛 素 的 方 法 不 正 确
孢替安、 头孢噻肟、 头孢唑肟 、 头孢 曲松等 。
疾病 防治 就诊咨询
肾功能不全者忌用哪些抗 生素
编辑 同 志 :
也都是 由肾脏来 代谢 的 , 因此 , 肾功能 不全 者在 使 用上述药物 时 , 应在 医生的指 导下减 少 药物 的
用量。
我 惠 糖 尿 病 已经 8 年 了。3 年生素主要 有 : 红
糖 尿病患者 在使用 胰岛素治疗 一段 时间后 , 会 因为从饮 食 中摄 入 的钾 不 足或是 因为胰 岛素 促 进 了钾离 子在细胞 内外 的转移 , 导致 身体缺钾

肾功能不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肾功能不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 键 词 肾功 能 不 全
用 药
啶酸可在体 内明显积聚 , 引起神经 系统 不
良反应 , 故 肾功 能不 全忌用 。
给 药 方 案 的 调 整 患 者 的 肾功 能 损 害 程 度 为 调 整 抗 菌 药物剂量 的重要指 标 。肾功能试 验 中 以
抗 茵 药 物 合 理
其对 肾脏和其他重要脏器毒性 的大小 , 在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O1 . 01 1
许多抗菌药物主要经 肾排泄 , 某 些药 物有 肾毒性 , 肾功能不全用该类药物时易 发生不 良反应 , 因此治疗 肾功能不全患者
肾功能不全时不宜应用的药物 : 毒性
内生肌酐清 除率最 具参考 价值 。而 m尿 素氮 、 肌酐 等指标 易受年 龄因素。外因素 等干扰 , 因而影 响了其准确性 。有 条件 的 可作 血药浓度监测 , 实行个体 化给药。 肾功能损害 药物剂 量 可以减 量应 用 或延长给药 时间和 二者结 合 3种 方式 调
整 给 药 方 案 。前 者 为 给 药 时 间 不 变 , 每 次
量 的调 整
属此种情况 。氟 喹诺酮类 中的多数 品种 以及 其他主要 经肾排泄 者亦 属此类 。
①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 ②抗 菌药 物对 肾毒 性的大小 ; ③ 药 物的体 内过程 和特 点 ; ④
’ t NE , q . E e t ) 凇 敞t l Ni
( 3 c 0 鞋8
肾 功 能 不 全 抗 菌 药 物 的 合 理 应 用
金 尚英
均避免选用 , 即使 肾功 能 轻 度 损 害 也需 严 抗 菌 药 物 的应 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剂量调整分析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剂量调整分析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剂量调整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剂量调整情况,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肾病风湿免疫科接治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数据进行整理,回顾并分析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共100例。

结果:本次实验共调查100例患者,其中共70例需要剂量调整,占比62.50%,已调整的占需调整的30.00%(21/70)。

结论:在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应用时,应按照其个人情况以及病情发展变化进行合理用药,制定针对性用药方案,才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而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在应用时不需要调整剂量,所以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抗菌药物;剂量调整肾功能不全又被称为肾功能衰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肾脏肾小球排泄功能异常,所以临床中主要以肌酐高于正常值上限和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值下限,因为肾小球被严重损坏,所以机体在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降低,导致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后群[1]。

主要分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急性肾功能不全,因为此时患者各个器官已经有所损伤,所以在用药后,药物的吸收、体内的分布、代谢等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2]。

现阶段,大部分抗菌药物进入人体后都需要通过肾脏排出,因此对于肾功能减弱的患者,需要按照其体内的肌酐清除率来合理选择药物剂量[3]。

本次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肾病风湿免疫科接治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数据进行整理,回顾并分析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分析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剂量调整情况,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整理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肾病风湿免疫科接治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数据进行整理,回顾并分析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共100例。

其中包含53例女性患者,占比53.00%,其余47例均为男性患者占比47.00%,年龄最大的患者80岁,年龄最小的患者59岁,平均年龄(71.4±7.8)岁。

肾功不全抗生素

肾功不全抗生素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用量
万古霉素肌酐清除率
常规用量>80ml/min
每1~3日1000mg 50~80
每3~7日1000mg 10~50
每7~14日1000mg <10
美罗培南
每12小时1g 26~50
每12小时0.5g 10~25
每24小时0.5g <10
泰能
常规用量>70ml/min
每6~8小时0.5g 30~70 ml/min
每8~12小时0.25~0.5g 20~30 ml/min
每12小时0.25g <20 ml/min
舒巴坦
最大量每12小时1g 15~30 ml/min
每12小时0.5g <15 ml/min
氟康唑
常规剂量每24小时1次>40 ml/min
常规剂量的1/2或每48小时1次21~40 ml/min
常规剂量的1/3或72小时1次10~20 ml/min
头孢他啶
每12小时1g 31~50 ml/min
每24小时1g 16~30 ml/min
每24小时0.5g 6~15 ml/min
每48小时0.5g <6 ml/min
每12小时0.2g >30 ml/min
每18~24小时0.2g 5~29 ml/min
左氧氟沙星
重症细菌感染、慢支、社区获得性肺炎:
首剂500mg,每24小时250mg维持20~49 ml/min 首剂500mg,每48小时250mg维持10~19 ml/min 院内获得性肺炎:
首剂750mg,每48小时750mg维持20~49 ml/min 首剂750mg,每48小时500mg维持10~19 ml/min 莫西沙星不用调整剂量。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考试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考试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考试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考试,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抗菌药物分类: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抗菌药物,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同时,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

各类抗菌药物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了解各类抗菌药物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在肝功能减退患者中可正常使用,但需注意剂量调整;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肾功能减退患者中需减量使用;磺胺类药物在肾功能减退患者中需避免使用等。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避免药物蓄积和毒性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监测: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总之,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考试需要掌握抗菌药物的分类、应用原则、各类抗菌药物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剂量调整和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临床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临床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临床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1、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1)选择药物和设计给药方案时,必须考虑:药物的肾毒性、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如正在进行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时,应估测对药物清除率的膨响。

(2)根据肾功能不全程度应调整药物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2、肝功能不全应用抗菌药物注意: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药物对肝脏毒性反应及肝功能减退对药代动力学的膨响,避免使用肝毒性明显的药物.3、新生儿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一般应选用青毒素类、头胞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避免使用或慎用氯卷素、横胺药等抗菌药物,避免应用氨基糖昔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不能迸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禁止使用四环素类、喳诺酮类药物.新生儿不宜肌肉注射.4、小儿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注意:避免应用氨基糖昔类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8岁以下儿童不用四环素类药物,18岁以下未成年人避免使用瞳诺酮类药物.5、妊娠妇女应用抗箧药物注意:必须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及妊娠期妇女药代动力学的改变,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在必须用药时,应选择风险效果之比最小的药物,并告知患者药物对继续妊娠可能引起的风险。

6、哺乳妇女应用抗菌药物注意:必须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可能选择在乳汁中浓度低、安全性高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并按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与哺学时间,如哺乳结束后立即用药,或在婴J由长睡眠前用药,使婴儿从乳汁中摄取的药物降至最低.7、老年患者应用抗图药物注意:老年人因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减退,药代动力学过程有明显变化,特别是由于肾功能减退而致药物血浓度增加,不良反应也增加,应尽量使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并依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肾功能不全时,4类抗菌药物如何调整?一文掌握!

肾功能不全时,4类抗菌药物如何调整?一文掌握!

肾功能不全时,4类抗菌药物如何调整?一文掌握!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脏排出,由于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与肾功能正常者相比,需兼顾保证疗效和防止副作用两个方面。

在治疗感染导致的肾盂肾炎时,应用抗菌药更需要慎重。

那么临床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到底该如何使用抗生素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1.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严密监测肾功能情况。

2.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较低的抗菌药物。

3.根据肾功能轻、中、重度损害,每日剂量分别减为原正常剂量的1/3-1/2,1/2-1/5和1/5-1/10。

4.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必须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清除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1]。

如何选用抗菌药物?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须调整给药方案。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代谢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强度。

1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绝大部分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主要以原型和(或)代谢物形式经肾脏排泄,仅少量经胆汁排泄。

其中,肝功能正常者应用哌拉西林后,约10%~20%经胆汁排泄,而氯唑西林和苯唑西林约有10%经胆汁排泄,以上药物的胆汁排泄量均高于其他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总之,绝大部分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时,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者需减少剂量和(或)延长给药时间间隔,见表1。

表1:青霉素类抗菌药剂量调整分类及具体药品2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绝大部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主要以原型和(或)代谢物形式经肾脏排泄,少量经胆汁排泄。

其中,头孢哌酮几乎不在体内代谢,主要经胆汁排泄(胆汁中药物回收量≥40%),约25%经尿液排泄,严重肝功能不全或胆道梗阻者,尿液中排泄量可达90%。

肾功能不全患者如何用抗菌药物

肾功能不全患者如何用抗菌药物

22 | 用药与健康 2016.01Medicine And Health |安全用药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病理生理状况,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考虑患者因素,给药方案包括三种:一是根据肾功能轻、中、重度损害,每日剂量分别减为原正常剂量的 1/3~1/2,1/2~1/5 和 1/5~1/10。

另一种是根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肌酐清除率(Ccr )估算值进行剂量的调整,此法最具参考价值。

还有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给药方案。

此法对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调整最为理想。

考虑药物因素,给药方案包括四种:一、不需要调整剂量或剂量略肾脏是人体最大的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毒物,同时通过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的有用物质。

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过程后排泄,其排泄的途径包括肾脏、胆汁、皮肤、肺等,但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当肾脏发生病变时,药物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发生改变,如肾功能衰竭时,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从肾排泄障碍,引起血药浓度升高,药物的肾毒性增加。

同时,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的多种因素,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年轻一点的人也不同,如肾脏清除能力减低,肾毒性药物敏感性增高。

七十岁的李大爷最近因为受凉老慢支复发到医院就诊,医师给他开了两盒头孢克洛片,发药窗口的陈药师交代他一日两次,一次两片饭后服用;他注意到隔壁窗口的一个小伙子拿着和他一样的药,而药师却交代一日三次,一次两片服用。

大爷奇怪了,问:“我俩一样的药,为什么我少吃两片,能达到效果吗?”陈药师听到李大爷的疑问,笑着解释说:“大爷,是药三分毒,这吃药也得看人,您是老人,人家是小伙子,你们俩肾功能不一样,您可千万别自作主张多吃,这有可能造成药物性肾损害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减的药物,包括:由肝代谢或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的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抗结核的利福平、四环素类的多西环素等;另一类是通过肾和肝两种排泄途径的药物,如部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以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莫西沙星,这类药物的剂量无需调整。

抗菌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合理应用与调整

抗菌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合理应用与调整

抗菌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合理应用与调整一、引言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有效地消灭或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因为肾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之一,肾功能不全患者往往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容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合理应用与调整,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在治疗这类患者时更加科学有效。

二、肾功能不全的定义及分类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导致尿液中代谢产物排泄减少的一种疾病。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大小,肾功能不全可分为急性肾损伤(AKI)和慢性肾病(CKD)两类。

其中,AKI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肾功能急剧下降,常常是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缺血性肾病等造成的;而CKD则是指肾功能逐渐下降,持续时间较长,常见原因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肾脏代谢和排泄功能下降,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浓度容易积累,容易出现药物中毒和不良反应。

三、抗菌药物的分类及适应症根据药理学作用和药物靶点的不同,抗菌药物主要分为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三大类。

1.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根据患者的GFR水平来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以避免过度积累而导致中毒。

对于肾小球滤过率在30ml/min以下的CKD患者,应减少抗生素的剂量和延长用药间隔,避免药物毒副作用对肾脏的损害。

2.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常见的包括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等。

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谨慎,尤其是那些通过肾脏代谢和排泄的药物,容易在体内积累,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调整抗病毒药物的剂量和用药频率,避免药物在体内的过度积累。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选药原则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选药原则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选药原则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选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明确诊断,合理选药:首先需要明确疾病的诊断,根据诊断结果选择适合的药物。

同时,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特别是那些具有肾毒性的抗生素、感冒药、镇痛药等。

2.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那些可能产生肾损害的药物。

例如,使用他克莫司的病人要避免使用抗真菌药物或CCB类降压药。

3. 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排泄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肾功能的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

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4. 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较小的药物:优先选择无肾毒性或肾毒性较小的药物。

如果必须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应尽可能减少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5. 避免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等。

如果必须使用这些药物,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用药剂量及用药间隔时间。

6. 注意肝功能的状况:对于肾功能不全但肝功能正常者,可选用双通道排泄的药物。

总的来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选药原则是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肾脏毒性大的药物,并尽量选择无肾毒性或肾毒性较小的药物。

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不要随意更改用药方案或自行购药使用。

肾功能不全抗生素使用

肾功能不全抗生素使用

肾功能不全如何应用抗菌药物?肾脏是大部分抗菌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在肾功能不全时容易导致这些药物在体内积聚以致发生毒性反应,尤其是肾毒性抗菌药物。

因此,肾功能不全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时,不能按常量给予,必须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给药方案。

1、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① 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② 选择肾毒性低的有效品种;③ 避免长时间应用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④ 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⑤ 密切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⑥ 尽可能测定药物(特别是具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的血浆浓度,以调整用药剂量。

2、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择:选择抗菌药物可依据肾功能减退时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改变以及对肾脏的毒性大小来决定,一般分为四组:⑴抗菌药物维持原剂量或略减:此类主要是在肝脏内代谢或主要自肝胆系统排泄的药物。

包括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利福平、多西环素、林可霉素类等。

青霉素类中,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等大部分经肝胆系统排泄,在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延长不明显,可按原剂量给药或略减量。

新型头孢菌素一般均无肾毒性,而且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时也较少发生毒性作用,其中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大部分经肝胆系统排泄;头孢噻肟主要在体内代谢,一般均能按原剂量给药,在肾功能中度以上损害时,仅需适当减量。

氯霉素、两性霉素B虽在肾功能减退时半衰期轻度延长,但因为两药具明显的血液系统毒性或肾毒性,宜减量应用。

如同时有肝功能不全时,更需严格控制使用。

⑵剂量需适当调整:此类药物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如青霉素、羧苄西林、阿洛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

氟喹诺酮类药物虽无明显肾毒性,但因为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时,可在体内明显积聚,因此,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⑶剂量需显著减少:此类药物有明显肾毒性,且主要经肾脏排泄,包括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

常见肝肾损伤抗生素

常见肝肾损伤抗生素

一.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肾损害的类型及机制药物导致的肾损害大多损害肾小管和肾间质。

抗菌素导致肾损害的主要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抗菌素的直接毒性,二是药物诱发的免疫损伤。

此外,抗菌素和肾脏的关系还表现在,肾功能下降后,某些抗菌素通过肾脏的排泄障碍而在体内蓄积,引发其他问题。

1. 氨基糖苷类常用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及链霉素等,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2. 多肽类包括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

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主要从肾脏排泄,在肾功能下降时,两药的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

全身给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出现肾脏毒性,尤其是原已有肾脏疾患则更易产生。

主要表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及尿素氮上升,及时停药一般可恢复。

万古霉素80%-90%以原形从肾脏排泄。

清除半衰期成人为5-11小时,当肾功能衰竭时,半衰期将延至7天以上,故肾功能衰竭患者用药需增大间隔时间,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3.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包括青霉素G,双氯青霉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等。

青霉素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通过肾脏后随尿液排泄出去,一般不会在身体蓄积而产生直接肾毒性。

青霉素类导致的肾损伤类似于过敏反应,绝大部分患者发生在用药后2~3周,也可在1~2 月不等,容易误诊。

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肾毒性最大,其中头孢拉定因为经常引起血尿而被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多次。

第二代(头孢他啶除外)及以上头孢菌素肾毒性明显减少。

4. 磺胺类磺胺类药物的乙酰化代谢产物容易在肾小管形成结晶而堵塞肾小管,导致肾小管坏死。

多发生在血容量不足、原有肾脏病变、药物过量或特定的尿pH值情况下。

5.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主要是以原形经肾脏排出,可在肾小管产生结晶,尤其在碱性尿中更易发生,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或减量使用。

二.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使用尽量避免使用经肝或有相当量药物经肝清除,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有毒性反应发生。

抗生素与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生素选择与剂量调整

抗生素与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生素选择与剂量调整

抗生素与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生素选择与剂量调整抗生素在医学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但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谨慎进行。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以指导临床实践。

一、影响抗生素处理的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发生异常,从而影响抗生素在体内的药动学。

因此,在确定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时,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

肝功能不全会导致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进而延长抗生素的半衰期,增加患者暴露在药物的时间上。

而肾功能不全则会影响药物的排泄,导致药物的蓄积。

二、抗生素的选择与剂量调整2.1 抗生素的选择-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生素选择首先要遵循病原学指导原则。

即明确病原体后,根据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测定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 同时,应尽可能选择具有较低肝肾毒性的抗生素。

例如,万古霉素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肝肾的损伤较小,可优先考虑使用。

2.2 抗生素的剂量调整- 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降低需要通过肝脏代谢的抗生素的剂量。

一般来说,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抗生素的剂量要进行相应减少。

可以根据患者的肝功能状态,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药物血药浓度。

-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的剂量调整常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GFR)。

通常,抗生素经肾脏排泄的剂量需要根据GFR的降低程度进行调整。

医生可以根据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调整剂量,并适时监测药物浓度与疗效。

三、常用抗生素的肝肾功能不全剂量调整策略举例3.1 青霉素类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肝肾功能不全剂量需减半。

- 青霉素G:肝肾功能不全需减少剂量和延长给药间隔。

3.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肝功能不全明显时需减少剂量和增加给药间隔。

- 克拉霉素:剂量仅需参考肾功能不全情况进行调整。

3.3 链霉素类抗生素- 阿奇霉素:肾功能不全时剂量需减半。

- 克林霉素:肝肾功能不全时剂量需减半。

以上仅为举例,具体剂量调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儿科用药是一个值得 研究和探 讨 的领 域 , 要 做到 安全 、 合 理用药必须努力钻研专业技术 , 在深入认识 和研究儿科 用药复 杂性 的基础上 , 结合儿童生理 和药物体 内过程特点 确定 用药 方 案, 同时考虑药物经济学 因素 , 尽量选择质优价廉 的药 品。
参 考文献
1 张雷 , 王永 民, 陈斌 燕. 儿童 药物不 良反应研 究 [ J ] . 中国临床药 理
的及 药物本身性质决定 , 正 确的给药途径对 保证药物的吸收和 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通常来讲 : ( 1 ) 口服 或鼻饲给药较 为安 全, 部分药物 如地 高辛 口服 较肌 内注射 吸收快 , 应 引起 注 意 ;
( 2 ) 皮下注射给药可损 害周 围组 织且吸 收不 良, 不适用 于新生 J L ; ( 3 ) 地西泮 直肠灌 注 比肌 内注射 吸收快 , 因而更适 于迅 速 控制d , J L 惊厥 ; ( 4 ) 因儿 童皮肤 结构 异于成 人 , 皮 肤粘 膜用 药 易被吸收 , 甚 至可引起 中毒 , 体外用药 时应注意 。
磺 胺类 药物等能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蛋 白 , 使游离型胆红素浓 度 升高 , 出现高 胆红 素血 症 , 甚 至核 黄疸 。此 外 , 新 生 儿血一 脑 屏障不完善 , 多种药物均 能通 过 , 可使毒性增 高。
1 . 3 药物代谢 新生儿肝药酶 系统不成 熟 , 直到 出生 后 8周 , 此 酶系统活性才达到正常人水平 , 新 生儿在出生 8周 内对靠 微 粒体代谢酶 系统灭活 的药 物敏感 。新 生儿 还原 硝基和偶 氮 的 能力以及进行葡萄糖醛酸 、 甘 氨酸 、 谷胱 甘肽结 合反应 的能力 很低 , 对靠这些结合反应灭 活的药物也特别敏感 。
量计算方法包括 折算 法 、 体 质量 法和体表 面积 法等 , 各有 其优 缺点 , 可根据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适 当选用 。可影 响剂 量选 择 的 因素包括 : ( 1 ) 经肝代谢或 肾排泄 的药物 , 有严重肝 , 肾疾病

药物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

药物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

药物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肾功能不全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导致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积聚,同时还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和注意。

本文将介绍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药物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1.1 药物选择在选择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时,首先需要考虑药物的肾脏代谢和排泄途径。

一些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如青霉素类药物和尿酸降解药物,这些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用药应更加慎重。

而一些药物则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和胆汁排泄,如大部分心血管药物和抗生素,这些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代谢和排泄相对较少受到影响。

1.2 剂量调整对于那些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需要适当调整剂量。

因为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药物在体内的清除减慢,容易导致药物积聚,增加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剂量调整的方法一般可以通过计算剂量间隔时间、减少每次剂量和降低药物浓度等方式来实现。

但是具体的剂量调整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来确定,因此在调整剂量时一定要咨询医生的建议。

二、药物监测和疗效评估2.1 药物监测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药物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监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可以了解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况,以及剂量是否合适。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药物血药浓度、尿液中的药物浓度等。

2.2 疗效评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及时评估疗效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疾病指标的变化来评估药物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肾脏代谢和排泄功能受损,可能出现药物作用延迟、疗效下降等情况,因此在评估疗效时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

三、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3.1 药物不良反应由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受损,他们更容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特别是那些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由于在体内积聚的时间增加,容易导致药物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监测药物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功能不全如何选择抗生素肾功能不全病友常有多种合并症或伴发疾病,如身体局部供血不足、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病友常必须长期应用多种药物治。

此外,肾功能不全本身及各种并发症常可引起抵抗力下降,使病友极易感染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包括普通细菌和结核菌感染。

因此肾功能不全病友使用抗生素的频率非常高。

如果不重视这些病友用药剂量的调整,往往会造成药物蓄积中毒而给病友带来严重不良反应。

常用抗生素中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中毒易导致神经精神症状,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及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马叮啉中毒易发生锥体外系症状。

因此医师在对肾功能不全病友进行药物治前,应首先了解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尤其是药物的主要代谢途径。

对于主要经肾脏排泄或代谢的药物,应根据病友的肾脏功能受到损伤程度相应减少剂量。

1例中年男性肾衰竭晚期、尿毒症病友,该病友已规律进行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血液净化1年半。

因为发生心功能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某医院在治心功能衰竭的同时,给予常规剂量的青霉素,每日静脉用药640万U。

治第3天,病友肺部感染症状明显好转,但是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出现幻觉、语无伦次、肥秤藐与淡漠交替发作,根据病友的透析/血液净化情况、心肺功能状态,排除了因透析/血液净化不充分而引起的肾衰竭晚期、尿毒症脑病及缺氧等病因造成的脑病,考虑病友因肾功能衰竭不能排泄出常规剂量的青霉
素,引起药物蓄积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经停药并增加透析/血液净化次数以加速药物排除,病友精神症状逐渐消失。

另一位肾衰竭晚期、尿毒症透析/血液净化病友,因低热、盗汗、咳血痰,拟诊结核感染,某医院用常规剂量的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治。

治2周后病友出现幻视幻听、言语不清、四肢不自主震颤。

在排除其他可能因素后,考虑为利福平蓄积中毒,停药1周后症状逐渐消失。

肾功能不全病友易出现药物中毒的机制,除了肌酐(CRE)清除率下降引起药物原型排泄减慢外,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产物从肾脏排泄减少也可引起代谢产物蓄积中毒。

此外,肾衰竭晚期、尿毒症毒素及继发的各种内环境紊乱可影响肝脏代谢酶功能,使主要在肝脏代谢分解的药物清除也下降。

上述都引起药物容易在肾功能不全病友体内蓄积。

另外,肾功能不全病友体内各种内环境紊乱还使病友对药物的毒性更敏感,从而也使病友的药物中毒发生率增加。

应重视肾功能不全(renal inadequacy)病友的临床用药,留意根据病友的肾脏功能受到损伤程度、药物的代谢途径、药代动力学特点进行相应的药物剂量调整。

可通过减少每次的药物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进行调整,特殊药物还应进行药物浓度监测。

在保证疗效充分的同时,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药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在病友用药过程中发生不可解释的异常病情时,应核实药物剂量是否符合肾功能情况。

如确实存在药物蓄积中毒,应立即停药,采取加速药物排出或拮抗药物毒性的治措施,以利于病友恢复。

肾功能不全时,能选择抗生素的治,但是在选择治时也应留意一些问题,选择使用抗生素的一般原则是:
1、无明显感染迹象者,不给予抗生素;
2、有感染者,应根据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3、选择对肾脏无毒或毒性较小和不因药物蓄积而产生严重损害其他器官的抗生素。

除了选用原则外还应该留意药物剂量的调整,以免用量过多出现不良反应或生命危险,使用抗生素应留意以下几点:
1、基本不必须调整剂量的抗生素:红霉素、强力霉素、利福平等。

2、必须适当调整剂量的抗生素:林可霉素、青霉素族。

氯霉素、两性霉素B等MǔT技跎俚秸?A康?/2~1/3。

3、必须减少剂量的抗生素:氨基糖式类抗生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及先锋霉素。

4、不宜应用的抗生素:先锋霉素正、四环素、万古霉素、新霉素。

肾功能不全使用抗生素治是远远不够的,但此时如积极治仍能逆转肾功能,缓解并发症,下降毒素沉积多尿素氮,防止透析/血液净
化、换肾。

过量、过频等滥用药物的行为会引起体内药物浓度过高,甚至出现药物在肾脏内发生结晶、免疫复合物沉积等现象,影响肾功能。

例如,易引起肾毒性的药物链霉素、灰黄霉素等,若过量使用易引起尿量变化较大,如少尿、无尿或尿量增加,病友出现浮肿、高血压、高血钾,化验则可有血清尿素氮、肌酐(CRE)异常升高等药物性肾损害表现。

所以说滥用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肾损害的罪魁祸首。

武汉明仁肾病医院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EEFHA+免疫活肾平衡治疗体系”,为肾脏病的治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三大特色技术的联合优势,突显了肾脏病治的五大治功能:阻断、吸附、净化、重构、重建。

而中西医药治的紧密结合确保了我们的治及时、有效;这四大技术的有效组合,就确保了多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多靶点、多系统的立体治方式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