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危险因素差异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危险因素差异的辨识在工业生产和设施运营过程中,辨识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危险因素的差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定义、范围、监测监控、评价与评估、管理、事故应急、法规标准以及事故统计等方面介绍两者的区别。
1.定义区别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疾病或财产损失的能源或物质集中区域,如化学工厂、核电站等。
重大危险因素则是指可能导致重大危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如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
因此,重大危险源强调的是物质和能量的集中,而重大危险因素强调的是不确定性。
2.范围区别重大危险源涵盖的范围通常比较具体,如某种特定类型的工厂、设施或设备,而重大危险因素的范围则更加广泛。
重大危险因素可以存在于任何工业生产和设施运营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重大危险源。
因此,在范围上,重大危险因素比重大危险源更加普遍。
3.监测监控区别对于重大危险源,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监测监控措施,如定期检查、测量和审核等,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而对于重大危险因素,则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监控,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的不确定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因此,在监测监控方面,两者都强调对危险源或因素的控制,但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
4.评价与评估区别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评估通常基于特定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预测和评估。
而重大危险因素的评价与评估则更加侧重于对生产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了解和控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评价与评估方面,两者都涉及到风险评估,但侧重点和方法不同。
5.管理区别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通常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并配备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和设备,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而重大危险因素的管理则更加注重对员工培训、设备维护和工艺控制等方面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在管理方面,两者都涉及到安全管理,但侧重点和方法不同。
6.事故应急区别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预案通常需要考虑不同的事故场景和应急措施,包括疏散路线和紧急集合点设置等。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及关系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与关系正确理解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改双重预防机制【一】基本理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解释了事故发生的内因,奶酪模型理论说明了事故发生的外因。
01能量意外释放论该理论认为,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能量或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各种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致害物,如机械能可能导致撞击伤、夹伤等机械伤害,热能可能导致灼烧、中暑等,电能可能会干扰神经,或电击伤亡,等等。
能量意外释放论说明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至于能量或有害物质为什么会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奶酪模型理论则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02奶酪模型理论奶酪模型理论认为,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障(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像“瑞士奶酪”那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漏洞。
正是由于缺陷或漏洞的存在,导致防控屏障这些屏障(措施)不能够很好发挥作用,如果屏蔽某一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所有屏障在某一时刻同时失去作用,就会导致该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因此,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既要辨识出诸如能量或有害物质这样的根本致害物,以便设置相应屏障进行防控,同时还要辨识出防控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并进行修补,以使其发挥应有的防控作用。
【二】基本概念及其关系01 危险源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也译作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像快速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声、光、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是“罪魁祸首”。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安全人必看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基本概念(一)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二)危险源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三)事故隐患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二、三者区别危险源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转化为故障、事故的部位,是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客观存在于某个系统、某个区域、某台设备或某个人等对象中,其表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风险指某个危险源导致一种或几种事故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 一 1986 )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来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再通过对危险源触发事故概率与事故后果影响综合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关于危险源、风险、隐患等相关概念的梳理整合及类型划分
关于危险源、风险、隐患等相关概念的梳理整合及类型划分一、危险源等相关概念的梳理整合1.危险源等相关概念的梳理⑴危险源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又被译作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⑵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见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对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就是基于其具有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数量的多少,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死亡半径等)来确定。
【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区别】危险源(Hazard)既包括不安全的根源,也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但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源,指的则是能量或有害物质之类的不安全的根源,而不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
⑶隐患隐患又称为事故隐患,最新有关事故隐患的定义是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认为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隶属于危险源(Hazard)中的第二类危险源(详见: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与关系)。
⑷危险因素与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或物造成突发性伤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二者区别】在于其致害的快慢程度,有时二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或危险有害(危险和有害)因素。
GB13861-2009给出了“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定义: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它主要指客观存在的能量或有害物质等。
⑸风险源ISO Guide73:2009表述为:具有导致风险产生的内在可能性的要素或要素的组合。
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
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是安全生产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而重大危险源则是指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危险源头。
本文将从定义、范围、影响和管理四个方面阐述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区别。
一、定义区别事故隐患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是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环境缺陷、管理漏洞等多种原因所导致的。
事故隐患具有隐蔽性、随机性、危害性等特点,一旦失控,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头。
这些危险源头可能是高风险设备、高风险作业场所、高风险工艺过程等。
重大危险源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性,一旦失控,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二、范围区别事故隐患的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领域。
例如,化工行业中的易燃易爆品、矿山行业中的冒顶片帮、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交通事故等,都可能成为事故隐患。
此外,事故隐患还可能存在于设备维护、员工宿舍、食堂等环节中。
重大危险源主要存在于高风险行业和领域,如石油化工、煤化工、烟花爆竹等行业,以及交通运输、水电站等场所。
这些行业和领域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大量危险物质和能量,一旦失控,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三、影响区别事故隐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上。
事故隐患的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等危害。
虽然事故隐患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但一旦失控,其潜在的危害性却可能非常巨大。
重大危险源的影响则更为严重。
由于重大危险源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性,一旦失控,可能引发重大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对于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管理区别对于事故隐患的管理,主要包括识别、评估、控制和整改等环节。
首先,需要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及时发现和识别出潜在的事故隐患。
接着,对识别出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判断其危害程度和可能性。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
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
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危险因素与危险源危险、危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是指危害人体的具体物质,比如有毒有害气体。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是产生或可能产生危险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场所,比如可能泄露有毒气体的储罐。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事故隐患、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关系
事故隐患、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关系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分四级:1、一般事故隐患:可能造成3人(不含3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不含)以下。
2、较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不含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500万元(不含)以下。
3、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10人以上50人(不含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1000万元(不含)以下。
4、特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5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危险源概念: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危险源知识点学习
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危险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用者的违章操作等则为第二类危险源,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而引发事故。
(二)隐患与安全生产有关系的隐患称为“事故隐患”,一般也称为“隐患”。
· 《现代劳动关系词典》把“事故隐患”定义为:企业的设备、设施、厂房、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能够造成人身伤害的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1994)把“事故隐患”定义为: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 1995年,劳动部出台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劳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 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综上所述,“隐患”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隐藏的祸患,而安全生产领域所指的“隐患”,并非是隐藏的祸患,而是指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
15-5.21-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等定义区别联系
故障、隐患、危害、危险、风险、事故、安全危险源、安全隐患、事故隐患许亨权整理,建议在全厂安全员、部门负责人、重要岗位人员等组织学习一、故障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丧失规定功能”或危害安全的现象。
二、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
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而“患”字则体现了祸患,不好的状况。
隐患可存在于许多事情中,比如学习,男女间的关系,但最多的还是社会上的各种危险分子所造成的危害。
潜藏或不易发现的危险或祸患。
隐患是实质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螺栓断裂,焊点开焊,煤气浓度过高等。
三、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四、危险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
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危险是有确定性的损失。
五、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是概念化的,被认为的,确实存在确看不见摸不着的。
强调了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没在狭义风险的理解上说风险只会有损失,只是损失不确定。
风险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
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风险的特点:1、客观性2、偶然性3、损害性4、不确定性5、相对性(或可变性)如何判断风险、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运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创造收益,意义更加深远而重大。
六、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危险点与危险源的区别?
危险点与危险源的区别?所谓危险点,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动作等。
危险点包括3个方面:一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诱发职业病;二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等物质,如转机对轮无安全罩,与人体接触造成伤害;三是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技术或工艺规定,随心所欲地作业。
如:有的作业人中在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即使系了安全带也不按规定挂牢等。
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危险源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危险、危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就是指危害人体的具体物质,比如有毒有害气体。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与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与有害元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与有害元素。
管理因素:管理与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与有害元素。
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就是产生或可能产生危险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场所,比如可能泄露有毒气体的储罐。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危险源就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与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就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就是爆发事故的源头,就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就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就是某个车间、仓库就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就是某台设备就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就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与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就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就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与约束条件状态。
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
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故障: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丧失规定功能”或危害安全的现象。
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
危险: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安全:免除不了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以上定义引自百度百科)这些概念是区别和联系的。
安全不是完全没有损害,只是这个损害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任何时候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隐患存在。
如果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就能使系统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
要是存在隐患而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发生故障。
故障不一定会有危险,也有可能是丧失一些功能,却也有可能导致危险。
而风险是指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不是指危险本身。
事故是意外情况,而不是意外情况的也有可能是危险,比如说工厂的有毒废气不是事故,却对人有害是危险。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危险源的3个要素:(1)危险一般由于能量或毒物释放失去控制而引起。
在进行风险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危险源种类,如毒物释放、爆炸、火灾等,其次要确定系统中哪一部分是危险的来源,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储罐、动力装置等;(2)环境、人员或其它生态系统、建筑物或构筑物暴露于危险区域的程度;(3)危险一旦发生,对暴露目标的有害作用或可能造成的损失。
这3个要素称为风险链,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要对链中的每个环节作具体分析和评价。
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一、基本概念(一)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是指生产妥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二)危险源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睑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三)事故隐患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妥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一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睑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土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C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问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二、三者区别危险源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转化为故障、事故的部位,是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客观存在于某个系统、某个区域、某台设备或某个人等对象中,其表述为危险、有害国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风险是危睑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睑的载体。
危险源、安全隐患、安全风险的区别关系表
名称定义构成要素危险源、安全隐患、安全风险的区别关系表分级识别方控制与管理说明备注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
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1、具有潜在危险物,这种物可以施放物理能量、化学能量、化学辐射或释放病毒、毒素;2、一定的存在条件或运行环境;3、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或损失,或者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危险源的运行环境是指危险源正常状态或工作状态所要求的环境状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四级,根据《危险源管理办法》级别进行分级管控法安全检查;预危险性分析;影响性分析;量级比对法技术(设计、管理过施工)手段、程中,针管理手段、对导致人行为操作危险源控制。
失去稳重大危险源定状态按照《重大的不同危险源管理至因因规定》进行素采取管理,一般有针对危险源按照性的治相应危险源理措施。
的类别,参照对应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保持其运行环境、存在条件相对稳定。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只有受触发因素影响其存在条件、运行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引起稳定状态改变,危险源状态异常可能转化为事故隐安全风险安全隐患安全风险是导致危险源失去稳定状态、运行环境改变的因素。
具体表现在生产活动中对危险源的管理、运行环境、治理、防范、使用因设计技术缺陷或人员执行技术标准、计文件、施工方案、操作规程、全质量、运行环境相关管理要求等失误、不能满足规定要求引发危险源失去稳定性状态或运行环境改变,导致的人员伤害、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工程工期延误等因素的统称。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与关系
危险源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也译作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像快速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声、光、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是“罪魁祸首”。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用者的违章操作等则为第二类危险源,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煤气罐中的煤气失控泄露而引发事故。
02隐患与安全生产有关系的隐患称为“事故隐患”,一般也称为“隐患”。
《现代劳动关系词典》把“事故隐患”定义为:企业的设备、设施、厂房、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能够造成人身伤害的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1994)把“事故隐患”定义为: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1995年,劳动部出台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劳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对“事故隐患”进行了重新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综上所述,“隐患”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隐藏的祸患,而安全生产领域所指的“隐患”,并非是隐藏的祸患,而是指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
关于危险源、风险、隐患等相关概念的梳理整合及类型划分
关于危险源、风险、隐患等相关概念的梳理整合及类型划分一、危险源等相关概念的梳理整合1.危险源等相关概念的梳理⑴危险源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又被译作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⑵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见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对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就是基于其具有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数量的多少,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死亡半径等)来确定。
【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区别】危险源(Hazard)既包括不安全的根源,也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但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源,指的则是能量或有害物质之类的不安全的根源,而不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
⑶隐患隐患又称为事故隐患,最新有关事故隐患的定义是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认为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隶属于危险源(Hazard)中的第二类危险源(详见: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与关系)。
⑷危险因素与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或物造成突发性伤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二者区别】在于其致害的快慢程度,有时二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或危险有害(危险和有害)因素。
GB13861-2009给出了“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定义: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它主要指客观存在的能量或有害物质等。
⑸风险源ISO Guide73:2009表述为:具有导致风险产生的内在可能性的要素或要素的组合。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及关系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与关系正确理解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改双重预防机制【一】基本理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解释了事故发生的内因,奶酪模型理论说明了事故发生的外因。
01能量意外释放论该理论认为,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能量或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各种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致害物,如机械能可能导致撞击伤、夹伤等机械伤害,热能可能导致灼烧、中暑等,电能可能会干扰神经,或电击伤亡,等等。
能量意外释放论说明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至于能量或有害物质为什么会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奶酪模型理论则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02奶酪模型理论奶酪模型理论认为,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障(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像“瑞士奶酪”那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漏洞。
正是由于缺陷或漏洞的存在,导致防控屏障这些屏障(措施)不能够很好发挥作用,如果屏蔽某一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所有屏障在某一时刻同时失去作用,就会导致该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因此,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既要辨识出诸如能量或有害物质这样的根本致害物,以便设置相应屏障进行防控,同时还要辨识出防控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并进行修补,以使其发挥应有的防控作用。
【二】基本概念及其关系01 危险源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也译作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像快速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声、光、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是“罪魁祸首”。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危害因素: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是指危害人体的具体物质,比如有毒有害气体。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危险源: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是产生或可能产生危险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场所,比如可能泄露有毒气体的储罐。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
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分类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
(一)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二)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
(三)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五)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
(六)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七)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辨识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危险源辨识方法:国内外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危险源辨识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
以建筑行业部分典型活动为例: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3、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大模板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等。
4、起重吊装工程
5、脚手架工程
高度超过24m-50 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卸料平台等。
6、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7、临时用电工程
8、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特种设备施工;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 6m以上的边坡施工; 30m及以上高空作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对工地周边设施和居民安全可能造成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