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Word文档

合集下载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相互关系详尽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相互关系详尽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相互关系详尽版1.介绍本文档旨在探讨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以及隐患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详细阐述它们在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2.危险源危险源指的是潜在的或者已经存在的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物质、能量、设备、设施或者作业方式。

危险源的存在使得工作场所存在潜在的风险。

3.危害因素危害因素是指危险源释放出来的物质、能量、作业方式或者工作条件,可能对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的特征或者状态。

危害因素是危险源对人身健康或者安全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中介。

4.风险风险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危险源与危害因素相联系,并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可能性。

风险由危险源的性质、危害因素的严重程度以及人的接触程度决定。

5.事故事故是指在工作场所或者公共场所发生的、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不幸事件。

事故是由于风险实现或者管理控制失效等因素引起的。

6.隐患隐患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中但尚未引发事故的局部或者整体缺陷、漏洞、不正确的操作程序或者缺乏适当的控制措施等。

隐患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并成为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7.相互关系危险源与危害因素存在内在的联系,危险源释放出来的物质、能量、设备等形成具体的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与风险有着紧密的关系,危害因素的严重程度和人的接触程度决定了风险的大小。

风险是事故发生的基础,事故在风险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

而隐患则是事故的前兆,隐患的存在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8.重要性了解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和隐患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工作场所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识别和评估危险源和危害因素,可以有效减少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并及早发现和消除隐患。

在实施工作场所安全管理措施时,必须深入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监控和应急管理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9.结论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和隐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工作场所安全管理的基础。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

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

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在生产、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

正确识别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是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分别介绍危险源分类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

一、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危险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划分:(1)物理性危险源: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

(2)化学性危险源:如有毒物质、可燃气体、爆炸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4)心理性危险源:如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等。

2.根据危险源的存在形式划分:(1)固定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2)移动危险源:如车辆、船舶等。

(3)过程危险源: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噪音等。

3.根据危险源的触发条件划分:(1)正常状态下的危险源:如高温、高压设备等。

(2)异常状态下的危险源:如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

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

以下是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特征:4.机械伤害:由机械设备、工具等造成的割伤、划伤、砸伤等。

机械伤害的特点是速度快、力度大,容易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

5.坠落伤害:从高处跌落导致的人身伤害。

坠落伤害的特点是容易导致骨折、内脏损伤等。

6.电击伤害:由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击伤害的特点是电流会对人体产生烧灼伤、神经损伤等影响。

7.尘肺病: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疾病。

尘肺病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8.中毒、窒息:吸入有毒物质或氧气不足导致的人体损伤。

中毒、窒息的特点是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生理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9.高温、低温: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影响,如中暑、冻伤等。

高温、低温的特点是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及分类(通用版)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及分类(通用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及分类(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及分类(通用版)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直接原因分类(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防护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漏电)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X射线)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作业环境不良(缺氧)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标志缺陷(无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煤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里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作用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因素(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三、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云博创意设计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最新2018】风险源与危险源的区别-精选word文档 (7页)

【最新2018】风险源与危险源的区别-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风险源与危险源的区别篇一:危险源与隐患的区别危险源与隐患的区别 (要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发现安全隐患,而安全隐患是具有隐蔽性、反复性、时效性、突发性等特征。

因此需要我们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安全检查和相关制度的落实,发现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有计划地制定整改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的稳定可控。

)( 隐患整改是安全监管工作中最关键的核心工作。

如果发现隐患不及时采取整改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就会酿成事故的发生,因此落实隐患整改的手段和制订相关制度来保证安全隐患整改到位,把事故隐患消除于萌芽之中。

)(企业的生产行为多种多样,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危险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从业人员来说,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企业有义务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险情处置要点等。

这一方面有利于从业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应急处置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另一方面也是从业人员知情权的体现。

因此,本条规定了对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企业应当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如实告知是指按实际情况告知,不得隐瞒、保留,更不能欺骗从业人员。

在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场所或者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可以提醒、警告作业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时刻清醒认识所处环境的危险,提高注意力,加强自身安全保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此,企业在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设立明显标识,是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也是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执行。

)危险源是已知的,固定的,可以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护和避免的。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

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

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预防危险源发生事故,需要全面分析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在危险源的装置、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施工生产等过程中,针对各种危险有害因素,预先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所有特征。

1、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是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失效或缺少。

2、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4、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5、危险源分两类,第一类指能量和危险物及其载体,第二类指人、机、环、管。

6、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

案例图解-违章切割砂轮崩飞事故经过:1、2005年4月2日,某厂钳工徐某准备用砂轮切割机切下一批45毫米的角钢料。

2、徐某将角钢放入已调好高度的切割机夹料钳口槽,但未紧固。

3、切割中徐某用一只脚踩住角钢,因嫌切割太慢,徐某有时用力压把。

在一次重压操作中,只听“砰”的一声响,砂轮崩飞,碎片造成徐某全身二十多处重伤,险些丧命。

事故原因因下料量大,徐某嫌麻烦,没有每次紧固夹板夹料,而是调好钳口将角钢档住。

但是角钢被切割时一侧立脚朝上,容易颤动不稳。

虽然徐某用脚踩住协助加压,但操作中用力不匀,按压过猛,被切割料发生震跳移位,造成伤人事故。

防范措施1、被切割材料必须用夹钳夹持牢固方可切割。

2、角钢类的材料最好不要竖刃朝上进行切割。

除型材外,2毫米以下厚度的单片薄板材料严禁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3、切割时的按压操作应均匀用力,不得用力过猛或撞击。

问题:上述原因分析完整吗?还需要补充那些?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吗?还需要补充那些?。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危险因素与危险源危险、危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是指危害人体的具体物质,比如有毒有害气体。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是产生或可能产生危险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场所,比如可能泄露有毒气体的储罐。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完整word版)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

(完整word版)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一、基本概念(一)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是指生产妥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二)危险源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睑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三)事故隐患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妥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一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睑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土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C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问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二、三者区别危险源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转化为故障、事故的部位,是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客观存在于某个系统、某个区域、某台设备或某个人等对象中,其表述为危险、有害国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风险是危睑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睑的载体。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各种事物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也意识到了自身与周围环境中危险源的存在。

因此,对危险源的分类与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显得越来越重要。

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指导致事故、伤亡和损失的物质、设备、设施、场所或工作过程。

常见的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几类:机械危险源机械危险源通常指那些运动速度相对高,造成的损伤较为严重的危险源。

例如:传送带、缝纫机、钢筋切割机、风力发电机组等。

电气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是由电能造成的危险源。

例如:高压电线、电锤、电钻等。

电气危险源有时还会带来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是指那些物化性质稳定但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或可燃性的危险物质。

例如:氢气、氧气、液氨等。

物理危险源物理危险源通常指那些以物理方式造成危害的危险源,例如:辐射、声音、温度、压力等。

生物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是指那些能够传染疾病或带来其他健康危害的微生物、寄生虫或病媒生物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了解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后,进一步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也尤为重要。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机体应力机体应力指的是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压力、疲劳等因素对人体的威胁。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手臂震颤综合症、干眼病、手腕痛等。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包括导致基因突变、致癌以及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等。

噪声噪声会损伤听力,导致失效和其他健康问题。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暴雨等,它们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影响。

化学毒物化学毒物可由各种不同的化学品引起,从烟台、沙拉和石棉等普通物质到有机化合物或放射性物质。

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由工厂和交通的二氧化氮、颗粒物质和臭氧等污染物造成的。

长时间暴露在空气污染中会导致呼吸道感染、癌症等。

通过对危险源的分类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潜在的风险和危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的辨识与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危险源的辨识与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3、引起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 1)放炮后过早进入工作面看回火 2)盲炮处理不当或打残眼 3)炸药运输过程中强烈振动或磨擦 4)装药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 5)起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 6)警戒不到位,信号不完善,安全距离不够长 7)爆破器材质量不好 8)非爆破专业人员作业,爆破作业人员违章
4、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场所 1)炸药库 2)运送炸药的巷道 3)爆破作业的工作面 4)爆破作业的采场 5)爆破后的工作面 6)爆破后的采场 7)运送矿岩的巷道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超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跨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瓦斯、 粉尘等)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第五节 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原则
• 地压灾害危害: 1)采场顶板大范围垮落、陷落和冒顶危害 2)巷道或采掘工作面的片帮、冒顶危害
四、电气事故危
• 电气火灾产生原因 • 电击触电危害 • 电伤触电危险
五、坠落危害
矿山可能产生坠落伤害事故的有:
• 天井、溜井的高处坠落; • 检修安装设备时的高处坠落; • 人员在倾斜或垂直道中的坠落和摔到、滚 落; • 人员在狭小空间的(巷道、硐室)的碰撞; • 矿石、设备、工具等坠落物的砸伤;
• • • • • • • 分布范围广 形式多变 影响因素多 具有隐蔽性 产生伤害具有偶然性 工人素质低 作业环境差
第四节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 代码》(GB/13861----1992)的规定, 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 六类。

2023版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全]

2023版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全]

危险源.风险、隐患、事故隐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危险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用者的违章操作等则为第二类危险源,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而引发事故。

(二)隐患与安全生产有关系的隐患称为〃事故隐患〃,一般也称为〃隐患〃。

《现代劳动关系词典》把〃事故隐患〃定义为:企业的设备、设施.厂房、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能够造成人身伤害的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1994)把〃事故隐患〃定义为: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1995年,劳动部出台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劳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综上所述,〃隐患〃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隐藏的祸患,而安全生产领域所指的〃隐患〃,并非是隐藏的祸患,而是指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1. 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 12. 作业环境不良(缺氧) 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 14. 标志缺陷(无标志)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
易燃易爆性物质
2.
自燃性物质
3.
有毒物质
4.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和局部振动 (GB10434-89)
(七)、辐射:
1. 2. 3. 4. 5. 6. 7.
电离辐射 (X射线、Y射线) 非电离辐射 [微波、紫外线(电焊) 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10436-8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7-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 GB10435-89《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
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 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 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 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 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致病微生物
2.
传染病煤介物
3.
致害动物
4.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负荷超限
2.
健康状况异常
3.
从事禁忌作业
4.
心里异常
5.
辨识功能缺陷
6.
其他
(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预防危险源发生事故,需要全面分析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在危险源的装置、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施工生产等过程中,针对各种危险有害因素,预先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所有特征。

1、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是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失效或缺少。

2、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4、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5、危险源分两类,第一类指能量和危险物及其载体,第二类指人、机、环、管。

6、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

案例图解-违章切割砂轮崩飞事故经过:1、2005年4月2日,某厂钳工徐某准备用砂轮切割机切下一批45毫米的角钢料。

2、徐某将角钢放入已调好高度的切割机夹料钳口槽,但未紧固。

3、切割中徐某用一只脚踩住角钢,因嫌切割太慢,徐某有时用力压把。

在一次重压操作中,只听“砰”的一声响,砂轮崩飞,碎片造成徐某全身二十多处重伤,险些丧命。

事故原因因下料量大,徐某嫌麻烦,没有每次紧固夹板夹料,而是调好钳口将角钢档住。

但是角钢被切割时一侧立脚朝上,容易颤动不稳。

虽然徐某用脚踩住协助加压,但操作中用力不匀,按压过猛,被切割料发生震跳移位,造成伤人事故。

防范措施1、被切割材料必须用夹钳夹持牢固方可切割。

2、角钢类的材料最好不要竖刃朝上进行切割。

除型材外,2毫米以下厚度的单片薄板材料严禁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3、切割时的按压操作应均匀用力,不得用力过猛或撞击。

问题:上述原因分析完整吗?还需要补充那些?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吗?还需要补充那些?。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全面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全面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全面版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全面版---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是在安全管理中经常讨论的几个重要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对于有效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1.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伤害或损害的物理、化学、生物、人的活动等,如高温、有害气体、高压电等。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和控制,就会造成事故和损失。

2. 危害因素危害因素是在危险源的基础上,经过特定场景条件的作用和影响,可能产生危害的因素,如磨损、老化、疲劳等。

危害因素是危险源对人、物、环境的潜在影响。

3. 风险风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相结合产生的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是一个关于危险源和危害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量化表达。

风险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事故后果的估计。

4. 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于某个工作场所、设备、环境等条件中的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因素,它们具有潜在的危害性,但尚未发生事故。

事故隐患的存在意味着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及时进行识别和整改,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5. 关系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危险源作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与危害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风险。

风险的存在会导致事故隐患的存在,事故隐患则是事故发生的潜在条件。

正确理解和把握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对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分析危害因素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评估风险的大小,及时整改事故隐患,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减少损失。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处理和控制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如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操作规程、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等。

综上所述,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是安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主要概念,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对于实现安全生产和防范事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与关系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与关系

危险源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也译作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像快速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声、光、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是“罪魁祸首”。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用者的违章操作等则为第二类危险源,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煤气罐中的煤气失控泄露而引发事故。

02隐患与安全生产有关系的隐患称为“事故隐患”,一般也称为“隐患”。

《现代劳动关系词典》把“事故隐患”定义为:企业的设备、设施、厂房、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能够造成人身伤害的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1994)把“事故隐患”定义为: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1995年,劳动部出台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定义“事故隐患”为:劳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对“事故隐患”进行了重新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综上所述,“隐患”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隐藏的祸患,而安全生产领域所指的“隐患”,并非是隐藏的祸患,而是指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及有害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等术语定义用逻辑关系分析

危险及有害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等术语定义用逻辑关系分析

危险及有害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等 术语定义及逻辑关系分析张涌 安瑞祺(北京)国际风险管理顾问公司一、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等术语在我国出台背景与应用(一)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和有害因素最早出现在1992年颁布的《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中,当时没有明确的定义。

2009年修订颁布的《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对“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进行了定义,其定义为: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1992年,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行为性及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2009年修改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

(二) 危险源首次出现在2001年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28001-2001),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003年颁布的《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20000.4-2003)中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的根源。

2007年,在第一个AQ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导则》(AQ2007.1-2006)中,对危害源的定义用回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中的定义。

2011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改版时,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重大危险源最早出现在2000年颁布的《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002年,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写进了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法中。

2009年修订颁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取代了原有《重大危险源辨识》,同时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变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知识3、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

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
危险、危害因素: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是指危害人体的具体物质,比如有毒有害气体。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危险源: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是产生或可能产生危险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场所,比如可能泄露有毒气体的储罐。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
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分类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
(一)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二)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
(三)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五)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
(六)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七)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辨识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危险源辨识方法:国内外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危险源辨识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

以建筑行业部分典型活动为例: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3、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大模板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等。

4、起重吊装工程
5、脚手架工程
高度超过24m-50 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卸料平台等。

6、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7、临时用电工程
8、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特种设备施工;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 6m以上的边坡施工; 30m及以上高空作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对工地周边设施和居民安全可能造成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