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简易版

合集下载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模板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模板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模板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在采矿作业过程中对采面顶板的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以确保矿井安全、提高生产效益,并确保员工的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二、定义1.采面:指矿井中的工作面,即煤矿开采中正面进行开掘的区域。

2.顶板:指采面上方的岩石层,是支撑煤层和保证采面安全的紧要因素之一、3.动态监测:指对采面顶板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以获得有关顶板状态和活动情况的信息。

4.分析:指对采面顶板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以确定顶板的稳定性和风险程度。

5.处理:指针对采面顶板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情况,采取相应的预警、报警和应急措施。

三、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流程1.动态监测1.1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采面顶板动态监测设备应安装在具有代表性的采面上,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校准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并依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

–定期检验和维护采面顶板动态监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1.2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数据的收集与记录–监测设备应能够实时、连续地手记采面顶板的相关数据,在不干扰采矿作业的前提下进行。

–手记的数据包含但不限于顶板位移、变形、应力等信息,应准确记录并进行有效管理。

–每日、每周、每月等周期性的监测数据应进行汇总和统计,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报表。

2.分析与处理2.1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解读–采面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依据数据趋势,推断顶板的稳定性和风险程度。

–依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订立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及时调整采矿作业计划。

–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应准确、可靠,并进行有效地记录和报告。

2.2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数据与采矿作业的关联分析–将采面顶板动态监测数据与采矿作业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以确定采矿工艺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对于与采矿作业紧密相关的监测数据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采矿作业的安全进行。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1. 引言为了确保采煤过程中顶板的稳定性,有效地防备和处理采煤工作面产生的顶板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行,订立本《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工作。

3. 管理标准3.1 顶板动态监测1.在开采初期,顶板动态监测应进行全面检测,包含传统地表测点、钢支架上测点以及无线传感器等,并建立监测数据库。

2.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包含地面实测、遥感技术、遥测、摄像监测等。

监测频率应依据顶板情况进行调整,特别是在突出、断层、煤柱变形、煤壁变薄等区域要加强监测频率。

3.监测结果应及时上传至监测数据库,并建立特地的监测报告、档案,定期进行研究和分析。

3.2 顶板动态分析1.依据顶板监测数据,以及开采工艺和地质条件,采取专业的地质猜测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顶板变形和破坏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

2.顶板动态分析应结合地质、矿山压力和采煤工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采取的防备和处理措施。

3.3 顶板动态处理1.依据顶板动态分析的结果,订立相应的防备和处理方案。

方案应包含工作面支护、降低矿山应力、采用合理的开采工艺等措施。

2.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包含定向钻孔、预抽排水、喷射灌浆、支护料子的选择和使用等,对存在问题的区域进行加固和支护。

3.就顶板处理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调整和优化处理方案。

如发现存在问题的区域,应立刻采取挽救措施。

3.4 应急预案1.依据实际情况订立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顶板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2.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本领。

4. 考核标准4.1 监测工作考核1.监测工作应依照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

2.监测数据应定时上传至监测数据库,并建立相应的监测报告和档案。

4.2 动态分析考核1.动态分析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得出准确合理的分析结果。

2.分析报告应具备完整的分析过程和结论,且能够供应针对性的处理建议。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一、采面顶板动态监测1.监测指标:(1)顶板位移;(2)顶板变形;(3)顶板应力。

2.监测手段:(1)传感器:采用变形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进行实时监测;(2)网格布置:根据采面的不同区域设置监测网格,确保覆盖全面;(3)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3.监测周期:二、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的分析1.数据分析:(1)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声、数据对齐等;(2)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如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

2.预警标准:建立采面顶板位移、变形、应力的预警标准,根据监测数据与预警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达到预警级别。

3.状态评估: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预警标准的评估结果,对采面顶板的状态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的处理制度1.报警和应急反应: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标准时,应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并进行应急反应,包括暂停采矿和疏散人员等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2.预警级别划分: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采取加固措施、减少采矿量、增加支架等。

3.处理计划与跟踪:制定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的处理计划,确定具体的处理措施和时间节点,并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

4.数据分析与总结:对处理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的采面顶板动态监测提供参考。

通过建立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的异常变化,提前预防采面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

顶板动态检测和分析制度

顶板动态检测和分析制度

顶板动态检测和分析制度一、巷道支护施工质量管理1、巷道施工要求锚固一排合格一排,不合格不得施工下一排。

施工时,掘进头帮锚杆距顶板最近的两根紧跟掘进头,两帮锚杆近底板一根可滞后掘进头施工,滞后距离不得大于5米。

发现未支护完成就掘进下一排的,考核当班工长、司机、跟班队干每人200分。

2、巷道超挖超过250mm时,必须在其旁边补打单体锚杆。

超挖超过400 mm时,必须在其旁边补打单体锚索。

对超挖后未及时进行补打的,考核当班工长、跟班队干每人100分。

3、顶板钢带两端角锚杆与顶板成75°角布置,其它顶、帮锚杆与巷道轮廓线垂直布置,偏差不超过+3o。

锚杆托板必须紧贴岩面。

锚杆外露(螺帽以外)长度以10~40mm为合格。

外露长度不合格的必须及时补打。

对未及时进行补打的,考核当班工长、跟班队干每人100分。

4、锚索施工紧跟掘进头,随掘随锚,锚固剂固化30分钟后进行涨拉,锚索应与岩层层面或巷道轮廓线垂直布置,外露长度200±50mm。

对张拉预紧力达不到要求,锚索外露太长的都要及时进行补打,对未及时进行补打的,考核当班工长、跟班队干每人100分。

二、顶板管理及处理制度对于施工后的巷道,每班的跟班队干要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的必须及时汇报队组和工区,安排专人消除隐患。

1、发现巷道中有失效的顶锚杆、锚索和帮锚杆的,要汇报队组和工区,安排人员进行补打。

2、发现顶帮出现网包的,网包的体积较小的,本班处理。

要求放网包的碎矸,及时补打单体锚杆。

发现网包较大的,汇报队组,由队长安排专人进行处理。

要求放网包的碎矸,重新补网,打钢筋钢带和锚杆。

发现大网包时,汇报队组和工区,必须停止巷道掘进,撤出人员,由队长安排专人进行处理,跟班队干现场指挥。

要求放网包的碎矸,重新补网,打钢筋钢带、锚杆和加强锚索。

3、发现巷道出现裂隙的要打木楔,观察裂隙的变化。

并立即汇报队组、工区和地测部门。

由生产部牵头,工区和地测部到现场观察后确定处理方案。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罗平坤泰矿业有限公司树冲煤矿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测、顶板动态监测、分析、解决制度树冲煤矿2023年1月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测、顶板动态监测、分析、解决制度为杜绝采、掘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和垮面压架事故的发生, 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 搞好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 特制定本制度。

一、完善矿压观测组织机构, 明确责任。

生产技术科设在矿压观测组。

在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科科长、分管副科长领导下, 组织完毕有关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的各项工作任务, 把矿压观测列为现场顶板控制工作的重点。

充实观测人员, 根据顶板监测需要, 配备2名以上专职观测人员, 由矿压观测组统一管理, 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

其重要职责有:1.制定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所用仪器仪表、设备配备数量。

2.组织实行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 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实行。

3、对特殊地点进行专项研究。

对采煤和掘进工作面过断层、富水区、破碎带、大断面切眼、交叉点、沿空巷道, 编写专题观测方案, 进行矿山压力专项研究, 对观测进行分析总结, 对特殊地点的顶板控制提出超前防止措施, 严防重大冒顶事故的发生。

4、对U钢回采巷道的支护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矿压、安全监测仪器仪表, 严格按照国家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进行强检。

杜绝各类不合格品的使用。

5.对相关的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技术资料、总结报告和监测数据等进行存档管理。

二、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1.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 煤壁超前20m范围内支护完整, 巷高不小于1.8m, 有0.7m行人通道。

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加强端头及超前支护。

2.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解决制度3.采煤工区负责进行现场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工作,每班由验收员监测一次, 并在井下认真填写原始数据登记表。

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

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

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之一。

本文将对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的建立、实施、监督和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煤矿顶板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一、建立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1. 监测目的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的建立旨在对煤矿顶板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预警,及时发现顶板安全隐患,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内容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项目:顶板应力、顶板位移、采高、支护阻力等;(2)监测方法:物理监测、数值模拟、现场观察等;(3)监测频率:根据矿井生产情况、顶板状况等因素确定;(4)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应真实可靠,分析应科学合理,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

3. 监测组织与管理(1)成立顶板监测机构,明确各级负责人,负责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工作;(2)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3)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4)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二、实施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1. 监测计划的实施(1)按照监测计划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2)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3)监测数据应进行整理、归档,建立监测数据库;(4)监测机构应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预警意见,及时报告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1)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分析,判断顶板安全状况,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分析结果应报告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顶板安全隐患;(3)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调整监测计划,完善监测方法,提高监测效果;(4)监测数据应作为煤矿企业顶板安全管理的重要资料,纳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档案。

三、监督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的执行1. 企业内部监督(1)煤矿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对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2)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定期对监测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3)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定期对监测机构的工作进行评价,对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本(四篇)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本(四篇)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在煤矿工作中,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的观测、分析和处理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这一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很必要。

本文将就制定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进行探讨。

二、制度的目的和背景制定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保障。

三、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制度1.观测任务的确定和划分(1)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确定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的任务范围和频次。

(2)明确责任人员和观测工具的使用要求。

2.观测方法和技术规范(1)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观测,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根据观测数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规范操作流程。

3.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管理(1)明确观测数据的收集和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和可追溯性。

(2)建立观测数据的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备份。

四、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分析制度1.分析指标的确定(1)明确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分析的关键指标。

(2)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

2.分析方法和工具的应用(1)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

(2)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分析结果的评估和判定(1)根据分析结果,对矿井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判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处理制度1.处理方案的制定(1)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2)确保处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处理措施的实施(1)明确责任分工,各相关人员在处理过程中负责相应的工作。

(2)确保处理措施的实施顺利进行,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处理效果的评估和总结(1)对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判断处理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2)总结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类似情况提供参考。

六、结论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制定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煤矿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为了科学管理顶板,采用先进的仪器对顶板动态情况进行观测,定时对观测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和分析,矿井采区设计、巷道布置、设备选型、采掘支护设计、顶板控制提供更为科学、准确合理的理论依据,优化采掘支护设计,保证支护质量,杜绝顶板事故,特制订以下分析处理制度。

一、井下顶板压力监测仪器的安设1. 掘进时所有的半煤、全煤锚杆支护巷道按规定每100m (±10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观测站,每50 m(±10m)安设一个锚杆、锚索压力观测表。

巷道交岔口安装一组顶板离层监测仪,切眼刷大时在切眼巷中按上口、下口、中部各安设一组顶板离层监测仪。

2. 综采工作面按10架/个安设采面压力连续记录仪。

二、顶板压力监测仪器及锚杆抗拉力监测数据的采集1. 正在掘进的半煤巷、全煤巷:安设时间在一月内的矿压观测站点,由施工单位采掘技术员每三天观测一次;安设时间在一月至半年的,由施工单位采掘技术员每五天观测一次;安设时间在半年以上的,由施工单位采掘技术员每七天观测一次。

所观测的数据在现场必须有记录。

2. 已掘完的半煤巷、煤巷:矿压工7天/次到现场收集整个巷道的矿压观测点数据。

3. 巷道来压较明显、变形较大或地质构造严重影响带的矿压观测站点,矿压工必须每天观测一次。

4.所有已刷大的切眼未安装支架前,矿压工必须每五天到现场收集一次矿压数据。

5.采煤工作面矿压数据由矿压工负责采集,一般为3~5天/次,不得超过5天。

6.锚杆支护巷道,每100m范围内由矿压工抽查不得小于3个点进行锚杆抗拉力测验。

三、顶板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1.施工单位在收集相关矿压资料后,进行初步分析,无异常变化的就将资料存档,于每月28日前汇总所有资料报生产技术科;若矿压变化情况异常或增大,则立即向生产技术科进行汇报,由生产技术科根据压力情况进行支护方式的调整。

2.生产技术科每月将施工单位上报的观测数据以及矿压工采集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形成矿压观测报告。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明确煤矿生产过程中对矿井顶板的检测和分析要求,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煤矿企业管理负责人应依照本制度要求,合理组织布置顶板的检测工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与判定,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矿井工作面的安全环境。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煤矿企业,包含地下矿井和露天矿井。

3. 检测频率与操作流程3.1 检测频率依据矿井工作面情况和顶板的稳定性,煤矿企业管理负责人应确定合理的顶板检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矿井工作面开采结束后,应进行顶板检测,之后每隔肯定时间进行定期检测。

3.2 操作流程 3.2.1 顶板检测前的准备工作—确定检测区域和范围;—订立认真的检测方案;—调配专业人员负责检测工作;—供应必需的检测设备和工具。

3.2.2 顶板检测的具体步骤—专业人员依照检测方案进行检测工作;—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对顶板进行非破坏性检测;—记录检测数据和观测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3.2.3 顶板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判定—将检测数据和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和整理;—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推断顶板的稳定性;—依据判定结果,订立相应的安全措施。

3.2.4 安全措施的落实与跟踪—依据顶板检测结果,订立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明确责任人;—落实安全措施,并进行跟踪和反馈;—监督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安全措施。

4. 检测数据与记录4.1 检测数据—检测数据应包含顶板的各项指标和参数,如裂隙长度、位移、应力等;—检测数据应依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检测记录—检测记录应包含检测日期、检测人员、检测区域、检测工具、检测结果等信息;—检测记录应依照时间次序进行归档,并保存备份。

4.3 检测数据与记录的保管与管理—检测数据和记录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管;—检测数据和记录的管理应保证其机密性和安全性。

5. 设备与工具的维护与管理5.1 设备维护—煤矿企业管理负责人应确保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实现要求。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概述在煤矿生产中,顶板是煤矿安全的关键部位之一。

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顶板存在垮落、开裂、滑坡等风险,使得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煤矿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顶板检测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煤矿顶板问题,保障煤矿工人生命财产安全。

检测范围顶板检测是指利用人工、仪器、设备等手段对煤矿工作面上的顶板进行检测。

检测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检测目标顶板检测的目标是发现可能造成顶板垮落、开裂、滑坡等安全隐患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洞口:煤矿地下巷道有多个洞口,洞口周围的煤岩状况是顶板检测的重点之一。

•弯曲、断层、煤层倾角: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顶板稳定性,是顶板检测中难点。

•煤层节理、岩层结构:顶板检测需要关注煤层和岩层的结构,发现有助于触发顶板塌陷的因素。

•煤层和岩层的物理性质:顶板检测需要对煤层和岩层进行物理性质分析,比如密度、压力等。

检测方式顶板检测包括人工观察和机器检测两种方式。

人工观察人工观察是指煤矿工作人员利用肉眼对顶板进行检测。

具体方法包括:•走动巷道时注意观察顶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洞口、断层等煤岩构造异常地方进行详细观察记录。

•实时观察煤岩物理性质变化,比如岩面渗漏出的水流的变化情况。

机器检测机器检测是利用仪器和设备对煤矿顶板进行检测,可以对煤矿顶板状况进行更详细、更准确的分析。

常用的检测设备包括激光距离测量仪、雷达探测仪、X射线探测仪等。

检测频次煤矿顶板检测需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进行,检测频次取决于煤矿生产情况和顶板稳定性。

一般来说,常规的检测频率为每半年一次,对于复杂地质条件的煤矿,需要加强检测频率。

分析处理顶板检测需要对检测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进行科学化处理,采取科学手段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预防危害的发生。

分析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处理顶板检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人工或电脑处理。

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里程碑,提炼出顶板威胁因素,同时排除偶然情况,确保顶板状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范文[1]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范文[1]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范文1. 引言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对顶板的检测和分析,旨在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矿长、班组长、巡检员等直接或间接参与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工作的人员,并应按照规定执行。

3. 管理标准3.1 顶板检测3.1.1 检测频率根据煤矿开采情况和顶板稳定性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检测频率。

通常情况下,煤矿应每周对顶板进行至少一次巡检,特殊情况下应及时增加巡检频率。

3.1.2 检测方法常用的顶板检测方法包括目视检查、地质雷达勘探、测量仪器及设备、无人机等。

根据煤矿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并确保检测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3.1.3 检测内容•检查顶板是否存在松散、龟裂、下垮、挂牛等问题;•检查是否有异物、大型岩石等对顶板稳定产生威胁的存在;•检查是否有水槽、挖槽等影响顶板稳定的情况。

3.2 顶板分析3.2.1 采集数据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采集顶板检测数据,对每次检测的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地点、时间、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等。

3.2.2 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顶板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煤层地质条件和开采方式等因素,评估顶板稳定性,并及时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

3.2.3 结果记录和汇报对分析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汇报,包括风险评估、防控措施、整改计划等,并按规定报送给相关管理人员。

3.2.4 整改措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的防控措施,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整改计划,确保顶板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考核标准4.1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检测频率是否符合要求;•检测方法是否恰当并能够准确采集数据;•检测内容是否全面且准确;•数据分析是否合理和准确;•结果记录和汇报是否详尽及时;•整改措施是否得以落实。

4.2 考核方法根据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本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考核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巡检;•考核人员对检测结果和分析报告进行核查;•考核人员对整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员工培训和考试。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一、引言为了保障企业生产安全,提高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的监测分析处理水平,特定制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工作,旨在规范顶板的监测与分析,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员工的生命资产安全,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二、管理标准1. 顶板动态监测机制1.1 企业应建立完满的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包含安装顶板变形监测仪器和实施人工观测。

1.2 顶板变形监测仪器应每年进行校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1.3 人工观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每班至少进行一次,记录观测数据,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2. 监测数据分析2.1 每次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分析,推断顶板变形规律和趋势。

2.2 分析结果应记录在案,并及时向相关责任人报告。

2.3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刻启动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3. 顶板变形处理流程3.1 若顶板变形超出警戒值,责任人应立刻组织矿工进行撤离,并暂时停止相关的采煤作业。

3.2 在采取撤离措施后,责任人应立刻上报相关部门,并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必需的安全排查。

3.3 相关部门应及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和分析,并订立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3.4 处理方案执行完毕后,应进行记录和总结,并及时向企业法务部门汇报。

4. 安全管理措施4.1 全部采煤作业人员应熟识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严格依照制度要求执行工作。

4.2 常常性进行职工培训,提高员工对顶板动态监测的认得和技能。

4.3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手记的准确性。

4.4 检查和维护监测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精度。

三、考核标准1. 监测数据准确性1.1 监测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1.2 监测数据是否定时上报。

1.3 监测数据是否及时进行分析,并报告相关责任人。

1.4 监测数据是否及时进行处理,并向法务部门进行汇报。

2. 顶板变形处理及时性2.1 顶板变形超出警戒值后,采取相应的撤离措施是否及时。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煤矿顶板安全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顶板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煤矿顶板检测工作的管理,包括顶板监测、数据分析、预警预报等内容。

1.3 我公司应建立健全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加强顶板安全管理,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二、顶板监测2.1 矿井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顶板监测点,确保监测点设置合理、可靠。

2.2 监测点应设置在顶板的关键部位,如顶板破碎带、裂缝发育区、采场边缘等。

2.3 监测点应采用具有可靠性的监测设备,如电阻应变片、声发射传感器、微震传感器等。

2.4 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5 监测数据应实时传输至地面监测中心,并进行数据存储、备份。

三、数据分析3.1 矿井应设立专业的顶板数据分析团队,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2 数据分析团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监测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解读。

3.3 数据分析团队应根据监测数据,绘制顶板变形、应力分布等曲线图,分析顶板安全状况。

3.4 数据分析团队应结合矿井生产情况,对顶板安全状况进行预测、预警。

3.5 数据分析团队应定期向矿井领导汇报顶板数据分析结果,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四、预警预报4.1 矿井应建立顶板预警预报制度,对顶板安全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预警。

4.2 预警预报应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等因素,综合判断顶板安全风险。

4.3 预警预报应包括预警级别、预警区域、预警时间等内容,并进行公告。

4.4 矿井应根据预警预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支护、减少生产强度等,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4.5 矿井应对预警预报的准确性进行评估,不断优化预警预报模型。

五、安全管理5.1 矿井应建立健全顶板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5.2 矿井应加强顶板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一、引言顶板检测是工程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项任务,它可以通过对顶板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帮助工程人员及时发现顶板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顶板检测方法1.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最基本的顶板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工程人员的目测能力,对顶板进行全面的视察。

在目视检查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顶板是否存在裂缝、漏水、脱落等缺陷;•顶板的平整度、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顶板的颜色、质地是否正常。

2. 表面探测表面探测是通过使用特定的仪器设备对顶板进行探测,以获取更为准确的检测数据。

常用的表面探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探测: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结合仪器设备的反射和吸收数据,对顶板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

•磁粉探测:通过在顶板表面涂抹磁性粉末,观察其在顶板表面形成的磁痕,从而检测顶板存在的裂缝和缺陷。

•热红外探测:利用热红外仪器记录顶板表面的热分布,通过分析热分布的差异,判断顶板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通过对顶板结构进行分析,以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通过建立顶板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和模拟,评估顶板的受力情况和应力分布,判断其结构安全性。

•压力试验:在顶板上施加一定的压力,并观察其变形情况和变形后的恢复情况,以评估顶板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顶板检测分析报告顶板检测分析报告是对顶板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报告文件,通常需要包含以下内容:•检测方法和过程的描述;•检测数据的详细记录;•检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描述;•推荐的处理措施和修复方法;•其他必要的附注和建议。

四、顶板处理制度顶板处理制度是对顶板检测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和修复的具体操作规范,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处理原则•安全第一:以人员安全为首要考虑,确保人员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

顶板检测制度

顶板检测制度

顶板检测制度目前,矿井综掘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主要采用矿压观测,为了进一步加强锚杆锚索巷道顶板动态监测工作、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建立顶板预测预报体系,健全矿压观测的汇报和分析、预报制度,及时确定合理支护参数,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矿压观测管理规定1、生技科矿压组要不定时对所有锚网巷道进行锚杆锚固力、预紧力的抽检顶板离层仪读数。

并根据施工现场做好锚网巷道矿压报表(包括锚杆锚固力、预紧力抽检情况、顶板离层仪变化情况),每周不少于一次,经科领导审核批准后,上报矿总工程师审批,然后下发到施工单位,有利于指导生产。

2、施工队组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做好矿压监测,设置记录台帐(包括锚杆锚固力、预紧力抽检情况、顶板离层仪变化情况),设专人管理记录,做好监测记录,观测数据必须现场取得,真实有效。

3、施工队组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安设顶板离层仪,严格按规定进行观测及记录。

4、离层指示仪安装时应使深浅基点读数为零。

5、离层指示仪孔深严格按规程规定执行,离层指示仪孔必须保证铅垂顶板打设,以保证离层指示仪安装时深浅基点能卡到规定位置。

6、顶板离层仪挂牌管理,牌挂在顶板离层仪前后1米范围,并采用双股14#铁丝吊挂,与帮网牢固扭结在一起,并将牌板规定内容填写完善。

7、掘进工作面依据顶板离层数据进行顶板管理,离层值在超过50mm毫米时,要停止掘进,对该离层仪前后20米范围内部打锚杆或锚索;离层值大于100毫米时,及时汇报生技科及矿总工程师,制定相应加固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必要时由设计人员重新进行巷道支护设计。

8、要定期对巷道支护情况进行检查,跟班队干、班组长每班进行检查,发现有顶板下沉量增加、两帮移近量加大及锚杆支护失效或存在断梁折腿或变形严重的支架等情况时必须及时汇报队值班及生技科。

9、队组必须制作专用的锚杆扭紧工具,不得使用检测工具作为施工工具。

10、掘进期间矿压监测仪器和施工必需的张拉设备(包括锚杆拉拔仪、力矩扳手、锚索张拉仪等)正常使用,确保完好和正常使用。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背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顶板倒塌是常见的事故。

若没有一个完善的顶板检测分析制度,将无法及时发现和预防顶板倒塌事故的发生。

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以加强对顶板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煤矿企业可能发生的顶板倒塌,预防和减少顶板倒塌事故的发生。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为煤矿企业提供了解和了解该制度的最佳方式,并促进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和执行。

内容制定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定期检测、顶板评价和预警措施等。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是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和掌握顶板的变化情况,发现顶板的问题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具体操作包括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对顶板进行定期检测,并及时汇总、分析检测数据,将检测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发现问题。

顶板评价针对定期检测所得出的数据,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可靠的顶板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的顶板、不同的条件和环境,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以保证顶板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预警措施在检测和评价顶板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合适的预警措施,设置预警线和预警指标,当顶板状态变化,达到预警水平或达到事故临界值时,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将预警分析整合到企业的安全经验库管理系统中,为今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结论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制定和实施一个完善的顶板检测分析制度对于保障人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随着检测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推进,煤矿企业的顶板检测分析制度也需要更加完善和细致,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打造优秀的企业形象。

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背景顶板,是指地下煤矿中采掘工作面顶部的煤岩层顶板。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地压力等原因,顶板容易发生塌方、坍落等安全事故,给采掘过程带来巨大风险。

为了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顶板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完善的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以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检测方法常见的顶板检测方法有:1.现场人工测量法:通过物理实地测量等手段对顶板进行检测。

2.无人机遥感监测法:利用无人机或其它遥感技术的观察能力,对顶板进行高度监测。

3.GPS技术检测法:用GPS技术对采掘现场进行实时监测,检测出异常后及时采取措施。

4.激光雷达检测法: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对顶板进行无损检测,快速地采集顶板变形信息。

分析标准在进行顶板检测时,应当参考以下标准:1.《煤矿安全监察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2.《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煤矿危险源监控及预警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3.GB/T 18304-2001《煤矿大开间顶板支架拱形变形监测技术规范》;4.GB/T 39416-2020《煤矿顶板动态变形信息采集及处理》。

处理措施当检测出顶板存在不安全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尽快采取安全撤出措施,确保人员安全;2.采取支护措施,稳定顶板;3.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事故扩大;4.召开安全会议,总结事故原因,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

结论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是煤矿生产中重要的安全措施。

制定完善的制度,采取科学的检测方法和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煤炭资源日益削减,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煤炭企业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其中顶板检测技术是全面提升矿山工作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紧要技术手段。

为此,我将探讨一种完备、可行的煤矿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一、概述煤矿顶板检测属于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紧要一环,是煤矿生产中的关键环节。

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利益在于保障人身安全,因此对煤矿中的岩体进行检测分析,即对于安全生产至关紧要。

通过对煤矿顶板进行检测分析,可以尽早发觉岩层变形和破坏现象,适时实行措施避开生产事故的发生,减轻经济损失。

二、制度概述1. 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煤矿生产中对于顶板、墙板、底板等岩层体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发觉的问题进行安全管理措施,旨在确保矿山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和经济效益。

2. 制度主管部门煤矿生产管理办公室是该制度的主管部门。

3. 检测对象该制度适用于煤矿生产中的顶板、墙板、底板等岩层体。

4. 检测方法该制度采纳激光扫描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需要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准性。

5. 检测要点(1)在进行扫描前,必需对矿井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估和判定,对需要检测的区域进行验收和确定。

(2)对于需要检测的区域,应当对其四周的情况,例如岩层质地、地下水水位、通风情况、采煤工艺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并进行记录。

(3)采纳3D激光扫描进行检测,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扫描结果的精准性。

(4)对于检测结果,应当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并在图像上进行标注,便于管理人员查看和处理。

6. 管理措施(1)对于检测过程中发觉的岩层变形和破坏现象,应立刻通知负责人,并适时实行相应的措施,如加固,进行撤离等,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对于经过评估认为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应当实行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限制进入、停止采矿等,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实行进一步处理。

三、制度实施1. 设备及技术培训煤矿生产管理办公室应当为全体参加扫描及数据处理的人员购置先进的激光扫描设备,并举办操作培训及安全学问普及,确保人员能够娴熟把握设备操作及应急处置本领。

三矿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

三矿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

三矿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为加强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动态管理,多管齐下好矿压观测、顶板动态和支护质量精确度统计分析工作,搞好顶板管理,降低和解除安全风险因素,特提出本管理制度。

一、顶板动态管理工作小组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顶板动态管理工作小组。

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成员:生产部部长、主管采煤部长、业务主管,防冲办主任、业务主管,安管部主管炼铁部长、业务主管,调度中心副主任,综采队队长、书记副队长、技术副队长、技术员、验收员。

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大批量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检查员署长任办公室主任,组织落实顶板动态管理制度和日常监测工作,重点加强对工作面的矿压监测和两道的顶板离层、围岩观测及在线应力观测的过程管控。

对收集的此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处理措施。

二、工作要求1.总工程师负责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及冲击地压监测防治工作的技术管理,负责组织采掘面顶板简支梁支护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及顶板动态防治措施的方案确定,负责组织大能量事件的分析及防治安全措施的确定。

2.生产副矿长负责顶板多维度监测制度及防治措施的落实工作,根据动态监测分析确定生产组织方式,3.安全副矿长负责顶板动态管理制度及防治快照措施的监督工作,严格排查和督促顶板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工作。

4.生产部部长、主管采煤防冲办和业务主管及部长负责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的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根据追踪采集数据及时分析存在问题和安排整改措施,并定期检查工作面顶板动态管理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助安排综采队落实整改。

5.安全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动态和分析制度的贯彻执行,对存在的隐患要专门安排安检人员盯在现场督促整改。

6.队长是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第一责任人,技术副队长是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的主要,跟班队长是现场顶板动态监测的第一责任人。

7.技术员主要负责工作面两道的围岩变形观测和锚杆离层观测,协助技术副队长或进行矿压观测数据分队长的整理和报送工作,每周向生产部采煤组报送一次巷道围岩观测和锚杆离层观测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简
易版
顶板压力监测分析制度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为掌握矿压的基本规律,综合分析矿山顶
板控制问题,建立健全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
处理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特制定制度如
下:
1.采煤工作面必须进行顶板压力动态监
测。

2.综采技术室自行抽调和培训测压人员组
建测压组。

3.测压组人员应分别对工作面的顶板移近
量、活柱下缩量及顶板破碎度等进行监测并进
行记录。

4.监测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工具及仪表,并
负责对仪表及监测工具的维护保养,保证仪器、仪表的灵敏可靠。

5.综采技术室人员应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掌握监测进度,并将监测分析结果及时向技术部门汇报,为安全生产服务。

6.根据不同监测目的,对所测数据进行细致整理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提出所测工作面矿压规律的认识,并以此分析控制顶板或改进支架等措施。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