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合集下载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随着煤矿开采数量的增加、工作面的深入,煤矿顶板事故也越来越多。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维护煤矿生产的正常运转,煤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

支护质量观测支护质量观测是维护煤矿安全运转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支护的观测,可以识别出支护部位的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充或者改进。

观测方法支护质量的观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观测法:对支护进行目测观察,查看支架的稳定性,有无损伤、松动、移位等情况。

•测量仪器法:使用支护质量测量设备,对支护进行测量,得出支护的数据信息,再进行分析。

•特殊试验法:使用特殊的试验方法进行支护质量的测试,例如:支架负荷试验、挤压试验等。

观测内容支护质量观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支护稳定性:观测支架有无松动、移位等不稳定情况;•负荷均衡:观测支架在弯曲荷载作用下是否均衡;•支护密实度:观测支护密实程度,主要依据支架之间的间隙大小查看;•支护密度:观测支护的密度。

支护质量的观测频次应该视煤矿的开采情况、工作面深度和支架的使用寿命而定。

一般情况下:•日常观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3个小时;•特别观察:支架出现异常情况或任务过于繁重,应当及时进行观察,观景时间不应超过1个小时。

顶板动态观测顶板动态观测主要是为了根据顶板的动态变形情况预判顶板事故的可能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

观测方法顶板动态观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视察法:在进风井和出风井视察煤巷顶板的裂隙、下陷以及皮带、管道等设施的变形情况。

注重顶板变形的观测和动态监控。

•测量仪器法:使用顶板变形测量仪测量顶板的变形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顶板变形的情况状态。

观测内容顶板动态观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顶板下陷量和区域:观测顶板下陷量,一般应该控制在安全限度内,注意控制顶板下陷的区域位置;•沉降特征:观测顶板的沉降特征,例如,在顶板下陷区域不断产生新的裂缝。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1. 引言为了确保采煤过程中顶板的稳定性,有效地防备和处理采煤工作面产生的顶板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行,订立本《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工作。

3. 管理标准3.1 顶板动态监测1.在开采初期,顶板动态监测应进行全面检测,包含传统地表测点、钢支架上测点以及无线传感器等,并建立监测数据库。

2.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包含地面实测、遥感技术、遥测、摄像监测等。

监测频率应依据顶板情况进行调整,特别是在突出、断层、煤柱变形、煤壁变薄等区域要加强监测频率。

3.监测结果应及时上传至监测数据库,并建立特地的监测报告、档案,定期进行研究和分析。

3.2 顶板动态分析1.依据顶板监测数据,以及开采工艺和地质条件,采取专业的地质猜测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顶板变形和破坏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

2.顶板动态分析应结合地质、矿山压力和采煤工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采取的防备和处理措施。

3.3 顶板动态处理1.依据顶板动态分析的结果,订立相应的防备和处理方案。

方案应包含工作面支护、降低矿山应力、采用合理的开采工艺等措施。

2.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包含定向钻孔、预抽排水、喷射灌浆、支护料子的选择和使用等,对存在问题的区域进行加固和支护。

3.就顶板处理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调整和优化处理方案。

如发现存在问题的区域,应立刻采取挽救措施。

3.4 应急预案1.依据实际情况订立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顶板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2.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本领。

4. 考核标准4.1 监测工作考核1.监测工作应依照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

2.监测数据应定时上传至监测数据库,并建立相应的监测报告和档案。

4.2 动态分析考核1.动态分析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得出准确合理的分析结果。

2.分析报告应具备完整的分析过程和结论,且能够供应针对性的处理建议。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煤矿采掘深度的不断增大,采煤工作面上的瓦斯、煤尘等安全问题更加凸显。

其中,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频发,成为了煤矿生产安全的一大隐患。

因此,对于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紧要。

二、动态监测系统构成为了有效监测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安全情况,必需搭建一个高效、稳定的动态监测系统。

该系统由顶板探头、顶板安全监测仪、数据采集仪、数据处理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构成。

其中,顶板探头是整个监测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通过无线方式与顶板安全监测仪进行数据传输。

顶板探头的设计必需考虑到采煤工作面特别的环境要求,如防爆、耐高温等等。

顶板安全监测仪是动态监测系统的数据接收和存储装置,它通过和顶板探头配对完成监测任务,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仪上。

数据采集仪是整个监测系统的“下位机”,负责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

数据处理计算机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重要设备,它应具备高效率、稳定性、易操作等特征。

通信设备是保障监测系统数据能够传输到中心掌控室的紧要基础。

三、数据采集和传输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是动态监测系统的核心。

采集的数据重要分为位移数据、压力数据、应变数据和温度数据。

其中,位移数据和压力数据是监测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状态的重要依据。

位移数据可以反映出顶板的变形和变化趋势,压力数据能够反映出岩层的压力变化情况。

应变数据和温度数据可以进一步供给更全面的岩层安全状态信息。

数据传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有线通信技术的数据传输方式,另一种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传输方式。

有线通信技术稳定牢靠,但是受到实际工作面条件的限制;无线通信技术快捷便捷,但是存在信号干扰、盲区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采煤工作中,可以依据实际工作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动态监测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必需经过处理和分析,方能有效地供给岩层安全状态信息。

数据处理和分析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清洗和筛选。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 制度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 制度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为杜绝采煤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和垮面压架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搞好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成立矿压管理工作组为确保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等工作顺利开展,采煤专业成立以机械化科技术主管为组长,机械化科指定专人及各区队技术员为副组长,各区队验收员为成员的矿压管理工作组。

其主要职责有:1、协调安装好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所用仪器仪表;2、组织实施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实施。

3、对特殊地点进行专项研究。

对采煤工作面过断层、富水区、破碎带、交叉点、沿空巷道,进行矿山压力专项研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特殊地点的顶板控制提出超前预防措施,严防重大冒顶事故的发生。

4、对相关的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技术资料、总结报告和监测数据等进行存档管理。

第二条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一)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主要内容、指标、测站布置、方法:1、工作面日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支架(柱)达到初撑力,支护状态符合要求,使其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减少冒顶事故,提高综采功效,保证安全生产。

2、主要监测指标分为支护监测指标、围岩状态指标和巷道超前支护质量指标:(1)支护质量监测指标:①支架(柱)初撑力、工作阻力②支架端面距③支架(柱)工作状态④液压系统状况⑤采高(2)工作面围岩状态指标:①端面顶板冒高②煤壁片帮深度(3)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①支架(柱)初撑力、工作阻力②人行出口③直线性3、工作面日常矿压观测方法:(1)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观测:采集或读取、记录压力表读数。

(2)顶板动态观测:在各测线处对顶板状态作统计观测,记录采高、冒高、端面距、片帮深度等。

(3)支架(柱)工作状态观测:采用目测普查,超标明显处用工具进行测记,包括顶梁的仰俯角、支架的歪斜角、顶梁错茬。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一、引言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是煤矿生产管理中至关紧要的环节之一。

它能够实时、精准地反映采煤巷道的支护情况和顶板的变形情况,为矿山生产管理供给紧要的依据。

因此,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对于保障采煤巷道安全稳定、合理设计和施工具有紧要意义。

二、数据收集流程1.传感器安装:–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和规格,如应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并确保其性能稳定牢靠。

–在采煤巷道重要支护结构和顶板变形区域安装传感器,并保证传感器与被监测对象接触良好。

–依照设计规范和要求,对传感器进行固定,并确保固定坚固牢靠。

2.数据采集:–利用数据采集设备,对已安装的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

–设置合适的采样频率和数据存储格式,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具有肯定的精准性和完整性。

–对采集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数据上传和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无线传输等方式上传至数据中心或云端服务器。

–在数据中心或云端服务器上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对上传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和冗余,以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数据分析流程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处理,以去除干扰和噪声,并保留有效的信息。

–对数据进行时序排序,确保数据的时序关系精准。

2.数据分析:–依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变形的分析。

–对支护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和比对,判定支护结构的稳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顶板的动态变形进行分析,推测可能显现的变形模式和趋势。

3.数据挖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发觉,发觉其中潜在的关联和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的结果,对采煤巷道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变形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四、数据处理制度1.数据质量掌控:–建立数据质量掌控制度,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依据数据质量评估结果,适时发觉和处理数据异常和错误。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3篇)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3篇)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矿山工作面的扩大,矿山顶板的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证矿山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运营,建立和完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制度1. 观测参数的确定支护质量和顶板的稳定性是通过观测参数来评价的,因此在建立观测制度前,需要确定一些关键的观测参数,如顶板下沉、位移、变形以及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变形等。

这些观测参数的选择应考虑到地质条件、开采方法和工作面的特点等,确保能够准确刻画矿山顶板的状态。

2. 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布设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观测参数,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并合理布设观测点。

观测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到安装和维护的方便性,同时要确保能够满足对不同观测参数的测量需求。

观测点的布设应密集于矿山工作面周围,以便及早发现顶板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观测数据的采集可以采用现场观测仪器实时采集或定期采集的方式进行,具体的采集频率可以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包括数据存储、分析和绘制图形等工作,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三、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分析制度1.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支护质量和顶板的动态分析是依靠观测数据进行的,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频谱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可以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评价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支护质量和顶板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顶板的下沉量、位移和变形程度等。

评价结果可以用来判断矿山顶板的稳定状况,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3. 预警和预测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顶板异常变化的趋势,并进行预警和预测。

预警和预测的目的是为了尽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避免矿山事故的发生。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一、采面顶板动态监测1.监测指标:(1)顶板位移;(2)顶板变形;(3)顶板应力。

2.监测手段:(1)传感器:采用变形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进行实时监测;(2)网格布置:根据采面的不同区域设置监测网格,确保覆盖全面;(3)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3.监测周期:二、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的分析1.数据分析:(1)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声、数据对齐等;(2)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如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

2.预警标准:建立采面顶板位移、变形、应力的预警标准,根据监测数据与预警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达到预警级别。

3.状态评估: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预警标准的评估结果,对采面顶板的状态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的处理制度1.报警和应急反应: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标准时,应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并进行应急反应,包括暂停采矿和疏散人员等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2.预警级别划分: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采取加固措施、减少采矿量、增加支架等。

3.处理计划与跟踪:制定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的处理计划,确定具体的处理措施和时间节点,并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

4.数据分析与总结:对处理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的采面顶板动态监测提供参考。

通过建立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的异常变化,提前预防采面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背景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采矿深度不断加深,顶板垮落、滑动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风险不断增高。

针对采面顶板动态监测方面,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测系统和分析处理制度。

监测系统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系统由采面顶板监测点、接收和传输系统、数据处理记录分析系统、报警和控制系统组成。

采面顶板监测点采面顶板监测点主要安装在工作面的主要采区,井下煤矿顶板垮落地区、前掘工程、支托系统及各种巷道交叉点、迎头设施等。

采面顶板监测点每个监测点主要监测的物理量包括颗粒动态状态监测、顶板变形(变形速率、雷达回波等)监测、煤岩体内应力监测、煤体变形监测等。

接收和传输系统接收和传输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装置、数据传输网和采集调度管理系统组成。

传输系统可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有线方式可选用馈线、电缆或光缆等进行传输;无线方式可选用无线电视、微波通讯和红外光通讯等进行传输。

数据处理记录分析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是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系统的核心,它包括数据录入、数据预处理、标准化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多个方面。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分析、模糊数学分析等。

报警和控制系统报警和控制系统主要通过硬件和软件实现。

采面顶板监测点的报警处理可分为三个方面:联动控制、远程控制和现场控制。

联动控制指预设好的逻辑条件与设置的控制程序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操作人员了解信息、采纳措施;远程控制指通过应用软件远程控制监测设备,便于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上实现控制;现场控制则是由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控制。

分析处理制度数据处理结果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实时数据呈现;二是历史数据查询;三是数据统计分析;四是建立专家系统。

采煤工作面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对采煤厚度、运输通道、顶板掘进情况等进行分析处理,并编制掘进计划和预报表。

其次,运用小波分析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顶板垮落预测模型。

最后,建立基于灰度模型和随机模型的顶板垮落概率预测模型。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矿山采面顶板的安全稳定,及时发现和处理采面顶板的动态变动,以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身体健康。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矿山员工,特别是与矿山开采、顶板掌控相关的工作人员。

三、管理标准(一)采面顶板动态监测1.采面顶板的动态监测应在开采开始前、开采过程中和开采结束后进行,对采面顶板进行全面、准确的动态观测和记录。

2.动态监测的内容包含:–顶板的下沉、裂缝、变形等情况;–自然裂隙、节理带、矿层间掩盖的条件。

3.监测方法:–借助专业监测仪器,定期进行顶板位移、变形、压力等数据的监测;–通过人工观测,记录自然裂隙、节理带、矿层间掩盖等情况。

4.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应及时处理。

(二)采面顶板动态分析与处理1.采面顶板动态分析:–依据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的记录和数据,进行顶板的动态分析;–推断顶板是否显现下沉、裂缝、变形等异常情况,确定其安全情形。

2.异常处理:–对显现异常情况的顶板,应立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及时除去风险;–处理措施包含使用支护料子、加固钢梁或其他适当措施。

3.紧急情况处理:–对于严重威逼矿山安全的紧急情况,应立刻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及时疏散人员、采取紧急救援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资产损失。

4.分析与处理结果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安全评估以及必需的调整和改进。

四、考核标准1.监测记录:–依照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采面顶板的动态监测,并如实记录;–监测记录应完整、准确,及时上报。

2.异常处理:–显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处理应及时、有效,确保安全。

3.应急预案:–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应依照矿山应急预案执行;–能够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措施。

4.安全评估:–分析与处理结果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安全评估;–安全评估结果应合理、准确。

五、责任与惩罚1.监测责任:–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由专职人员负责,确保监测工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监测人员应依照规定要求,完成监测工作,如有失职情况,将依据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惩罚。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本(四篇)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本(四篇)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在煤矿工作中,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的观测、分析和处理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这一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很必要。

本文将就制定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进行探讨。

二、制度的目的和背景制定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保障。

三、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制度1.观测任务的确定和划分(1)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确定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的任务范围和频次。

(2)明确责任人员和观测工具的使用要求。

2.观测方法和技术规范(1)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观测,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根据观测数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规范操作流程。

3.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管理(1)明确观测数据的收集和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和可追溯性。

(2)建立观测数据的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备份。

四、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分析制度1.分析指标的确定(1)明确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分析的关键指标。

(2)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

2.分析方法和工具的应用(1)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

(2)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分析结果的评估和判定(1)根据分析结果,对矿井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判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处理制度1.处理方案的制定(1)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2)确保处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处理措施的实施(1)明确责任分工,各相关人员在处理过程中负责相应的工作。

(2)确保处理措施的实施顺利进行,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处理效果的评估和总结(1)对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判断处理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2)总结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类似情况提供参考。

六、结论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制定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是指在矿山或隧道工程中,对支护结构的质量和顶板的运动进行定期观测、分析和处理的一套制度。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防止支护结构和顶板的失稳和塌方。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观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确保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等的安装和维护。

2. 观测指标的设定:确定支护质量和顶板运动的评判指标,如位移、裂缝、变形等,以及相应的观测频率和观测方法。

3. 观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定期收集观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判断支护结构和顶板的稳定性,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4. 处理措施的制定: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加固和修复支护结构、采取预防措施等,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5. 监督和管理:监督和管理观测和处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包括设立专门的观测和处理小组,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是矿山或隧道工程中重要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一,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也是因为矿山或隧道工程通常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工况,支护结构和顶板的稳定性经常受到地
质、水文、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动态观测和分析,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一、采煤巷道支护概述采煤巷道支护是矿山生产安全的紧要环节之一,支护质量直接影响着采煤巷道的安全稳定。

因此,对采煤巷道支护进行动态监测,适时发觉支护质量不合格适时进行处理,对提高矿山生产安全具有紧要意义。

二、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1. 数据收集(1)监测设备的布置:在采煤巷道设立监测点,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如位移传感器等,确保监测数据精准牢靠。

(2)数据采集:利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监测设备所监测到的位移等数据。

2. 数据分析(1)采纳数据分析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位移变化图谱等数据。

(2)依据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发觉顶板支护质量异常情况。

3. 数据处理(1)当发觉顶板支护质量异常时,进行数据处理,实行整改措施,如加固支护等,确保采煤巷道的安全稳定。

(2)对采煤巷道支护的整改措施进行数据反馈,适时发觉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采煤巷道支护质量监测管理制度1. 定期检查(1)对采煤巷道的支护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适时解决,确保采煤巷道的安全稳定。

(2)对巷道支护系统进行检查,适时发觉问题并加以解决。

2. 安全教育(1)对矿工进行安全学问的宣讲和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2)培训矿工把握采煤巷道支护学问,提高矿工的操作技能。

3. 应急预案(1)订立应急预案,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实行措施,保证采煤巷道的安全。

(2)在预案中明确责任人,清楚分工,保证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结论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是矿山生产安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合理布置监测设备,适时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发觉问题进行整改措施,在巷道支护的定期检查、安全教育、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管理,提高矿山生产安全水平,保证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制度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制度

兴路煤矿顶板支护质量及动态监测分析制度编制单位:生产技术科编制日期:2017 年8 月 1 日顶板支护质量及动态监测分析制度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切实加强顶板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稳产高产和安全生产,结合我矿顶板管理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1 条成立专门的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石建明副组长:汪禄生谢玉康邹新华成员:何纯益余三华丁梦江丁鹏金谭鸿毛峰邓东阳龚六保各采掘修作业点的副队长1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矿生产技术科,由何纯益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安排落实。

由丁鹏金和毛峰任专干,负责日常数据的观测采集。

2、检查和督促顶板管理计划、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对顶板管理工作作出决策和指令。

3、听取分管领导和总工程师及生产技术、安监部门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对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提出主导性意见。

4、审批有关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项目和资金计划。

第2 条分管领导、对顶板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1、健全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管理机构,配齐人员,制定和落实岗位责任制。

2、安排和落实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计划及各项顶板管理措施,不断改进顶板管理工作。

3、组织对顶板隐患的排除和对顶板事故的分析处理,提出防止顶板事故的措施。

第3 条总工程师对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负技术责任:1、配齐技术力量,确定其岗位责任。

2、组织编制年度计划及技措资金计划。

3、组织制定措施,地质情况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安排编写相应的顶板支护措施。

4、组织矿压观测,及时分析观测资料,作为改进顶板支护的依据。

5、每月组织一次顶板隐患排查,提出处理意见。

6、组织开发和推广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第4 条分管安全的领导,对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1、按规定配齐人员,健全和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严格考核。

2、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湘能矿业集团公司顶板会战方案》,对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现场。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文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文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在煤矿等地下开采工作中,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是保障工人安全的关键。

由于地质条件多变、煤层厚度、岩性、地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建立科学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对于预测和防范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对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进行探讨。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文(二)1. 保障工人安全: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是保障地下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条件,制定科学的制度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2.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建立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能够对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掌握地质变化的动态,从而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产能。

3. 优化工作流程: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的变化对开采工艺和工作流程有着重要影响,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开采工艺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观测内容和频次:制度应明确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的具体内容和频次,包括地下水位、顶板位移、煤层开裂等关键指标的测量,以及观测的时间节点和周期。

2. 观测手段和设备:制度应明确观测的手段和设备,包括自动化观测仪器的使用,以及人工观测的方法和要求。

同时,还要对观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进行规范。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制度应明确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流程,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方法。

同时,应建立数据库,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建模,形成相应的预警机制。

4. 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度应明确对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对突发地质灾害的预警及时处理措施的制定。

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应急演练计划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5. 制度执行和监督:制度应明确责任主体和执行程序,包括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和配合机制。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1. 引言在地下岩石工程中,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是保证工程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在常规开挖过程中,动态观测、分析和处理岩体变形和顶板下沉等问题,对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2. 观测系统为了进行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传感器选择和布置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对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进行监测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可采用的传感器包括测点应变计、变形计、位移计、压力计等。

在布置传感器时,要考虑到监测点的分布均匀性和代表性。

2.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为了获取准确的观测数据,需要建立一个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该系统应能够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分析和处理中心。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中心数据分析与处理中心是整个观测系统的核心部分。

该中心应具备数据存储、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及时评估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决策。

3. 观测原理和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的变化规律,需要了解观测原理和方法。

3.1 应变观测原理和方法应变观测是支护质量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应变计测量的数据,可以评估支护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情况。

常用的应变观测方法包括导线应变计法、光纤传感器法等。

3.2 变形观测原理和方法变形观测是对岩体变形和顶板下沉等问题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变形观测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法、测距仪测量法、位移计测量法等。

3.3 静载试验原理和方法静载试验是评估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支护结构的负载进行监测和试验,可以评估结构的力学性能。

常用的静载试验方法包括压力计测量法、加载试验法等。

4. 数据分析与处理流程在观测数据得到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评估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决策。

2024年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

2024年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

2024年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摘要: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煤矿地质条件的逐渐变差,煤矿的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煤矿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

本文在分析煤矿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的重要性和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并就如何落实这套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矿,支护质量,顶板动态观测,处理制度一、引言煤矿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产业之一,但由于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煤矿地质条件的逐渐变差,煤矿的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煤矿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成为煤矿安全生产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煤矿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完善的制度。

二、煤矿支护质量的重要性煤矿支护质量直接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煤矿支护质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

支护质量主要包括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支护材料的质量和支护工艺的合理性等。

只有提高支护质量,才能有效地控制煤矿的顶板活动,防止煤与瓦斯等事故的发生。

三、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的重要性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是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煤矿顶板的动态观测,可以及时发现顶板的变形和断裂等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顶板的分析,可以了解煤矿地质条件的变化,为煤矿的采矿设计和支护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顶板的处理,可以修复受损的顶板,恢复煤矿的正常生产。

四、煤矿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 加强煤矿支护质量的监管和管理加强煤矿支护质量的监管和管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

要加强对支护工艺和支护材料的质量的监督和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要加强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工艺的合理性的评估和监测,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

2. 建立煤矿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的机制建立煤矿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的机制是确保煤矿顶板安全的关键。

要建立顶板动态观测系统,通过对煤矿顶板的定时定点观测,及时发现顶板的变形和断裂等问题。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制度顶板是矿山中承载地表和浅层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对矿山的生产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顶板动态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是保障矿山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监测设备和技术1、监测设备顶板的监测设备主要包括位移传感器、应变计、应变片、倾斜仪等。

其中,位移传感器是对顶板位移进行监测的主要设备,通过精确测量顶板的变形来判断顶板的稳定性。

应变计主要用于测量顶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弯曲变形,而应变片则可用于监测顶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剪切变形。

倾斜仪主要用于测量顶板的倾斜和旋转角度,以判断顶板的变形情况。

2、监测技术目前,常用的顶板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全站仪监测技术:该技术利用全站仪对采矿区域内的固定点位进行定位,并测量其位置、高程和坐标变化,以判断顶板的变形情况。

(2)雷达测距技术:该技术可通过雷达测距仪对顶板进行直接距离测量,从而快速、准确地了解顶板的变形情况。

(3)GPS监测技术:该技术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对固定点位进行测量和定位,以判断顶板的稳定性,并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

二、数据处理和分析1、数据收集和处理顶板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保障矿山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对于顶板监测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实时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提取、数据聚集等过程,以有效地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2、数据分析和挖掘对于顶板监测数据,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在数据分析和挖掘过程中,可以应用数学、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实现对矿山生产的预测、诊断和优化。

三、处理制度制定为了实现顶板监测的有效管理和运营,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处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处理制度制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顶板监测的周期和范围。

2、确定顶板监测的指标和标准。

3、制定顶板监测的方案和程序。

4、设立顶板监测的责任人和职责。

5、建立顶板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机制。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为杜绝采煤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和垮面压架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搞好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1)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煤壁超前20m范围内支护完整,巷高不小于1.8m,有0.8m行人通道。

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加强端头及超前支护。

(2)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3)采煤队负责进行现场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工作,每班由验收员监测一次,并在井下认真填写原始数据记录表。

监测数据表内容主要包括支架初撑力、两端头初撑力及围岩状态情况。

不按现场实际情况填写或没填写监测报表罚验收员100元。

(4)现场验收员每班将井下测取的各种原始数据按记录表格填写清楚,采煤队在每天下午5点前安排专人将3班监测记录表报送矿压组,矿压组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后,填入整理表格。

不按时或不送报表,罚责任人各100元。

(5)工作面安装、撤面必须对液压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监测,对液压系统完好情况进行统计观测,并将监测记录保存。

2、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1)锚网巷道回采时,在采动压力影响区内,采煤队对掘进期间安设的顶板离层仪、巷道位移等测点,安排专人(兼职)每周测读一次。

超前支护区内,每天测读一次,观测数据按附表3提供格式进行详细记录,观测期间还应对巷道支护状态进行统计观测,如有变形、网兜、片冒等现象要作出统计记录。

(2)超前支护范围内,每天测定超前支护及密集切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3)采煤工区每天下午5点前将记录表报送技术科,技术科安排专人对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处理,掌握顶板离层、围岩变形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发现异常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

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

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背景顶板,是指地下煤矿中采掘工作面顶部的煤岩层顶板。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地压力等原因,顶板容易发生塌方、坍落等安全事故,给采掘过程带来巨大风险。

为了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顶板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完善的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制度,以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检测方法常见的顶板检测方法有:1.现场人工测量法:通过物理实地测量等手段对顶板进行检测。

2.无人机遥感监测法:利用无人机或其它遥感技术的观察能力,对顶板进行高度监测。

3.GPS技术检测法:用GPS技术对采掘现场进行实时监测,检测出异常后及时采取措施。

4.激光雷达检测法: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对顶板进行无损检测,快速地采集顶板变形信息。

分析标准在进行顶板检测时,应当参考以下标准:1.《煤矿安全监察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2.《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煤矿危险源监控及预警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3.GB/T 18304-2001《煤矿大开间顶板支架拱形变形监测技术规范》;4.GB/T 39416-2020《煤矿顶板动态变形信息采集及处理》。

处理措施当检测出顶板存在不安全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尽快采取安全撤出措施,确保人员安全;2.采取支护措施,稳定顶板;3.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事故扩大;4.召开安全会议,总结事故原因,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

结论顶板检测分析和处理是煤矿生产中重要的安全措施。

制定完善的制度,采取科学的检测方法和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一、背景和意义采煤工作面是煤矿生产中最核心、最复杂的环节之一,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于煤矿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工作面随着采煤的进展,不断地面临着顶板松动、顶板垮落等危险,严重威胁着采煤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因此,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制度内容1.动态监测在采煤工作面开采和顶板支护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工作面的顶板进行动态监测,采取多种现场检测手段,如测量顶板变形、应变、应力等,进行检测数据分析和分类汇总,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进行统计和分析。

2.数据分析对于接收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运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分析变形变化趋势,建立合理可行的分析模型和数学预测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及时预警,根据预警评级进行上报。

同时,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实时风险评估和特殊情况分析,对于超出安全范围的数据,要进行紧急处理并上报。

3.分析结果处理对于顶板动态监测的分析结果,应根据运用的分析模型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分析报表进行详细解读,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措施的制定和指导,同时向地质、支护、安全等专业部门及时反馈数据结果,协调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妥善应对。

4.预防措施为了进一步预防工作面顶板动态产生的安全问题,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并不断完善和细化,在工作面生产运行中加强现实控制和定期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测。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调整和补充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其能够顺利的实施并有效地实现预防效果。

三、工作流程1.动态监测:采用多种现场检测手段,如测量顶板变形、应变、应力等;2.检测数据传输: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进行统计和分析;3.数据分析:将监测数据进行模型建立,分析和处理;4.预警:对于超出安全范围的数据,进行预警,并上报给专业部门;5.分析结果处理:根据分析模型和数据报表进行详细解读、制定改进措施和指导,同时向专业部门及时反馈数据结果;6.预防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加强现实控制,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实现预防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
理制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为杜绝采、掘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和垮面压架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搞好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完善矿压观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

生产技术科设在矿压观测组。

在矿长、总工程师、技术科科长、分管副科长领导下,组织完成有关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的各项工作任务,把矿压观测列为现场顶板控制工作的重点。

充实观测人员,根据顶板监测需要,配备2名以上专职观测人员,由矿压观测组统一管理,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

其主要职责有:
1、制定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所用仪器仪表、设备配备数量。

2、组织实施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实施。

3、对特殊地点进行专项研究。

对采煤和掘进工作面过断层、富水区、破碎带、大断面切眼、交叉点、沿空巷道,编写专题观测方案,进行矿山压力专项研究,对观测进行分析总结,对特殊地点的顶板控制提出超前预防措施,严防重大冒顶事故的发生。

4、对锚网回采巷道的支护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对矿压、安全监测仪器仪表,严格按照国家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进行强检。

杜绝各类不合格品的使用。

5、对相关的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技术资料、总结报告和监测数据等进行存档管理。

二、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
1、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煤壁超前20m范围内支护完整,巷高不小于1.8m,有0.7m行人通道。

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加强端头及超前支护。

2、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3、采煤工区负责进行现场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工作,每班由验收员监测一次,并在井下认真填写原始数据记录表。

监测数据表内容主要包括支架初撑力、两端头初撑力及围岩状态情况。

4、现场验收员每班将井下测取的各种原始数据按记录表格填写清楚,采煤工区在每天下午5点前安排专人将3班监测记录表报送矿压组,矿压组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后,填入整理表格。

5、监测数据采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打印出日报表,日报表。

日报表对工作面支护质量及煤岩稳定性作出总体评价,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由分管领导签署意见、整改措施后,存档备查,并现场监督整改。

6、工作面安装、撤面必须对液压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监测,对液压系统完好情况进行统计观测,并将监测记录保存。

7、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
⑴、锚网巷道回采时,在采动压力影响区内,采煤工区对掘进期间安设的顶板离层仪、巷道位移等测点,安排专人(兼职)每周测读一次。

超前支护区内,每天测读一次,观测数据按附表3提供格式进行详细记录,观测期间还应对巷道支护状态进行统计观测,如有变形、网兜、片冒等现象要作出统计记录。

⑵、超前支护范围内,每天测定超前支护及密集切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⑶、采煤工区每天下午5点前将记录表报送技术科,技术科安排专人对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处理,掌握顶板离层、围岩变形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发现异常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

三、掘进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1、顶板动态监测仪器仪表的安装、维护
⑴、掘进巷道顶板动态监测主要仪器为顶板离层仪,所有采用锚网支护的煤巷从施工到报废都必须在技术科组的协调指导下实行全过程地监测与维护。

巷道掘进期间的安装、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掘进施工单位在技术组指导下进行;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产前其监测工作重点由技术科负责,采煤工作面生产到巷道报废期间其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采煤区队负责。

掘进、采煤工区应设立煤巷锚网顶板离层指示仪监测小组,由专人(兼职)负责,报矿压组备案,并在人员有变动后及时通知技术科更改。

⑵、锚网巷道顶板离层指示仪的观测采用定人、定岗、定时观测,煤巷锚网支护巷道的监测责任单位都必须建立巷道监测与维护档案,在巷道交接时,其巷道监测与维护档案一并交接。

⑶、所有煤巷锚网支护巷道及时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回推迟安装,且规范安装,确保离层指示仪能准确监测顶板变化情况,提供顶板离层的情况,深基点6m、浅基点3m。

顶板离层指示仪必须随迎头及时安设。

⑷、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安设必须按50m间距控制。

⑸、对于每条巷道的顶板离层指示仪施工单位必须明确本施工区队的现场监测人员。

⑹、特殊条件(断层及围岩破碎带、顶板淋水、应力集中区、交岔点及硐室等)下的巷道必须按规定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否则对施工单位罚款100元,。

⑺、施工单位不能随意损坏监测仪器,损坏的按仪器原值的一倍罚款。

2、掘进巷道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按下列要求执行:
⑴、巷道掘进期间距迎头200m以内顶板离层仪测量读数每天不少于1次,距迎头200m以外的范围测量读数每周不少于1次。

⑵、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产前期间测量读数每周不少于1次。

采煤工作面生产至巷道报废期间测量读数次数按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要求执行。

⑶、顶板离层仪观测人员要认真收集、整理、保存顶板离层仪读数,并进行简要分析。

如发现异常:
①读数范围内累计下沉100mm;
②日下沉量超过40mm/日。

③现场施工的跟班人员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临时支护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然后报矿压组及有关领导,进行分析并制定有关措施上报矿有关领导,进行处理。

④基层监测人员必须按规定观测顶板离层指示仪,读数并记录,有较大变化时及时向调度室、技术科汇报。

⑤记录台账每周向技术科报送一次。

⑥矿压组每月组织定期及不定期对掘进巷道锚网支护质量进行检测,定期为每旬检测,不定期为随时组织人员对巷道进行检测。

检测锚杆间排距、锚杆角度、托盘贴沿情况、锚固力。

秀华煤矿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
2015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