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制度
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制度
问题反馈与整改措施
问题反馈
建立问题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发现和反馈制度执行中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整改措施
针对员工反馈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制定相应 的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责任人,确保整改效果。
THANKS
目的
建立规范的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制度,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适用范围与对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井下所有采煤、掘进、巷修等工作面的支 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工作。
适用对象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井下所有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
制度核心内容与特点
• 核心内容 • 明确监测范围和监测内容; • 规定监测方法和监测设备; • 强调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和报告; • 要求监测人员培训、资质和管理。 • 特点 • 强化顶板安全管理,预防顶板事故; •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测效率; • 监测数据实时共享,便于指挥决策; •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监测质量。
2023
《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 测制度》
目录
• 制度概述 • 支护质量监测 • 顶板动态监测 • 监测设备与维护 • 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 • 制度实施与监督
01
制度概述
制度背景与目的
背景
为加强煤矿井下生产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工作,预防煤矿顶板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生产设备安全运 行,特制定本制度。
预案审查
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对预案进行审查,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 效性。
预案修订与更新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更新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 针对性。
应急演练与培训计划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技 巧。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产环境的稳定和可靠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相关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
第三条定义1.支护质量:指矿井或隧道等地下工程中采取的支护手段和设备,确保工作面或洞口的稳定。
2.顶板动态监测:指对地下工程的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偏差和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二章支护质量管理第四条设计和施工1.工程部门应依据工程实际情况,订立认真的支护方案和支护施工工艺,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2.支护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资质和培训合格证,严格依照支护方案和工艺要求执行施工工作。
第五条支护质量检测1.支护质量检测应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内容包含支护结构的强度、稳定性等。
2.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工程部门,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支护结构需要立刻进行整改或调整。
第六条日常维护和保养1.工程部门应建立支护质量日常巡检制度,定期对支护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做好维护记录。
2.支护设施显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护和修理,确保支护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第七条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1.对于支护设施显现严重问题或发生事故的情况,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并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和分析。
2.依据事故调查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仿佛事件再次发生,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第三章顶板动态监测管理第八条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1.工程部门应依据地下工程特点和实际需求,选用适合的顶板动态监测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安装位置、角度等符合监测要求。
2.监测设备的安装过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好安装记录和标识,以便后续维护和管理。
第九条监测数据的手记和存储1.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数据手记,手记频率依据工程情况和要求进行设置。
2.手记到的数据应及时上传至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存储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模版(3篇)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顶板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结合我矿顶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是煤矿企业井下顶板安全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煤矿企业各部门、各相关专业管理机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把此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
第二章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管理机构及职责第3条为进一步做好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工作,矿成立专业领导小组,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分管生产、安全的副矿长为副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以及生产技术科、地测科、通防科、机电科、安全质量监察科、调度指挥中心及采煤区队单位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专业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
第4条顶板管理专业领导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研究制定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制度,落实上级指示、指令;负责全矿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的协调;做好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管理;对各区队的日常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责检查、监督、指导、考核,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信息。
第三章责任分工第5条总工程师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负主要技术责任。
1、负责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的制定及修订。
2、健全机构,配齐人员,落实岗位职责。
3、组织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及时分析观测资料。
4、组织开发和推广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第6条生产副矿长对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1、检查和督促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的开展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分析结果做出决策和指令。
2、组织对监测出的隐患进行排除。
第7条安全副矿长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
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运河煤矿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的要求,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现场。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 制度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为杜绝采煤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和垮面压架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搞好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成立矿压管理工作组为确保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等工作顺利开展,采煤专业成立以机械化科技术主管为组长,机械化科指定专人及各区队技术员为副组长,各区队验收员为成员的矿压管理工作组。
其主要职责有:1、协调安装好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所用仪器仪表;2、组织实施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实施。
3、对特殊地点进行专项研究。
对采煤工作面过断层、富水区、破碎带、交叉点、沿空巷道,进行矿山压力专项研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特殊地点的顶板控制提出超前预防措施,严防重大冒顶事故的发生。
4、对相关的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技术资料、总结报告和监测数据等进行存档管理。
第二条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一)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主要内容、指标、测站布置、方法:1、工作面日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支架(柱)达到初撑力,支护状态符合要求,使其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减少冒顶事故,提高综采功效,保证安全生产。
2、主要监测指标分为支护监测指标、围岩状态指标和巷道超前支护质量指标:(1)支护质量监测指标:①支架(柱)初撑力、工作阻力②支架端面距③支架(柱)工作状态④液压系统状况⑤采高(2)工作面围岩状态指标:①端面顶板冒高②煤壁片帮深度(3)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①支架(柱)初撑力、工作阻力②人行出口③直线性3、工作面日常矿压观测方法:(1)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观测:采集或读取、记录压力表读数。
(2)顶板动态观测:在各测线处对顶板状态作统计观测,记录采高、冒高、端面距、片帮深度等。
(3)支架(柱)工作状态观测:采用目测普查,超标明显处用工具进行测记,包括顶梁的仰俯角、支架的歪斜角、顶梁错茬。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一、引言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是煤矿生产管理中至关紧要的环节之一。
它能够实时、精准地反映采煤巷道的支护情况和顶板的变形情况,为矿山生产管理供给紧要的依据。
因此,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对于保障采煤巷道安全稳定、合理设计和施工具有紧要意义。
二、数据收集流程1.传感器安装:–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和规格,如应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并确保其性能稳定牢靠。
–在采煤巷道重要支护结构和顶板变形区域安装传感器,并保证传感器与被监测对象接触良好。
–依照设计规范和要求,对传感器进行固定,并确保固定坚固牢靠。
2.数据采集:–利用数据采集设备,对已安装的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
–设置合适的采样频率和数据存储格式,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具有肯定的精准性和完整性。
–对采集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数据上传和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无线传输等方式上传至数据中心或云端服务器。
–在数据中心或云端服务器上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对上传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和冗余,以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数据分析流程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处理,以去除干扰和噪声,并保留有效的信息。
–对数据进行时序排序,确保数据的时序关系精准。
2.数据分析:–依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变形的分析。
–对支护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和比对,判定支护结构的稳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顶板的动态变形进行分析,推测可能显现的变形模式和趋势。
3.数据挖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发觉,发觉其中潜在的关联和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的结果,对采煤巷道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变形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四、数据处理制度1.数据质量掌控:–建立数据质量掌控制度,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依据数据质量评估结果,适时发觉和处理数据异常和错误。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3篇)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矿山工作面的扩大,矿山顶板的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证矿山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运营,建立和完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制度1. 观测参数的确定支护质量和顶板的稳定性是通过观测参数来评价的,因此在建立观测制度前,需要确定一些关键的观测参数,如顶板下沉、位移、变形以及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变形等。
这些观测参数的选择应考虑到地质条件、开采方法和工作面的特点等,确保能够准确刻画矿山顶板的状态。
2. 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布设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观测参数,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并合理布设观测点。
观测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到安装和维护的方便性,同时要确保能够满足对不同观测参数的测量需求。
观测点的布设应密集于矿山工作面周围,以便及早发现顶板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观测数据的采集可以采用现场观测仪器实时采集或定期采集的方式进行,具体的采集频率可以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包括数据存储、分析和绘制图形等工作,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三、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分析制度1.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支护质量和顶板的动态分析是依靠观测数据进行的,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频谱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可以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评价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支护质量和顶板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顶板的下沉量、位移和变形程度等。
评价结果可以用来判断矿山顶板的稳定状况,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3. 预警和预测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顶板异常变化的趋势,并进行预警和预测。
预警和预测的目的是为了尽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避免矿山事故的发生。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
是指在矿山、隧道等地下工程中,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减少事故风险,对支护设施质量和顶板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支护质量监测:对矿山、隧道等地下工程中的支护设施进行质量监测,包括支架、锚杆、锚索等的安装情况、固定效果、变形情况等。
可以通过常规测量、现场观察、无损检测等手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或加固措施,确保支护设施的安全稳定。
2. 顶板动态监测:对矿山、隧道等地下工程中的顶板进行动态监测,包括顶板的位移、变形、裂缝等情况。
可以利用传感器、测量仪器等设备对顶板进行实时监测,预测顶板运动趋势,及时发现顶板不稳定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防止顶板塌陷或垮落事故的发生。
3. 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包括对支护设施质量和顶板动态变化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和安全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支护设施和顶板的安全状况,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4. 报告与整改措施:根据监测数据的评估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报告内容可以包括支护设施和顶板
的监测数据、问题分析、综合评价等。
整改措施可以是加强对支护设施的修复和加固,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等。
通过建立和执行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可以有效监控地下工程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的风险。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本(四篇)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在煤矿工作中,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的观测、分析和处理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这一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很必要。
本文将就制定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进行探讨。
二、制度的目的和背景制定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保障。
三、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制度1.观测任务的确定和划分(1)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确定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的任务范围和频次。
(2)明确责任人员和观测工具的使用要求。
2.观测方法和技术规范(1)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观测,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根据观测数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规范操作流程。
3.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管理(1)明确观测数据的收集和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和可追溯性。
(2)建立观测数据的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备份。
四、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分析制度1.分析指标的确定(1)明确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分析的关键指标。
(2)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
2.分析方法和工具的应用(1)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
(2)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分析结果的评估和判定(1)根据分析结果,对矿井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判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处理制度1.处理方案的制定(1)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2)确保处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处理措施的实施(1)明确责任分工,各相关人员在处理过程中负责相应的工作。
(2)确保处理措施的实施顺利进行,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处理效果的评估和总结(1)对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判断处理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2)总结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类似情况提供参考。
六、结论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制定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是指在矿山或隧道工程中,对支护结构的质量和顶板的运动进行定期观测、分析和处理的一套制度。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防止支护结构和顶板的失稳和塌方。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观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确保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等的安装和维护。
2. 观测指标的设定:确定支护质量和顶板运动的评判指标,如位移、裂缝、变形等,以及相应的观测频率和观测方法。
3. 观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定期收集观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判断支护结构和顶板的稳定性,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4. 处理措施的制定: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加固和修复支护结构、采取预防措施等,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5. 监督和管理:监督和管理观测和处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包括设立专门的观测和处理小组,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是矿山或隧道工程中重要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一,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也是因为矿山或隧道工程通常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工况,支护结构和顶板的稳定性经常受到地
质、水文、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动态观测和分析,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一、采煤巷道支护概述采煤巷道支护是矿山生产安全的紧要环节之一,支护质量直接影响着采煤巷道的安全稳定。
因此,对采煤巷道支护进行动态监测,适时发觉支护质量不合格适时进行处理,对提高矿山生产安全具有紧要意义。
二、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1. 数据收集(1)监测设备的布置:在采煤巷道设立监测点,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如位移传感器等,确保监测数据精准牢靠。
(2)数据采集:利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监测设备所监测到的位移等数据。
2. 数据分析(1)采纳数据分析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位移变化图谱等数据。
(2)依据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发觉顶板支护质量异常情况。
3. 数据处理(1)当发觉顶板支护质量异常时,进行数据处理,实行整改措施,如加固支护等,确保采煤巷道的安全稳定。
(2)对采煤巷道支护的整改措施进行数据反馈,适时发觉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采煤巷道支护质量监测管理制度1. 定期检查(1)对采煤巷道的支护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适时解决,确保采煤巷道的安全稳定。
(2)对巷道支护系统进行检查,适时发觉问题并加以解决。
2. 安全教育(1)对矿工进行安全学问的宣讲和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2)培训矿工把握采煤巷道支护学问,提高矿工的操作技能。
3. 应急预案(1)订立应急预案,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实行措施,保证采煤巷道的安全。
(2)在预案中明确责任人,清楚分工,保证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结论采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是矿山生产安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合理布置监测设备,适时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发觉问题进行整改措施,在巷道支护的定期检查、安全教育、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管理,提高矿山生产安全水平,保证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
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为进一步加强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管理工作,保证采掘工作面顶板支护质量与安全,根据《山西省煤矿顶板安全管理规定》和《煤炭生产技术管理规定》的文件要求,制定我矿《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
一、管理机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采煤副总工程师掘进副总工程师成员:生产技术部主任工程师、地质测量部主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矿压组成员、调度室各采煤、掘进、开拓队队长、技术员和其它相关工程及巷修队组队长、技术员。
二、部门职责划分(一)生产技术部:L生产技术部是矿压监测技术业务的管理机构,负责建立健全采掘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制度及矿压监测业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工作。
2.负责监测仪器配置管理,监督检查测站运行状态,分析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提出分析处理意见。
3.负责矿压监测新设备、新产品的试验应用推广及矿压仪器仪表与物资的管理。
(二)地质测量部:L负责巷道顶板岩性取芯、窥视,并对岩性进行鉴定分析。
(三)调度室及生产队组:1.调度室主任工程师为采掘工作面矿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仪表、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及数据观测、收集整理工作。
2.采、掘、开、巷修、回采准备队技术员为本队施工区域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工作负责人,具体负责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
包含顶板岩性探测,矿压观测站布站与仪器仪表的安装,及时采集、记录矿压监测数据,按要求报送各类矿压报表及分析,负责作业现场矿压管理,落实巷道维护和顶板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并每月对所施工区域矿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分析报告,同时配合生产技术部对矿压仪器仪表设备管理工作。
3.采掘辅助队组技术员负责沿空留巷(墙)巷道的矿压监测管理;巷修队组技术员负责采煤工作面顺槽整巷期间矿压监测管理;采煤工作面安装期间两巷及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
三、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内容(一)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内容及观测频度1.工作面液压支架整体初撑力不低于额定值的80%,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整体达标率不得小于80%o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标准:柱径(I)IlOnlnI的不得小于140KN(15MPa);柱径610OnIm 的不得小于90KN(12Mpa)o对于软岩条件下初撑力确实达不到要求的,在制定措施、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必须经矿总工程师审批。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模版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模版一、引言支护质量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而顶板动态监测是保障矿井顶板稳定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营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模板,旨在规范矿井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工作。
二、支护质量监测1.监测目标矿井支护质量监测的目标是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支护质量问题,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2.监测方法(1) 定期检查:按照规定的周期对支护结构进行检查,重点关注支护材料的损坏、脆化、变形等情况。
(2) 化验分析:通过取样检测并对支护结构材料进行化验分析,确保其质量合格。
(3) 物理试验:对支护结构进行物理试验,如强度试验、变形试验等,评估其力学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 数据记录:将监测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
3.监测内容(1) 支护材料的质量状况。
(2) 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3) 支护结构的变形和损伤情况。
(4) 支护结构对顶板的传力状况。
4.监测频率(1) 日常巡查:每日至少巡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
(2) 定期检查: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检查,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5.监测报告(1) 检测数据统计表:将每次巡查和定期检查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编制检测数据统计表。
(2) 监测报告:每次定期检查后,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建议。
三、顶板动态监测1.监测目标顶板动态监测的目标是及时了解矿井顶板的运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预警,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2.监测方法(1) 传感器监测:利用应变传感器、变形传感器等对顶板进行实时监测,获取顶板运动的数据。
(2) 成像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矿井顶板的影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分析,获得顶板的运动情况。
(3) 声波监测:通过声波传感器获取顶板产生的声波信号,分析声波信号的变化来评估顶板的稳定性。
3.监测内容(1) 顶板的变形情况。
(2) 顶板的位移速度和方向。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文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在煤矿等地下开采工作中,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是保障工人安全的关键。
由于地质条件多变、煤层厚度、岩性、地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建立科学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对于预测和防范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对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进行探讨。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范文(二)1. 保障工人安全: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是保障地下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条件,制定科学的制度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2.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建立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能够对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掌握地质变化的动态,从而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产能。
3. 优化工作流程: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的变化对开采工艺和工作流程有着重要影响,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开采工艺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观测内容和频次:制度应明确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的具体内容和频次,包括地下水位、顶板位移、煤层开裂等关键指标的测量,以及观测的时间节点和周期。
2. 观测手段和设备:制度应明确观测的手段和设备,包括自动化观测仪器的使用,以及人工观测的方法和要求。
同时,还要对观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进行规范。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制度应明确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流程,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方法。
同时,应建立数据库,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建模,形成相应的预警机制。
4. 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度应明确对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对突发地质灾害的预警及时处理措施的制定。
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应急演练计划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5. 制度执行和监督:制度应明确责任主体和执行程序,包括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和配合机制。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5篇)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一、采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主要内容、指标、测站布置、方法1、采工作面日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液压支柱支撑有力与铰链梁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减少冒顶事故,提高工作面支撑功效,保证安全生产。
2、主要监测指标分为支护监测指标、围岩状态指标和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
(1)支护质量监测指标:①关键指标:1、初撑力2、端面距②辅助指标:1、支柱工作阻力2、液压支柱与铰链梁工作空间几何状态。
3、液压系统工况(泵站压力、液压管路和密封件完好状况)4、采高。
(2)采工作面围岩状态指标:端面顶板冒高、冒宽、冒区长度,煤壁片帮深度,片帮区长度。
(3)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煤壁超前20m范围内支护完整,巷高不小于1.6m,有0.8m行人通道。
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加强端头及超前支护。
3、采面矿压及支护质量观测测站布置:每隔20液压支柱安____台矿压观测表。
4、采工作面日常矿压观测方法:(1)支架阻力观测:直接读取压力表读数。
(2)顶板动态观测:在各测线处对顶板状态作统计观测,记录采高、初撑力、二次补液状况等。
(3)支柱几何参数观测:采用目测普查,超标明显处用工具进行测记,包括顶梁走向角及倾角、顶梁错差。
(4)两巷超前支护质量监测测量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二、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1、采煤队负责进行现场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工作,每天监测一次。
监测数据表内容主要包括支架初撑力,两道超前支护初撑力、二次补液后压力。
2、工作面安装、撤面必须对液压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监测,对液压系统完好情况进行统计观测,并将监测记录保存。
三、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1、锚网巷道回采时,在采动压力影响区内,采煤队对采煤期间安设的顶板离层仪,安排专人(兼职)每十天测读一次。
观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观测期间还应对巷道支护状态进行统计观测。
2、超前支护范围内,每天选测超前支护及密集切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
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1. 引言在地下岩石工程中,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是保证工程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在常规开挖过程中,动态观测、分析和处理岩体变形和顶板下沉等问题,对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分析、处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2. 观测系统为了进行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观测,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传感器选择和布置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对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进行监测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可采用的传感器包括测点应变计、变形计、位移计、压力计等。
在布置传感器时,要考虑到监测点的分布均匀性和代表性。
2.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为了获取准确的观测数据,需要建立一个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该系统应能够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分析和处理中心。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中心数据分析与处理中心是整个观测系统的核心部分。
该中心应具备数据存储、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及时评估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决策。
3. 观测原理和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的变化规律,需要了解观测原理和方法。
3.1 应变观测原理和方法应变观测是支护质量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应变计测量的数据,可以评估支护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情况。
常用的应变观测方法包括导线应变计法、光纤传感器法等。
3.2 变形观测原理和方法变形观测是对岩体变形和顶板下沉等问题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变形观测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法、测距仪测量法、位移计测量法等。
3.3 静载试验原理和方法静载试验是评估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支护结构的负载进行监测和试验,可以评估结构的力学性能。
常用的静载试验方法包括压力计测量法、加载试验法等。
4. 数据分析与处理流程在观测数据得到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评估支护质量和顶板稳定性,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决策。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范本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加强对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的监测,确保矿山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详细规定监测的内容、方法和频率,以及监测结果的处理和应对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作面的地质灾害,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矿山及其工作面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
二、支护质量监测支护质量监测是指对矿山工作面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进行监测。
具体监测内容包括支架倾斜、锚杆受力、锚网负荷、锚杆松动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现场观察、测量仪器监测和图像监测。
监测频率由安全主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低于每周一次。
1. 现场观察在矿山工作面附近设置观测点,通过人员巡视观察支架是否倾斜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并及时上报。
2. 测量仪器监测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对支架、锚杆等进行定期监测,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监测设备要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准确可靠。
3. 图像监测在矿山工作面设置摄像头或安装监测设备,实时记录和传输图像信息。
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三、顶板动态监测顶板动态监测是指对矿山工作面顶板的运动和变形进行监测,以预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
具体监测内容包括顶板下沉、裂隙变化、煤层位移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测量仪器监测和地质雷达监测。
监测频率由安全主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低于每天一次。
1. 测量仪器监测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对顶板进行定期监测,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监测设备要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准确可靠。
2. 地质雷达监测使用地质雷达对顶板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地下结构及顶板裂隙等信息。
监测结果要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监测结果处理和应对措施1. 监测结果处理监测结果应及时处理和分析,评估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监测结果要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2. 应对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矿山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制度
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保证顶板稳定,保护矿工人身安全以及矿井设施的安全完好,加强矿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针对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制度,提出了以下制度。
二、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行业的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
三、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的要求1.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锚杆支护巷道是矿井进出口和主要运输通道。
支护质量直接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和巷道运行。
因此,应重视巷道支护质量,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2.顶板动态监测巷道顶板是矿井煤层的上部,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颓塌、破碎等因素,顶板可能发生变形,从而造成严重的灾害。
因此,矿井应该对顶板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矿工的安全。
四、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制度的责任1.施工人员应当遵守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巷道支护施工前,应进行巷道支护质量评估,确保巷道支护质量合格。
2.矿井负责人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矿井顶板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顶板变形情况,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
3.当发现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或矿井顶板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制定应急预案,避免人员伤亡和严重设备损坏。
五、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制度的执行方式1.对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应建立档案,并在巷道口张贴方案,以供矿工查阅。
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
2.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评估、顶板动态监测等,应按照标准要求图表化进行,建立数字模型,并定期汇总数据,制定分析报告,为矿井相关人员提供数据分析的参考依据。
3.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质量,应在施工后进行测量,检查锚杆支护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随时根据实际工作调整方案。
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
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一、概述二、顶板支护质量检查制度1.检查对象顶板支护质量检查对象包括支架安放情况、地压情况、顶板裂隙情况等。
2.检查时间每班次开始前进行日常检查,每周工作面回采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
3.检查内容(1)支架安放情况:检查支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完好性;(2)地压情况:检查地压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和报告;(3)顶板裂隙情况:检查顶板是否有裂隙、渗水等情况。
4.检查记录与报告检查人员需将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1.监测时间顶板动态监测分为实时监测和定期监测。
实时监测可以通过应力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定期监测可根据工作面平均推进距离约定监测频率。
2.监测内容(1)有效监测点:确定合理的监测点位,包括支架基础、顶板断层等部位。
(2)监测指标:包括顶板下沉、顶板收敛、地压大小等指标。
3.监测结果分析监测结果需进行实时分析,与采煤工艺、岩层条件等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四、制度执行与监督1.责任部门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2.制度执行(1)制度的发布与宣传:将制度在矿区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工作面每位相关人员都有相关知识和意识。
(2)相关人员培训:对工作面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本制度要求。
(3)制度执行的考核与奖惩:根据制度执行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并将结果作为奖惩依据。
3.监督检查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将定期进行顶板支护质量检查和顶板动态监测结果的审核和评估,并向矿长汇报。
五、总结通过建立和执行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矿山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顶板支护质量问题,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也可以促使矿山相关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意识,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采煤、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
一、采煤工区负责进行现场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工作,每班由验收员监测一次,并在井下认真填写原始数据记录表。
监测数据表内容主要包括支柱初撑力、两端头初撑力及围岩状态情况,内容详见附表1、不按现场实际情况填写或没填写监测报表罚验收员100元。
2、现场验收员每班将井下测取的各种原始数据按记录表格填写清楚,采煤工区在每天下午5点前安排专人将3班监测记录表报送矿压组,矿压组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后,填入整理表格。
不按时或不送报表,罚工区区长、书记各100元。
3、监测数据采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打印出日报表,日报表主要内容见附表2。
日报表对工作面支护质量及煤岩稳定性作出总体评价,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由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工区签署整改措施后,存档备查,并现场监督整改。
4、工作面安装、撤面必须对液压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监测,对液压系统完好情况进行统计观测,并将监测记录保存。
二、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
1、锚网巷道回采时,在采动压力影响区内,采煤工区对掘进期间安设的顶板离层仪、巷道位移等测点,安排专人(兼职)每周测读一次。
超前支护区内,每天测读一次,观测数据按附表3提供格式进行详细记录,观测期间还应对巷道支护状态进行统计观测,如有变形、网兜、片冒等现象要作出统计记录。
2、超前支护范围内,每天测定超前支护及密集切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3、采煤工区每天下午5点前将记录表报送技术科,技术科安排专人对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处理,掌握顶板离层、围岩变形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发现异常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
三、掘进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
一、顶板动态监测仪器仪表的安装、维护1、掘进巷道顶板动态监测主要仪器为顶板离层仪,所有采用锚网支护的煤巷从施工到报废都必须在矿压组的协调指导下实行全过程地监测与维护。
巷道掘进期间的安装、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掘进施工单位在矿压组指导下进行;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产前其监测工作重点由矿压组负责,采煤工作面生产到巷道报废期间其监测与维护工作重点由采煤区队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公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制度二0二0年二月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顶板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结合我矿顶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是我矿井下顶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专业科室、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把此制度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
第二章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机构及职责第3条为进一步做好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工作,矿成立专业领导小组,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为副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以及地测防治水科、通风工区、机电科、安监科、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及采掘区队单位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专业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地测防治水科。
第4条顶板管理专业领导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研究制定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制度,落实上级指示、指令;负责全矿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的协调;做好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管理;对各区队的日常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责检查、监督、指导、考核,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信息。
第三章责任分工第5条总工程师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负主要技术责任。
1、负责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的制定及修订。
2、健全机构,配齐人员,落实岗位职责。
3、组织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及时分析观测资料。
4、组织开发和推广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第6条生产矿长对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1、检查和督促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的开展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分析结果做出决策和指令。
2、组织对监测出的隐患进行排除。
第7条安全矿长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
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XXX公司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的要求,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现场。
第8条分管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做好分管范围内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对分管范围内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技术责任。
第9条有关职能部门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专业管理责任。
1、地测防治水科是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工作,监督责任单位按规定开展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地质情况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安排责任单位根据分析结果编写相应的加强顶板管理措施。
2、地测防治水科要及时查清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变化情况,及时填图分析,提供地质资料,除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地质预报外,对可能或已出现的地质构造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提出合理建议。
对贯通巷道要及时下达贯通通知单,协助专业科室制定切实可行的顶板管理措施。
3、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要按时调度各类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后分析出的顶板隐患处理情况及初采工作面和工作面撤除的顶板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同时负责各生产区队生产现场素描的收集。
4、安监科要严格按规程措施规定,认真检查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措施的落实情况,严格把住安全检查关,不安全不生产。
对存在的问题隐患要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重大顶板隐患问题,要专门安排安监人员盯在现场处理。
组织对顶板事故的分析处理,提出防止顶板事故的措施。
5、机电科、供销科要保证及时向采掘工作面供给合格的、足够数量的支护材料、设备机具和检测仪器。
要求各支护材料及设备仪器必须有合格的煤安标志。
6、培训中心负责有计划的定期对工人进行关于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所涉及的顶板管理及安全方面的培训学习。
7、各生产、辅助区队按照各单位卫生责任区划分日常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范围,严格执行好敲帮问顶制度,锚喷巷道出现顶板、巷帮开裂、底鼓,锚梁网巷道出现锚杆、托盘、钢带变形、断裂,顶板下沉、底鼓,架棚巷道工字钢棚梁、棚腿弯曲变形严重等问题,各工区必须立即以书面形式上报地测防治水科,地测防治水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加强支护方案,并组织安排实施。
第10条区队干部对现场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负直接责任。
1、采掘单位设立专门台账并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监测并记录,并要求工区技术员每旬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交由地测防治水科审批签字。
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2、对采掘工作面过断层、二合顶、老巷、冒落区、压力集中区,或遇托伪顶回采、大倾角、超高、处理悬顶、巷道新开口、大断面施工、巷道扩修、回撤及顶底板松软破碎等,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
按规定编制专项措施,严格按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对存在的问题隐患必须有区队管理人员紧盯现场处理。
3、对初采面和老面回撤、采煤面上下两巷和端头、煤壁线和放顶线、采煤机前后、支架(柱)质量与支设质量、泵站压力、支架(柱)初撑力、二次注液、支护材料数量与质量、掘进贯通、交岔口、临时支护等,都要作为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重点,按有关规定、要求和措施,抓好现场落实。
4、严格按支护质量、顶板动态观测规定进行操作,严格执行各标准制度,发现不合格的工程,要立即组织整改。
第11条工区技术员及跟班技术员对现场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负直接责任。
1、按照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组织监测,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篡改现场监测资料或遗漏监测。
2、按规定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出的主要环节、薄弱地点等,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威胁安全的隐患,一要立即汇报跟班管理人员并组织力量排除,二要及时向调度室和工区汇报。
3、具体组织人员进行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落实制度和责任。
第12条验收员、班组长负现场操作直接责任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XXX公司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制度》及各项措施的规定,正规操作,按章作业。
2、严格按标准进行观测,客观填写各项监测记录,监测作业时做好自主保安。
3、根据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分析的结果,现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向班长、跟班管理人员提出先排除隐患再施工的建议,严禁强行生产和施工。
4、有权利和义务拒绝违章指挥及违章作业。
第五章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第一节、一般规定第13条矿利用每月召开一次的顶板管理会议,总结交流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的经验教训。
矿每月组织一次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的现场及内业资料检查。
区队每天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隐患及时处理并汇报相关科室部门,相关科室部门提出解决的方案进行处理。
第14条采掘单位与地测、通风、调度、安监、机电、运输等部门应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有业务联系时,应通过生产协调会、上级领导协调或签审批意见等方式进行。
第15条严格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制度。
采掘工作面因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顶板事故的,由生产矿长、总工程师或安全矿长组织分析追查。
第16条建立健全汇报制度。
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情况,现场监测人员必须按周期要向区队汇报。
区队必须按周期向专业科室汇报。
相关科室根据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的分析结果及时向工区反馈,需采取卧底、加强支护等措施的要及时安排到工区。
第17条采掘单位提供的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资料等,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签字把关。
第18条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由矿总工程师及各分管副矿长组织,各专业副总负责实施,技术业务部门主管。
业务部门不定期抽查指导、总结分析,提出建议及改进意见。
第19条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由分管领导负责安排购置、维修和更新。
第20条采掘工作面必须开展矿压监测工作,新采煤层采煤工作面或地质条件有异常变化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开展矿压规律研究,由矿总工程师牵头,技术业务部门组织实施,必要时与科研部门合作,掌握矿压显现规律,有效指导安全生产。
第21条矿压监测要纳入日常生产技术管理。
采掘区队按规定班班设观测人员,积极认真地开展监测工作;区长全面负责,技术人员具体落实,使监控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体系,确保监测工作落到实处。
管理人员应亲自组织现场整改、严把质量关。
第22条采掘单位开展工作面班评估工作,对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情况、工程质量、顶板管理、规程落实、隐患整改等进行评估。
第23条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排除隐患。
区队监测人员验测后填写原始记录表,上报工区及技术业务部门,审阅后由工区技术人员存档管理。
第24条采掘单位建立支护材料基础台账,所有支护材料的规格型号、供货渠道、数量、合格证、MA 标志、检修日期记录要齐全。
由供销科对相应归口管理材料建立相应台账并负责调配管理。
第25条单体支柱入井前、采煤工作面结束或使用时间超8个月的支柱,必须逐根进行压力试验。
有地测防治水科负责对单体支柱使用情况建立台账,并委托相应单位按要求做好压力试验。
第26条采煤工作面支护材料符合规定要求,支护材料(包括备用材料)、支护方式、支护质量、特殊条件下的加强支护方式以及控顶距必须与作业规程相符,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第27条单体液压支柱必须要根根穿鞋,保证其达到规定的初撑力。
第28条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悬顶面积不得超过作业规程规定。
第29条采掘生产过程中煤层赋存条件发生变化、出现地质构造等,区队技术人员要及时向矿技术业务部门汇报处理。
第30条坚持“初撑力第一”观点,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技术上、装备上重视矿压监控,严格按规定执行。
第31条采掘工作面所用支架、支柱要确保不漏液、不串液、不卸载。
在用及备用的液压支柱完好,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
第32条采掘工作面,必须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
单体支柱、铰接顶梁、工字钢、坑木、锚杆、钢筋网等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二节、支护质量规定第33条采掘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对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要严格按质量标准要求安排专人进行监测。
工作面所有支架(支柱)必须架设牢固,迎山有力。
综采支架要垂直顶底板,歪斜﹤±5°;工作面倾角﹥15°时,支架设防倒防滑装置。
液压支架必须接顶,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支护,在处理液压支架上方冒顶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第34条采煤工作面支架(支柱)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泵站压力≮30MP a,乳化液浓度达到3﹪-5﹪,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额定值的80﹪;缸径100mm的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
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7°;相邻支架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规定(<200mm);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必须达到“三直一平”(“三直”是指煤壁直、溜子直、支架直,“一平”是指顶板平整,无明显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