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12五规划纲要
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诞生记
定 了坚 实基 础 。 面 向 2 世 纪 第二 个 十 年 , 江 叉 站 在 一 个 新 的 1 浙
历 史起 点 上 。
规 划基本 思路 , 随后上报 省委和 国家发 改委 , 为省委起 草 “ 十二 五” 规划《 建议》 提供 基础 和参 考。
省委 、 政 府 高度 重视 “ 二 五 ” 划 编 制 工 作 。 20 省 十 规 0 9年 1 1
委在 门户 网站发 布《 江省 “ -S” 划前期重 大 问题研 究公 浙 十 ̄ x 规 _
告 》 《 江 省 “ 二 五 ” 划 前 期 重 大 问题 研 究指 南 》 正 式 启 动 和 浙 十 规 , “ 十二 五 ” 划 前 期 研 究 3 作 。通 过 公 开选 聘 、 规 - 直接 委 托 和 自主研
二五” 规划《 建议 》 精神 , 科学编制 “ 十二五” 划《 规 纲要 》 进一 步 ,
重要 的 意 义 。
提 0 9年 1月 6日 , 发 改 省 明确浙江今后五年 的发展 目标 、 重大任 务和战略举措 , 具有十 分 析 存 在 的 问题 , 出相 应 的 对 策 措 施 。20
集 中反映全省人 民的共 同意愿
21 0 0年 1 2月 中下 旬,纲要 ( 《 草案 )的征 求意见和论证 工作 》 紧锣密鼓地 开展 。1 2月 1 6日, 在省十 一届人 大常委会 第二 十二 次会议上征 求对 《 纲要 ( 草案 ) 的修 改意见 。1 》 2月 2 2日,纲要 《
( 案 ) 专 家论 证 会 在 杭 州 召 开 , 议 由 “ 草 》 会 十二 五 ” 划 专 家 咨 询 规 委 员会 主任 委 员 朱 家 良主 持 ,专 家们 经 过 认 真 的 讨 论 和 审 议 , 形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专章阐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专章阐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核心提示:新华社3月16日授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共分为十六篇、六十二章,在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的第十章和第十三章分别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行了阐述。
《纲要》指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国脉电子政务网整理新华社3月16日授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共分为十六篇、六十二章,在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的第十章和第十三章分别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行了阐述。
《纲要》指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纲要》第十章和第十三章具体内容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发展成就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三章发展目标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第四章经济布局第五章城乡布局第六章空间布局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第七章农业提升第八章工业优化第九章服务业跨越第十章海洋经济第四篇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第十一章能源建设第十二章交通建设第十三章水利建设第十四章市政建设第五篇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第十五章科技创新第十六章教育优先第十七章人才发展第六篇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第十八章文化建设第十九章文明山东第七篇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第二十章民生保障第二十一章卫生体育第二十二章社会管理第八篇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第二十三章生态建设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第二十五章资源节约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第九篇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第二十七章改革深化第二十八章开放提升第十篇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第二十九章扩大消费第三十章优化投资第三十一章营造环境第三十二章区域协调第三十三章实施机制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关注问题和对策措施
省建设积极推进 , 基础设施 网络进一步完善 , 生态文 明建
设全 面推进 , 创新型省份 建设 加快推进 , 文化强省建设成
效显 著 , 社 会 民生进一步改 善 , 体制改 革不 断深化 , 对外 开放水平进一 步提 高。在推进《 纲要》 重 点任 务实施过程
本文选 自 谢 力群主任在浙 江省十二届人 大常委会第六 次会议 上所作的 “ 关于浙 江省 ‘ 十二五 ’ 规 划纲要 中
期评估报告 的说 明” , 有删 节。
1 2
浙 江经济 Z HE J I AN G E C ONOMY
1 0 D e c e mb e r 2 0 1 3
设,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文/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谢力群
主要 目标任务 实施进展情况
“ 十二五 ” 规 划《 纲要 》 实 施 以来 , 全省上 下 以科 学发
展 观为指导 , 深入实施 “ / L A. 战略” , 紧 紧围绕 “ 两 富” 现代
化 浙江建设 的总 目标 , 按 照干好“ 一 三五 ” 、 实 现“ 四翻番”
耗、 新增城 镇就业人 数等 2 3 项指标 达到规划 目标进度要 求, 城 镇居 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 服务业增 加值 占生产 总值
比重 、 非化石能 源 占一次能源消 费总量 比重 、 氮氧化物排 放量 、 居 民消费率等 5 项指标未达到规划 目标进度要求 。
学需 氧量排放 量 、 氨 氮排放量 、 二氧化 硫排放 量 、 氮氧 化
响, “ 增产 不增收 、 增产 不增效 ” 现象 突出 , 行业和企业 分
化加剧 , 中小企业盈利水 平下降 , 生存 和发展 面临网难加 大 。二 是金 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多 。当前我 省金融 运行总 体稳健 , 但不 良贷 款率仍 有上升的趋势 , 部分 地区和行业 企业资金链 、 担保链 断裂 风险继续 累积 , 民间借贷 风险向 银行传 导的压力增大 。三是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 大。随
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
“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2)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
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4)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11.01.21
•【字号】
•【施行日期】2011.01.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2011年1月21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通过)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认真审查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会议认为,“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规划纲要全面贯彻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提出的“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符合我省省情和阶段性特征,反映了全省人民富民强省、社会和谐的共同意愿,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会议号召,全省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
浙江省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万众一心,开拓创新,艰苦努力,扎实工作,为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抢抓中部崛起机遇,加快后发赶超步伐,建设和谐南县的攻坚时期。
本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是市场主体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指南。
一、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一)发展基础1、“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项目立县、开放活县”战略,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4.4亿元,年均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30亿元,年均增长6.8%;第二产业18.7亿元,年均增长13.9%;第三产业35.7亿元,年均增长13.6%。
人均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722元增加到2010年的12239元。
财政总收入达到3.22亿元,年均增长20.5%,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5.5个百分点。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年均增长24.9%,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4.9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4亿元,年均增长14.3%,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2.3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达到36%,年均增长1.9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1元,年均增长12.5%,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3.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778元,年均增长14.7%,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6.7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42:18.9:39.1调整为35.5:22.2:42.3,第二产业比重提升了3.3个百分点。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浙政发[2011]15号【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02.28【实施日期】2011.02.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政发〔2011〕1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一、加快推动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发展背景(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二、全面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一)建立健全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二)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三)促进投资合理增长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五)着力建设产业集聚区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四)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五、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一)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二)打造“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三)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四)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六、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一)构建综合交通网(二)完善水利设施网(三)构筑能源保障网(四)建设高速信息网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八、建设创新型省份(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三)建设人才强省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十、加强社会建设(一)积极扩大社会就业(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四)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十一、加快改革攻坚步伐(一)构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二)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十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二)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三)加快“走出去”步伐(四)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省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01月25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浙江省委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XX,主要阐明省委战略意图,明确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一、推动科学和转变经济方式“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的攻坚时期,是深化、转变经济方式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和稳定.(一)背景“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转型的双重考验,全省上下认真学习科学观,深入实施“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有效落实“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砥砺奋进,共克时艰,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稳定的良好局面。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统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71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1800元,地方财收入2608亿元.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块状特色经济向现代集群转变,服务业水平稳步提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三个千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支撑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城乡居民收入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生态环保取得实效,节能减排完成预定目标,生态省建设扎实推进。
活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更趋明显,转变经济方式综合配套全面推进,对外水平日益提高.全省经济逐步转入科学、的轨道,全面小康实现水平达到90%以上,为“十二五"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我们正站在转型新的历史起点上。
ﻭ“十一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一是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同时,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着力推动城乡、区域、陆海和经济统筹,促进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三是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企业和在富民强省中的基础性和主体性作用;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带动,推动全民创业和全面创新,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型经济水平.未来五年,我省经济进入加速转型期,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进入攻坚突破期,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兰溪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兰溪市人民政府2008年4月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宋志恒(兰溪市政府)副组长:祝维伟(兰溪市政府)朱红(兰溪市政府)戴相英(兰溪市政府)成员:吴乐华(兰溪市委办公室)徐亚平(兰溪市政府办公室)金辉(兰溪市政府办公室)马应堂(兰溪市委宣传部)姜玉芳(兰溪市发改局)陈玉祥(兰溪市财政局)施廷涌(兰溪市环保局)马叔东(兰溪市经贸局)陈建伟(兰溪市国土局)许金茂(兰溪市建设局)唐正银(兰溪市农办)徐志良(兰溪市农业局)冯汉生(兰溪市林业局)邵茂良(兰溪市水务局)姚威(兰溪市交通局)冯俊(兰溪市民政局)邓素牛(兰溪市科技局)王柏中(兰溪市教体局)张志其(兰溪市文化局)童洪基(兰溪市卫生局)程明(兰溪市质监局)赵景琦(兰溪市旅游局)盛文星(兰溪市统计局)章兴土(兰溪市计生局)王建东(兰溪市创建办)严建成(兰溪市团委)张靓(兰溪市妇联)办公室主任:施廷涌(兰溪市环保局)副主任:郑柏琳(兰溪市发改局)金建华(兰溪市环保局)《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责任表编制单位: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兰溪市环境保护局项目负责人:刘健(高级工程师)参加人员:徐鹏炜(高级工程师)陈远(工程师)郑柏琳金建华陈毅强徐金玲徐力审核:谭湘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施廷涌(局长)第一部分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性质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通过明确各类功能小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和开发活动的环保准入条件等,实现对有限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目标。
第二条规划目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以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为基础,通过设置建设开发活动的环境准入门槛,控制和改善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行为,达到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第三条规划目标根据兰溪市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生态环境要素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全市划分为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区,设置区域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环保准入门槛,明确各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产业的调整方向以及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为促进全市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城镇发展战略合理布局,环境管理部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浙江省兰溪市总体规划文本
浙江省兰溪市总体规划文本(2016-2030)班级:12级城市规划(2)姓名:高娜学号:20121541日期:2016.6.3目录浙江省兰溪市总体规划文本---------------------------------------------------------------------------------------------- 1一、总则------------------------------------------------------------------------------------------------------------------------ 11、控规概况 ------------------------------------------------------------------------------------------------------------ 12、规划依据 ------------------------------------------------------------------------------------------------------------ 13、适用范围 ------------------------------------------------------------------------------------------------------------ 14、规划的批准、修改和解释-------------------------------------------------------------------------------------- 1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1、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 22、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 23、经济区划分 --------------------------------------------------------------------------------------------------------- 24、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 2三、城市产业结构、城市性质及规模 --------------------------------------------------------------------------------- 21、第一产业 ------------------------------------------------------------------------------------------------------------ 22、第二产业 ------------------------------------------------------------------------------------------------------------ 23、第三产业 ------------------------------------------------------------------------------------------------------------ 34、城市性质 ------------------------------------------------------------------------------------------------------------ 35、城市规模 ------------------------------------------------------------------------------------------------------------ 3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 31、城市空间结构------------------------------------------------------------------------------------------------------ 32、功能布局 ------------------------------------------------------------------------------------------------------------ 4五、城市形象规划以及城市景观规划 ------------------------------------------------------------------------------- 4六、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 51、规划区生态绿地系统 -------------------------------------------------------------------------------------------- 52、生态控制线规划--------------------------------------------------------------------------------------------------- 53、中心城区园林绿地规划 ----------------------------------------------------------------------------------------- 54、中心城区园林绿地规划 ----------------------------------------------------------------------------------------- 5七、综合交通规划----------------------------------------------------------------------------------------------------------- 51、对外交通规划------------------------------------------------------------------------------------------------------ 51)铁路 ----------------------------------------------------------------------------------------------------------------- 5 2)航道与港口 ------------------------------------------------------------------------------------------------------- 5 3)对外公路运输 ---------------------------------------------------------------------------------------------------- 52、中心城区城市内部交通规划 ---------------------------------------------------------------------------------- 6(1)城市道路 --------------------------------------------------------------------------------------------------------- 6 (3)轨道交通 --------------------------------------------------------------------------------------------------------- 6 (4)公共客运交通--------------------------------------------------------------------------------------------------- 6 (6)货运交通 --------------------------------------------------------------------------------------------------------- 6 (7)客运枢纽 --------------------------------------------------------------------------------------------------------- 6八、道路交通控制----------------------------------------------------------------------------------------------------------- 6九、市域水资源与给排水规划 ----------------------------------------------------------------------------------------- 71、市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 72、各流域供水设施规划------------------------------------------------------------------------------------------- 74、规划要求 ------------------------------------------------------------------------------------------------------------ 8十、电力电讯规划 --------------------------------------------------------------------------------------------------------- 8十一、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 9十二、防灾工程规划-------------------------------------------------------------------------------------------------------- 9附表: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 10浙江省兰溪市总体规划文本一、总则1、控规概况本次总规范围为浙江省兰溪市,兰溪市是中国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现由金华市代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吐血整理,免费共享)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
本规划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领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启湖南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必须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阶段性特征,必须适应世情、国情、省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节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并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上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成功战胜低温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谱写了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新篇章。
1.“十一五”奠定的坚实基础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跃上万亿元新台阶,跻身全国十强,2010年达15902亿元(预计数,下同),五年平均增长14%,是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一个时期。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5亿元。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指标,在“十五”的基础上实现了总量和均量翻番。
高新技术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全省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运行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7:46:39.3,第二产业占比提高6.4个百分点。
兰溪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
兰溪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标准打造“大美兰溪”,持续擦亮绿色生态文明底色,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无废低碳”全要素美丽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打造全要素美丽生态环境。
推动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逐步退出,城市建成区内化工、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有色金属等污染较重的企业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
实施兰溪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推广绿色示范园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示范工厂,打造绿色制造体系。
以解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臭气异味扰民、扬尘污染为突破口,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创建清新空气示范区,“十四五”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
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进有条件的重点行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到2025年,全市“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碳达峰”五大行动取得突破性成果,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完善全领域美丽治理体系。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全域国土空间治理。
推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实施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完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过程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行动,制订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道德规范,健全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倡导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3.构建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
“十四五”重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开展水土保持、退化土地修复、水环境治理、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推进各类孤立分布的保护区、绿色斑块有效衔接与贯通,为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留足合理空间,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打造由金华山脉-龙门山脉-千里岗山脉支脉-仙霞岭山脉余脉构成的绿色生态屏障,由兰江、衢江、婺江三江构成的三条主要生态脉络,由甘溪、梅溪等水系、自然山脉联通形成的七条网络状廊道,着力保护生态功能小区及生态功能链接节点,构建“一屏三脉络、多点七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
兰溪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兰溪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坚持科创引领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构建适合我市的创新创业生态;把握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机遇,加快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1.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面向产业前沿和本地需求,选择相关领域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建研究开发机构,推进金华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
以金兰创新城、光膜小镇、电驱装备小镇等为载体,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吸引高校分校(研究生院)、院士工作站、科研平台分支机构等入驻兰溪。
依托行知学院,推进产教融合,共建以生态学、机械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为重点的“大学科创园”。
高标准建设科技大数据处理中心“科技大脑”、兰溪科技大市场,建设纺织、医药、光机电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中心)。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企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推进“雏鹰行动”,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积极引进专业化的创新平台运营商,建设连锁型孵化器,推动低效厂房整体连片改造科技加速器和中试基地。
在医药健康等领域谋划上海、杭州等长三角“飞地孵化器”和异地创新中心。
加强与金华科技创新体系的共建共享。
构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体系。
2.加快产业数字化赋能。
推进规上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机器换人”“万企上云”、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产业大数据中心、“无人车间”“物联网工厂”建设,推广共享制造、未来工厂、虚拟产业园、5G场景应用等智能制造新模式。
发展数字信息类服务外包产业,积极引进数字化工程总承包商、行业云平台服务商、数字智能技术研究院等专业化数字技术服务机构。
在兰溪农业、文旅、物流、金融、政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探索推广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场景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5月4日--------------------------------------------------------------------------------2011年3月11日兰溪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十二五”时期,是兰溪构建大平台,培育大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崛起浙中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
根据《中共兰溪市委关于制定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纲要》系统地阐明“十二五”时期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兰溪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跨越发展,明确新时期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一)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缓慢复苏和重大调整时期。
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促升级、扩内需”成为中长期政策取向,消费结构升级将为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空间,长三角区域整合在加速。
浙江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一系列改革创新试点深入推进。
浙中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加快,区域分工合作格局初步形成。
这为兰溪市加快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
兰溪市处在浙中城市群核心区域,是金义主轴的节点城市;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兰溪区块已列入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中;省级兰溪经济开发区处于整合提升阶段;随着临金高速、金建铁路及兰溪港开发规划的逐步明朗和实施,交通区位优势将明显改善;各项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将有效激发创业创新热情,提升发展活力。
这一时期,兰溪市处于经济加速追赶期、转型升级突破期、生态建设关键期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期,经济社会将步入全面转型和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二)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兰溪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强工兴市”战略,紧紧围绕“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十二字方针,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兰溪市“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6亿元,年均增长12.3%,增幅居金华各县(市、区)前列,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亿元,年均增长15.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
图1:“十一五”时期兰溪市地区生产总值发展规模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实施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规划,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强乡镇”工程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强劲增长。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51家,产值突破500亿,比2005年增长2.4倍,初步形成新型纺织、天然药物、装备制造等产业群。
荣获“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省棉纺织品出口基地”称号,棉纺织产业列入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示范区。
康恩贝、华铝、红狮列入省行业龙头企业。
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扎实推进。
全市拥有各级工业科技型企业122家、研发(技术)中心114家。
品牌建设卓有成效,新增省级以上名牌15 只、著名商标12 只。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主导产业,培育了两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第三产业有所突破,捷盛中央广场、溪西商业中心、嘉宝物流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已开工建设。
诸葛八卦村景区升格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露山—芝堰风景区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新增三星级饭店2家。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完成杭金衢高速公路沈村互通口至市区连接线、45省道金兰线路面大中修、灵马公路和兰黄线公路改造等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
330国道兰溪市区过境段改建工程顺利实施。
能源保障更加有力。
省百亿工程—浙能兰溪电厂建成投产,500千伏芝堰变、110千伏登胜变、110千伏梅江变建成投运,顺利通过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市验收。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工人路立交、城北立交扩孔工程顺利完成,建成博物馆、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大云山、中洲公园改造提升不断深化,李渔文化公园、告天台公园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城市化率达到50%。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云山、赤溪、灵洞、诸葛等镇乡(街道)实现整体整治,累计完成整治村401个,农房改造村63个,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补助1100户。
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推进下山脱贫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步推进,解决了3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高潮等4座中型水库和50余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得到全面加固,城市防洪体系基本形成,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防洪抗灾能力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实施“811”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开发区环境整治行动通过省级验收,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赤溪、石渠溪等小流域污染整治扎实有效,城镇污水管网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全面建立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中转、市处理的收集处理模式,农村环境得到改善。
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6%,通过省级生态市初级阶段认定。
完成“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任务。
民生事业全面推进。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5年的12125元和4890元增加到2010年的18409元和7554元。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参保率由2005年的74.3%提高到2010年的90.7%;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新增校舍面积24万平方米,省教育强镇比例达到94%,成为省教育强市。
实施人民医院溪西分院建设工程,完成16个镇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覆盖全市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三级网络基本形成。
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芝堰村建筑群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省体育强乡镇4个。
图2:“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在充分肯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新问题、新情况也将会不断出现。
主要是市场主体不多,整体不强;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突出;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经济增量提质任务十分繁重;在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企业运行成本提高的宏观环境下,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任重道远;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人才资源相对短缺,群众还不富裕,社会矛盾增多,加快发展面临诸多要素制约。
(三)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十二字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经济增量提质,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追赶跨越、富民强市进程,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2、发展原则——坚持跨越发展。
着眼于现实发展阶段,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自加压力,做大总量,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强工兴市”战略、工业强乡镇工程、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力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坚持转型发展。
抓增量调结构,优存量促提升,加快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提升三产比重和农业效益。
——坚持创新发展。
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措施,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推进教育现代化,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统筹发展。
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和谐发展。
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人口素质、生活品质,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众,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3、发展重点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全力推进“强工兴市”战略和工业强乡镇工程。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立足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做强主导产业。
加快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扩展品牌、营销、研发等高端功能要素,形成整体制造优势。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园区平台建设,高品位开发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兰溪区块,整合提升经济开发区,扩容提升乡镇工业园区;坚持扶优扶强,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工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依托科技力量,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技改力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区域合作,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引进一批“大好高”项目。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
认真实施规划,强化政策引导,落实项目带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独具兰溪特色的现代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物流等优势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
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积极改善城区和中心镇宜居环境和创业环境,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加快城市功能培育,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提升城市集聚发展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新型宜居城市。
积极培育中心镇,强化规划建设,推进扩权强镇改革,提升镇区集聚发展水平。
加快中心镇公共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增强服务和集聚辐射功能,培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和产业集聚的增长极。
推进特色镇建设。
切实改善民生。
重点提升人口素质和生活品质。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优生优育,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增强市民创业创新能力,推进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
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更加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丰富文化生活,改善居住环境,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推进生活品质提高。
(四)发展目标奋力追赶跨越,经过五年努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金华平均水平,发展水平在全省排位不断前移,为把兰溪建设成为浙中经济强市、宜居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打下坚实基础,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产业层次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追赶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
——强工兴市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