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

合集下载

天然药化

天然药化

苷: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醌: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黄酮类:泛指2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萜: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

苯丙素类桂皮酸香豆素类前体红外:羰基1680-1660,内酯环1750-1700,苯环1600-1660有3个峰,氢谱:3,4位间J=9,碱性溶液中紫外红移。

木脂素:具有苯丙烷骨架的两个结构通过其中β,β’或8,8’-碳相连而形成的一类天然产物。

7’-O-8-木脂素苯醌的两种结构对苯醌邻苯醌蒽醌大黄素型(多呈黄色) 茜草素型(橙黄或橙红色)蒽醌的β-位羟基的酸性大于α位的羟基。

1,8位羟基酸性比1,5位强,1,2位最弱。

编号游离的醌类化合物具有升华性,小分子的苯醌类及萘醌类还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可分离纯化。

含醌药材:泻下、抗菌、抗肿瘤作用,决明子,大黄,番泻,紫草黄酮类2-苯基色原酮含黄酮药材: 水飞、金荞麦、营实、葛根、R f=溶质迁移距离/溶剂迁移距离,极性越小,R f越大,越趋向于1,醚化试剂:MeI/Py, 酯化试剂:/ Py,共轭结构在紫外灯下呈黑色,或用浓硫酸碳化。

萜的分类:根据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等。

单萜含有10个碳。

提取分离方法:1.溶剂提取法: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溶剂将成分提取出,分为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连续回提、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波提取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难溶或不溶于水,原理:体系中的蒸汽压比任何一组分的蒸气压高,混合物沸点要比任一组分低。

3.升华法:中药中一些成分具有升华性质。

生物碱:天然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

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

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化学特性和生物学活性,以及这些产物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应用的分支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包括从天然资源中分离、纯化和鉴定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用于合成类似分子的有机合成和机制研究。

随着对复杂药物发现和开发的需求不断增加、分析技术不断提高,天然药物化学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特征,为发现新的天然产物药物和开发药物带来启示。

天然药物化学家通过从各种生物体中分离和纯化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如植物、微生物和动物,来收集有关它们的化学信息。

然后,天然药物化学家将这些物质的结构鉴定和解决分子的化学结构、化学特性和背景知识,以便了解其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应用。

这种专业的知识使它们能够优化这些化合物,以增加它们的效力或减少它们的毒副作用,并改善它们的化学稳定性和制剂属性。

天然药物化学在天然产物的化学分析方面极为重要。

这种类型的化学分析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分离、提纯和鉴定天然产物。

例如,对于复杂的混合物,天然药物化学家可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GC)等技术来提取单个分离物。

然后,他们可能会使用核磁共振(NMR)或质谱(MS)等技术来获取有关该分子的化学和结构信息,并开发分子的结构-活性关系。

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目标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一种或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并了解它们的药理学属性。

另一个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的领域是通过有机合成复制自然产物结构来创建新的天然产物类似物。

这种方法被称为半合成法。

利用这种方法,天然药物化学家可以调整原来的天然产物的结构,以优化它们的药理学性质,或创造新的药物。

即使天然药物化合物有助于药物研究和开发,但它们并不总是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因此,天然药物化学家使用化学合成技术创造类似分子,以获得更好的药理学性质或更好的制剂性质。

总之,天然药物化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从天然产物中分离、纯化和鉴定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用于合成类似分子的有机合成和机制研究。

天然药化

天然药化

一、天然药物与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天然药物:( natural medicine)天然来源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药物。

天然药物化学:Chemistry of natural medicine 或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chemical constituents)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中生理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①提取分离方法;②结构鉴定;③物理化学性质; ④生物合成途径。

什么是药物?人类用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为了调节机体功能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化学品。

二、天然药物相关术语天然药物natural medicine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草药herbal drug民族药Ethnic Medicine生药Crude drug三、研究方法及思路(一)调查研究:1.确定研究对象2.文献调研3.预实验(二)组分分离1.确定分离方法(1)系统分离2)定向分离(3)活性导向分离2.相关概念(1)单体化合物: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物质。

(2)有效成分(active compound)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单体化合物。

(3)无效成分(inactive compound)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它成分。

(4)有效部位(active fraction)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

(5)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

(三)成分鉴定/结构鉴定(四)活性筛选:发现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先导化合物、阐明中药及其提取物的可能机制, 六、研究意义1.探讨中药及民族药物防治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2.改进传统药物剂型,提高临床疗效;3.控制中药材及制剂的质量,为中药炮制提供科学依据;4.整理、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扩大药物新资源,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化合物;5.新药创制(包括先导化合物的改构与全合成);6.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研究:利用植物的亲缘相关性——改变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7.功能性食品用及相关产品(功能食品、天然色素、香料、美容化壮品)。

天然药化

天然药化

第一章总论1.天然药化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

2. 二次代谢:以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又不起重要作用;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产物:生物碱、萜类等3.主要生物合成途径: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脂肪酸类、酚类、蒽酮类;甲戊二羟酸途径(MVA):萜类、甾体类;桂皮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骨架的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C6-C3-C6骨架的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途径:生物碱类。

可作为生物碱前体的氨基酸:脂肪族有鸟氨酸、赖氨酸芳香族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复合途径。

4.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使用范围和优缺点1)溶液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3)升华法:适用具有升华性质的成分5.化合物分子的极性越大,表现亲水性越强,亲脂性就越弱常见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环己烷<石油醚<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1)比水重的有机溶剂:氯仿、二氯甲烷2)能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环己烷~正丁醇;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正丁醇3)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例混溶的有机溶剂:丙酮~乙醇4)常用来从水中萃取苷类,水溶性生物碱类的有机溶剂是正丁醇6.改变极性分离1)在药材浓缩水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高浓度乙醇,以沉淀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水/醇法)2)在浓缩乙醇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水稀释,放置以沉淀除去树脂、叶绿素等水不溶性杂质(醇/水法)3)在乙醇浓缩液中加入数倍量乙醚(醇/醚)或丙酮(醇/丙酮法),可使皂苷沉淀析出改变PH分离 1)提取黄酮、蒽醌类酚酸性成分采用碱提酸沉法(碱/酸)2)提取生物碱类用酸提碱沉法(酸/碱)7.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离比不同进行分离(1).液-液萃取法适用β>=100,过程运用课本23页pH<3时,酸性物质多呈非离解状态、碱性物质则呈离解状态存在;pH>12,则酸性物质多呈离解状态、碱性物质则呈非离解状态存在。

天然药化完整版

天然药化完整版

1、两相溶剂萃取的原理的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A 比重不同B 分配系数不同C 分离系数不同D 萃取常熟不同E 介电常数不同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A 离子交换色谱B 凝胶滤过色谱C 聚酰胺色谱D 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3分馏法分离适用于A 极性大成分B 极性小成分C 升华性成分D 挥发性成分E内脂类成分4、聚酰胺薄层色谱,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强的是A 30%乙醇B 无水乙醇C 70%乙醇D 丙酮E 水5、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A 乙醚B 醋酸乙酯C 丙酮D 正丁醇E 乙醇6、红外光谱的单位是A cm-1B nmC m/zD mmE g7、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是A 酸性水溶液B 碱性水溶液C 中性水溶液D 盐水溶液E 醇溶液8、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是的A 莨菪碱B 东莨菪碱C 山莨菪碱D N-去甲基莨菪碱E 樟柳碱9、溶解游离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好溶剂为A 水B 甲醇C 正丁醇D 氯仿E 苯10、游离麻黄碱所具有的性质是A 黄色B 升华性C 挥发性D 发泡性E 溶血性11、最难被算水解的是A 氧苷B 氮苷C 硫苷D 碳苷E 氰苷12、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A 硫酸B 酒石酸C 碳酸钙D 氢氧化钠E 碳酸钠13、大黄根在新鲜植物体的生长阶段,夏季存在的主要成分类型是A 蒽醌类B 蒽庝类C 蒽酚类D 氧化蒽酚类E 蒽二酚类14、由于此题涉及到图形,无法绘出,因此飘过···15、在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有1个羟基峰的化合物是A 大黄素B 大黄酚C 大黄素甲醚D 茜草素E 羟基茜草素16、下列黄酮类型酸性最强的是A 7-OH黄酮B 4-OH黄酮C 7,4-二OH黄酮D 5,6-OH黄酮E 6,8-二OH 黄酮17、四氢硼钠反应用于鉴别A黄酮、黄酮醇B异黄酮C杏耳酮D黄色素E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18.硅胶吸附TLC,以苯-甲酸甲酯-甲酸(5︰4︰1)为展开剂,下列化合物Rf值最大的是A.山奈素B.槲皮素C.山奈素-3-O-葡萄糖苷D.山奈素-3-O-芸香糖苷E.山奈素-3-O-鼠李糖苷19.1H-NMR中,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主要是依据A.B环H-3′的特征B.C环质子的特征C.A环H-5的特征D.A环H-7的特征E.B环H-2′和H-6′的特征20. 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酸提碱沉B.碱提酸沉C.沸水提取D.乙醇提取E.甲醇提取21.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A. 苯并α-吡喃酮B. 对羟基桂皮酸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E.苯并γ-吡喃酮22.鉴别香豆素首选的显色反应为A. 三氯化铁反应B. Gibb’s反应C. Emerson反应D. 异羟肟酸铁反应E. 三氯化铝反应23. 挥发油折光率一般在:A. 1.330~1.430B. 1.440~1.530C. 1.430~1.610D. 1.510~1.610E. 1.330~1.61024.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A. 亚硫酸氢钠试剂B. 三氯化铁试剂C. 2%高锰酸钾溶液D. 异羟肟酸铁试剂E.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25.不符合甾体皂苷元结构特点的是A. 含A、B、C、D、E和F六个环B. E环和F环以螺缩酮形式连接C. E环是呋喃环,F环是吡喃环D. C10、C13、C17位侧链均为β-构型E. 分子中常含羧基,又称酸性皂苷26.可用于分离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方法是A. 正丁醇提取法B. 明胶沉淀法C. 分段沉淀法D. 胆甾醇沉淀法E. 乙醇沉淀法27.甲型强心苷甾体母核的C-17位上连接的基团是A. 甲基B. 五元饱和内酯环C.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D. 六元饱和内酯环E. 六元不饱和内酯环28.水解强心苷不使苷元发生变化用A. 0.02~0.05mol/L盐酸B. 氢氧化钠/水C. 3~5%盐酸D. 碳酸氢钠/水E. 氢氧化钠/乙醇29.强心苷甾体母核的反应不包括A. Tschugaev反应B. Salkowski反应C. Chloramine T反应D. Raymond反应E. Liebemann-Burchard反应30. 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A. 蛋白质B. 多肽C. 多糖D. 酶E. 鞣质B型题[31-50](共10分,每题0.5分)[31-35]A. 离子交换色谱B. 聚酰胺色谱C. 凝胶色谱D. 氧化铝色谱E. 硅胶分配色谱31.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优先采用32.蛋白质、多糖类化合物的分离优先采用33.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分离优先采用34.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优先采用35. 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离优先采用[36-40]A. 杂化方式B. 诱导效应C. 共轭效应D. 空间效应E. 分子内氢键36. 东莨菪碱碱性比莨菪碱弱是因为37. 秋水仙碱碱性弱的原因是由于38. 麻黄碱碱性强于去甲麻黄碱是由于39. 小檗碱碱性强的原因是由于40. 伪麻黄碱碱性强于麻黄碱是由于[41-45]A. 三氯化铁试剂B. 2%高锰酸钾溶液C. 异羟肟酸铁试剂D. 2,4-二硝基苯肼试剂E. 硝酸铈铵试剂41.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化合物常选用42.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羰基成分常选用43.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酚羟基成分常选用44.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酯或内酯成分常选用45.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醇类成分常选用[46-50]A.向红位移B.向紫位移C.向低场方向位移D.向高场方向位移E.没有变化46.B环上增加羟基等供电子基,将使紫外光谱带Ⅰ47.A环上增加羟基等供电子基,将使紫外光谱带Ⅱ48.A环上增加酚羟基,将使A环上氢质子共振信号49.母核上酚羟基甲基化或苷化后,将使相应的紫外吸收带50.7-OH成苷后,将使邻位H-6、H-8质子共振信号C型题[51-70](共10分,每题0.5分)[51-55]A.3-OH及5-OH B.邻二酚羟基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51.可在HCl酸性条件下与AlCl3试剂反应的黄酮类化合物52.可与AlCl3试剂反应的黄酮类化合物53.AlCl3+HCl紫外光谱与甲醇谱相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无54.AlCl3+HCl紫外光谱与AlCl3谱相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无55.AlCl3+HCl紫外光谱与AlCl3谱不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有[56-60]A. Ⅰ型强心苷B. Ⅱ型强心苷C. 二者均有D. 二者均无56.通过温和酸水解可以切断糖与苷元之间苷键的是57.通过强烈酸水解可以切断糖与苷元之间苷键的是58.与醋酐-浓硫酸试剂显色的是59.呫吨氢醇试剂显色的是60.与α-萘酚-浓硫酸作用界面出现紫色环的是[61-65]A. 还原性B. 旋光性C. 二者均是D. 二者均不是61.苷元62.原生苷63.糖64.苷的水解液65.次级苷[66-70]A. 青蒿素B. 穿心莲内酯C. 二者均有D. 二者均无66.具有内酯特性的化合物是67.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是68.属于二萜类化合物的是69.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的是70.属于三萜类化合物的是X型题[71-75](共10分,每题2分)71. 加入另一种溶剂改变溶液极性,使部分物质沉淀分离的方法有A.水提醇沉法B.醇提水沉法C.酸提碱沉法D.醇提醚沉法E.明胶沉淀法72. 羟基蒽醌UV光谱中有苯甲酰基结构引起的吸收谱带为A. 230nmB. 240~260nmC. 262~295nmD. 305~389nmE. 400nm以上73. 可以用于Ⅰ-型强心苷中α-去氧糖检测的试剂是A. 对二甲胺基苯甲醛B. 亚硝酰氰化钠C. 三氯化铁-冰醋酸D. 冰醋酸-乙酰氯E. 苦味酸钠74. 皂苷在那些溶剂中溶解度较大A. 热水B. 含水稀醇C. 热乙醇D. 乙醚E. 苯75. 生物碱分子结构与其碱性强弱的关系正确的是:A. 氮原子价电子的P电子成分比例越大,碱性越强B. 氮原子附近有吸电子基团则使碱性增强C. 氮原子处于酰胺状态则碱性极弱D. 生物碱的立体结构有利于氮原子接受质子,则其碱性增强E. 氮原子附近取代基团不利于其共轭酸中的质子形成氢键缔合,则碱性强三、填空题[1-5](共10分,每题2分)1.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分离方法有:、、、、、及等。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珍 、 清·赵学敏)
草药:民间用药,无人统计过有多少。
天然药物的来源:植物;以此类 为主,种类繁多。
动物;矿物;微生物;海洋生 物;
海洋资源:它是目前待开发的目 标,海洋占地球表面积2/3,所含 的生物资源是丰富的,近来号称“ 生命的摇篮”。
广阔
我们的“蓝色国土”它的面积是 47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1.8万 公里的海岸线。由此看, 我们的天然药物资源是十分丰富, 开发前景是广阔的。 蓝色国土
高质量的保健品
研制出好的、真的天然保 健品,为维护人类健康做 出贡献。
现在政府已经把食品开发 放在药监局管理了。所以 我们又增加了一项任务, 应该不辱使命。
使命
四、简介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类型
主要有:糖苷类、苯丙素、醌类、黄 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甾体及其苷、 三萜及其苷类、生物碱类、海洋天然 药物等九大类。
五、历史、发展、未来
1、历史的看:天然药物在中国起步 于明代1575年《医学入门》和《本 纲》中都记载了从五倍子中得到没 食子酸的过程,为世界上最早制得 的有机酸,它比瑞典药师及化学家 舍勒从天然药物中制得到有机酸要 早200年,
历史、发展、未来
还有如用升华法制取樟脑的过程 见于1711年,而 欧州直到18世纪下半叶才 提出樟脑的纯品,由此可见, 古代中国的医药化学在当时 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故有“医药化 学源于中国”的高度评价, 这是我们应当引以自豪。
药源
如:黄连素、 双黄连粉针(复方)、 穿心连内酯芦荟系列药品等。这些发现, 抗菌素的药源扩大了。
(2)中药药源的扩大
黄连素是黄连中的主要成分,现在又发 现小檗科、防已科、芸香科的一些植物中含 此成分。所以,这些植物均可以做为提取黄 连素的原料。再如:有抗菌作用的芦荟,品 种繁多,众所周知。这些发现使中药的药源 扩大了。

天然药化名词解释

天然药化名词解释
5.红外光谱;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将在光的红外区域,即4000—625cm-1处引起吸收。测得的吸收图谱叫红外光谱(IR)。
6.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7.苷键;糖与糖及糖的衍生物形成的化学键。
8.单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
9.端基碳;单糖成环后形成的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成为端基碳,生成的一对异构体称为端基差向异构体。
28.诱导剂;因其诱导的化合物。 29,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9.萜类化合物;从化学结构来看,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少数也有例外。
42.乙型强心苷元;位侧链为不饱和内脂,为六元环的αβ-γ内脂,-δ-内脂,称为乙型强心苷元。
43.甾体皂苷;是一类有螺甾烷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寡糖苷。
44.呋甾烷醇皂苷;由F环裂环而衍生的皂苷称为呋甾烷醇皂苷。
45.强心苷;是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46.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的氮原子、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
30.萸类化合物;凡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芳环骨架都称为萸类化合物。
31.二倍半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合物;是由5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2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32.吉拉德试剂;是一类带有季氨基团的酰肼,常用的是GirardT和GirarrdP。
33.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38.次皂苷;当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被降解时,所生成的苷叫次皂苷。
39.溶血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浓度。

天然药化名词解释

天然药化名词解释

HR-MS:高分辨率质谱,能测量Li到U等60多种元素;及部分同位素。

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二次代谢产物由植物体产生的、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等。

分子旋光法(Klynemethods或Klyne法):测定甙键构型,α或β- 甙,将甙和甙元的分子旋光差与组成该甙的糖的一对甲甙的分子旋光度进行比较,数值上相接近的便是与之有相同甙键的甙。

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生源异戊二烯法则认为IPP及DMAPP是萜类在生物体内形成的活性前体,其真正的基本单元是甲戊二羟酸经验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萜类碳架是由异戊二烯单位以头-尾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都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其衍生物硝酸银络合色谱根据挥发油分子中双键的数目和位置不同,与硝酸银形成π络合物难易程度和稳定性不同而得到分离。

络合的稳定性规律:末端双键>顺式双键>反式双键(洗脱的先后顺序:反式双键>顺式双键>末端双键)正相色谱以极性物质做固定相,非极性物质作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反相色谱如果采用相对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则称为反相苷一种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苷元糖苷类化合物中,与糖缩合的非糖部分。

苷键是苷类分子特有的化学键,具有缩醛性质,易被化学或生物方法裂解。

原生苷指原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苷.次生苷指原生苷水解后生成的苷.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形成的低度聚合糖多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或其衍生物缩合而成的高聚物称为多糖,又称为高聚糖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

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

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学科。

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提取的药物,其来源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然药物的提取和分离: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第一步是从天然来源中提取药物,并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这需要运用不同的提取技术,如溶剂提取、萃取、蒸馏等,以及色谱、电泳等分离技术。

2.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重点是确定药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使用不同的分析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可以确定药物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结构。

3. 天然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包括对药物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

这包括药物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熔点等)和化学性质(如稳定性、反应性等)的研究,以及对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

4. 天然药物的合成和修饰: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涉及对天然药物的合成和修饰。

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理解,可以合成类似结构的分子,以获得更好的药物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修饰,改变其药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发现、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活性和药效,为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提供参考。

此外,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可以为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学科,通过对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药物的活性和作用机制,为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天然药化

天然药化

1.有效成分:指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代表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物。

2.pH梯度萃取法:指根据所分离成分的酸碱性的差别,而用不同的碱或者酸性溶剂进行萃取分离的过程。

3.萜的定义: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的、具有(C5H8)n通式的碳氧化合物及其含氧的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

4.挥发油:常温下可挥发,又称精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5.强心苷:是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6.生物碱:分子中含有负氧化态氮原子且氮原子多处于杂环上可与酸成盐具有较强生理活性的一类化合物。

7.香豆素:指邻羟基桂皮酸内酯类成分的总称。

8.溶血指数: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浓度。

9.有效部位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区别:有效部位是一类或几类成分的混合体,而有效成分是单一化合物。

10.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合成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11.莽草酸途径:香豆素、苯丙素、木脂素、黄酮12.甲戊二羟酸途径(MV A途径)和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DXP途径):主要生成萜类、甾体类化合物13.氨基酸途径(Amino Acid Pathway):合成生物碱,氨基酸脱酸成胺类,再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成生物碱。

14.复合途径:(1)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2) 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3) 氨基酸-甲戊二羟酸途径(4) 氨基酸-醋酸-丙二酸途径(5) 氨基酸--莽草酸途径15.连续回流提取法(Continuous Refluxing):优点:最节省溶剂、效率高。

缺点:对热不稳定成分不宜用,时间长。

16.纸色谱(PC)也叫纸分配色谱(PPC)原理:分配色谱支持剂:纤维素(纸)固定相:水(纸纤维吸附)流动相:水饱和的有机溶剂,如:水饱和正丁醇、n-BuOH-HOAc-H2O(4:1:5上层,BAW)、n-BuOH-HOAc-H2O(3:1:1上层, TBA)Rf值:化合物极性越小,Rf值越大;反之,化合物极性越大,Rf值越小。

天然药物化学(ppt)

天然药物化学(ppt)

二、分离纯化
(一)溶剂法
酸碱法:是将总提取物溶于有机溶剂,用酸水、碱水 分别萃取,难溶于水的有机碱性成分可与酸成盐溶于水, 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溶剂分配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 系数差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二)沉淀法
基于有些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 淀;或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 的一种分离方法。
多孔凝胶过滤色谱
第五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方法
结构鉴定的程序一般是: (1)确定纯度 (2)测定物理常数 (3)确定分子量、分子式 (4)波谱分析 (5)确定结构式
确定化合物结构常用几种光谱分析技术: ① 紫外光谱 ② 红外光谱 ③ 磁共振 ④ 质谱
紫外光谱
测定范围:通常在200~600nm的紫外可见光区 原理:基于分子中的电子可因光照射由基态跃迁到激
第四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
原理:相似者相溶,根据欲提取成分的性质确定,充分地提取 所需成分、沸点适中、易回收、安全低毒。 常用溶剂:以溶剂极性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为: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 二氯甲烷<氯仿<氯仿<乙醚<乙酸 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天然药物化学(ppt)
优选天然药物化学
第一节 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
1、概念:“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 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的学科. 2、性质:“天然药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天 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综 合性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二级学科“药物化学”下设置的三级学 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类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天然药化简答

天然药化简答
答:1)大环内脂类化合物,多有抗肿瘤活性;2)聚醚化合物,海洋生物中的毒性成分;3)肽类化合物,有多种生物功能,常见抗肿瘤,抗病毒4)C15乙酸元化合物;5)前列腺类似物,有前列素样活性,还表现一定抗肿瘤活性。
8.新鲜大黄和贮存2至3年的大黄在所含化学成分上有什么差异
答:新鲜大黄中除含蒽醌类成分外,尚含蒽酚,蒽酮类成分;贮存2至3年的大黄中,蒽酚蒽酮类逐渐转化为蒽醌,故其中几乎不含蒽酚蒽酮类成分,而仅含蒽醌类成分
催化剂:稀盐酸、稀硫酸、乙酸、甲酸
6.生物碱的定义及其主要存在形式。
答:生物碱:生物碱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主要存在形式:绝大多数的生物碱是以盐的形式存在的;游离生物碱;酰胺类;N氧化物;氮杂缩醛类;其他。
7.海洋天然药物中,结构特殊,生理活性明显的化合物主要有哪几类,他们主要表现出什么生理活性
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吸附力的影响因素:至于吸附强弱则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通常在汗水溶剂中大致有下列规律: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②称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将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途径。。
答: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显灰色~黄色,查耳酮为黄~橙黄色,而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因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或共轭链短,故不显色(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或显微黄色(异黄酮)。

天然药化

天然药化

1、常用提取用溶剂亲脂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

亲水性强,则极性强2、在硅胶吸附薄层色谱上,用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为展开剂,Rf值大小顺序: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

3、开链萜烃具有(C5H8)n通式。

4、色谱法按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

5、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结构中酚羟基的数目和结合位置有关。

6、皂苷水溶液的发泡性与PH有关,可利用此性质区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

7、苷和糖的混合物通过活性炭吸附柱,先用烯醇洗去糖类,再用浓醇洗脱苷类。

8、聚酰胺吸附色谱分离化合物时,影响分离结果的主要基团是:酚羟基,羰基,芳香共轭双键。

9、生物碱沉淀反应一般应再酸性环境中进行,常用生物碱沉淀试剂有:碘化物复盐,重金属盐,大分子酸类。

10、溶剂提取中药成分,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滤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

11、苷是由糖与非糖两部分组成的化合物。

12、硅胶G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化合物时,展开剂为氯仿-醋酸乙酯-浓氨试液(8:2:0.2),其Rf值大小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大黄素。

13、植物中生物总碱常用的提取方法为:水或酸水提取法,醇提取法,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

14、黄酮类化合物多呈酸性,是由于其多数带有酚羟基;黄酮类成分也具有较弱的碱性,是由于其结构中Υ-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的存在。

15、用氯仿提取生物碱时,若先用碱水润湿药材,则能提得碱性较强的生物碱;若先用水润湿药材,则能提得弱碱性生物碱。

16、区别5-羟基黄酮和7-羟基黄酮的反应是:Gibb’s反应。

17、极性大的化合物Rf值小,因为极性强,吸附力大,极性较强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其Rf值就小。

相反,极性较弱的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其Rf值就大些。

绪论(天然药化)课件

绪论(天然药化)课件
植物药的提取和制备方法有多种,如煎煮、醇提、水提等。不同提取方法会影响植 物药的成分和药效。
动物药
动物药是指从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如蛇毒、鹿茸、 麝香等。
动物药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如中医、藏医等。动物药具有独特的治 疗效果,如鹿茸可以补肾壮阳、增强免疫力;蛇毒可以治疗脑血栓等。
动物药的采集和使用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 环境。
海洋生物和微生物的药用研究是 当前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之一, 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治疗作用的
化合物。
这些天然药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和保护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具有重要意义。
CHAPTER
溶剂提取法
原理
利用溶剂将天然药物中 的可溶性成分溶解出来
的方法。
分类
应用
注意事项
根据溶剂性质不同,可 分为水提取法和有机溶
应用
适用于大分子天然药物成分的分离 和纯化,如蛋白质、多糖等。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操作条件,以 保证分离效率和纯度。
CHAPTER
生物碱 类
具有氮原子的复杂环状化合物
生物碱是一类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通常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并含有 氮原子。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 抗菌、抗炎和抗疟等。常见的生物碱包括麻黄碱、黄连素、长春碱等。
化学成分
是指天然产物中具有生物 活性或功能的化合物。
天然药化的发展历程
古代天然药物的使用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 并开始使用天然药物,如草药、植物 和动物等。
近代天然药物的研究
现代天然药物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天然药物的 研究更加深入,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 活性的化合物,并进行了人工合成和 改造。

天然药化-绪论

天然药化-绪论

三 常用 的提 取分 离方

有效成分
碱性化合物:生物碱 酸性化合物:黄酮、醌类、苯丙素、
有机酸、葡萄糖醛酸 两性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结
构中既有碱性基团也有酸性基团 中性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既无碱性
基团也无酸性基团的化合物,如帖 类和挥发油、甾体等
三 常用 的提 取分 离方
无效成分
相似相溶原则
(一)
有效 成分 的提
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极性较 小,易溶于氯仿、乙醚等脂溶性溶剂中;
糖苷、氨基酸、短肽等成分极性较大,易溶 于水及含水醇中;
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存在状态随溶液 pH不同而不同,故溶解度随溶液pH而改变。

(一)
有效 成分 的提

2、水蒸气蒸馏法
(二)
有效 成分 的分 离与 精制
酸碱溶剂法
(二)
有效 成分 的分 离与 精制
2.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配比不同 进行分离
常用的有液-液萃取法、液滴逆流色 谱 法 (DCCC) 、 高 速 逆 流 色 谱 法 (HSCCC) 、 气液分配色谱法(GC)及液-液分配色谱法 (LC)等。
主要是利用不同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 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有效成分,右旋麻黄素具有消炎作用。

HO
CH3

HH
NHCH3
l-麻黄素
例如:
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根及

根茎)含有多种皂苷类、黄酮类、淀粉等
成分,其中甘草酸具有抗炎、抗过敏、治
疗胃溃疡作用,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


COOH
O H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在当今世界,药物学领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天然药物化学更是备受推崇。

天然药物化学是指从天然来源(如植物、微生物、动物等)中提取出的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

这些天然药物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天然药物的来源天然药物来自于大自然,其来源种类繁多。

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植物类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等,常被用于中药的配方中。

微生物也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就是来自于微生物的产物。

此外,动物也可以产生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分子,比如蛇毒、蜂毒等。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离提取、结构鉴定、生物活性评价等。

首先,研究人员会通过不同的分离技术(如柱层析、液-液萃取等)从天然来源中提取出目标化合物。

然后,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其分子式、分子量、结构等信息。

最后,通过生物学实验评价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活性、抗癌活性等。

天然药物的应用与展望天然药物在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抗癌、抗感染等领域。

许多天然药物化合物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如阿司匹林、紫杉醇等。

未来,天然药物化学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发现新的天然药物,挖掘其潜在的药理活性,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天然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的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多的启示。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必将推动药物领域的进步,为保障人类健康作出更多的贡献。

天然药化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化 中国药科大学

1. 采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时,如何选择溶剂?溶剂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要大,对杂质的溶解度要小,或反之溶剂不能与天然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即使反应亦属于可逆性的溶剂要经济易得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沸点宜适中,便于回收反复利用2. “水提醇沉”和“醇提水沉”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分?水提醇沉是除去水溶性杂质,保留脂溶性成分醇提水沉是除去脂溶性杂质,保留水溶性成分3. 举例说明酸碱溶剂法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例如萝芙木总碱中利血平,阿马林碱,蛇根碱的分离先加入10%的醋酸溶解萝芙木总碱,得提取液,再用氯仿萃取,氯仿层的利血平,醋酸层加NaOH调pH至8.0,过滤,沉淀物得阿马林碱,碱水得蛇根碱,再调pH至10以上,用有机溶剂萃取即得蛇根碱4. 吸附色谱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原理是什么?简述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炭这四种吸附剂的主要用途和特点。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体吸附剂(固体组)的吸附能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物理吸附:(极性)相似相溶(易于吸附0极性吸附剂 SiO2 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Al2O3 碱性吸附剂,实用于一些碱性天然药物成分分离,如生物碱类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对非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力强,洗脱时洗脱力随洗脱剂的极性降低而增大半化学吸附聚酰胺吸附层析原理:氢键吸附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结而产生吸附5. 简述凝胶过滤色谱的原理。

SephadexLH-20与Sephadex G有何区别?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有何应用?原理:加入试样混合物,用同一溶剂洗脱时,由于凝胶网孔半径的限制,大分子不能渗入凝胶颗粒内部,随溶剂从柱底先流出,小分子渗入到凝胶颗粒内部,通过色谱柱时阻力增大,较晚流出。

试样混合物中各成分因子大小差异渗入凝胶颗粒的程度也不同,经历一段时间并达平衡后按分子由大到小顺序先后流出并得到分离区别:-OH总数无改变但碳原子所占比例相对增大,可在水中应用,也可在极性有机溶剂或他们与水组成的混合物中应用应用:适用于有机混合物质的分离,尤其SephadexLH-20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还可以起反相分配色谱的作用,适用于不同类型有机物分离6. 简述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及应用,以生物碱为例简述分离过程。

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

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
吡喃香豆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异戊烯基6位取代 HO
HO
HO O
O
O
O
O
异戊烯基8位取代
O
O


HO
O
O





O
O
O
OH
O
O
6,7-吡喃骈香豆素型
花椒内酯 O
O
O
O 邪蒿内酯
7,8-吡喃骈香豆素型
(四)其他香豆素类
是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C3、C4位常有苯基、 羟基、异戊烯基等的取代。如;
MeO
O
O
(二)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
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与邻位酚羟基(7-羟基) 环合成呋喃环或吡喃环,前者称为呋喃香豆素。分为角 型和线型。
呋喃香豆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异戊烯基6位取代
HO
O
HO
HO O


O
O





O
O
异戊烯基8位取代
O
HO
O
O
O
O
O
补骨脂内酯
显色反应
1.异羟肟酸铁反应(识别内酯的反应) 酯与羟胺作用可生成异羟肟酸,再与三氯化铁 作用即生成红色的异羟肟酸铁。
O
R
O R' + H2N-OH
(羟胺)
O
R
NHOH +
R'- OH
FeCl3
O
( R-C-NH-O ) 3 Fe + 3HCl 异羟肟酸铁(红色)
香豆素 OH-
盐酸羟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C magnetic resonance 13C核磁共振13C nmr (cmr) spectroscopy13C核磁共振光谱13C nmr spectra碳核磁共振光谱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碳核磁共振光谱1H nmr spectrum 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氢核磁共振光谱absorbance A吸收值Aabsorption maxima最大吸收峰absorption peaks吸收峰absorption吸收acetone丙酮acetonitrile乙腈adjacent邻近的, 接近的adsorbent吸附剂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吸附色谱adsorption吸附(作用)alcoholic醇的,乙醇的alcohol酒精,乙醇alkaloids生物碱alumina氧化铝,矾土aluminium sheets铝片aluminium铝ambient temperature常温,室温,环境温度analyzer tube分析器analyzer分析仪,分析器anthocyanins花色素苷,花青苷anthraquinone蒽醌aqueous水的,水溶性的armoury装备,武器库ascending development上行法automatic spreading devices自动铺板器bar graphs棒状图BAW n-butanol-acetic acid-water4:1:5上层正丁醇-醋酸-水bending modes弯曲振动bending vibrations弯曲振动benzene苯benzoquinone苯醌bombarded轰击bonded hydrogens键合的氢bond键,结合bromide chloride一氯化溴bromide溴化物bromine溴buffer elution 缓冲洗脱buffer salt缓冲盐butanol 正丁醇calcium chloride氯化钙calcium hydroxide氢氧化钙calcium oxide氧化钙calcium phosphate磷酸钙calcium sulphate硫酸钙calcium钙carbohydrates碳水化合物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carbon-hydrogen stretching vibration碳-氢伸缩振动carotenoids 类胡萝卜素,类叶红素cation radical正离子celite硅藻土cellulose纤维素centrifuge离心chemical shift for the proton氢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nonequivalent protons化学位移不等价质子chloroform氯仿chromatogram色谱,色谱图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色谱技术chromatographic色谱法的,色谱仪的chromatography色谱法,层析法chromatograph色谱仪,用色谱法分析chromogenic reagent显色剂chromogenic发色的,发色体的circular path环形轨迹circular PC环形纸色谱coincides with与.一致, 与.相符component 成分,组成的,构成的computerized data handling systems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concentration in solution溶液的浓度conjugated diene共轭二烯conjugatedπ-electron systems 共轭π-电子系统constituent 成分,构成coumarins:香豆素coupling with与…偶合decomposition分解作用deduce推论, 推断,演绎出deflect from使...从...偏斜, 使...从...转变方向deflected偏离的deflects 使偏斜, 使偏转degas脱气descending development下行展开法descending PC下行纸色谱法detection reagent检测试剂detector检测器develop the colors显色developing agent (solvent) / tank/展开溶剂/ 缸diffusion扩散dissociates裂解, 分裂dissociating裂解,分离,游离Doublet双峰downfield from比…低场downfield低场ECDelectrochemical detector电化学检测器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电磁波辐射electromagnetic spectrum:电磁波光谱electron impact电子轰击electronegative atom or group电负性的原子或基团electronegative负电的, 带负电的electronic energy levels电子能级electron-impact mass spectrometer电子轰击质谱分光仪electron-volts电子伏特electron电子electrophoresis电泳ELSD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uant洗脱液,展开剂eluate洗脱液,提取液elute洗脱,流出eluting洗脱, 流出elution洗脱,流出ethanol乙醇ether乙醚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ethyl bromide溴乙烷even偶数excited nuclei被激发的核external magnetic field外界磁场extractant提取剂,萃取剂extractive提取物,浸出物,浸出的extract提取,萃取,提取液FDfluorescence detector荧光检测器flavonoids黄酮类化合物flip掷, 弹, 轻击,抽打fluorescent荧光Fourier Transform傅立叶变换/转换fraction分数,部分,馏份fragmental破片的,断片的fragmentation分裂,破碎fragmentions碎片离子fragments碎片frequency频率GLC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气相色谱glycose单糖glycosidase糖苷酶glycosidation糖苷化glycoside苷,配糖物glycosyl糖基gradient elution梯度洗脱graph图表,曲线图grease 油脂(状物)ground vibrational state基态hemihydrate半水合物Heptet七重峰hertz赫兹hexane己烷Hextet六重峰high-energy electrons高能量电子higher spin state高能级自旋态hloroform氯仿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HPTLC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高效薄层色谱hydrochloric acid盐酸hydrogen氢hydrolase水解酶impurities杂质,不纯物infrared (ir) spectroscopy红外光谱Infrared radiation红外辐射Infrared spectroscopy红外光谱integrated areas积分面积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与成反比例ion exchange resin离子交换树脂Ionization and fragmentation电离和裂解ionization离子化,电离ionized电离,使离子化ionize使离子化,电离irrespective of不顾的, 不考虑的, 无关的iso: isotropic 异的isocratic elution等度洗脱isopropanol异丙醇isotope同位素isotopic form of carbon碳的同位素isotopic同位素的lignanoid木脂素linearity and limit of detection LOD线性和检测限lipids脂,类脂literature citation参考文献/文献引文lowest vibrational state最低的振动能级状态magnesium镁magnetic field strength磁场强度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核磁共振谱magnetically有磁力地, 有魅力地magnetic磁的, 有磁性的,有吸引力的magnet磁体,磁铁,磁场Mass spectrometry质谱mass spectrum质谱图mass/charge ratio 质荷比medium介质媒介,培养基媒介物methanol甲醇methylene亚甲基methyl甲基micrometer微米microparticles of silica硅胶微粒miscible solvent mixture可互溶的混合溶剂mobile phase流动相molar absorptivity摩尔吸收系数molecular formular分子式molecularion分子离子molecular分子的molecule分子multiplets多重峰naphthoquinone萘醌narrow slit狭缝n-butanol正丁醇neat纯的neutral fragment中性碎片nitrate 硝酸根nitric acid 硝酸nitrogen氮nmr spectra核磁共振谱nmr spectrometer核磁共振仪nmr spectrum核磁共振光谱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pectroscopy核磁共振光谱non-volatile非挥发性的nuclear resonance核共振nuclear spin核自旋nuclear核子的, 原子能的Nuclei核心nucleus 核odd奇数off-resonance decoupling偏共振去偶over-run过度展开oxygen氧paper-lined衬上滤纸paraffin石蜡油,煤油particle粒子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分配色谱parts per million百万分之几path length厚度pattern of peaks峰形PDAD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entet五重峰petroleum ether石油醚phenolic酚性的phosphoric acid磷酸photon光子phytochemistry:植物化学pigments色素,颜料,染料polyamide聚酰胺polymerase聚合酶polymerization聚合作用polymer聚合物polyvinylpyrrolidone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聚乙烯基化合物的Positive ions正离子positively charged带正电荷potassium bromide溴化钾precision精密度precoated plates预制板prepacked columns预填充柱preparative TLC制备薄层色谱proportional to energy能量成正比proton质子pulse脉搏, 脉冲purify纯化,精练purines嘌呤putification精制,纯化pyrimidines嘧啶pyrrolidone吡咯烷酮qualitative定性的quantitative定量的quartet四重峰quench the fluorescence荧光淬灭quinone醌radiofrequency射频radius半径, 范围, 辐射光线random随意, 任意reciprocal centimeters厘米的倒数recovery加样回收率red light红外线reference compounds参照化合物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示差折光检测器relative intensity相对丰度relax to their lower energy state弛豫到低能级态reproducibility可重现性,再生性resolution分辨率retardation factor valu e比移值reversed-phase chromatography反相色谱RID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示差折光检测器routine technique常规技术saturated饱和的sensitivity-enhancing提高灵敏度separations on a preparative scale制备分离Sephadex葡聚糖凝胶shielding屏蔽signal due to the proton氢信号signal enhancement提高信号强度signal-to-noise ratio 信噪比值silica gel硅胶silica microporous particle column硅胶微孔粒柱silver nitrate 硝酸银Singlet单峰skeleton骨架slurry浆,泥浆snowflakes雪花sodium chloride氯化钠sodium钠solution to解决办法, 溶解, 溶液solvent front溶剂前沿spectral光谱的spectrometer分光计spectrometry光谱测定法,度谱术spectroscope分光器,分光镜spectroscopic methods光谱(仪器)方法spectroscopic分光镜的spectroscopy光谱学,波谱学spectrum光谱,波谱splitting pattern裂分图形splitting裂分spraying喷雾,喷洗spreading glass plates铺板stationary phase固定相steroidal甾族的steroids甾体,甾族类化合物steroids甾体类化合物stretching modes伸缩振动subjected to使遭受,使属于substituent取代,取代的substitute A for B用A替Bsubstituted aromatic取代的芳香化合物substituted benzene 取代苯,苯的同系物substituted取代的,代替的substitute代替,替换sulphuric acid 硫酸superposability相似性,重合superposable可重合的, 可叠合的t: tertiary特, 叔, 第三t-butanol叔丁醇terpane萜烷terpene萜,萜烯terpenoids萜类化合物tetramethylsilaneTMS四甲基硅烷thermal re-arrangement热重排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jacket温度控制护套thin film薄膜thin wafer薄片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薄层色谱trajectory轨道,弹道transitions跃迁triplet-quartet pattern三重-四重峰系统triplet三重峰Tune调整, 合调two-dimensional development二维分离ultrapure超纯UVultraviolet spectrum紫外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ltra超,过,越UVDultraviolet-visible detector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UV-fluorescent紫外荧光uv-vis spectroscopy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versatile通用的,万能的,多用途的,多方面的vibrational energy levels振动能级vibrational energy states振动能级状态vibrations characteristic振动特征vicinal coupling邻位偶合violet light紫射线volatile挥发性的water-immiscible水不溶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