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
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四)
![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四)](https://img.taocdn.com/s3/m/e68723e9b7360b4c2f3f646c.png)
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PN 结反向偏置时,PN 结的内电场 。
PN 具有 特性。
2.硅二极管导通后,其管压降是恒定的,且不随电流而改变,典型值为 伏;其门坎电压V th 约为 伏。
3.为了保证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要求:发射结 偏置,集电结 偏置。
对于NPN型三极管,应使V BC 。
4.放大器级间耦合方式主要有阻容(RC )耦合、直接耦合和 耦合三大类。
5.在三极管组成的三种不同组态的放大电路中,共射和共基组态有电压放大作用,组态有电流放大作用, 组态有倒相作用; 组态带负载能力强。
6.将交流电变换成脉动直流电的电路称为整流电路;半波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平均值等于输入的交流电压(即变压器副边电压)有效值的 倍;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平均值等于输入的交流电压(即变压器副边电压)有效值的 倍。
7.为了分别达到下列要求,应引人何种类型的反馈:①降低电路对信号源索取的电流:。
②当环境温度变化或换用不同值的三极管时,要求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保持稳定: 。
③稳定输出电流: 。
8.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A=100000,反馈系数F =0.01,则闭环放大倍数≈⋅f A 。
二、选择题1.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为4V ,接入12kΩ的负载电阻后,输出电压降为3V ,这说明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 )。
A)10kΩ B)2kΩ C)4kΩ D)3kΩ2.为了使高内阻信号源与低阻负载能很好的配合,可以在信号源与低阻负载间接入( )。
βA)共射电路B)共基电路C)共集电路D)共集-共基串联电路3.与甲类功率放大方式比较,乙类OCL互补对称功放的主要优点是()。
A)不用输出变压器B)不用输出端大电容C)效率高D)无交越失真4.有两个放大倍数相同,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不同的放大电路A和B,对同一个具有内阻的信号源电压进行放大。
在负载开路的条件下,测得A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小,这说明A的()。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方法三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方法三](https://img.taocdn.com/s3/m/633a56a5b9d528ea81c77996.png)
i ( 2 )用小写字母带小写下标表示交流分量。 b 规定: (3)用小写字母带大写下标表示直流分量与交流 分量的叠加。 iB I B ib
Ui (4)用大写字母加小写下标表示交流分量的有效值。
二、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方法
1.估算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I BQ
I CQ I BQ
U CC U BE U CC = Rb Rb
三、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
(一)图解分析法—不带负载 RL 时的图解分析
由于负载开路,交流负载线与直流负载线是同一条 步骤: (1)根据
u i 在输入特性曲线上画出 iB 波形 。
u i =0.02sinω t(V)
iB 波形和直流负载线画出 u BE 0.7 0.02 sin tV
设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 则:
第二节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基 础
一、放大电路的几个重要概念 二、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方法 三、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
一、放大电路的几个重要概念
1.静态、直流通道、静态分析和静态工作点Q
静态(直流工作状态):
ui 0 时电路所处的工作状态叫静态。
直流通道: 直流电流流经的途径 静态工作点Q: 静态时电路中的 I B I C U CE 的数值
(a)在输入特性曲线上分析 U im (b)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分析 0.02
150
三、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
(一)图解分析法—带负载 RL 时的图解分析 交流负载线是有交流输入信 • 带负载时,对输入回路无影响,对输出回路的静态也无影响, 只影响输出回路的动态。 号时,工作点Q的运动轨迹。
• 放大电路的交流等效负载: Rc // RL RL 对应的负载线称为交流负载线。
模拟电子技术第4章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第4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dae85483c4bb4cf7ecd1d9.png)
4基本放大电路自我检测题一.选择和填空1.在共射、共基、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组态中,希望电压放大倍数绝对值大,可选用 A 或 C ;希望带负载能力强,应选用 B ;希望从信号源索取电流小,应选用 B ;希望既能放大电压,又能放大电流,应选用 A ;希望高频响应性能好,应选用 C 。
( A .共射组态, B .共集组态, C.共基组态)2.射极跟随器在连接组态方面属共集电极接法,它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 1 ,输入电阻很大,输出电阻很小。
3.H参数等效电路法适用低频小信号情况。
4.图解分析法适用于大信号情况。
5.在线性放大条件下,调整图选择题 5 所示电路有关参数,试分析电路状态和性能指标的变化。
( A .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1)当 R c增大时,则静态电流 I CQ将 C ,电压放大倍数A v将A,输入电阻R i将C,输出电阻 R o将 A ;( 2)当 V CC增大,则静态电流 I CQ将 A ,电压放大倍数A v将A,输入电阻R i将B,输出电阻 R o将 C 。
6.在图选择题5所示电路中,当输入电压为 1kHz 、 5mV 的正弦波时,输出电压波形出现底部削平失真。
回答以下问题。
(1)这种失真是 B 失真。
(A .截止, B.饱和, C.交越, D.频率)(2)为了消除失真,应 B 。
(A .增大R C,B.增大R b,C.减小R b,D .减小+V CCR b RcC2C 1Tv o v i V CC,E.换用β大的管子)。
R L图选择题57.随着温度升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_A_ ,穿透电流I CEO _A_ ,在 I B不变的情况下b-e 结电压 V BE_ B_。
( A .增大, B.减小, C.不变)8.随着温度升高,三极管的共射正向输入特性曲线将 C ,输出特性曲线将 A ,输出特性曲线的间隔将 E 。
( A .上移,B.下移, C.左移, D .右移, E.增大, F.减小, G.不变)9.共源极放大电路的v o与 v i反相位,多作为中间级使用。
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精)
![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精)](https://img.taocdn.com/s3/m/6ad6d0353169a4517723a3ad.png)
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类别:模拟技术摘要:通过对常见的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及直接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特性的研究,给出了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共同形式,以及常见三种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具体形式,阐述了这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三种耦合方式直流负载线方程与交流负载线方程的关系。
0 引言图解法在用于放大电路分析时,由于其形象直观而常用于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及波形失真问题的分析。
其中,交流负载线则用于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但是,目前高等院校电子线路教材并没有给出交流负载线方程的形式及其推导过程,只给出交流负载线的斜率和画法。
因此,在一些文献中采用戴维南定理或叠加定理等方法推导和讨论了共射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或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方程,但是对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并未作推导和讨论。
本文对反映放大电路输出特性的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以及直接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接法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这三种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并对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方程进行了推导。
1 交流负载线及其方程形式放大电路在交流信号源和直流信号电源共同作用时,晶体管管压降△uce 和集电极电流△i c 通过交流等效负载R'L 所表现出的关系△ic= f ( △uce ) 描述了交流信号输入后动态工作点移动的轨迹,这一直线我们将其称之为交流负载线。
由文献[ 8] 知,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及直接耦合方式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输出端均为如图1 所示的形式。
其输出端交流电压、电流关系为:对阻容耦合及直接耦合而言,集电极负载是Rc 和RL 的并联值,即R' L =Rc//RL 。
对变压器耦合而言,集电极负载是R'L = n2RL ,n 为变压器变比。
模拟电子电路基础 1~7章思考题 答案
![模拟电子电路基础 1~7章思考题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4606f84693daef5ef73dfd.png)
• 二极管折线化等效电路和微变等效电路的应用条件有何区别? 答:二极管折线化等效电路应用于输入信号为直流电源或低频 交流信号源;微变等效电路应用于输入信号为直流电源叠加中、 低频微小交流信号源。
• 如何区分NPN型晶体管的三个工作区? 答:当已知三个极的电位时,可通过两个结的偏置来判断; 当已知电路结构及电路参数时,可通过判断发射结的是否反偏 来判断晶体管是否工作在截止区;若发射结正偏,则可通过临 界放大(或临界饱和)状态的条件(UCE=UBE)来判断晶体管是 工作在放大状态还是饱和状态,或者通过比较IB与IBS的大小来 判断晶体管是工作在放大状态还是饱和状态。
• 放大电路有何特点?其中的交流信号与直流信号有何关系? 答:放大电路中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共存,其中交流信号驮载 在直流信号上,直流信号影响交流信号的失真。
• 什么是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如何影响放大电路? 答:静态时晶体管各电极的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常称为静态工 作点,简称为Q点(Q-point) 。Q点包括IBQ、ICQ、 IEQ、 UBEQ、 UCEQ 。只有设置合适的Q点,使晶体管在信号整个周期内全部 处于放大状态,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才不会失真。
UGS<0时有: N沟道JFET、P沟道增强型MOS管、 N沟 道耗尽型MOS管、P沟道耗尽型MOS管;
UGS=0时有: N沟道JFET、 P沟道JFET 、 N沟道耗尽型 MOS管、P沟道耗尽型MOS管。
• 共射与共源放大电路比较各有何优缺点? • 共集与共漏放大电路比较各有何优缺点?
答:共射与共源放大电路比较:共射放大电路电压放 大倍数一般比共源放大电路的大,并有电流放大作用, 但共源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比共射放大电路的大。
模电子练习题1
![模电子练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8bc80f11fc4ffe473368abb7.png)
第一章晶体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一、填空题1、物质按导电能力的强弱可分为、和三大类。
2、电子技术的核心是半导体,它的三个特性是:、、3、半导体中存在着两种载流子,其中带正电的载流子叫做,带负电的载流子叫做;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
4、PN结具有性能,即:加电压时PN结导通,加电压时PN结截止。
5、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具有。
二极管外加正向电压超过死区电压以后,正向电流会,这时二极管处于状态。
6、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可简单理解为正向,反向的特性。
导通后,硅管的管压降约为,锗管约为。
7、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滤波电路将直流电变为的直流电。
8、整流电路按整流相数,可分为与两种;按被整流后输出电压(或电流)的波形分,又可分为与两种。
9、把脉动直流电变成比较平滑直流电的过程称为。
10、电容滤波电路中的电容具有对交流电的阻抗,对直流电的阻抗的特性,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分量由电容,只剩下直流分量加到负载的两端。
11、硅管的死区电压为伏,锗管的区死区电压为伏。
12、PN结中的内电场会阻止多数载流子的运动,促使少数载流子的运动。
13、理想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其压降为V;反向截止时,其电流为μA。
14、半导体中的总电流是与的代数和。
15、在判别锗、硅二极管时,当测出正向压降为时,将认为此二极管为锗二极管;当测出正向压降为时,将认为此二极管为硅二极管。
16、当加到二极管上的反向电压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反向电流会突然增大,此现象被叫做现象。
17、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如果流过负载电阻RL的电流是2A,则流过每只二极管的电流是。
18、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如果电源变压器二次电源为120V,则每只二极管所承受的反向电压为。
19、在一块本征半导体两端加上电压,电子会向电源极移动形成电子电流。
20、二极管是由一个结加上两根金属引线经封装后构成的。
二、选择题1、P型半导体中空穴多于自由电子,则P型半导体呈现的电性为()。
直流通路带负载的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分析
![直流通路带负载的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8116b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8.png)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模拟电子技术中典型的电路之一为基本放大电路,而共射放大电路是最为常用的基本放大电路。
因此,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成了放大电路分析的主要内容[1]。
放大电路的分析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动态分析的基础,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是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的前提。
直流通路中带有负载的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中,参数U CEQ 的计算在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中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2]。
但一些教材或参考辅导教材是直接给出应用的公式,并没有给出推导过程。
本文主要针对直流通路中带有负载的直接耦合式共射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分析,特别是对参数U CEQ 给出了三种不同的求解方法。
1共射放大电路三极管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根据输入输出信号连接方式的不同,具有三种基本接法:共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其中根据耦合方式的不同,又分为直接耦合式、阻容耦合式、变压器耦合式和光电耦合式。
共射极放大电路由于输入电阻高、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既有电压放大作用又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特点,在三极管放大电路中用途较为广泛。
共射放大电路是三极管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图1为输出端未带负载的直接耦合式共射极放大电路,该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中输出端未带负载。
图2为输出端带负载的直接耦合式共射极放大电路,该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中输出端带有负载。
2静态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是指在直流通路中计算参数I BQ 、I CQ 、U BEQ 和U CEQ ,其中U BEQ 往往看作是已知参数,对于硅三极管,U BEQ =0.7V ,锗三极管U BEQ =0.2V 。
放大电路静态分析的方法有两种:图解法和公式法。
图解法是在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坐标面内画出输入端的直流负载线(u be 与i b 之间的关系式),与输入特性曲线交点对应的坐标即为参数I BQ 和U BEQ ;在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坐标面内画出输出端直流负载线(u ce 与i c 之间的———————————————————————作者简介:黄艳(1974-),女,安徽砀山人,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电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模电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175ba2cd964bcf84b9d57bee.png)
T ( C U B ) 不 E I B I C 变
温度T (C) IC ,
若此时I B
,则I
、
CQ
U CEQ在输出特性坐标
系中的位置就可能
基本不变。
2.4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一、典型电路
消除方法:增大Rb,减小Rc,减小β。
例2-1:由于电路参数的改变使静态工作点产生如图所示变化。 试问(1)当Q从Q1移到Q2、 从Q2移到Q3、 从Q3移到Q4时, 分别是电路的哪个参数变化造成的?这些参数是如何变化的?
4mA 3mA 2mA 1mA
40µA
Q3
Q4
30µA 20µA
IB=10µA
2 6 m V
2 6 m V
r b e 2 0 0 ( 1 ) I E Q 2 0 0 ( 1 3 0 ) 1 . 2 m A 8 7 1 . 6 7
R i R b ∥ r b e r b e 8 7 1 . 6 7 R o R c 6 k
2.4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温度对Q点的影响
2、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性能指标分析)
(1)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法
结论: 1. ui uBE iB iC uCE uo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2、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性能指标分析)
(1)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法 二、图解分析
结论: 2. uo与ui相位相反;3.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4. 最大不失 真输出电压Uom (UCEQ -UCES与 VCC- UCEQ ,取其小者,除以 2 )。
Q
UBE/V
UBEQ VCC
1、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电路基础课后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电路基础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81c9345a8102d276a22feb.png)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1.1. 半导体材料都有哪些特性?为什么电子有源器件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1.2. 为什么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如何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好坏? 1.3. 为什么不能将两个二极管背靠背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极管? 1.4. 二极管的交、直流等效电阻有何区别?它们与通常电阻有什么不同? 1.5. 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是什么?三极管为什么存在不同的工作状态? 1.6. 如图P1-1(a)所示的三极管电路,它与图P1-1(b)所示的二极管有何异同?1.7.稳压二极管为何能够稳定电压?1.8.三极管的交、直流放大倍数有何区别?共射和共基电流放大倍数的关系是什么?1.9.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各是什么?1.10. 如图P1-2所示,设I S =10-11A ,U T =26mV ,试计算u i =0,0.3V ,0.5V ,0.7V 时电流I 的值,以及u i =0.7V 时二极管的直流和交流等效电阻。
解:由I= I S *(exp(U i / U T )-1) 当U i =0时,I=0;当U i =0.3V 时,I=1.026×10-6A ; 当U i =0.5V 时,I=2.248×10-3A ; 当U i =0.7V 时,I=4.927A ; 直流等效电阻R= U i /I = 0.7V/4.927A = 0.142 Ω∵exp(U i / U T )>>1∴交流等效电阻R d = 26/I = 26/4927 = 5.277×10-3 Ω(a)(b)图P1-1图P1-2u i Di1.11. 电路如图P1-3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U T =26mV ,电源U =3.3V ,电阻R =1k Ω,电容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输入电压u i 为正弦波,有效值为10mV 。
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有效值为多少?解:U =3.3V>>100mV ,I =(U -U D )/R = (3.3-0. 7)/1k = 2.6 mA 交流等效电阻:R d = 26/I = 10 Ω 交流电流有效值:Id = Ui/Rd = 1 mA1.12. 图P1-4(a)是由二极管D 1、D 2组成的电路,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 D =0.3V 、反向击穿电压足够大,设电路的输入电压u 1和u 1如图P1-4(b)所示,试画出输出u o 的波形。
电子线路 线性部分 (第四版)第一章 习题解答
![电子线路 线性部分 (第四版)第一章 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e6aea5289eb172ded63b7d0.png)
1-2 一功率管,它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否仅受其极限参数限制?为什么?解:否。
还受功率管工作状态的影响,在极限参数中,P CM 还受功率管所处环境温度、散热条件等影响。
1-3 一功率放大器要求输出功率P 。
= 1000 W ,当集电极效率C 由40%提高到70‰时,试问直流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P D 和功率管耗散功率P C 各减小多少?解:当C1 = 40 时,P D1 = P o / C = 2500 W ,P C1 = P D1 - P o =1500 W当C2 = 70 时,P D2 = P o / C =1428.57 W ,P C2 = P D2 - P o = 428.57 W 可见,随着效率升高,P D 下降,(P D1 - P D2) = 1071.43 WP C 下降,(P C1 - P C2) = 1071.43 W1- 如图所示为低频功率晶体管3DD325的输出特性曲线,由它接成的放大器如图1-2-1(a )所示,已知V CC = 5 V ,试求下列条件下的P L 、P D 、C (运用图解法):(1)R L = 10,Q 点在负载线中点,充分激励;(2)R L = 5 ,I BQ 同(1)值,I cm = I CQ ;(3)R L = 5,Q 点在负载线中点,激励同(1)值;(4)R L = 5 ,Q 点在负载线中点,充分激励。
解:(1) R L = 10 时,作负载线(由V CE = V CC - I C R L ),取Q 在放大区负载线中点,充分激励,由图得V CEQ1 = 2.6V ,I CQ1 = 220mA ,I BQ1 = I bm = 2.4mA因为V cm = V CEQ1-V CE(sat) = (2.6 - 0.2) V = 2.4 V ,I cm = I CQ1 = 220 mA所以mW 26421cm cm L ==I V P ,P D = V CC I CQ1 =1.1 W , C = P L / P D = 24(2) 当 R L = 5 时,由V CE = V CC - I C R L作负载线,I BQ 同(1)值,即I BQ2 = 2.4mA ,得Q 2点,V CEQ2 = 3.8V ,I CQ2 = 260mA这时,V cm = V CC -V CEQ2 = 1.2 V ,I cm = I CQ2 = 260 mA所以 mW 15621cm cm L ==I V P ,P D = V CC I CQ2 = 1.3 W , C = P L / P D = 12(3) 当 R L = 5 ,Q 在放大区内的中点,激励同(1),由图Q 3点,V CEQ3 = 2.75V ,I CQ3= 460mA ,I BQ3 = 4.6mA , I bm = 2.4mA 相应的v CEmin = 1.55V ,i Cmax = 700mA 。
中级电工考试—专业判断题
![中级电工考试—专业判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71a4d2aeaad1f346933fda.png)
数字电路部分: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集电极静态电流的大小与集电极电阻无关(√)解析: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集电极静态电流与基极有关,与集电极无关2.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斜率仅取决于放大电路的集电极电阻(×)解析: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斜率取决于负载电阻和集电极电阻的并联总电阻3.在微变等效电路中,直流电源与耦合电源两者都可以看成是短路(√)4.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中对静态工作点起到稳定作用的是基极电阻(×)解析:是发射极电阻5.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特性之一(√)6.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是相同的(√)7.多级放大电路中,后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前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解析:后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是前级放大电路的负载电阻前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是后级放大电路的信号源内阻8.影响放大电路上限频率的因素主要有三极管的结间电容(√)9.采用直流负反馈的目的是稳定静态工作点,采用交流负反馈的目的是改善放大电路性能(√)10.放大电路中,凡是并联范围,其反馈量都取自输出电流(×)解析:反馈量可以是电流也可以是电压11.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判断通常是用“稳态极性法”(×)解析:是“瞬时极性法”12.电压串联负反馈可以提高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13.差动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采用对称结构是为了抵消两个三极管放大倍数的差异(×)解析:是为了抵消零漂15.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级都采用差动放大电路(√)16.在运放参数中输入电阻值越大越好(√)17.运放组成同相比例放大电路,其反馈组态为电压串联负反馈(√)18.用运算组成的电平比较器工作于线性状态(×)解析:工作于非线性状态19.根据功率放大电路中三极管静态工作点在交流负载线上的位置不同,功率放大电路可分为两种(×)解析:是三种,甲类、乙类、甲乙类20.乙类功率放大器电源提供的功率与输出功率的大小无关(×)解析:乙类功率放大器电源提供的功率随输出功率的大小自动调节21.电源电压为±12V的OCL电路,输出静态电压应该调整到6V(×)解析:调整到0V22.OTL功率放大器输出端的静态电压应该调整为电源电压的一半(√)23.正弦波振荡电路是由放大电路加上选频网络和正反馈电路组成的(√)24.RC桥式振荡电路同时存在正反馈和负反馈(√)25.从交流通路来看,三点式LC电感或电容的中心抽头应该与接地端相连(×)解析:应该与三极管发射极相连26.与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相比较,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可以做得更高(√)27.串联型稳压电源中,放大环节的作用是为了扩大输出电流的范围(×)解析:是为了提高输出电流的稳定性28.采用三端式集成稳压电路7809的稳压电源,其输出可以通过外接电路扩大输出电流,也能扩大输出电压(√)29.与门的逻辑功能为:全1出0,有0出1(×)30.74系列TTL集成门电路的电源电压可以取3~18V(×)解析:CMOS集成电路电源电压3~18V,低电平0.3V,高电平3.4V,TTL电源电压5V31.或非门的逻辑功能为:有1出0,全0出1(√)32.普通晶闸管中间P层的引出极是门极(√)33.普通晶闸管的额定电流的大小是以工频正弦半波的有效值来标志的(×)解析:是工频正弦半波的平均值34.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在α=60°时输出电流平均值是10A,则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是15.7A(×)解析:35.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大电感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上的电流大于晶闸管上的电流(√)36.对于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晶闸管VT1无论是短路还是断路,电路都可作为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工作(×)解析:断路可以,短路电路处于故障状态37.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带大电感负载时,无论是否接有续流二极管,其输出电压的波形都可能出现负值(×)解析:接有续流二极管时输出电压波形不出现负值38.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带大电感负载时,必须并联续流二极管才能正常工作(√)39.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交流输入电压220V,当α=60°时,其输出电压平均值(×)解析:40.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大电感负载,无续流二极管,在α=60°时的输出电压为(√)41.单结晶体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三极管(×)解析:是特殊类型的二极管,又叫基极二极管42.在常用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输出级采用脉冲变压器可起阻抗匹配作用,降低脉冲电压增大输出电流,以可靠触发晶闸管(√)43.在晶闸管过流保护电路中,要求直流快速开关先于快速熔断器动作(√)44.常用压敏电阻实现晶闸管的过电压保护(√)45.在单相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中,给定电压与电压比较后产生的偏差信号作为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输入信号,是触发产生移相从而使直流电机的转速稳定(√)解析:电压微分负反馈信号46.使用直流单臂电桥测量一估计为100Ω的电阻时,比率臂应选×0.01(×)解析:直流单臂电桥测量为4位数,应为几十Ω电阻,或比率臂为×0.147.测量1Ω以下的小电阻宜采用直流双臂电桥(√)48.使用通用示波器测量波形的峰—峰值时,应将Y轴微调旋钮置于中间位置(×)解析:应将Y轴微调旋钮置于校正位置49.三极管特性图示仪能测量三极管的共基极输入、输出特性(√)50.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通常在1 Hz~200kHz(或1MHz)范围内可调(√)51.三极管毫伏表测量前应选择适当的量程,通常应不大于被测电压值(×)解析:所有测量仪器选择的量程均应大于被测参数变压器部分:52.变压器工作时,其一次绕组、二次绕组电流之比与一次绕组、二次绕组的匝数之比成正比关系(×)解析:绕组匝数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解析:为降压变压器54.变压器工作时,二次绕组磁动势对一次绕组磁动势来说起去磁作用(√)55.变压器带感性负载运行时,二次侧端电压随电流增大而降低(√)56.变压器的空载试验可以测定变压器的变比、空载电流和铜耗(×)解析:变压器空载二次侧开路,只能测得铁损而不是铜耗,铜耗是由短路试验测出的57.变压器的短载试验可以测定变压器的铜耗和阻抗电压(√)58.三相电力变压器的二次侧输出电压一般可以通过分接头开关来调节(√)59.三相变压器二次侧的额定电压是指变压器在额定负载时,一次测加上额定电压后,二次侧两端的电压值(×)解析:变压器额定电压是指变压器空载时二次侧的空载电压60.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绕向相同,则一次绕组始端和二次绕组始端为同名端(√)61.一台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别为Yd-11,则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为三角形接法(×)解析:高压侧星形,低压侧三角形62.三相变压器并联运行时,要求并联运行的三相变压器的额定电流相等,否则不能并联运行(×)解析:要求并联运行的额定电压相等,而不是额定电流63.为了监视中、小型电力变压器的温度,可用手背触摸变压器外壳的方法看其温度是否过高(×)解析:不允许手碰,一般按变压器合适位置安装温度计来看64.电压互感器相当于空载运行的降压变压器(√)65.电流互感器使用时铁心及二次绕组的一端不接地(×)解析:要接地66.对交流电焊变压器的要求是:空载时引弧电压为60~75V,有负载时,电压要求急剧下67.磁分路动铁式电焊变压器的焊接电流的调节方法有改变二次绕组的匝数和改变串联电抗器的匝数两种(×)解析:是改变二次绕组匝数(粗调)和移动铁心位置(细调)两种68.带电抗器的电焊变压器的分接开关应接在电焊变压器的一次绕组(√)69.动圈式电焊变压器是通过改变一、二次绕组的相对位置来调节焊接电流,具体来说一次绕组是可动的(×)解析:二次绕组可动,一次绕组不可动电动机部分:70.直流弧焊发电机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和直流电焊发电机组成(√)71.直流电机按磁场的励磁方式可分为他励式、并励式、串励式和单励式(×)解析:他励式、并励式、串励式和复励式,复励式又分为激复励、他复励,他复励电源分为两组,一组给直流电机,一组给磁场72.直流电机转子由电枢铁心、电枢绕组及换向器等组成(√)解析:直流电机转子称为电枢,电机定子、转子都有各自的绕组和铁心73.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可分为叠绕组、波绕组和蛙形绕组(√)74.直流电机即可作电动机运行,又可作为发电机运行(√)75.在直流电动机中,换向绕组应与主极绕组串联(×)解析:换向绕组应与电枢绕组串联76.当磁通恒定时直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和电枢电流成平方关系(×)解析:成正比关系77.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是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转速与电磁转矩的关系(√)78.直流电机一般不允许直接启动,而要在电枢电路中串入启动电阻限制启动电流,启动电解析: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79.励磁绕组反接法控制并励直流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是:保持电枢电流方向不变,改变励磁绕组电流的方向(√)80.直流电动机采取电枢绕组回路串接电阻调速,转速随电枢回路电阻的增大而上升(×)81.直流电动机电磁转矩与电枢旋转方向相反,电动机处于制动运行状态(√)82.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有外特性和负载特性两种(×)解析:是外特性和空载特性83.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是指电动机在额定工作状态运行时的输入功率(√)解析:异步电机额定功率是转轴上的输出功率,电源输入功率是视在功率,它经过一系列损耗(如铁损、铜耗)才输出功率84.异步电动机的工作方式(定额)有连续、短时和周期断续三种(√)85.三相异步电机的转速取决于电源频率和极对数,而与转差率无关(×)解析:有关86.三相异步电机转子的转速越低,电动机的转差率越大,转子电动势频率越高(√)87.带有额定负载转矩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若使得电源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则其电流会低于额定电流(×)解析:其电流高于额定电流,因为反电动势减小88.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性能,主要是指启动转矩和启动电流两方面(×)解析:是启动设备和启动电流,启动电流影响启动转矩89.电动机采用减压方式启动,其特点是启动时转矩大为提高(×)解析:鼠笼式电动机减压启动转矩下降,绕线式电动机减压启动转矩升高90.Y-△减压启动方式,只适合于轻载或空载下的启动(√)解析:Y-△减压启动,启动电流和启动转矩均较小电压下启动时启动转矩的60% (×)解析:电磁转矩与电源电压成平方关系,与电流、磁通成正比关系,应为36%92.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由于转自回路串接电阻,因此他获得较大的启动转矩和较小的启动电流(×)解析:绕线式电机可以,鼠笼式不可以93.所谓变极调速就是改变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接法,从而改变定子绕组的极对数P,实现电动机调速(√)94.三相笼型异步双速电动机,通常有△/YY和△/△△两种接法(×)解析:是△/YY和Y/YY两种接法95.能耗制动是在电动机切断三相电源的同时,把直流电源通入定子绕组,直到转速为零时,再切断直流电(√)96.电阻分相电动机工作绕组的电流和启动绕组的电流有近90°的相位差,从而使得转自启动转矩而启动(√)解析:单相电机没有启动绕组不可能产生旋转磁场97.使用兆欧表测定绝缘电阻时,应使兆欧表达到180r/min以上(×)解析:是120r/min98.按运行方式和功率转换关系,同步电机可分为同步电动机、同步发电机、同步补偿机三类(√)解析: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区别为:异步电机还可调速,同步电机只能恒转矩调速同步补偿器就是空载的同步电动机,用于输送、补偿电能99.同步电动机采用异步启动法时,先从定子三相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源,当转速达到同步转速时,转子励磁绕组中通入直流励磁电流,电动机牵入同步运行状态(×)解析:达到同步转速的95%时通入直流励磁电流101.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把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电动机轴上角位移或角速度的装置称为测速电动机(×)解析:把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电动机轴上角位移或角速度的装称为伺服电机102.步进电动机是一种把脉冲信号转变成直线位移或角位移的元件(√)103.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采用改变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压的方法进行转速调节(×)解析:是改变异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104.交磁电动机扩大机中去磁绕组的作用是减小剩磁电压(√)低压电器部分:105.低压电器按在电器线路中和作用可分为低压配电电器和低压开关电器两大类(×)解析:分为低压配电电器和低压控制电器106.金属栅片灭弧是把电弧分成并接的短电弧(×)解析:分成串接的短电弧107.在交流接触器中,当电器容量较小时,可采用双断口结构触头来熄灭电弧(√)108.直流接触器一般采用磁吹式灭弧装置(√)109.接触器吸引线圈只有交流吸引线圈,没有直流吸引线圈(×)解析:有直流吸引线圈110.接触器为保证触头磨损后仍能保持可靠地接地,应保持一定数值的超程(√)111.过电流继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线圈通过的电流在额定值范围内,衔铁吸合,常开触点闭合(×)解析:过电流继电器平时常开,过流时闭合,欠电流继电器才是正常工作时闭合112.电磁式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与释放值可用调整压力弹簧的方法来调整(×)解析:是调整反力弹簧解析:衔铁吸合,常开触点闭合114.热继电器误动作是因为其电流整定值太大造成的(×)解析:是环境温度的影响造成的115.熔断器的安秒特性曲线是表征流过熔体的电流与熔体的熔断时间的关系(√)116.高压熔断器和低压熔断器的熔体,只要熔体额定电流一样,两者可以互用(×)117.低压断路器欠电压托扣器的额定电压等于线路额定电压(√)118.三极管时间继电器按构成原理分为整流式和感应式两类(×)解析:三极管时间继电器分为阻容式和数字式,晶体管时间继电器分为整流式和感应式119.当控制电路要求延时精度较高时应选用三极管时间继电器(√)120.一般速度继电器转轴转速达到120r/min以上时,触点动作;当转速低于60r/min时,触点即复位(×)解析:速度继电器转动作值120r/min,整定值100r/min121.三极管接近开关用最多的是电磁感应型三极管接近开关(×)解析:用的最多的是高频振荡型三极管接近开关122.Y-△减压启动自动控制线路是按时间控制原则来控制的(√)123.交流接触器具有欠压保护作用(√)124.按钮、接触器双重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中,双重连锁的作用是防止电源相间短路,两接触器同时动作(√)解析:只要是电气控制,不能同时动作的两接触器就要互锁—两幅常闭串在对方回路125.为了能在多地控制同一台电机,多地的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应采用启动按钮常开触点并接、停止按钮常闭触点串联的接法(√)126.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启动可采用定子绕组串电阻减压启动、星形三角形减压启动、自耦变压器减压启动、延边星形减压启动等方法(×)127.在机床电气控制中,反接制动就是改变输入电动机的电源相序,使电动机反向旋转(×)解析:是转速与转矩方向相反,制动128.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串接电阻启动控制线路中与启动按钮串联的接触器常闭触点的作用是为了保证转子绕组中接入全部电阻启动(√)129.调整频敏变阻器的匝数比和铁心与铁轭间的气隙大小,就可改变启动的电流和转矩的大小(√)变频器、传感器部分:130.异步电动机的变压变频调速装置,其动能是将电网的恒压恒频交流电变换为变压变频交流电,对交流电动机供电,实现交流无级调速(√)131.变压变频调速系统中,调速时须同时调节定子电源电压和频率(√)132.变频器的三相交流电源进线端子(R,S,T)接线时,应按正确相序接线(×)解析:进线端子是(U,V,W)133.异步电动机软启动器的基本组成是晶闸管三相交流调压器(√)134.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一般可采用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及减小电枢电压启动的方法(√)135.励磁绕组反接法控制他励直流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是:保持电枢电流方向不变,改变励磁绕组电流的方向(√)解析:电枢电流、励磁电流两者中只能改变一个136.直流电动机处于制动运行状态时,其电磁转矩与转速方向相反,电动机吸收机械能变为电能(√)137.在要求有大的启动转矩、负载变化时转速允许变化的场合,如电器机车灯,宜采用并励直流电动机(×)解析:宜采用串励直流电动机138.直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采用变电枢电压调速时,最高转速等于或大于额定转速(×)解析:变电枢电压调速其实是减电枢电压调速,最高转速小于等于额定转速139.C6150车床走刀箱操作手柄只有正转、停止、反转三个档位(×)解析:5个档位,还有2个是空挡140.C6150车床电器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交流220V(×)解析:电源电压为交流110V141.Z3040摇臂钻床主运动与进给运动由两台电动机驱动(×)解析:由1台电动机驱动142.Z3040摇臂钻床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交流220V(×)解析:电源电压为交流110V143.M7130平面磨床砂轮电动机启动后才能开启冷却泵电动机(√)144.M7130平面磨床砂轮电动机的电气控制电路采用过电流继电器作电动机过载保护(×)解析:是用热继电器作为电机过载保护145.传感器是工业自动化的眼睛,是各种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46.传感器虽然品种繁多,但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相互通用(×)解析:不能通用147.磁性式接近开关是根据光电感应原理工作的(×)解析:是根据电磁原理工作的148.感应式接近开关只要接近任何物体就可产生通断信号(×)解析:特定物体149.由一个发光器和一个收光器组成的光电开关就称为对射式光电开关(√)150.光电反射式开关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发射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151.旋转式编码器的控制输出形式有推挽式、电压式、集电极开路式和线性驱动式等(√)PLC部分:152.PLC技术,CAD/CAM和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加工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153.美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于1968年提出用新型控制器代替传统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要求(√)154.可编程控制器具有在线修改功能(√)155.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可与机械系统上的触点开关、接近开关、传感器等直接连接(√)156.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速度取决于CPU速度和扫描周期(√)157.可编程控制器软件编程来达到控制功能的(√)158.可编程控制器的梯形图与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的元件是相同的(×)解析:是不同的,但梯形图是从其转变过来的159.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输入主要指收集并保存被控对象实际运行的数据和信息(√)160.能接收外部信号是可编程控制器中软继电器的特点(×)解析:软继电器包括定时器、计数器、辅助继电器,不能接收外部信号,只能用程序驱动161.光电耦合电路的核心是光电耦合器,其结构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构成(√)162.可编程控制器一般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源及编程器五部分组成(√)163.根据程序的作用不同,PLC的存储器分为监控程序存储器和诊断程序存储器(×)解析:分为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164.可编程控制器是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通过用户程序来完成控制任务的(√)165.FX系列PLC所有继电器都是采用十进制编号的(×)166.PLC的扫描即可按固定程序进行,也可按用户程序规定的可变顺序进行(√)167.PLC一个扫描周期的工作过程,是指读入输入状态到发出输出信号所用的时间(√)168.可编程控制器的性能为接线方式和价格(×)169.FX2系列输入方式不能采用晶闸管(√)170.PLC的输出类型有继电器、晶体管、双向晶闸管(√)171.梯形图语言是符号语言,不是图形语言(×)解析:是图形语言,不是符号语言172.不同系列的PLC的型号和配置不同,但指令系统是相同的(×)解析:PLC的任何品牌都有自己的编程语言173.在PLC梯形图中同一编号的线圈在一个程序中使用两次称为双线圈输出,双线圈输出不会引起误操作(×)解析:会引起误操作174.在PLC梯形图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可以并联输出(√)175.由于软元件的状态可以无限地调用,因此,输入继电器可提供无数对“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给用户使用(√)176.PLC中只能由外部信号驱动,而不能用程序指令来驱动的称为输入继电器(√)177.PLC中用来控制外部负载,但只能用程序指令驱动的称为输出继电器(√)178.辅助继电器不能控制外部负载,但线圈可以直接和电源连接(×)解析:只能直接和负载相连179.只有执行END指令,计数器的当前值复位为零(×)解析:是RST指令180.PLC梯形图中的编程器触点是编程元件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编程线圈是编程元件的线圈(√)181.“主母线”与“副母线”是两根相互平行的竖直线,主母线在左,副母线在右(√)182.在继电器的原理图中,继电器的触点可以加载线圈右边,而PLC的梯形图是不允许的(√)183.在梯形图编程中,2个或2个以上的触点并联连接的电路称为并联电路块(√)184.在梯形图编程中,触点块之间串联的电路块称为串联电路块(×)解析:触点并联,触点块之间串联称为并联电路块,185.可编程控制器只能通过手持式编程器编制控制程序(×)186.编程器的液晶显示屏在编程时能显示元器件的工作状态(×)解析:一般手持式编程器可以187.在FX2系列PLC中,当输入端的RUN端和COM端接通时,PLC处于停止状态(×)解析:处于运行状态188.可编程控制器只能通过简易编程器编制控制程序(×)189.在PLC选型中,用户程序所需内存容量与控制内容和用户的编程水平无关(√)解析:只和存储器容量有关190.PLC的输出,在同一公共点内不可以驱动不同电压等级的负载(√)191.PLC最好使用专用接地线,如果难以做到,可以和其他设备公共接地,也可以和其他设备串联接地(√)解析:可以公共接地,但不能串联接地192.PLC的硬件接线不包括控制柜与编程器之间的接线(√)193.PLC的安装质量与PLC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有关(√)194.PLC除了锂电池及输入输出触点外,几乎没有经常性损耗的元器件(√)解析:PLC就是中转站,连接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195.FX2N额编程序控制器面板上BATT.V的指示灯点亮,应检查程序是否有错(×)解析:BATT.V是锂电池电量较低,PROM.G才是程序犯了原则性错误,按不能检查出程序达不达到控制要求。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2.2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3 放大电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2.2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3 放大电](https://img.taocdn.com/s3/m/73b0dbeca26925c52cc5bfa5.png)
RC +C2
RS +
es –
C1 +
+
ui + ––
iB iC + + TuCE
RBuB–E – RL
VBB iE
+ uo –
共发射极基本电路
晶体管T--放大元
件, iC= iB。要保
+ 证集电结反偏,发 VCC射结正偏,使晶体 – 管工作在放大区 。
基极电源VBB与基极 电阻RB--使发射结 处于正偏,并提供 大小适当的基极电 流。
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直 流 通 路
视为短路
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直 流 通 路
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视为 接地
交 流 通 路
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交 流 通 路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1、直流通路 对直流信号电容 C 可看作开路(即将电容断开)
断开 RB
C1 +
RS +
+ ui
es –
–
+UCC
RC +C2 断开
iB iC + + TuCE + uB–E – RL uo
iE
–
+UCC
RB
RC IB IC
+
U+B–ETU–CE
直流通路
IE
直流通路用来计算静态工作点Q ( IB 、 IC 、 UCE )
2、对交流信号(有输入信号ui时的交流分量)
+UCC
RB
RC
+C2
XC 0,C 可看作 对地短路 短路。忽略电源的
ib:IBQIBQ IB
模拟电子技术概念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概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b493dce009581b6ad9eb2f.png)
模拟电子技术概念总结篇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_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1.本征半导体?单质半导体材料是具有4价共价键晶体结构的硅Si和锗Ge。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在一定的温度下,本征半导体内的最重要的物理现象是本征激发(又称热激发),产生两种带电性质相反的载流子(空穴和自由电子对),温度越高,本征激发越强。
?空穴是半导体中的一种等效+q的载流子。
空穴导电的本质是价电子依次填补本征晶体中空位,使局部显示+q电荷的空位宏观定向运动。
?在一定的温度下,自由电子和空穴在热运动中相遇,使一对自由电子和空穴消失的现象称为复合。
当热激发和复合相等时,称为载流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
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3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5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几乎与温度无关;少子浓度是温度的敏感函数。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在半导体中,存在因电场作用产生的载流子漂移电流(与金属导电一致),还才能在因载流子浓度差而产生的扩散电流。
3.Pn结?在具有完整晶格的P型和n型半导体的物理界面附近,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Pn结)。
?Pn结中存在由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阻止结外两区的多子的扩散,有利于少子的漂移。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是构成半导体器件的核心元件。
?正偏Pn结(P+,n-):具有随电压指数增大的电流,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反偏Pn结(P-,n+):在击穿前,只有很小的反向饱和电流is。
?Pn结的伏安(曲线)方程:4.半导体二极管?普通的二极管内芯片就是一个Pn结,P区引出正电极,n区引出负电极。
共射放大电路中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分析
![共射放大电路中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9b594d10661ed9ac51f334.png)
附件4-2-2 共射放大电路中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分析一、静态分析利用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可以用图解法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
在静态分析的时候,只需考虑静态工作点,仅画出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
CCV输入回路BJT输入BJT输出输出回路对于图中所示的共射组态放大电路,构成一个双口网络,从输入端向放大电路视入的u BE和i B之间关系为BJT输入特性曲线,从输入端向信号源视入为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其伏安特性曲线绘出为一条直线,称为输入回路直流负载线,与BJT 输入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输入端的静态工作点,从图中可以读出U BEQ和I BQ的参数值。
从放大电路输出端向放大电路视入的u CE和i C之间的关系为BJT输出特性曲线,I B=I BQ由输入端所确定。
从输出端向负载视入为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其特性曲线为一条直线,称为输出回路直流负载线,与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输出端的静态工作点,从图中可以读出U CEQ和I CQ的参数值。
二、动态分析用图解法分析时,需要注意电路输出回路中的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
例如该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在输出回路,直流流过的路径用蓝色线标记,可以在BJT 的输出特性曲线图中,绘出直流负载线,即仅由直流通路所决定的负载线,直流负载线的斜率与直流负载R C 有关,并确定出了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而分析交流的时候,在交流通路中,输出回路中交流流过的路径并非和直流流过的路径一致,用红色线标记。
若要绘出动态信号所遵循的交流负载线,需考虑到输出端的电压u CE 由直流和交流部分组成,其中直流部分即为U CEQ ,交流部分为交流电流乘以交流负载。
将交流电流用交直流电流减去直流电流表示的话,u CE 可以整理成以下的形式,()()L C C L C CQ CEQ CE ////R R i R R I U u -+=在该表达式中,R C 与R L 的并联为交流负载,并且当u CE =U CEQ 时,i C =I CQ ,也就是说,交流负载线是一条过Q 点的直线,斜率和交流负载R C 并联R L 有关。
电子技术题库填空
![电子技术题库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8e8bbbe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9.png)
电子技术题库填空会考电子线路填空1.半导体中参与导电的有和两种载流子。
2.二极管具有特性,此时二极管处于偏状态,所以测得的阻值较。
3.常用的滤波器有、、。
4.晶体三极管是控制型器件。
衡量晶体管放大能力的参数是,三极管的极限参数有、和。
5.场效应管是控制型器件,它是利用控制 .6.在多级放大器里,前级是后级的,后级是前级的。
7.射极输出器的特性归纳为电压放大倍数,电压跟随性好,输入阻抗,输出阻抗,而且具有一定的和功率放大能力。
8.直流放大器的两个特殊问题是和零点漂移问题,引起零点漂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解决的办法是。
9.差动放大器中有用的信号是,需要抑制的信号是。
1.P型半导体中,是少数载流子,是多数载流子。
2.PN结具有性,即加电压时导通,加电压时截止。
3.要想使三极管能够进行正常的放大,则必须在发射结上加电压,集电结上加电压。
4.三极管属于控制型器件,而场效应管则属于控制型器件。
5.对于放大电路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是、、。
6.若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为9毫安,该管的电流放大倍数为50,则其输入电流为毫安。
7.晶体三极管中,当输入电流一定时,静态工作点设置太低,将产生失真;静态工作点设置太高将产生失真。
8.多级放大器之间一般有三种耦合方式,即耦合、耦合、耦合。
9.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主要有下列影响:使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波形非线性失真;通频带,并且了输入输出电阻。
10.射极输出器的特性归纳为:电压放大倍数,电压跟随特性好,输入阻抗,输出阻抗,且具有一定的放大能力和放大能力。
11.在固定偏置电路中,如实测出三极管的V C≈V G,则此三极管一定工作在状态。
12.只有当负载电阻R L和信号源的内阻r s 时,负载获得的功率最大,这种现象称为。
13.用于放大或的放大器,称为直流放大器。
14.在差动放大器中,共模信号的主要来源于和。
15.为了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多级直流放大器的第一级一般采用电路。
1.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和。
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https://img.taocdn.com/s3/m/ce64976cbb4cf7ec4afed0fa.png)
ui RB
ic
T
uce RC RL uo
•
模拟电子技术
式中
2. 晶体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iC
M
a
直流负载线
QO ICQ
交流负载线
b
P
N
0
uCE
UCEQ UCEQ+ICQ R'L
式
在uCE和iC的坐标中,也表示一条直线
该直线称为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
模拟电子技术
2. 晶体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交流负载线及放大电路波形分析
iC iB
ui ui iB t
uCE
uCE
t
iC
t
uo
uo
t t
模拟电子技术
2. 晶体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放大电路中信号的特点: 交直流共存
+
0
t0
t0
t
0
t0
+ 0 t
t
模拟电子技术
2. 晶体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VCC
RB
C1
RC
C2
ui
T RL uo
直流通路
}不同的 信号在 不同的
通路中
交流通路
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
2. 晶体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放大电路 当RL≠∞时
VCC
(1)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RB
C1
RC
C
2
交流通路画法:
ui
T RL uo
耦合电容---短路
VCC 如何处理?
交流信号加入后,忽略耦合电容 上的容抗。
模拟电子技术
2. 晶体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0
t
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
![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abc9de2f8c75fbfc77db2a8.png)
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作者:牧仁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第01期摘要:通过对常见的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及直接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特性的研究,给出了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共同形式,以及常见三种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具体形式,阐述了这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三种耦合方式直流负载线方程与交流负载线方程的关系。
关键词:交流负载线;放大电路;图解法;耦合方式中图分类号:TN71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1)01-0189-02Characteristics About AC Load Line of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ree Kinds of Coupled WaysMU Ren(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ner Mongolia National University, Tongliao 028043, China)Abstract: On analyzing alternating load line of common emitter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ree ways such as resistor-capacitor coupling, transformer coupling and direct coupling, the same form of amplifying circuit's alternating load line and the common form of common emitter amplifying circuit's alternating load line are studi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amplifying circuit's alternating load lin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quations of alternating load line and direct load line are explored in these three kinds of coupled ways.Keywords: alternating load line; amplifying circuit; graphical method; coupling ways0 引言图解法在用于放大电路分析时,由于其形象直观而常用于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及波形失真问题的分析。
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理论分析
![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3b2985daef5ef7ba0d3cdb.png)
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理论分析菅维乐 林连山(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 264209)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图解法可用来分析放大电路的Q 点位置、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和失真情况等[1]。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生往往对负载线,特别是对交流负载线时容易产生问题,不能在输出特性曲线中正确地画出交流负载线。
从而导致对放大电路失真问题分析的错误。
文献[1]给出了直流负载线的数学方程,但交流负载线是采用通过Q 点做一条斜率为)L c //1R R −的直线来得到。
本文以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和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为例,给出四种不同情况下对应的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数学方程,使学生掌握在输出特性曲线中正确地画出两种负载线的方法,从而可正确分析放大电路的波形非线性失真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等问题。
一、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图 1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负载线的问题。
一种是带负载的情况,另一种是空载的情况。
L R (一)带负载的情况L R 直流负载线方程、为: C C CC CE R i V u −= (1)——————————【作者简介】菅维乐,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
其中Q 点的坐标()CQ CEQ ,I U 满足:C CQ CC CEQ R I V U −= (2)交流负载线的方程用公式推导如下:L C L CQ CEQ LC CEQ CE CEQ CE R i R I U R I U u U u ′−′+=′Δ−=Δ+= (3) 上式中 L C L//R R R =′(一)空载情况即∞→L R 直流负载线与带负载情况下的相同。
交流负载线将式(3)中的∞→LR ,得到 C C C C C CQ CEQ CE R i V R i R I U u CC −=−+= (4)即有结论:只有在空载情况下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的直流负载线与交流负载才完全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摘要:通过对常见的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及直接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特性的研究,给出了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共同形式,以及常见三种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具体形式,阐述了这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三种耦合方式直流负载线方程与交流负载线方程的关系。
0 引言
图解法在用于放大电路分析时,由于其形象直观而常用于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及波形失真问题的分析。
其中,交流负载线则用于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但是,目前高等院校电子线路教材并没有给出交流负载线方程的形式及其推导过程,只给出交流负载线的斜率和画法。
因此,在一些文献中采用戴维南定理或叠加定理等方法推导和讨论了共射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或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方程,但是对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并未作推导和讨论。
本文对反映放大电路输出特性的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以及直接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接法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这三种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并对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方程进行了推导。
1 交流负载线及其方程形式
放大电路在交流信号源和直流信号电源共同作用时,晶体管管压降△uce 和集电极电流△i c 通过交流等效负载R'L 所表现出的关系△ic= f ( △uce ) 描述了交流信号输入后动态工作点移动的轨迹,这一直线我们将其称之为交流负载线。
由文献[ 8] 知,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及直接耦合方式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输出端均为如图1 所示的形式。
其输出端交流电压、电流关系为:
对阻容耦合及直接耦合而言,集电极负载是Rc 和RL 的并联值,即R' L = Rc//RL 。
对变压器耦合而言,集电极负载是R'L = n2RL ,n 为变压器变比。
将交流量、直流量和总的瞬时量之间的关系△i c=I c+ i c,△uce= Uce+ uce 代入式( 1) 得:
式( 2) 代表了通过Q 点,斜率为- 1/ R'L 的直线,即为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方程。
该方程在纵轴上的截距为I c + Uce/ R'L ,在横轴上的截距为Uce + I cR'L 。
若设V'= Uce + I cR' L ,则其在纵轴和横轴上的截距也可分别表示为V'/ R'L 及V',这与直流负载线在纵轴和横轴上的截距表现形式完全相同。
图1 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通路输出部分
2 三种耦合方式下交流负载线的特点
2. 1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阻容耦和共射极放大电路及交流通路的输出部分如图2( a) ,图2( b) 所示,其直流负载线方程为:
其输出端交流电压、电流关系如式( 1) 所示。
整理式( 3) 和式( 1) 得交流负载线方程,如式( 2) 所示。
由式( 3) 和式( 2) 可画出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如图2( b) 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斜率不同,交流负载线更陡。
图2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及交流负载线
2. 2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直接耦和共射极放大电路及交流通路的输出部分如图3( a) 及图1 所示,其直流负载线方程为:
式中:
其输出端交流电压、电流关系如式( 1) 所示。
整理式( 4) 和式( 1) 得交流负载线方程,如式( 2) 所示。
由式( 4) 和式( 2) 可画出其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如图3( b) 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重和,斜率相同。
图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及交流负载线
2. 3 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
变压器耦和共射极放大电路及交流通路的输出部分如图4( a) 及图1 所示。
忽略变压器初级线圈内阻,其直流负载线方程为:
其输出端交流电压、电流关系如式( 1) 所示。
整理式( 5) 和式( 1) 得交流负载线方程,如式( 2) 所示。
由式( 5) 和式( 2) 可画出其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如图4( b) 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的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斜率不同,直流负载线更陡,是一条几乎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图4 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及交流负载线
3 结语
从真正意义上讲,所谓交流负载线方程应为式( 1) ,但该式在ic uce 平面内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不能反映放大电路动态量与静态量相叠加及输入交流信号后动态工作点移动的真正轨迹,所以称式( 2) 为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方程。
不过可将式( 2) 理解为式( 1) 原点对应Q 点后得到的方程,即式( 2) 为式( 1) 与放大电路直流负载线方程相叠加的结果。
总之:
( 1) 三种耦合方式的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方程形式是相同的,斜率均为- 1/ R'L ,方程在纵轴上的截距为I c+ Uce/ R'L ,在横轴上的截距为Uce+ I cR'L,且通过静态工作点。
另外,在纵轴和横轴上的截距表现形式与直流负载线相同。
( 2) 由于耦合方式及电路形式的不同,三种耦合方式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与其直流负载线斜率相比,表现出了不同的特性,反映出不同的耦合方式对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的影响。
( 3) 三种耦合方式的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方程均可由式( 1) 及其直流负载线方程相叠加而得出,反映了放大电路中瞬时量为交流量与直流量相叠加的特点及交流量是! 驮载?在直流量上的特性。
( 4) 由静态工作点的高低很容易得知,放大电路是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以此可调整静态工作点来消除失真。
另外,根据交流负载线方程,比较Uces -Uce和I cR'L ,取较小者即为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