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8月第1版,2009年10月第2次印刷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作者主要观点如下: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2、当前的知识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是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困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越容易。

3、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

4、衡量自己有没有学会一本书的标准:当你看书的封面时能够把目录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40%;当你看目录时能够把书中的要点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60%;当你看着知识要点能够把细节想起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80%;如果你还能够把这本书的知识进行重组并灵活应用,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90%以上。

5、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学科知识点,教师以训练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教师以教学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6、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

对于学科深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内容的艰深,二是指理解的深刻。

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

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11、“三主”协同率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属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1。

它既反对“以教为主”“教”霸权,又有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作用,来凸显所谓“以学为主”的单极主体地位的做法。

它主张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伙伴”协同投入对教材文本的“活化”,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交往、互动。

2、“双因”统一律“双因”这里专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课堂教学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融合相统一的过程。

“双因”统一律的价值在于,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智力培养目标的同时,自觉地(而不是自发地)激发非智力利因素的参与,不仅使“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效达成,同时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和升华。

3、伙伴效应率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且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

合作,不仅是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格修炼的一个重要内涵。

4、学思结合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重视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

审视现在的课堂,问题出在重教“学”,而轻学“思”。

知识网络的构建,一旦缺了思维的黏着,非常容易支离破碎。

缺乏思维的“学”,其效率必有折扣。

5、“两化”创生率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内化”与“外化”相互创生的结果。

所谓内化,就是师生对教材文本理解个性化意义构建的过程,读后感《《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1》。

“内化”与“外化”都需要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在一次次智慧挑战中生成“个性化”的知识构建。

6、温故知新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全句的大意可以为:“(善于)温习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三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三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三
当我阅读到周彬提出的“让学科教学从‘学生德育’起步”这个话题时,心灵为之一振。

原来,专家关注的东西是如此细致。

周彬老师告诉我们,只有真实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避免对学生“越帮越忙”及“反客为主”,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过着真实生活的人,才有可能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利用学习目的来激发他的学科学生兴趣。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意味着他的生活并不局限于学学习,更不局限于学科学习。

为了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走进真实生活中的学生,从他们的真实生活出发,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立场来审视学科知识,把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当作学生完整生活的一个部分,甚至只是非常小的一个部分,从而实现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有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是一本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书籍,作者通过对于课堂教学的探讨和分析,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的价值,也让我思考到了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探讨和分析,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他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更是一种培养人性和品德的方式。

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事业,它能够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书也探讨了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教授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书也让我思考到了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如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等。

这些建议和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教授知识,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和支持他们,只有积极参与和支持有效教学,才能够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通过阅读《课堂密码》,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的价值。

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引言概述:《课堂密码》是一部描写教育的小说,通过一个班级的故事展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者的责任。

这部小说不仅让人思量教育的本质,也让人感悟到教育的力量。

一、教育的使命1.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材的重要途径。

没有教育,就没有文明,就没有进步。

1.2 教育的使命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教育者的责任教育者肩负着培养未来的责任,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二、教育的方法2.1 以身作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模范,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

2.2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3 个性化教学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三、教育的效果3.1 塑造学生的人格良好的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2 培养学生的能力优质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他们具备竞争力,适应社会的发展。

3.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的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材。

四、教育的未来4.1 创新教育未来的教育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材。

4.2 教育信息化未来的教育将更加信息化,教育者需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3 合作教育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五、我的感悟5.1 对教育的认识通过阅读《课堂密码》,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使命,教育者的责任更加重大。

5.2 对教育的期待我希翼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5.3 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个学生,我也要珍惜每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密码》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课堂密码》读后感1暑假里,我阅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校课堂密码》,书中句句真言,文字富含哲理,又不乏风趣幽默,在觉得有趣的同时也让人收获颇多。

书本封面上印着两行醒目的字“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是的,于老师是一位“草根教育专家”,他坚持研究与学习,诠释了高效课堂的密码。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读了于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后,才觉得豁然开朗。

何谓“高效课堂”?作者认为:高效课堂是在新的课堂观、效率观基础上诞生的,它与传统课堂单纯以分数为旨归,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的效率观大相径庭,而是主张在课堂上要演绎“生命的狂欢”,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偕同共振才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

这本书致力于高效课堂本质与规律的研究,共分十三章,每段文字中,都有作者独到的视野和观点。

于老师文化底蕴深厚,在“高效课堂大揭秘”一章中,他提出“课堂乾坤大挪移”,令人耳目一新。

他认为:学生是“天”,教师是“地”,“地”永远不与“天”争精彩,而是以“天”的精彩作为自己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师者最大的精彩!《易经》的启发之于课堂,竟是如此贴切。

诸如此类文化与哲学于一体的阐述,书中比比皆是。

许多课堂哲理,教育规律,就靠于老师如是的文化解读,让人印象深刻。

于老师认为,课堂的艺术,就是动与静的艺术。

他将高效课堂“生命狂欢”的基本形式界定为“六动”——动手做,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议,动身演。

反对以教师的动,替代学生的动;以教师的动,强迫学生的静,从而将“动”、“静”阐释得淋漓尽致。

他还突出强调了“板演效应”,提高记忆效率。

《课堂密码》读后感_读后感_

《课堂密码》读后感_读后感_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

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

《课堂密码》的有效性向我们揭示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步调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至于那些多姿多彩的教学技巧,只有在教学进度与学习步调一致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刚开始上课时,学生都还乐意听老师讲课,过了二十分钟后,还能够聚精会神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

学生的学习态度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我相信并不是因为学生天生就不想学习,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像孩子的步伐无法跟上父母的步伐一样。

因此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

我们要努力打造“有效课堂”。

效就是效率。

课堂效率是指学生在单位学习时间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学习体验。

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都是考量课堂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指标。

所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在于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或者完成多少,而是学生有无从中学到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可是,现实教学中却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仅以教了多少来衡量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认为只要加大投入,搞“大运动量”训练就能取得好成绩。

其实,“课堂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乘积。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是一本由林云所著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小杰在患有自闭症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逐渐走出心理困境,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深受触动,引发了我对教育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在这本书中,我最为感动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和真诚帮助。

小杰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他与其他孩子相比在语言表达和社交交往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然而,他的班主任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反而耐心地指导他、鼓励他,并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特殊教学方法帮助他逐渐适应学校生活。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中的教育工作者们,他们是多么伟大和无私啊!他们不仅仅是教育者,更是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

他们为学生们创造平等、公正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释放潜能,追求自我完善。

另外,书中也展示了同学间的友情和互助精神。

在小杰接触到一位患有听力障碍的新同学时,他们之间并没有因为不同的特殊情况而产生隔阂,相反,他们互相理解,慢慢建立起信任和友谊。

这种友谊超越了表面上的差异,教会了我我们应该尊重并欣赏每一个与我们不同的人。

无论一个人有着怎样的特殊情况,只要我们愿意给予关爱和支持,他们同样可以在学校和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本书还给了我很多关于教育的启示。

首先,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应该通过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和关怀,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老师的责任不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精神世界。

只有通过与学生的真诚沟通和互动,才能发现他们内心的需求和潜力,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最后,教育是一个团队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应积极参与到教育中来,共同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培养出品德优良、才华出众的未来人才。

通过阅读《课堂密码》,我对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者的伟大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导语:课堂密码读后感(一)今年暑假,读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着的《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一书,假期中静下心来读了读,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这本书很有条理,系统性很强。

随手又翻到书中某一页,语言很平实,没有让人感觉深邃的理论,和我们平时的教学随笔差不多。

这本书如同工作中的导师,引领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我们每天都在喊”“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大家也都在努力做,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我们每天在忙碌中度过,早上进教室指导早读,收作业,批改作业,督促改错,辅导学生;我们每天在抱怨中生活,抱怨学生这个题讲了好几遍,学生依然出错。

抱怨班上总是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让你不省心。

我们每天都在责怪自己,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是一件事都没有做好。

我捧着《课堂密码》坐在桌前,静心地品味“密码”的滋味,不由地在得到美美的享受同时,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感到了隐隐的阵痛,又仿佛给予我的困惑以答案,让我毫无选择地细细盘点着自己走进课堂的点滴收获。

当看到周彬博士观点时,有一种被感动的感觉,特别是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问题也都是走进课堂时看到听到的,看到周彬博士分析得那么透彻,我自己也收获颇多、感悟不少。

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周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要“打造有效课堂”。

什么叫课堂教学?什么叫“有效课堂”?仿佛没有比考试更直接、更权威、更有说服力的。

作者对考试前师生既紧张又忙碌的日子描写让人不免一笑: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减轻紧张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引言概述:《课堂密码》是一本由李开复所著的教育类图书,通过作者自身的教育经历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探讨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1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

然而,《课堂密码》中提到,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他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密码》中提到,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密码》中指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2.1 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

而《课堂密码》中提到,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他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2.2 学生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来处理和应用知识。

《课堂密码》中强调,学生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2.3 学生要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课堂密码》中提到,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重合作学习,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善3.1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环境应该充满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篇一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篇一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23、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藏书,如果父母对书本的感觉很贫乏,那孩子就很难在学校中对学科学习有兴趣。

当家庭教育不但不提供有智慧的日常生活,反而摈弃学生的日常生活去迎合学习生活时,这种错位的教育模式,就同时扼杀了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

24、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时,还需要非学科知识为它奠定亮丽的“智识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还需要课外活动为它奠定灿烂的“智能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时,还需要日常生活为它奠定阳光的“智慧底色”。

没有了这些“底色”,学生的一切都将毫无生机与希望,包括学科学习。

25、课堂管理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避免发生或者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可称之为维持课堂秩序,这是消极课堂管理;另一是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可称之为促进课堂合作,这是积极课堂管理。

26、为何需要课堂管理,原因有六:一是要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学习方法;三是要调动学生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四是要通过纪律教育形成课堂学习秩序;五是要通过学习诊断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六是要避免与诊治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

27、课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管理最失败的境界,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无能为力。

28、怎样进行课堂管理: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要寻找学生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其态度;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

29、衡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既不能只以教师的功劳为标准,也不能只以教师的疲劳为标准,而应该以以功劳为分子、以疲劳为分母形成的比例为标准。

30、良好的学习态度缘自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

31、学法指导包括以学习为核心的三项工作,即解题方法的传授、学习方法的引领与学习过程的指导。

《课堂密码》读后感(精选9篇)

《课堂密码》读后感(精选9篇)

《课堂密码》读后感(精选9篇)《课堂密码》读后感(精选9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堂密码》读后感(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密码》读后感1本学期一直在看教育学博士周彬先生的作品《课堂密码》一书,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题”;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正如书中所说的,对待课堂,现在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正是这句话,成为不少老师不懈努力的动机。

我们小学每节课又是40分钟,我们在静下心来想这句话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在实践这句话的时候,会不会忽略学科的整体性呢?上好了每一堂课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就能够学好这个学科。

往往效果并不会有我们教师预期的那么好。

所以如何处理好课题和学科的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的课堂时,才肯过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是抓紧课堂上的40分钟时间,每天都为孩子们的学业而努力中,但是读到这里,我才明白孩子们的成绩并不是老师在努力就能够得到的。

因材施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需要用到的。

书中提到,因材施教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现状;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掌握的学生信息为原则,而不受其他原则的干扰。

这两点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难实现的,我们不能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就连上课的时间也只有每次40分钟时间,再加上数学每周仅有的4个课时,在课堂上也有每天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样的内容也许大多数的孩子可以掌握,但对于个别孩子来说还是会有困难的,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也只能努力的拉着孩子继续学习。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课堂密码学习摘要——读周彬《课堂密码》【摘要内容】1、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具有即时性,它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能把握当时的课堂情境,有预设的课可以保证不出问题,但难以保证它非常精彩。

(第42页)2、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秀的课堂让学生觉得好玩,但没有真实的收获;求知的课堂让学生有真实的收获,但却觉得吃力。

既有作秀之好玩又有求知之收获的课堂的确太少了。

3、不管过程有多大的乐趣,如果没有结果的话,那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是难以让人产生持久的兴趣的。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就得让他们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觉得这种收获是可持续的,对自己的功效是长久的。

也就是说,除了用外在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外在兴趣之外,更为核心的,是用学科知识的有效掌握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在兴趣。

(第63页)4、几乎没有学生会故意违反课堂纪律。

问题在于,他们要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么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课堂欲望。

我们禁止了学生做某事,不代表学生就不会这件事了,重要的是,我们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第107 页)感悟: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习的教学经验太多了,书中提及的许多课堂教学方法为我解决了一个多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很多困惑。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需要培养、提升、改善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很多。

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这一简单过程,更需要更多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等,这些是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

学会观摩他人课堂——读周彬《课堂密码》有感历史组时海静2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听课就是想其他教师学习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丰富自己课堂经验,修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缺点,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听课都应该听什么呢?“听课人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批判上课人的缺点是什么,而是去发现上课人的有点事什么。

”(第205页)也就是说听课主要是为了汲取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迅速让自己成长。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兼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兼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兼读后感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兼读后感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兼读后感要改变课堂的现状,不仅需要一线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努力,更需要一线教师和关注课堂的人,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明晰的把握。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它是为教育目标而存在的。

课堂的有效性是判定课堂品质的第一要素,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考得好。

所以教师要力避只关注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对于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与逻辑却视若不见。

这好比使学生拥有了一堆砖,学生却不得不忍受无屋可居的痛苦。

2、莫把课堂只当教学。

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作为人的存在,那么学生也有理由不把教师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样的课堂还能够有效地传承知识吗?教师可以把学生强制留在课堂中,但除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则无法让他们主动地听课或练习。

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得对教师的课有兴趣。

3、莫让课堂止于安静。

课堂的动与静本身,并不是评价课堂的标准,而是要看它们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因此,对于课堂动与静的调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智慧的设计,而不能仅依靠其个人权威。

要让学生根据教学过程做到动静有序。

4、以学生为师。

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教师也以学生为师,才会主动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走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才会既愉快又有成就感。

5、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日常教学生活中,要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而不是以同事为友。

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有两大好处:一是教师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这在心理上比向向同事学习更容易让人接受;二是教师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所以,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引言概述:《课堂密码》是一本揭示教育领域中存在问题的书籍,通过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深入剖析,引起了我对现行教育模式的思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课堂密码》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育体制的弊端1.1 标准化教育的局限性:传统教育过于注重标准化的评估,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的发展。

1.2 竞争导向的教育竞赛: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分数和排名,导致学生之间的竞争加剧,忽视了学习的乐趣和个人兴趣的培养。

1.3 教师评价体系的单一性:教育体制中的教师评价过于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2.1 学生参预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预课堂,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可以采用项目作业、口头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2.3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3.1 导师式教学: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导师,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3.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信任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4.1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4.2 家长的角色转变:家长应该成为学生的火伴和引导者,与学校共同肩负起培养孩子的责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4.3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共同制定教育方针,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育改革的方向5.1 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品德、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纳入评价体系,实现全面评价。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1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近几年来连续带高三,长期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学,每天都有打仗般的感觉: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批改试卷、辅导学生……每天都很努力,也很投入,但却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却反而日益俱减,师生呈现出来的疲态很令人怀疑这支疲惫之师能否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于是责怪自己、怀疑自己,为什么全力投入却忙而无功?我反思我的课堂效率,总觉得差点什么,总觉得哪里不对,但限于水平和经验,我难以给自己一个完整准确的解答。

这些困惑一直困扰着自己,直到我遇到一本好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的《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

一拿到手,书名便深深吸引了我,细细读下去更是倍感震撼,直达心灵,收益颇丰。

全书分为五辑,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没有让人感觉深邃的理论,却句句分析透彻,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平时课堂中常见到的听到的。

这本书就如同工作中的导师,引领着我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给予我的困惑以解释和答案。

众所周知,“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已成为新课改最响亮的口号,也成为不少教师不懈努力的动机。

再读《课堂密码》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我毫无选择地又一次认真反思,细细盘点着自己走进《课堂密码》的点滴收获。

以下我主要谈两点与大家分享。

反思一:为什么教得认真学得努力却考不好?身处课堂教学一线的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都清楚,整个高三期间尤其是考试前,教师和学生都会过着既紧张又忙碌的日子:教师“地毯式”地复习考点,不断地查漏补缺,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讲给学生听;学生拼命地记拼命地背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掌握,都是希望能在考前百分之百地掌握知识点。

可是,“上课时学生似乎都懂了,可做作业时却又不会了;更有甚者,学生做作业时题目都会了,可一上考场却又败下阵来。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索。

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司法权和体力去学生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更为重要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果然获得乐趣,在好玩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

《课堂密码》的有效性向我们揭示了要想大幅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运行效率,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步调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运行效率。

至于那些别具一格教学的教学技巧,只有在教学进度与学习步调一致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显现出来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刚开始上课时,学生都还愿意听老师讲课,过了二十分钟后,还能够聚精会神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

学生的学习态度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大转变,我相信并不是因为学生天生就不想学习,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大步像孩子的步伐无法跟上父母的步伐一样。

因此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

我们要努力打造“有效课堂”。

效就是效率。

课堂是指学生在单位学习时间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学习视听享受。

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都是考量课堂教学使用效率的必不可少的指标。

所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或者完成多少,而是学生专业知识有无从中学到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学生家长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斩获,即使教师清苦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经济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可是,现实教学中却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仅以教了多少来衡量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认为只要加大投入经费,搞“大运动量”集训就能取得好成绩。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一)今年暑假,读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着的《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一书,假期中静下心来读了读,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这本书很有条理,系统性很强。

随手又翻到书中某一页,语言很平实,没有让人感觉深邃的理论,和我们平时的教学随笔差不多。

这本书如同工作中的导师,引领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我们每天都在喊”“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大家也都在努力做,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我们每天在忙碌中度过,早上进教室指导早读,收作业,批改作业,督促改错,辅导学生;我们每天在抱怨中生活,抱怨学生这个题讲了好几遍,学生依然出错。

抱怨班上总是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让你不省心。

我们每天都在责怪自己,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是一件事都没有做好。

我捧着《课堂密码》坐在桌前,静心地品味“密码”的滋味,不由地在得到美美的享受同时,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感到了隐隐的阵痛,又仿佛给予我的困惑以答案,让我毫无选择地细细盘点着自己走进课堂的点滴收获。

当看到周彬博士观点时,有一种被感动的感觉,特别是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问题也都是走进课堂时看到听到的,看到周彬博士分析得那么透彻,我自己也收获颇多、感悟不少。

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周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要“打造有效课堂”。

什么叫课堂教学?什么叫“有效课堂”?仿佛没有比考试更直接、更权威、更有说服力的。

作者对考试前师生既紧张又忙碌的日子描写让人不免一笑: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减轻紧张感。

《课堂密码》教师读书笔记

《课堂密码》教师读书笔记

《课堂密码》教师读书笔记“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利和体力管制学生。

”书中的这段话深刻剖析了当前的课堂教学,教师不要把课堂只当课堂,也不要把课堂只当教学,更不要把课堂止于安静,要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的课堂教学气氛应该是民主平等的。

课堂上,老师要让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组织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表达观点、倾诉情感的知音。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大家都知道,教育的起点不是教材,而是学生的现状;教育最根本的原那么是因材施教。

但是生源的庞大、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使得因材施教的教育原那么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根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家长和学生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当你对一件事情感到不满的时候,不外乎两种态度:一是转身离去;二是改变自己的态度。

学习这件事情要想转身是不大现实的,那就只有转念了。

既然我们明白因材施教是不现实的,就要改变自己的学习策略,不要被动地跟着教师,盼着他对你因材施教,而要主动地在教学进度的前面奔跑,努力做到“因教施学”。

毕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承受度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进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要舍得花时间打好根底。

只有根底打扎实了,你才有可能加快课堂教学。

书中提出不管课堂教学过程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受学生欢送,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难以理解,难以承受,那么这堂课也是低效的。

不管老师上课讲了多少知识,也不管是怎么讲解知识的,最终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学生承受了多少知识。

从上面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课堂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承受度的乘积。

两个因数都到达最大的时候,乘积就是最大的。

因此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和投入,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承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承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课堂密码》
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
心得体会
伍隍镇中:李志强
读《课堂密码》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其中很多语句引起了我的共鸣,也给我带来了思考与感悟:
尽管教师在课堂中越发努力,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见提高,学习兴趣却与日俱减,这样的事实的确让人痛心不已。

痛心,真痛心!
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走近课堂;
一、有效课堂要“合作”
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并不能以具体的行为作为判断依据,而要看整个学期教学、整个学科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过程与目标究竟有利于谁。

教学安排要有学期意识、学科意识。

整体“合作”。

为了教学,教师不得不把学科知识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为了学习,学生不得不把拆分开的若干个知识点还原为系统化的学科知识。

如何把它们还原为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一方面需要得到教师的指点,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能力,后者比前者重要得多。

老师指点,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做。

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

就像齿轮一样,要向外输出动力,尽管需要每个轮子都尽力转动,是轮子与轮子必须协同转动;如果轮子各顾各地转动,往往是内耗动力而不是外输动力。

师生协作更重要。

师生“合作”。

每个人每天能够聚精会神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每天能够安静地坐下来学习思考的时间也是有限的,究竟应该在哪些时间聚精会神,哪些时间安静思考,这是学校在排课时要考虑的。

这句话要让排课的教导主任理解、落实。

对人的本能的尊重。

校师“合作”。

要真正让教同一群学生的不同学科的教师们合作起来,既需要他们意识到合作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还需要学校相关的政策与制度能够引导和保障集体协作行为的发生。

师师“合作”。

二、知识储存逻辑要清晰,强化学生责任证明学生素质。

在学生前期的学习中,储存知识的能力肯定比提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后期的学习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就显得更有价值了。

不管是知识的储存还是知识的提取,都是贯穿于学习、教学的整个过程的。

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储存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取知识;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在做作业时提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在考试中提取知识。

教师与学生在储存学科知识时逻辑要非常清晰,既能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又能让他们提取出来的学科知识为他人所理解,还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不断地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储存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忘记旧知识。

这段话告诉我们:获得知识的过程,逻辑要清楚。

学生不但要通过学科知识来形成与提高自己的修养,还要通过提取出来的学科知识证明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在学科知识的储存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处于无知状态的学生而言,教师的主导作用似乎更甚于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在学科知识的提取过程中,教师只能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给予帮助,学生既发挥着主体作用,又主导了整个提取过程。

既强化了教师帮助学生储存知识、提取知识的责任,又强化了学生提取学科知识的责任。

重视学科知识的提取,在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责任,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互动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

强化学生责任,让他们证明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三、向人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学科学习有兴趣,又远比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学科兴趣并不是教师可以培养的,老师只能通过自己对学科的兴趣来感染学生,这就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魅力的相互浸润了,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淡化成绩,让学生对学科学习有兴趣,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

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师。

因此,我们教师要运用好教材。

向人学习比向书本学习更愿意。

在内容上越是艰深的教师,学生学起来就越艰难,能够掌握的学生
人数也就越少;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我们要在内容理解上下功夫,内容难易针对自己的学生。

当我们希望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时,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

第一,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

第二,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

第三,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当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需要在学生身上找原因,但更要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否出了问题;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怎样?该怎样?
将已经解压的学科知识,转存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就有必要让学生完成生活学科化这项任务,也就是让学生重新压缩与抽象以生活经验形态存在的学科知识。

因而少讲多练是最好方法,多练不能过量,同时让学生劳逸结合,保持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兴趣。

在学习兴趣得以保持与激发的情况下,哪怕教育资源稍微差一点,也同样会造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四、我的课堂我做主
在课堂教学中究竟谁应该是主体?我的回答是:最后谁上考场,谁就是真正的主体;谁不上考场,谁就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辅助者。

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

教师的本职工作并不是追赶教学进度,而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结果更理想。

学生学习结果更理想才是我们的追求,教学进度可以计划,但不可追赶。

学科教师是否拥有对教学进度的决策权,就决定了教师是被动地服从来自教室外的教学进度安排,还是主动地顺应来自学生学习接受度的教学进度安排。

教师不是不愿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教学进度,而是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学校规章制度不允许他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教学进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制于大纲,受制于学校,是对也是错。

由于教学进度并不是由教师决定的,因此,教师对越来越多的
学生败下阵来也感到无能为力,最多也就是帮助他们晚一点败下阵来而已!同感,无奈是错误的,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校对教师教学的管理,将更为宏观,更加长远,不在于一时一课,也不在于眼前的成绩与表现。

而在于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审核与指导,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预期与推进。

五、变“因材施教”为“因教施学”
因材施教是一个美丽的教育理想。

对教师来说,教学风格是很难改变的;对学生来说,他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如何改变教师教学风格,更不要说寄希望于更换学科教师了,如何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力求让自己的学习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从而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助益。

在“因教施学”这条可行的,也是自主的路上前进吧!
六、课堂教学讲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并不完全体现在对学科知识的传授技巧上,还体现在对学科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计划上,更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兴趣与价值观的感染与浸润上。

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艺术性,以下三个步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一,跳出自我看学科;
第二,跳出学科看教学;
第三,跳出教学看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应为教育者;应有担当,我的课堂我做主;应“合作”;应讲艺术;保持学生学科兴趣;强化学生责任证明学生素质;让学生走向“因教施学”的路上。

伍隍镇中李志强
20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