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实践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动手操作,学
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那么,我们
应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些方法。
引入教具和实物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
教具和实物来示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
在教学小数的时候,老师可以准备一些
小数的实物教具,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小数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模型或者实物,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更好地理
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动手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地
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数学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者实际情境,让学生们在
游戏中体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从而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在教学数学的分数时,可以设
计一些分数的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图的方式,更好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引入教具和实物、设计趣
味性的动手实践活动、引入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
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
希望广大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和尝试这些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2000字】。
实践教学法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实践教学法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为背景,探讨实践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观察与探究实践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图形,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实践教学法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问:“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自己尝试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践与操作实践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方块拼成一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以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面积的概念。
实践教学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情景与应用实践教学法强调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情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给学生分发食物,让他们将食物分成若干份,帮助他们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用。
实践教学法还可以通过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几何概念时,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几何模型的搭建,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应用几何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实践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实践教学法摘要: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课程观得到了一线教师们的重视,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前景也充满了期待。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侧重于理论的灌输学习,淡化了学生的学习实践,很多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常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数学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革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方法与技能。
尝试实践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而进行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尝试实践教学法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66-01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国便开始了对数学教学的全面总结,提出了重视活动、重视过程的教学观念,力图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尝试教学法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结构、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吸收国内外各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逐渐改造和完善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先提出问题,由学生尝试解答,再叙述解答的方法,教师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完善,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尝试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如下探讨。
1 创设情景,发散学生思维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活动。
小学数学的学习,也要与特定的情景相联系,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利用和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接受新的知识,由这种方式学到的新知识,不仅能有效保持,还能轻易的迁入到新的情境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法中的基础理论内容,以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情境、事物来创设合适的问题环境,引出典型、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积极参与探究与学习的热情。
如在教授“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知识点时,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由教师将例题解答并讲解给学生的解题思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只是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后只是记住了一般的理论知识,却不知道“为什么学、如何去学”,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求知欲与思维状态未被激活,没有做好吸收新知识的思想准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索(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兴趣。
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索,本文提出了以下观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操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元化评价,关注个体差异;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空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创新方法;学生素养一、引言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数学素养难以提高。
因此,探索新的教学实践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操作1. 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策略(1)设计实践操作活动: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实验、游戏、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2)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实例为背景,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数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教学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趣味数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创意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趣味运动会等。
(3)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多元化评价,关注个体差异1. 教学理念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实践活动方法,并分析它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游戏活动法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款名为“数数比比”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比较不同数量的物体,培养他们的数量观念和比较能力。
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可以设计一款名为“计算达人”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运算训练,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课堂实验法课堂实验是一种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巩固学习内容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比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水果,让他们亲自切分水果,体验分数的意义和运用;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纸板和剪刀,让他们自己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三、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是一种将学习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带学生去校园草坪或操场测量面积,让他们亲自使用尺子和计算公式,计算出面积的大小;在学习时间时,可以带学生去钟表店,让他们观察各种钟表,并计算出一天中不同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数学角色,如数学老师、数学家等,让他们在扮演的过程中思考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数学思维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扮演数学家,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来竞争得分。
综上所述,实践活动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游戏活动法、课堂实验法、实地考察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多种实践活动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之一,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亲自动手”的原则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首先要坚持“亲自动手”的原则。
学生要亲自操作,亲自计算,亲自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践操作中来。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绘图、制作模型、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数学游戏的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游戏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游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方式,通过数学游戏的设计和开展,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数学游戏可以是教师设计开展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设计的。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拼图游戏、数学逻辑推理游戏、数学计算比赛等不同形式的数学游戏,通过数学游戏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三、利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利用竞赛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活动,如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计算比赛、数学填空比赛等。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是指教学内容中融入多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课型和教学策略。
一、实践探究型:1. 循环训练法: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逐步解决问题,通过多个循环的训练和反复演练,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
2. 游戏型:将数学知识和技能与游戏相结合,创设有趣的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手工实践型:通过手工制作、实物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合作学习型:1. 小组合作型: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彼此合作和互助,提升学生的学科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助学习型: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由高水平学生帮助低水平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和共同进步。
3. 项目合作型:设计一些数学项目,在小组内由学生共同完成,通过实际项目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场景应用型:1. 情景模拟型:创设各种情境和实际场景,让学生置身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实际问题解决型: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设计型: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设计解决方案,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方法一、绪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方法,包括实践活动的定义、分类和实施过程等方面内容。
二、实践活动的定义实践活动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使学生亲身参与,积极探索,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
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活动的分类根据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模型活动、游戏活动和探究活动。
1. 模型活动模型活动是通过搭建或使用具体模型来进行的,如利用拼图、积木等复杂的几何模型来进行几何形状的学习。
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以游戏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教师主要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或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和组织。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活动实施过程:1. 目标设置教师要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和知识点。
2. 活动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活动。
3. 活动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出问题或课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 团体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讨论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6. 反思评价教师和学生可以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找出不足并改进,为下一次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到发展。
”而“尝试教学法”就是一种让数学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方式。
尝试教学法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
近年来,尝试教学法已深入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纷纷“尝试”。
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运用尝试教学时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养成预习习惯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导学案”好比学生的指路灯,引领着学生不断地前行。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前,我经过反复思考,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学环节:1.基本练习……2.平行四边形面积研究,我来试一试(1)我用的是剪拼法。
把平行四边形延高剪成一个()形和()形,在把它们拼成一个()形。
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拼出的长方形的(),原平行四边形的高是长方形的(),因为长方形面积=()×(),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我还有其他的方法。
3.尝试练习……我提前把导学案作为家庭作业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
到上课时在进行交流。
汇报的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学生们完全能理解学案上的分析,顺利完成。
最为精彩的还是汇报自己的方法时,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两边剪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来拼: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面积来算。
整堂课在学生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从学生脸上,我看到学习了成功的喜悦。
尝到运用导学案的甜头,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内容的需要,设计适用的导学案,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养成了提前预习习惯,学会了预习的方法。
二、巧用“自学提示”,为学生的“尝试”指路“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的条件。
尝试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应用
探究尝试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摘要: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自主求知能力的加强,所以,在新时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抓起,培养新时期的优秀人才。
本文就小学任教版数学教材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中的利用率。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传统的以教授书本知识内容为主的数学教学模式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渐渐被淡出舞台,不适应现在的教学发展时代,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学习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踪影,更加深刻的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加强同学间合作互作,提高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将实践教学法融入实践教学课程中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下文就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过去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们对数学课不感兴趣,觉得繁琐乏味,比较深奥难懂,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成绩普遍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小学二年《认识厘米》的课程学习中。
初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知道大部分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厘米”这个名词,不理解其中到底是什么含义,所以教师采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来理解厘米的定义,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课堂上,教师要先给同学们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景环境,例如,让一名同学围树叶边线转一周,实际动手操作,知道绕树一周的距离就是树桩的长度,用厘米来表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和”厘米”这两个词语;接着让同学们进一步感知什么是厘米,给学生们准备一些道具,矿泉水瓶,桌布,书本,课桌等,每个同学一次沿着这些道具从一点出发,用手指转完全程,回到起点,亲自感知到底有多少厘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不仅仅是理论
知识,更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项目,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做,比如测量物体的长度、
重量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数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知
识的奥妙,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手工活动。
数学手工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另一
种有效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数学手工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数学模型、图形等,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板制作一些几何图形,或者
用彩纸剪出一些数学图形,通过动手制作这些数学模型和图形,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
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实验、
数学手工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数学实景教学和数学实习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
手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希望教师们
可以借鉴上述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
乐趣和成就感。
【2000字】。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是教师们一直面临的难题。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们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教授基本的运算规则,而是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换零钱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运算的含义和规律。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们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讲解知识点,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不同的图形,通过发现规律和总结归纳的方式来学习几何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教师们还开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通过使用电子教具、教学软件等,教师们可以让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使用电子教具来演示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操作来深入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教师们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不再只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比如,在学习一个数学概念或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展示、讨论和互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什么是尝试教学法:简单来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
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即学生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可分为五步六层次进行,所以尝试教学法也可以叫"五步六层次教学法"。
一.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包括口算基本训练、应用题基本训练、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
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靠天天练,这样做,把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中。
同时,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本训练,使学生立即投入紧张的练习中,能安定学生情绪,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基本训练题的设计要注意为新课服务。
二.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揭示新课题。
一般要编拟一道准备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经旧引新,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为学习新教材铺路架桥做好准备。
同时,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堂课学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
这一步时间不长,但很重要。
只要花一、二分钟,开门见山,立即转入新课。
三.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第一步: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出现的。
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新课开始,教师在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提出,这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要求的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如"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试着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一番,这时就转入了第二步。
第二步: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这时,阅读课本例题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9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9篇第1篇示例: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方法。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在教授小学生加减法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运用教具和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具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具可以直观地展现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使用小学生常用的算盘、拼图等教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践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面积计算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计算,让他们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利用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关心、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教具和技术手段、实践和体验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的8大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的8大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将数学概念和技能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2. 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实际运用。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3. 故事化教学法故事化教学法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来引入数学概念和问题。
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想象力。
4. 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探索和解决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生动、直观的数学研究资源。
通过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研究效果。
6. 合作研究法合作研究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和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整体研究效果。
7. 基于问题的研究法基于问题的研究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研究数学。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8. 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情境设置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的8大教学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并反思(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孩子们数学素养的重要使命。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
二、教学实践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我尝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
2. 注重基础,培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我首先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法,然后引导他们逐步过渡到小数乘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关注个体差异。
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我鼓励他们进行拓展学习,提高数学素养;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4. 引导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面积”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和比较,发现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注重评价,激发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实践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我注重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实践报告小学数学(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背景我所教授的班级为三年级,学生年龄在8-9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
三、教学实践1. 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主要教授了以下内容:(1)数与代数: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2)图形与几何: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学会测量长度和面积。
(3)统计与概率: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感知概率的概念。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
(2)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 教学成果(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竖式计算。
(2)图形与几何能力:学生在测量长度和面积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不同图形。
(3)统计与概率意识: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感知概率的概念。
四、反思与改进1. 亮点(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3)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测量、绘图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2. 不足(1)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方法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方法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与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教师们需要探索并应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
本文将介绍几种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创新方法与实践。
一、探索式学习法探索式学习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与概念,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操作,通过发现和总结,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导到户外寻找各种几何图形的实例,然后让他们发现图形的特点和属性。
二、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游戏元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数学游戏,如谜题、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接触到数学知识,通过游戏的竞争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通过数学卡片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或者设计数字迷宫游戏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影音资料等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的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呈现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视频来展示数学问题的解法和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部组织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协助、交流和合作,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
五、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案例来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或案例,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
1、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中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和使用。
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要先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理,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难点内容,要采取化难为易、分步突破的策略。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如何将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
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授的节奏。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合理分组,明确小组任务和成员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一、为什么需要自主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往往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而自主探究式学习则更加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探索与尝试的内容与方法1. 创设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创设情境。
在教学面向小学三年级数的整数时,可以设计以下情境:小明去商店买东西,他手上有100元,他买了一件50元的衣服,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2. 提问题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上述情境中,可以问学生:“小明买了一件50元的衣服,还剩下多少钱?请你们想一想,怎么计算?”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合作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总结和分享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和其他小组分享。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在实践探索与尝试中,我们发现自主探究式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显著的成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不仅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我们也从实践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需要和同学们进行积极的合作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实践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182-0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趋势下,很多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都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实践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实践教学法进行全面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尝试实践教学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提倡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等理念正在日益深入一线教师们的头脑之中,这无疑让人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景充满了期望。
但如何能保证新的课程改革能不断地、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除了继续重视对一线教师的校本培训外,加强对即将步入教学一线的师范生的培养就显得日益重要起来。
对于整个教师队伍而言,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将为适应新课改的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若其不合格,则不仅不能激发基础教育的活力,反而会影响其健康发展。
因此,师范教育需要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使其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法课就是实现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途径。
对于数学教法课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基本理论的灌输学习,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实践和教法实践。
因此,经常有学生在毕业后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仍感觉
无从下手的现象发生。
改革数学教法课教学的关键在于真正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建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从而获得发展。
尝试实践教学法,正是在这种思想下产生的一种教学实践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教学中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根据教法课中的基础教学理论内容,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出典型的、带有挑战性的引导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教学“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节内容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由教师结合具体例题直接给学生讲解常用的一般的解题思路。
引导题虽然一般采用教法课中基础教学理论相对应的小学数学内容,但由于师范生已经多年未接触小学数学内容,因此恰当的引导题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当然有的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小学生做的题对我们大学生来说肯定是小菜一碟”,因此表现出不屑一顾。
学习后,学生可能会记住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对于“为什么学”以及“怎样学”似乎没有更多的思考与感悟,因为他们的思维状态与求知欲尚未被激活,还未做
好接纳新知识的精神和心理准备。
如果结合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可以这么说,只有他(她)们对数学学习有了这种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我们的孩子们才会体验和感受地更深刻。
数学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必须是适合的。
适合的问题情境,首先在于它的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
通过教师的组织、设计,引导学生去猜想问题的结论,再进行数学的检验和论证,自己得出结论。
这种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学习,有利于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能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某一确定的方向,有利于解决当前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第三要具有新颖性,一个个新颖的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投入更大的身心,调动相关的认知系统,探索解答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反,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新颖性,是教学缺乏生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适合的问题情境之所以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因为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认知水平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使学生的求知心理和教材内容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面诱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因此,为了构筑合适的问题情境,就要善于发现和
紧扣学生的认知冲突。
但要注意创设情境一定要自然,绝不能牵强附会。
二、尝试解题实践,唤起学生旧知
当引出引导题后,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解答。
由于尝试题难度不算太大,这一步中“尝试”的重要意义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首次”尝试”,即尝试解答引导题。
如上例中,当学生面对根据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例改编而成的引导题时,他们会积极回忆头脑中所储存的相关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然后根据题意确定合适的解答途径与解答方法,最后利用自己已有的运算技能完成问题的解答。
在尝试解题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尝试活动。
通过尝试解答引导题,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旧知,为完善和条理自己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
三、详细精讲,完善学生认知
把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尝试相结合,这中间始终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地尝试探究。
学生解答引导题后,由学生叙述自己的解答方法和解答过程。
在学生反馈的过程中,教师要视学生的尝试探究情况,详细精讲,引导学生弄清算理,理解基本教学理论知识,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让学生既掌握怎样解答,又理解为什么这样解答,而且还让学生了解相关小学数学内容教学实施时的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做好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双重准备。
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不能机械照搬已有的教学模式,也不能脱离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盲目从事教学,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运用。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研究[m].南宁:接力出版社,1994.
[2]史根东.主体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