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化情境下的内部控制模式(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内部控制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性的理解是不同的。无 论是 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还是荀子“人性本恶” 的观点,都决定了中国文化 道统对人性的出发点 是存有善意期待的,认为人性可塑。 因此,中国传统内部控制的构 建,并没有仅仅停 留在行为约束的表层,而是深入 到人的心理,致 力于通过造就完善的心智模式来促成优秀的行为。 制度设计的机理: 在人的内心深处建立起共有价值观规范与信仰, 可 为人的行为提供内在指引, 从而使人主动合理化自己 的行为, 将偏差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b.不“循欲”的自我控制与调节。
通过标榜“贤臣”等人格范式,船厂鼓励个 体不 断修身完善自我。在修身中,一个重要的起 点就是 “克己”,尤其是对自己“欲”的控制上, 做到不“循 欲”,即主动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 和需求。这对 人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c.“环境要求”的压力与引导。
个体的欲求必然会受到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 影 响,而非是在真空中发生。在社会共有价值观 下, “贤臣”的人格范式与行为目标是社会整体共由 共 守的,这种社会环境氛围会对主事的心理形成一 种 环境压力,使主事个体不得不对自己形成与之一 致 的要求,同时也会对主事的心理起到引导作用, 激 励他按照“贤臣”的社会期望去调整自我心理进 而 行为。

中国传统内部控制


a. b. c.
但同时,中国古人也认识到,内部控制对自然 人心智的引 导,只能使人尽可能多地去做“君子”不 做“小人” , 还需要通过严密的制度 规范来约束“小人”行为,以使 “小人”的行为保持在 社会进步的可容忍范围内。 总之,中国传统内部控制认为若想将人类 的行为偏差控制 在合理范围内,必须把法人制度规 范与自然人的心智模式 构建有机结合起来 相较于西方内控: 由外部主体性的推动转变为自我要求 由“他律”转变到“己律” 效果更为彻底、有效
“为臣 之道” 典型词 忠、敬、 公、仁、 惠、恤 总条目 73 引用语举例 任王事而不备,谓之不忠 睹民 瘼而不恤,谓之不惠 因公而役 私,因私以弊上 方今造船者, 能无成之不精,废之不当,因 公营私,病国而害民乎? 敬事 信工,无弊上下 “敬事”。夫 敬始于吾心而充之,可以安百 姓 使居是堂者,恒惟委任之专, 惩玩愒之弊,日克克焉思毖厥 后,毋幸 其不试而苟且以塞责
“下有法守”
a. “官备责专”的组织架构与权责分配。 b.船厂有着十分清晰、合理的流程划分, 以及 相应的控制措施设置。 c.船厂对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所谓 “弊”, 进行了梳理,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d.船厂设置了明确的惩罚机制, 这为个体建立 了“行为边界”体系, 提供反激励, 以强制纠 正超出可容忍范围外的行为偏差。
家国天下整体思维
2、整体模式下的内部控制目标与主体: 龙江船厂内部控制目标统一于社会整体的发展目 标之中。 “三位一体”: a.第一实施主体为社会整体层面, 所谓“尊王命政令 自上行者也” b.第二主体为船厂组织层面, 确保组织内部个体行为 偏差不违背总体目标的设定 c.第三主体则是个体, 即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
本文贡献
1.通过案例研究, 本文发现早在我国明代时期 就已存在较为成熟且有别于西方的内部控制 体系, 这有助于打破西方式内部控制的认知 “垄断”, 拓展现有内部控制理论的新边界。 2. 立足本土情境, 本文提出了“心化”内控的 概念, 为探索出一套与传统文化相承继, 与当 下现实相融合的内部控制模式提供了思路与 方向。
五、结论
(一)龙江船厂“心化”内控思路 (二)本文贡献 (三)我国当代内控发展现状
龙江船厂“心化”内控思路
1.在总体模式上, 将船厂内部控制“嵌入”社会 整体控制之中, 突出社会层面自上而下确立的 共有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对船厂内部控制的引 导。 2. 在控制方式上, 由“正心”而“正行”, 强调“正心 律己”对内部控制的基础性引导作用。
内部控制方法
1、 方法总体结构 2、“上有道揆” 3、“下有法守”
方法总体结构:“上有道揆, 下有法守”
共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 “道揆”, 即以共有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对人的 内心秩序进行规范, 促成人的自我控制。 二是, “法守”, 即制定制度规则来对人的外在行为 进行引导与约束, 属于外部控制。(如图3所示)
d.“观之者得以指其名而臧否之”的行为 评估与反馈机制。
船厂进一步通过对行为结果的评估反馈来形 成对人心理欲求与动机的干预。《龙江船厂志》 中第四章“建置志”载工部分司与提举司门前都 立了石 碑。石碑上依次记录了船厂历任管理者的 行为信 息,包括姓名、籍贯、任职时间,行为举 措、事迹等, 该管理者的实际行为是否符合目标 行为“贤”,是否 称职,“观之者”都能够“核 其实”做出评价。这给船厂的管理者带来了强大 的威慑,会促使管理 者反过来调整自我内心的欲 望与需求:降低不正当 的欲望需求,使自己的行
(二)内部控制方法
船厂内部控制模式:家国天下整体思 维
1、船厂内控设计的整体模式: 与西方“企业”个体取向的控制模式相反, 龙 江船厂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取向的控制模 式, 将自己置于社会整体的控制与发展目标 之下。 社会层面把控了船厂内控的大方向 (图2所 示)
图2
这种社会整体的控制表现在: (1)社会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国家自上而下设 定、 灌输一个总体的共有价值观,引导包括船厂在 内的 社会单元的行为与社会总体目标保持一致。 在这种 共有价值观下,任何存在于这个社会中的组 织与个 人,一旦做了有悖于共有价值观的事情,比 如欺君 罔上、害民,就会受到全社会的谴责与惩罚, 而不 仅是在组织内。 (2)整体制度的顶层设计。船厂内部控制的制 度建 设要根据国家层面的制度来设置、调整。在家国天下 的整体思维下,所有社会组 织的内部控制实施都会 受到国家整体层面的约束 与纠正,这使得船厂能够 切实的承担起自己对于民 族、社会、国家的责任与 义务。
我国当代内控发展现状
1.存在“拿来主义”的倾向, 较少考虑到中国实际 情况和文化差异, 这带来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2.正如本文力图展示的那样, 以COSO报告为代 表的西方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存在不足, 其解决之 道, 可能恰恰存在于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中, 需 要各界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传统管理控制思想的 深入了解。 3.令人遗憾的是, 现有文献中, 根植于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部控制研究乏善可陈。
图3
“上有道揆”


所谓“上有道揆”, 指船厂通过角色之“道” 来对人的内心秩序进行规范。 个体的行为过程如图4所示。
图4“道揆”对个体行为
“上有道揆”
a.“贤臣”的人格范式与行为目标设定。 b.不“循欲”的自我控制与调节。 c. “环境要求”的压力与引导。 d.“观之者得以指其名而臧否之”的行为评估 与反馈机制。
案例简介



龙江船厂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下令于洪武 初年 (公元1368年) 设立, “以备公用”的官 办船厂。 船厂直属六部中的工部, 由都水司具体管辖. 涉及兵部船只的修造事宜 (主要是快船、平 船) 则与兵部共同署掌。 船厂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龙江船厂组织图
四、案例分析(一)船厂内部控模式三、研究设计与案例简介
(一)研究设计
(二)案例简介
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单案例研究
2、案例选择:明代龙江船厂
选择理由: a.从文化的传承角度看:明代是中国历史 上最后一个汉室王 朝,极具历史地位,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国之一。 龙江船厂属于典型 的官营手工业企业,其内部控制设计的背 后是国家 意志力的反映,所以它能够很好地继承与体现我国 古代的主流文化。
一、引言




西方“性恶论”、“以恶抑恶”,以完善 的外部 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安然事件”等恶性事件 中国借鉴西方—形式化倾向 本文的基本观点:“心化”与“物化”内 控的有机结合
二、理论分析
(一)西方当代内部控制
(二)中国传统内部控制
西方当代内部控制
制度设计的逻辑基础: 由于人性本“恶”, 且不能够被改变, 因而只能 通过依靠“外律”来“抑恶”。 “物化”内控: 工具理性置于价值理性之上,以自律为特征 局限性: a. 单纯从制度供给出发的内部控制具有滞后性。 b. 制度供给的不断增加必然也伴随制度成本的 不断攀升, 没有可持续性。
a.“贤臣”的人格范式与 行为目标设定
社会共有价值观下,每种角色都有 自己清晰的 人格范式与行为目标定 位,给出了其应有行为的明 确期望。 对于船厂主事而言,他既是君王的 臣子, 也是船厂员工、百姓的父母 官,肩负双重委托责任, 对于该角 色有着“贤臣”的人格范式与行为 目标。 因此他要遵守“为臣之道”, 做一位“忠臣”、“贤臣”, 举止 要时刻符合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包 括对国家做 到“忠”,对百姓做到 “仁”、“惠”。
中国本土化情境下的内部控制 模式探索
——基于明代龙江船厂的案例研究
摘要
本文以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官营造船厂——龙江船厂为案 例研究对象, 发现早在中国明朝时期的工厂内就存在较为成熟的 内部控制体系, 如清晰的组织权责划分、明确的业务流程设置与 控制措施, 以及对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潜在与现实“弊端”进行 梳理并提出应对措施。进一步, 本文发现, 与西方相比, 龙江船厂 内控实践背后的指导思想也独具特色。如龙江船厂通过对人的 内心秩序进行规范, 促成个体对其行为的“应然”认知, 从根本 上降低了个体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之间的不一致性, 降低了其中的 代理成本, 使其无需过分依赖具体的制度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通过对该船厂内部控制实践的历史经验及其思想的总结, 有助于 打破西方式内部控制思想的壁垒, 积极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民 情和文化道统的内部控制模式。
“下有法守”

我们发现, 船厂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 大量的应用了诸如职责分离、轮岗、记录 与凭证、审核与复核等一系列控制措施。 此外, 船厂中还应用了一种连带责任机制, 通 过赋予具有信息优势的人以监督责任来推 动舞弊信息的曝光, 使彼此之间形成相互监 督。
举例

如:在船只修造中, “铁作”与“撚作”是紧密衔接的先后 两道工序, “铁作”即入铁钉, 规定是“一尺三钉”, 但古代 的铁钉价值比较高, 铁钉经常会被该工序的工匠私自克扣, 导致船只用钉“不足”。为了蒙混过关, “铁作”工匠会 “钻孔虽密, 入钉则疏”。此后, 只要经过“撚作”工序, 用 钉不足的舞弊行为就会被掩盖, “一经撚过, 无复可辨”。 由于“撚作”是“铁作”紧接着的一道工序, 因此对于 “铁作”工匠的舞弊行为, “撚作”工匠是最先且最能够 观察到的, 具有充分的信息优势,而外部的人如监督作头则 较难获得这一信息。因此, 为了对“铁作”工匠形成舞弊 行为的曝光威慑, 增加其舞弊的成本, 船厂规定“撚作”工 匠对“铁作”工匠负有连带责任——“撚作”工匠发现 “铁作”工匠偷工减钉, 就必须要举报, 且举报有奖, 若是 “互相容隐”, 就“一体处治”。这使得组织内部的人形 成互相监督、自我管理的约束机制。
b.从实务的代表性角度看: 明代的造船业 盛极一时,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业 发展的顶峰,遥 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其中尤以龙 江船厂为典型代 表 c.从资料的可得性与可靠性来看: 明代龙 江船厂的主事李昭祥所著的《龙江船厂志》 是一本系统论述龙江船厂生产管理体系 的史料, 书中资料详实,论述详实,是研究明代造船 史和 官营手工业管理史不可多得的史料,这为我们 探 索船厂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 料 与机会。
“下有法守”

连带责任机制充分利用了每个人的信息资 源, 促进了组织内部信息的传递与流通, 在中国 古代, 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机制安排 。我们可以 将其理解为一种合作式制衡, 表现为船厂内部 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 行动去完成同一事项。合作式制衡, 典型的如 集体决策的“会同”等, 可以打通职能部门之 间的边界减少内部掣肘, 实现协同机制提高内 部控制效率, 这亦是与西方内部控制的不同之 处。 (见表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